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协议有几个版本
rip协议与ospf协议

rip协议与ospf协议协议撰写专家回复:感谢您向我提供任务名称,我将为您详细描述RIP协议与OSPF协议的标准格式。
1. 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协议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递路由信息。
以下是RIP 协议的标准格式:1.1 协议名称: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1.2 协议版本:RIP版本1(RIPv1)和RIP版本2(RIPv2)1.3 协议类型:距离矢量路由协议1.4 协议端口:RIP使用UDP端口5201.5 协议特点:- RIP协议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路由度量标准,即通过路由器的数量。
- RIP协议支持最多15跳的路由。
- RIP协议使用定期广播(broadcast)方式传递路由信息。
- RIP协议使用逆向拆分(split horizon)和毒性反转(poison reverse)等机制来防止路由环路。
2. OSPF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计算最短路径。
以下是OSPF协议的标准格式:2.1 协议名称: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2.2 协议版本:OSPF版本22.3 协议类型:链路状态路由协议2.4 协议端口:OSPF使用IP协议号892.5 协议特点:- OSPF协议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来存储网络拓扑信息。
- OSPF协议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 OSPF协议支持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和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 OSPF协议支持分层设计,将网络划分为区域(area),减少网络的复杂性。
- OSPF协议使用多播(multicast)方式传递路由信息。
rip 协议

扩展性
由于RIP协议的路由表广播周期性更新 ,因此在网络规模较大时,可能会造 成网络拥塞;而OSPF协议通过泛洪链 路状态信息进行路由更新,能够更好 地支持大规模网络。
RIP协议与EIGRP协议的比较
01 02
路由信息获取方式
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通过定期广播路由信息来获取路由表; 而EIGRP协议使用混合算法,通过发送触发更新和增量更新来获取路 由表。
录的接口和距离信息计算得出。
距离向量算法使用Bellman-Ford算法来处理网 络中的负权环路。
路由环路
路由环路是RIP协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当网络中存在多 个等距离的路径时,可能会导致路由环路。
路由环路会导致数据包在网络中不断循环,无法到达目 标网络。
为了解决路由环路问题,RIP协议使用分割水平、路由毒 逆和触发更新等机制。
抑制和毒逆
抑制和毒逆是RIP协议中处理路由环路问题的两种 机制。
抑制机制通过抑制路由表中某些路径的更新来消 除路由环路。
当出现路由环路时,RIP协议使用抑制和毒逆机制 来避免路由环路。
毒逆机制通过将路由表中某个路径的距离设置为 无穷大来消除路由环路。
03
RIP协议的配置和调试
RIP协议的配置步骤
由于RIP协议的路由表广播周期性更 新,因此在网络规模较大时,可能会 造成网络拥塞;而BGP协议通过在自 治系统间交换路径信息进行路由更新 ,能够更好地支持大规模网络。
06
总结
RIP协议的优点
简单易用
适用于小规模网络
分布式计算
RIP协议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 议,其算法简单明了,易于理 解和实施。
05
RIP协议与其他路由协议的比较
RIP协议与OSPF协议的比较
RIP动态路由协议配置过程

RIP动态路由协议配置过程动态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一种路由协议,它可以实现路由器之间的自动路由选择和转发,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RIP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该协议。
RIP动态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它遵循“最小花费”原则,即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地址的最小代价路径。
该协议可以通过路由表来计算出最小代价路径,并将这些路径广播到整个网络中,以提高路由选择的准确性和速度。
1. 确定RIP协议版本RIP协议有两个版本,分别是RIP v1和RIP v2,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路由更新报文的格式和支持的地址类型。
RIP v1只支持IPv4地址,而RIP v2支持IPv4和IPv6地址,并且可以使用多播地址进行路由更新广播。
在进行RIP协议的配置时,必须确定所要使用的版本号。
2. 配置RIP路由器IDRIP路由器ID是一个32位的整数,它用于标识RIP路由器。
通常情况下,路由器ID 会自动从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中派生出来,但是也可以手动配置。
在手动配置时,必须确保路由器ID在整个网络中唯一。
RIP网络是指RIP协议所要管理的网络。
在配置RIP路由器时,必须将其连接的每个网络都添加到RIP网络表中。
RIP网络表中包含每个网络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对于RIP v2协议,还可以指定网络的标识符和路由器ID。
4. 配置RIP传播方式RIP协议有两种传播方式,分别是广播和组播。
在广播方式中,路由器将路由更新广播到所有与其相连的网络中;而在组播方式中,路由器将路由更新通过多播地址发送到网络中的所有RIP路由器。
在进行RIP协议的配置时,必须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以确保路由更新的有效性和效率。
在RIP协议的配置中,还需要将每个路由器接口设置为RIP协议。
通过这种方式,路由器可以对接口上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并将更新发送到相应的网络中。
在进行RIP协议的配置时,必须为每个接口设置正确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确认其状态正常。
路由协议--RIP

路由协议--RIP路由协议——RIPHello,欢迎访问我的博客,此篇⽂章并不是技术专栏⽂章,⽽是博主对于⾃⼰所掌握的知识的⼀个记录。
博主也只是⼀个在校⼤学⽣,如果有哪⾥理解不到的地⽅,欢迎点评。
好了,⾔归正传。
引⼊:在引⼊正题之前,先来⼀盘开胃凉菜,为后⾯的知识做铺垫。
⾸先路由协议,是⼀种指定数据包转送⽅式的⼀种协议,它的作⽤主要有:⾃动发现路由、计算路由、⽹络拓扑⾃动更新,⽆需⼈⼯维护。
每个路由协议都有其⾃⼰的算法,⽤来计算出最优路由和维护⽹络路由信息的协议。
现今常⽤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ISIS,BGP还有思科独有的EIGRP。
⼀.RIP是⼀种距离⽮量的动态路由协议,有两个版本——RIPV1与RIPV2,这两个版本的具体区别我会在下⾯的下⾯补充。
距离⽮量,就是按跳数(Metric)来决定最优路由,没经过⼀台设备(三层设备)则跳数+1,跳数最少的⼀条路径,看下图:如果这些路由器间运⾏的是RIP路由协议,那么如果A上有⼀条路由要到F,那么显⽽易见,他要从A-D-F这条路⾛,谁不想少⾛路呢。
RIP是基于UDP协议的动态路由协议,它所使⽤的端⼝号为UDP端⼝520,是个带有寓意的数字( ¯ □ ¯ )。
RIP⼯作在应⽤层,什么?为什么不是⽹络层? RIP是基于UDP的,众所周知,⽹络中的协议都是为上层应⽤提供服务,那么⾃然,UDP属于传输层,即UDP为RIP提供服务,那么RIP就是⼯作在应⽤层啦。
但是,这些路由协议,它们计算出的路径最终是为⽹络层提供服务。
RIP是⼀种也是内部⽹关协议(IGP),那什么是内部⽹关协议,其实就是⼀个⽤同种路由协议的协议组。
既然说了IGP,那么⾃然牵扯到EGP,外部⽹关协议,EGP就是连接两个IGP的协议。
RIP作为最早的⼀种动态路由协议,它相⽐于其他路由协议的优点主要有:原理简单,配置容易,适⽤于中⼩型企业⽹络(毕竟是最早的路由协议,并没有像现在的路由协议考虑的东西很多)⼆.RIP的功能(部分可防⽌路由环路,路由环路:因为某种原因,数据包在⽹络中绕圈圈,始终到达不了⽬的地,会浪费⼤量⽹络资源)1.⽔平分割,类似于泛洪,就是路由器从某个接⼝接收到的更新消息不允许再从这个接⼝发出去,不发送重复信息。
rip概念

RIP(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常被用于在小型网络中交互路由信息。
它有三个版本,分别是IPv4的RIPv1、RIPv2和IPv6的RIPng。
RIP路由器维护着一个RIP数据库,每台运行RIP的路由器周期性的将自己的路由表通告出去。
当路由器收到RIP路由更新时,如果这些路由是自己并未发现的且有效的,则将其加载到路由表,同时设置路由的度量值和下一跳地址。
度量值就是指到达目的网络所需的代价或成本,通常情况下,度量值更优的那条路由会被优选,而度量值次优的作为备份。
RIP 以跳数作为路由的度量值,就是到达目的网络所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跳数越少,路由被认为越优。
此外,RIP的工作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机制来防止路由环路的出现,包括定义最大跳数、水平分割、毒性逆转和触发更新等。
RIPv1是一个典型的有类路由协议,不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而RIPv2相对于RIPv1做了些许改进,例如使用组播的方式发送RIP报文、支持无类路由选择、在Response报文携带的路由信息中增加目的网络掩码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网络工程师获取具体、专业的信息。
rip协议配置

RIP协议配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动态路由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中的各个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本文将介绍如何配置RIP协议,并进行详细的步骤说明。
1. RIP协议概述RIP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交换路由表信息来实现路由选择。
RIP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标准,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加一,默认最大跳数为15。
RIP协议具有简单、易于配置和实现的特点,但由于其距离度量方式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
2. RIP协议配置步骤步骤1:进入路由器配置模式首先,需要通过终端或远程连接工具登录到待配置RIP协议的路由器。
然后,进入路由器的配置模式,可以使用以下命令:enableconfigure terminal步骤2:启用RIP协议接下来,需要启用RIP协议,并指定要使用的版本。
RIP协议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
RIPv1是最早的版本,不支持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和VLSM (可变长度子网掩码),RIPv2支持这些功能。
要启用RIP协议并选择版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router ripversion 2步骤3:配置RIP协议的网络在步骤2中,已经启用了RIP协议并选择了版本。
接下来,需要配置RIP协议所应用的网络。
使用以下命令来配置RIP协议的网络:network <网络地址>其中,“”是指要应用RIP协议的网络地址。
步骤4:配置RIP协议的路由器IDRIP协议需要为每个路由器指定一个唯一的路由器ID。
路由器ID可以是路由器的回环接口IP地址,也可以是其他可用的IP地址。
使用以下命令来配置RIP协议的路由器ID:router-id <路由器ID>其中,“”是指要配置的路由器ID。
步骤5:保存配置并退出完成以上配置后,需要保存配置并退出配置模式。
使用以下命令保存配置并退出配置模式:exitwrite3. 验证RIP协议配置完成RIP协议的配置后,可以通过一些命令来验证配置的正确性。
RIP协议详细讲解

RIP是现在仍然广泛使用的最老的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的版本有V1&V2,其中V1是classful(有类),V2是classless(无类)。
RIP的metric使用跳数来表示,1表示直连,16跳表示不可达。
RIP协议使用UDP端口520。
RIP消息封装在UDP报文中,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字段都设置为520。
RIP定义了两种消息类型:请求消息(request message)和响应消息(response message)。
请求消息是用来向邻居路由器发送一个更新(update),响应消息是用来传送路由更新。
路由器启动后,平均每隔30s从每个启动RIP协议的接口不断的发送响应消息。
除了被水平分割法则抑制的路由条目除外,响应消息包含了整个路由表。
这个周期性的更新由更新计时器(update time)进行初始化,并且包含一个随机变量用来防止表的同步。
结果,一个典型的RIP更新时间大约是25~35s。
cisco 路由器缩短更新的15%(约4.5s),因此cisco路由器的RIP更新时间在25.5~30s之间变化。
路由更新的目的地址是所有主机的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RIP的计时器更新(update)计时器----每个更新之间的间隔时间。
该值可以配置,默认是30s。
失效(invalid)计时器-----经过该时间之后可疑路由变为失效。
默认是180s。
保持(hold-down)计时器---用来减小路由表中安装不正确路由的可能性的时间,默认180s。
清空(flash)计时器----在经过这段时间之后路由被移除路由表。
默认是240s。
水平分割水平分割是一种避免产生路由环路的技术。
如果使用了水平分割,从某个接口学的路由就不会广播到该接口。
带毒性逆转的水平分割从某个接口学到的路由会发送回该接口,只是这些路由已经具有毒性,也就是说,他们的度量值是16(不可达)。
RIPv1包头格式命令(command)——取值是1或2,1表示该消息是请求消息,2表示该消息是响应消息。
rip协议的详细概述

rip协议的详细概述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
RIP 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也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RIP分为版本1(ver 1)和版本2(ver 2)路由的选择是根据跳数来计算的(穿过一个路由器认为是一跳),RIP以最小跳数来路由。
没有链接质量的概念,所有的链接都被认为是相同的。
没有链路流量等级的概念,无论是繁忙还是空闲,只根据跳数来运算。
RIP的最大跳数为15跳,如果超过15跳会被认为不可达,由此限制了运行RIP协议网络的规模。
RIP使用的是UDP协议的520号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每隔30秒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
RIP V1可以接收版本1和版本2的路由更新,只能发送版本1的路由更新。
广播的是整个路由表。
RIP V2:用RIPv2的时候,路由器只会发送和接收v2的路由更新。
默认不接收版本1的更新。
有两种报文传送方式:广播方式和组播方式,默认将采用组播方式发送报文,使用的组播地址为224.0.0.9。
当接口运行RIP V2广播方式时,也可接收RIP V1的报文。
RIP V1 RIP V2兼容性最好是有类路由协议是无类路由协议CIDR支持子网掩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路由汇总安全认证RIP收敛速度比较慢,容易产生环路收敛:运行特定路由协议的网络互联设备在拓扑发生改变后,就网络的拓扑达成一致的反应和能力。
影响收敛速度的因素:使用的路由协议,路由条数,网络中使用动态路由协议的数量,链路上的带宽和数据流的负载,路由器的负荷等等环路的产生:网络拓扑的快速变换与慢速的收敛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了环路。
(链路抖动)★路由器处在收敛过程中,网络容易发生环路路由器环路解决办法:一、定义一个最大值,减轻后果。
最大跳数的为15跳,限制了网络的规模。
二、使用水平分割水平分割分为简单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水平分割简单水平分割:从路由器一个接口接收的路由不会再从这个接口发送出去,仅仅对两台路由器生效三台以上的不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rip协议有几个版本
篇一:Rip协议和ospF协议的对比
rip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
ospf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
Rip的局限性在大型网络中使用所产生的问题:
Rip的15跳限制,超过15跳的路由被认为不可达
Rip不能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导致ip地址分配的低效率
周期性广播整个路由表,在低速链路及广域网云中应用将产生很大问题
收敛速度慢于ospF,在大型网络中收敛时间需要几分钟Rip没有网络延迟和链路开销的概念,路由选路基于跳数。
拥有较少跳数的路由总是被选为最佳路由即使较长的路
径有低的延迟和开销
Rip没有区域的概念,不能在任意比特位进行路由汇总一些增强的功能被引入Rip的新版本Ripv2中,Ripv2支持Vlsm,认证以及组播更新。
但Ripv2的跳数限制以及慢收敛使它仍然不适用于大型网络
相比Rip而言,ospF更适合用于大型网络:
没有跳数的限制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使用组播发送链路状态更新,在链路状态变化时使用触发更新,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收敛速度快
具有认证功能
ospF协议主要优点:
1、ospF是真正的loop-FRee(无路由自环)路由协议。
源自其算法本身的优点。
(链路状态及最短路径树算法)
2、ospF收敛速度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由变化传递到整个自治系统。
3、提出区域(area)划分的概念,将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通过区域之间的对路由信息的摘要,大大减少了需传递的路由信息数量。
也使得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急剧膨胀。
4、将协议自身的开销控制到最小。
见下:
1)用于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的是定期发送的是不含路
由信息的hello报文,非常短小。
包含路由信息的报文时是触发更新的机制。
(有路由变化时才会发送)。
但为了增强协议的健壮性,每1800秒全部重发一次。
2)在广播网络中,使用组播地址(而非广播)发送报文,减少对其它不运行ospf的网络设备的干扰。
3)在各类可以多址访问的网络中(广播,nbma),通过选举dR,使同网段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交换(同步)次数由o(n*n)次减少为o(n)次。
4)提出stub区域的概念,使得stub区域内不再传播引入的ase路由。
5)在abR(区域边界路由器)上支持路由聚合,进一步减少区域间的路由信息传递。
6)在点到点接口类型中,通过配置按需播号属性(ospFoverondemandcircuits),使得ospf不再定时发送hello报文及定期更新路由信息。
只在网络拓扑真正变化时才发送更新信息。
5、通过严格划分路由的级别(共分四极),提供更可信的路由选择。
6、良好的安全性,ospf支持基于接口的明文及md5验证。
7、ospF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达数千台。
ospF的缺点
1、配置相对复杂。
由于网络区域划分和网络属性的复
杂性,需要网络分析员有较高的网络知识水平才能配置和管理ospF网络。
2、路由负载均衡能力较弱。
ospF虽然能根据接口的速率、连接可靠性等信息,自动生成接口路由优先级,但通往同一目的的不同优先级路由,ospF只选择优先级较高的转发,不同优先级的路由,不能实现负载分担。
只有相同优先级的,才能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不象eigRp那样可以根据优先级不同,自动匹配流量。
篇二:Rip协议格式
Rip协议格式:
R0(共有两个直连网络):
#routerip
#network192.168.1.0&&R0的第一个直连网络
#network172.16.0.4&&R0的第二个直连网络
R1:(共有三个直连网络)
#routerip
#network192.168.3.0&&R1的第一个直连网络
#network172.16.0.4&&R1的第二个直连网络
#network172.16.0.8&&R1的第三个直连网络
R2(共有两个直连网络)
#routerip
#network192.168.2.0&&R2的第一个直连网络
#network172.16.0.8&&R2的第二个直连网络
篇三:Rip-2协议
Rip-2协议
目录
第一章Rip协议简介................................................. ................................................... .. 0
第二章V-d算法的介绍................................................. ................................................... (2)
1路由表的建立................................................. ................................................... . (2)
2距离向量算法................................................. ................................................... . (2)
第三章协议中的特殊处
理................................................. ................................................... . (6)
1对相同路由开销的的处理................................................. .. (6)
2对过时路由的处理................................................. .. (6)
3布局改变时的处理................................................. .. (6)
第四章Rip协议的实现................................................. ................................................... . (8)
第五章传统Rip协议................................................. ................................................... . (9)
1Rip协议的报文格式.................................................
(10)
2协议处理................................................. ................................................... . (12)
第六章Rip-2的对拨号网的支持................................................. (13)
1对拨号网路由的处理................................................. .. (14)
2报文格式的扩展................................................. ................................................... .14
第七章Rip-2和其它路由协议的配合................................................. (15)
第一章Rip协议简介
路由器的关键作用是用于网络的互连,每个路由器与两个以上的实际网络相连,负责在这些网络之间转发数据报。
在讨论ip进行选路和对报文进行转发时,我们总是假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