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第一章:物质的三态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原理。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三态之间的转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教学重点物质三态的转化原理。

4. 教学难点三态转化的实验现象及原理分析。

5.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6.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冰、水、晶体、酒精灯等。

7.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3)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三态之间的转化原理。

(4)教师讲解:讲解三态转化的原理,总结实验结果。

(5)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章:力的作用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作用原理。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作用原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3.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原理。

4.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5.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6.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小车、气球等。

7.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3)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力的作用原理。

(4)教师讲解:讲解力的作用原理,总结实验结果。

(5)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第三章:光学现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学现象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光学仪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师演示实验记录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师演示实验记录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师演示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热传导,并能够通过实验了解热传导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
1.烧杯
2.灯泡
3.铝箔纸
4.小夹子
5.水
6.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首先,将烧杯中加入冷水。

2. 点亮灯泡,让它热起来。

3. 将铝箔纸包裹在灯泡上方,再将灯泡放入烧杯内。

4. 由于铝箔纸与灯泡接触,铝箔纸就会变得热起来。

过了一会儿,小组员使用温度计来测量铝箔纸和水的温度。

5. 取出灯泡和铝箔纸。

6. 重复一次实验,只不过这一次使用小夹子来固定铝箔纸。

实验结果:
1. 温度计显示铝箔纸的温度较高,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则较低。

(这表明热通过热传导传送给铝箔纸,然后传送到了热源的周围环境中)
2.当小组员使用小夹子来固定铝箔纸时,铝箔纸的温度更高,这表明固定铝箔纸可以使铝箔纸更接近热源并更好地吸收热。

讨论与解释:
这个实验旨在展示什么是热传导和它的基本原理。

我们了解到,热传导从热源(也就是我们的灯泡)到周围环境。

铝箔纸是一个非常好的热传导材料,因为它能够迅速吸收和传递热。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发现如果固定铝箔纸,那么它们的温度会有所上升,这是因为固定铝箔纸会使铝箔纸更接近热源,更好地吸收热。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 材料:气球、木棒、尺子、盆子、水、扬声器。

4. 步骤:(1) 将气球吹起来,用木棒刺破气球,观察声音的产生。

(2) 用尺子拨动水面,观察声音的产生。

(3) 打开扬声器,让学生触摸扬声器,感受声音的振动。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二、实验二:光的传播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材料:激光笔、白纸、铅笔、尺子。

4. 步骤:(1) 打开激光笔,将光射向白纸,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 在白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用铅笔标记。

(3) 改变激光笔的位置,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改变。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了解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三、实验三:磁场对铁钉的影响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场对铁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原理: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磁力作用。

3. 材料:条形磁铁、铁钉、砂纸、小车。

4. 步骤:(1) 将条形磁铁的一端磨砂,让铁钉粘在另一端,放在小车上。

(2) 移动条形磁铁,观察铁钉的移动情况。

(3) 改变条形磁铁的极性,观察铁钉的移动情况。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了解到磁场对铁钉产生磁力作用,且磁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四、实验四:制作简易净水器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水的过滤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原理: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3. 材料:滤纸、玻璃杯、棉球、水、剪刀。

4. 步骤:(1) 将滤纸剪成合适的大小,放在玻璃杯上。

(2) 用棉球将滤纸边缘压实,确保过滤效果。

(3) 将混合了杂质的水慢慢倒入玻璃杯中,观察水的过滤效果。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五篇]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五篇]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五篇]第一篇: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第一课、人造“雪景”;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科学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什么叫升华、凝华;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吗?这;二、准备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三、动手做;1、铁皮中心放置几颗樟脑丸,周围用泥土围住,并用第一课、人造“雪景”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科学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什么叫升华、凝华。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模仿雪的形成,制造人工“雪景”。

二、准备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三、动手做1、铁皮中心放置几颗樟脑丸,周围用泥土围住,并用树枝和玩具小屋布置成景物。

2、用玻璃杯倒扣在整个景物上,杯口边缘围上一圈泥土。

3、将布置好景物的铁皮放在支架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火焰,使加热位置对准樟脑丸。

4、等樟脑丸变小后,熄灭蜡烛。

待杯中温度慢慢下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四、知道吗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雪”是从哪儿来的呢?1、升华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萘。

实验中,蜡烛火焰给樟脑丸加热,是樟脑丸中的萘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漂浮于杯里的空气中,所以,杯中樟脑丸越来越小。

萘(固体)——受热萘(气体)科学上把某物质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熄灭蜡烛后,杯中的空气逐渐冷却,萘也由原来的气体状态受冷直接变成固体状态,附着在树叶、泥土、小屋及其他物体上,就好像下了一层薄薄的雪。

萘(气体)——受冷萘(固体)科学上把某物质有气体状态直接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五、拓展训练在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其他物质是否存在升华和宁化的现象吗?第二课:神奇的力量教学目的: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第一章:分子的运动1.1 实验目的(1)观察分子的运动现象;(2)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1.2 实验原理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1.3 实验材料澄清石灰水、盐、胡椒粉、玻璃棒、水。

1.4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板上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将盐和胡椒粉分别撒在澄清石灰水上;(3)观察胡椒粉和盐在石灰水中的运动现象。

1.5 实验现象胡椒粉和盐在澄清石灰水中不断运动,呈现出布朗运动的现象。

1.6 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第二章:制作太阳能烧水器2.1 实验目的(1)了解太阳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太阳能烧水器。

2.2 实验原理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2.3 实验材料硬纸板、透明塑料袋、水、容器、吸管。

2.4 实验步骤(1)将硬纸板剪成圆形,中间挖空,制成集热器;(2)将透明塑料袋套在集热器上,确保密封;(3)在塑料袋内倒入适量水,放入容器;(4)用吸管将塑料袋吹满气体,排出空气;2.5 实验现象在阳光下,太阳能烧水器中的水温逐渐升高。

2.6 实验结论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第三章:制作风车3.1 实验目的(1)了解风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风车。

3.2 实验原理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3.3 实验材料纸板、木棒、塑料瓶、彩纸、剪刀、胶水。

3.4 实验步骤(1)将纸板剪成圆形,作为风车的底座;(2)在木棒一端粘贴塑料瓶,作为风车的叶片;(3)在纸板上剪出风车的轴孔,将木棒穿过轴孔,固定在纸板上;(4)将彩纸装饰风车叶片,增加美感;3.5 实验现象在风力作用下,风车转动。

3.6 实验结论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第四章:探索光的传播4.1 实验目的(1)了解光的传播原理;(2)学会使用激光笔进行光的传播实验。

4.2 实验原理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3 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器材:扬声器、纸屑、塑料尺。

4. 步骤:a. 将扬声器连接到音乐播放设备上,播放音乐。

b. 在扬声器上放置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动。

c. 用塑料尺敲击扬声器,观察纸屑的跳动。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扬声器的稳定,避免纸屑飞散。

二、实验二:光的折射现象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原理: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3. 器材:玻璃棒、水、透明塑料尺。

4. 步骤:a. 将玻璃棒插入水中,观察玻璃棒的位置。

b. 用透明塑料尺斜放在玻璃棒上,观察塑料尺的折射现象。

c. 改变塑料尺的角度,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玻璃棒垂直插入水中,避免干扰实验现象。

三、实验三:制作简易净水器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原理:利用过滤、吸附等方法净化水。

3. 器材:塑料瓶、沙子、活性炭、小石子。

4. 步骤:a. 将塑料瓶剪去底部,倒置放在桌面上。

b. 从上部开始,依次放入小石子、沙子、活性炭。

c. 将混有泥沙的水慢慢倒入瓶中,观察水的净化过程。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塑料瓶的稳定性,避免水溢出。

四、实验四:探究磁铁的性质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原理:磁铁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的特点。

3. 器材:磁铁、铁钉、铁片、铜片。

4. 步骤:a. 拿磁铁分别靠近铁钉、铁片、铜片。

b. 观察磁铁对铁钉、铁片的吸引现象,对铜片的排斥现象。

c.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主题为“光的折射”。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定律、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放大镜、装有水的鱼缸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放大镜、装有水的鱼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装有水的鱼缸,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 例题讲解(1)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3. 随堂练习(1)判断光的折射现象(2)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现象(3)观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激光笔通过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放大镜时的光线传播方向,探讨光的折射规律。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光的折射定律3.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折射现象。

(2)解释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答案(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分组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拓展延伸(1)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科学是一门学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对科学有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演示实验。

以下是六年级科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一、太阳能加热水实验步骤:1. 准备用于加热水的太阳能板,用油灯罩把太阳能板上的小装置固定。

2. 用水瓶装满水,把水瓶放在室外的太阳能板之下。

3. 取水的温度,观察太阳能板在加热后水的温度是否上升,记录出来,然后将水瓶放置于太阳能板之外继续取温,以比较加热后与未加热前的差别。

4. 再观察太阳能板加热在阴天的效果,记录出温度的变化趋势。

二、气压受力的实验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封口的空气室和一个真空室,用压缩空气泵将一端中的气体压缩,另一端抽出空气,使其气压发生变化。

2. 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气压下空气室的表面,阐明气压受力的作用原理。

3. 用它把一个小气球放在其中,观察各种气压对气球大小的影响,比较以前和现在受力情况;4. 再准备一个塑料杯,在上面钉上一个大星形钉,用它来说明气压受力的影响。

三、植物阳光试验实验步骤:1. 准备3束相同数量并株型相似的大豆苗,都放置在室外不同的环境下。

2. 将其中一束移至室内,另一束移至遮阴处不能直接受到阳光直射,最后一束保持原来的环境,且直射阳光。

3. 收集数据,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比较受阳光直射和不受阳光直射的植物的生长状况。

4. 同时记录受阳光直射的植物的株高、叶片面积以及光合作用等参数。

综上所述,这是六年级科学教材中出现的几种演示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学习相应的知识,并且获取实践经验,使自己有更多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学习经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
演示实验教案
(2016)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