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习题:8.3 迅速崛起的日本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8-3 迅速崛起的日本

• 2.颁布
• 1889年2月11日,以天皇“御赐”的形式颁布
• 3.内容 • (1) __天_皇___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集行政、立
法、司法、军事统帅权于一身。
• (2)臣民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但必法律须在 _______许可的范围内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 提下方可享贵族有院 。 众议院
• 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速度较快。
• (3)企业归属:得到政府扶持的大资本家控制了 大部分近代工业。
• 二、君主立宪政体
• 1.背景 • (1)明治政府决心仿德照国 ______制定宪法,实行
专制主义自由统民权治。
• (2)国内_______天_皇_政_体运动呼吁制定民主宪法, 推动社会发展。
• (4)日本政府不懈努力。
要点探究
重难突破 典例巩固
要点 1
如何评价日本1889年宪法
• 1.局限性: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
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这部宪法以当时
欧洲军国主义色彩最浓厚、君主权力最突出的
普鲁士宪法为蓝本,由伊藤博文负责起草。这
部宪法是天皇赏赐给人民的,而不是人民应该
• 2.日本是如何“挤进了帝国主义俱乐部”的?
• 答案: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双重外交政策, “挤进了帝国主义俱乐部”。(1)与西方列强进 行谈判,逐渐废除了同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 条约:①1878年7月,签订《修订日美现行条 约某些条款并为增进两国通商的约定书》。② 随着国力增强,于1910年,对11个欧美国家发 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涉及《日美通商航 海条约》、《日德通商航海条约》等16个条约。 ③1911年,与美国签订新的平等互惠的《日美 通商航海条约》,此后,有关国家也与日本签 订了新的通商航海条约。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8.3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在于()A .建立天皇的专制统治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C .废除旧的封建体制D •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解析】明治维新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出发点在于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B2•为倡导“文明开化”,日本政府派出了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其成员不包括()A .大久保利通B .高杉晋作C .伊藤博文D .岩仓具视_____【解析】高杉晋作于1867年病逝,使节团出访欧美是在1871年。
【答案】B3•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措施包括()①实行义务兵役制②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③改进军事装备④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A .①②③ B.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明治维新军事改革的内容。
根据教材叙述可得出答案。
【答案】D4. 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表现在()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③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A .①② B.②③C .②D .①③【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末日本崛起的表现。
注意时间限制“佃世纪末”,③是20世纪初的事,排除③。
【答案】A5. 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 .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解析】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狂言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
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化的多元化。
【答案】C6. 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②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④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⑤是日本近代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解析】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落后的历史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是日本历史上的转折点,为其侵略扩张提供了条件。
历史选修1人民版配套习题:专题83迅速崛起的日本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八明治维新三迅速崛起的日本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领导进行的,日本明治维新是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领导进行的,两者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
答案:A2.1882年,伊藤博文率“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
柏林大学某教授向他们建议:“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与日本最为相似。
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
如今日本开设议院,亦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
”此材料说明当时德日两国( ) A.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B.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C.行政权控制立法权D.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德日在立法权上受皇帝制约,代议制并不完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国主义问题,故B项错误;从柏林大学教授的话可以看出:德日都设议院,但议院权力薄弱,皇帝掌握的行政权可以控制立法权,故C项正确;德日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故D项错误。
答案:C3.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解析:改革派掌握政权,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促进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答案:D4.日本能够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政治前提是( )A.实施明治维新B.发动甲午战争C.引进欧美科技D.殖产兴业解析:该题考查明治维新的作用。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答案:A5.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解析:明治维新保留了封建时代的军国主义传统,利用战争为本国资产阶级掠夺资金和市场,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同步检测:8.3 迅速崛起的日本

8.3 迅速崛起的日本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埃及阿里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B.都因西方列强入侵而出现社会危机C.都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都确立了立宪制政治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A、B、C三项都符合题意,排除;埃及阿里改革并没有建立立宪制政治体制,故D项表述有误,因此答案为D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阿里改革、明治维新·不同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明治维新期间,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给予他们种种特权和经济上的扶植,因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可能会产生不满情绪,③表述不符合史实,由此排除ACD 项,正确选项为B项。
考点:《日本帝国宪法》点评:《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
从背景、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掌握,具体表现如下:第1页/共12页1.从颁布背景来看: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式。
2.从内容上看: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3.从性质上看: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4.从影响来看:它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3.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 (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
”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即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是()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考查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从题干中的时间“1866年”到“189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是在这一时期内日本完成了明治维新,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即C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3迅速崛起的日本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 3 迅速崛起的日本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的主要特点是()①政府扶植下垄断组织产生②“自由”与垄断阶段都是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③垄断组织属于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结合④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2.“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意见法宝,那就是自由权。
”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
但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仍规定()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 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C.天皇享有立法权 D.内阁享有立法权3.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
这是因为()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4.俄日两国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较低B.封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C.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5.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真而遂霸大地。
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
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次后盛强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韵编《康有为政论集》材料二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
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人民版选修1 专题83迅速崛起的日本 课堂练习 Word版含解析

1.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运动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D.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解析:选A。
日本的倒幕运动,均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倒幕之后建立的明治维新政府,本质上是个藩阀政府,这就使封建传统观念和专制主义政治得以保留。
《大日本帝国宪法》之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正是其反映。
故选A。
2.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
这是因为()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解析:选C。
日本走上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道路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但最重要的是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近代天皇制是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
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材料2: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
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如何理解材料1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2)材料2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问实际上考查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和局限,所以告别旧日本,从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实现民族独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回答;尚未达到新日本从保留封建残余、军国主义及人民没有获得相应权利方面回答。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习题:8.3 迅速崛起的日本 Word版含解析

三迅速崛起的日本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本维新政府原本试图通过官营企业的形式进行工业化,但在官营企业亏损后即将其下放给了带有许多封建要素的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政府的主导下向近代工业资本转化.——摘编自严立贤《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材料二注:()内的数字为相对于国内总消费的百分比。
——摘编自[日]高村直助《日本纺织业史序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政策对日本民主政治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概括日本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1)影响: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确立和巩固了日本天皇制,地主.(2)发展状况:国内生产迅速增长,国外输入占国内消费比例迅速下降(或国内消费来源由以国外输入为主转为以国内生产为主).原因:明治政府通过及时调整殖产兴业政策和引进、运用先进生产设备等措施,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废除不平等条约等措施,逐步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控制。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条誓文》中明确载有“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等内容,表明了尊重公议舆论、文明开化、开国进取的基本国策。
政府继而公布了“政体书”,其要点是将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采取三权分立制等,模仿近代政治的形式。
另外,规定高级官吏每隔4年由互选而交替,致力于将公议舆论体现于制度上。
沿着这条路线,经由1869年的奉还版籍、1871年的废藩置县,完成了国内的政治统一。
同时,也进行了社会制度方面的改革,取消了封建的等级身份制和主从关系,原则上成为四民平等的社会,确立了趋向近代国民国家的体制。
—-摘编自崔世广《明治维新的思想历程刍论》(1)结合材料中《五条誓文》的内容,简要评价其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的表现.(3)明治维新后,日本“模仿近代政治的形式”最终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具有怎样的突出特)《五条誓文》表现了改革封建旧制度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明确了日本走现(2)废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8.3 迅速崛起的日本

——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 互动探究 (1)根据材料,分析1889年日本宪法是如何限制天皇权力的。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评价1889年日本宪法。
-7-
三 迅速崛起的日本
首页
课前预习案 新知导学
课堂探究案 答疑解惑
当堂检测
材料解读:本题考查1889年日本宪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宪 法对天皇的权力进行了种种限制,如“三权各自依其机关之辅翼来 施行,又皆渊源于元首,而元首的心思及作用若不依各个机关之辅 翼,则无法用以表明国权”。这充分说明元首和“三权”彼此牵制的 关系,天皇依宪行政。
保障
(1)19 世纪 80 年代,日本的工业革命出现了高潮,特别是以 表 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现 (2)以重工业企业为代表的日本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迅速
发展起来。在政府的保护下,日本较早地产生了垄断组织
-3-
三 迅速崛起的日本
首页
课前预习案 新知导学
课堂探究案 答疑解惑
当堂检测
(1)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靠国家的扶植和保护,实行自
评价:胡适指出日本现代化存在局限性。明治维新确立的近代天 皇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最终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12-
三 迅速崛起的日本 12
首页
课前预习案 新知导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迅速崛起的日本
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维新政府原本试图通过官营企业的形式进行工业化,但在官营企业亏损后即将其下放给了带有许多封建要素的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政府的主导下向近代工业资本转化。
——摘编自严立贤《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材料二
年度国内总消费(A+B) 消费来源
国内生产(A)国外输入(B)
1887—1888327(100)58(18)269(82)
1889—1890428(100)178(42)250(58)
1891—1892514(100)374(73)140(27)
1893—1894646(100)527(82)119(18)
1895—1896930(100)812(87)118(13)
注:()内的数字为相对于国内总消费的百分比。
——摘编自[日]高村直助《日本纺织业史序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政策对日本民主政治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概括日本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影响: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确立和巩固了日本天皇制,地主与资产阶级
(2)发展状况:国内生产迅速增长,国外输入占国内消费比例迅速下降(或国内消费来源由以国外输入为主转为以国内生产为主)。
原因:明治政府通过及时调整殖产兴业政策和引进、运用先进生产设备等措施,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废除不平等条约等措施,逐步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控制。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条誓文》中明确载有“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等内容,表明了尊重公议舆论、文明开化、开国进取的基本国策。
政府继而公布了“政体书”,
其要点是将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采取三权分立制等,模仿近代政治的形式。
另外,规定高级官吏
每隔4年由互选而交替,致力于将公议舆论体现于制度上。
沿着这条路线,经由1869年的奉还版籍、1871年的废藩置县,完成了国内的政治统一。
同时,也进行了社会制度方面的改革,取消了封建的等级身份制和主从关系,原则上成为四民平等的社会,确立了趋向近代国民国家的体制。
——摘编自崔世广《明治维新的思想历程刍论》
(1)结合材料中《五条誓文》的内容,简要评价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的表现。
,日本“模仿近代政治的形式”最终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具有怎样的突出特点?
《五条誓文》表现了改革封建旧制度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明确了日本走现代化道
(2)废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3)政体:君主立宪制。
特点:天皇掌握国家主权;三权分立;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3.导学号103840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报论中国》中报道了日本基于其改革经验对中国提出的改革建议:“中国必尽革其旧日之弊,举国而效西方之治,政令教化,咸与维新而后可。
约而举之,其尤不可须臾缓者三,曰武备也,度支也,学校也。
”
——摘编自《时务报》材料二任何民族文化都有自尊性、自爱性、排他性。
太阳底下,没有哪个民族、国家对外来文化是不加选择、不加过滤地全盘吸收的。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在武备、度支、学校等方面改革的主要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改革中在政治方面对外来文化是如何加以选择、加以过滤的。
并分析
(1)问,结合明治维新在军事、工业和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回答即可。
第(2)问,结合所学
,未触及政治体制改革;日本吸收了西方经验,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
探索,设立议会,颁布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
“共同原因”可结合二者资
武备方面:建立近代军队。
主要包括创办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创办军事工业,为部队提;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近代陆军和海军。
度支方面:殖产兴业,大力推进工业化。
主
要包括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企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学校方面:确定“国民皆学”方针,建立近代学校制度;推行义务教育,创办东京大学,鼓励民间办学等。
(2)政治方面:中国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未触及政治体制改革;日本吸收了西方经验,进行了政治体
制改革探索,设立议会,颁布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
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传统思想浓厚。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
……(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
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
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
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
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
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
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
(1)问,注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明治维新之初”,由
“官办”,“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
第(2)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了鼓励和扶
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具体措施和必要性,“原因”可从官营企业的状况、私营企业的状况及两者的关系分,要注意辩证地分析政府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方式:官营。
;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
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
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职能。
……科学研究在19世纪
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副业而已。
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
作用,大学不再处于进步的状态,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机构,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摘编自兰伊春《论19世纪前期德国高等教育改革》材料二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
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了近
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
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
……当其他国家的
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
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
全都是德国首创的。
……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那种“系统学习”和“彻底精神”在新的工业革命层面上
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发扬。
……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
——摘编自尹朝安《19世纪中后期德国
经济的发展与制度创新》(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原因:大学教育与时代发展脱节,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大学课程设置、教育方法陈,衰败的迹象明显。
(2)成就:强制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大学允许科学独立发展;科学发展创造了许多新形式;引领了各国大学发展的新方向。
影响:提升了德意志民族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推动了德国19世纪晚期经济的腾飞,成为世界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