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无线传输
《无线传输技术》课件

调相(PM)
02
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来传递信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
号质量稳定等优点。
调相调频(PM/FM)
03
结合调相和调频两种调制方式,具有更高的信息传输效率和更
好的抗干扰能力。
无线信号的编码方式
模拟信号编码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 传输,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 质量高等优点。
数字信号编码
大气折射
无线电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大气密度和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电 波传播路径发生弯曲。
地球曲率传播
由于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无线电波在地面传播时会受到一定的限 制,需要考虑到地球曲率对信号传播的影响。
无线信号的调制方式
调频(FM)
01
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传递信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
号质量稳定等优点。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格 式进行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 可靠性高等优点。
03
无线传输技术标准
IEEE 802.11标准
IEEE 802.11标准,也被称为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 WLAN)标准。
它定义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电子和电气要求,包括物理层和 数据链路层。该标准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包括2Mbps、 54Mbps(在802.11g及以后的版本中)以及600Mbps(在 802.11ac及以后的版本中)。
终端之间的通信。
无线网络
利用无线传输技术构建 无线网络,实现计算机 、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
互通。
物联网
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 物联网设备的互联互通 ,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
制。
卫星通信
利用卫星进行无线信号 传输,实现全球范围内
的通信和信息传递。
02
通信电子中的无线传输技术

通信电子中的无线传输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是通信电子中至关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可以使各种设备之间无线互联,实现数据传输、音视频传输等多种功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传输技术不断地得到提升和改进,从最初的无线电通信到现在的5G网络,我们已经见证了无线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通过无线电波的传输实现了距离很远的通信。
不过那个时候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通信质量很差,通信距离有限,主要应用在军事通信和广播领域。
到了20世纪,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实现了对无线电波的控制,使通信距离大幅度提升。
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不仅让人们更加方便地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还为各种智能设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无线传输技术的类型和应用场景无线传输技术包括蓝牙、Wi-Fi、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技术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蓝牙技术可以用于一些短距离的数据传输,如蓝牙耳机、手环等设备。
Wi-Fi技术则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家庭网络等。
移动通信技术可以让人们通过手机进行远程通信,如电话、短信、视频通话等。
5G网络则是当前最为火热的话题,它极大地提升了移动通信的速率和体验,让人们更加便利地获取信息。
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场景涵盖了许多领域,例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化工厂等。
在智能家居方面,无线传输技术让家居设备能够实现互联,让人们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轻松地控制家居设备。
在智慧医疗方面,病人的各种生理参数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输到医护人员手中,这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也更加保证了病人的安全性。
在智能化工厂领域,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实现设备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三、无线传输技术的趋势和挑战无线传输技术在不断地向更高的速率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发展,但是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数据安全性,无线传输技术在数据传输的时候很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因此要保证数据和网络的安全性变得尤其重要。
通信网络的无线传输技术解析

通信网络的无线传输技术解析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通信网络的无线传输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速、便捷和稳定的信息传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信网络的无线传输技术及其应用,以及相应的步骤和原理。
一、无线传输技术的种类1. WLAN(无线局域网):WLAN是一种无线数据通信技术,主要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局域网络的连接。
其核心设备是无线路由器,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
2. Wi-Fi(无线保真):Wi-Fi是一种无线网络协议,利用2.4GHz或5GHz无线电波,实现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网的无线连接。
3. 蓝牙技术: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小范围的设备间通信,例如手机和耳机、键盘等的无线连接。
4. 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包括2G、3G、4G和即将到来的5G技术,通过手机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实现语音和数据的传输。
二、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1. 网络连接:无线传输技术使得电脑、手机等设备能够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输和资源的共享。
2.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和短信发送。
同时,随着4G和5G技术的发展,人们还可以通过移动网络观看高清视频、进行在线游戏等。
3.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无线传输技术是物联网实现的基础,通过无线传感器和无线网络的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远程控制。
4. 智能家居:通过无线传输技术,智能家居设备能够实现无线连接,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如智能灯光、温控器等。
三、无线传输技术的实现步骤和原理1. 基站的建设:无线传输技术需要依托于基站设备,因此,首先需要建设基站并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基站能够正常工作。
2. 信号的传输:通过天线将信号进行传输,传输的距离和稳定性与天线的类型和布局有关。
3. 信号调制与解调:无线传输技术中,信号需要经过调制与解调的过程,以便能够适应无线传输的特点。
wifi传输原理

wifi传输原理Wifi传输原理。
Wifi,全称为无线局域网,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
那么,Wifi是如何实现数据传输的呢?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Wifi传输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Wifi的工作频段。
Wifi采用2.4GHz和5GHz两个频段进行数据传输。
这两个频段是属于无线电波的一部分,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从而实现无线数据传输。
2.4GHz频段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和穿墙传输;而5GHz频段则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但穿透能力较差,适用于短距离高速传输。
其次,Wifi的传输原理主要包括信号调制、频率选择、信道管理和数据封装等步骤。
在数据传输前,需要对要传输的数据进行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选择合适的频率进行传输。
在2.4GHz和5GHz频段中,Wifi会选择空闲的频率进行传输,以避免干扰和碰撞。
同时,为了提高传输效率,Wifi还会对数据进行分包和封装,将数据分成小块进行传输,并在接收端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
另外,Wifi的传输原理还涉及到多址访问控制技术。
在同一无线网络中,可能存在多个设备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为了避免数据碰撞和冲突,Wifi采用了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让设备在传输数据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如果信道被占用,则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进行传输,以减少数据碰撞的发生。
此外,Wifi还采用了QoS(Quality of Service)技术,可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传输要求对数据进行优先级排序和传输调度,以保证重要数据的及时传输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Wifi的传输原理是基于无线电波的数据传输技术,通过信号调制、频率选择、信道管理和数据封装等步骤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
同时,多址访问控制技术和QoS技术也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效率。
无线信号传输原理

无线信号传输原理
无线信号传输原理是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技术。
它是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实现无需物理连接的数据传输。
无线信号传输原理的基础是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首先,无线信号传输需要通过发射设备产生信号。
发射设备通常是一个无线电发射器,它将要传输的信息转换为无线电波。
这个过程涉及到信号的调制,即将要传输的信息通过改变无线电波的频率、幅度或相位等参数,嵌入到无线电波中。
然后,产生的无线电波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天线通过电流的变化产生电磁场,进而激发空间中的电磁波。
产生的无线电波在空间中自由传播,具有辐射性和传导性,可以远距离传输。
接收端的设备是一个无线电接收器,它的功能是接收和解调传输过来的信号。
无线电接收器的天线接收到无线电波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然后,接收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即将信号从调制状态还原为原始的信息。
最后,解调后的信号传递给接收设备,如音频设备、显示器等,完成数据的接收和处理。
这样,信息就通过无线信号传输的方式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
无线信号传输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
它在各种无线通信领域广泛应用,如无线电广播、无线电话、无线网络等。
通过无线信号传输,人们可以实现无需物理连接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提高了通信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无线传输方案

无线传输方案无线传输技术(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是一种可以在没有电缆或导线的情况下实现数据、声音或者视频传输的技术。
它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最常见的无线传输方案是无线局域网(Wifi)技术。
它使用射频信号在有限范围内传输数据,使得用户可以在不使用电缆的情况下实现网络连接。
Wifi技术可以应用于家庭、企业、学校等场所,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
另一个常见的无线传输方案是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种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用于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它被广泛应用于手机、耳机、音箱等设备上,使得设备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还有一种无线传输方案是红外线(IR)技术。
红外线技术利用红外辐射来传输信号,常用于家电遥控器和红外线通信。
红外线传输速度较低,但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和设备控制。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无线传输技术,还有诸如移动通信技术(如4G、5G)、卫星通信技术等。
这些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或卫星信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大大拓展了信息传输的范围和速度。
无线传输方案的优点是方便快捷、灵活性高、适用范围广。
它可以使得设备之间不受电缆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此外,无线传输方案还可以提高办公效率、节省成本、提升用户体验等。
然而,无线传输方案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无线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相对有限,可能受到信号干扰、传输速度变慢等问题的影响。
其次,无线传输的安全性较差,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的威胁。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无线传输技术。
例如,增加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无线传输方案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应用。
电脑网络技术的无线传输原理与应用

电脑网络技术的无线传输原理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脑网络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无线传输技术。
本文将介绍电脑网络技术的无线传输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
一、无线传输原理无线传输技术是一种通过电磁波将信息传输到接收器的技术。
它与有线传输技术相比,无需使用电缆或其他物理连接,可以实现更多的灵活性和便携性。
无线传输技术主要依靠电磁波通过空气传播来传输数据。
通过合理的调节电磁波的频率和幅度,发送端可以将信息编码成有效载荷,然后通过无线信号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通过解码还原数据,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
常见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Wi-Fi、蓝牙、红外线等。
其中,Wi-Fi作为无线局域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
蓝牙主要用于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例如连接手机与耳机、键盘等。
红外线则常用于遥控器等家电设备。
二、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1. 无线局域网(Wi-Fi)Wi-Fi技术通过无线路由器将网络信号传输到周围的设备,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享受到互联网的便利。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家庭中,我们可以使用Wi-Fi连接智能电视、游戏机、智能家居等设备,实现智能化控制和娱乐。
在办公环境中,Wi-Fi可以使员工在任何地点都能保持网络连接,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无线局域网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如咖啡厅、酒店、机场等,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上网服务。
2. 蓝牙技术蓝牙技术主要用于短距离的无线数据传输。
它可以连接手机、平板电脑、车载音响等设备,实现音频传输、文件传输等功能。
蓝牙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蓝牙耳机享受高品质的音乐。
在汽车中,蓝牙技术可以将手机与车载音响连接,使得驾驶者可以通过车载音响进行通话,提高行车安全。
此外,蓝牙技术还被应用于医疗领域、物联网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3. 红外线技术红外线技术在通信和遥控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WIFI_百度百科

Wi-Fi联盟成立于1999年,当时的名称叫做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在2002年10月,正式改名为Wi-Fi Alliance。
的热点都诞生在2002年,在美国,Wi-Fi就像早期的因特网一样,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在2003年它注定要在世界范围内有着美好的前景。
Wi-Fi带来的高速无线上网将像今天人们打手机一样平常。各厂商目前都积极将该技术应用于从掌上电脑到桌面计算机的各种设备中,制造新的卖点。随着Wi-Fi设备数量的增加,其价格将会下降。Wi-Fi设备的全球年产量在2006年将达到3300万台。
1999年加上了两个补充版本:802.11a定义了一个在5GHz
ISM频段上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54Mbit/s的物理层,802.11b定义了一个在2.4GHz的ISM频段上但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1Mbit/s的物理层。
2.4GHz的ISM频段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通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苹果公司把自己开发的802.11标准起名叫AirPort。1999年工业界成立了Wi-Fi联盟,致力解决符合802.11标准的产品的生产和设备兼容性问题。Wi-Fi为制定802.11无线网络的组织,并非代表无线网络。
正确读音[wai] [fai]
拼音音译为:“waifai”
据著名的美国韦氏大学词典和法国的罗贝尔词典,音标是[wifi],发音还是为"waifai"。
WIFI突出优势
其一,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基于蓝牙技术的电波覆盖范围非常小,半径大约只有50英尺左右约合15米,而Wi-Fi的半径则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100米,办公室自不用说,就是在整栋大楼中也可使用。最近,由Vivato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型交换机。据悉,该款产品能够把目前Wi-Fi无线网络300英尺接近100米的通信距离扩大到4英里约6.5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输百科名片无线传输随着无线技术的日益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应用越来越被各行各业所接受。
无线图像传输作为一个特殊使用方式也逐渐被广大用户看好。
其安装方便、灵活性强、性价比高等特性使得更多行业的监控系统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建立被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的连接。
无线监控技术已经在现代化交通、运输、水利、航运、铁路、治安、消防、边防检查站、森林防火、公园、景区、厂区、小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录[隐藏]分类无线传输的各种频率优势应用分类无线传输的各种频率优势应用分类无线传输分为:模拟微波传输和数字微波传输。
一、模拟微波传输模拟微波传输系统原理图模拟微波传输就是把视频信号直接调制在微波的信道上(微波发射机,HD-630),通过天线(HD-1300LXB)发射出去,监控中心通过天线接收微波信号,然后再通过微波接收机(Microsat 600AM)解调出原来的视频信号。
如果需要控制云台镜头,就在监控中心加相应的指令控制发射机(HD-2050),监控前端配置相应的指令接收机(HD-2060),这种监控方式图像非常清晰,没有延时,没有压缩损耗,造价便宜,施工安装调试简单,适合一般监控点不是很多,需要中继也不多的情况下使用。
其弱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差,易受天气、周围环境的影响。
目前,已逐步被数字微波、COFDM、3G、CDMA等取代。
二、数字微波传输数字微波传输系统原理图数字微波传输就是先把视频编码压缩(HD-6001D),然后通过数字微波(HD-9500)信道调制,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接收端则相反,天线接收信号,微波解扩,视频解压缩,最后还原模拟的视频信号,也可微波解扩后通过电脑安装相应的解码软件,用电脑软解压视频,而且电脑还支持录像,回放,管理,云镜控制,报警控制等功能;这种监控方式图像有720*576和352*288的分辨率选择,前者造价更高,视频有0.2-0.8秒左右的延时,造价根据实际情况差别很大,但也有一些模拟微波不可比的优点,如监控点比较多,环境比较复杂,需要加中继的情况多,监控点比较集中它可集中传输多路视频,抗干扰能力比模拟的要好一点,等等优点,适合监控点比较多,需要中继也多的情况下使用,客观地讲,前期投资较高。
总结,模拟微波传输和数字微波传输,各有千秋,主要看你的实际工程需要!无线传输的各种频率无线图像传输系统从应用层面来说分为两大类,一是固定点的图像监控传输系统,二是移动视频图像传输系统。
1.固定点的图像监控传输系统固定点的无线图像监控传输系统,主要应用在有线闭路监控不便实现的场合,比如港口码头的监控系统、河流水利的视频和数据监控、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城市安全监控等。
下面按频段由低到高对不同的图像传输技术进行介绍。
1.1--2.4 GHz ISM频段的多种图像传输技术2.4 GHz的图像传输设备采用扩频技术,有跳频和直扩两种工作方式。
跳频方式速率较低,吞吐速率在2 Mbit/s左右,抗干扰能力较强,还可采用不同的跳频序列实现同址复用来增加容量。
直扩方式有较高的吞吐速率,但抗干扰性能较差,且多套系统同址使用受限制。
2.4 GHz图像传输可基于IEEE802.11b协议,传输速率为11 Mbit/s,去掉传输过程中的开销,实际有效速率为3.8 Mbit/s左右。
后来制订的IEEE802.11g 标准,速率上限达到54 Mbit/s,该标准互通性高,点对点可传输几路MPEG-4的压缩图像。
应用在2.4 GHz频段的还有蓝牙技术、HomeRF技术、MESH、微蜂窝技术等。
随着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2.4 GHZ这个频段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其速率问题、安全问题、相互兼容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1.2--3.5 GHz频段的无线接入系统3.5 GHz的无线接入系统是一种点对多点微波通信技术,采用FDD双工方式,用16QAM、64QAM调制方式,基于DOCSOS协议。
其工作频段相对较低,电波自由空间损耗小,传播雨衰性能好,接入速率足够高,且设备成本相对较低。
该系统具有相对良好的覆盖能力,通常达到5 km~10 km,适合地县市级单位低价位、较大面积覆盖的应用场合;还可与WLAN、LMDS互为补充,形成覆盖面积大小配合、用户密度稀密配合的多层运行的有机互补模式。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带宽不足,只有上下行各30 MHz,难以大规模使用。
1.3--5.8 GHz WLAN产品5.8 GHz的WLAN产品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此频段的WLAN产品基于IEEE802.11a协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54 Mbit/s。
根据WLAN的传输协议,在点对点应用的时候,有效速率为20 Mbit/s;点对六点的情况下,每一路图像的有效传输速率为500 kbit/s左右,也就是说总的传输数据量为3 Mbit/s左右。
对于无线图像的传输而言,基本上解决了“高清晰度数字图像在无线网络中的传输”问题,使得大范围采用5.8 GHz频段传输数字化图像成为现实,尤其适用于城市安全监控系统。
WLAN传输监控图像,目前比较成熟的是采用MPEG-4图像压缩技术。
这种压缩技术在500 kbit/s速率时,压缩后的图像清晰度可以达到1CIF(352×288像素)~2CIF。
在2 Mbit/s的速率情况下,该技术可以传输4CIF(702×576像素,DVD清晰度)清晰度的图像。
采用MPEG-4压缩以后的数字化图像,经过无线信道传输,配合相应的软件,很容易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的数字化城市安全监控系统。
5.8 GHz频段的WLAN产品空中接力不好,点对点连接很不经济,不适合小型设备,技术成本过高,同时5.8 GHz频段在部分地区面临频谱管制。
1.4--26 GHz频段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LMDS系统是典型的26 GHz无线接入系统,采用64QAM、16QAM和QPSK三种调制方式。
LMDS具有更大的带宽以及双向数据传输能力,可提供多种宽带交互式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解决了传统本地环路的瓶颈问题,能够满足高速宽带数据、图像通信以及宽带internet业务的需求。
LMDS系统覆盖范围3公里~5公里,适用于城域网。
由于世界各国对LMDS的工作频段规划不同,所以其兼容性较差、雨衰性能差,成本也较高。
2.移动视频图像传输系统除了对固定点的图像监控的需求外,移动图像传输的需求也相当旺盛。
移动视频图像传输,广泛用于公安指挥车、交通事故勘探车、消防武警现场指挥车和海关、油田、矿山、水利、电力、金融、海事,以及其它的紧急、应急指挥系统,主要作用是将现场的实时图像传输回指挥中心,使指挥中心的指挥决策人员如身临其境,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效率。
富士达就移动视频图像传输采用公网和专用技术两种情况作相关介绍。
2.1 利用CDMA、GPRS公众移动网络传输图像CDMA无线网络的移动传输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抗多径衰落、系统容量的配置灵活、建网成本低等。
CDMA采用MPEG-4压缩方式,用MPEG-4的CIF格式压缩图像,可以达到每秒2帧左右的速率;如果将图像调整到 QCIF格式,则可以达到每秒10帧以上。
但是,对于安全防范系统来说,一般采用低传输帧率而保证传输的清晰度,因为只有CIF以上的图像清晰度才可以满足调查取证的需要。
如果希望进一步提高现场图像的实时传输速率,一个简单的方案是采用多个CDMA网卡捆绑使用的方式,用来提高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
目前市场上有2~3个网卡捆绑方式的路由器,增加网卡的代价是增加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
随着视频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个网卡上3~4帧/秒图像传输速率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每秒钟可以传输3~4帧CIF格式的图像,可以满足一般移动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监控的要求。
GPRS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支持特定的点对点和点对多点服务,以“分组”的形式传送数据。
GPRS峰值速率超过100 kbit/s,网络容量只在所需时分配,这种发送方式称为统计复用。
GPRS最主要的优势在于永远在线和按流量计费,不用拨号即可随时接入互联网,随时与网络保持联系,资源利用率高。
还有一种可以期待的选择是3G系统,目前全球已进入部署阶段,目前可以实现的有效速率达384 kbit/s,它将带来移动视频传输系统革命性的进步。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速率提高了很多,也不要认为所有的移动交通设施可以同时将图像传输回监控中心,因为同时概念对于公网图像传输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2.2 用于应急突发事件的专用图像传输技术对于一些应急指挥中心的图像传输系统,往往要求将突发事件现场的图像传输回指挥中心。
例如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水灾、火灾现场,群众的大型集会和重要安全保卫任务现场等。
这类应急图像传输系统不宜使用公众网络传输,最好采用专业的移动图像传输设备。
但目前我国对此尚未专门规划频率。
可用于移动视频图像传输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2.2.1 WiMAXWiMAX是点对多点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iMAX采取了动态自适应调制、灵活的系统资源参数及多载波调制等一系列新技术,并兼具较高速率传输能力(可达70 Mbit/s~100 Mbit/s)及较好的QoS与安全控制。
WiMAX 802.16e覆盖范围可以达到1~3英里,主要定位在移动无线城域网环境。
然而802.16e获得足够的全球统一频率存在一定难度,且建设成本和设备价格较高。
2.2.2 无线网格(MESH)技术无线“网格(MESH)”技术,可以实现较近范围内的高速数据通信。
利用2.4 GHz频段,有效带宽可以达到6 Mbit/s,这种技术链路设计简单、组网灵活、维护方便。
对于固定无线图像传输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WLAN技术产品;对于移动视频图像传输可以采用公众移动网络或专用无线图像传输技术。
富士达们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再进一步关注无线图像传输问题,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优势1、综合成本低,性能更稳定。
只需一次性投资,无须挖沟埋管,特别适合室外距离较远及已装修好的场合;在许多情况下,用户往往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工作内容的限制,例如山地、港口和开阔地等特殊地理环境,对有线网络、有线传输的布线工程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有线的施工周期将很长,甚至根本无法实现。
这时,采用无线监控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有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扩容能力强,迅速收回成本的优点。
2、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即插即用。
管理人员可以迅速将新的无线监控点加入到现有网络中,不需要为新建传输铺设网络、增加设备,轻而易举地实现远程无线监控。
3、维护费用低。
无线监控维护由网络提供商维护,前端设备是即插即用、免维护系统。
4、无线监控系统是监控和无线传输技术的结合,它可以将不同地点的现场信息实时通过无线通讯手段传送到无线监控中心,并且自动形成视频数据库便于日后的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