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梅岭三章》同步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 梅岭三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 梅岭三章

2 梅岭三章同步卷4一.选择题(共5小题)1.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共产党员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删去“通过”或“使”)B.我们班的“学霸”不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而且学习很好。

(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与“学习很好”互换位置)C.大学毕业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而在毕业去向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三大模式。

(将“模式”改为“趋势”)D.微商之所以会热门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大家习惯性地刷朋友圈,它便能随时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删去“因为”)3.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

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小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白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

下面对小全张中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注]①[《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而发行的小全张。

小全张右上方主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全景,主图下是镌刻在纪念碑正面的毛泽东的题词,图中是刻在纪念碑背面的由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A.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B.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二课《梅岭三章》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二课《梅岭三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二课《梅岭三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旌.旗( ) 阎.罗( ) 诸.君( ) 血雨腥.风(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创业/艰难/百战多B.血雨腥风/应有涯C.捷报飞来/当纸钱D.人间遍种/自由/花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①一个民族应该有值得回顾的辉煌历史,它会稳定和提升现在的生活。

②人们通过对先人所经历的艰苦摩炼和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回忆,来升华和照亮现在的生活。

③民族的生活和个人的生活一样,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经验财富。

④这种经验财富,如果得到巧妙的运用,就会导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反,如果滥用或误用,就会导致空想、迷惑和失败。

(1)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应把“”改成“”。

(2)语段中有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第句,语序不当,修改:第句,搭配不当,修改:4.按要求默写诗句。

(1)第一章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诗句是: , 。

(2)第二章中表现诗人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的诗句是: ,。

(3)第三章中表现诗人决心为真理、为人民解放而献身,预言反动派必败、革命必胜的诗句是: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同志与诗臧克家①我认识陈毅同志,介绍人是“诗”。

②一九五七年一月,《诗刊》诞生了。

陈毅同志像爱护一个宁馨儿一样,爱护《诗刊》,关心它,支持它,在它身上费心血。

即使出国期间,在外事活动繁忙之际,也还挂记着它。

刚回到首都,在一次集会上,陈毅同志把我招呼到面前,说:“《诗刊》出双月刊,在国际上影响不好,全国只有一个诗的刊物呀,得赶快改回来。

”那口气,亲切关怀而又有点发急的意味。

那时纸张实在困难,不得已,才暂时改为双月刊。

陈毅同志注意到了这件事。

我们遵从他的意见,争取恢复了月刊。

他还曾经建议说:“《诗刊》能改为半月刊,岂不更合读者的希望,如何,有可能否?”陈毅同志对《诗刊》内容也提出了意见。

他准备出国之际,来信说:“编辑似乎太强调大众化方面,觉得提高还不够。

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梅岭三章一、积累运用1.根据语境回答问题。

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sì nüè( ),冰雪冷酷无情地(______)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

这时候,蜡梅,你却清醒着,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bèi lěi ( )。

—任寒风把它们( ),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煎熬吗?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所戎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

(2)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封冻封锁摇动摇撼(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语病并把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实干型的人通常都会努力工作,以获得他们想获得的地位和别人赞赏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总之,实干型的人会全心全意追求目标,而且有着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勇气。

①他们信奉努力比聪明更重要②他们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事业上,也可能是成功的父母、成功的商人、成功的老师、成功的玩伴等③如果他们既努力又聪明,成功的概率是很高的④生活中的那些成功人士,多是实干型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陈毅,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B.《梅岭三章》中的“章”字,原意是乐曲告一段落。

三章,就是三首,并且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

因此,这三首诗形式上不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是一个整体,每首诗各有侧重。

C.诗歌中常常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 梅岭三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 梅岭三章

2 梅岭三章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旌.(shēng)旗艰.(jiān )难投身.(shēn)革命B.阎.(yán)罗捷.(jié)报腥.(xīn)风血雨C.诸.(zū)君烽.(fēng )烟取义成仁.(rén)D.创.(chuàng )业悬.xuán )挂人间遍种.zhòng )2.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怀言志。

②诗与其他文体相比,能更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

③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它向我们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并启示真理④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⑤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如何如何,而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净化人们的灵魂A.①③④②⑤B.③④①⑤②C.②①③⑤④D.①④②③⑤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对偶)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

(拟人)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

(比喻)D.断头今日意如何?(反问)4.下面句子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南国烽烟正十年”意思是在南方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已整整十年。

B.“此头须向国门悬”意思是如果我牺牲了,就把我的头像伍子胥一样挂在城门上,不看到革命的最后胜利我是死不瞑目的。

C.“后死诸君多努力”意思是牺牲在我后面的各位同志尚领继续努力。

D.“捷报飞来当纸钱”意思是革命胜利了,多烧些纸钱来祭奠我们吧。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不同的意思。

D.“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随堂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随堂练习

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旌旗(jīng)腥风(xīng)丛莽(mǎng)B.捷报(jié)取义成仁(rén)诸君(zhū)C.烽烟(fēng)崭新(zhàn)捷报(jié)D.天涯海角(yá)诸君(zhū)斩首(zhǎn)2.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A.断头今日意如何B.南国烽烟正十年C.投身革命即为家D.创业艰难百战多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文中“阎罗”指的是阎罗王,鬼世界的审判主,诸鬼中的大王。

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诗的小序可有可无。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不同的意思。

D.“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5.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一.填空题6.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1)意如何:(2)阎罗:(3)泉台:(4)旧部:7.填空:《梅岭三章》的作者是,三章的“章”就是,从古体诗的角度看,这三首诗可称之为。

8.《梅岭三章》中运用借喻手法来表现共产主义理想得以实现的诗句是。

9.《梅岭三章》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两句诗是。

10.写出下列诗句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南国烽烟正十年意思:修辞:(2)血雨腥风应有涯意思:修辞:(3)取义成仁今日事意思:修辞:(4)人间遍种自由花意思:修辞:11.给加粗字注音旌旗诸君阎罗捷报当纸钱血雨腥风二、填空12.《梅岭三章》的序言是全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交代了、,说明了本诗的背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训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训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训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选出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A.诗的开篇即点明“观沧海”的地点;“临”“观”传达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B.“洪波涌起”运用奇特的想象,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气势,表现出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使人感到沧海景色的壮丽多姿。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基调苍凉慷慨,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回忆老师陈寅恪①要论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

②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

除了选修课以外,还可以旁听或者偷听。

教师不以为忤,学生各得其乐。

我曾旁听过朱自清、俞平伯、郑振铎等先生的课,都安然无恙,而且因此同郑振铎先生建立了终生的友谊。

③但也并不是一切都一帆风顺。

我同一群学生去旁听冰心先生的课。

她当时极年轻,而名满天下,我们是慕名而去的。

冰心先生满脸庄严,不苟言笑。

看到课堂上挤满了这样多学生,知道其中有“诈”,于是威仪俨然地下了“逐客令”:“凡非选修此课者,下一堂不许再来!”我们悚然而听,憬然而退,从此不敢再进她讲课的教室。

四十多年以后,我同冰心重逢,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由怒目金刚一变而为慈眉菩萨,我向地谈起她当年“逐客”的事情,她已经完全忘记,我们相视而笑,有会于心。

④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参考书用的是《六祖坛经》,我曾到城里一个大庙里去买过此书。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36分)1. (2分) (2017八上·槐荫期中) 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美国,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B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一首的颈联和尾联必须是对偶句。

C . 《藤野先生》通过选取“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个典型片段,成功刻画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形象的特点。

D . 苏轼,字子瞻,号青莲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2. (2分)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投身革命/即为家B . 血雨腥风/应有涯C . 取义/成仁/今日/事D . 人间遍种/自由/花3. (2分)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 . 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 . 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 . 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4. (1分)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旌旗________ 阎罗________ 血雨腥风________ 风应有涯________5. (8分)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南国烽烟正十年意思:________ 修辞:________②血雨腥风应有涯意思:________ 修辞:________③取义成仁今日事意思:________ 修辞:________④人间遍种自由花意思:________ 修辞:________6. (11分)(2019·龙东)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2《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2《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

《梅岭三章》预习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旌旗(jīng)腥风(xīng)丛莽(mǎng)B.捷报(jié)取义成仁(rén)诸君(zhū)C.烽烟(fēng)崭新(zhàn)捷报(jié)D.天涯海角(yá)诸君(zhū)斩首(zhǎn)2.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A.断头今日意如何B.南国烽烟正十年C.投身革命即为家D.创业艰难百战多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文中“阎罗”指的是阎罗王,鬼世界的审判主,诸鬼中的大王。

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诗的小序可有可无。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不同的意思。

D.“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5.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A 3.B 4.B 5.A《梅岭三章》基础练习一.填空题1.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1)意如何:(2)阎罗:(3)泉台:(4)旧部:2.填空:《梅岭三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_,三章的“章”就是__________,从古体诗的角度看,这三首诗可称之为____________。

3.诗中运用借喻手法来表现共产主义理想得以实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岭三章》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梅岭三章》的作者是现代革命家,这篇诗作的体裁是()A.现代诗B.格律诗C.自由诗D.古体诗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春暖花开时节,樱花基地游客特别多,下午三、四点钟还有人来。

B.你问我原定的《梅岭三章》为什么换成了《驿路梨花》?我怎么知道?C.张华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南翔技校,我在一家公司当了文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D.《黄河大合唱》演唱开始,班长紧张地指挥我们:“风在吼,马在叫,预备——叫!”二、现代文阅读天寒又见梅花开①也许是受古代文人的影响,我一直喜欢顶霜傲雪的梅花。

②进入腊月,天寒地冻。

太阳挂在空中,很明艳,却总好像放不出一点热量的光芒。

一排排落尽树叶的杨树树梢吱吱地奏着寒冷的冬曲,更加衬托出寒彻刺骨。

街上行人渐稀,都给寒冷的北风逼仄到温室里去了,只剩下一天一地的寒潮。

这时日,一场大雪铺天盖地的降临,那真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天寒又见梅花开。

我家室内阳台上的那株腊梅又开花了。

正所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寒舍内腊梅花瓣纷纷扬扬张着,俨然薄薄的红唇,有些不胜娇羞的样子,抿着嘴,红着脸,各尽其志,散发着馨香。

深吸一口,就吸进了梅花诗意盎然的气息。

③到过广州南雄梅岭的游客或许知道,在梅关古道南坡的“半山亭”旁,安放着一块勒石.上面镌刻着何香凝的一首《咏梅》诗:“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

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初绽的梅花让何香凝想到北伐战争的艰难曲折和革命志士的坚定的革命精神。

1926年12月7日,何香凝来到广东大余县时,正值冬日,梅岭为大雪覆盖,只有红白的梅花盛开,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了何香凝,以致她在岭下等船时,又独自返回梅岭观赏。

梅花傲立雪中,悄然开放,何香凝感慨无限,赋诗一首《重游大庾岭》:“十月重观岭上梅,黄花笑雪傲霜开。

梅兰菊竹同时会,羡煞庾山独占魁。

”表达了自己相信革命终有一天要胜利的信念。

④见过梅花绚丽灿烂之后,会让人放下那些沉重的心事。

“飘零到此成何事,结得梅花一笑缘。

”感受了梅花的孤清高洁,见过梅花报春而后隐去,这些,与人的品性如此相融,一切的疲惫、烦忧、离愁都暂时隐退,心里盈满的就会是春的消息。

梅开与不开,也总会让人生发缤纷的联想。

“乱写梅花纵复横,千株万株虬如铁。

”这是当年武将彭玉麟看梅的感觉。

“霜月正高花下饮,酒阑长啸过梅关。

”陈元晋对月饮酒后,酒壶一甩,吼着嗓子走向了梅关,这是文人的感觉。

清代著名词学家张惠言的《水调歌头》(五首之一):“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

”“香雪”,指梅花,他说我有江南的铁笛,我要靠近一枝香雪的梅花,而且要“吹彻玉城霞”,使我的笛声一直飘到天上,飘到“玉城”的云霞之中。

张惠言说,因为我受了感动,所以我要让铁笛声音一直传到天上的玉城,让那玉城上的云霞都受到感动,这是多么美好的理想啊!⑤我赞美梅花,我崇尚梅花高洁的品格。

由此,我联想起一位同学向我讲述他单位一位女同事孝敬公婆的感人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叫王梅,在高密一家金融部门工作。

一听她的名字,就让人想到梅花,她的人品犹如梅花。

那是去年冬天梅花盛开的时节,她的年已80岁的婆婆因摔倒跌成重伤造成骨折,卧床不起,需要照顾。

她的85岁的公公因腹部主动脉血管瘤,亟需手术治疗。

这当儿,工作上一向要强的王梅,一边劝身体还在养病的丈夫,一边联系潍坊人民医院需手术治疗的大夫。

等到潍坊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已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了,公公作为85岁高龄虽然手术成功,但身体极度虚弱。

三天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公公拉尿在床,都由她一个人收拾,不明内情的病人家属夸这位老人有个“好闺女”!过年回家后,需要24小时轮流看护,这副重担又几乎全部落在了这位柔弱的女子身上。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可对王梅来说,“公婆就是俺爹娘”。

在她看来,“照顾好公婆,才是俺做儿媳的本分呢!”有同事这样赞美她道:“王梅心中有大爱,困难面前不言败;伊人心中有大德,绚丽梅花朵朵开!”⑥别样梅花别样情。

辗转斗室,静观梅花,无言诉说着倾慕,尽情享受着心灵的纯净安然。

此情此景,我的心中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3.文章以“天寒又见梅花开”为题,有什么好处?4.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文字的妙处。

寒舍内腊梅花瓣纷纷扬扬张着,俨然薄薄的红唇,有些不胜娇羞的样子,抿着嘴,红着脸,各尽其志,散发着馨香。

(2)第③段文字有什么作用?5.从第④段看,梅花在精神上给人哪些影响?6.本文第⑤段和链接材料都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它们各自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链接材料)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它们都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本文第⑤段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链接材料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赵廷河的《天寒又见梅花开》一文,回答小题。

①也许是受古代文人的影响,我一直喜欢顶霜傲雪的梅花。

②进入腊月,天寒地冻。

太阳挂在空中,很明艳,却总好像放不出一点热量的光芒。

一排排落尽树叶的杨树树梢吱吱地奏着寒冷的冬曲,更加衬托出寒彻刺骨。

街上行人渐稀,都给寒冷的北风逼仄到温室里去了,只剩下一天一地的寒潮。

这时日,一场大雪铺天盖地的降临,那真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天寒又见梅花开。

我家室内阳台上的那株腊梅又开花了。

正所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寒舍内腊梅花瓣纷纷扬扬张着,俨然薄薄的红唇,有些不胜娇羞的样子,抿着嘴,红着脸,各尽其志,散发着馨香。

深吸一口,就吸进了梅花诗意盎然的气息。

③到过广州南雄梅岭的游客或许知道,在梅关古道南坡的“半山亭”旁,安放着一块勒石,上面镌刻着何香凝的一首《咏梅》诗:“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

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初绽的梅花让何香凝想到北伐战争的艰难曲折和革命志士的坚定的革命精神。

1926年12月7日,何香凝来到广东大余县时,正值冬日,梅岭为大雪覆盖,只有红白的梅花盛开,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了何香凝,以致她在岭下等船时,又独自返回梅岭观赏。

梅花傲立雪中,悄然开放,何香凝感慨无限,赋诗一首《重游大庾岭》:“十月重观岭上梅,黄花笑雪傲霜开。

梅兰菊竹同时会,羡煞庾山独占魁”。

表达了自己相信革命终有一天要胜利的信念。

④见过梅花绚丽灿烂之后,会让人放下那些沉重的心事。

“飘零到此成何事,结得梅花一笑缘”。

感受了梅花的孤清高洁,见过梅花报春而后隐去,这些,与人的品性如此相融,一切的疲惫、烦忧、离愁都暂时隐退,心里盈满的就会是春的消息。

梅开与不开,也总会让人生发缤纷的联想。

“乱写梅花纵复横,千株万株虬如铁。

”这是当年武将彭玉麟看梅的感觉。

“霜月正高花下饮,酒阑长啸过梅关。

”陈元晋对月饮酒后,酒壶一甩,吼着嗓子走向了梅关,这是文人的感觉。

清代著名词学家张惠言的水调歌头(五首之一):“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

”“香雪”,指梅花,他说我有江南的铁笛,我要靠近一枝香雪的梅花,而且要“吹彻玉城霞”,使我的笛声一直飘到天上,飘到“玉城”的云霞之中。

张惠言说,因为我受了感动,所以我要让铁笛声音一直传到天上的玉城,让那玉城上的云霞都受到感动,这是多么美好的理想啊!⑤我赞美梅花,我崇尚梅花高洁的品格。

由此,我联想起一位同学向我讲述他单位一位女同事孝敬公婆的感人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叫王梅,在高密一家金融部门工作。

一听她的名字,就让人想到梅花,她的人品犹如梅花。

那是去年冬天梅花盛开的时节,她的年已80岁的婆婆被摔倒跌成重伤造成骨折,卧床不起,需要照顾。

她的85岁的公公因腹部主动脉血管瘤,亟需手术治疗。

这当儿,工作上一向要强的王梅,一边劝身体还在养病的丈夫,一边联系潍坊人民医院需手术治疗的大夫。

等到潍坊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已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了,公公作为85岁高龄虽然手术成功,但身体极度虚弱。

三天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公公拉尿在床,都由她一个人收拾,不明内情的病人家属夸这位老人有个“好闺女”!过年回家后,需要24小时看护,这副重担又几乎全部落在了这位柔弱的女子身上。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可对王梅来说,“公婆就是俺爹娘”。

在她看来,“照顾好公婆,才是俺做儿媳的本分呢!”有同事这样赞美她道:“王梅心中有大爱,困难面前不言败;伊人心中有大德,绚丽梅花朵朵开!”⑥别样梅花别样情。

辗转斗室,静观梅花,无言诉说着倾慕,尽情享受着心灵的纯净安然。

此情此景,我的情牵梦绕,我的心中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7.请阅读第④段,分点简述梅花给人带来的影响。

8.请简要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9.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第③段的作用。

10.文章以“天寒又见梅花开”为标题有哪些作用?请分点简析。

1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茅盾《白杨礼赞》)(1)本文中的第⑤段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都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2)请简析这样的设计在各自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本文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鉴赏阅读课文《梅岭三章》,回答下列问题。

12.解释下列词语。

(1)意如何:(2)泉台:(3)旧部:(4)阎罗:13.第一章的主旨是什么?14.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15.“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1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唐)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①驿:驿站。

②阳月:农历十月。

③殊:实。

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

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

四、填空题17.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写美丽汉字,读经典诗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