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日喀则昌都林芝山南那曲阿里:7-22_分地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8)

合集下载

西藏拉萨日喀则昌都林芝山南那曲阿里县市区:17-4_年末耕地面积(2018年)

西藏拉萨日喀则昌都林芝山南那曲阿里县市区:17-4_年末耕地面积(2018年)

尼玛县
Nyima
双湖县
Shaunghu
阿里地区 Ngari
普兰县
Burang
札达县
Zanda
4277 4806 5661 1531 1827 1663
947 2102 1564 3269 1549 2709
4277 4806 5661 1531 1827 1663
947 2102 1564 3269 1549 2709
琼结县
Qonggyai
曲松县
Qusum
措美县
Comai
洛扎县
Lhozhagຫໍສະໝຸດ 加查县Gyaca隆子县
Lhünzê
错那县
Cona
浪卡子县 Nagarzê
那曲市
Nagqu
色尼区
Seni
嘉黎县
Lhari
比如县
Biru
聂荣县
Nyainrong
安多县
Amdo
申扎县
Xainza
索县
Sog
班戈县
Bangoin
巴青县
Baqên
4021 4806 5131 1506 1826 1439
947 2102 1279 3218 1318 2564
321 2516
321 2516
2928
2928
174
174
595
595
595
691
691
467
噶尔县 日土县 革吉县 改则县 措勤县
Gar Rutog Gê'gyai Gêrzê Coqên
注:拉萨市 分县区不含
林芝市 分县区数据 Note: In
counties of In
counties of

2016年中国人均收入排名

2016年中国人均收入排名

4106 2207 5109 4508 4421 5307 5309 2109 4110 1505 5103 5111 1403 6106 5311 2306 4418 4118 4309 1409 6203 4211 4608 6304 5314 4210 1407 6522 1404 4420 5108 4606 4512 4615 3411 6523 4312 4507 3609 1408 3608 6208 4117 4213 4620 5204 4114
3310 3414 2106 2304 3508 3709 2302 4305 1310 4111 4405 3708 4307 4409 3603 4205 4108 4204 2202 3604 6510 3403 6104 4215 3710 3715 4502 3509 4206 4411 3711 4408 3717 3712 5313 5303 1501 1506 5302 5209 5206 5102 3716 4209 3602 3412 2103
10100 10010 10010 9995 9955 9952 9950 9950 9950 9924 9850 9802 9800 9720 9650 9582 9550 9525 9524 9500 9459 9425 9425 9402 9400 9325 9324 9324 9253 9252 9252 9230 9225 9205 9205 9200 9200 9200 9200 9125 9120 9055 9050 9045 9042 9025 9025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2015年西藏海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zjw转】

2015年西藏海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zjw转】

2015年西藏海南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zjw转】2015年西藏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2015年,西藏生产总值(GDP)达到1026.39亿;全区人均GDP为32322.1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各地级市来看,拉萨、日喀则和昌都GDP总量领先,分别为389.46亿、168亿和136亿。

从人均GDP来看,拉萨、林芝和阿里地区位列前三,拉萨市人均GDP为69621.02元,折合11177.99美元;林芝市人均GDP为8292.31美元;阿里地区人均GDP为6287.70美元。

昌都市人均GDP 最低,为2991.16美元。

2015年西藏各市GDP和人均GDP 排名2015年GDP排名地级市2014年GDP(亿元)2015年GDP(亿元)2013年常住人口(万)人均GDP(元)人均GDP(美元)人均GDP排名1 拉萨市347.45 389.46 55.94 69621.02 11177.99 15 林芝市92.86 105 20.33 51647.81 8292.31 27 阿里地区32.4 37.4 9.55 39162.30 6287.70 34 山南市101.13 115 37 31081.08 4990.22 42 日喀则市146.4 168 72 23333.33 3746.28 56 那曲地区81.99 95.9 46.24 20739.62 3329.85 63 昌都市128.1 136 73 18630.14 2991.16 7全省 920.85 1026.39 317.55 32322.15 5189.482015年海南各市县GDP 和人均GDP 排名2015年,海南省生产总值(GDP )达到3702.8亿;全省人均GDP 为40983.7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各县市来看,海口、三亚和澄迈GDP 总量领先,分别为1161.28亿、435.02亿和240.42亿。

从人均GDP 来看,三亚、海口和澄迈位列前三,三亚市人均GDP 为58635.93元,折合9414.29美元;海口市人均GDP 为8472.27美元;澄迈县人均GDP 为8043.47美元。

拉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拉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拉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拉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拉萨市统计局)2006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头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承上启下全面发展进步的一年。

一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不动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创新发展思路,努力破解发展难题,积极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园满完成了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提升。

据统计,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实现102.39亿元,增长速度16.5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5.26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70.33亿元,增长18.6%。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7354元,增长11.9 %。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7.2∶23.2∶69.6调整为6.6:24.7:68.7。

为“一产业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物价指数稳中有升,消费价格总体平稳。

2006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93%,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5年上涨1.93%。

在居民消费八大类价格中,除食品价格波动较大、居住类价格上涨略快外,其他六大类同比保持稳定或稳中略有升降,升降幅度在负的1.01和正的1.11之间。

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看,食品类上涨3.03%、纺织品类上涨1.07%、燃料类上涨4.87 %,家用电器及音响和交通通讯用品、中西药及医疗保健用品分别下降了3.13%和1.29 %、1.39%,其他类商品零售价格同上年同比基本持平。

西藏农牧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西藏农牧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西藏农牧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西藏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

但是对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

对西藏农牧民收入进行定量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不足,促进西藏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西藏农牧民收入又分为农村西藏农牧民收入和城镇西藏农牧民收入。

按全国人口平均计算的西藏农牧民收入额,以城乡居民显性收入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出发点,并结合了相关经济政策对各个阶段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西藏城乡收入差距各个阶段的形成原因与这个阶段所实行经济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总之,无论是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来看,西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都是严峻的,如果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拉大,将会影响西藏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于西藏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字】西藏农牧民;收入影响;线性分析目录第一章:西藏农牧民收入现状第二章:西藏农牧民收入结构分析第三章:西藏农牧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建立农牧民收入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第一章西藏农牧民收入现状我国从建国以来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关系”,这些直接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和之后的经济工作的重心就是加强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把‘三农’放在首位和突出位置,巩固以及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增加农民收入,一个地区的农牧民和他们的收入来源能够很大程度上指引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而农村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与之密切相关。

从地域上看,西藏自治区可以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总体呈现贫困的特征,2019年西藏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2951元,为全国倒数第二位,并且不同地区的农牧民生活水平不一样且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西藏以一江两河地区和附近的城镇边界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而偏远山区以及半农半牧区生活质量较差。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2009年3月目录引言一、增长与变化:发展的基础(一)总量增长与投资拉动(二)产业发展与结构变化二、人类发展:经济发展的目标(一)人口总量与质量(二)教育与人力资本(三)公共服务与民生工程(四)农牧民收入水平与减贫扶贫三、可持续发展:建立在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上的发展(一)环境状况与环境保护(二)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四、政府与市场:对发展的倡导与促进(一)市场与资源配置(二)政府与发展五、困难与挑战:发展需要克服的障碍(一)发展的成本障碍需要克服(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解决(三)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需要提高六、结束语:对增长与发展的展望引言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被界定为社会财富的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人类创造财富能力的提高等诸多方面相互统一的过程;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在注重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更强调和重视人类发展、公平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性原理,以半个世纪以来西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事实为根据,以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农牧区的经济发展为主线,以近几年的发展现状为重点,以西藏人民的福祉,特别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牧民的生活为标准,就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展开讨论,客观公正地阐述、分析和总结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其目的是:●为关心西藏发展的人士提供一个全面认识、了解当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蓝本。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促进西藏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决策依据。

●在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之际,对西藏的经济发展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

本报告发布者为专门从事藏学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撰写小组由长期从事西藏发展研究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藏汉学者和国内其他专家学者共同组成。

2008年5月,撰写小组在梳理资料、形成提纲后,对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个案研究。

初稿完成后,撰写小组于2008年8月-9月再度奔赴西藏各地进行实地调研,补充材料并对报告作了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2007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2007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努力构建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的良好发展态势,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7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GDP)34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3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96.57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190.29亿元,增长16.2%。

人均GDP达到12109元,增长12.6%。

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6.2%、28.2%、55.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6个百分点。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4%。

其中:城市上涨2.9%,农村上涨4.2%。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消费品价格上涨3.3%。

在各类消费品中,烟酒及用品、衣着、居住类和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上涨2.5%、2.0%、7.1%和6.6%,其他各类价格略有上涨或下降。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1%。

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56.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3%。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变动情况(上年=100)单位:%二、农牧业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1.7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1千公顷。

其中:青稞面积117.99千公顷,增加1.71千公顷;小麦面积40.29千公顷,减少1.20千公顷。

西藏共同富裕的测度与评价

西藏共同富裕的测度与评价

西藏共同富裕的测度与评价摘要:在充分了解共同富裕内涵的前提下遵循指标评价体系四原则,根据西藏本地的特殊性确定指标权重从富裕和共享两个维度去测算西藏共同富裕相对水平。

西藏共同富裕测算结果表明:第一,就共同富裕而言西藏和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西藏共同富裕相对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在富裕水平这一方面,西藏所表现出来的水平要高于全国整体水平,特别是作为省会城市的拉萨远远高于全国整体水平。

第三,就共享程度而言:西藏整体的相对水平远远低于全国相对水平,它的表现和富裕水平恰恰相反,即使是共享程度最高的林芝市都低于全国整体水平。

关键词:共同富裕指标评价相对水平一、引言共同富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毛泽东提出,在19世纪80年代左右,邓小平也具体论述了小康社会,和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在2020年之前我国还属于脱贫攻坚阶段,但是到了如今我们已经迈入了小康社会,现如今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就成为了我们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我们想要实现国家或者地区的共同富裕,首先要搞清楚就是我们所要发展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富裕处于何种阶段,于是如何测算共同富裕就成为了关键问题,所以国内学者对于共同富裕的测算方法的研究慢慢凸显了出来。

对于如何测算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富裕没有具体的测算方法。

但是许多国内学者都论述了自己对于关于共同富裕测算的方法,同样也构建了许多的共同富裕测量指标体系。

李金昌、余卫(2022)认为共同富裕的测算要包括紧扣富裕、共享和可持续三个重点,以这三个重点构成了三个一级指标,随后还把经济质效、发展协调、精神生活、美丽建设、社会和谐、公共服务列入了一级指标,用这9个一级指标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1]。

谢忠俩(2021)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构建自己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他认为共同富裕的测量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人民民主、文化、生态、收入消费、地区差异以及社会保障等几个角度去衡量[2]。

陈丽君、郁建兴、徐铱娜(2021)从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去衡量共同富裕发展程度,他认为应该从富裕度、群体共同度以及区域共同度去衡量发展性,从教育、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公共设施、数字经济以及公共文化等六个方面去衡量共享性,而从生态、治理、财政和高质量发展几个层面去衡量可持续性[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