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专题复习----典型题例
《光合作用》知识梳理典型例题

第二课:光合作用【高考真题】1、(2014年)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2、(2015年)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0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侮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 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_____________,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___________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_____________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3、(2016年)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4、(2016年)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生物光合作用大题 10 题

生物光合作用大题9题一、题目 1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请回答以下问题:(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2)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哪些?(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答案:(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二、题目 2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 表示什么物质?它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什么?(2)图中B 表示什么物质?它是如何产生的?(3)图中C 表示什么物质?它在光合作用中的去向是怎样的?答案:(1)图中A 表示光能。
它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2)图中B 表示氧气。
它是由水在光下分解产生的。
(3)图中 C 表示有机物。
它可以被植物自身利用,也可以被动物等其他生物摄取利用。
三、题目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理过程。
请回答以下问题:(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是什么?(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物质转化方面有什么联系?答案:(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场所: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
条件: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物质转化方面的联系: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可以被呼吸作用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被光合作用利用。
四、题目 4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叶片若干,分为三组,分别放在不同光照强度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叶片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2)实验中需要控制哪些无关变量?(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
(2)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植物叶片的种类、大小、数量;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实验时间等。
植物的光合作用专题练习题

植物的光合作用专题练习题
1.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公式是什么?
光合作用的公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3.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哪个部位?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子的叶绿体中。
4. 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
光合作用需要光能、光合色素(叶绿素)、水和二氧化碳这些条件。
5. 光合作用反应中的光合色素是什么作用?
光合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用于驱动光合作用反应。
6.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哪些?
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有氧气和葡萄糖。
7. 光合作用对生物圈有何重要性?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过程之一,它能够为生
物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同时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8.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何区别?
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
绿体中;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
质和线粒体中。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葡萄糖,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能量。
以上是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专题练习题,希望能帮助你对光
合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高考生物专题《光合作用的图像分析》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光合作用的图像分析》真题练习含答案1.下列属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是()A.2,4,6B.2,3,6C.4,5,6D.2,6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光反应的物质变化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答案:D解析:光照强度为a时,曲线Ⅱ和Ⅲ的光照强度相同、温度相同,而曲线Ⅱ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曲线Ⅲ,说明此处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A 正确;光照强度为b时,曲线Ⅰ和Ⅱ的光照强度相同,二氧化碳浓度相同,因此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B正确;由图中看出,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C正确;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说明a点时就达到饱和点,D错误。
3.如图是小麦植株的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示意图,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麦叶肉细胞的光合色素分布在液泡和类囊体膜上B.阻断电子传递,不影响NADPH的生成和A TP的合成C.CF0-CF1复合物具有催化A TP合成和运输H+的作用D.若降低环境中CO2的浓度,短时间内ATP的含量会下降答案:C解析:小麦叶肉细胞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液泡中的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据图可知,NADPH的生成需要来自PSⅡ传递过来的电子,B错误;ATP的合成是在CF0-CF1复合物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同时CF0-CF1复合物还能运输H+,C正确;若降低环境中CO2的浓度,暗反应减慢,消耗的ATP减少,短时间内ATP的含量会上升,D 错误。
《光合作用》典型题一(初中生物)

《光合作用》典型题一(初中生物)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一致的3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其中每个装置中培养皿中溶液的体积相等,每个装置都是密封的,放置在光照和其他条件都适宜的地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______,在__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该实验的目的是.其中NaHCO3的作用是______.
(3)如果某同学误将Na(OH)溶液当做NaHCO3加入了培养皿中(每组浓度不变),则三组幼苗中光合作用下降速度最快的是______.(4)如果用这三套装置验证光照强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请简述实验改进的方法(不必答出实验结果)______.
(5)如果将某个装置从适宜光照下突然移到黑暗处,则图2中能表示叶肉细胞中C3变化趋势的是,理由是______.。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六光合作用-高考真题练习题(附答案)

专题六光合作用高考真题篇A组1.(2022全国乙,2,6分)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
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C.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答案D2.(2022湖北,12,2分)某植物的2种黄叶突变体表现型相似,测定各类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单位:μg·g-1),结果如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植株类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野生型1235519419 4.19突变体151275370 1.59突变体2115203790.35A.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B.突变体2比突变体1吸收红光的能力更强C.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是由不同基因的突变所致D.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可导致突变体的叶片呈黄色答案D3.(2022海南,3,3分)某小组为了探究适宜温度下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四组等量菠菜叶圆片排气后,分别置于盛有等体积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的烧杯中,从烧杯底部给予适宜光照,记录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结果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温度、NaHCO3浓度和光照都属于自变量B.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主要取决于叶圆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C.四组实验中,0.5%NaHCO3溶液中叶圆片光合速率最高D.若在4℃条件下进行本实验,则各组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均会缩短答案B4.(2022北京,2,2分)光合作用强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车前草的光合速率与叶片温度、CO2浓度的关系如图。
据图分析不能..得出()A.低于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B.在一定的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可使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升高C.CO2浓度为200μL·L-1时,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小D.10℃条件下,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升高会持续提高答案D5.(2022全国甲,29,9分)根据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方式不同,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等类型。
光合作用练习汇总(含答案)

光合作用练习题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及结构1、有关叶绿体中的色素和酶的分布( D )A.色素分布在基质中,酶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B.色素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酶分布在基质中C.色素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和基质中,酶只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D.色素只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酶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和基质中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试题15713832答案:D试题15713832解析:A、叶绿体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不是分布在类囊体腔,A错误;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C、CO2的固定过程属于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C错误;D、光合作用的产物属于暗反应过程的产物,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的,D正确.故选:D.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B.用无水乙醇将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C.溶解度越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越快D.扩散后条带的宽度越高,对应色素的溶解度越高试题15927859答案:C试题15927859解析:A、加入少许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A错误;B、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B错误;C、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C正确;D、扩散后条带的宽度越高的,含量越大,D错误.故选:C.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用绿色灯照明时,绿色植物不能进行有机物的合成B.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时,补充蓝紫光有利于提高产量C.用无色透明的薄膜建成的温室大棚,植物的光合作用高效率高于蓝色薄膜建成的大棚D.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试题15781564答案:A试题15781564解析:试题分析:在绿光下,植物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可在细胞呼吸的过程中也有有机物的合成,A错误;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补充蓝紫光有利于提高产量,B正确;用无色透明的薄膜,透过的是白光,白光含有七色光,用蓝色薄膜建成的大棚,透过的只有蓝光,效率低,C正确;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是可见光,D正确。
光合作用典型例题分析

光合作用典型例题分析例1、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A. 红光和黄绿光B. 黄光和蓝紫光C. 红光和橙光D. 红光和蓝紫光分析:绿叶中的色素有四种,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答案:D例2、光合作用碳反应阶段中直接利用的物质是()A. O2和C3化合物B. 叶绿体色素C. O2和H2OD. [H]和ATP分析:光合作用的碳反应包括两个过程:一是CO2的固定,二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CO2的固定过程是CO2+C5 2C3,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是2C3(CH2O)+ C5,其中[H]和ATP是由光反应提供的。
答案:D例3、一般来说,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夏季光照最强的中午,光合作用反而下降。
其原因是()A. 蒸腾作用太强,体内水分不足B. 酶的活性降低C. 气孔关闭,氧释放不出来,抑制光反应D. 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分析:一般情况下光照增强,蒸腾作用也随之增强,以降低叶片的温度。
但在夏季光照最强的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植物为了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度散失,造成萎蔫、干枯,通过植物进行适应性调节,气孔关闭。
虽然光反应产生了足够的氢和ATP,但因气孔关闭造成碳反应所需二氧化碳的供给不足,从而影响碳反应的进行,光合作用减弱。
答案:D例4、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物质有()A. C6H12O6、NADPH、ATPB. NADPH、CO2、ATPC. NADPH、O2、ATPD. C6H12O6、CO2、H2O分析:选项A、D有葡萄糖。
葡萄糖是光合作用最终的产物。
选项B中有CO2,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在光反应阶段,反应的生成物是氧气、NADPH和ATP。
答案:C例5、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A. 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B. 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C. 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D. 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分析:按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会减少,C5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专题复习----典型题例1、解决围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计算,首先要了解几组概念,第一组:O2的总释放量、O2的净释放量、呼吸消耗O2量;第二组:CO2的总吸收量、CO2的净吸收量、CO2释放量;第三组: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总量、光合作用葡萄糖净产生量、细胞呼吸葡萄糖消耗量。
以上三组是相对应的三组,反映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具体关系是:光合作用O2的总释放量=O2的净释放量+细胞呼吸消耗O2量光合作用CO2的总吸收量=CO2的净吸收量+细胞呼吸CO2释放量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总量=光合作用葡萄糖净产生量+细胞呼吸葡萄糖消耗量2、光合作用必须有光时才能进行,因此其与光照时间有关;而细胞呼吸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3、相关计算还可依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反应式来进行。
根据化学计算比例原理,可以将反应式简化如下:光合作用:6CO2―→C6H12O6―→6O2有氧呼吸:C6H12O6―→6O2―→6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O24、围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其他知识点判断(1)植物能正常生长的条件:一昼夜葡萄糖净积累大于0。
(2)CO2吸收量最大时的温度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CO2释放量最大时的温度是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
(3)CO2吸收量为0时,不等于不进行光合作用,有可能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正好等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5、突破“坐标曲线”的关键是“三看”(识标、明点和析线)(1)“识标”——理解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2)“明点”——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3)“析线”——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含义和原因。
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则应先确定某一自变量来分析,然后再多重综合考虑。
1、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图,其中A~E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据图回答:(1)图中A、B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a、b物质分别表示____________。
(2)C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A过程产生的a物质参与C过程,至少经过_______层生物膜。
(3)A~E过程中,玉米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是________,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的是________,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的是________。
2.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代的某些过程,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量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1)图甲中,细胞器a为________,细胞器b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两阶段。
(2)图甲中物质④是________,在________的情况下,进入细胞器c中被分解。
⑤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图乙所示(数据在标准状况下测定),据此回答:①在15℃、1 klx光照下,该植物5小时光合作用吸收CO2________mol。
②若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在25℃、4 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总共积累葡萄糖________克。
(4)从图中可发现,影响A点和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H18O2培养该密闭装置中的绿色植物,一段时间后,装置出现了C18O2,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15 ℃黑暗5 h一定强度的光照10 h黑暗下5 hCO2减少880 mg O2减少160 mg O2减少80 mg物1 d中积累的葡萄糖为( )。
A.315 mg B.540 mg C.765 mg D.1 485 mg4、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项目 5 ℃10 ℃20 ℃25 ℃30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量1 1.8 3.2 3.7 3.53/(mg·h-1)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0.50.751 2.33 3.5/(mg·h-1)B.光照相同时间,在20 ℃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C.温度高于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D.光合作用净积累有机物量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相等时的温度最可能是介于30 ℃至35 ℃之间5、阅读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图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①在温度为10 ℃、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klx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当温度为30 ℃、光照强度小于Lklx时,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
当温度为20 ℃3klx时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时、光照强度大于L3_。
klx,温度分别为10 ℃、20 ℃和30 ℃②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2时的光合作用速率。
(2)若丙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①当A、B两种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相同时,光照强度约为________klx。
②A植物在光照强度为9 klx时,2 h单位叶面积可积累葡萄糖________ mg。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③A植物在1 d(12 h白天,12 h黑夜),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________klx。
(3)若丁图表示温度与光合作用速率之间的变化曲线。
①该图中C点横坐标表示该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的________。
出现CD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先依据丁图信息在甲图中绘制在50 ℃的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曲线。
时,10~50 ℃之间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然后再根据甲图,在丁图中绘制光照强度为L1曲线。
5、如图甲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叶片吸收和释放气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假定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图乙和图丙表示天气晴朗时某作物一昼夜对CO2的吸收和释放情况。
(1)图甲中,B点和A点相比较,B点叶肉细胞中ATP特有的来源是________(场所)。
光照强度由A点到C点围,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植物体合成有机物的速率_______(2)图乙和图丙中,最可能代表夏季一昼夜CO2吸收和释放情况的是图________。
(3)图乙中,作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是________时刻。
S1、S2、S3表示曲线与时间轴之间围成的面积,已知该作物能正常生长,则S1、S2、S3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________。
(4)图丙中,时间DECO2吸收情况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O2浓度下,测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CO2释放量(表中为相对值),其数据如表所示。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在实验环境条件控制上应特别注意什么?为什么?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________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3)图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0%上升到40.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由表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此条件下植物细胞CO2的产生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7.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
如下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的有关曲线,此曲线说明(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B.“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C.“光斑”照射后,氧气释放曲线的变化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D.图示实线AB段的变化说明进行暗反应与光照无关8.用含14C 标记的CO 2供给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下图中图甲、图乙表示一部分实验结果。
图甲是进行光照15分钟后,突然变黑暗;图乙是在光照条件下,供给浓度为1%的CO 2 5分钟后,在横轴为0时CO 2浓度降低为0.003%,10分钟后CO 2浓度又升至1%并持续5分钟。
曲线a 、b 、c 表示C 6(主要是葡萄糖)、C 5和C 3三种化合物中的一种。
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 、b 、c 分别表示 、 、 。
(2)由图甲与图乙都可看出,c 曲线不断上升,而在一定时间a 曲线和b 曲线中的14C 量保持不变,形成两曲线平行的原因是 。
(3)图甲中a 曲线的AB 段中14C 量突然增加的原因是 。
图乙中b 曲线的EF 段中14C 量突然增加的原因是 。
图乙中a 曲线的CD 段中14C 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 。
(4)图中的信息告诉我们,在温室栽培蔬菜时,当温度、水肥条件适合,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提高 浓度,对增产效果显著,故在农田生产实践上比较易行的办法是施用 肥料,利用土壤中 作用来增加该物质的含量。
(5)要想提高大棚作物的光合效率,可调节的因素主要有 、 、 。
9.下图中甲图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一昼夜CO 2浓度的变化。
乙图曲线a 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 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在B 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 的变化。
根据以上叙述和图示,请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6点B.甲图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作用强度的时间为6点至18点之间C.乙图中B 点时,可能改变的条件是适当提高温度或适当增加CO 2浓度D.乙图中光照强度由B 点减弱为A 点,则A 点时叶绿体C 3的相对含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