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合集下载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厅堂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反映的是厅堂扩声系统与声音效果的关系,但不包括与建筑特点有关的声音效果关系。

那只与扩声系统有关的声学特性指标有哪些呢?按国标《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标准规定有以下五个指标:1、最大声压级该指标是衡量扩声系统所提供的最大声压级。

当然该数值与厅堂的使用功能,造价直接相关,不能盲目地选得很大,标准提出了文艺演出类、多用途类及会议类三大类厅堂及相应一级、二级的定位,从性能指标上依次递减。

最大声压级基本上决定了厅堂扩声系统的动态范围的上限,而动态范围的下限基本取决于厅堂的本底噪声。

2、系统总噪声从实际厅堂的测试来看,本底噪声是包含两个概念:一是系统的总噪声,二是厅堂的本底噪声。

一般来说系统总噪声比较容易达标,而厅堂本底噪声很难达标,因此系统动态范围下限受制于厅堂的本底噪声。

3、频率特性按标准分类的三类厅堂具有相应的要求,平台区范围从80—8KHZ相应降低到125—4KHZ,不均匀性从±4dB降低到-6/+4dB。

从实际实践来看,这是符合当前国情的,不是越宽越好,同时频率特性的不均匀度也不是用频率均衡器补偿得越平坦越好,而是要确保均衡器的补偿不要超过±6dB,允许厅堂的频率特性有±4dB的不均匀。

对于平台区的上限区域及下限区域,按-6dB/oct的斜率均衡。

以上这些标准,在实践中很容易被误读,主要是频率响性的平台区越宽越好,频率特性补偿得越平直越好。

这在设计、安装、调试中是应该避免的。

4、传声增益按该指标的定义是:厅堂扩声系统达到最高可用增益时,厅堂内各听众席处稳态声压级平均值与传声器处声压级的差值。

最高可用增益就是系统产生声反馈自激临界点以下6dB的增益。

标准规定:一类文艺演出厅堂的传声增益,在平台区域的平均值是大于或等于-8dB。

这里为什么是一个负值,这是因为听众席处的声压级肯定大于传声器处的声压级,相减就得到一个负值,两者差值越大,即传声增益越高,扩声系统的声音放大量越大。

会议室声学设计

会议室声学设计

会议室声学设计维也纳声学郎宇福一、设计依据:《剧院、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50356-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二、主要声学技术指标:会议室根据用途,需要满足一定的语言清晰度,要采用短混响声学设计;同时无明显回声和颤动回声等的声学缺陷;因此,需要用强吸声措施,降低室内混响时间,保证厅内语言清晰度。

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规定,不同体积会议厅、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最佳混响时间如图1。

中频(500Hz)混响时间0.8±0.1秒,可允许低频稍长,高频稍短;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平直。

图1 会议室最佳混响时间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规定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的厅内噪声限值,采用自然声时,会议室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应满足NR-30,采用扩声系统时,会议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NR-35.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中规定,办公建筑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如表1,一般会议室隔墙应满足隔声≥35dB。

对噪声控制要求较高的会议室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穿绳源部件才去防止结构生传播的措施。

表1 会议室隔声标准三、声学设计:会议室根据参会人数需要可分为中、小会议室和大会议室,其中,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30㎡,中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60 ㎡;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

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情况确定使用面积,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2:1。

为了保证会议室的室内良好音质要求,要控制室内为短混响时间,保证语言的清晰度,避免回声、颤动回声和声场不均匀等声学缺陷,可采用以下声学处理措施:1、墙面在会议室四周墙面合理布置吸声材料,不仅可以将室内混响时间控制在会议室容积所对应的最佳混响时间范围内,而且能够消除回声和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

声场测试总结-zhujy

声场测试总结-zhujy

声场测试总结依据1.GB 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会议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2.GB T 4959-1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测试步骤:一.系统初始化,选测试点。

二.校准SmaartLive的声压级三.测试音箱相位四.测(调)试以下指标:序号指标测点选取手段备注1 传输频率特性8点,无楼座5点多频率2 传声增益8点,无楼座5点声压计有源音箱90dB粉红噪声3 最大声压级8点,无楼座5点声压计4 稳态声场不均匀度不少于座位数1/60 声压计85~90dB5 系统总噪声级空场,不少于5点声压计如果测试之后作了调整,那么记录调整之后的参数。

指标术语解释:摘自GB 50371一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传输频率特性transmission frequency response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入端的电平的幅频响应。

传声增益transmission gain扩声系统在最大可用增益状态时,厅堂内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级平均值与扩声系统心型[R(θ)=(1+ cos θ)/2 ]传声器处稳态声压级的差值,单位:dB 。

最大声压级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厅堂内各测量点可能的最大峰值声压级的平均值L M 。

以峰值因数(1. 8-2. 2)限制的额定通带粉红噪声为信号源,其最大峰值声压级为RMS 声压级的长期平均值L RMS 、加上峰值因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单位:dB 。

)2.2~8.1lg(20+=RMS L L声场不均匀度sound distribution厅堂内 (有扩声时)各测量点的稳态声压级的差值,单位dB 。

系统总噪声级system total noise level扩声系统在最大可用增益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各测量点扩声系统所产生的各频带的噪声声压级(扣除环境背景噪声影响)平均值,以NR-曲线评价。

会议室声学要求范文

会议室声学要求范文

会议室声学要求范文1.建筑材料选择:会议室内部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材料的选择对声音的反射、吸收和传播起着关键的作用。

吸声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回音和混响,提高语音的可听性。

常见的吸声材料包括吸音板、吸音毡和吸音砖等。

此外,地板材料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吸声效能,以减少脚步声和椅子移动声对会议产生的干扰。

2.声音隔离:会议室需要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隔离,以防止外界噪音对会议的干扰,同时也需要防止会议室内部的声音泄露到外界。

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的声学隔离应符合国际标准要求,以减少传递声能的损失。

例如,墙壁之间的隔音性能可以通过使用隔音膏、隔音砖和隔音板等材料进行改善。

3.回音控制:回音是指声音在会议室内部反射和扩散后产生的反射声。

过多的回音会导致会议参与者听到模糊的声音,降低语音的可听性。

为了控制回音,可以使用吸音材料来吸收声音的能量,减少回声。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采用声学处理方法,如声学拱顶、隔音墙体和声学板等,以改善声音的扩散和分散。

4.噪音控制:会议室内部的噪音可能来自空调系统、电子设备、人声和外界环境等。

为了减少噪音对会议的干扰,需要采取一系列噪音控制措施。

例如,选择低噪音的空调系统和机械设备,安装隔音窗、门和墙壁等,使用吸音材料以减少噪音反射和传播。

5.声场均衡:为了确保会议室内各个位置的声音分布均匀,并避免出现过强或过弱的声音区域,需要进行声场均衡的设计。

通过合理的扬声器布置和定向控制,可以确保各个参与者能够听到相应位置的声音,实现声音的平衡和一致。

6.语音增强:为了满足听力受损人群的需求,会议室还可以考虑使用语音增强系统。

语音增强系统可以通过麦克风和扬声器等设备,提高语音的音量和清晰度,使有听力问题的人群能够更好地参与会议。

综上所述,会议室声学要求是保证会议室内部声音的清晰度、可听性和平衡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声音隔离、回音控制、噪音控制、声场均衡和语音增强等手段,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会议的声学需求,提高会议的质量和效果。

音频系统设计要求

音频系统设计要求

音频系统设计要求1.2.1音频系统组成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由传声器、音频处理设备、功率放大器和音箱等组成。

2音频处理设备可由调音台、数字音频处理器、回声抑制器、音频矩阵、分配器等设备的组合。

3应由音频系统与会场终端构成传送、播放远端会场音频系统。

4根据功能需要,系统宜增加音源播放、录音、有源监听音箱、监听耳机、音量电平表和集中控制等设备。

1.2.2音频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音频系统应有足够大的声压级,声音清晰、声场均匀。

音频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应符合表1.2.2的规定。

表1.2.2音频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总噪声级 NR30 NR35注1:额定通带指优于表中相应传输频率特性所规定的通带。

注2:语言传输指数(SnPA )指标为“直接输入测试信号法”(也称“电输入法”)的测量值。

图1.2.27传输频率特性一级指标841≡1.2.2-2传输频率特性二级指标2应具备实时传送至远端会场信号的能力,不应出现会-122031.5506380 125 250 500IK2K4K6.3K8K16K20K频率(Hz)8OT-S 相对声压级dB)∕1x2031.5506380125 250 500IK2K4K6.3K8K16K20K频率(Hz )0481---相对声压级dB)Zfk议电视回声。

3应具备实时接收、播放远端会场信号的能力,会场播放的声音和播出的图像应声像同步。

4应具备传声器拾音、音源切换、静音、混音、增益调整的功能。

5宜具备音频监听、音量电平显示的功能。

6宜具备音频、视频同步切换的功能。

7宜具备音源播放、录音的功能。

8宜具备音频集中控制的功能。

1.2.3 音频系统的配置应符合表123的规定:表1.2.3音频系统配置要求1.2.4 传声器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配置会议用指向性传声器,传声器数量宜以最多发言人数确定,并应有备份。

1.1.1 指向性、频率响应和等效噪声级等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传声器通用规范》GB/T14198的有关规定。

5层会议室超400平米规范要求

5层会议室超400平米规范要求

5层会议室超400平米规范要求
●设计指标
本项目会议扩声设计400平米多功能会议室1间。

在设计上我们完全是按照国家标准中的一-级标准进行的。

会议室音频系统要进行语言、音乐等其它影音资料音频信号的重播,进行会议时要达到语言清晰、层次分明、音乐信号动态范围大、中音力度大,高音清晰明亮而不毛,在设计时重点考虑扬声器的分布以及声压覆盖的均匀,系统的互相信号的交流。

作到各种音频信号重播清晰不混浊。

根据国家GYJ25- -8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声学特性指标标准,我们把声学特性指标具体数值规定如下:
最大声压级: 100Hz -4000Hz范围内最大声压级≥95dB;
传输频率特性: 125Hz - - 4000Hz≤+ /-4dB;
传声增益: 125Hz -4000Hz平均≥- 8dB;
声压不均匀度:中心频率为100Hz、4000Hz,大部分区域不均匀度<8dB;
快速传递指数(RASIT): ≥0.5 (满场)
总噪声级dB (A): 35
功能特点
■内置强指向拾音话筒;
■鹅颈话筒咪管设计实现高品质声音拾取,并可自由调整角度;
■鹅颈单元上的指示灯显示话筒的发言状况;
■主席单元可以利用优先权按键(Priority) 来控制发言顺序,控制会议气氛;I 1嵌入式隐藏型时尚底座外观。

声场设计依据数值

声场设计依据数值

1.扩声系统设计指标根据会议现场的建筑环境,节目类型及音源动态要求,现行的多功能厅,报告厅会议室等,都按照《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YJ25-86 的语言兼音乐扩声一级标设计,设计的指标如下:最大声压级(空场稳态,准峰值):125~4000 Hz,平均≥98dB传输频率特性:125~4000Hz,≤4dB传声增益:125~4000Hz,≥8dB声场不均匀度: 100Hz≤8dB, 1000 Hz~6300 Hz≤6dB噪声级:≤NR25 (扩声系统)2.专业扩声系统术语解释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扩声系统中电子设备的频率响应和相位响应处理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影响扩声系统还原性能的主要瓶颈是换能器(扬声器)的失真,因此扬声器是决定扩声系统设计指标和品质因素的重点,换言之,扩声系统的预期指标与扬声器的规格参数息息相关。

3.频响范围频响范围由频率范围与频率响应组成:频率范围指电子设备最低有效重放信号频率与最高有效重放信号频率之间的范围,一般采用图表形式表示音箱的相对幅度和频率的函数关系(频率响应图)。

左图是某音箱理想的频率范围: 60Hz~20KHz@-3dB;频率响应指将一个恒压输出的音频信号与系统相连接时,音箱产生的声压随频率变化而发生增大或衰减,相位随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声压,相位频率的相关变化关系称为频率响应,单位为分贝(dB)。

声压与相位滞后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称为频率特性。

这是考察音箱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音箱的性价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分贝值越小说明音箱的频响曲线越平坦、失真越小、性能越高。

人耳可分辨的频响不平坦程度因人及节目内容而异,大多数人对同一节目的频响变化如果小于 2~4dB就不易觉察。

选择音箱时应是扩音系统频响范围越大越好,但也必须是平坦的,两端衰减量不大于3dB才有意义。

声压Sound Pressure:有声波产生时,传播媒质中的压力与静压的差值。

单位为帕斯卡,简称帕(Pa)。

会议室会议扩声系统的设计

会议室会议扩声系统的设计

会议室音响设计概述第一章:前言声系统的设计,是以工程原理为基础,以分析声系统所要安装的声学环境有关参数开始,再加上最终用户所提出的功能参数的综合考虑,从而决定所采用的扬声器等设备的类型和安装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结合视频、音频和通信等领域的多媒体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信息的可视性、直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关注;而丰富的信息如何被高效地采集处理,各个部门分离的信息系统怎样更好的集成,使所有相关部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领导者的战略、战术意图能得到最及时、准确地表达、传输,为每一位与会者所接纳,这就需要形成一个全局统一的智能化、数字化的系统集成中心,这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不可阻挡大趋势。

现代化会议室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多媒体会议系统是基于数字化会议室需要的智能化、数字化系统集成中心将会成为集科学性、时效性为一体的神经中枢。

多媒体会议室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将各种会议系统及相关设备如:数字会议及声像联动系统、数字扩声系统、视频显示系统、智能中央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会议环境等各个子系统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该系统实现自动化的集成控制功能,并可通过计算机网络灵活的调用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和图像等信息,从而给与会者以声图并茂的视觉和完美音质的听觉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领导的决策与指挥。

多媒体会议室总体需求分析:贵单位希望配置功能齐备多功能使用,更要认真对待,高度重视,使本工程达到优质工程标准,满足整体工程评优获奖的技术要求.本着突出以人为本、按需设计的原则,充分考虑使用功能和操作特点的需求,即考虑技术拓展性又要达到整体方案性能价格比最优,量体裁衣按需设计。

工程上采用主流技术(先进、实用、成熟技术)、主流产品(符合主流技术要求的常用成熟产品)。

同时,采用开放的标准,避免系统互联或扩展的障碍,确保安全性、可靠性,保障全部系统的自身安全和信息传递的安全,保证系统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800Hz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8dB
100Hz时小于或等于10 dB;1000Hz时小于或等于6 dB,8000Hz时小于或等于8 dB
500~2000Hz内1/1倍频带分析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3 dB
NR-20
二级
额定通带内大于或等于103 dB
以100-63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 dB,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 4 dB~+4 dB;50~100HZ和6300~12500Hz的允许范围见图2-2中斜线部分
125-6300Hz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8 dB
1000Hz、4000Hz小于或等于8 dB
500-2000Hz内1/1倍频带分析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3 dB
NR-20
文艺演出类一级传输频率特性范围
等级
最大声压级(dB)
传输频率特性
传声增益(dB)
稳态声场均匀度(dB)
早后期声能比(可选项)(dB)
系统噪声级
会议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2010-1-22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等级
最大声压级(dB)
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频率特性
传声增益(dB)
稳态声场均匀度(dB)
早后期声能比(可选项)(dB)
系统噪声级
一级
额定通带内:大于或等于106 dB
以80~800H z的平均声压级为0 dB,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4 dB~+4 dB;40~80HZ和8000~16000Hz的允许范围见图2-1中斜线部分
一级
额定通带内:大于或等于103 dB
以100~6300H z的平均声压级为0 dB,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4 dB~+4 dB;50~100HZ和6300~12500Hz的允许范围见图2-3中斜线部分
125~6300Hz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8dB
1000Hz时小于或等于6 dB;4000Hz时小于或等于8dB
1000Hz、4000Hz小于或等于8 dB
500-2000Hz内1/1倍频带分析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3 dB
NR-20
图2-2文艺演出类二级传输频率特性范围
500~2000Hz内1/1倍频带分析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3 dB
NR-20
二级
额定通带内大于或等于98dB
以125-40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 dB,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 6 dB~+4 dB;63~125HZ和4000~8000Hz的允许范围见图2-4中斜线部分
125-4000Hz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10d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