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 人文 4年1下
2024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2024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高考三模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20-39岁年龄的劳动力最具活力。
下图为我国某市1990年-2020年不同年龄阶段人口数量统计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该市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1990年-2010年,青壮年人口数量持续减少B.2000年-2010年,劳动力出现大量迁入C.2010年-2020年,劳动力出现大量回流现象D.2000年-2020年,老龄化程度不断降低2.造成该市占全国同龄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B.国家政策C.环境质量D.人文情怀浙江地处沿海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下图示意浙江沿海航运网络发展演化的不同阶段。
完成下面小题。
3.从I阶段到Ⅱ阶段,浙江港口和航线的变化是()A.港口分布范围扩大B.港口等级分化明显C.航线数量趋于稳定D.航线长度趋于缩短4.航运网络发展演化给浙江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促使航运建设向海外转移B.导致支线航线不断减少C.国际贸易的货运能力增强D.扩大国际人口迁移频率某校地理小组对我国玉米主产区秸杆还田后对土壤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
下图为该地玉米秸秆还田对蚯蚓活动及土壤透水性的影响统计图。
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理小组研究的土壤所在地区及研究实施季节最可能是()A.珠江三角洲春季B.东北平原冬季C.长江三角洲秋季D.华北平原夏季6.该研究结果说明()A.蚯蚓活动量与土壤的透水性呈正相关B.玉米秸秆还田量越多,蚯蚓种类越多C.玉米秸秆还田能加快土壤有机质分解D.蚯蚓活动能显著改善表层土壤的厚度下表为某区域近年来泥石流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量统计。
完成下面小题。
7.与某区域不同年份泥石流造成的死亡人数差异关联度最密切的要素是()A.地形坡度B.降水强度C.工程建设D.预报水平8.为减少泥石流造成的伤亡,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将山地地区人员全部转移B.在平原区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C.禁止在泥石流高发区活动D.提高对泥石流危害的思想认识自20世纪90年代起,浙江北部的乌镇随着经济发展,居民开始出租空闲房间和摆摊经营。
黑龙江地方课程人文与社会四年下册

一、整体感知 黑龙江有一部分流经俄罗斯,也就是说,俄罗斯人是我们的重要邻居。
二、探究强化 1 俄罗斯风情 俄罗斯的城市建筑具有浓郁的欧洲风格。俄罗斯民族能歌善舞,尤其喜爱去音乐厅听音乐会。俄罗斯人信 奉东正教,宗教活动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俄罗斯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街上常看到快乐率 真的儿童。 2 友好往来 2005 年,中俄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 291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7%,为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额增幅 之首。中俄贸易自 2000 年以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已连续 6 年创历史新高。 2005 年,中俄贸易额更以近四成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国外贸增幅,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的增速 均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增长速度最快的。 俄罗斯商品销往中国。俄罗斯游客在黑龙江。黑龙江蔬菜销往哈巴罗夫斯克。 孔子学院落户莫斯科。俄罗斯芭蕾舞团访问我省。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欢迎俄罗斯代表团来访。 3 成果展览会 各小组把自己的成果汇总后,按照主题举办一个沿江说风物的展览会,邀请全校的同学来参观。各小组推 选代表,向参观的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的成果吧!
三、巩固拓展
俄罗斯的异域风情也给黑龙江增添了别样的景致。
课 后 记
学科
课型
教学目 标
教学重 点
教学难 点
人文
课 题
4、哈尔滨多棱镜
新授
备课 时间
3.30
授课 时间
4.23--4.27 课时
了解省会哈尔滨的历史,特色景点,交通情况。
设计一条方便的路线 设计一条方便的路线
一课时
德育点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将调查结果整理成一个报告。 将调查结果整理成一个报告。
德育点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准 备
东北三江平原知识点总结

东北三江平原知识点总结一、地理概况东北三江平原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交界处,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
其地理位置介于北纬43度至48度之间,东经122度至131度之间。
该地区总面积约为13.2万平方公里,主要由松花江、辽河和鸭绿江三条河流形成,因此得名“三江平原”。
东北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中国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之一。
在东北三江平原上,水系丰富,湖泊众多,水资源极为丰富。
平原上还分布着大片的湿地,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也是大型迁徙候鸟的重要栖息地。
二、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东北三江平原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以丰富的黑土地为主要特点,是小麦、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主要种植区。
同时,该地区也是大豆、高粱、棉花、甜菜等作物的主要产区,农业资源十分丰富。
2. 水资源:东北三江平原水系发达,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
松花江、辽河、鸭绿江等河流穿行于平原之中,为当地的灌溉、航运和渔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此外,平原上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如松花湖、五大连池等,为当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3. 森林资源:东北三江平原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覆盖面积达60万公顷。
这些森林为当地的木材、采伐和狩猎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4. 矿产资源:东北三江平原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金矿、稀有金属、稀土等矿产资源,尤其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
三、气候特点东北三江平原地处东亚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温暖潮湿,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平均气温在摄氏15℃到-15℃之间,年降水量为400-700毫米,日照时间充足,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四、人文景观1. 东北三江平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业产区之一。
平原上栽种着大片的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是中国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种植区,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谷物和油料生产基地之一。
2. 东北三江平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各种鱼类在松花江、辽河、鸭绿江等水域中生长茂盛。
2015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2015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课题第1课干流起点“北极漠河”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2、黑龙江对家乡的意义。
教学重点黑龙江的概况。
教学难点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教程一、导入新课黑龙江是我国的第三大江,是我们省最大的一条江,它环绕在我们的省内,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了解黑龙江概况1 、黑龙江地理位置及水系:上游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上源又分3支,其中一支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麓。
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
2 、黑龙江的物产:棒打狍子,瓢舀鱼,山鸡飞进饭锅里。
”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年人烟稀少而生物资源丰富的北大荒。
与野生动物资源一样,自然水域资源也经历了一个由物产丰富到趋于枯竭的过程。
程三、小资料黑龙江两岸资源及风土人情:1、森林资源:黑龙江省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北段,北部是沿黑龙江右岸自西北向东南延展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则是由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和完达山等构成的东部山地。
山脉的延伸方向主要是由北北东向南南西。
是我国最重要的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2、黑龙江人生活习惯:过去的东北农村,几乎家家养狗,可以就地取材;二是轻便保暖,戴在头上,帽耳朵一系,又长又厚的绒毛把头脸遮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任你风吹雪打,我自然不“冻”;三是方便耐用,一顶狗皮帽子戴个十年八载的没问题,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坐在屁股底下当座垫……狗皮帽子大都是自家做的,将狗皮熟好后,照帽胎的样子剪裁好,就可以缝制了,面料视经济状况而定,有花旗布的,有华达呢的,讲究一点的用礼服呢或灯芯绒。
不过这狗皮帽子也有个小小的缺点,就是新制成的时候,一到下雪天就散发出些微腥味。
黑龙江冬季漫长,吃感才是一种习俗,干土豆片,豆角片,茄子片等可以一直吃到夏天来临,干菜味道浓郁,口感劲道,深受人们喜爱。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含答案)

宜昌市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0年我国正式进入老年型社会,但不同类型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存在差异。
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
据此完成1~3题。
年份分类总人口/万占全国比重/%老龄人口/万老龄化率/%资源型38358.4930.852561.87 6.68 2000非资源型85986.2969.156370.457.29资源型39462.1929.593497.448.86 2010非资源型93912.1370.418402.108.95资源型38499.3927.315406.4614.04 2020非资源型102472.3772.6913657.7413.33 1.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近20年来资源型城市()A.总人口数量较多B.老龄化率一直较高C.老龄化速度较快D.老龄人口数量较多2.推测2000~2010年资源型城市人口特征是()A.平均预期寿命较低B.老年人口大量迁出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老龄人口比重升高3.2010~2020年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老龄化率差异发生变化,其直接原因是资源型城市()A.经济发展速度较快B.大量年轻人口迁出C.社会保障体系完善D.生态环境优美宜人闽南一带称传统民居为“厝”,受地形、气候、人文、战乱等因素影响,闽南某低山丘陵区“厝”在空间组合上表现出明显的“圆形”“条带形”和“船形”三种形态。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上)

小组探讨:
响水大米为什么会久负盛名呢?
响水大米用的水好在什么地方呢/ 响水大米只能在响水出产吗?
运用响水大米的种子,在其他地方种不出响水大米吗?
四、小组展示、体验胜利
了解响水大米的太空育种
航天与农业专家在打算进行太空育种试验时,一样选择响水稻米为什么呢?
五、评价反馈、提炼总结
3、如今国产大豆已经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引起教学共振效应。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教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学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耀。培育了孩子们作为家乡小主子的责任感。
教学课题
2.1火山岩上的响水米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我省是大豆的主产区,品质优良。我省还生产水稻、马铃薯、亚麻等经济作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我省大豆享有盛誉。
3、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学习,培育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家乡荣誉感。
教学重点
我省大豆为何享有盛誉
教学难点
我省现在主要的经济作物是什么?
学生预习
1.五常为什么是全国最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
2. 上网查一查,看看网上有多少五常大米的网页、思索一下,这种现象说明白什么?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化 设 计
一、情趣导入,尝试自学:
复习巩固 1、我省水稻专家徐一戎你了解哪些?
2、我省的水稻为何品质优良?
二、梳理新问,尝摸索究:
通过访问,我们了解了很多身边的改变,让人大家感到意外的是,人们还要 为我省水稻的将来担忧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水稻的种植越来越深化,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水稻品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国产水稻要面对的挑战也在增加。你了解五常大米吗? 书写课题“”“五常大米遍华夏。”
四年级上册人文与社会知识点

人文与社会四年级(上)课题1从满族老屋说起1、我省人民在长期与严寒等不利条件抗争中,在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有特色 .2、各民族间应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和谐相处 .课题2山林中的达斡尔1、达斡尔是一个特殊的民族,2、我们应与少数民族和谐相处。
课题3鄂温克的驯鹿文化1、了解鄂温克族独特的驯鹿文化。
爱护动物。
课题 4再唱乌苏里船歌1、乌苏里船歌赫哲族民歌的经典2、《乌苏里船歌》包括序唱、主体部分和尾声等三个部分。
课题5民俗馆里故事多1、“养活孩子吊起来”,就是东北的独特民间风俗。
2、孩子放在“悠车子”里.让孩子好好地睡觉。
课题6寻找游戏1、嘎拉哈是老东北时,姑娘们常玩的游戏。
2、抽冰嘎又称打陀罗。
课题7民间的智慧我的游戏打尜是北方流行的民间游戏,课题8过大年1、春节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年。
2、家家户户都会把家里装扮得漂漂亮亮的,春联、窗花、中国结、年画等……课题9丰富多彩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它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更是一个迎新的节日。
课题10我们去采风我省民间活动有剪纸艺术剪刀生花,美化生活。
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沿江说风物第1课中国第三大江-黑龙江黑龙江是我国的第三大江,是我们省最大的一条江,它环绕在我们的省内,是我们的母亲河。
第2课三江平原好地方1、三江平原是最大的平原沼泽地,但在短短十五年里已遭到严重破坏,沼泽面积减少了一半。
2、为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鹳、丹顶鹤,白尾海雕等第3课那边的风景俄罗斯人在饮食习惯上,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他们讲究烹调,因此俄式大菜闻名于世。
俄罗斯人喜爱的饮料有含酒精的饮料如伏特加、啤酒、葡萄酒、香槟酒;不含酒精的饮料如茶;清凉饮料如克瓦斯等。
俄罗斯人常用的问候语是“您好”、“你好”。
第二单元省会哈尔滨第1课哈尔滨多棱镜1、哈尔滨著名建筑:龙塔,索菲亚教堂,老哈尔滨正阳街。
2、哈尔滨的交通:哈尔滨的铁路交通十分发达,是中国省辖面积最大,人口位居第二的特大城市。
人文与社会六年级上册4:昔日北大荒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渤海文化是其中的一个耀眼光环, 渤海文化在中国关东黑土地文化中占据特殊的地位。渤海上京故城 (龙泉府),位于宁安市渤海镇,是当今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中世 纪都城遗址,据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渤海国共传国229 年,历经十五代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渤海国的文化、教育从多方面吸收唐朝时期的中原文化和儒家思 想,引进佛教,建造寺庙,兴隆寺内的大石佛、石灯幢是最有力物 证。学习、引用唐朝的文字、书契及官方行文和文学艺术方面也达 到相当高的水平。仅以渤海国的诗文为例,虽然渤海诗人墨客留下 的诗文不多,但从有数的篇章中,可以品味到其造诣之深,像杨泰 师的《夜听捣衣诗》、王孝廉的《对月思乡诗》,其韵律和意境, 是和李白、杜甫同类相近,可以和唐代诗人的作品相媲美的。 渤海国时期保存下来的文献很少,仅有表一篇、书十五篇、牒五篇、 笺一篇、墓志铭二篇,数量虽少,以一斑窥全豹,也可看出渤海人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统一的大文化,渤海文化是这大文化中光 辉的一环,研究弘扬继承渤海文化,就是取其精华,使其更加发扬 光大、为多民族统一的大中华文化添光加彩。
北大荒呀真荒凉 蓬草高呀大苇塘, 又有兔子又狼,
就是缺少村和庄。
北大荒真荒凉
北大荒一片荒草枯苇塘
冬天的北大荒
近代的北大荒
指黑龙江东北部那一片 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 江汇合的地区,又称三江平 原。这片地域北起黑龙江, 包括黑龙江省的佳木斯、鹤 岗、双鸭山、七台河和鸡西 等市(县),总面积达 10.89成平方千米,总人 862.5万。
探究学习提示
1、北大荒的由来(广义的北大 荒、近现代的北大荒、地理位 置)。 2、昔日北大荒什么样?
3、北大荒的历史文化。
黑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体会三江平原的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了解北大荒的今昔变化,分析北大仓形成的原因。
实施策略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影响区域环境自然因素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视频资料学生搜集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三江平原好地方》(板书)。看到课题,许多同学会问:三江平原在哪呀?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地图了解一下三江平原。出示三江平原地貌图讲解:三江指的是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平原是陆地地形当中海拔较低而平坦的地貌称呼,多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两岸地区。那么,为什么说三江平原是个好地方呢?下面同学们通过看书了解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平原的概况、地理位置及环境,体会三江平原的是个好地方。
2.行为与习惯:知道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化、提高环保意识。
师:课前,老师已经把同学们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收集有关北大荒创业时的图片、资料、故事等,请各个小组把你们收集到的有关的内容进行展示!
师:通过这次活动,拓荒者们令你为之震撼的是什么?
师:的确,北大荒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北大荒人把北大荒精神简单概括为:北大荒精神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板书设计
黑土世界
三江平原好地方沼泽天堂
北大仓
教学反思
地方(人文与社会)学科(四)年级教学设计
主备人:李俊海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
三江平原好地方
教材分析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面积7.5万平方公里。现已大面积垦殖,建有50多个机械化大型国有农场,已成为黑龙江省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和农业旅游、湿地旅游观光带。学生在了解三江平原同时,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开发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知道我省的农业结构特点,主要家作物的种类及分布。
2.畅谈今日的北大荒
师:昔日的北大荒经过垦区十万官兵、百万知青几十年的建设,如今已经改名为“北大仓”。“中国大粮仓”的美誉名副其实,黑龙江垦区现今已经成为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畅谈今日的北大荒。
课件展示:(丰收图片)
师:看过这些图片后,同学们又有了怎样的感想?
生1:北大荒今昔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今非昔比”。
二、新课教学
师:教材从“黑土世界”“沼泽天堂”“北大仓”(板书)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三江平原是个好地方,结合你所查找的相关资料,你们小组准备交流哪一部分内容?
分小组交流讨论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黑龙江是一片富饶美丽的沃土,黑土地上粮丰畜旺、五业兴盛,被人们冠以“中国大粮仓”的美名,大家可曾想到这片土地曾经贫瘠,是英雄的拓荒者们改变了它,让它富庶而美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大荒,透过北大荒的今昔变化来认识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
1.回忆昔日的北大荒
师:明清时,北大荒的范围大概就是现在的黑龙江全境,1949年前后,北大荒的范围逐渐缩小为黑龙江的松嫩平原、穆陵——兴凯湖平原和三江平原三大地区,如今北大荒基本是黑龙江垦区的特称。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北大荒的过去。
课件展示:(北大荒创业初期的图片)
师:这些图片是北大荒创业初期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同学们从图片中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生活用品缺乏;人们垦荒时用的生产工具十分落后,有时要用人拉肩扛;自然环境恶劣,严寒、大雪,又荒无人烟。
生2:北大荒人品尝到了丰收的喜悦,是他们艰苦奋斗的结果。
……
3.展望未来的北大荒
师:同学们,北大荒在经历了老一代拓荒者们的艰苦开拓和父辈们的辛勤耕耘后,建设北大荒、改变北大荒、发展北大荒的重任必将落在我们的肩上,北大荒的明天在我们大家的手中,将会描绘成更加美丽的图画。接下来,我们展望一下未来的北大荒。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忆了北大荒的过去,畅谈了北大荒的今天,同学们也描绘了北大荒的未来,由此,我们坚信北大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越来越好,黑龙江明天的农业发展会更加辉煌。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反映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图片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在瑞士苏黎世某处的苍松翠柏间,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大理石纪念碑,碑上正面的浮雕是一位白衣战士给一个濒于死亡的伤兵喂水。碑的背面刻着几行字:琼•亨利•杜南,1828—1910,红十字会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