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作业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2013-—2014学年第材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考试科目: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 开卷姓名: 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本试卷共(4)页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⑴ 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着( )应方向发展.A.环境水文地质学; B。

水资源水文地质学;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D。

遥感水文地质学⑵ 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 )。

A.饱水带; B.张力饱和带;C.包气带;D。

支持毛细水带⑶ 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Na+)及( )。

A.酸度; B.碱度; C。

矿化度;D。

固形物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在( )地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B.河间较低洼的;C. 平原区的上游;D。

平原区的下游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过量开采地下水;D。

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⑴ 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 )。

A.宝贵的资源; B。

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

工农业用水;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两类。

A。

地质循环; B.大循环;C.水文循环; D.小循环;E.全球水文循环⑶岩石的空隙有( )哪三大类?A。

孔隙; B。

裂隙; C.溶隙; D.洞隙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 )。

A.弱透水层;B.隔水层;C.含水层;D.绝对不透水层⑸绘制地下水流网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或流线.边界包括( )三种类型.A。

隔水边界;B。

水头边界;C.地下水面边界;D.分流线二、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20分)1.地下水面以上称包气带。

辽宁省丹东市永甸镇中学2022年高二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丹东市永甸镇中学2022年高二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丹东市永甸镇中学2022年高二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

读世界某区域图。

完成第19~21题。

19.以下四地蒸发量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20.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纬度C.季风D.洋流21.自然带的分布与水分的盈余状况关系密切,最可能出现热带雨林带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参考答案:C A C2. 若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②③为水平气流,①④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乙>丙>丁>甲 D.乙>甲>丁>丙参考答案:B3. 有关历史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影响的正确叙述是A.早期土地利用对日后土地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B.城市的土地利用不会随历史而变化C.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改造不需考虑如何继承和保持城市的特色D.一个城市的历史背景,不会对城市功能分区产生更大的影响参考答案:A4. 在电视屏幕上,我们经常看到沙尘、台风、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这些信息的获得主要得益于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获取地面事物的信息可通过遥感技术。

5. 下图是某地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23~25题。

23.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南向北增大B. 由西向东增大C. 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D. 平原地区小,高原、山地大24.由图中数据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 大陆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B.大陆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C. 大陆东岸河流结冰期小于内陆D.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25.与同纬度亚欧大陆比较,该地区气温年较差()A.大陆西岸更大,大陆东岸更小B.大陆东、西两岸均更大C.大陆西岸更小,大陆东岸更大D.大陆东、西两岸均更小参考答案:23.C 24.D 25.A6. 读某岛屿图,回答下列各题。

读水文地质图

读水文地质图

实习V 读水文地质图一、实习目的1.了解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内容,初步熟悉阅读水文地质图的方法。

2.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二、有关基本知识1.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地下水情况及其与自然地理和地质因素相互关系的图件。

它是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的结果绘制的。

通常由一张图(主图)或一套相同比例尺的辅助图件来表示含水层的性质和分布、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化学成分与涌水量等。

主图是为对区域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建立总的概念而编制的反映主要水文地质特征的综合性图件, 即综合水文地质图。

辅助图件则包括基础性图件(如地质图、地貌图、实际材料图等)、地下水单项特征性图件(如潜水等水位线及埋深图、承压水等水压线图、水化学类型分区图、地下水储量分区图等)以及专门性水文地质图(如供水水文地质图、矿区水文地质图、环境水文地质图、地下水开采条件分区图等), 一般是小面积大比例尺, 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项自然改造利用而编制的图件。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由平面图、镶图和剖面图组成。

平面图为主图。

镶图是在条件复杂的地区, 为减轻主图负担弥补其不足而编制的, 其比例尺要比平面图小。

剖面图则是用以反映调查区主要方向的水文地质变化规律, 如含水层的结构特征。

其走向应选在穿过地貌变化最大、横切所有含水层的方向。

尽能和勘探钻孔控制性水点结合起来。

原则上水平比例尺与平面图相同, 垂直比例尺可适当放大, 但不能使地形严重失真。

2.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指有关地下水形成、分布和变化等条件的概括。

一般包括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情况、水质、水量、补给、径流与排泄等条件。

这些条件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而变化。

因此, 实际上它包括了影响地下水各方面的因素的总和。

3.气候条件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根据其年平均温度可分为:热带(>25℃)、亚热带(25℃—15℃)、温带(15℃—5℃)和寒带(< 5℃);根据其水份状况可分为:湿润(降水量>800mm)、半湿润(800—500mm)、半干旱(500—250mm)、干旱(<250mm)。

水文地质学实习讲义

水文地质学实习讲义

将试样筒装满水,用量筒或滴定管测出所装水的体积即为试样筒的容积。
(以上两步可以由实验室同志在实验课前做好。)
五、实验步骤
1.连接:将试样筒与滴定管装满水,同时打开 a、b 两开关,在两管口同时流水
的情况下连接塑料管。关闭 a、b 开关,倒去试样筒中剩余的水。
2.检查:试样筒与滴定管连接之后,检查仪器底部漏斗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先
调至零刻度,并与透水石底面水平。
第二步,测定透水石的负压值。打开 a、b 开关,缓慢降低 A 滴定管,同时注意
观测其液面的变化。当滴定管液面突然上升时,立刻关闭 b 开关。此值。
反复测定几次,选其中最小数值(指绝对值)作为实验仪器所采用的负压值。
2.标定试样筒的容积
要参照实验室准备工作中第 1 点进行排气,然后重复第 1 步。
3.装样:装样前,将 A 滴定管液面调到零刻度,关闭 a、b 开关,用干布把试样
筒内壁擦干(注意不要将干布接触透水石)。装砾石样和砂样时,不用安装装样筛,直
2
接将试样逐次倒入试样筒并轻振试样筒以保证试样密实,直至与试样筒口平齐。装砂 砾混合样时,先按上述方法把砾石装满,再安装装样筛,将砂样从装样筛中漏入,直 至完全充填砾石样孔隙。
0.45mm~0.6mm);砂砾混合样(指把上述砂样完全充填进砾石样的孔隙中得到的一种 新试样)。 四、实验室准备工作
1.标定透水石的负压值 透水石是用一定直径的砂质颗粒均匀胶结成的多孔板。透水石的负压值是指在气、 液、固三相介质界面上形成的弯液面产生的附加表面压强。标定方法如下: 首先,饱和透水石并使试样筒底部漏斗充满水(最好用去气水,即通过加热或蒸 馏的方法去掉水中部分气体后的水)。具体做法是:将试样筒与底部漏斗一起从开关 a 处卸下(见图 1-1),浸没于水中并倒置,将漏斗管口与十二指肠减压器抽气管连接, 抽气使透水石饱水,底部漏斗全充满水。用弹簧夹在水中封闭底部漏斗管,倒转试样 筒,将装有水(可以不满)的试样筒放回支架。同时打开 a、b 两开关,在两管口同时流

水文地质考试参考答案A(2013)

水文地质考试参考答案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2013--2014学年第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闭卷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本试卷共(4)页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⑴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A)应用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水文地质学⑵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因此也称(B)。

A.饱水带;B. 张力饱和带;C.包气带;D. 支持毛细水带⑶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Na+)及(C)。

A.酸度;B.碱度;C.矿化度;D.固形物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可在(A)地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B.河间较低洼的;C. 平原区的上游;D.平原区的下游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A)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B. 过量开采地下水;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⑴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ABCE)。

A.宝贵的资源;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D.工农业用水;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AC)两类。

A.地质循环;B.大循环;C.水文循环;D.小循环;E.全球水文循环⑶岩石的空隙有(ABC)哪三大类?A.孔隙;B.裂隙;C.溶隙;D.洞隙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ABC)。

A.弱透水层;B.隔水层;C.含水层;D.绝对不透水层⑸绘制地下水流网图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或流线。

边界包括(ABC)三种类型。

A.隔水边界;B.水头边界;C.地下水面边界;D.分流线二、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20分)1. 地下水面以上称包气带。

东王村水文地质读图报告

东王村水文地质读图报告

水文地质图读图提纲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根据剖面图可知A→A′地势先缓慢上升,升至最高点后急剧下降、在3.4km处出现断层,随后持续上升至砂岩、片岩及片麻岩接触处又一断层,走向由东至西,最后上升至最高地势;主要汇水区域集中在右半部分水岭两边,汇水原因可能是大气降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其他含水层的互相补给和对地表水的补给。

2.降水特征:主要集中在六月、七月,降水量从一月份到六月份持续上升趋势;六月到十二月持续下降,其中六月最多,十二月最少。

气温特征:气温从一月到八月持续上升,八月到十二月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八月最高,一月最低。

3.水文:水系不太发育,分布不太集中,有些松散,水系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少,喝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外围流量小于中间地带;河流沿盆地边缘由西北向东南流向,它的分水岭也发育于盆地边缘,发育在第四系水系上分布最广,在灰岩地区地下水汇势常形成较大溶洞,且该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有各向异性,页岩和细砂岩因透水性能差,该区域水系分布少,构造对地表水的发育和中断起决定性作用;由该图可知,正北方向构造对河流起中断作用,形成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图正南方向构造对地表水的起源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的流向由东到西。

二、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该地区从上往下一次为石炭纪片岩及片麻岩、二叠纪砂砾岩、第四系砂岩、侏罗纪石灰岩、石炭纪砂岩,它们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中片岩及片麻岩主要分布在东部,出露高,中部地带主要为砂岩和砂砾岩,石灰岩、砂砾岩分布较少。

整个地区地层以二叠纪和侏罗纪最广。

2.构造:该地区西部有一背斜,中部偏东有一向斜,西部的背斜核部为石炭纪砂岩,两旁是二叠纪石灰岩,偏东部的向斜核部为侏罗纪砂岩及页岩。

两旁为二叠纪石灰岩和石炭纪砂岩。

东部地区有断层,走向为东南,分布在石炭纪,西南部有一比较大的断层,断层会影响岩溶的发育,地质勘探孔的分布,以及泉的分布,断层外及其旁边泉分布较多。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第一篇: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该报告为个人理解,仅作为同学们的参考,切勿照搬!地质现象本就有多解性,活学活用知识才是正解!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读图报告读图提纲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由A-A’和B—B’剖面结合区域河流流向,东王村地区地形总体是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部低,中部为东西走向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

位于地区北西侧的正断层使得上盘岩层发生跌落,地形上表现为断层西部较东部高出约100米,成为南西侧地区的分水岭。

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南北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横跨东西部,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

2.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气温和年降雨量落差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3—8月份,最大平均降水量出现在六月,为218.0mm;气温峰值与降雨同期,最高达28.7度(8月),最低达1.8度(1月)。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水文:该地区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地区南部。

构造和地形对地表和地下径流流向起决定性作用。

受地形影响,主要发育东西向水系,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流向东偏南方的河流,并最终汇入沿南西侧断层的干流中。

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充沛。

岩溶现象在二叠纪灰岩地层中均可见,相对集中在地区北部,形成了良好的地下径流条件;南部灰岩地区因出露面积小,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少,因此岩溶发育不如北部。

泉集中分布在北部也证明了上述结论。

主要地下水资源集中在P, J2 和Q地层中(据水文地质勘探孔3),其中Q包含潜水,P和J2 包含潜水和承压水;J1与J3地层因发育弱透水页岩层使得导水能力不强。

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2.75m3/s,支流总流量为2.7438m3/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为1.2m3/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为1.5m3/s,泉1、12、13的流量分别为40L/s,1.5L/s,2.3L/s),增加量很少,是由于西部断层的弱导水性,阻碍了地下水和河水的联系。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作业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作业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作业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自然地理条件1.1、地形地貌东王村地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东王村位于整个区域的中心位置,中间地势低且较为平坦,为盆地地形。

东王村地区东西长 10.3 公里,南北长 6.9 公里,地面海拔高度在 480m-650m 之间,主要河流位于西南角,流向南东,其它支流展布于盆地中央,岩溶地区岩溶水补给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1.2、气象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据东王村地区多年(1951-1970 年)气象记录表明:区内雨量充沛,东王村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 1260.4mm,降水集中在春夏两季的四、五、六、七月降水最多;年平均气温为16.5℃,夏季最高气温为28.7℃,冬季最低气温为 1.8℃。

东王村地区多平均(1951―1970 年)降水量及气温图11.3、水文区域内水系较发育,河流分布较广,三面环山的盆地地形有利于汇水。

泉出露多,石灰岩地段岩溶发育,岩溶地区的河系多呈季节性河流,河系全面补给来源为岩溶水。

2、地质条件2.1、地层该地区从上往下依次为第四纪冲积物、互层、中侏罗世石英砂岩、早侏罗世页岩、二叠纪石灰岩、石炭纪页岩、前泥盆纪片麻岩及片岩。

第四纪、侏罗纪、石炭纪、前泥盆纪之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在东部、西南角,出露高,中部地带主要为砂岩和砂砾岩,石灰岩、砂砾岩分布较少。

整个地区地层以二叠纪和侏罗纪最广。

2.2、构造区域中部为一向斜,轴线近于东西,由核部向外地层分别为第四纪冲积物、晚侏罗世砂岩与页岩、中侏罗世石英砂岩、早侏罗世页、二叠纪石灰岩、石炭纪页岩。

北部、南部分布有两个背斜,背斜核部为石炭纪砂岩,两旁是二叠纪石灰岩。

东部地区有正断层,南北走向,倾向西,倾角 85 度,上盘为石炭纪地层,下盘为前泥盆纪地层。

西南部有一比较大的断层,沿河流分布,为同沉积断层。

且富水性较好。

2等。

3、水文地质条件3.1、地下水的类型3.1.1、岩层含水性及出露特征①第四纪,s-1・m-1,为强含水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自然地理条件1.1、地形地貌东王村地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东王村位于整个区域的中心位置,中间地势低且较为平坦,为盆地地形。

东王村地区东西长 10.3 公里,南北长 6.9 公里,地面海拔高度在480m-650m 之间,主要河流位于西南角,流向南东,其它支流展布于盆地中央,岩溶地区岩溶水补给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1.2、气象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据东王村地区多年(1951-1970 年)气象记录表明:区内雨量充沛,东王村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 1260.4mm,降水集中在春夏两季的四、五、六、七月降水最多;年平均气温为 16.5℃,夏季最高气温为 28.7℃,冬季最低气温为 1.8℃。

东王村地区多平均(1951—1970 年)降水量及气温图1.3、水文区域内水系较发育,河流分布较广,三面环山的盆地地形有利于汇水。

泉出露多,石灰岩地段岩溶发育,岩溶地区的河系多呈季节性河流,河系全面补给来源为岩溶水。

2、地质条件2.1、地层该地区从上往下依次为第四纪冲积物、互层、中侏罗世石英砂岩、早侏罗世页岩、二叠纪石灰岩、石炭纪页岩、前泥盆纪片麻岩及片岩。

第四纪、侏罗纪、石炭纪、前泥盆纪之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在东部、西南角,出露高,中部地带主要为砂岩和砂砾岩,石灰岩、砂砾岩分布较少。

整个地区地层以二叠纪和侏罗纪最广。

2.2、构造区域中部为一向斜,轴线近于东西,由核部向外地层分别为第四纪冲积物、晚侏罗世砂岩与页岩、中侏罗世石英砂岩、早侏罗世页、二叠纪石灰岩、石炭纪页岩。

北部、南部分布有两个背斜,背斜核部为石炭纪砂岩,两旁是二叠纪石灰岩。

东部地区有正断层,南北走向,倾向西,倾角 85 度,上盘为石炭纪地层,下盘为前泥盆纪地层。

西南部有一比较大的断层,沿河流分布,为同沉积断层。

且富水性较好。

3、水文地质条件3.1、地下水的类型3.1.1、岩层含水性及出露特征①第四纪,s-1·m-1,为强含水层。

②晚侏罗世,由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组成,裂隙闭合,泉流量为 0,岩层含水性差。

③中侏罗世,岩石为长石石英砂岩。

裂隙张开,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1L·s-1·m-1,泉流量为2.3L·s-1·m-1,岩层含水性好。

④早侏罗世,由页岩和距离底部 15m 处夹厚 3~5m 的可采煤层组成,裂隙闭合,为隔水层。

⑤二叠纪,岩性为纯质石灰岩,岩溶发育随构造发育,泉流量569L·s-1·m-1,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9 L·s-1·m-1,含水性差异性大。

⑥石炭纪,为页岩夹薄层砂岩,裂隙闭合,泉流量为0.14 L· s-1·m-1,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7L·s-1·m-1。

⑦前泥盆纪,为片麻岩及片岩,构造裂隙闭合,发育风化裂隙,泉流量为0.18L·s-1·m-1,钻孔单位流水量为 0,岩层含水性中等。

该区域内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纪薄层冲击砂砾石、中侏罗世长石石英砂岩、二叠纪厚层纯质石灰岩;隔水层主要为:晚侏罗世泥质砂岩与页岩互层、早侏罗世页岩、石炭系页岩。

各含水层的出露分布特征:二叠系纯质石灰岩,出露范围较大,岩溶发育,是本地区主要含水层,中侏罗世长石石英砂岩裂隙张开形成较薄的含水层;此外,第四系、二叠系中的含水层主要以泉的形式出露,前者主要沿河流分布,后者沿其与上侏罗世岩层界线分布,它含水层则没有出露。

3.1.3、按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划分由于上层滞水资料不足,因此在此不予描述。

潜水:分布于二叠纪厚层纯质石灰岩、前泥盆纪片麻岩及片岩及第四纪沉积层。

承压水:东王村地区向斜中存在两个承压含水层。

埋藏较浅的含水层为中侏罗世长石石英砂岩,岩互层,隔水底板为早侏罗世页岩;埋藏较深为二叠纪厚层纯质石灰岩,隔水顶板为早侏罗世页岩,隔水底板为石炭纪页岩。

3.1.4、按赋水介质划分地下水的类型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东王村地区向斜构造核部地段,该地段为山间盆地堆积平原,广泛分布第四纪砂砾石冲积物,孔隙丰富,赋水性能好,导水性能强。

裂隙水:岩中,二叠系厚层纯质石灰岩裂隙发育较好,形成较厚的含水层,侏罗统的裂隙张开形成较薄的含水层。

此外,在东部及西南角前泥盆纪的片麻岩及片岩的风化裂隙中也有存在裂隙水。

岩溶水:分布在二叠系的纯质石灰岩中,岩溶发育并大量出露与地表,部分岩溶发育水系。

岩溶在前泥盆纪和二叠纪地层出的断层附近呈线状分布可能由断层控制其成因,和向斜轴部平行呈带状分布,可能由褶皱控制其成因,岩溶地区的河系多呈季节性河流,河流全面补给来源为岩溶水。

3.2 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特征3.2.1、潜水水化学特征从 6 号、10 号、14 号下降泉的库尔勒夫表达式可以看出,分布在褶皱两翼二叠纪中的潜水为 HCO3-Ca-Mg 型水,水温北翼为 15℃,南翼为 14℃,矿化度低,北翼矿化度高于南翼。

前泥盆纪片麻岩及片岩中的潜水为 HCO3-Na-Mg 型水,水温为 15℃,矿化度低。

潜水水温变化不大,水化学成分、矿化度应分布的岩层而略有差异。

3.2.2、封存承压水水化学特征根据 3 号钻孔中侏罗世、1 号钻孔中侏罗世、12 号上升泉水样的库尔勒夫表达式,三个均为 HCO3-SO4-Na 型水,但矿化度逐渐增大,HCO3 所占阴离子比例逐渐下降,SO4 所占阴离子比例逐渐增大,Na 所占阳离子比例逐渐增大,的水来自中侏罗世含水层,含水层东高西低,承压水在含水层中自东向西运移,并且在运移过程中富集硫酸盐,钠离子置换钙离子,矿化度逐渐增大。

出露地段,中侏罗世承压水在补给西南角的河流。

根据根据 3 号钻孔二叠纪、1 号钻孔二叠纪、13 号上升泉水样的库尔勒夫表达式,三者水化学类型由 SO4-HCO3-Ca-Na 型水向SO4-Cl-Na-Ca 型水转变,水中氯化物浓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矿化度明显增大。

同理可以推断,13 号上升泉中的水来自二叠系承压含水层,承压水在含水层中自东向西运移,二叠系补给区位于二叠系地层出露地段,二叠系承压水并补给西南角的河流。

东王村地下水化学成分表钻孔泉库尔洛夫式号/泉号号36钻孔1 10 钻孔112 泉43.3、地下水补径排条件3.3.1、潜水补径排条件含水库尔洛夫式层J2J2钻孔号/泉号3钻孔1钻孔13 泉含水库尔洛夫式层PP潜水含水层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以泉的形式排泄,并补给河流。

前泥盆纪、第四纪地层潜水以下降泉补给河流,二叠纪潜水形成溢流泉补给河流。

3.3.2、承压水补径排条件中侏罗世含水层裂隙张开,含水性能好,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的渗透性能差,含水层水位标高资料显示,地段,降水因山势向盆地汇集,盆地中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由东向西运移,由泉补给西南角的河流。

同理,二叠纪承压水补给源位于二叠纪出露地段,降水因山势向盆地汇集,盆地中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由东向西运移,由泉补给西南角的河流。

3.3.3、岩溶水补径排条件二叠纪岩层透水性能好,尤其是在盆地边缘,与前泥盆纪相交地区,岩溶发育强烈,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以岩溶通道径流,向外排泄形成季节河,径流流强度大。

3.4、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断层为南北走向,断层的倾角在85°,倾向为西,上盘为石炭纪地页岩夹薄层砂岩,下盘为前泥盆纪片麻岩及片岩,为正断层。

层北有河流发育,由于该断层导致的结果,南部有河流的发源,并且岩溶沿断裂带成带状分布,所以该断层是导水断层。

4、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估算东王村地区水资源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河流补给,补给量为 89576628m3,年径流补给为 47304m3。

总补给量为 89623932 m3。

水资源消耗去向为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生活生产用水,由于本地区缺乏消耗量的相关资料,近似以泉排泄量估算蒸发、地表径流消耗量,泉年排泄总量 23242032 m3,总补给量大于泉年排泄量,根据水均衡原理,故在此可初略判断东王村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5、结论与建议东王村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径流、排泄条件好。

潜水及浅层承压水矿化度低,水质较好,深层承压水矿化度高,为微咸水或咸水。

若开采地下水作为饮用水,建议开发下降泉、潜水及东部浅层承压水,均为矿化度地的 HCO3-Ca 型水,可作为饮用水;若进行大规模取水及工程建设,应考虑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一系列地质问题,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

此外,东王村三面环山地形,应注重山上植被保护,防止泥石流发生。

附表表 1 泉流量统计表编号1 2 3 4 5 6 7 8 9 单位L/SL/SL/SL/SL/SL/SL/SL/SL/S流量401505621501203515025泉类型下降泉下降泉下降泉下降泉下降泉下降泉下降泉下降泉下降泉编号1011121314151617单位L/SL/SL /SL /SL/SL/SL/SL/S流量1571.52.30.090.050.10.08泉类型下降泉下降泉上升泉上升泉下降泉下降泉下降泉下降泉表 2 钻孔水文汇总资料揭露含钻孔编钻孔类含水层水层个号型代号数水文地J21 质勘探 2孔P水文地Q43 质勘探 3孔 J2P单位涌水量(L/s*m)0.111.13.10.10.9裂隙率(岩溶率)1.813.51.59.4含水层水位标高(M)4304734444554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