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宽带网络通信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八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

NFV基础设施(NFVI)
虚拟计算
虚拟存储
虚拟网络
虚拟化层
计算
存储
网络
图6 NFV架构
NFV 管理
和 编排
NFV优势
✓ NFV 是从运营商角度出发 提出的一种软件和硬件分 离的架构,将虚拟化技术 引入到电信领域,采用通 用平台来完成专用平台的 功能。
✓ NFV 能 实 现 软 件 的灵 活 加 载,从而可以在数据中心 、网络节点和用户端等不 同位置灵活地部署配置, 加快网络部署和调整的速 度,降低业务部署的复杂 度,提高网络设备的统一 化、通用化、适配性等。
同发展,实现网络变革。 ✓ 新型基础设施平台将引入互联网和虚拟化技术,设计实现基于通用设
施的新型基础设施平台,关键技术是NFV和SDN。 ✓ 新型的5G网络架构包含接入、控制和转发三个功能平面。
核心网 接入网
转发功能 控制功能 接入功能
5G网络逻辑架构
分布式组网 集中式组网 动态自组织网
Mesh网 Wi-Fi
➢ 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场景 ➢ 海量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mMTC)
场景 ➢ 超 高 可 靠 、 低 时 延 通 信 ( 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 mMTC应用场景
• mMTC主要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 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具有小数据包、低功耗、海量连接等特 点。这类终端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不仅要求网络具备超密集连接的 支持能力,满足每平方公里100万连接数密度的指标要求,而且还要保 证终端的超低功耗和超低成本。
通信原理课件第八章 时分复用(一)

基带信号 m1(t)
m2(t)
信道
低通滤波器 1 低通滤波器 2
m1 ′(t ) m2′(t )
mn -1 (t ) mn(t)
发送端
接收端
低通滤波器 n-1 低通滤波器 n
mn -1 ′(t ) mn ′(t )
图 6-4 时分复用系统示意图
wujing
现代通信原理——第八章 时分复用
8
1路 2路 3路 4路
同步时分复用原理
4 32 1
D CB A d cb a
cC3 bB2 aA1
帧3
帧2
帧1
2
1
B
A
b
a
异步时分复用原理
2b B a A 1
帧6 帧5 帧4 帧3 帧2 帧1
wujing
现代通信原理——第八章 时分复用
12
TDM方式的优点(相对与FDM)
❖ 1、多路信号的汇合和分路都是数字电路,比 FDM的模拟滤波器分路简单、可靠。
❖ 把基群数据流采用同步(SDH)或准同步数字复接 技术汇合成更高速的数据(称为高次群),高次群 的复接结构称为高次群的复接帧。
❖ 对帧的研究是时分复用系统研究的重点,相当于 对频分复用系统中频道的研究。
wujing
现代通信原理——第八章 时分复用
17
E1帧结构源于语音通信:
❖ 抽样频率:
fs=8000Hz
❖ 空分复用方式(SDM,space division multiplex ) 无线通信中(包括卫星通信)的位置复用 有线通信中的同缆多芯复用。
❖ 码分复用方式(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 ) 编码发射、相关接收技术。
计算机第7、8章习题

第7、8章练习题1. 单选题1.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______。
A)数据处理B)文件检索C)资源共享和数据传输D)信息传输2.在计算机网络中,通常把提供并管理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称为______。
A)服务器B)工作站C)网关D)网桥3.Internet中的IP地址由四个字节组成,每个字节间用______符号分隔开。
A)。
B),C);D).4.将计算机网络分为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和网状型等是按______分类的方法。
A)传输技术B)交换方式C)拓扑结构D)覆盖范围5.个人用户通过PPP/SLIP接入Internet时,用户需要准备的条件是:一个Modem,一条电话线,PPP/SLIP软件与______。
A)网卡B)向Internet网络服务提供商(ISP)或校园网网管中心申请一个用户账号C)TCP/IP协议D)IP地址6.一个URL地址为ftp://,则这个URL地址中使用的协议是_____。
A)FTP B)TelnetC)HTTP D)Gopher7.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是指_____。
A)硬件和软件B)硬件、软件和数据C)外设和数据D)软件和数据8.最早在美国出现的计算机网络是______。
A)Novell B)ARPANETC)Internet D)LAN9.网络标准100BASE-T中的100是指______。
A)100Mbit/s B)100MHzC)100米D)100个节点10.下列关于用户使用电话线连接Interne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只能使用脉冲电话B)只能使用音频电话C)脉冲、音频电话都能使用D)脉冲电话无须使用Modem11.拨号接入Internet需要一些条件,以下各项中,_____不是必要的条件。
A)电话线B)ISP提供的电话号码C)调制解调器D)IE浏览器12.IP地址的长度为_____位二进制数。
A)16 B)24C)32 D)4813.Internet是全球互联网络,通过_____协议将不同类型的网络和计算机连接起来。
第8章 无线通信组网技术

第8章 无线通信组网技术 不论用户在什么位置或采用什么技术,CDPD均可进行移动 管理,提供用户计费。 CDPD特别适用于短的、 突发性的信息, 如销售点(POS)信用卡证实、 车辆调度、 跟踪包裹投递、 遥 测信息传送以及短的电子信箱(E-mail)交换等。 CDPD的基本原理是在蜂窝网中的空闲语音信道上发送分组 数据,从数据终端(如笔记本电脑)发出的数据被分段、 加密后, 由CDPD终端装置形成138个字节的帧,这些帧被送往蜂窝内带宽 为30 kHz的信道。 使用的多址访问协议是带冲突检测的数字 侦听多址访问协议。 该协议是由发送装置首先进行侦听是否 有空闲信道,如果有,则立即发送数据,否则一直等待。 发出的 数据帧首先送往MDBS,然后传到MDIS,由它发往有线网或另一个 移动用户。 为确保数据的正确传送,CDPD使用了IP高层网间协 议,并采用高可靠性的前向纠错技术来提高传输速率。CDPD的 框图如图8-4所示。
第8章 无线通信组网技术 为了保证有噪声干扰时,传输数据的正确性,在面向连接 的业务中,主要依靠纠错编码,加入纠错编码但不能保证传输 的正确性,通信将被中止,所有的消息必须重新传送。 与此相反,虚连接的路由选择不用建立一个固定的连接, 并且主要采用分组交换,由几个数据包组成一个消息,每个数 据包独立选择路由。 一个消息中的数据包可能是经不同的路 由传输的,所用的时间不同。 此时数据包不需要按发端顺序 到达收端,但在收端要重新排序。 由于传输路由不同,有些数 据包可能由于网络或线路故障丢失,但其他的数据包能安全到 达,此时它们被附加上很多信息,使得在收端能进行消息重现。 因此,虚连接路由选择常能够避免重新传送整个消息,不过每 个数据包需要更多的附加信头。 典型的信头包括: 信源地 址、 信宿地址、 路由信息以及用于收端排序的信息。
第8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

8.1.3 无线局域网常用设备
1.无线网卡
无线网卡在无线局域网中的作用相当于有线网卡在有 线局域网中的作用。两台计算机只要各自插上无线网卡, 就可以实现通信。
2.无线网桥、路由器及网关
无线网桥主要用于无线或有线局域网之间的互连。当 两个局域网无法实现有线连接或使用有线连接存在困难时, 就可使用无线网桥实现点对点的连接。在这里无线网桥起 到了协议转换的作用。无线路由器则集成了无线AP 的接 入功能和路由器的第三层路径选择功能。
8.1.2 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无线局域网采用直序扩频接入技术,使用户可以在 2.4GHz的ISM频段上进行无线Internet连接。无线局域网络 的系统包括无线网络接入管理系统、无线中心路由器、用户 端无线路由器。网络接入管理系统可以为网络运营商提供如 用户管理功能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操作与维护支持;无线中 心路由器同时提供多个无线接口,并采用扇区覆盖方式,提 供多用户大容量的IP接入,它可以进行用户验证、访问服务 控制、动态IP地址分配等。同时,它比传统的无线网络接入 设备增加了强大的IP组网和路由功能,提高了无线宽带网络 的扩展性、传输速率以及安全性。
图8-1 网络连接窗口
(a) 图8-2 无线网络连接属性
(b)
2.无线接入点的安装
(1)通过IE浏览器配置 ① 确认PC机获得了10.0.0.x网段的地址 ② 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无线接入点的IP地址 10.0.0.1,连接,桌面将弹出“连接到”对话框,要求输入 密码。在“密码(P)”框中输入“Cisco”,点击【确定】。 ③ 将进入相关页面,选中页面左上角菜单中的 “Express Setup”进入快速配置页面,在各输入框中填入相 关的配置信息。
(2)基本模式
第8章无线局域网构建及设置85920

8.1.2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基础
4.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无线局域网有两种主要的拓扑结构,即自组织型(也就是对等型, 即人们常称的Ad-Hoc型)和基础结构型。 (1)自组织型
2020/5/26
8.1.2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基础
4.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2)基础结构型 在基础结构型无线局域网中,无线接入点AP还负责频段管理及漫 游等工作。
2020/5/26
8.2.2 IEEE802.11b的技术规定
1.IEEE802.11b简介 IEEE 802.11b使用的是开放的2.4GHz频段,不需要申请就可使用。 既可作为对有线网络的补充,应用。 IEEE 802.11b无线局域网与我们熟悉的IEEE 802.3以太网的原理很 类似,都是采用载波侦听的方式来控制网络中信息的传送。不同之处 是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技术,网络上所有工作站都侦听网络中 有无信息发送,当发现网络空闲时即发出自己的信息,如同抢答一样, 只能有一台工作站抢到发言权,而其余工作站需要继续等待。如果一 旦有两台以上的工作站同时发出信息,则网络中会发生冲突,冲突后 这些冲突信息都会丢失,各工作站则将继续抢夺发言权。而IEEE 802.11b无线局域网则引进了冲突避免技术,从而避免了网络中冲突的 发生,可以大幅度提高网络效率。
2020/5/26
8.1.1 引例说明
3.解决方案 (1)无线与有线混合组网 办公区内经理办公室、业务科、财务科、公关部、客户服务中心 的计算机组建有线局域网,货物区和货物仓库的计算机使用无线设备 搭建一个无线局域网,即有线部分用交换机,无线部分用无线接入器, 两者用双绞线相连接。 (2)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进行对接 在同一个公司局域网环境下,货物区和货物仓库的计算机通过无 线连接与办公区的有线局域网进行通信,确保无线局域网与有线局域 网互用性。 具体方法是使用无线接入器,一端与建筑物间天线相连,一端与 有线局域网交换机相连,这样把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互相连接起 来代替专线功能。周围移动站点通过无线接入点与公司办公区有线局 域网互连,访问和存取公司信息。
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_第8章_直放站原理及工程

第8章直放站原理及工程8.1概述在GSM移动通信网络中,受电波传播衰减和复杂的无线环境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基站信号覆盖不到的盲区或弱信号区。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网络建设成本和现场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弱覆盖区域建设基站。
直放站是现有的GSM网络覆盖的一种补充.它是一种弥补移动网络中基站援盖不足,扩大基站覆盖范围极其有效的设备。
直放站经济实用、安装快捷,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高层建筑的办公室、娱乐场所、电梯或私人住宅等基站信号所无法到达的信号盲区.同时可很好地消除阴影效应.对边远郊区个别村镇的弱信号区也具有很好的覆盖效果.8.2直放站直放站工作在基站(BTS)和移动台(MS)之间,是GSM系统的无线接口,它双向中继放大射频信号,延伸基站信号的覆盖范围,无线信号在其中是透明传输的,实际上它是一种无线射频信号增强设备。
在下行链路上,直放站接收施主基站的无线信号,然后通过功放进行射频功率放大,二次发射到需要覆盖的弱信号区域。
在上行链路上,直放站将覆盖区域内的移动台发射的信号,通过低噪声放大器进行放大,转发给施主基站。
直放站按照信号传输带宽可分为宽带直放站和选频直放站,按照使用场所可以分为室外直放站和室内直放站(室内分布系统),按照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同频直放站、移频直放站和光纤直放站,按照传输信号可以分为GSM直放站和CDMA直放站。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直放站在网络中应用较多的几种其体类型。
8.2. 1无线宽带直放站无线同频宽带直放站是出现最早、应用广泛的一种直放站,它造价低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安装快捷、维护方便。
无线宽带直放站系统主要是由施主天线、直放机、重发天线三部分组成。
直放站的系统结构如图8-1所示。
施主天线接收主站发射的无线信号。
一般选用八木天线、对数周期天线和抛物面天线等窄波瓣天线作为施主天线,这类天线的定向发射和接收能力强.良好的方向性有利于对主站信号的选取,增强主站信号强度,抑制邻站信号强度,使得送入直放机的信号较为纯净。
第8章 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

8.1.1 4G的两种制式
两种制式为何会不同呢?接下来将做具体介绍。
1.TDD与FDD设计中的不同 由于TDD以时间区分上下行,FDD以频率区分上下行。因此二
8.1 4G概述 值得注意的是,它其实不符合国际电信联盟对下一代无
线通讯的标准(IMT-Advanced)定义,只有升级版的LTE Advanced才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4G的要求。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在多址方式方面选择了下行采用OFDMA,上行采用SC-FDMA (单载波频分多址),舍弃了3G核心技术CDMA。LTE系统在 性能和数据速率上有所提高,在系统容量和覆盖率上进行提 升,不管在用户面或是控制面上都减小了时延,支持更多的 业务类型,在建设和运营方面都降低了成本。
了减少UE的功率消耗。在DRX状态下,UE会为每一个下行HARQ进程 开启一个HARQ RTT定时器,这个定时器长度为UE期待收到重传数 据需等待的最小子帧数。当HARQ RTT定时器未过期时,UE不可进 入睡眠状态,以避免遗漏接收重传数据。
(2)半持续调度过程
LTE中存在动态调度和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持 续调度)两种分组调度方式。SPS方式下,无线资源的分配在一 段较长的时间内半静态地分配给UE,适合于如VoIP等数据分组小, 时延要求高且数据传送具有一定周期性的业务。
①HARQ过程的定时关系
从图8.l中可看出,子帧i收到的ACK/NACK信息总是对应于在 子帧i-4发送的数据。另外,对于下行异步HARQ,收到ACK/NACK后 数据的重传或新数据的发送与之前的数据发送没有确定的对应关 系;而对于上行同步HARQ,重传数据或新数据总是在i+4时刻发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概念与应用特点。 ❖ 了解下一代网络(NGN)的发展,了解基于软交换的NGN技
术特点。
内容简介
❖8.1 宽带网络通信概述 ❖8.2 宽带接入网技术 ❖8.3 宽带核心网技术 ❖8.4 下一代网络(NGN)
放映结束
内容简介
接入网概述
(4)用户驻地网(CPN) ❖ CPN指用户终端到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所包含的线路
与设备(属于用户自己的网络),其在规模、终端数量和业 务需求方面差异很大。CPN的组成可以大至企业网或校园网 中的局域网所有设备;也可以小至普通住宅中的一部话机和 一对双绞线。
接入网概述
(5)维护管理接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Q3) ❖ Q3是电信管理网与电信网其余部分相连的标准接口,在一个
返回
8.2.1 接入网概述
❖ 接入网指端局本地交换机(或远端交换模块)至用户之间的 部分,由传统的用户环路(从电话端局交换机到用户终端设 备之间)发展而来,已经从功能和概念上替代了传统的结构, 成为通信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接入网分为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接入网的投资比重约 占整个电信网的50%。
返回
8.1.1 宽带通信网的发展
1. 数据宽带网络的发展
❖ 数据业务将超越话音业务 ❖ 宽带网络建设进入新阶段 ❖ 业务种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 新一代网络技术
宽带通信网的发展
2. 电信宽带网络的发展
❖ ISDN ❖ ATM ❖ ATM/IP平台 ❖ 宽带IP网络
宽带通信网的发展
3. 下一代网络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Introduction to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课程提要
通信网基础技术 电信交换 数据通信
宽带网络通信
第8章 宽带网络通信
本章学习目标
❖ 了解宽带通信网的发展特点,了解网络融合的基本概念。 ❖ 了解接入网的结构功能,了解常用宽带接入技术的技术应用
❖ 下一代网络(NGN)的基本思路为:具有统一的IP通信协议 和巨大的传输容量,能以最经济的成本灵活、可靠、持续地 支持一切已有和将有的业务和信号。其上层联网协议将是 TCP/IP,中间层是IP或ATM,基础物理层是波分复用 (WDM)光传送网。该构架可提供巨大的网络带宽,保证 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结构、容量和性能以及廉价的成本,支持 当前和未来的任何业务和信号。 返回
8.1.2 网络融合
❖ 根据ITU-T提出的网络分层分割概念,通信网从垂直方向 可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为传送网、业务网和应用层;从水 平方向也可分为三层,即用户驻地网、接入网与核心网。
❖ 我国的网络融合(“三网融合”或称“三网合一”)主要 是指国内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的互连互通。
网络融合
1. 网络融合的内涵
返回主目录
内容简介
❖8.3 宽带核心网技术 ▪ 8.3.1 宽带IP网络组网技术 ▪ 8.3.2 MPLS网络 ▪ 8.3.3 宽带IP城域网
返回主目录
内容简介
❖8.4 下一代网络(NGN) ▪ 8.4.1 NGN概述 ▪ 8.4.2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
返回主目录
8.1 宽带网络通信概述
❖ 宽带通信依托综合化、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多样化的 光通信网,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的交互式多 媒体信息服务。宽带的通信质量和能力都远远超越了窄带通 信系统,表现于数据通信能力和图像通信能力等。
❖ 技术融合 ❖ 网络融合 ❖ 业务融合 ❖ 产业融合
网络融合
2. 网络融合的技术基础
(1)TCP/IP协议 (2)数字化技术和光通信技术 (3)软件技术 (4)接入技术
返回
8.2 宽带接入网技术
❖ 宽带网络通信“最后一公里”的接入技术称为宽带接入网技 术。宽带接入技术包括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等,其主要接入 方式有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电缆调制解调器 (Cable Modem)、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以太 网等有线接入等;还可利用无线接入如无线局域网 (WLAN)、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等传送信息,保证 网络的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接入网概述
1. 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
❖ 目前流行的电信网划分形式如图8-1所示。 (1)电信管理网(TMN) ❖ TMN是一个综合、智能、标准化的电信管理系统,其提供
一个有组织的网络结构,以取得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之间、 操作系统与电信设备之间互联。 (2)核心网 ❖ 核心网包含了交换网和传输网的功能。
接入网中,与V5接口(本地数字交换机数字用户接口的国际 标准)关联的功能可通过Q3管理接口进行灵活配置和操作。 接入网通过Q3接口与TMN相连来实施TMN对接入网的管理 与协调,从而提供用户所需的接入类型及承载能力。
接入网概述
(6)用户网络接口(UNI) ❖ UNI是用户和网络间的接口,位于接入网的用户侧,支持多
接入网概述
(3)接入网(AN) ❖ 接入网由核心网和用户驻地网之间的所有实施设备与线路组
成,是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可经维护管理接口(Q3)由电信管理网进行配置和管理。 ❖ 接入网依赖于各种接口,将各种类型的业务从用户端接入到 各个电信业务网。在不同的配置下,接入网有不同的接口类 型,主要接口包括:用户网络接口(UNI)、业务节点接口 (SNI)和维护管理接口(Q3)。
种业务的接入,如模拟电话接入、N-ISDN业务接入、BISDN业务接入、数字或模拟的租用线业务的接入等。
接入网概述
(7)业务节点接口(SNI) ❖ SNI是接入网和业务节点间的接口,位于接入网的业务侧。
根据不同的用户业务需求,需要提供相对应的业务节点接口, 使其能与交换机相连接。SNI由交换机的用户接口演变而来, 分为模拟接口(Z接口)和数字接口(V5接口)两大类。V5 接口能同时支持多种接入业务,可分为V5.1接口(由单个2 Mbit/s链路构成)、V5.2接口(最多为16条并行2 Mbit/s链路 构成),以及支持B-ISDN的VB5.1和VB5.2接口。 ❖ 图8-2示出了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
❖8.1 宽带网络通信概述 ▪ 8.1.1 宽带通信网的发展 ▪ 8.1.2 网络融合
返回主目录
内容简介
❖8.2 宽带接入网技术 ▪ 8.2.1 接入网概述 ▪ 8.2.2 数字用户线(DSL)技术 ▪ 8.2.3 光纤接入 ▪ 8.2.4 混合光纤/同轴(HFC)接入 ▪ 8.2.5 以太网接入 ▪ 8.2.6 无线局域网(WLAN) ▪ 8.2.7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