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故事与传说

合集下载

与长城有关的历史典故

与长城有关的历史典故

与长城有关的历史典故长城建在连绵起伏的八在达岭上,好像一条长龙,长城的城墙非常厚,也非常高,长更是不可比喻,有五万多公里。

因此它才被人们称为万里长城。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与长城有关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与长城有关的历史典故(一)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18年,周幽王宫涅继承王位。

当时差距发生地震,可幽王却不思救火之灾,反而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醉生梦死。

幽王三年,褒国为取悦幽王,进献美女褒姒。

褒姒可谓名不虚传的绝色佳女。

细柳腰,冰肌玉肤、花颜妖娆、色眼微动,便可令人魂不守舍。

褒姒进宫后,幽王便不理朝政,终日在皇宫寻欢作乐,带褒姒和文武百官去骊山温泉游幸,为了游幸的安全,在骊山西绣岭第一峰上修筑报警设施——烽火台。

却说褒姒入宫后,幽王集众爱于褒姒一身。

不久,褒姒便为幽王生得一子名伯服,幽王倍宠褒姒。

可此时的褒姒却整日双眉颦蹙,凤目含忧,幽王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以为褒姒思乡怀旧,遂令乐工弹琴为其解闷,希望得到美人一笑,可幽王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未能如愿,于是面谕百官,“谁能使王妃一笑,赏黄金万两。

”宠臣虢石父说他有妙计可使妃子一笑。

幽王大喜,催其快讲:“王妃常忧,是恐大王三年之后,她母子无容身之地,大王若能立伯服为太子,点燃烽火,叫王妃看千军万马的壮观场面,褒姒肯定笑颜常开。

”幽王听后即令诏书废申皇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皇后,伯服为太子,即驾幸骊山。

幽王来到骊山温泉行宫,命令点燃烽火,但见狼烟四起,火光冲天,各路诸候看见烽火,急忙调动三军,直奔骊山。

近前却听楼阁里,琴瑟声声,觥筹交错,却不见一兵一卒,可此时的褒姒看见惊恐万状的各路诸候,却嫣然一笑,幽王见褒姒妩媚百生,不觉欣喜若狂,于是重赏虢石父。

之后幽王又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二)孟姜女哭长城秦朝时期,秦始皇发动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

苏州有个书生叫万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四处躲藏,误入孟家花园,无意中发现了孟姜女正在洗澡。

关于长城的一些神话故事

关于长城的一些神话故事

关于长城的一些神话故事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不仅是一道伟大的防线,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城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中,长城不仅保护着中国的领土,还孕育了许多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也使人们更加热爱和敬仰长城。

一、牛魔王的传说在中国民间故事中,有一个传说着名的牛魔王。

牛魔王是长城上的守护神,他的力量强大,可以随意穿越长城。

据说,李世民登基后,他派遣精通风水的大臣观察长城的格局和护城河的位置。

大臣告诉他,如果河流穿过了长城,就会增加长城防御的灵气。

然而,人力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于是,牛魔王出现了。

他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了一条河流,顺着长城流淌,增强了长城的神奇力量。

从此以后,长城就成为了中国的守护神和中国风水的象征。

二、屈原的传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也和长城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传在他被流放到楚国期间,他看到了筑城的壮举。

他为长城的壮丽景观所折服,他就用他深沉的文化造诣写下了著名的《离骚》一诗,这首诗描述了筑城壮丽景象,让人们对长城的神秘和伟大充满了敬畏之情。

这首诗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屈原的传说不仅表达了对长城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神秘力量的向往。

三、长城上的灵山传说长城不仅有神秘的传说,还有神奇的地理特点。

长城的庇护,使得长城以外的山岭更加壮丽秀丽。

据说,这些山岭是灵山,住着许多神灵。

这些神灵时常降临到长城上,保护着长城的安全。

还有人说,在长城上,如果你仰望星空,在一瞬间,你就能看到许多神灵在长城上飞舞。

这些神奇的现象使得长城的神秘色彩更加浓厚,也让人们更加向往和敬仰长城。

四、长城上的神龙传说中国文化深深地融入了龙的元素。

长城上的神龙就是一个传说。

相传在长城上有一条巨龙,他是一个保护长城的神圣生物。

每当长城面临危险时,神龙就会现身,为长城解围。

而当长城安全时,神龙又会潜藏起来,守护着整个长城。

这个故事让人们对长城产生了更加崇高的敬意和景仰之情。

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

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里,有关长城的传说和故事数不胜数,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冰道运石
传说在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巨大的石条。

工匠们一直在为如何运输这些石条而发愁,因为山高路远,石条沉重,无法运输。

有一天,突然山顶传来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上面写着在冬季时泼水结冰,将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的方法。

工匠们按照这个方法,顺利地将石条运输到嘉峪关城下,不仅没有延误工期,还节省了很多时间。

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众工匠在关城附近修建了庙宇,供奉神位。

2. 定城砖
相传在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他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用工用料都计算得非常准确和节省。

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服,于是易开占向他展示了自己的计算方法。

他让监事管在长城城墙上放置一块砖,然后根据砖的重量、城墙的厚度、长度等数据,计算出了整个长城需要用砖的数量。

监事管惊奇地发现,易开占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用量完全相符,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能。

3. 长城的传说
长城脚下有一个叫做孟姜女的女子,她的丈夫去修长城多年未归。

一天,她收到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她的丈夫在修长城时不幸遇难。

孟姜女伤心欲绝,她带着为丈夫准备的衣物来到长城脚下,希望能够找到丈夫的遗骨。

然而,长城巍峨雄伟,她无法找到丈夫的踪迹。

最后,孟姜女悲痛而死,她的泪水化作了一条长河,流经长城脚下。

这些传说和故事丰富了长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15个

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15个

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15个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一):孟姜女哭长城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原先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

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我到长城去找他。

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最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

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

”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

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

她最后见到了自我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长城的历史传说故事

长城的历史传说故事

长城的历史传说故事以下是 7 条关于长城的历史传说故事:故事一:你知道吗,长城上有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那孟姜女千里寻夫,得知丈夫范喜良已死在长城脚下,那悲痛欲绝的哭声,哎呀呀,真是让人听了心疼呐!她就那样在长城边上哭啊哭,最后居然把长城都给哭塌了一段呢!这得是多大的悲伤和力量啊!故事二:咱再来说说定城砖的传说。

传说在修建长城的时候,有个叫易开占的工匠,他可神了嘞!他计算出修建长城需要多少块砖,最后就真的一块不多一块不少。

后来有个奸臣想陷害他,要他多算一块砖,结果最后真剩下了一块砖,就放在了长城上,这不就见证了他的厉害嘛!你说神奇不神奇?故事三:还有那个冰道运石的故事嘞!修长城的时候呀,石头太重没法运,可把大家急坏了。

结果有人想出了办法,在冬天的时候浇水成冰,然后把石头放在冰上滑过去,这办法简直绝了吧!这长城不就是靠这些智慧和努力才建起来的嘛!故事四:咱讲讲山羊驮砖。

那时候往山上运砖可难了,后来有人发现山羊能爬山,就把砖绑在山羊身上往上驮,哎呀,这些小山羊也为长城出了力嘞!难不成山羊也知道修长城重要?故事五:烽火戏诸侯听过没?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竟然点起烽火台戏弄诸侯。

这就好像拿长城的重要作用开玩笑呀,真是糊涂到了极点!最后不就自食恶果了嘛。

你说这周幽王是不是傻呀?故事六:关于长城还有个仙女飞天的传说呢!据说有个仙女下凡帮忙修建长城,修好后就直接飞天走了,嘿,这长城还跟神仙有关联了呢!你说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呀?故事七:再来看看这万年灰与燕国人。

传说中修长城用的灰质量特别好,能保存万年,就是燕国人发明的呢。

他们的智慧和技艺真的让人敬佩呀!咱今天能看到长城,真得好好感谢这些前辈们嘞!我觉得长城就是咱们中华民族智慧和坚韧的象征,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和故事,真的太伟大了!。

长城有关的民间故事

长城有关的民间故事

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冰道运石等。

1、孟姜女哭长城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穿寒衣,历尽了千辛万苦才终于来到了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

孟姜女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2、定城砖的传说古代的时候有一位叫做易开占的工匠,他会算建造这里需要多少块砖。

监督修建长城的人不相信他的话,就让他算这里一共需要块多少砖,易开占经过详细的计算后,肯定地说:“一共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

”监事管听了以后,说:“如果最后发现多一块或少一块,那么你的人头就不保了,而且这里的所有工匠都会被你连累,他们必须都在这里继续干苦力三年。

”最后就剩了一块,在西瓮城门台上。

监事管想借此要了易开占的命,此外想着扣工匠们的工钱,这时易开占却不紧不慢的说:“那块砖并不是多余的,它是老天安排让放在这里的,如果把它拿走的话,城楼就会塌下来。

”监事管听了以后,他害怕出事,就不敢再管这件事情了。

从此,这块砖就在原位,没人动过。

3、冰道运石当初,修建嘉峪关时,需要将近数万块的石条,工匠们把这些石条都凿制完成以后,却没有人能抬得动,拿车子也拉不动,从这里都嘉峪关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

大伙儿正在一边凿石条一边为运输的事情发愁,眼看寒冷的冬天就要到来了,他们虽然凿的很快,可是石条还都在山里没有运出来,正在大家正在发愁的时候,这时,忽然山顶轰隆一声,白云中隐约可以看到一幅锦绸,上面有几个大字,人们看了绸缎上的字开始行动。

不知不觉冬天来了,众人从山上修一条路到关上的路,在修建的这条路面上洒水,让这条路冻冰,然后把石条放在冰路上,让它们滑下去,正好把石条送达到嘉峪关城下,不但可以按时交付,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关于长城的民间传说

关于长城的民间传说

关于长城的民间传说长城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是一道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伟大工程,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长城,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墙,自建于公元前7世纪始,经过历代的修建和扩展,今天的长城已经发展成为一道绵延数千公里的巍峨壮丽的建筑群。

然而,长城不仅仅是一幅壮丽的景观,它也是一个充满着传说和神秘的地方。

下面就来介绍几个关于长城的民间传说。

【传说一:居庸关的白蛇传说】居庸关,是长城上著名的关隘之一,位于北京市延庆区。

据传说,很久以前,在居庸关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条巨大的白色蛇。

这条蛇从小就非常聪明,善良而且仁慈。

每当村庄陷入危难之时,它总会奋不顾身地保护村民。

它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乡村,在村民心中成为了一种神灵。

然而,一天,蛇被一位恶毒的巫师诱骗走,远赴长城附近的一个深山里。

蛇被关在一个狭小的洞穴里,无法自拔。

听闻这个消息的村民们纷纷前往寻找蛇的下落,最终在长城附近的一座山洞里找到了它。

与此同时,一个强大的洪水正在朝着村庄涌来,危及村庄的安全。

蛇被村民们带回村庄,它决定利用自己的力量阻止洪水的侵袭。

它用长长的身体围绕村庄,形成了一道巨大的屏障,顽强地抵挡住洪水的冲击。

最终,洪水无法逾越蛇形的屏障,村庄得以幸存。

【传说二:怀柔长城的烽火传递】怀柔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是长城上的又一处重要的关隘。

相传,在古代,这里曾发生过一段感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怀柔长城上的烽火台是传递重要消息的关键通道。

一天,敌人的援军开始向长城发动猛烈的攻击,急需紧急支援。

然而,长城上的守军数量有限,无法抵挡敌人的猛烈进攻。

就在这时,一位勇敢的少年士兵挺身而出,自愿前往周围的村庄寻找援军。

他毫不犹豫地穿过险峻的山林,穿越了数个村庄,向前进军。

当他终于找到援军时,已经过去了好几天。

然而,少年士兵知道时间非常紧迫,他必须尽快将消息传达给长城上的守军。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程之路。

在返回的路上,他不断地奔跑着,翻越险峻的山脉,穿过茂密的森林。

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

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

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孟姜女哭长城、东米仓和西米仓等。

1.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在陕西某地,有孟、姜两家为好邻居,两家细心养护葫芦藤,共同拥有一个葫芦,当葫芦成熟时,准备平分这一葫芦,当孟家持刀刚接触到葫芦时,葫芦自然打开,里面躺着一个白胖胖的可爱小女孩,两家都想要这个女孩,经商议为两家所共有,故取名为孟姜女。

后来,孟姜女嫁给了范喜良,但范喜良被拉去修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得知范喜良累死后非常伤心,失声痛哭,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一时俱皆哀痛。

她哭呀哭
呀,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一齐痛哭起来。

正哭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忽然“哗啦啦”
一声巨响,那万里长城崩塌了几段。

2.东米仓和西米仓
相传王母娘娘很体恤黎民的疾苦,就在八达岭堆放粮食的地方,点化两座米山,好让全国的老百姓再也不用往这里送粮,修长城的民工们也不再挨饿,直到长城修完,这两座山也没见减低。

据说那时侯流传下来,男人在外做活,妇女在家管吃饭,因为王母娘娘在天上就是管吃饭的。

以上传说均源自网络,如需更详细的故事内容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长城的故事与传说(10则)◆孟姜女哭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

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

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

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

"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

"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同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两家老人为现已长大成人的孟姜女选了个女婿叫范杞梁,选定良辰吉日,准备成亲。

天有不测风云,成亲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从门外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范杞梁当民夫抓走了。

原来,当时由于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抽调大批民夫修筑长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们被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们又到处抓民夫补充,范杞梁也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范札梁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不知如何是好,跟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去找丈夫,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

她带上干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

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恸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长。

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管,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

秦始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

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

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

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

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札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们所传颂,人们为纪念她,在山海关附近的一个山头上,给她修了坟、建了庙,取名为"姜女庙"。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望京楼的传说当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在谭纶的支持下,亲自规划和督造了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

此段长城的结构独特,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以砖包砌而成。

金山岭长城东端高入云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楼,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顶上,楼的两侧是悬崖峭壁,人只能从石缝中攀登而上。

据说当年修筑时,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但条石仍运不上去。

此事感动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运石。

当晚,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见到成堆的条石堆放在那里,随即将他的神刀一晃,立刻变成赶山鞭。

他手挥赶山鞭向条石上抽打,同时喊声"变",那一块块条石,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直奔山顶。

到山顶后他数了数,不多也不少,正好够用。

恰逢此时,一个士兵台帐小解,忽见二郎神赶羊,惊叫一声往回跑。

二郎神听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惊,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落在东面的山坳里。

二郎神随即腾身上天。

就这样,修望京楼的条石,就缺了几十块。

现在登上望京楼时,会看到楼底十二层奠基条石中有五层是碎石块垒砌的。

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条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狼窝的传说台长城的关门向西约1.5公里里处,有个叫"狼窝"的地方。

提起"狼窝"这名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很久以前,北京城西一带严重缺水,树难生草难长,秃山荒地,十年九不收,老百姓祖祖辈辈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

玉皇大帝得知这情况后,便派了一头"仙猪"下凡,去开河引水,解救百姓的苦难。

这头仙猪个儿大得出奇,像座山,身长三十三丈三,脑袋三丈三尺三,就连猪牙也足有三尺三寸三长。

仙猪奉命下凡后就开始干活,只见它左一拱,山崩了,右一拱,地裂了,脚下立刻出现了又宽又深的河,翻滚的大水顺沟往前涌。

仙猪不停地向前拱着拱着,眼看快到居庸关了,万里长城像条巨龙横卧于前面的高山上,仙猪停下左右一看都是山,到底该向哪里拱呢?正在犯难时,从远处走来一位老汉,仙猪急忙向老汉打听:"老大爷,前边是什么地方?"老汉见到仙猪身后的河水,心里立刻明白了。

这猪正在拱土开道,如果让它再往前拱,那万里长城不就叫它拱毁了,再说过了居庸关,顺着关沟往东下去,就是一马平川,直逼北京城了,大水要是下了山,不仅要冲垮平原上万顷良田,而且连北京城也保不住,被大水所淹。

我得想个计策,阻止这头猪向前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对仙猪说:"前面是"狼窝",有大狼三百三十三个,专门吃猪头和猪肉,还有小狼三百三十三个,专吃猪下水和心、肝、肺。

这几天,这群狼正嗷嗷乱叫,三五里地远都听得见,你要是往前走,可千万要小心点才行。

"仙猪听完老汉的话,吓得心惊胆颤,心想,真是万幸,碰到了这位老汉,不然我真要拱到狼窝,恐怕连命都保不住了。

我干脆改道而行吧,便一头朝南面拱去了。

它拱台的那条河,就是北京西三十多里远的"永定河"。

老汉见仙猪走远,这才松了一口气,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

由于老汉的几句话才保住了长城,没有被毁,北京城也没被水淹。

后来人们就把老汉和仙猪碰面的地方起名叫"狼窝"了。

--------------------------------------------------------------------------------◆“左公柳的”传说在嘉峪关关城闸门附近,有一棵两人合抱不拢的大古柳,根深叶茂,浓荫遮地,被人们称为"左公柳"。

关于这棵古柳树还有着一段传说。

据传,清朝同治年间,,左宗棠奉命率军前去平息动乱后,他来到嘉峪关当他看到戈壁滩上一片荒凉景象,除了稀稀疏疏的骆驼草外,就什么也见不到了,令他感概万分。

由于左宗棠所率领的多是湖湘子弟,被迫远离山青水秀的家乡,来到这茫茫的不毛之地,便纷纷开了小差。

左宗棠见此情况,为了稳定军心,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命令全体将士加宽道路,并决定在路旁大量植树,制定出严格的法令,以其保证树木的成活。

若干年后,这一带已经杨柳成荫,树木成行了。

后来有个文人曾在一棵柳树上刻下一首诗:"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人们传说嘉峪关关城附近的这棵古柳就是那时所栽,因此,被称为“左公柳"◆“晾经石”的传说在甘肃嘉峪关附近,有一块洁白的晾经石,传说是玄奘晾经的地方。

据说唐朝玄奘与悟空、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从印度取经回来,闯过火焰山,涉过疏勒河,来到河西走廊。

这天,天气特别炎热,烈日当头,如焚似火,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更是热得无处藏身,石块被烤得滚烫滚烫,好像天上下火一般,玄奘骑马在前,三个徒弟背着经卷紧跟后面,没走几步就个个被烈日烤得汗流浃背,唇干舌燥,面红耳赤。

猪八戒实在忍受不了,便苦苦哀求师父道:"这天要热死人,还是找个树荫歇息一下再赶路不迟。

"玄奘听后立即呵斥道:"这一片戈壁荒原千里,连棵草都不长,哪里来的树,还是赶快赶路要紧!"八戒无奈,只得撅着大嘴,气喘嘘嘘地向前赶路,一边走一边向天上看去,只见天上蓝蓝的,一丝云彩也没有,顺便说了一句:"这会儿要是下一场雨该多痛快呀。

"不料。

话音刚落,立即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师徒四人被淋成了落汤鸡,经卷也全被淋湿透了。

天晴后,玄奘急忙命悟空前去探路,找个好地方好把经卷摊开晾晒一下。

悟空一个跟头翻上云端,发现不远处有一座黑油油的黑石山,一打听得知此山叫洞庭山。

悟空赶紧带师傅来到山上,玄奘一看十分满意,并指着一块黑油油的大石头说:"这块石头正是晾经的好地方,你们赶快打开经卷摊开晾晒,并令八戒看守经卷,不得有误。

"很快,经卷晾晒干了,师徒四人急忙收拾经卷,准备赶路。

不料有几张紧紧粘在石头之上,怎么揭也揭不下来。

没办法,只好抄录在别的纸上。

不久,这块晾晒过经卷的黑石突然变成白色。

以后,人们便把这块洁白如玉的石头称为"晾经石"从此,这个民间传说就流传开了。

◆飞龙的传说明初,朱元璋为巩固西北一带防线,派征虏大将军冯胜到河西走廊一带驻防,并准备在那里选址建关,以防止塞外蒙古瓦刺族的入侵。

冯胜到处视察,寻找关址,最后决定在龟盖山上修造一座雄关。

他很快请来了能工巧匠,在山上放了线、钉了木桩,准备第二天破土动工。

谁知第二天一早,冯胜来到工地一看,发现地上的线和桩均已不见,他一边派人四处寻找,一边叫来昨夜值班兵士询问。

值班兵士禀报说:"昨夜我值班时,不曾合过一眼,到四更时分,骤然狂风四起,刮得天昏地暗,风停后,再看地面上的线和桩均已不见了。

"正在此时,到别处寻找线、桩,士兵气喘嘘嘘的跑来报告:"丢失的线、桩已在狭谷北面的嘉峪山坡上找到了。

"冯胜将信将疑地跑到那里一看,桩和线整整齐齐地钉在山坡上,真是惊讶不已,静下心来再仔细观看这里的地形:只见南面祁连山白雪皑皑,北面马鬃山连绵不断,西面是广阔戈壁滩,东面绿洲片片,还有淙淙流淌的股股泉水。

脚下,山势平坦,方圆还有五十亩地大。

若在这里建关,依山傍水,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固若金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