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脏并发症课件

糖尿病肾病(USA 40%) 2. 高血压肾病(USA 33%)
5
慢性肾炎(USA 约10%) 4. 慢性间质性肾炎
6
缺血性肾病 6. 其它:如囊性肾病
7
慢性肾衰的主要病因
01
血流动力学因素
02
非血流动 力学因素
03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及肾血流量增加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蛋白尿,致肾小球硬化。
抑制Ang-II从而抑制肾组织多种细胞因子(PDGF、TGF-β1),这些因子促进ECM生成
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抑制GBM增厚
02
01
03
04
ACEI在糖尿病患者使用的优点
主要拮抗AT-II的AT1受体
AT1的主要病理生理作用:
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
促进Ald分泌,钠潴留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
Diabetic Nephropathy(DN)
202X
糖尿病肾病
一. 感染性病变 1. 肾盂肾炎 2. 肾乳头坏死
202X
糖尿病肾病包括:
大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 2. 微血管病变(肾小球硬化) (1)结节性硬化 (2)渗出性硬化 (3)弥漫性硬化
202X
二、血管性病变
—— 糖尿病肾病
首选ACEI(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减退)
02
ACEI不能耐受时可选用ARB
03
钙离子拮抗剂
04
利尿剂:可使血糖升高、高尿酸血症,不作为一线药物
05
行为治疗包括:运动、降低体重,戒烟, 低盐饮食
06
控制血压
减少UAE,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或发展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

基底膜增厚
微量白蛋白尿
超滤过
肾脏超负荷
糖尿病对肾脏的影响
时间 (年)
0
5
20
30
糖尿病开始
蛋白尿开始
终末肾病
结构改变 (肾小球基底膜增夺取系膜扩展)
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的自然进程
明显肾病
(Scr,升高 GFR降低)
初期肾病 (高滤过,微白蛋白尿,血压升高)
临床前的肾病
分期
时间
特点
I
增生高滤期
诊断糖尿病2年以内
Estimated prevalence (millions)
1995
2000
202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Africa
America
Europe
Southeast Asia
Estimates of diabetes prevalence in world regions
50
100
糖尿病肾病的严重性
糖尿病肾病患病率高 在美国和欧洲, 糖尿病是ESRD最常见的单一原因 DM的患病率(尤其T2DM)不断增加 DM患者的寿命更长 DM伴ESRD者更多地接受正式的ESRD治疗 美国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在过去10年增加了150%, 新ESRD 病人中糖尿病肾病占40% 糖尿病肾病治疗费用高 1997年糖尿病肾病伴ESRD的费用超过156亿美元, 糖尿病 肾病透析费用约为51000美元,比非DM高12000美元。
Incidence Rates of Reported ESRD by Primary Diagnosis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USRDS) 2000 Annual Data Report •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由于血糖水平长期升高,糖尿病会对身体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引起肾脏疾病,也称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严重病症。
它是由于高血糖水平引起的肾脏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严重时导致肾脏功能衰竭。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感觉到夜间尿频、尿急、失眠、身体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是,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典型表现。
2. 尿检糖尿病肾病的尿液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检测尿蛋白、尿酸、基质金属蛋白酶等。
3.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包括检测血糖、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另外,还应检测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脂代谢指标。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
肾脏超声、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
二、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血糖首要的方法就是控制血糖,建议将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5%以下的水平,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和减缓病情进展。
2. 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血糖降、降压和减少蛋白尿等。
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ACEI/ARB类降压药、钙通道阻滞剂等。
3. 饮食调节饮食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饮食,减少摄入高糖、高脂的食物,多食用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以及低脂、低盐、低糖的食品。
4. 过滤性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滤性治疗主要包括透析和肾移植等。
严重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会选择肾脏透析、肾脏移植等治疗方式,但是这些治疗方式都需要花费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医治时间。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1. 尿蛋白定量。
尿蛋白定量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每日排泄的尿蛋白量应该在30mg以下,若患者连续3个月内尿蛋白定量大于30mg/24h,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2.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诊断糖尿病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情况下,GFR低于60ml/min/1.73m²可以诊断为慢性肾脏疾病,结合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指标,可以进一步确认是否为糖尿病肾病。
3. 血肌酐和尿素氮。
血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估肾功能的常用指标,对于诊断糖尿病肾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般情况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测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4. 肾脏超声检查。
肾脏超声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形态,发现肾脏的异常情况。
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指标,肾脏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糖尿病肾病。
5. 肾脏活检。
肾脏活检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通过直接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可以明确诊断糖尿病肾病,并且评估肾脏病变的程度和类型,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诊断糖尿病肾病需要综合运用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肾脏超声检查以及肾脏活检等多种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希望临床医生和患者能够重视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工作,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以减轻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

控制血糖
降糖药物: (3)双胍类降糖药
目前,二甲双胍被推荐作为 2 型糖尿病 控制血糖的一线用药,首选用于单纯饮食控制或体育锻炼无效 的 2 型糖尿病,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也与胰岛素联合用于 1 型和 2 型糖尿病。
其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糖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 降低血糖,二甲双胍可以使 HbA1c 降低 1%-2%,并可减轻体重 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糖尿病结果预防试验(ADOPT)研究显示, 二甲双胍可延缓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进展。二甲双胍不 经肝脏代谢,直接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当肾功能受损时,易发 生二甲双胍和乳酸在体内堆积,增加乳酸性酸中毒风险。因此 因此二甲双胍用于 CKD 3a 期以上的患者时应减少剂量, eGFR<45 ml〃min-1〃1.73 m-2 时停用。
改变生活方式
2.戒烟限酒。 吸烟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及肾功能进展 的危险因素。 3.长期规律运动 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耐量,减 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改善内皮功能,控制血糖血压, 减缓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min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 时心率达到最高值(220-年龄)的50-70%),每周至少运动3 天,每周至少安排2次对抗性训练。(建议在专业人士的 指导下进行,以提高依从性,减少运动不良后果) 4.控制体重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目标值在18.524.9kg/m2。
●糖尿病肾病不能治愈,治疗也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 式,治疗目标应该是预防其发生、延缓其进展。 ●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同样适合糖尿病肾病,治 疗方式为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蛋白尿的 调控、肾功能的保护。
四.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第一阶段: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对重点人群进行糖尿病筛 查,采取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及糖尿 病肾病的发生。 第二阶段: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治疗,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 糖尿病患者,予以糖尿病肾病治疗,减少或延缓大量蛋 白尿的发生。 第三阶段:预防或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或进展,治疗并 发症,出现肾功能不全者考虑肾脏替代治疗。
糖尿病肾病健康宣教课件

✓ 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的 鉴别:高血压肾病通常有高 血压病史,而糖尿病肾病通 常有糖尿病病史
12
34
✓ 糖尿病肾病与慢性肾衰竭的
✓ 糖尿病肾病与急性肾损伤的
鉴别:慢性肾衰竭通常有肾
鉴别:急性肾损伤通常有急
功能减退的表现,如血肌酐
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如少
升高、尿素氮升高等
尿、无尿、血肌酐升高等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
疗
05
心理调适:保 持乐观积极的 心态,减轻心
理压力
03
戒烟限酒:减 少烟草和酒精 对肾脏的损害
06
家庭支持:家 庭成员共同参 与,提供关爱
和支持
健康促进计划实施
制定计划:根据患 1 者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健康促进计划
健康教育:提供糖 2 尿病肾病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 能力
生活方式干预:指 3 导患者进行饮食、 运动、心理等方面 的调整
糖尿病肾病健康宣教
目录
01. 基本概述 03. 危险行为因素 05. 健康促进计划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04. 健康教育策略 06. 健康促进计划评价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
04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出
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03
糖尿病肾病可导致肾脏
功能下降,甚至肾衰竭
02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
病引起的肾脏损害
05
感染风险增加: 糖尿病肾病患 者免疫力较低, 更容易感染各 种疾病。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
1 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减少血糖波动 2 控制血压:保持血压正常,减少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 3 控制血脂:保持血脂正常,减少高血脂对肾脏的损害 4 健康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5 适量运动:保持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诊断金标准

糖尿病肾病确诊标准通常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出现下降或者白蛋白/肌酐比值出现增高,并同时排除其他慢性肾脏病的情况下可做出诊断。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可通过检测随机尿来测定白蛋白/肌酐比值,如果范围≥30mg/g,则提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情况。
可以在3~6个月内在重复检查白蛋白/肌酐比值,如果3次中有2次尿蛋白排泄增加,那么在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即可诊断白蛋白尿。
另外,还可以通过肾脏肾小球滤过率来判断糖尿病肾病,肾脏肾小球滤过率即肾脏的排泄功能,当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1.73m2)-1时,可诊断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当出现其中任何一种情况异常时,在结合排除其他慢性肾脏病后,就可以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
此外,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诊断,不过,这个一般是在病因难以鉴别的时候,才考虑行肾穿刺病理检查,由于这是一种有创操作,一般是不推荐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的肾脏穿刺活检。
糖尿病肾病PPT【24页】

少化验尿常规和尿比重1次。
•
(7) 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水肿、尿量、尿检结果及肾功能变化:如
有少尿、水肿、高血压、应及时报告主管医师给予相应的处理。
•
(8) 注意个人卫生,皮肤无破损,避免穿紧身衣裤。
•
(9.) 防止泌尿系感染,会使糖尿病肾病加重。
饮食护理
•
(1) 教会病人及其家属根据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来计算饮食中的蛋
• 3.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
• 血糖过高主要通过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代谢异常引致 肾脏损害,①肾组织局部糖代谢紊乱,可通过非酶糖基化 形成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AGES);②多元醇通路的激 活;③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的激活;④已糖胺通路 代谢异常。上述代谢异常除参与早期高滤过,更为重要的 是促进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和细胞外基质蓄积; 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概况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 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 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 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 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 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 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 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 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 肾病的意义重大。
15-20年
• 显性肾病 持续蛋白尿 • GFR下降 RPF下降 • 高血压(60%)
20-40年
• GFR<10ml/分 高血压(90%)
诊断和鉴别诊断
• 糖尿病病人临床上出现肾脏损害应考虑糖尿病肾 病,家族中有肾脏病者、明显高血压、胰岛素抵 抗,GFR明显过高或伴严重高血压者为发生糖尿 病肾病的高危因素。微量白蛋白尿是诊断糖尿病 肾病的标志。微量白蛋白尿指UAE持续升高20~ 200μg/min,或尿白蛋白30~300mg/24h或尿白 蛋白:尿肌酐为30~300μg/m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
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
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糖尿病病人临床上出现肾脏损害应考虑糖尿病肾病,家族中有肾脏病者、明显高血压、胰岛素抵抗,GFR明显过高或伴严重高血压者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
微量白蛋白尿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标志。
微量白蛋白尿指UAE持续升高20~200μg/min,或尿白蛋白30~300mg/24h或尿白蛋白:尿肌酐为30~300μg/mg。
由于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线索,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对于1型糖尿病病人,起病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而对于2型糖尿病则在确诊糖尿病时应同时检查。
但一次检查阳性,还不能确诊为...查看详情病因及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
目前认为系多因素参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以及部分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病。
1.遗传因素男性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比例较女性为高;来自美国的研究发现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非洲及墨西哥裔较白人易发生糖尿病肾病;同一种族中,某些家族易患糖尿病肾病,凡此种种均提示遗传因素存在。
1型糖尿病中40%~50%发生微量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在观察期间也仅有20%~30%发生糖尿病肾病,均提示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
2.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糖尿病肾病早期就可观察到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为肾小球高灌注和高滤过,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且增加蛋白摄入后升高的程度更显著。
3.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血糖过高主要通过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代谢异常引致肾脏损害,其中代谢异常导致肾脏损害的机制主要包括:①肾组织局部糖代谢紊乱,可通过非酶糖基化形成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AGES);②多元醇通路的激活;③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的激活;④已糖胺通路代谢异常。
上述代谢异常除参与早期高滤过,更为重要的是促进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和细胞外基质蓄积;增加肾小球毛4.高血压几乎任何糖尿病肾病均伴有高血压,在1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平行发生,而在2型中则常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前出现。
血压控制情况与糖尿病肾病发展密切相关。
5.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异常。
其中包括RAS,内皮素、前列腺素族和生长因子等代谢异常。
临床表现和疾病分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性合并症之一,因此发生糖尿病肾病时也往往同时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微血管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外周神经病变。
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多在起病10-15年左右,而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时间则短,与年龄大、同时合并较多其他基础疾病有关。
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变过程,Mogensen曾建议把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五期:1.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这种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
本期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
2.正常白蛋白尿期GFR高出正常水平。
肾脏病理表现为GBM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多,运动后尿白蛋白排出率(UAE)升高(>20μg/min),休息后恢复正常。
如果在这一期能良好的控制血糖,病人可以长期稳定处于该期。
3.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GFR开始下降到正常。
肾脏病理出现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
UAE持续升高至20~200μg/min 从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本期病人血压升高。
经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出,延缓肾脏病进展。
4.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病理上出现典型的K-W结节。
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蛋白尿大于500mg/d,约30%病人可出现肾病综合征,GFR持续下降。
该期的特点是尿蛋白不随GFR下降而减少。
病人一旦进入IV期,病情往往进行性发展,如不积极加以控制,GFR将平均每月下降1ml/min。
5.终末期肾衰竭GFR<10ml/min。
尿蛋白量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
尿毒症症状明显,需要透析治疗。
以上分期主要基于1型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肾病则不明显。
蛋白尿与糖尿病肾病进展关系密切。
微量白蛋白尿不仅表示肾小球滤过屏障障碍,同时还表示全身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并发现其与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糖尿病肾病的肾病综合征与一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相比,其水肿程度常更明显,同时常伴有严重高血压。
由于本病肾小球内毛细血管跨膜压高,加之肾小球滤过膜蛋白屏障功能严重损害,因此部分终末期肾衰竭病人亦可有大量蛋白尿。
诊断和鉴别诊断糖尿病病人临床上出现肾脏损害应考虑糖尿病肾病,家族中有肾脏病者、明显高血压、胰岛素抵抗,GFR明显过高或伴严重高血压者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
微量白蛋白尿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标志。
微量白蛋白尿指UAE 持续升高20~200μg/min,或尿白蛋白30~300mg/24h或尿白蛋白:尿肌酐为30~300μg/mg。
由于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线索,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对于1型糖尿病病人,起病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而对于2型糖尿病则在确诊糖尿病时应同时检查。
但一次检查阳性,还不能确诊为持续微量白蛋白尿,需要在3~6月内复查,如果3次检查中2次阳性,则可确诊;如为阴性,则应每年检查一次。
微量白蛋白尿还与糖尿病的其他多种并发症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不一定就代表发生了糖尿病肾病,其出现以后是否必然进展到明显蛋白尿进而慢性肾衰退尚存在争议。
在几个较大系列的长期观察中发现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10年中仅有30%~45%转为临床显性蛋白尿,另有30%微量白蛋白尿消失,这在2型糖尿病中更明显。
因此应多次检查、连续随访才可判定。
明显蛋白尿(>500mg/d)或肾病综合征等均提示肾脏病变明显,在1型糖尿病中,凡有蛋白尿同时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别是青春期后的病人,几乎可以确定为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伴有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之前必须仔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尤其对于不能明确发病时间的2型糖尿病病人。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糖尿病合并了其他肾脏病:①有明显蛋白尿但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②急性肾损伤;③肾炎性血尿,尿沉渣以畸形红细胞为主或有红细胞管型;④不伴高血压的肾病综合征;⑤短期内蛋白尿明显增加等。
出现上述情况应考虑肾活检以除外其他原因的肾小球病。
治疗糖尿病肾病治疗依不同病期而异。
临床上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1.控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
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改善异常的肾血流动力学;至少在1型糖尿病可以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减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转变为明显临床蛋白尿。
2.控制血压糖尿病肾病中高血压不仅常见,同时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重要因素。
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该类药物具有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减少尿蛋白排出,抑制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改善滤过膜通透性等药理作用。
即使全身血压正常的情况下也可产生肾脏保护功能,且不依赖于降压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
ACEI的副作用主要有高钾血症、肾功能减退和干咳等。
降压的靶目标在伴有蛋白尿者血压为130/80mmHg。
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因其潜在的糖脂代谢紊乱作用不主张纳入一线用药,除非合并心动过速或明显水肿。
钙通道阻滞剂(CCB)在糖尿病肾病病人中的肾脏保护功能尚不明确,但地尔硫卓类的作用似乎优于双氢吡啶类,后者不推荐单独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
3.饮食疗法高蛋白饮食加重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因此主张以优质蛋白为原则。
蛋白质摄入应以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为主,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8g/(kg·d),对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肾衰竭的病人可降低至0.6g/(kg·d)。
中晚期肾功能损伤病人,宜补充α-酮酸。
另外,有人建议以鱼、鸡肉等部分代替红肉类(如牛肉、羊肉、猪肉),并加用多不饱和脂肪酸。
此外也不必过分限制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的摄入。
4.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治疗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者可行肾脏替代治疗,但其预后较非糖尿病者为差。
糖尿病肾病病人本身的糖尿病并发症多见,尿毒症症状出现较早,应适当放宽肾脏替代治疗的指征。
一般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10~15ml/min或伴有明显胃肠道症状、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不易控制者即可进入维持性透析。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长期生存率相近,前者利于血糖控制、透析充分性较好,但动静脉内瘘难建立,透析过程中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后者常选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其优点在于短期内利于保护残存肾功能,因不必应用抗凝剂故在已有心脑血管意外的病人也可施行,但以葡萄糖作为渗透溶质使病人的血糖水平难以控制。
5.器官移植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病人,肾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美国约占肾移植病人的20%。
近年来尸体肾移植的5年存活率为79%,活体肾移植为91%,而接受透析者其5年存活率仅43%。
活体肾特别是亲属供肾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肾移植。
但糖尿病肾病病人移植肾存活率仍比非糖尿病病人低10%。
单纯肾移植并不能防止糖尿病肾病再发生,也不能改善其他的糖尿病合并症。
胰肾双器官联合移植有可能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并改善其他糖尿病合并症,因此病人的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肾移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