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总结归纳

合集下载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心得(4篇)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心得(4篇)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心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是我近期参加的一项培训课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我们从了解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到学习中医诊断方法和中医药的治疗原则,这些知识的学习使我对中医药有了系统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中药的基本药理学知识和中药的制剂方法,这让我对中药制剂的研制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践操作。

我们参观了中药材市场,了解了不同中药材的性味归经、药材的采收和储存方法等。

我们还参观了一些中医医院,观摩了中医师的临床诊疗过程,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诊疗技巧。

这些实践操作使我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了中医药的实际应用和疗效。

再次,培训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小组讨论和分享。

我们组织了小组讨论,让大家分享自己在学习中医药适宜技术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其他同学的经验和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最后,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优秀传统,还能与现代医学相互补充,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中医药适宜技术还具有较强的个体化、整体化特点,它充分尊重和关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因此更能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这一点在现代医疗中尤为重要,因为每个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通过这次培训,我还了解到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慢性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慢性病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而且慢性病的治疗相对复杂和困难。

中医药适宜技术由于其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可以很好地应对慢性病的治疗需求。

总之,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学到了许多实际应用的技巧和方法。

中医药适宜技术总结_中医工作总结范文

中医药适宜技术总结_中医工作总结范文

中医药适宜技术总结_中医工作总结范文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旨在探索和总结适合人体特点的中医治
疗方法和技术。

在我执业的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

针刺疗法是中医药适宜技术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针刺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经络,调节气
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
针刺技巧,如温针、毫针、毒针等。

通过针刺疗法,我成功治疗了一位患有颈椎病的患者,她原本时常感到颈部酸痛,针灸后明显减轻了疼痛感,并恢复了正常活动能力。

中药调理也是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中药调理,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
阴阳平衡,改善体质,并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在实践中,我运用了诸如汤剂、丸剂、散
剂等多种剂型的中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通过中药调理,我成功治疗了一位患有内分泌失调的妇女,她的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月经量也得到增加,
身体症状明显减轻。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运用针刺疗法、中药调理、按摩推
拿和针灸疗法等手段,能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我执业的过程中,我积极应用这些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疗效和服务。

我也深切感受到中医药适宜技
术的优势和潜力,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下,它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中医药适宜技术总结_中医工作总结范文

中医药适宜技术总结_中医工作总结范文

中医药适宜技术总结_中医工作总结范文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医学技术,针对不同疾病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对多年临床实践的总结和研究,我认为以下几点是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重要特点和实施要点。

中医药适宜技术强调个体化治疗。

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我们需要根据个体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这包括针对不同体质和病情的中药配方调剂、针灸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方法、按摩和推拿的力度和技巧等。

中医药适宜技术注重预防保健。

中医药治疗强调“治未病”,即在人体健康状态良好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的调理和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中医药适宜技术中,我们需要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抵抗力等,达到预防和延缓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疗法。

在实施中医药适宜技术时,我们需注重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辨证施治和预防保健,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保健效果。

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理论和实施方法,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心得

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心得

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心得根据本人的经验和了解,我认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病情的综合评估:在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之前,我们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疾病的类型、症状的表现、病程等。

只有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评估,我们才能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应用。

病情的综合评估:在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之前,我们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疾病的类型、症状的表现、病程等。

只有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评估,我们才能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应用。

2.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因此同样的技术在不同的人群中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技术和方法。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因此同样的技术在不同的人群中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技术和方法。

3. 综合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如中药疗法、针灸、拔罐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技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合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如中药疗法、针灸、拔罐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技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 注意安全与风险:在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时,我们必须重视安全性和风险控制。

中医药适宜技术可能涉及到一些风险,如针灸可能引起感染等。

我们应该在应用技术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注意安全与风险:在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时,我们必须重视安全性和风险控制。

中医药适宜技术可能涉及到一些风险,如针灸可能引起感染等。

我们应该在应用技术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精选3篇)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精选3篇)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精选3篇)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时间一晃而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活动告一段落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吧!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工作总结的开头该怎么写吧,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1根据《**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精神,**县中医院在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开展了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的各项工作,根据项目要求,完成了以下工作:一、师资培训从今年年初开始,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制定了《**县中医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实施方案》,从3月1日起至4月30日先后选派8名中医药技术骨干赴**西中医学院参加师资培训,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脱产培训,理论学习15天,实践操作15天,并在**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中医医院进行实践操作培训,全部取得优异成绩,考核合格。

二、项目实施情况我院按照《**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制定了《**县中医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实施方案》,围绕“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达100%”的目标,狠抓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人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从6月1日开始,对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和178个村卫生室的182名中医人员分六期共42天时间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培训内容以《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为主要依据,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筛选部分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形式,通过理论讲授,观看教学录像资料,临床实践等方式,让每位学员熟悉并掌握25个常见病的针灸、推拿、刮痧技术。

西医人员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重点学习培训《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以及《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有关内容,使其通过培训能够为广大群众开展中医药服务。

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总结6篇

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总结6篇

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总结6篇中医适合技术的培训总结篇1依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合技术推广项目要求,为了推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本领,充足发挥中医药适合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我县广阔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我局精心布置部署、分级组织实施了绛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合技术推广项目。

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组织实施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为确保培训质量及推广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项目推广专家引导组,并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

以中医院为基地,各基层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了项目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科学订立项目推广实施方案。

医院也依照卫生局要求订立了项目推广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有效推动。

四.是实施项目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动。

依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合技术推广项目要求,结合我县农村中医药近况和实际情况,我县以县中医医院为培训基地,首先对全县各乡镇医疗机构的中医及中医喜好者进行了培训,培训推广适合技术项目10项以上,随后多次对全县的村卫生所人员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合技术培训,并结合实际,选择性地增添了一些火罐、艾灸等中医药适合技术。

培训期间严格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由县项目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命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了统一印制的《**基层中医药适合技术推广培训合格证》。

通过培训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适合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发放应用的中医治疗器具,我们购买了大量的火罐、针灸针、艾灸盒、艾条等应用器具以方便将应用的技术在基层推广。

二、困难问题一是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足。

二是参训人员水平长短不一,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是培训的多,下去到现场引导的少,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特别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床这还是个未知数。

中医药适宜技术总结

中医药适宜技术总结

中医药适宜技术总结1500字中医药技术是以传统中医理论和经验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医学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传统中医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医疗技术,主要包括中医药诊疗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和中医药保健技术等。

中医药诊疗技术是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医药诊疗技术基于中医药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对病人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诊断出病因、病机和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中医药诊疗技术注重从整体上观察病情,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重视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常用的中医药诊疗技术包括脉诊、舌诊、观察面色、问诊等,这些技术有助于中医药医生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药制剂技术是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制剂技术是将中草药进行加工选择、配伍、提取和制备等过程,制成符合中医理论的药物。

中药制剂技术包括中药饮片的加工和制备、中药浸膏的提取和制备、中药注射剂的制备等。

这些技术能够提高中草药的药效,方便病人服用,增加中药的临床应用范围。

中医药保健技术是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重要方面,通过中药药膳、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持和改善人体健康。

中医药保健技术主要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护和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中医药保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人体健康的保养和治疗。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方面,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够将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的科技手段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中医药诊疗方法,提高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另一方面,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传播和推广中医药文化方面有重要作用,能够使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传承。

然而,中医药适宜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中医药适宜技术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避免简单地模仿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_中医门诊工作总结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_中医门诊工作总结

中医院适宜技术项目工作总结_中医门诊工作总结近期在中医院的适宜技术项目工作中,我担任了中医门诊的角色。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本篇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在门诊工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医药的独特性和优势。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在调理疾病和强化人体自愈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中医的辩证施治,能够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不仅能够治疗症状,还能够从根本上调节患者的体质,达到治疗和预防的双重效果。

在门诊工作中,我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中医门诊工作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患者对中医药的认知和接受度较低。

由于现代医学的高度发达和西方医学的普及,很多患者更倾向选择西医的治疗方法,对中医药存在一定的偏见。

在和患者进行沟通时,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释中医药的原理和疗效,让患者对中医药产生信任和了解。

其次是中医门诊的工作压力较大。

由于门诊时间有限,患者较多,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诊断,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这方面,我需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判断能力。

在中医门诊工作中,我也收获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是沟通能力的提升。

在和患者进行交流时,我学会了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和决策权。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患者对中医药的接受度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是专业知识的扩充。

在门诊工作中,我不断学习和研究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通过参加学术讲座和与同行的交流,我持续加深自己对中医药的理解和应用。

最后是对中医药的热爱和信心。

在门诊工作中,我看到了中医药对患者健康的积极作用,也看到了中医药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这使我对中医药产生了更深的热爱和信心,为我在中医门诊的工作提供了动力和激情。

中医门诊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工作。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培养了与患者良好沟通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

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文名中医适宜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特点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也称“中医传统疗法”历史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生活中,力工具,也成了治疗疾病的器械,出现了最初的“砭石疗法”。

据《山海经》载:目;“砭,以石刺病也。

行类似今日的拔罐疗法之“角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源。

特点分类一、常用体针、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艾灸疗法、火罐疗法、刮痧疗法等。

中医适宜技术分类二、灸法类:“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

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法。

艾灸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而且也能够延年益寿。

“人于无病时常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神阙等穴,亦可保百余年寿也”。

艾灸神厥穴可使人延年健康。

三、按摩疗法也属于“手法类”,其中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

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

四、中医外治疗法:也叫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摩疗法、天灸疗法、盐熨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芳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蜂针疗法等。

五、中医内服法;还应该包括方药应用(老中医验案、民间土单验方应用、古方今用、成药应用、临床自拟方应用)等。

以及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传统背脊疗法、饮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膏方疗法以及冬病夏治等。

六、中药炮制适宜技术;“依法炮制,复方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医,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

炮制是中医药的专业制药术语,其历史悠久,经过炮制的中草药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提高了中草药的效果。

理论中医传统疗法有着较深的理论基础,它与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里是指内脏的生理、病理所表现于外的征象。

专家开始从事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物理学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从而调整了等。

光疗分红外线,远红外线、可见光线、应用发掘利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中2006〔2006〕1号)。

2008年8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8〕38号),该通知制定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确定了《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制定了《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

2009年5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2009-2010年)》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9〕18号)。

常见病感冒头痛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偏头痛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麦粒肿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急性结膜炎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牙痛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急性咽痛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落枕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按摩:疼痛部位刮痧:疼痛部位急性胃痛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痛经艾灸:关元、中极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十四)腮腺炎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小儿泄泻1.辨证(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推拿治疗基本治法:(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2)操作: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大肠300次,清小肠200次;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200次;3)患儿俯卧位:按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

辨证施治:(1)伤食泻:加揉中脘100次,清脾胃各200次,分腹阴阳30次,推箕门100次,揉板门100次。

(2)阳虚泻:加补肾经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左端正50次,捏脊5遍。

(3)外感泻:加开天门100次,运太阳100次,推坎宫100次,推天柱骨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一窝风100次。

小儿食积1.食积夹寒型(1(2(3)操作:12100次;3)推三关600次;45(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次;62.(1(2(31300次;2清后补”,食积夹热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法;3)分推腹阴阳100次;4)推三关200次;5)退六腑600次;6)推四横纹:四横纹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掌侧横纹处。

以推法依次分别在上述部位进行治疗,约数分钟;7)揉外劳官一般作顺时针方向的指100次。

小儿遗尿1.毫针刺并艾条温和灸:关元、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2.推拿治疗:(1)取穴:肾经、上马、三关、外劳宫、肾俞、八髎、龟尾、百会、丹田、三阴交(2)操作:1)患儿正坐位:补肾经200次,揉二人上马1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2)患儿俯卧位:以掌擦两肾俞200次,擦八髎200次,拇指揉龟尾100次,按揉百会、三阴交各100次;3)患儿仰卧位:以掌心按丹田1min,再逆时针方向掌揉200次。

肩周炎1.诊断(1)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左肩多于右肩。

常于肩部受寒后发病。

(2)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

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

(3)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日久可见肌肉萎缩。

(4)X2.治疗方法(1)针灸治疗120.8~1.2寸,三穴均达明显的针感;曲池直刺(2盆)、上肢部(肩贞、外关、曲池、合谷)(31.(1(2(3(4(5(6(7(82)(6)(8)+其余一项者可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2.治疗方法(1)针灸治疗取穴:病变颈椎夹脊穴2~3个,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中渚操作方法:取俯卧位或坐位,颈部夹脊穴直刺0.8~1.2寸。

肩髃、曲池直刺1.0~1.5寸,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中渚直刺0.3~0.5寸,诸穴尽量使针感向远心端放射。

留针20~30min,中间行针1~2次,每日治疗一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根性坐骨神经痛1.诊断(1)疼痛好发于下腰部,且向下肢放射;(2)有局限性压痛点;(3)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4)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的改变;(5)脊柱姿态的改变;(6)X线腰椎正侧位片提示脊柱侧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7)CT或MRI提示有椎间盘突出。

其中(1)~(3)项必备,并具备(4)~(7)项的任意1项即可诊断。

2.治疗方法(1)针灸治疗取穴:依次取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的上一椎至下一椎的夹脊穴依据下肢疼痛感觉的不同部位配穴,若少阳经出现疼痛,取环跳、风市、阳陵泉、丘墟、足临泣;太阳经出现疼痛,取秩边、承扶、委中、承山、飞扬、昆仑。

操作方法: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夹脊穴直刺1.5~2.0寸, 边刺边问患者感觉, 以患者针感下肢有放射麻木感或胀感为度;秩边或环跳直刺为度;承扶直刺2.0~3.0寸,风市、阳陵泉、0.5~1.0寸,诸穴均力求较强针刺得气感,疗一次。

(2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昆仑等)(3)推拿治疗腰肌劳损1.诊断(1(2)经常反复急性发作;(32.(11.0~1.5寸,使局部0.5~1.0寸,使局部有酸20~30min(2(31.诊断(1)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2)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3)晨僵<30min;(4)年龄≥38岁;(5)膝检查有骨性肥大;(6)X线示关节边缘骨赘。

满足(1)(2)(3)(4)或(1)(2)(5)或(1)(4)(5)或(1)(6)者,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2.治疗方法(1)取穴:梁丘、血海、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鹤顶、阿是穴(2)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患膝关节腘窝处置一软物使膝关节屈曲,梁丘、血海穴直刺1.0~1.5寸,阳陵泉可向阴陵泉透刺,并使针感向下放射;鹤顶直刺0.8~1.2寸。

内、外膝眼及阿是穴行温针灸,内、外膝眼向中心斜刺0.8~1.2寸,使针感向下扩散,阿是穴毫针刺入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2min,然后将2cm左右长的艾条置于上述穴位针柄上点燃,至燃尽后取下,更换另一段艾条,每次每穴灸3壮。

诸穴均取患侧,每日治疗一次。

中风(脑血管病)后遗症1.诊断(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发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治疗方法(1)针灸治疗操作方法:取仰卧位,肩髃向臂臑方向透刺直刺0.8~1.2寸,环跳直刺3.0~4.0寸, 1.0~1.5寸。

廉泉向舌根方向刺0.5~1.0寸。

也可用“醒脑开窍法”。

(2面瘫1.(1(2疼痛。

(3(4合不全。

2.(1(1)取穴:阳白、四白、下关、地仓、颊车、风池、合谷、太冲(2)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风池向对侧眼球针刺0.8~1.2寸,阳白透鱼腰平刺0.5~0.8寸,四白向下斜刺0.5~0.8寸,下关直刺0.8~1.2寸,地仓与颊车穴相互透刺1.0~1.5寸,合谷直刺0.5~1.0寸,行均匀捻转手法,促使针感向上传导,太冲直刺0.5~0.8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