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教学活动是一个灵活的生成过程,课堂导入的具体运用与方法,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1.谈话导入、过渡自然数学源于生活,又学以致用于生活。
生活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素材和知识经验,可以从学生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认识小数》时,可以直接出示一块橡皮的价格是0.3元,然后问学生:“见过这样的数吗?会读吗?在哪里还见过?”2.以旧引新、铺路搭桥课堂导入以旧引新既灵活地复了旧知,进而也自然地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更使新知的研究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可以先出示六个梨和三只盘子,让学生将这六个梨平均分到三个盘子里,然后再出示七个梨,让学生继续将七个梨平均分到三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
这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例如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等,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可以理解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的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3.编制儿歌、妙趣横生小学生都要经历一个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研究过程。
念儿歌,是学生从小研究知识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采用儿歌导入,简洁,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东、南、西、北》这一课时,可以出示相关儿歌,例如“早晨起床,面对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然后让学生模仿图中小朋友,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再来念一次,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研究的兴趣。
4.故事引入、身临其境学生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天性。
如何将理性的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来吸引学生,然后进行认真的思考,也是数学课堂很有效地导入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可以讲XXX摘来一个大西瓜,XXX吃了西瓜的,XXX吃了这个西瓜的,然后问学生谁吃的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的新课导入

小学数学的新课导入课堂伊始,一个新颖有效的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
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体现着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
下面介绍四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
一、故事导入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爱听故事一直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一说有故事可听,再顽皮的孩子也会放下一切,瞪大双眼,摆出一副也许从来不曾有过的聚精会神的样子,等着你讲故事给他听呢。
在新课教学中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
【课堂案例】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
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
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
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
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
”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
这时引入新课,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兴趣盎然,事半功倍。
二、悬念导入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课堂案例】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休的图片)师:大家认识他吗?这是一休,一个聪明又可爱的日本小和尚。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导入设计
导入设计:
1. 观察与引导:老师拿出一个装满小球的透明罐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个小球。
然
后老师将一些小球从罐子里拿出来,让学生再次猜测剩下的小球数量。
通过这个活动,引
导学生思考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2. 游戏互动:老师设计一个抢答游戏,将学生分成两组。
给出一个简单的加法或减法算式,让学生秒速抢答,正确答题的组可以得到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载体呈现:老师通过PPT或教学板书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加法与减法问题,如购物付款、家庭收入支出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来理解加减法的应用场景。
4. 問題討論:老师提出一个有关加法与减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从
不同角度来理解并运用加减法的方法。
通过以上导入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为后续
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10种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10种方法
1.数学视频:
展示数学知识和概念的动画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对新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2.游戏引导: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3.实物演示: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观念。
4.思维导图:
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理解。
5.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新知识进行交流和探讨,增强学习效果。
6.讲解模型:
通过讲解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观念。
7.问题解决: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8.数学竞赛:
通过数学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比较和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动手实践: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0.数学实验: 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的游戏化导入

小学数学课堂的游戏化导入小学数学课堂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场所,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可能会显得枯燥乏味,导致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抵触情绪。
为了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多老师开始尝试将数学课堂引入游戏元素,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的游戏化导入,并提出一些游戏化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游戏化导入数学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天生对游戏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参与游戏、探索未知的领域。
将数学课堂引入游戏元素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度。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课程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个四则运算游戏,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比赛,每道题目都是一局比赛,这样就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兴奋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游戏化导入数学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游戏中,往往需要学生们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团队竞赛,要求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各尽其能,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品质。
并且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再感到孤单,而是感到温馨和快乐。
游戏化导入数学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和创造力发挥。
数学学习中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游戏可以帮助学生们主动探索,发散思维,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和创造力。
可以设计一个数学解谜游戏,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推理来解开谜题,这样可以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游戏化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有趣的游戏题目和挑战。
游戏化导入数学课堂首先要有趣,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题目和挑战,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 奖励和鼓励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程中虽然仅仅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
课堂的导入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新颖恰当的导入方法,就能做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又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
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创设故事式情境导入法讲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
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但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
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画蛇添足.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来讲述相关的小故事,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描绘出一个生动、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9/12,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6/8,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3/4。
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精彩的课堂开头,就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
整堂课,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满生机,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教师也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以旧引新式导入法所谓“旧引新式导入法”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法.由于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因此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缺乏自制力、爱玩好动,在课堂伊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难从热闹的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上。
如何才能扭转这种状态呢?教学实践说明,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的“心”即时收拢到课堂上来,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所以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上好,课堂导入是不容无视的。
教师应针对小学生自律意识差、主动意识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从实际出发,采取合理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激趣导入就要抓住一个“趣”字,学生只有感兴趣了,学习效果才会好。
激发兴趣的形式有很多种:游戏、谜语、设置悬念、讲故事……这些形式只要使用得当,设计合理,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的新课程理念,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能够通过组织学生做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导入新课,也能够实行一些别出心裁的小竞赛,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如我在讲授北师大版《分饼》这课时,开场白是这样说的:“同学们,咱们今天先不上课,教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不好?”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可快乐了,都说好。
我就说:“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饿了,就让八戒和沙和尚去化斋。
他俩化来4张饼,唐僧就说:‘八戒,你们化来4张饼,我来考考你,假如你答对了,就让你多吃一张饼。
’八戒说:‘好啊’‘四张饼平均分给我们四人每人分得几张?’八戒心想这有何难‘每人一张啊’。
唐僧笑笑又问:‘那一张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多少?请你把这个数写下来。
’八戒苦思冥想也答不出来,你们能帮八戒一下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蕴含着新知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
所以,教师应以与教学相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协助学生理解教材,为成功展开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一种以讲故事为主的方法。
故事是每一个低龄同学都爱听的。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的知识点,编一个同学爱听并且听得懂的故事来导入新课。
例如,在上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减两位数'一课时,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故事来导入:今天悟空和八戒来比赛谁的力气大。
八戒露出了自己粗壮的手臂说:"猴哥,你那瘦小的身子怎么跟我老猪比啊?看我的。
'只见八戒使了很大的劲举起了一块重46吨的石头。
轮到孙悟空了,只见孙悟空轻轻地一抬,就抬起了一块重94吨的石头。
这时候旁边的八戒早已羞愧地低下了头。
小朋友,你知道悟空比八戒多抬了多少吨吗?用这样的方法导入,既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符合了孩子内心的必须要,可使同学很快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一种以做游戏来导入课堂的方法。
游戏是孩子的天堂世界,做游戏可以满足小同学爱玩的天性,是调动同学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一个游戏来进行课堂导入。
其中,在游戏活动中猜谜语是深受同学喜爱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上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可爱的小青蛙'一课时,可以这样制定课堂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
想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这样的课堂导入制定可以把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都充分地调动起来。
2小学数学新授课的导入方法实物结合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实物将问题具体化,从而让同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太抽象的问题有时同学们不会理解,事实上很简单的问题或许会被抽象成同学眼中的复杂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5+5=10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同学看自己的手,一只手有5个手指,我们有两只手,那么我们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呢?这样就将问题实化了,同学们甚至只要数一下就知道问题的答案了,而不是看着题目发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教学活动是一个灵活的生成过程,课堂导入的具体运用与方法,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我将它们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十类:
1.谈话导入、过渡自然
数学源于生活,又学以致用于生活。
生活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素材和知识经验,可以从学生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如:教学三年级《认识小数》。
直接出示:一块橡皮的价格是0.3元。
问:“见过这样的数吗?会读吗?在哪里还见过?”
2.以旧引新、铺路搭桥
课堂导入以旧引新既灵活地复习了旧知,进而也自然地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更使新知的学习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教《有余数除法》时,先出示六个梨,三只盘子,让学生到把这六个梨平均分到三个盘子里,他们
很快就分完。
这时出示七个梨,继续让学生把这七个梨平均分到三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
趁势让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
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的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3.编制儿歌、妙趣横生
小学生都要经历一个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习过程。
念儿歌,是学生从小学习知识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采用儿歌导入,简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认识方向——东、南、西、北》这一课时,一开始,我出示语文课中刚学过的相关儿歌:早晨起床,面对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然后,让学生模仿图中小朋友,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再来念一次。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习的兴趣。
4.故事引入、身临其境
学生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天性。
如何将理性的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来吸引学生,然后进行认真的思考,也是数学课堂很有效地导入方法之一。
如: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我就讲道:孙悟空摘来一个大西瓜,猪八戒吃了西瓜的,孙悟空吃了这个西瓜的,谁吃的多呢?学生听后,兴趣十足,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5.直观演示、具体形象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采用自己剪平行四边行,渗透“割补法”将其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6.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基本的学习的技能。
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能力,也是获得感性认识、理性分析前提。
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密铺》,学生根据感性经验,猜测哪几种平面图形能密铺,哪几种不能密铺?我也不予回答,他们也不能确定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怎么办?验证是检验猜测是否正确的好方法。
在小组里合作,用每种同样的几个平面图形去试试,就一见分晓了。
然后,再主动交流,形成共识。
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后,印象非常深刻,便于记忆。
7.利用游戏、寓教于乐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方法和学习习惯,化难为易,寓教于乐。
如:我教学《可能性》,整节课都用游戏来表现。
来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
然后,抽象概括出结论。
还是以游戏的形式在口袋里放球,设计转盘、摸奖等游戏,来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学生自始自终,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总之,新课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
我们都应尊重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
在备课时,首先考虑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喜好,再去考虑教师怎么高效、简洁的导入。
在导入的过程中,注重导入的艺术性与创新性,相信我们的新课导入一定会成功,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