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网计算步骤方法

合集下载

方格网计算步骤及实例

方格网计算步骤及实例

一、读识方格网图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1-3所示.图1-3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图二、场地平整土方计算考虑的因素:① 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② 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③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④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⑤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在设计文件上规定,如无规定:A.小型场地――挖填平衡法;B.大型场地――最佳平面设计法(用最小二乘法,使挖填平衡且总土方量最小)。

1、初步标高(按挖填平衡),也就是设计标高。

如果已知设计标高,1.2步可跳过。

场地初步标高:H0=(∑H1+2∑H2+3∑H3+4∑H4)/4M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M——方格个数.2、地设计标高的调整按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就近借弃土等调整.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Li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Lx ix± L yi y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式中 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Hn------角点设计高程,H------角点原地面高程.4.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所示).图1-4 零点位置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式中 x1、x2 ——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h1、h2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a —方格网的边长,m.5.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按方格底面积图形和表1-3所列计算公式,逐格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量或填方量.表1-3 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6.边坡土方量计算场地的挖方区和填方区的边沿都需要做成边坡,以保证挖方土壁和填方区的稳定。

方格网法计算

方格网法计算

方格网法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横截面计算步骤及方法1.方格网法方格网计算步同的方格边上零点位置,标于方格网上,联接零点,即得填方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见图;、——、——例,用尺相接,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2.某建筑外墙采用毛石基础,其断面尺寸如下图所示,地基为粘土,已知土的可松性系数,。

试计算每100m长基槽的挖方量;若留下回填土后,余土要求全部运走,计算预留填土量及弃土量。

解:基槽开挖截面积按梯形计算,即:每100m长基槽的挖方量:基础所占的体积:预留填方量(按原土计算):弃土量(按松散体积计算):3.上节例题的基础上算出该场地平整的总挖方量和填方量解:土方量计算(-为挖方,+为填方):方格(9)与方格(6)全是挖方,其挖方量为:方格(9)方格(6)方格(1)与方格(4)全是填方,其填方量为:方格(1)方格(4)方格(2)、(3)、(5)、(7)、(8)均为部分挖方部分填方,用近似公式计算,其挖填方量分别为:方格(2)方格(3)方格(5)方格(7)方格(8)总挖方量:总填方量:两者相比较,填方比挖方多4m3,基本平衡。

4.某建筑场地地形图和方格网(边长a=20.0m)布置如图所示。

土壤为二类土,场地地面泄水坡度,。

试确定场地设计标高(不考虑土的可松性影响,余土加宽边坡),计算各方格挖、填土方工程量。

解:1) 计算场地设计标高2) 根据泄水坡度计算各方格角点的设计标高以场地中心点(几何中心o)为,由式得各角点设计标高为:其余各角点设计标高均可求出,详见图2.12。

3) 计算各角点的施工高度得各角点的施工高度(以“+”为填方,“-”为挖方):各角点施工高度见图2.12。

4) 确定“零线”,即挖、填方的分界线确定零点的位置,将相邻边线上的零点相连,即为“零线” 。

如1-5线上:,即零点距角点1的距离为0.67m。

5) 计算各方格土方工程量(以“+”为填方,“-”为挖方)①全填或全挖方格:(+)(+)(+)(-)②三填一挖或三挖一填方格,由式(2.13):(+)(-)(-)(+)(+)(-)将计算出的各方格土方工程量按挖、填方分别相加,得场地土方工程量总计:挖方:503.92m3填方:504.26m3挖方、填方基本平衡。

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步骤

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步骤

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步骤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计算方法,可以用于计算土方的体积和步骤。

方格网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土地划分为一系列方格,并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差。

然后,通过计算每个方格的体积,并将其累加,即可得到土方的总体积。

下面将详细介绍方格网法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测量区域边界首先,需要准确测量土地或施工场地的边界线,并在各个角点处标记测量点。

这些测量点将作为方格网中每个方格的角点。

第二步:确定网格间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格网的间距。

间距的选择应该根据场地尺寸和地形的复杂程度进行合理调整。

通常情况下,间距可以选择为1米或更小。

第三步:建立方格网使用测量点确定的位置,可以使用绳子或钉子等工具在地面上建立方格网。

确保方格网的边缘和角点都严格平行和垂直。

第四步:测量高程差使用水准仪或其他测量工具,对方格网中的每个角点进行高程测量。

记录每个位置的高程数值。

第五步:计算体积根据高程差测量结果,可以计算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

通常情况下,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计算公式为:V=(A1+A2+A3+A4)/4*h,其中A为方格四个角点的高程数值,h为方格中心点的高程数值。

第六步:累加体积将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累加,即可得到整个土地或施工场地的土方体积。

如果方格网是等距的,可以直接将每个方格的体积相加。

如果方格网是非等距的,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体积调整。

方格网法可以用于计算多个区域的土方体积。

例如,可以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然后按照上述步骤逐个计算每个区域的土方体积,并将结果累加得到总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方格网法只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场地。

如果场地地形复杂或存在斜坡等情况,则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土方计算,如三角测量法或通过地形测量仪器获取高程数据。

总结起来,方格网法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土方计算方法,适用于平坦的场地。

通过将场地划分为一系列方格,并测量各个角点的高程数值,然后计算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并累加,可以得到土方的总体积。

南方CASS7.0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操作步骤

南方CASS7.0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操作步骤

南方CASS7.0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操作步骤计算土方量是土石方工程中关键的环节之一,而南方CASS7.0方格网法则是常用的计算土方量的方法之一。

下面将介绍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1. 勘测原始数据的收集首先需要对勘测区域进行现场勘测,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收集。

收集的原始数据包括高程、坐标、水准、控制点坐标、采样点等。

这些数据是计算土方量所必需的。

2. 建立工程计算模型在南方CASS7.0方格网法中,需要将勘测区域划分为一定的网格,然后对每个网格进行分类计算,最后汇总得到总体积。

因此,需要建立工程计算模型,在计算前进行网格大小、分割数量的设置。

3. 建立局部坐标系建立局部坐标系相当于确定了一个基准面,即地面高程为0。

因此需要在现场设置基准高程并建立坐标系,或通过对现场地面进行测量计算确定局部坐标系。

4. 建立三维空间模型在南方CASS7.0方格网法中,需要建立三维空间模型,确定勘测区域内的三维特征。

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三维模型建立,然后将其导入计算软件中。

5. 建立网格模型在三维空间模型基础上,根据前面设置的网格大小和分割数量,将勘测区域进行网格化分割。

一般情况下,网格大小设置在4m~10m之间。

6. 土方量计算南方CASS7.0方格网法采用了体积平差原理进行土方量计算,具体过程如下:1.分别对每个网格内的采样点进行高程测量,并计算出采样点的体积;2.对所有采样点体积进行加和,得到单个网格的总体积;3.统计所有网格的总体积,并根据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得到土方量。

7. 检查计算结果完成土方量计算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校验检查,确保计算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南方CASS7.0方格网法是一种相对简单有效的土方量计算方法。

通过对现场勘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三维空间模型以及网格模型,然后采用体积平差原理进行土方量计算,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土方量计算结果。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并注意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整理)方格网法计算土方

(整理)方格网法计算土方

方格网法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横截面计算步骤及方法1.方格网法方格网计算步骤及方法图示计算步骤方法适用范围1.划方格网根据地形图划分方格网,尽量使其与测量或施工坐标网重合,方格一般采用20m×20m~40m×40m,将相应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求出各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计算确定方格网中两端角点施工高度符号不同的方格边上零点位置,标于方格网上,联接零点,即得填方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见图(a):;式中、——角点至零点的距离 m;、——相邻两角点的高程 m,均用绝对值;a——方格网的边长 m。

零点亦可采用图解法求出,如图(b)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用尺相接,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3.计算土方工程量按方格网底面图形和下表体积计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或填方量。

4.汇总分别将挖方区和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得该建筑场地挖方区和填方区的总土方量。

适于地形较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采用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但作为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精度较高。

2. 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项目图示计算公式一点填方或挖方(三角形)当时,二点填方或挖方(梯形)三点填方或挖方(五角形)四点填方或挖方(正方形)注:1)a——方格网的边长,m;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h1,h2,h3,h4——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程,m,用绝对值代入;Σh——填方或挖方施工高程的总和 ,m,用绝对值代入;——挖方或填方体积,m。

2)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3. 横截面计算步骤及方法图示计算步骤方法适用范围1.划分横截面根据地形图、竖向布置图或现场检测,将要计算的场地划分为若干个横截面; ; ……,使截面尽量垂直等高线或建筑物边长;截面间距可不等,一般取10 m或20 m,但最大不大于100 m.2.划横截面按比例绘制每个横截面的自然地面和设计地面的轮廓线。

土方方格网计算方法

土方方格网计算方法

土方方格网计算方法土方方格网是土方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通过将土地分割成方格网,对每个方格内的土方进行计算,可以更精确地评估土地的开挖量和填方量。

本文将介绍土方方格网的计算方法,包括方格网的划分、土方量的计算等内容。

1. 方格网的划分。

在进行土方计算之前,首先需要对土地进行方格网的划分。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方格的大小,通常情况下,方格的大小可以选择为10米×10米或20米×20米。

在确定了方格的大小后,可以利用测量工具对土地进行划分,确保每个方格都能够清晰地被划分出来。

2. 土方量的计算。

一旦完成了方格网的划分,接下来就是对每个方格内的土方进行计算。

土方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

首先,需要对每个方格的高程进行测量。

可以利用测量仪器对方格内的几个关键点进行高程测量,然后通过插值法计算出整个方格的平均高程。

(2)计算土方量。

在得到了每个方格的平均高程后,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每个方格内的土方量:土方量 = 方格面积×(挖方高程填方高程)。

其中,方格面积可以直接通过方格的大小得到,挖方高程和填方高程分别为该方格内的地面高程和设计高程。

3. 土方量的累加。

完成了每个方格内土方量的计算后,就可以将所有方格内的土方量进行累加,得到整个土地的总土方量。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土地的开挖量和填方量,为土方工程的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土方方格网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方格网的划分应当尽量均匀,确保每个方格内的土方量计算准确;(2)测量方格内的高程时,应当选择代表性的点进行测量,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3)在进行土方量累加时,需要对累加的结果进行核对,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土方方格网计算方法是土方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通过对土地进行方格网的划分,可以更精确地评估土地的土方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按照计算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各项计算的准确性,以确保土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于土方工程量计算的方法。

它通过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然后通过计算方格中的土方高差来确定土方的开挖或填方量。

方格网法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工程区域首先,确定需要计算土方工程量的区域范围。

这个区域可以是整个工程场地,也可以是工程场地的一个部分。

第二步:划分方格根据实际情况,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

方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根据工程的尺寸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大小。

第三步:测量高程在每个方格的四个角或者中心点测量地面高程。

可以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或者GPS等仪器进行测量。

第四步:计算高差计算每个方格的高差。

可以通过将每个方格的最高和最低高程相减来得到高差。

第五步:计算土方量根据每个方格的高差,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开挖或填方量。

如果高差为正值,则表示需要填方;如果高差为负值,则表示需要开挖。

第六步:汇总计算将每个方格的土方量累加起来,得到整个工程区域的土方工程量。

方格网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于计算。

它不需要复杂的测量和计算,只需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然后根据高差来计算土方量。

此外,方格网法还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工程场地,无论是平坦的地势还是复杂的地形,都可以使用方格网法来计算土方工程量。

然而,方格网法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方格网法假设每个方格内的土方高差是均匀分布的,可能忽略了地势的复杂性。

其次,方格网法适用于土方高差相对较小的情况,如果土方高差差异较大,可能需要其他更精确的方法来计算土方工程量。

总之,方格网法是一种简单、直观且常用的方法,用于计算土方工程量。

通过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并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量,最后汇总计算出整个工程区域的土方工程量。

然而,在应用方格网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格大小和其他计算方法。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
在土建工程中,计算土方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计算土方量的方法也有很多,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方格网来计算。

方格网计算法通常适用于分块比较规则的场地。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方格网来计算土方量。

步骤一:绘制方格网
首先,需要绘制方格网,即把场地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成小块。

具体的比例应该根据场地大小和地形情况来确定。

划分好方块之后,可以用绳子或者直尺来把方块连接起来,形成方格网。

步骤二:测量地形高度
接着,需要在方格网的交点处,即每个小块的四个角落处进行地形高度测量。

可以使用测高仪等工具来进行测量。

在测量时,需要保证精度,以确保计算的土方量准确无误。

步骤三:计算每个小块的体积
有了每个小块的高度数据之后,就可以计算每个小块的体积。

计算公式如下:体积 = 面积 × 平均高度
其中,面积可以通过方格网的尺寸来直接计算,平均高度则是该小块四个角高度的平均值。

步骤四:计算总体积
所有小块体积计算完毕之后,需要把它们加起来,得到场地的总体积。

为了便于计算,可以把各个小块的体积逐个列出来,然后进行累加,最终得到总体积。

步骤五:检查计算结果
计算出总体积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检查。

可以再次对各个小块的高度进行测量,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也需要检查方格网的划分是否准确,以及每个小块的面积是否计算正确。

方格网计算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土方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场地比较规则且地形比较平缓的情况。

在进行方格网计算时,需要注意测量高度的精度,以及对结果进行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格网计算步骤及方法
划方格网根据地形图划分方格网,尽量使其与测量或施工坐标网重合,方格一般采用
20m×20m~40m×40m,将相应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求出各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计算确定方格网中两端角点施工高度符号不同的方格边上零点位置,标于方格网上,联接零点,即得填方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见图(a):

式中、——角点至零点的距离 m;
、——相邻两角点的高程 m,均用绝对值;
a——方格网的边长 m。

零点亦可采用图解法求出,如图(b)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用尺相接,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3.计算土方工程量按方格网底面图形和下表体积计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或填方量。

4.汇总分别将挖方区和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得该建筑场地挖方区和填方区的总土方量。

2. 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
图示计算公式项






当时,挖

(



)







(


)







(



)







(



)
注:1)a——方格网的边长,m;
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
h1,h2,h3,h4——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程,m,用绝对值代入;
Σh——填方或挖方施工高程的总和 ,m,用绝对值代入;
——挖方或填方体积,m。

2)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