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直径盾构水中进洞风险分析

合集下载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出洞施工风险管理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出洞施工风险管理

控制较为困难 。 ( ) 覆 土施 工 。由于 盾构 直 径 为 1 . 隧 3浅 54 m, 3 道 顶 最 小 覆 土 仅 为 68 8m,覆 土 仅 为 04 7 属 . 9 . D, 4 超浅覆 土施工 , 面沉 降控制 难度大大增加 , 地 出洞 段 施 工 中极 易造 成 隧 道 “ 浮 ” 上 。 ( ) 良地 质条 件 影 响 。盾 构 出洞施 工 将 穿 越 4不 渗透性较强 的③: 灰色砂质粉 土层 , 土层在一定 该
大 坡 度 为 29 , 小 平 面 曲率 半 径 为 400m。上 .% 最 0 行 线 盾 构 出洞 处 隧道 轴 线 中心 标 高 为 一 10 5m, 1.4
收稿 日期 :0 2 0 — 1 2 1— 5 2 作者简 介 : 彭学 良( 9 6 )男 , 1 7 一 , 湖南 衡阳人 , 工程 师 , 目经理 项
为重 要 。
隧 道 顶 部 覆 土 约 为 688m,沿 轴 线 覆 土 逐 渐 增 .9 加 , 上段 最 深 埋 深 约为 1. m。 岸 11 浦 东 段 防汛 大 堤 距 离 工 作 井 约 5 0m,大 堤 底 宽 3 .1m( 脚 一 坡 脚 )堤 面宽 7m, 构 将 从 防 63 坡 , 盾 汛 大 堤 下斜 向穿 越 , 堤 尺 寸 见 图 1 大 所示 。
21年 8 02 月第 8 期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管理施工 27 9
超 大直 径泥 水盾 构 出洞施 工 风 险管理
彭 学 良
( 上海 长 江隧桥 建设 发展 有限公 司 , 上海 2 10 ) 029

要: 盾构 法 隧道 出洞 段施 工是 盾构 施 工 的关键 环节 , 风险 控制 点 多面 广 , 险管理 是 其 中的重 点工 作 。该 文 以 上海 长江 风

盾构施工所面临的风险

盾构施工所面临的风险

一、不良地质中盾构施工风险1、盾构处在承压水砂层中,由于正面压力设定不够高,缺少必要的砂土改良措施以及盾尾密封失效,而引起正面及盾尾涌砂涌水导致盾构突沉、隧道损坏;2、在盾构上部为硬粘土、下部为承压水砂层时,由于硬粘土过硬很难顶进,而承压水砂层则因受压不足不能疏干而发生液化流失导致盾构突沉;另因过硬粘土卡住密封舱搅拌棒使粘土与砂土不能拌合排出,致使盾构下部砂土液化由螺旋器流出,导致盾构底部脱空下沉;3、超越沼气层或其他原因形成的含气层时(如气压法施工的隧道或工作井附近),如未探明其范围和压力、未事先进行必要的释放、未采取防备毒气和燃爆的措施,开挖面喷出的气体及其携带的泥沙可能引起盾构姿态突变、隧道突沉以及毒气燃爆的灾害;4、对沿线穿越地层中的透镜体、洞穴或桩基、废旧构筑物等障碍物。

未事先查明并做预处理或备有应急措施,可能引起盾构推进突沉偏移,盾尾注浆流失,致使地面沉陷过大,盾构无法推进。

二、盾构进出洞风险盾构在工作井出洞或进洞时,需要凿除预留洞口处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而后由盾构刀盘切削洞口加固土体进入洞圈密封装置,此过程中洞口土体及加固土体暴露时间较长,且受前期工作井施工方法及其施工扰动影响,容易因加固土体或洞圈密封装置的缺陷而发生洞口水土流失或坍方。

如遇饱和含水砂性土层或沼气以及其他原因形成的含气层(如气压法施工的隧道或工作井附近),更易发生向井内的大量涌沙涌水而导致盾构出洞磕头或盾构进洞突沉,甚至在盾构进洞突沉中拖带盾尾后一段隧道严重变形或坍垮,造成极严重的工程事故,并严重破坏周边环境。

由于盾构进出洞事故概率较高,其后果可能极为严重,因此对关系到盾构进出洞风险的每个细节必须严格仔细的采取可靠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盾构穿越江河水底的风险当盾构推进挤压导致前方土体隆起过多,或盾构处于饱和含水砂层中发生涌水突沉引起上方江底沉陷,产生涌水裂隙,致使大量河水由盾尾或开挖的缺陷处涌入而淹没隧道。

四、旁通道施工风险1、旁通道冻结施工中,隧道钻冻结孔防喷措施不当引发泥水喷涌;2、旁通道冻结壁由于冻结管断裂、渗漏而未能使冷冻圈全部交圈导致透水失稳;3、临时支护强度、刚度不够或拆模过早,引起旁通道及连接隧道严重变形或坍塌;4、旁通道冻结体冻胀融沉引起隧道变形过大而危害隧道安全。

盾构进出洞危险源辨识及控制对策

盾构进出洞危险源辨识及控制对策

施工现场用电危险源辩识及控制对策:主要生产区域:施工现场责任人:项目部安全员及电气负责人管理目标:将本工程工伤死亡、重大事故控制未零的目标落实和将一般工伤频率控制在1.8%以下。

1.危险源辩识:主要是触电伤害。

2.不安全条件:(1)各种缆线有破损处未及时发现处理。

(2)未按规定使用合格的标准电压箱。

(3)漏电保护器失灵,未及时更换。

3.不安全行为:(1)无证操作。

(2)施工人员私拉乱接电源。

4.控制对策:(1)根据《建设部JGJ—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标准》和建设部JGJ59—99《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标准》,现场应有用电施工方案及用电平面图。

(2)配电合理,做到“三相五线制”不超负荷运行。

闸箱采用标准规范闸箱,并实施落实到位。

安全距离合理,明确标识,符合:三级配电,两极保护‘要求。

漏电保护器应灵敏有效,经常检测。

(3)施工现场严禁使用塑料电线,应用胶套软电线,临时电源线必须架空使用完毕后及时拆除清理,电源线严禁拖地泡水。

(4)过路电缆必须加钢套埋入地下,并满足国家标准(-0.5m)。

(5)手持式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器设备必须经绝缘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有专人管理、维护。

(6)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有接地或接零。

同一供电往内的电器设备不允许接地、接零不统一。

(7)电工执证上岗,并穿戴有效防护劳保用品,并按操作规程施工。

(8)对施工人员进行用电安全培训教育。

行车安装危险源辩识几控制对策:主要生产区域:施工现场、端头井中责任人:项目部安全员及行车安装人员管理目标:将本工程工伤死亡、重大伤亡事故控制为零的目标落实和将一般工伤频率控制在1.8%以下。

1.危险源辩识:行车安装是一项施工周期短,作业风险高的部分工程项目。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力不及违章作业,往往会发生人员从高空坠落、行车坍塌伤人及起重伤害的事故。

因此,对行车安装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高度。

2.不安全条件:(1)进厂安装行车的大型起重机械为经过验收合格,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也无证作业(电工、电焊工、起重挂钩指挥工)。

盾构水中到达施工风险及控制措施

盾构水中到达施工风险及控制措施

安 装
环 形 液 氨 冻 结 管
问 环 形 填 充 注 浆 层 开 裂 , 引起 地 _ 卜
挡土墙制作 广— 1 / I基础 的浇筑
端 头地 基 加 阖
水 渗 漏 而 形 成 工 程 风 险 。 注 浆 区域 防扰动施_ 丁 间歇 较短 、 浆 液 固结 时
间 不 够 ,在 施 作 井接 头 凿 出洞 门部
- E ,
盾构 水 中到 达施工 风 险及控 制 措 施
谢 波
摘 要 : 南京地 铁 某盾 构 区间在 软 弱 富水饱和 粉砂 地 层施 工 中,盾构
3 盾构水 中到达险情分析
3 . 1 险 情 发 生 前 后 情 况
右 线 盾构 盾 尾脱 I { : 涮¨后 , 2 0 l 3  ̄ 1 4 6 月2 3 F I 完 成 底部 弧 形钢 板 焊
主 。第 四系地 层厚 度变 化较 大 ,在北 晤 构 水 中 到 达 及 工 艺 流 部 的 岗地 与漫 滩 交接部 位厚 度较薄 ,
程 见 图l 、2 。
图1 盾 构 水 中到 达 示 意 图
谢 波 : 南京 市 轨 道 交通 建 设 工 程 质 量 安 全监 督 站 , 高级 工 程 师 江 苏 南京 2 1 0 0 2 4
度较大 ,一般 在5 0~7 5 I n问。
环 沉 降最 大 ( 洞 门环 向 隧道 内 方 向 数第7 、8 环 ) ,错 台达 6. 5 CI n,导
致9 3 6 环 、9 3 7 环之间 ( B1 、A1 块 之
2 盾构水 中到达及 洞门施工
盾构水 卜 剑 达 接 收 是 指 , 为防
一 r

’M O D E R N U R B A N T R A N S I T 5 1 2 0 1 4

盾构内进水风险事件应急预案

盾构内进水风险事件应急预案

盾构内进水风险事件应急预案1.1 风险特点(1)盾构内进水事故主要有三种:盾构姿态不好或者铰接密封本身存在缺陷引起的盾构铰接处漏水、漏砂或涌水、涌砂;盾尾密封刷损坏引起的盾尾漏水、漏砂和涌水、涌砂;管片错台和破裂引起盾构隧道内进水事故;(2)盾构内进水事故一般与盾构设备损坏和操作不当有关,盾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监控盾构操作、盾构姿态和设备工作状态;(3)盾构内进水造成的严重后果有管片下沉、管片间开裂、盾构下沉、地表下沉、建筑物倾斜和重要管线破裂等。

1.2 预防措施(1)加强对区间盾构隧道周边工程地质资料、水文资料和环境资料的掌握;(2)盾构施工过程中经常对盾尾铰接和密封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修补损坏的交接密封、盾构密封和更换损坏的盾尾密封刷;(3)盾构施工过程中调整好盾构姿态,防止盾构铰接处漏水、漏砂,一旦出现盾构铰接处漏水,漏砂现象,及时启动盾尾铰接紧急密封并进行相关处理;(4)严格控制盾构总推力,防止推力过大,顶裂管片引起进水事故;(5)严格控制盾构推进速度,确保推进速度和同步注浆速度相适应,在水、砂、压力共存的地层推进时,防止管片错台过大导致止水橡胶条密封失效,引起管片间漏水漏砂。

1.3 应急措施(1)组织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迅速查明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洞门漏水/漏砂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原因、过程、已采取的措施以及可能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拍照,录像等手段取得资料,为现场事故事故分析提供相关资料;(2)根据现场事故情况,在分析工程地质资料,水文资料和相关设计,施工和地面环境资料的基础上,由技术负责人召开简短的技术会议确定采取的应急措施(如临时排水、注水、封堵、注浆等);(3)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根据应急措施对事故进行救援,并在施工的过程中严密关注事故的发展趋势和出现的新情况,及时沟通并根据现场情况对应急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4)救援施工应密切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的发展和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5)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控,尤其是重要管线和重要地面建筑物,弄清相关产权单位的联系方式,当险情发生时立即与相关产权单位联系;(6)救援过程中要及时与紧急救援物资单位联络,保证物资供应渠道畅通。

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风险浅析

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风险浅析

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风险浅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采用盾构法建设隧道面临直径更大、埋深更深、距离更长以及地质条件更加复杂的情况,我国已经应用不同的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完成了多个工程。

在盾构施工中,盾构法隧道始出口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控制的风险点比较多,做好风险管理是施工的重点。

本文提出了施工中几种风险的解决对策,对超大直径泥水盾的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超大直径;泥水盾;盾构施工;风险;对策地下工程建设投资大、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周边环境复杂、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繁多,涉及专业工种与人员众多,具体表现为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和技术方案的复杂性;工程建设的决策、管理和组织方案的复杂性;工程建设周边环境的复杂性。

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在地下工程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多,而随之发生的事故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对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中的风险研究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泥水盾构施工对土层沉降风险控制1、泥水盾构掘进所引起的土体扰动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切口到达前。

泥水盾构向前掘进时,开挖面前方的土体会受到一定的预扰动。

2)盾构通过期间。

当盾构切口到达时,开挖面的平衡状态彻底被破坏,需要泥水压力来平衡,泥水压力的波动将会引起开挖面的应力释放并对土体产生挤压作用,同时还会有泥浆渗入土体。

此期间盾构对土体的扰动程度最大。

3)盾尾注浆期间。

由于盾构掘进机的外径大于管片外径,盾尾通过后,在地层中遗留下来的建筑空隙需同步注浆充填。

注浆量、注浆压力、注浆部位、浆液配比和材料是对土层沉降具有影响的重要因素。

4)盾尾远离期间。

盾尾脱出一段时间后,地层沉降的原因主要有土层的固结沉降、地基土的徐变及管片的变形等。

2、土层沉降采取的控制措施,当软土地层受到盾构施工影响较大,地表及建筑物沉降量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工程事故发生。

泥水盾构施工常用的控制沉降措施主要有切口压力、注浆压力控制、调整推进速度和控制泥水体系等。

盾构施工所面临的几大主要风险

盾构施工所面临的几大主要风险

盾构施工所面临的几大主要风险一、不良地质中盾构施工风险1、盾构处在承压水砂层中,由于正面压力设定不够高,缺少必要的砂土改良措施以及盾尾密封失效,而引起正面及盾尾涌砂涌水导致盾构突沉、隧道损坏;2、在盾构上部为硬粘土、下部为承压水砂层时,由于硬粘土过硬很难顶进,而承压水砂层则因受压不足不能疏干而发生液化流失导致盾构突沉;另因过硬粘土卡住密封舱搅拌棒使粘土与砂土不能拌合排出,致使盾构下部砂土液化由螺旋器流出,导致盾构底部脱空下沉;3、超越沼气层或其他原因形成的含气层时(如气压法施工的隧道或工作井附近),如未探明其范围和压力、未事先进行必要的释放、未采取防备毒气和燃爆的措施,开挖面喷出的气体及其携带的泥沙可能引起盾构姿态突变、隧道突沉以及毒气燃爆的灾害;4、对沿线穿越地层中的透镜体、洞穴或桩基、废旧构筑物等障碍物。

未事先查明并做预处理或备有应急措施,可能引起盾构推进突沉偏移,盾尾注浆流失,致使地面沉陷过大,盾构无法推进。

二、盾构进出洞风险盾构在工作井出洞或进洞时,需要凿除预留洞口处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而后由盾构刀盘切削洞口加固土体进入洞圈密封装置,此过程中洞口土体及加固土体暴露时间较长,且受前期工作井施工方法及其施工扰动影响,容易因加固土体或洞圈密封装置的缺陷而发生洞口水土流失或坍方。

如遇饱和含水砂性土层或沼气以及其他原因形成的含气层(如气压法施工的隧道或工作井附近),更易发生向井内的大量涌沙涌水而导致盾构出洞磕头或盾构进洞突沉,甚至在盾构进洞突沉中拖带盾尾后一段隧道严重变形或坍垮,造成极严重的工程事故,并严重破坏周边环境。

由于盾构进出洞事故概率较高,其后果可能极为严重,因此对关系到盾构进出洞风险的每个细节必须严格仔细的采取可靠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盾构穿越江河水底的风险当盾构推进挤压导致前方土体隆起过多,或盾构处于饱和含水砂层中发生涌水突沉引起上方江底沉陷,产生涌水裂隙,致使大量河水由盾尾或开挖的缺陷处涌入而淹没隧道。

【精品】盾构隧道进出洞施工风险

【精品】盾构隧道进出洞施工风险

盾构隧道进出洞施工风险、对策、教训和方法(共同学习之一)编写人:章履远一、盾构隧道掘进施工中处于正常掘进状态时,往往工作顺利,不会产生多大的问题。

而在进出洞施工时,由于施工环节多,复杂而且要求高,包括洞口地基加固、洞圈密封装置、盾构基座、后盾支撑等,只要某一环节控制不当,带来的危害无法估量。

从而形成盾构隧道掘进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

现求有关盾构施工中出现的进出洞事故是如何发生的、造成后果、处理措施,应有怎样的教训,以及盾构进出洞施工各工序应注意的事项逐一列下,供各位施工人员作为工作参考。

以求达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进出洞事故举例:1、某一工程,在区间隧道中间设立一风井,风井地下部分为24.2m×15.6m矩形基坑,深约31.7m。

风井围护为厚1.2m、深49.7m地下连续墙。

隧道外径6.2m、内径5.5m,管片厚0.35m、宽1.2m。

风井盾构进出洞地基处理采用高压旋喷桩≥0.5Mpa~0.8Mpa。

加强范围地面下一加强,要求加强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Qu值达到1.0Mpa以上,满足设计要求。

直到坑底下3.0m。

实际施工检验Qu2006年5月某日,在盾构安全进出风井一个月后,拆除上行线洞口防水装置时出现了进洞处的下方局部渗水。

施工人员当即进行抢险作业,进行堵漏、注双液浆、注聚氨酯等。

并在隧道内加支撑、压砂袋,并加强隧道和地面沉降观察。

抢险后总算险情得到控制,也未对周围环境、交通造成影响,也无人员伤亡。

为消除事故隐患,事后立即采取地面注浆,补打降水井等措施。

几天后,风井上行线出洞口又发生漏水、涌砂现象,出现第二次险情。

抢险人再次抢险,用水泥封堵出洞口漏水点,并在隧道内进行聚氨酯注浆,再次堵漏成功。

事后,继续对地面下注浆,以填充流失的土体,并同时降水。

三天后下午,进洞口附近再次发生漏水涌砂。

抢险人员又在隧道内注聚氨酯,直到晚上堵漏成功。

分析原因认为,加固体与基坑围护体之间,加固体与隧道管片之间存在渗水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e o t e c h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l l e g e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2 ,P . R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S h i e l dt u n n e l i s d e v e l o p i n g t o w a r d s l a r g e d i a m e t e r w h i c hb r i n g s m o r e r i s k s d u r i n g r e c e p t i o no f s h i e l d . T h er e c e p t i o no f s h i e l di s v e r yi m p o r t a n t i nt u n n e l i n g .B a s e do nt h ee n g i n e e r i n gp r o j e c t o f Y a n g t z eR i v e r T u n n e l i n S h a n g h a i ,t h ea u t h o r a n a l y s e s a l l k i n d s o f r i s k s w em a ym e e t d u r i n g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b yF u z z yA H Pa n dc o n f i d e n c e i n d e xa n dp r o v i d e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 t oa v o i dt h er i s k s b ys t u d y i n gt h ec r i t i c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t e p s o f t h e r e c e p t i o no f s h i e l d . K e y w o r d s :Y a n g t z er i v e r t u n n e l ;b r e a kt h r o u g h ;F A H P ;r i s ka s s e s s m e n t
8 , 9 ] 。 量[
最后从下到上依次计算风险隶属度向量 R= WS , 并按照隶属度取大原则确定风险等级。
4 ㊀施工方案模糊层次分析
基于进 洞 施 工 方 案, 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 果
[ 1 4 ]
,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 构建长江隧道盾构
进洞施工风险递阶层次图如图 2所示, 底层风险因 子如表 2所示, 通过层次计算分析。 WA = ( 0 . 0 5 3 3 , 0 . 7 9 4 4 , 0 . 1 5 2 2 ) ; WB ( 0 . 6 2 5 0 , 0 . 1 3 6 5 , 0 . 2 3 8 5 ) ; 1= WB ( 0 . 4 , 0 . 4 , 0 . 4 , 0 . 2 , 0 . 2 , 0 . 4 ) ; 2= WB ( 0 . 5 0 0 0 , 0 . 2 5 0 0 , 0 . 2 5 0 0 ) ; 3= WA 表示系统风险层因子权重; 式中: WB 表示施工质量问题因素权重; 1 WB 表示施工技术问题因素权重; 2 WB 表示施工管理问题因素权重。 3 风险因子的权重经过从上向下逐层相乘计算
1 5 ] 在进洞过程中多多少少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 。
1 1 . 1 2 5 m , 盾构进洞处最小顶覆土厚度仅为 0 . 5倍 直径, 接收井临近长江入海口, 地下水极其丰富, 采 用常规进洞方法易造成接收井坍塌, 经多次专家会 议讨论上海长江隧道指挥部决定采用水中进洞方 案, 主要步骤如图 1所示。鉴于水中进洞的方法国 内外使用较少, 风险性大, 因此对上海长江隧道水 中进洞方案进行风险分析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
2 0 0 9年增刊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㊀罡, 等: 超大直径盾构水中进洞风险分析
1 4 2 3
程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七个步骤, 工序如图 1所示。 ( 1 ) 调 整 盾 构 推 进 轴 线。 隧 道 纵 向 坡 度 由 2 . 9 %调整为 2 . 8 5 %。水平沿设计轴线 1 4 m 割线 0 m m , 之 进洞, 盾构机在进入加固区前右偏轴线 4 后最大偏移量逐渐减小。 2 ) 盾 构 进 入 加 固 区。千 斤 顶 行 程 1 8 2 1 m m ( 时盾构机下不受限开始接触到搅拌桩加固体。 ( 3 ) 盾尾同步注浆的调整。盾尾距离加固区 约3 m , 从3 7 2 9环开始同步注浆改用早强同步浆 液。 4 ) 切削地下连续墙。盾构机在 3 7 3 1环时刀 ( 盘下部开始切削接收井的地下连续墙。 ( 5 ) 预应力管片张接。盾构进入工作井后, 正 前方水土压力消失, 无法提供挤压管片间的防水 层。所以在施工中采用预应力特殊管片通过拉杆 张拉紧密, 从而提供充分的挤压力来形成防水。 ( 6 ) 泥 水 压 力 调 整。盾 构 推 进 至 3 7 2 2环 开 始, 正面泥水压力由 2 . 5 b a r 降至 2 . 2 b a r , 以后逐步 降低。 ( 7 ) 注浆设备配置。在隧道内和长兴岛接收 井内各配备一套双液注浆泵和聚氨酯注浆泵并准 备好相应施工材料。
超大直径盾构水中进洞风险分析
李㊀罡 ,黄宏伟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上海㊀2 0 0 0 9 2 )

摘㊀要: 盾构进洞是盾构施工的一道关键收尾工作, 也是极易出现风险问题的阶段。上海 长江隧道采用水中进洞方案, 技术新颖但风险性大, 依照上海长江隧道提供的进洞施工方案, 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及专家信心指数法, 对其进行风险分析, 确定了进洞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点 及其权重, 并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 关键词:长江隧道; 进洞; 模糊层次分析; 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 U 4 5 5 ㊀㊀文献标识码: A ㊀ 文章编号: 1 6 7 3- 0 8 3 6 ( 2 0 0 9 ) 增- 1 4 2 2- 0 5
R i s kA n a l y s i s o nA r r i v i n gi n t oS h a f t o f S u p e rL a r g eD i a me t e r S h i e l dMa c h i n eu n d e rWa t e r
1 1 L I G a n g ,H U A N GH o n g w e i

收稿日期: 2 0 0 9 0 5 0 9 ( 修改稿) 作者简介: 李㊀罡( 1 9 8 4- ) , 男, 同济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公路隧道风险、 施工建设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 域的科研工作。E m a i l : g a n g z i 8 4 0 9 1 2 @h o t m a i l . c o m
㊀第 5卷㊀增刊 2 0 0 9年 1 2月
㊀㊀地 下 空 间 与 工 程 学 报 ㊀㊀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V o l . 5 ㊀㊀ D e c . 2 0 0 9 ㊀
1 4 2 4
地 下 空 间 与 工 程 学 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 5卷
平, 邀请甲方, 施工方专家对各风险因素按照信心 指数法进行评估
[ 1 0 ]
属函数计算其隶属度, 其中评语集与长江隧道动态 ) 。 风险分析中采用的评语一致, 分为五级( 见表 1
, 并计算各风险因素的评语隶
1 ㊀引言
盾构进洞是极易出现风险问题的阶段, 在进洞 施工过程中, 应确保盾构按照设计线路贯通, 防止 盾构在隧道贯通过程中出现坍塌, 保持周围土体稳 定, 同时保证进洞段管片衬砌不渗水。盾构进洞施 工环节多, 工作量集中, 各工种交叉施工频繁, 设 备、 人员众多, 工作凌乱, 就以往工程案例来看盾构
图2 ㊀盾构进洞风险递阶层次图 F i g . 2 ㊀H i e r a r c h ym o d e l o f r e c e i v e ’ s r i s k 表2 ㊀风险因子 U i 及其权重 T a b l e 2 ㊀R i s kf a c t o r s a n dt h ew e i g h t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风险因素 U i 的定义 洞门设计方案不当 地基加固方案不当 井内灌水方案不当 井内排水方案不当 轴线测量误差过大 盾构工作室控制不当 盾构机机头沉陷 泥水供水系统故障 管片拼装机械故障 注浆及盾尾密封故障 动力及推进系统故障 刀头过度磨损 其它设备故障 流沙或管涌 暗浜地层空洞 盾构纠偏扰动 权重 0 . 0 3 2 4 0 . 0 2 2 0 0 . 0 2 1 2 0 . 0 2 1 1 0 . 0 1 0 2 0 . 0 2 5 1 0 . 0 5 1 9 0 . 0 1 1 0 0 . 0 1 1 0 0 . 0 1 1 0 0 . 0 1 1 0 0 . 0 3 1 8 0 . 0 0 2 0 0 . 0 8 1 8 0 . 0 1 8 4 0 . 0 4 5 2 编号 1 7 1 8 1 9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3 0 3 1 风险因素 U i 的定义 泥水压力过大 注浆压力过大 洞门凿除损害 洞圈密封失效 施工降水不到位 洞门混凝土强度偏高 密封条未充分挤压 隧道整圆度不够 轴线偏差过大 管片不平整 违章作业 高空路湿滑发生意外 机械故障失控 触电身亡 电焊烧伤 权重 0 . 0 8 0 8 0 . 0 8 2 6 0 . 0 3 1 3 0 . 1 1 5 9 0 . 0 1 1 7 0 . 0 5 3 6 0 . 0 6 3 0 0 . 0 0 4 6 0 . 0 0 1 8 0 . 0 0 0 8 0 . 0 8 7 0 0 . 0 1 4 0 0 . 0 1 2 7 0 . 0 2 0 4 0 . 0 1 2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