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权

合集下载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美国的霸权主义源自多个因素,包括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扩张主义政策、军事优势、文化输出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对美国霸权主义来源的详细分析:一、经济实力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位于世界第一位,外汇储备丰富,金融体系发达,科技实力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些经济实力使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国际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其在国际金融机构、贸易组织中的话语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实力。

美国的经济霸权使其能够通过经济手段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获得国际政治主导地位。

二、扩张主义政策美国历史上一直主张西进与扩张主义政策。

自19世纪开始,美国的西进运动带来了土地的扩张和领土的增加。

在20世纪,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以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例如《门户政策》、《新政策》、《和谐大洋政策》等。

美国还通过对外援助、军事干预等手段,试图扩大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些扩张主义政策对于美国的霸权主义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军事优势美国一直致力于维护自身的军事优势地位。

美国军事实力雄厚,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军费开支一直处于世界第一位。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军事基地,并在各个战略要地部署了大量的军事力量。

美国还通过军事联盟、军事援助等手段扩大自己的军事影响力。

这种军事优势使得美国能够通过武力手段来主导一些国际事务,并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

四、文化输出美国在文化输出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美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美国电影、音乐、文学、时尚等都对全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美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力。

美国通过文化输出,能够塑造全球民众的价值观、生活方式,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这种文化输出也可以视为美国霸权主义的一种表现。

五、国际组织、体系的塑造美国一直在国际组织和国际多边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

美国霸权评析

美国霸权评析

分析评价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美国霸权主义是利还是弊?利有哪些?弊有哪些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其强势地位在世界上“颐指气使”,动辄干涉别国内政,造成国际关系的持续紧张,危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冷战后,美国成为当前世界唯一集“经济霸权”、“制度霸权”、“科技霸权”于一身的垄断资产阶级统治的超级帝国,帝国本性决定了它的根本利益在于对外扩张,推行霸权主义。

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阻碍他国的发展。

他的利在于推广霸权带来自己的各个方面层面的收益,但是在目前的时代中推用霸权主义只能说明美国的心虚,因为目前除非是一些弱小的没有地位的国家受到伤害外,他不敢明目张胆的对中国、俄罗斯推行霸权主义,因为随着中俄的崛起,美国越霸权则反映出他的无能。

分析评价美国霸权主义行径霸权必须做到只有盟友,没有朋友。

该翻脸时就翻脸,该不要脸时必须不要脸。

就美国来说,霸权主义已不长久,因为中俄的崛起,金砖国家的崛起,以及某些发达国家对美国的仇恨已经不是写在脸上,已经表现在某些行动中。

反美不在是孤家寡人,只要有一个恰当的时机和事件全世界的反霸权行为会得到一个扩张。

霸权就是牺牲别人的利益,不择手段的行为去伤害他国。

评析美国霸权稳定论霸权稳定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

后来吉尔平、基欧汉、莫德尔斯基等学者又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在这些人当中,吉尔平可算作霸权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几部著作从经济、政治、历史都不同角度阐释了这一理论。

霸权稳定论属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支。

然而,它又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和中心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说,传统现实主义关注的是均势问题,而新现实主义关注的是国家的安全以及国际体系的结构问题。

而霸权稳定论,顾名思义,主要研究的是霸权的兴衰以及霸权的统治问题。

这一借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权力概念,又吸收了新现实主义的结构主义特色,还对制度主义关系的国际机制以及国际合作问题有所涉及,称得上是一定程度上的综合理论。

美国霸权战略

美国霸权战略

美国霸权战略美国霸权战略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美]亨利·基辛格一、美国霸权战略的思想和政策渊源(一)孤立主义孤立主义(Isolationism)是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辞》中提出的外交原则,即美国在对外关系中应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

孤立主义是美国传统外交的基础,对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积极作用。

(二)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

门罗声称,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

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

“门罗主义”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

(三)威尔逊主义威尔逊主义(Wilsonianism)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前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重建世界和平秩序的构想,其中心思想是,国际政治集体安全体系比古典均势体系更有利于世界避免战争,维护持久和平。

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人性可以改造。

第二、战争可以避免。

第三、利益可以调和。

第四、建立国际组织,保卫世界和平。

“威尔逊主义”反映了美国这样的战略意图: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以民族自决,裁减军备为幌子,换取世界舆论的支持,削弱英法等竞争对手;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参与瓜分世界的殖民地。

因此,“威尔逊主义”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标志着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开端。

二、美国霸权战略概念美国霸权战略就是美国运用和创设各种权力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防止和打击竞争对手,维持并增进自己在安全、价值观和财富等方面最高水平的国家利益。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美国的霸权主义起源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经济条件,以及其外交政策的演变。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方面:1. 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美国以自由、民主和人权为核心价值观,这在其政治制度和宪法中得到体现。

自独立以来,美国一直视自身为民主的典范,并试图将其价值观传播到其他国家。

这种意识形态的突出地位使得美国有动力成为世界事务的决定者。

2. 经济实力: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拥有全球最大的GDP。

其拥有强大的产业和技术基础,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这种经济实力使得美国能够通过经济援助、贸易政策和金融制裁等手段来影响其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决策。

3. 军事实力: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拥有全球最大的军费预算和先进的军事技术。

美国拥有全球范围的军事基地和舰队,能够在世界各地执行干预行动。

这种军事实力使得美国能够通过直接干涉他国事务、参与军事联盟和利用武力威胁来维护其利益和地位。

4. 地缘政治:美国位于北美洲,并拥有两大洋岸线,地理位置使得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美国通过控制重要的航运通道、海上关键节点和战略资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影响力。

美国还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农产品,使其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 外交政策演变:美国的外交政策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化。

从19世纪的孤立主义,到20世纪的国际主义和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地位,再到21世纪的全球霸权主义,美国一直在追求其利益和影响力的最大化。

美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机制,但也保留了单边行动和使用武力的选择。

6. 文化影响力:美国的文化、娱乐和科技产业对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好莱坞电影、音乐、时尚和科技创新等都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软实力通过流行文化的传播,对其他国家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文化霸权。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经济条件出发,结合其政治制度、军事实力和外交政策的演变,使得美国能够在全球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并试图将自身的价值观和利益推向其他国家。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美国的霸权主义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美国的霸权主义根植于其历史和文化传统。

早在十九世纪,随着西部开发和美国国土扩张,美国开始追求“命运共同体”和“边疆主义”的理念,认为自己是神圣使命下的选民国家,有责任将其价值观和制度推广给全世界。

这种思想在其宪法和独立宣言中得到了确立,将其视为一种历史使命。

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观念也在这种文化传统下形成,强调自由、民主和人权等价值,在推行其国家利益时常常将其视为一种道义义务。

二、指导性思想和政策美国的霸权主义也体现在其外交政策和国际组织中的指导性思想和政策上。

著名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认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的强国,在国际事务中应扮演全球警察和解决冲突的角色。

这种“全球警察”角色的思想形成了美国干预他国内政的理论基础。

美国在国内制定的一系列对外政策也促使了其霸权主义的形成,例如著名的“门罗主义”和“孤立主义”,都突显了美国在西半球及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地位。

三、军事实力和军事扩张美国的霸权主义也源于其军事实力和军事扩张。

自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国家之一,其军事实力的强大给予了美国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

美国通过不断扩张其全球军事基地、建立军事联盟、推行军事援助和干预他国内政等手段,使自己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相对的权威和影响力,从而巩固了其霸权地位。

四、经济实力和经济霸权美国的霸权主义还体现在其经济实力和经济霸权上。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GDP和贸易规模占据全球第一。

美国通过建立和主导国际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制定并实施其自身的经济规则和标准,对全球经济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美国在经济上的霸权地位使其能够通过经济制裁和金融手段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推动其所需的政治和军事目标。

美国的霸权主义来自于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指导性思想和政策、军事实力和军事扩张以及经济实力和经济霸权等方面。

美国霸权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美国霸权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美国霸权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形式,即由美国支配和控制世界上众多国家。

这种政治观念和行为,在许多国家被看成是令人痛恨的封建政治,以及美国对外事务的唯我独尊,带来恶劣后果。

美国霸权主义从美国冷战时期开始,即以冷战范式为指导,动态扩张全球军事力量,巩固军备竞赛,为美国政治经济的利益霸占全球。

其宗旨是维护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推行唯物论思想,以经济、政治、武力等利益为依据,实施大国博弈和拉长美国国家安全网络。

同时,美国霸权主义在全球政治经济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凸显出两大矛盾。

一方面,美国通过政治上的胁迫、军事的夹击、经济的控制,严重限制所控制国家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在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同时,世界各国之间在利益的冲突和挑战的问题上,更容易引发危机,此举却使美国国家利益受损,也造成全世界的不安和焦虑。

综上所述,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多国构成了严重影响,即美国长期控制国家发展,以支配世界,并以自身利益为优先。

若不以国际合作、平等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的同时,积极改变美国霸权主义,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从而给当今世界带来不安和焦虑。

美国霸权

美国霸权

彭德怀元帅在朝鲜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
下一页
越南丛战中的美国士兵
下一页
越南战争暴尸街头的和平居民
下一页
遭燃烧弹袭击的越南儿童
返回
古巴导弹危机
下一页
阿富汗战争中的苏联工兵
下一页
里根总统推出“星球大战”计 划
返回
美国霸权真的衰落了吗?
主要内容



一、美国全球霸权的建立 二、美国霸权的“五大支柱” 三、“冷战”后的美国独霸世界战略 四、全球新兴市场国家的壮大和美国的衰 落
(四) “冷战”对峙,终成世界霸主
战后苏联

苏联人民以顽强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仅经 过两个五年计划,其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苏联 1937年的保卫国家的战争潜力为世界第三位,1938 年的制造业占世界总产量的17.6%,仅次于美国的 28.7%,1939年的飞机产量为10382架,居世界第一 位。因之,苏联在二战中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因 二战的血与火的考验变得更加强大。而且世界也因 此而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同以美国 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对抗的社会主义阵营。
国际制度支柱

1944年5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关 贸总协定(GATT)所确立的国际经济制度成为 美国赖以控制和管理世界经济的得力工具。在安 全领域,美国主导促成了联合国的建立以取代国 际联盟,并确立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和大国决定 的原则,从而确保了美国在安全领域的至上地位
美苏冷战美国胜利

1989—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在世界上为所 欲为的野心终于如愿以偿,它的霸权主义野心已经到了登峰 造极的地步。同时资本主义又一次爬上了峰巅,而社会主义 运动跌入了低谷。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哪里来美国的霸权主义源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以及其对国际事务的强势干预和控制。

这一霸权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美国历史上的多个重要阶段和事件。

美国的霸权主义从其殖民地时期开始。

在17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并逐渐扩张势力范围。

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开始建立起自己的霸权地位,对周边地区进行扩张。

美国在19世纪实施的西进运动也是其霸权主义的一个重要来源。

随着美国向西部扩张,对土著居民进行驱逐和剥夺土地的行为,形成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本质。

这一过程中,美国政府通过武力和政治手段控制了大片土地,并对土著居民实施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美国在20世纪的世界大战和冷战期间的行为也是其霸权主义的重要来源。

美国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地位和冷战期间对苏联的遏制政策,使得美国成为了全球霸主。

在这一期间,美国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还通过国际组织和贸易体系的建立,巩固了其对世界事务的控制和影响力。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美国的霸权主义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和巩固。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强大的军事强国,拥有着巨大的全球影响力和媒体话语权。

美国通过其文化输出、科技创新和国际援助等手段,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霸权地位。

美国的霸权主义源自其殖民地时期的扩张、西进运动的殖民行为、世界大战和冷战期间的战略选择,以及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趋势。

这些历史和现实因素共同构成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体系,使其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霸权国家之一。

美国的霸权主义也面临着挑战和反对,需要继续关注和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霸权的基本轨迹大致体现了从美国到美洲,从美洲到世界的脉络。


国霸权是从美洲地区走向全球的,美国独立实际上就是挑战英国霸权的结果,
独立之后的美国首先就致力于排除欧洲对美洲的影响,建立与欧洲之旧世界相
对应的美洲体系这一新世界,而门罗主义就是其外交思想的重要基础。

1898年美西战争确立了美国在美洲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排除了欧洲的影响,并获得了
进入亚洲的桥头堡。

此后,以1899年的门户开放政策为标志,美国进入与欧
洲争夺亚洲利益的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美国完成了从美洲到亚洲的跳跃,进入了争霸世界之列。

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美国与欧洲分享全球政治
主导权的企图没有成功,但十四点计划使得美国获得了战略理念的制高点,国
际联盟成了门罗主义应用于全世界的逻辑延伸。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美国势力
拓展到西欧和东亚,源于美国本土安全环境的有利性,美国腾出手来专门应对
欧亚大陆的安全事务,成为欧亚大陆的主导力量,并对苏联的扩展企图进行了
坚决且不乏弹性的遏制。

冷战结束被视为西方世界乃至美国的胜利,美国霸权
开始向各个问题领域扩张。

与此同时,随着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增多及其破坏作
用的放大,美国的本土安全开始受到关注,欧洲加强与拉美关系的战略动向也
使得美国进一步关注其美洲基础,鉴于此,美国对其制度霸权的地区布局进行
了调整,从而在美洲,欧洲和东亚重构其霸权的地缘政治框架。

美国霸权战略最为辉煌之处在于,通过国际制度布局创造一个全球性的的
政治经济合作体系,这个体系以美国为中心,以美洲为基础,将欧亚大陆裹挟
其中。

欧亚大陆是全球地缘政治中心,控制了欧亚大陆就几乎自然而然地控制
了非洲,并使西半球和大洋洲在地缘政治上成为这个世界中心大陆的周边地带。

美国借第二次世界大战机遇,在确立全球制度框架的同时,也在欧亚大陆建立
了一个以其为中心的联盟体系,从而夯实了自己的霸权基石。

美国至高无上的
地位是由一个覆盖全球的同盟和联盟所组成的精细体系所支撑的,而防止欧亚
大陆出现一个能够向美国挑战的强权是其战略布局的核心目标。

美洲是美国霸权的发祥地,在美洲扩张成为美国实现其霸权的第一步,独
立于欧洲的美洲体系是美国对外扩张的第一个宏大梦想。

《门罗宣言》是美国
把外交重心从摆脱欧洲影响转向在美洲扩大影响并最终创立其主导的美洲体系
的里程碑,是美国与欧洲争夺美洲霸权的宣言书,其中所体现的门罗主义被视
为美国的主体原则,并成为美国拉美政策的基石。

“天定命运观”也是美国在
美洲扩张的指导思想。

西奥多罗斯福推论是门罗主义的延伸,表明美国的扩张
主义意图不再局限于阻止欧洲各国干涉美洲,而美国还可以按照自己的逻辑干
涉美洲各国的内部事务。

美洲国家组织具有一切美国主导国际组织的特征,即它赋予美国特殊的国家优势及其行为的合法性,同时也成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小国借以约束美国行为的工具。

美洲国家组织也是美国为称霸世界而建立的第一个区域性政治军事集团,其创立标志着美国孜孜以求的美洲体系终于形成,它完全排除了欧洲国家的影响,甚至成为美国向美洲以外发动冷战的重要基地。

美国霸权的形成与欧洲有着摆脱不开的关系。

实际上,美国立国就是挑战欧洲在美洲霸权的产物,至今对美国影响至深的孤立主义思想就是针对欧洲这一旧世界设计的,而作为美国主题思想的门罗主义也是阻遏欧洲霸权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赋予了美国直接介入欧洲事务的契机,而冷战的爆发赋予了美国确立资本主义国家盟主的机遇,由此引起的东西方对立首先导致了欧洲的分裂,双方均将对方视为非我族类,形成对欧洲中心的分治,从而给美国确立西方霸权提供了机遇。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削弱了欧洲的全球霸权,而此后的殖民地人民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独立革命。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联盟的正式解体,也代表着美苏对抗的不可逆转。

大西洋联盟以北约为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制度安排,承担防止苏联扩张的军事职能;以马歇尔计划为经济领域的制度安排,力求全面复兴西欧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战后初期,美国面临的紧迫问题不是苏联对西欧的直接威胁,而是各国经济社会状况的恶化和共产党势力的上升,这一政治经济情势与美国扩大国外市场,解决生产过剩矛盾的国内经济目标相结合。

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度过了战后的艰难岁月,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西欧的战后复兴,但它也加速了欧洲的分裂。

作为美国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对外经济援助计划,他促进了美国的对外资本和商品输出,为美国采用经济手段介入和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同时,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为大西洋政治军事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基础。

北约的建立不仅意味着美国确立了西方霸主地位,也标志者美国以欧洲为战略基点的全球部署基本完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欧洲一体化的催化剂。

苏东集团的解体实际上撤除了美欧特殊关系的外在屏障,美欧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直接和富有战略性。

鉴于国际制度的滞后性特征,美国无意维持既有国际制度的权威性,而是力图凭借一己之力加以改造和完善,使之成为约束他国而约束美国的战略工具。

欧洲一体化进程与国际制度建设密不可分,欧洲则强调建立一个基于国家法和国际制度的全球秩序。

美欧之间对国际制度的不同战略导致了对世界局势截然不同的判断,并集中体现在世界走向的解读上。

20世纪前半叶,中国尚处于不稳定的国际体系的底层,所求者首先是恢复自19世纪失去的独立和主权;20世纪下半叶,中国迎来历史性崛起,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成为现实的期望
国际制度是国际社会中主要行为体尤其是大国权利分配,利益分配,观念
分配的结果,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全球性国际制度的创立与运行。

国际秩序是一
种国际公共物品,由各主要行为体尤其是大国提供,又体现并导致了大国之间
的合作与冲突。

鉴于大国实力的此消彼长是一种历史规律,在实力基础上的利
益分配,观念分配以及反应三者分配结构与进程的国际制度也将处于变动不居
的状态之中,国际秩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变革性是其本质特征之一。

另一方面,权利结构,利益结构,观念结构,国际制度又存在某种程度的稳定性,乃
至滞后性。

新旧秩序的转换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进程与
速度取决于实力对比的变化,而后者并不会迅速冲击到既有的结构和国际制度,鉴于国际秩序处于这些结构与制度的顶端,滞后性也被视为国际秩序的基本特
征之一。

真正全球性体系的出现有赖于地理大发现。

15,16世纪始,欧洲列强开创
了稳定的全球航海体系及随之而来的全球规模的贸易体系,到19世纪中叶,当中国也被殖民体系所触及之时,一个全球性的国际体系形成了。

功业革命,运
输革命,通讯革命等相继而来,体系内部的紧密联系最终造就了一个全球性的
国际经济秩序。

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意味着资本,资源,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
围内的加速流动和优化配置,以此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当然,全球化有其内
在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世界非均衡性的加速发展,即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各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经济全球化在构建全球
秩序中发挥着双刃剑的功用。

相互依赖导致国际竞争冲突更加激烈,而相互依
赖本身也成为制裁对方的工具。

但它可能会使各国在处理冲突时采取明智的理
性态度,用对话代替对抗,而不是简单地诉诸武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