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 2 我们的生命》_28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

第一单元珍爱生命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感受到生命的美丽,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美丽,人类应该善待、关爱生灵万物。
2、知道生命是宝贵的,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呵护生命。
3、了解一些可以挽救他人生命且对自己没有伤害的行为,敬佩为拯救他人的生命现出爱心的人。
二、单元设计构想。
1、本单元旨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生命的话题很大,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究。
我们在这里只是播下一粒种子,让学生获得一些意识,有所感悟。
2、单元的内容安排是从大自然的生灵万物到人类的生命,从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命到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
其中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命是重点,珍爱自然界的各种生命是宏观引入,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是延展。
针对不同的内容,本单元还安排了不同的学习方法。
3、本单元体现的新的课程观主要有:
(1)、课题设计注意综合性与范例性,打破了片面强调学科(材料)系统性的传统。
课题涵盖的范围涉及多门学科,学生可以在一个课题上发挥开去、深入领会并学以致用。
(2)、目标取向上追求基础性和有效性,不片面强调为了他人生命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而是首先要珍爱作为个体的自己的生命。
(3)、教材呈现上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选择儿童自己能感受到、看得见、听说过的各种场景,用儿童的视角来组织各种资料。
三、本单元由三个主体构成。
主题一:美丽的生命
主题二:我们的生命
主题三:呵护我们的身体
四、预授课时:6——8课时。
(原创)最新2014年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生命》教案

(原创)最新2014年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生命》教案此篇《我们的生命》教案为2014年北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优质课竞赛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难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关键点:通过探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课前准备:1、调查访谈:(含采访记录)①、找一找妈妈怀孕时的照片或者当时的录像,看看那时侯妈妈的样子与妈妈怀孕以前的照片以及现在的样子有什么不同?②问问爸爸、妈妈,当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想法、感受和期盼,为了生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他们是怎样做的?③、问一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家人,你出生的那一天,他们是怎样度过的?在你即将出世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如何?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在第一眼看到你时,他们的心情又怎样?④、找出出生记录或成长册,看看刚出生时自己的体重和身长各是多少,请家长说说当时自己是什么样的。
找找小时侯的衣服、鞋帽和自己不同年龄的照片,请家长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家长印象最深的一件或几件事。
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2、实物投影。
3、录音机。
4、简单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珍惜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因为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会给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板书课题。
1、要求根据课前的调查访谈提示的准备,每人选择其中一个选题,在所在的小组里发言,并选出代表,准备在班里汇报成果。
2、把自己收集到的照片、实物(衣服、小手印……)、录像、图画等介绍给组里的同学。
把自己在访谈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事情讲给小组同学听,并谈谈经过这次调查访谈,自己有哪些感触。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上第一单元第2课《我们的生命》教案2

课题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珍爱生命》中的第2个主题《我们的生命》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生命》是第一单元《珍爱生命》中的第二个主题。
单元内容从珍爱自然界的各种生命宏观引入(《美丽的生命》),以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命为重点(《我们的生命》和《呵护我们的身体》),并将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
(《我们的生命》中“献出爱心,延续生命”)作为延展。
《我们的生命》有三个话题──“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献出爱心延续生命”,本节课的重点话题是“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
学情分析
《我们的生命》以探索生命的历程为线索,其中婴儿出生前后这一段时光,是学生记忆和认知的盲区,这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如何让学生在与自身生活相隔甚远的领域深刻体验母亲怀胎十月、一招分娩的艰辛与幸福,家人细致呵护小生命的苦心与快乐;如何引领九、十岁的学生在感悟生命不易的同时,又能感受到生命美好,都有待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去思考与突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生命的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向己的生命承载着亲人的爱和期望,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2、懂得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心怀感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家人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懂得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一个人,从而要珍爱生命。
教学难点:认识到生命是美好也是脆弱的,自己的生命承载着家人的爱与期待,更关系着家人的欢乐与幸福,深刻领会“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从而倍加
珍惜自己的生命。
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 2 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_25

《我们的生命》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宝贵,珍惜生命,对亲人的关怀心存感激。
能力: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
了解生命是有限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
知识: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待。
教学重点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待。
教学难点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对亲人的关怀心存感激。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对家人进行调查访问。
准备1个“我的成长小故事”和自己出生时的出生证、照片等物品。
收集白娘子和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神话传说故事。
收集与珍爱生命有关的名言名句和生活中奉献爱心的真实事例。
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生命的孕育[播放视频:生命的孕育] “小生命的孕育”探寻交流会。
学生根据课前调查访谈交流研讨:(1)妈妈怀孕时候的样子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当自己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妈妈有些什么想法、感受和期盼?为了生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他们是怎样做的?学生从妈妈的饮食、行动及家人的付出等方面交流生命孕育的不易。
(2)你出生的那一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家人是怎么度过的?在你即将出世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如何?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在第一眼看到你时,他们的心情又怎样?小结: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包含着家人的期盼和心血。
(板书:包含家人期盼和心血)【设计意图: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感受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
】活动二成长小故事1.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照片、实物(衣服、小手印……)、图画等介绍给组里的同学。
每个小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将全组同学的资料进行整理,如照片展、服装展、录像展、图画集、故事集等多种形式,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
2.记者调查——“我的成长小故事”。
学生回忆成长过程,交流成长小故事,感受家人的关爱与付出。
交流碰撞: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小结:从出生时的嗷嗷啼哭,到牙牙学语,从歪歪扭扭的小脚丫,到成长为一名小学生,我们的成长凝结了家人无尽的心血和付出!生命不仅仅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它承载着家人的关爱与期望。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

B、(制作成长册)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下面的方式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制作一本成 长册,并给自己的成长册起一个名字。 ( 课件出示 ) 1、把家长讲给自己听的那些感人故事简单写下来, 个人或者小组、 小队合作。 编成一本故事集。 2、根据课前调查访谈的内容,将自己不同阶段的成长情况用图画表现出来, 制作一本连环画。 3、找到能反映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几个重要阶段、 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如出生、 满月、周岁、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天上学等的照片,来制作一本 照片集。 6、 采用其他更好的,你更喜欢的方法。 C、(关于生命的探讨) 1、 通过阅览书籍、上网,了解人的生命过程。 2、 我与老人话生命。寻找身边年长的人,询问他是怎样看待人的生命的, 对自己的生命有哪些想法,对自己生命的过程有哪些感受。
7 、、课件展示:你看,有的动物还很聪明,能用独特的方式保护自己。 (师做简单讲解)。
过渡:每一种动植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都用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生命的美 丽展现出来;而且它们还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交流。
我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你知道小动物怎样说话吗?(课件展示动物间 充满的亲情的画面) 。瞧:小猪、小鸟它们可能会说什么呢?(想像、交流)
(三)、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1 、过渡:我们感受到动物、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生命是美丽的。 (板
书:美丽的) 2 、(师出示一盆鲜艳、 美丽的花),李老师也养了两盆花,你看到它美丽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 2 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_7

《我们的生命》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7页-10页我们的生命)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并掌握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2、让学掌握我们的生命还有一次,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
3、让学生学会献出爱心,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要求学生知道并掌握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2、要求学生掌握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
难点:要让学生懂得献出自己的爱心,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四、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六、教学手段:多媒体七、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PPT图片(刚出壳的小鸡)(2)出示PPT图片(刚发芽的植物)2、出示PPT课题《我们的生命》。
(板书课题)3、讲授新课:(1)、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第一段。
出示ppt(板书: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2)、讨论一:当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妈妈想到了什么呢?PPT(3)、出示PPT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图片(父母都希望肚子里的你是一个健康的小宝贝)(4)、讨论二:在你出生的那一天,你的家人是怎样度过的?PPT (5)、出示PPT。
(既紧张,又高兴。
每个生命的诞生都会给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6)、讲解书中9页的图片。
(板书: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寿命有多长相关知识点。
(ppt)植物人的图片。
(7)、讲解课文第10页的重点知识。
(ppt)播放视频(板书:献出爱心延续生命)(8)播放视频(5.12地震)。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伤痛。
(让学生谈谈观后感)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许多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灾难无情,我们的生命是非常的脆弱,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
(9)(安全教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平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
出示ppt。
文字总结在校内外的注意事项。
4、巩固复习:2、我们的生命(1)、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2)、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3)、献出爱心延续生命5、课堂练习:课堂讨论一、二。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 2 我们的生命》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珍爱生命 2 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的生命》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的教学内容。
教材用文字描述的形式向学生揭示生命的由来,确立正确的生命观;感受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学会感恩;了解成长的过程,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珍爱生命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喜悦。
本课是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旨在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形成,培养其尊重生命的素养和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父母养育恩情,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3、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技能。
学生准备:1.父母的结婚照片、妈妈怀孕的照片。
2. 请父母提供自己的出生证。
3.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况。
4.查找自己成长过程的照片及其他成长资料。
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我们都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学生自由交流讨论,老师作总结:我们是在妈妈的肚子里经过十月怀胎孕育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研究一下我们从哪里来。
板书课题。
(谈话导入本课的主题:《我们的生命》,一下子激发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展示资料,感受生命来之不易1. 教师:今天班上的同学们都带来了爸爸妈妈结婚时的照片和妈妈怀孕时的照片,谁来展示一下? 2. 学生展示照片。
3. 教师配合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① 我们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而成的。
② 妈妈的卵巢制造卵子,卵子的形状圆圆的像荷包蛋。
③ 爸爸的睾丸制造精子,精子的形状像蝌蚪,头尖尖,尾巴长长的。
④ 爸爸妈妈很爱对方,他们常常在一起,共同生活,倾诉心事。
⑤ 胎儿在妈妈的子宫内成长,妈妈的肚子渐渐大起来。
各阶段胎儿的图片:一个半月、三个月、七个月、九个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难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关键点:通过探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课前准备:调查访谈:(含采访记录)①找一找妈妈怀孕时的照片或者当时的录像,看看那时侯妈妈的样子与妈妈怀孕以前的照片以及现在的样子有什么不同?②问问爸爸、妈妈,当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想法、感受和期盼,为了生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他们是怎样做的?③问一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家人,你出生的那一天,他们是怎样度过的?在你即将出世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如何?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在第一眼看到你时,他们的心情又怎样?④找出出生记录或成长册,看看刚出生时自己的体重和身长各是多少,请家长说说当时自己是什么样的。
找找小时侯的衣服、鞋帽和自己不同年龄的照片,请家长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家长印象最深的一件或几件事。
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教学过程:一、导入:珍惜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因为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会给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板书课题。
1、要求根据课前的调查访谈提示的准备,每人选择其中一个选题,在所在的小组里发言,并选出代表,准备在班里汇报成果。
2、把自己收集到的照片、实物(衣服、小手印……)、录像、图画等介绍给组里的同学。
把自己在访谈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事情讲给小组同学听,并谈谈经过这次调查访谈,自己有哪些感触。
3、组长组织组员准备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
每个小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将全组同学的资料进行整理,如照片展、服装展、录像展、图画集、故事集等多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3、了解为了挽救他人生命,人们奉献爱心的大爱行为。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了解了生命是父母孕育的,是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但对于生命的诞生知识了解不够,对于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意义理解不深。
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身边的具体事例,加深学生对生命责任、生命意义的理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教学难点:
了解为了挽救他人生命,人们奉献爱心的大爱行为,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一、走进生命
1、(出示准妈妈的孕照)看着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是的,这位准妈妈的的肚子里正孕育着一个小宝贝。
2、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妈妈的肚子里孕育的,你想知道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子的吗?你的身体又是怎样发育而成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命。
板书课题:我们的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孕妇图片,激发孩子探究生命起源的欲望。
】
二、认识生命
(一)了解生命的起源
1、让我们跟随影片去探索生命的起源吧,老师要请同学们认真看,仔细听,一会儿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小结:新的生命从爸爸妈妈相爱开始,有了肉眼看不到的受精卵,慢慢长到这么大,这是一颗咖啡豆,小吧?过了几周,长到小拇指那么大,伸出你的小拇指,比一比。
再过几周,长到鸡蛋大,又长到苹果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出完整的身体功能系统,经过10月怀胎,最后长成一个可爱的小宝贝,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
板书:神奇
(二)感受生命的成长
1、刚出生的时候,你的身长是多少厘米?现在呢?刚出生时,你的体重是?现在是?
2、大家迅速算一算,你的身高大约翻了多少倍?体重又翻了多少倍?
3、小结:你们的身高体重变化那么大呀!身高和体重记录了我们成长的过程,让我们很容易地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4、其实,在我们的家里,还有很多东西也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过程,老师布置大家回去找一找,你找到了吗?让我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5、全班交流(教师巡视,选取有代表性的物品,请学生介绍、认领)
6、小结:这些儿时的东西,总能勾起我们美好的回忆。
所有的这些物件都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过程,都在传达相同的讯息:那就是我们已经长大啦!我们不仅身体长大了,知识和能力也增长了。
【设计意图:儿时的物品,记录着孩子成长的印迹,孩子从这些物品中,感受自己在家人的关爱下已经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少先队员了】
(三)体会生命的责任
1、孩子们,当我们离开了妈妈的身体后,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那我们是不是自己独立地就能长到那么大了呢?
对,我们是在家人的关爱中一天天长大的!
2、其实,当我们还是小胎儿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寄托了家人无限的期望,譬如我们的名字。
老师的名字叫马艳丽,从这个名字里,你知道了什么?
对,我姓马,我的姐姐、妹妹都姓马,因为我的爸爸姓马,爸爸的爸爸也姓马,马是我们家族传承下来的姓。
艳丽是我的名,猜猜老师的名字代表了什么?
谁愿意介绍自己的名字?
从不同名字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3、小结:是啊,我们的姓传承了家族的血统,而名却寄托了家人的殷切希望。
我们是家族生命的延续,我们是家人的美好希望。
4、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在秋雨绵绵的清晨,在冬雪飘飘的夜晚,在我们生命的每一瞬间,我们的家人把对我们的爱倾注在一个习惯的培养中,一次手工的尝试里,一篇阅读的辅导下,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中……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生活中那些温馨的画面,分享亲人们让你最感动的那些小事吧!(配音乐,让学生安静地想)
追问:这件事为什么让你感动?或者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名字,到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感受家人的爱和期望,让孩子意识到:我们有责任爱护自己,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
1、最近,老师就被一件事情深深地感动着:
高考在即,云师大附中学生涂针华却因为白血病躺在病床上。
突如其来的病魔,对本已通过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初审的他犹如晴天霹雳,为了挽救他的生命,他的父母整日在医院奔忙,白发苍苍的爷爷也专程赶来照顾孙子。
师大附中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片爱心”老师、同学、朋友纷纷来到医院,为他捐款,为他加油,还有很多陌生人也通过捐款账号给他捐款。
北京大学、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云南省招办、云南省各大媒体,都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了小涂关爱和鼓励。
为了小涂的生命,有很多人和他一起奔跑在与时间竞争,与病魔抗争的路上,我们期待小涂能渡过难关,战胜病魔,实现自己的梦想。
2、同学们,小涂的生命仅仅属于他自己吗?那他的生命还属于谁?为什么
3、小结:他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他自己,还属于爱他的爸爸妈妈、他的老师、同学、朋友,甚至是所有关爱他的陌生人。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如此,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关爱我们的所有的人,属于这个社会,属于这个国家,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
相机板书:宝贵
4、思考:大家为什么要竭尽全力地去挽救他的生命?
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他只有活下来,才能实现自己的北大梦想,才能将自己所学奉献
给社会。
所以,为了关爱他的所有人,他顽强地和病魔作斗争;勇敢地和死神较量。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从身边事件入手,展开讨论,明确:每个人的生
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关爱他的所有人,体会生命承载的爱和责任】
三、珍爱生命
(一)了解生命的自然规律
1、看视频《人的一生》。
是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唯一的,任何人都逃不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让我们认真看一段视频,了解生命的历程吧。
2、看了视频,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结:从出生、成长到死亡,这是我们生命发展的必然过程,对每个人来说,这个过程的长短是不一样的,但无论如何,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
板书:珍爱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生命的历程,知道生命从出生、成长到死亡是一个必然过程,只有珍爱生命,才是对生命的负责。
】
(二)奉献爱心,延续生命
生活中,当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能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人,甚至为
了延续他人的生命,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就像我们课文中学过的白衣战士——叶欣,为他人捐
献眼角膜的青年歌手姚贝娜,还有咱们昆明关一中的一位老师,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深爱
的教育事业,累倒在讲台上,临终前,他把身上所有能用的器官都捐献了出来,希望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获得健康,延续生命;还有为涂针华捐款的这些陌生人,为了延续小涂的生命,他们尽自己所能,竭尽全力,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生命的大爱!
【设计意图:用故事展现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为了挽救他人生命,人们奉献爱心的大爱行为】
(三)努力生活,创造精彩
1、虽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有限的,但有些人,即使离开了我们,他们的名字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们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生命的不朽。
比如:师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是谁说过的话?孔子。
孔子已经离开我们2500年了,然而他的思想一直被人们奉为教育的经典,代代相传;
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发明的电灯、电车、电影、发电机、电动机、留声机等直到今天,都还在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听:这是歌唱谁的歌?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了。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2、像这样的人物还有?
3、小结: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伟大,变得辉煌,他们的名字伴随着他们创造的精神财富,传承下来,成为人类历史中熠熠生辉的篇章。
他们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存活于天地间。
4、最后,让我们用雷锋叔叔的名言来结束这堂课“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
【设计意图:从珍爱生命,到创造生命的精彩,引领学生像伟人学习,像身边的榜样学习,努力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板书:
我们的生命
神奇宝贵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