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技法
篆书书写技法

篆书书写技法
篆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具有古朴、稳重、庄重的特点。
篆书的书写技法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 笔画要求:篆书的基本笔画有八种,分别是横、竖、撇、捺、点、提、折、钩。
这些笔画要求线条粗细饱满,有力度,要避免过于柔软或生硬。
2. 字形要求:篆书字形古朴、刚劲、整齐,要求笔画运转有度,字形要准确,整个字体要有统一性。
3. 用笔要求:篆书用笔要求节奏感强,笔画要有清晰的起承转合,要注意用笔力度,以达到墨色浓淡相宜、韵味横生的效果。
4. 布局要求:篆书的布局要求整体协调,重心稳定。
需要在字形的基础上,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和排列规律,使全文具有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5. 色彩运用:篆书是一种单色书写,要求墨色浓淡相宜,墨色的变化要合理,整个作品要达到墨色韵味横生的效果。
综上所述,篆书的书写技法需要综合运用笔画、字形、用笔、布局和色彩运用等要素,这样才能达到篆书所追求的古朴、庄重、稳重的效果。
- 1 -。
中国篆书书法技巧

中国篆书书法技巧
中国篆书是一种古老的书法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篆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因此一直备受书法爱好者的推崇。
以下是中国篆书书法技巧:
1.掌握基本笔画
在练习篆书之前,掌握基本的笔画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等,它们是构成篆书字形的基本元素。
在练习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点和终点,以及笔画之间的转折点,力求使每一个笔画都饱满、自然。
可以尝试用毛笔在宣纸上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的程度。
2.练习书法基本功
书法是需要耐心和恒心的艺术,因此,要想写出好的篆书,必须先打好书法基本功。
可以通过练习楷书、隶书等其他书法形式来锻炼基本功,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书法技巧,如用笔的力度、线条的流畅性等。
3.观察字形结构
篆书的字形结构具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在练习时要注意观察字形结构,以便更好地掌握篆书的书写技巧。
可以通过观察一些经典的篆书作品来学习字形结构的处理方法。
4.注重气息与神韵
在练习篆书时,要注意气息与神韵的表现。
气息是指整个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沉静还是热烈,是古朴还是华美;神韵则是指每个字的内在精神与气质。
在练习时,要努力使作品的气息和神韵与自己的审美取向相一致。
5.实践与反思
最后,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反思。
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篆书水平。
可以在实践中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心得体会,以便更好地掌握篆书书法技巧。
篆书的运笔技法

篆书的运笔技法
篆书的运笔技法
2007-03-16 09:27 P.M.
书法艺术的笔法,有一从简到繁的过程。
篆书的基本笔法可以
用“玉箸纵横”来比喻,意思是篆书的各种笔法就是由象筷子一样的
线条组合而成的。
虽然只有这么一笔,但是写好它也不容易。
一笔决不是随便地一
下,应在坚持中锋运笔的前提下,要理好起笔,行笔,收笔。
三个步
骤:
起笔:逆势落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 使笔锋藏在笔中
行笔:是笔迹的延伸,行笔稍带逆势,笔锋需中正,笔毫均匀铺
开,切勿使其偏于一边,这样才能凝重浑厚的线条。
收笔:是行笔的终止收锋,收笔时不能将笔锋轻易画出,如笔
毫外露,线条就会显得轻薄,收笔时应注意回锋,即所谓写横画时要
做到“无往不收”写竖画时“无垂不缩”这种藏锋收笔也叫“锋”
篆书除了横竖之外,还有许多不同方向,长短的弧线。
圆弧的笔
基本原理,和横竖画是基本相同,只是起笔,行笔,收笔要随弧势的
变化而变化,基本弧线的变化,可以理解为左右半圆线。
弧线在运过
程要随弧线的运行略有捻笔,以保持笔锋的中锋状态。
篆书在直线和
弧线的基础上,可以引伸为各种直线与弧线组合变化的线条。
篆书执笔方法撮管法

篆书执笔方法撮管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篆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的书法艺术,其要求用笔法执刀,要求用笔力强劲粗犷,条凡勾笔,要点主要有点、平、用、左上。
“执笔法”和“撮管法”是篆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技法,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一、执笔法执笔法是篆书书法中最基本的技法之一,也是书写的前提。
执笔法主要包括握笔和握写方向。
握笔主要是指握笔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握法,即指握法、掌握法和掌握法。
指握法是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笔尖,控制笔尖的上下移动;掌握法是用手掌包裹住笔杆,通过手腕的转动来控制笔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掌握法是手指和掌控制笔的移动。
握写方向是指笔的运动方向,主要有平笔和竖笔两种,平笔是指笔杆与纸面平行,竖笔是指笔杆垂直于纸面。
在书写过程中,箭曲笔、屈曲笔、奇巧笔、等等笔法是倚赖执笔法的协助。
二、撮管法撮管法,是篆书书法中的一种重要技法,通常用于勾勒或描绘物体的形状。
撮管法分为“撮”和“管”两部分。
“撮”意为捏取,即从字体的整体形态出发,确定分笔和分头的顺序;“管”即指书写笔画时手腕、臂部的控制,可以使笔画刚中含柔、安稳有力。
撮管法需要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好重心的位置,控制好力度和速度的一致性。
在练习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字或组合来操练,如“劝”、“触”、“短”,逐渐深入学习后,再逐渐尝试一些复杂的字体。
撮管法是篆书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书写的质量,因此在学习篆书时一定要认真学习撮管法,多加练习,才能写出优美的字体。
总结:篆书执笔法和撮管法是篆书书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技法,它们是书写的基础。
只有掌握好这两个技法,才能够写出规范、工整的篆书字体。
因此在学习篆书书法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这两个技法,多加练习,才能够迅速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希望广大书法爱好者能够重视这两个技法的学习和掌握,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第二篇示例:篆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古老、最著名的字体之一,其代表了中国书法的传统和精华。
探秘篆书各体的用笔技法重点讲义资料

第二讲:《书法出成就,古文通八九》——探秘篆书各体的用笔技法可禺书法是汉字的书写延伸,它与文字的产生是同步的。
文字本身就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
它的每一个笔画如一段木头,有的笔直,有的弯曲;有的一头尖,也有的两头都尖,中间粗,形状是各式各样的,木质上也有的硬有的松。
从实用上选择各异,从摆设观赏上的选择就更广泛了。
有如要选择其象点活生生的东西,看起来舒畅等。
因此,书法一方面追求着一种纯形式的美,另一方面又有着表现情感的高度自由。
对于书法者来讲,其由不自觉玩味逐渐地转向自觉玩味。
早期书法一般是不自觉玩味,到魏晋南北时期文字已经成熟,美学的自觉产生,体现出艺术的自觉性更加明显。
有如秦始皇令李斯创造小篆,那个时代通用小篆,不少人书小篆,他们仍是不自觉玩味。
秦始皇鸟虫篆书“寿”,却滋生出自觉玩味的苗头。
如东晋王羲之楷书却对钟繇的楷书结体易扁为方。
又如唐朝张旭、怀素将王献之“一笔书”向前推进,卷起狂草书的波澜等都是自觉玩味的表现。
可见,书法的自觉化呈现出追求自然美,自然本是成为人性美与艺术美的和谐,也是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感受和领悟,又将书法的风格世世代代承递。
就是说藤越枯越老,越老意味着越古。
因此书法越成熟越能体现出艺术的自觉,同时更觉得从现代追溯到远古,越有玩味。
篆体是我国书法中最早的一种书体,按产生时期分古文、大篆和小篆,按体的演化特征分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石鼓文和小篆。
笔画都是直画和弧画,都是中锋用笔,都表现出刀味。
一、甲骨文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书法产生着巨大影响。
它那千姿百态的构形,高古雄挺,清丽瘦劲的艺术风格,放射出巨大的艺术魅力。
二十世纪20年代罗振玉的《集殷墟文字楹联》首开甲骨文书法进入厅堂、居室成为大众欣赏的陈列品之先河。
随之不少书法爱好者相继临池书写,一个个以擅长甲骨文书法创作的书法家也不断涌现。
从而,甲骨文书法将成为中国书法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据考古资料发现甲骨文字有五千多个,但可识字总共有一千字左右,真正可用的字还不足一千。
邓石如篆书技法

邓石如篆书技法2009-08-07 17:36第三讲邓石如篆书技法邓石如(公元1743-1805年)原名琰,字顽伯、石如,别号完白山人,后以字行。
安徽怀宁人。
邓石如是清代中叶一位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
真、草、隶、篆无一不工,尤精篆隶,别具一格,开一代碑学之宗。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李斯、李阳冰)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
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额文为尤近。
”邓石如因其杰出的艺术贡献,被后世称为“篆书的第三个里程碑”。
一、篆书的基本点画和用笔方法甲骨文、大篆、小篆都属于篆书。
有关殷商甲骨文至秦小篆这一阶段的书法资料,仅仅局限于铸凿的金文和石刻文字。
与由毛笔直接书写这一形式存在着很大差距。
这里并没有对金文先秦时代使用毛笔与否作出讨论,只是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保存下来的、当时由毛笔直接书写的篆书资料。
由于篆书是早期的文字,其基本笔画和用笔方法,还没有达到以后出现的隶书、楷书那么丰富复杂。
就大篆小篆而言,只有点、直、弧三种笔法。
有关篆书的基本笔画及邓石如篆书的笔法,介绍如下:1、点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
单独的点较少,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直到转成圆后收笔。
但邓石如的点极富变化,同一件作品中相同字的点处理各不相同。
见(图一)中三个“太”字中点的不同写法。
(图一)三个“太”字点的不同写法2、直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竖。
其基本写法都要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两头圆,中间部位粗细一致。
也有少数横或竖是逆入平出而露锋的。
如(图一)“太”字。
邓石如篆书的横和竖并不全是一条笔直的线,除位于中心的竖用直线外,其横往往呈微微的弧形。
很有动感。
其笔法,可以从(图二)中的“上”字的横画以及“十”字中的横画上看出。
(图二)上十3、弧篆书中的弧可分为角弧、半圆弧、圆弧、方弧以及不规则弧。
小篆的10个基本笔法,要想练好,少不了!

小篆的10个基本笔法,要想练好,少不了!笔法,简单来说就是用笔方法,又可称之为“用笔”、“运笔”。
前段时间看到'零翁柳培琪’先生进一步将笔法进行更细微解释,感觉有所收获,在此也与诸位共享。
柳先生将笔法当做一个相对固定的知识点,也就是说笔法就是这么一个回事,而将用笔、运笔等又当做是个人的一个运用笔法的具有个性的一个知识点,学习书法从笔法开始学起。
邓石如《篆书轴》是学习前者,而临帖中学习笔法则是学习后者,这两者的关系有所关联但也是有所侧重。
前者有如基础科学,而后者则是基于前者开发出来的新功能、新产品。
点击下方,查看书法视频教程名师书法课,交易担保,放心买,学习书法技法教程小程序本文是属于小篆的入门级文章,因此,按照上述的理论来说也就是前者的笔法技巧知识。
小篆字体的笔法主要以“中锋运笔”这四个字来进行概括。
所谓的中锋运笔,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笔锋在点画中行走。
其特点为藏头护尾、力在其中。
采用中锋运笔书写而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学好小篆的笔法是写好小篆字体的关键。
小篆的10个基本笔法一、横笔画其笔法要点为:逆入藏锋到首端,转成圆锋向右行,行到末端转锋,向左回锋。
如下图:二、竖笔画其笔法要点为:逆入上引到顶点,笔锋垂直转锋向下行笔,行至底点不要顿笔,轻提顺势收笔。
如下图:三、横弯笔画其笔法要点为:逆锋下笔向左,继而转锋向右行笔,顺锋向下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如下图:四、直弯笔画其笔法要点为:逆锋下笔向上,转锋向下行笔,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至末端顺势收笔。
如下图:五、上弧笔画上弧笔画的书写要点与上面的横、竖笔法一样,此笔画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一、保持圆劲的态势;二、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行笔速度;三、两弧在中间衔接,不可留下痕迹,注意左右对称。
如下图:六、下弧笔画下弧笔画的书写要点与上面的横、竖笔法一样,此笔画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一、需要先书写左边弧,后书写右边弧;二、书写右边时需要注意与左边对称;三、书写时需要一气呵成不可迟缓以免影响力道。
写篆书的技巧

写篆书的技巧
篆书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形式,其书写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笔法:篆书的笔法比较简单,主要是圆笔,即笔画从头到尾都是圆形的,没有明显的提按和轻重变化。
在书写时,要保持笔锋在笔画中间,不要露出笔锋。
2. 结构:篆书的结构比较规整,笔画之间的排列和组合都比较有规律,要注意保持字形对称、平衡和统一。
3. 笔画顺序:篆书的笔画顺序有一定的规则,比如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
在书写时,要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书写,不要随意更改。
4. 篇章布局:篆书的篇章布局需要注意行款、落款和印章的安排。
一般来说,行款要整齐划一,落款要简明扼要,印章要与正文相呼应。
5. 临摹:学习篆书最好的方法是多临摹,可以选用一些经典的石鼓文、小篆等作为范本进行练习。
在临摹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特点和字形的结构,以及用笔的技巧和规律。
总之,学习篆书需要耐心和恒心,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摸索。
同时也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不见捺
• 篆字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其基本组字
单位是点、直、弧三者组成,笔画粗细一
致,起止都要藏锋,向左撇出的地方不用
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
笔弧线结字。
二、篆字结构
• 对称中有长短
小篆讲求对称,或是两弧对称,或是两直对 称,形成对偶笔画,其单一笔画居中时, 不是延长就是缩短,以应两边。
“鸟留下足迹,皇颉遵循。圣人定规则,造了文字。 字体有六种,以篆书为正宗。字形精妙,巧得神韵。 有的如龟文细密,排列如龙鳞;字体舒缓字尾随意, 长翅短身;像黍稷下垂的穗,像虫蛇遇火;扬波振击, 鹰屹立鸟振翅;引颈敛翅,有凌云的气势。有的落笔 轻盈,收笔浓重,好像断绝又好像相连;像露水落在 丝上,凝聚在下端;直笔像垂悬,横笔像编织;笔势 深远斜行,不方不圆;像走又像飞,肢歧翱翱。在远 处看,像一群飞行的鸿鹄,络绎不绝;走近看,看不 到边际,一笔一书无法探究。研桑数不清笔画的曲折, 离娄看不清笔画的间隙,般棰为书法的精巧作揖辞让, 籀诵也拱手藏笔。处于篇籍的首要位置,粲然可观。 在素绢上舒展华美艳丽,是学艺首先要掌握的典范。 为文德的弘美欢喜,为作者没有刊刻愠怒。思考字体 而俯仰,举大略加以论说。”
钟繇得《笔法》后,从此得知“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的道 理,由是书法更妙;其后晋人宋翼得钟繇《笔势论》,“依此法学,名遂 大振”;人称书圣的王羲之,也曾从父亲王旷那里得到了一本论用笔的秘 著,书艺得以大进,使卫夫人吃了一惊。 这种宝贵的笔法诀窍是保密的, 书家们把它当成“祖传秘方”秘而不传,其所藏笔法论著,或携之入土, 或仅作家传,即使千金亦无法求得。因此,有书家为获取就下大力甚至不 择手段:钟繇从韦诞手中借不到蔡邕的《笔法》,诞死后,他就“盗发其
(日,暖阳),表示暖阳暖风催生遍地绿草。造
字本义:严冬之后,风和日暖,使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
篆 字 偏 旁
4、字底
凡字底都有载上之势,如峄山“具、兵、惠、 奉、义” 等字,有的象双手捧托,有的如 镶嵌之中,紧凑自然地贯穿一起包之势,既要包得住又不要包 得太死,要能围中有缺、围而不死。 如:壹、家、害、定、国、因等。
篆 字 偏 旁
2、右偏旁 右偏旁较少,写右偏旁时要有左顾之势,即 先写左偏旁,然后相势以取配合,使结构 穿插完善,长短争让得宜。如峄山的“初” 字,由“衣、刀”两偏旁组成,左偏旁占 三分之二,右偏旁占三分之一,有穿插, 随化结构的板而变活,我们在欣赏时,并 不会因篆字笔画无粗细变化而失去生动活 泼的生气。
篆 字 偏 旁
3、字头 凡字头都有覆下之势,如宝盖头,左竖右钩 向下延长,呈三面包围向外倾斜的长竖。两 部竖排的字,宜上紧下松,不易平均分割, 如峄山的“皇”字。 篆书与楷书字头不尽相同,如“奉奏春秦 泰”,
奉
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封地边界的茂盛植 物。奉,金文 = (丰,茂盛植物)+ 再加 (双手),表示手持丰茂植物。篆文
《笔 论》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 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 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 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 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 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一、篆书特点
1、因形立意 篆书的象形字很多,表现方法很多,大都属 于因形立意,如“马 、羊、人”等。
2、体正势圆
小篆形体要平要正,横平竖直,是紧密而又
工整地书体,从结构到运笔都是以圆为主。
由于字的中心十字线拉长,因此字的外轮
廓形成自然的椭圆形。
小篆的字势,凡方折处都是弧形线,圆中寓
方。
3、左不见撇
角弧:用两笔搭接法,上角起笔后至左下角转而向右止笔, 然后在上角起笔处另起一笔与前笔搭接,至右下角与下笔相 搭接。 半圆弧:两笔完成,在一头搭接。 弧背向下的,先写左画向右弯,待完成一半后,再由右上 等高处写另一半,两笔搭接一起。左右要匀称。弧背在上的, 先写左边一笔,弯下后再写右边一笔,搭接点在弧的中间。 这两种弧的搭接处,都要弯转自然,如同一笔写成,不露搭 接痕迹。 圆弧:两笔搭接,由圆的上中间部位下笔,先写左半弧至右 下转弯处停笔,右弧另起笔与左画搭接,行笔中随时注意与 左半弧相对称。 方弧:左上角先起笔,至右下角与右画相搭接,凡角处都圆 转过笔,化角为弧。
篆书技法
王立双
2016.4.22
东汉· 蔡邕
东汉蔡邕是一代书法大家。据唐代张彦远云: “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 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 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 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 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授于欧阳询, 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 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鄔彤、韦 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
篆 势
邕作《篆势》曰:“鸟遗迹,皇颉循。圣作则, 制斯文。体有六,篆为真。形要妙,巧入神,或龟 文针列,栉zhì 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翅短身;颓若 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缊;扬波振撆(撇), 鹰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或轻笔内投,微本 浓末,若绝若连;似水露绿丝,凝垂下端;从者如 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 蚑蚑翾翾。远而望之,象鸿鹄群游,骆驿迁延;迫 而视之,端际不可得见。指撝不可胜原。研桑不能 数其诘屈,离娄不能睹其隙间,般倕揖让而辞巧, 籀诵拱手而韬翰。处篇籍之首目,粲斌斌其可观。 摛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先。嘉文德之弘懿,愠 作者之莫刊。思字体之俯仰,举大略而论旃。”
“手”,强调恭敬持举。造字本义:双手恭敬 持举丰茂植物,祭拜土神,以求种植丰收。隶 书将篆文 “手” 写成 的写成 ,将篆文中间的 。当“奉”的“恭敬持举”本义
消失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捧”代替。
春
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种子萌芽扎根。春,甲骨文 =
(林野)+
(太阳) + (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
生根),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 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有的甲骨 文 将“林” 改成“艸” ,表示严冬过后,大地回温时 将“艸” 写成四个 将字形简化成 (屯,
野草重新发芽吐绿。有的甲骨文 “丰”
,表示春风带来蔓蔓丰草。金文
“草”、“屯”、“日”三形会义: = (艸,绿草)+ 生根发芽)+
秦代篆书
小篆又称“秦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巩固 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国策,其中 “书同文”,废除六国文字, 全国统—。小篆就是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六国文字的优点,废除了区 域性的异体字,从而整齐、简化、规范了的文宇,这是中国古代史上 对古文字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系统整理,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 重大里程碑。统一后的小篆,顺应书写的需要趋于抽象化,象形意味 大大减少,符号化更加明显,对后代文字的规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秦代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很快被汉王朝所替 代,《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会稽刻石》 为秦篆代表作。其成就和对书法的贡献就在于线条和结构上。线条笔 笔中锋、圆劲古雅、含蓄蕴藉、沉稳端庄,是善书者欲达之目标;结 构均衡对称、疏密有致、整齐规矩、风格严谨,对后世隶、楷的结字, 特别是篆刻的布白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独立处取连贯
• 篆字的组合方式有单体字,也有两部或三 部的横排竖排式,每个基部独立也是一个 字,如“林”字,是一个两部横排字,这 两部所占的地位相同,否则就失去了连贯。
三、运笔
1、笔藏锋心 有提无顿 着墨落笔,提笔运转,笔锋保持圆起圆收,提笔中含, 保持中锋。 2、点运笔 篆字中单独用点不多,一般是用点连接下一笔,写法 与竖画同。 3、直画运笔 藏头护尾,两头都圆,中间粗细不变,做到中实不怯。 4、弧画运笔 篆字变化最多的是弧画,初学者最不容易弄清弧的起笔、 停笔和弧笔搭接处的来龙去脉。
四、篆字偏旁
篆字偏旁不统一,同一个偏旁,不同写法很多, 有些偏旁即用于左右偏旁,也用于字底。现只 从比较常用的偏旁,分类排列,作为参考。 1、左偏旁
凡左偏旁都有右盼之势,篆字偏旁,独立看都是 单独的字,如“维”,配合是要加以变化,不 要上下齐平。其宽窄要视右边部分而定。有时 左右偏旁可互换,如“和”、“好”等字。
冢”;宋翼则“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通过“破钟公墓”而获取钟
繇的《笔势论》;欧阳询则是花了“三百缣”的高价弄得了王羲之为教子 笔法所绘的《指归图》;颜真卿为了学习书法的决窍,曾两度辞官拜张旭 学书;清代张照,年轻时为学到书家王鸿绪的笔法,竟躲在王的楼上,透 过楼板缝隙偷看王写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书法家们对于笔法经验的重视。 故有元代赵孟頫所言“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