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防治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合集下载

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技术(三篇)

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技术(三篇)

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技术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特指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地压和煤层自身的构造特点,导致煤体和瓦斯从煤层裂隙中突然释放出来,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开采设备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技术是煤矿安全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原因煤与瓦斯突出的产生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1.煤体自身的物理力学特性:煤层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和自由膨胀性,受采动影响后易发生体积增大,导致煤与瓦斯的突出。

2.煤层厚度和地压力的大小:煤层厚度对于突出的影响很大,过薄或过厚的煤层容易发生突出。

地压力过大也会导致煤与瓦斯突出。

3.煤层裂隙系统的特点:煤层中的裂隙是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通道,裂隙的连通性和介质特性对突出的影响很大。

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技术措施1.煤层控制技术煤层控制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关键措施之一。

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1)煤层注浆技术:通过注浆填充煤与岩层裂隙,增加煤岩体强度和稳定性,减少突出的发生。

常用的注浆材料有水泥浆和聚合物浆剂。

(2)钻孔支护技术:在煤层顶板或底板钻孔,通过注入固化剂(如水泥浆)来加固煤与岩层,防止突出的发生。

(3)高效开采技术:通过合理安排采煤工序和提高采煤效率,减少煤层的损伤,降低煤与瓦斯突出的风险。

2.瓦斯抽采技术瓦斯抽采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及时、有效地抽采矿井中的瓦斯,减少瓦斯积聚,降低突出的危险。

常用的瓦斯抽采技术有以下几种:(1)井下抽放:通过设置抽风机、减压器等设备,在井下抽采瓦斯,并将其排入安全地带。

这种技术适用于深部煤矿。

(2)井下瓦斯抽放:将井下的瓦斯统一集中,通过瓦斯抽放井或管道排放到地面抽采站进行处理。

这种技术适用于瓦斯含量较高的煤矿。

(3)综合利用瓦斯:将抽采的瓦斯经过净化处理后,利用其作为燃料或其他用途,实现资源化利用和节能减排。

3.安全掘进技术安全掘进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重要手段之一。

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一、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1.1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一种危险现象,一旦发生突出,会给煤矿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煤与瓦斯突出导致的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矿井生产秩序的严重混乱。

1.2 突出会引发矿井火灾、瓦斯爆炸等严重事故,不仅直接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还会造成矿井设施的严重破坏,影响矿井生产的正常运行。

1.3 煤与瓦斯突出还可能导致瓦斯积聚,给矿井内部的通风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进而影响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

二、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2.1 煤层地质条件:煤层的构造、断层、受力状态等因素会影响煤与瓦斯的突出情况。

2.2 煤层开采方法:开采方法的选择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矿区瓦斯突出的情况,不同的开采方法对瓦斯的渗透和释放速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2.3 矿井通风系统:通风系统的质量和管理状况,直接影响了瓦斯在矿井内的扩散和积聚情况。

2.4 矿井设备运行状况:矿井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状态,直接影响了矿井的瓦斯浓度和矿井生产的安全性。

三、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3.1 加强瓦斯抽放:通过瓦斯抽放系统,将矿井内的瓦斯进行有效抽放,减少瓦斯的积聚和浓度,降低瓦斯突出的风险。

3.2 完善通风系统: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管理,确保矿井内部空气的流动和质量,降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

3.3 强化瓦斯监测: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系统,定期对矿井内的瓦斯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瓦斯突出风险。

3.4 采用安全生产技术: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煤矿开采技术和设备,减少瓦斯的释放和积聚,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3.5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矿井生产的全面监管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的持续进行。

四、结语4.1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开采中极具危害性的一种现象,对于煤矿企业和相关部门来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瓦斯抽放、完善通风系统、强化瓦斯监测、采用安全生产技术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煤与瓦斯突出的风险,保障煤矿生产和人员安全。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
02 煤矿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不仅减少了工人生命财产损失, 还有助于煤矿的安全、高效、稳定生产
03 突出预测精度不断提高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精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不 断提高,能够更好地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比较
物理防治
隔离带 预裂缝爆破 注浆加固等
化学防治
涂敷防爆胶 喷洒瓦斯抑制剂 空气氧化剂等
煤层构造的细则
断层
地层错动分界线, 易引起煤层破碎和
变形
岩性转换
岩性转换带附近的 煤层易发生煤与瓦
斯突出
闭合构造
易形成气体聚集区 域,是煤与瓦斯突
出的重要隐患
褶皱
煤层的褶皱程度越 大,易引发煤与瓦
斯突出
煤层地质特征的 细则
煤层地质特征是指煤层的 岩性、煤质、水文地质等 特征,本节将介绍煤层地 质特征的细则及其对煤与 瓦斯突出的影响。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预案编制单位
煤矿企业或者特别 行业单位
预案编制内容
应急组织机构、预 警建设、救援队伍 建设、应急物资保 障、应急演练等
预案编制原则
科学性、实用性、 可操作性、紧急性
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
应急救援组织
在事故发生后,组 建应急指挥部,实 施事故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措施
毒气排放控制、活 埋人员搜救、通风 除尘、瓦斯抽采等
联合采掘
优点:实现了采煤和瓦斯抽采 的有机结合,降低了煤与瓦斯 突出的风险 缺点:对安全管理要求高,对 设备要求高 适用范围:适用于煤与瓦斯突 出危险性大,煤层倾角小于45 度,煤厚小于20米的区域
其他采掘方式
目前还有短壁工作面、切片工 作面、综采工作面等采掘方式。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监测及防治技术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监测及防治技术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预测及防治技术摘要:煤与瓦斯突出是发生在煤矿井下的一种复杂的动力现象,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随着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们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深入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文从煤与瓦斯突出机理、预测和防治技术进行综述。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机理;预测;防治。

1.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国内外针对煤与瓦斯突出现象提出了四种假说:瓦斯作用说,化学本质说,地应力作用说和综合假说。

1.1瓦斯作用假说“瓦斯包”假说:该假说认为突出造成的原因是高压的游离瓦斯,这些高压的游离瓦斯储存在“瓦斯包”中,“瓦斯包”周围的煤体的透气性差,这就为高压的游离瓦斯的储存创造了条件,在井下采掘的过程中,当“瓦斯包”周围的煤体遭到破坏或者周围的煤体厚度发生改变时,“瓦斯包”周围的煤壁强度不足以维持“瓦斯包”时,“瓦斯包”中的高压游离瓦斯得到释放,就会短时间内迅速携带煤粉喷出。

“瓦斯膨胀”假说:“瓦斯膨胀假说”认为突出发生在结构不均的高压瓦斯煤层,煤层外部为硬煤,透气性差,内部为软煤透气性好,在采掘的过程中,当外部透气性差的硬煤遭到破坏时,内部的软煤强度较低,高压瓦斯就会通过透气性差的软煤喷出,喷出的同时携带出大量煤粉。

1.2化学本质说瓦斯屏障假说:瓦斯屏障假说认为在煤层受到压力条件时,煤层的结构将会发生改变,空隙率会变小,从而降低了煤层的透气性,在压力增大的过程中,煤层的透气性迅速降低。

甚至随着压力的增大,煤层透气性可减小至零。

这样瓦斯就不能从煤体流向巷道,类似于一个屏障在两者之间起到了隔绝作用,称之为“瓦斯屏障”。

当“瓦斯屏障”消失时,煤层内部的高压瓦斯就会猛烈的像外涌出,造成瓦斯突出。

瓦斯水化物假说:这种假说认为在一定的气压,温度条件下,煤层内可生成瓦斯水化物,且生成瓦斯水化物的温度,气压跟煤层瓦斯重重炭氢气体联系密切,重炭氢气体含量高时,生成瓦斯水化物所需的温度压力都会降低很多。

由于瓦斯水化物状态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因素而发生变化,当瓦斯水化物的平衡发生改变时,瓦斯水化物将会迅速的转变为气态的瓦斯,在短时间内煤层瓦斯压力将会迅速增大,当煤层强度不足以抵抗高压瓦斯时,煤层将会发生突出。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煤矿地质灾害是煤矿安全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地质灾害,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不断创新与应用。

本文将探讨近年来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并对其在煤矿安全保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一、煤矿地质灾害的现状煤矿地质灾害主要包括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爆炸等。

这些地质灾害在煤矿行业中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煤矿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当前,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面临较大的防治压力。

二、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地质灾害,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不断创新与应用。

具体创新技术主要包括:1.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技术的创新。

利用地下水文动力学原理、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以及现代数学模型,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煤与瓦斯爆炸防护技术的创新。

采用先进的瓦斯抽放与防治技术,通过加强通风系统、利用抽放层、安装高效防爆设备等手段,降低瓦斯浓度,减少瓦斯爆炸的风险。

3. 煤与瓦斯突出爆炸综合防治技术的创新。

综合运用先进的瓦斯抽放和通风技术、可燃气体监控技术、张拉松动控制技术等手段,对煤与瓦斯突出爆炸进行综合防治,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对于煤矿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应用主要包括:1. 技术设备的应用。

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各类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设备,提高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的监测和处理能力。

2.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煤矿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矿井的地质环境和瓦斯浓度等数据,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 管理模式的应用。

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和管理,做好灾害防治的预案制定和落实。

四、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重要作用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对煤矿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

浅谈我国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现状及其预警技术

浅谈我国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现状及其预警技术
2 1 N 0 2 O 0 7
甄 磊
dT cnlyIoai e l eho g n vtnHr d o n o a
工 业 技 术
浅 谈 我 国煤 矿 煤 与 瓦斯 突 出的现 状 及 其 预 警 技 术
盛 燕 宇 ( 山开滦赵 各庄矿 业有 限公司 河 北唐 山 唐
0 30 ) 6 1 1
少 。 而 , 1 纪 以 来 , 着 国 民经 济 对 煤 预 兆 特 征 包 括 :1 地 压 显现 。 架 来 压 、 然 2世 随 () 支 煤 不 同 位 置 的突 出危 险 性 。 践 证 明 , 合 预 实 综
壁外鼓 、 渣 、 掉 打钻 时 顶 钻 、 孔 严 重 变 形 警 系 统 的运 用 可在 保 证 矿 井 工作 安 全 的 前 钻
险性 越 大 , 层厚 <0. m时 , 常 无 突 出事 当 3 通
陷 ; 质 测 量 信 息 则 能 够 完 成 井 巷 工 程 及 地 地 质 构 造 的绘 制 与 编 辑 、 质 钻 孔 资料 管 地 及 地 测 资 料 的 查 询 和 统 计 分 析 。 合 预 警 综 系统 的要 点是 在 保 证 各 子 系 统 能 独 立 完 成 各 项 功 能 的 同 时 实 现 无 缝 连 接 , 各 种 信 使 息 集 于 一 体 , 便 从 各个 角 度 全 面 分 析 出 以
2 世纪 8 年 代开 始 , 着煤 炭 行业 的 飞 0 O 随
有 关 。 构 造 收 敛 端 、 层扭 转 区 、 层 产 从 而 预 测 出 工 作 面 的 突 出 危 险 程度 及 其发 状 煤 煤
状 变 化 区 、 性 和 压 扭 性 断 层 带 等 位 置 都 展 趋 势 ; 突 管 理 在 管 理 防 突 措 施 剖 面 图 压 防

2024年煤矿瓦斯预测与防治(三篇)

2024年煤矿瓦斯预测与防治(三篇)

2024年煤矿瓦斯预测与防治瓦斯对矿井安全的威胁主要有爆炸、突出、窒息三种表现形式。

瓦斯防治技术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瓦斯涌出和突出预测,包括对煤岩层中瓦斯含量的预测、采掘过程中瓦斯涌出量和涌出形式的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预测等,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合理的采掘部署及防治瓦斯灾害的措施;另一方面是瓦斯灾害预防,包括对煤层及采空区中的瓦斯进行抽放、采掘空间的合理通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消除等,其目的是减少瓦斯涌出量、消除瓦斯异常涌出、将采掘空间中瓦斯浓度稀释到可爆炸限以下,保证充足的氧气供给。

瓦斯突出预测1、突出危险区域预测在瓦斯地质统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的基础上,试验研究了突出危险区域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利用无线电波在不同煤岩介质中吸收系数的变化探测预测区域范围内的构造异常带、煤层厚度变化带、煤层强度变化带、瓦斯富集带等。

根据透视结果,结合瓦斯地质统计分析和工作突出预测指标的变化规律,利用专家系统软件综合分析判断区域的突出危险性。

利用甲烷检测报警器及时测量身边甲烷浓度,巷道内安装低浓度甲烷传感器,到达甲烷报警点及时撤离。

2、突出危险工作面预测实验表明:煤岩层在受载过程中产生电磁辐射信号,信号振幅与外载荷以及煤岩力学性质破坏程度有关。

由于煤与瓦斯突出也主要是煤岩受载发生破坏的一个力学过程,可以通过捕捉破坏过程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来预测突出。

电磁辐射信号变化特征与突出危险预测指标基本一致,对钻孔时瓦斯动力现象反映敏感,利用电磁辐射信号变化特征预测突出是比较理想的非接触式方法。

生产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方法1、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切实做到“五个及时”。

对于巷帮抽放钻场采取了及时施工、及时打钻、及时封孔、及时合茬抽放、及时充填的“五及时”管理措施,杜绝了钻场瓦斯积聚。

在钻孔收尺方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矿成立了瓦斯治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对瓦斯效果检验,严格落实“干、管”分离,明确了瓦斯办收尺员和通风区测气员联合收尺,确保了收尺的真实性,月底由瓦斯治理办公室负责将监督检查数据汇总上报,并严格落实防突效果检验,切实把住了钻孔收尺及效果检验关。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部分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部分
作为矿井设计依据。
煤层 突出 危险 性
煤 的 破 坏 类 型
煤的 坚固 性系 数 f
煤层 瓦斯 压力 P
(MPa )
突出 危险
Ⅲ Ⅳ Ⅴ
≥10 ≤0.5 ≥0.74
只有全部指标达到或超过 上述临界值时,方可将煤层 划为突出危险煤层。
根据煤的性质预测
(1) 根据煤的破坏类型
苏联科学院地质所在 1958年基于对煤的原生和次生节理 性质的变化、微裂隙间距、断口、光泽等特性把煤分成五种破 坏类型,认为煤层中含有第Ⅳ、Ⅴ破坏类型的分层是发生突出 的必要条件。
突工作中来,全面实施包括突出危险性预测、防突技术措 施、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的综合防突技术。
• 4.3.1 “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 施
区域预测 突出预测
可划分出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和无 突出危险区。方法有单项指标法、瓦斯 地质统计法和综合指标法。
划分为突出危险和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方法有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R值指标 法和钻屑指标法等。 预抽煤层瓦斯、开采解放层和煤层注水 震动放炮、超前钻孔、松动爆破等
WT-1型瓦斯扩散初速度测试系统
•(1)在井下采新鲜暴露面的煤样,并按煤层破坏0.2~ 0.25毫米)的煤样仔细均匀混合后,称出煤样,每份重3.5克;潮湿 煤样要自然晾干,除掉煤的外在水分。 •(2)旋下仪器的煤样瓶下部的紧固螺栓,将煤样装入。为防止脱气 和充气时的煤尘飞入仪器内部,必须在煤样上放一个小棉团。装上煤
样瓶后先用手扶正,再旋紧紧固螺栓。
煤层编号
采样地点 标高+5煤层主斜 井运输大巷
瓦斯放散初 速度△p (mmHg) 24.4 24.2 24.2 23.9 24.1 2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防治技术的发展与展望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防治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我院是我国最早从事瓦斯突出防治研究的专业研究院,研究领域涉及突出预测、防突出措施、措施效果检验和人身防护安全措施、突出机理等各方面。

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开采保护层、大、小直径超前钻孔、钻孔水力冲刷、水力冲孔、深孔松动爆破、石门金属骨架等多种防突措施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煤层与瓦斯突出区域性预测和工作面预测科研工作, 提出了区域预测煤和瓦斯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P和K、煤层突出危险性指标△P、工作面预测钻屑量指标S、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C及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指标g;建立了区域预测综合防突技术思想, 并在现场投入应用;率先开展了AE声发射、瓦斯涌出特征非接触连续预测突出研究, 以及机掘面防突措施研究。

20世纪50年代, 我院于1956——1960年首先在北票、红卫、涟邵、焦作、梅田、六盘水等矿井进行瓦斯突出调查, 建立了全国重点突出矿井卡片;1958年率先在北票煤田台吉三井、冠山二井开采保护层, 并获得成功, 为最初的防突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1959年继续在天府磨心坡井推广应用开采保护层, 并结合瓦斯抽放综合防突。

20世纪60代初, 我院即建立区域预测单项指标△P、f值, 1960年——1965年进行了全国突出煤层△P、f值普查;1961年——1963年在红卫、蛇形山矿进行开采保护层推广;1964——1965年在红卫煤矿进行300mm大直径超前钻孔和水平分层采煤法自我卸压保护防突研究, 并将大直径超前钻孔推广到北票、梅田等局;1966——1968年在北票台吉、冠山三宝进行了13个煤层、14个石门的钻孔水力冲刷试验研究, 均安全揭开石门;1968年在北票三宝矿进行煤巷道水力冲孔防止突出措施工艺研究;1968年国内率先在北票台吉矿进行深孔松动爆破防突措施研究;1965——1967年在北票开展震动放炮揭开突出层, 将震动放炮用瞬发雷管发展到毫秒雷管;1967年我院在北票三宝一井、台吉矿首次应用煤的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速度△P、煤的坚固性f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提出了煤的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K。

20世纪70年代, 1974——1975年, 我院应用提出的综合指标K结合地质条件, 对北票三宝、台吉两个矿各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分类;于1977年在北票矿务局试验研究超声波测定煤层应力, 研制了超声波应力测定仪, 并初步探索了地震指标与煤和瓦斯突出的关系(水氡指标及入射性元素放射性强度与突出关系)。

20世纪80年代, 我院的突出研究工作有了飞跃, 1980——1981年, 我院在调查分析了我国一系列突出矿井始突深度、煤层瓦斯压力、煤的坚固性性系数f, 综合考虑地应力、瓦斯和煤质这3项具有决定突出发生的主要因素, 在北票、红卫经大量考察研究, 提出了标志煤层突出危险性的综合指标D, 并建立了地勘、基建和生产矿井预测煤层和区域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法(D、K指标), 并在系统考察研究煤样暴露时间、破坏类型、瓦斯压力、煤样精度诸因素与瓦斯解吸规律基础上, 在国内首次提出了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的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衰减系数C和钻屑量指标S。

初步得出了标志突出危险性的钻屑倍率指标, 研制了MD-1型井下瓦斯解吸仪, 首次成功地利用△h2、C、S预测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

以上预测方法和指标的提出奠定了我国突出区域预测和工作面预测的理论和工艺技术基础。

1986年开始国家“七五”攻关, 我院就“北票综合防突措施”、“焦作综合防突措施”、“瓦斯突出监测系统”进行重点科技攻关。

在北票试验成功了低透气性煤层网格布孔大面积预抽区域防突措施和钻孔卸压煤配合金属骨架防止石门揭煤突出新工艺, 将石门揭煤时间由原来的3~6个月缩短到1~3个月;在煤巷突出预测攻关中, 首次在突出矿进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 经1800m巷道跟踪多参数预测, 提出综合反映钻屑量、钻屑量解吸指标的综合指标F, 首次用预测突出率、预测突出准确率、预测非突出准确率来评价突出预测方法适用性指标, 并研制了MD-2型瓦斯解吸仪、ZCD-1型钻孔多级流量计、JN-1型封孔器等, 成套工作面突出预测仪表, 在全国突出矿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焦作试验成功工艺简单、装备配套的深孔控制卸压爆破局部防突措施, 连续、安全掘进300m, 最高月掘进速度达95.2m。

在安阳龙山矿试验研究了AE声发射非接触连续预测突出新方法, 研制成功IMSC-1型煤矿声发射测定仪, 被收入《中国技术成果大全》第八期(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年)。

在完成上述攻关任务的同时, 1987年在营城煤矿进行岩石(煤)与二氧化碳突出预测与防治研究;1989年在北票、焦作率先开展利用监测系统预测突出及检验防突措施效果和机掘面防突措施研究。

20世纪90年代, 我院瓦斯突出承担有“工作面预测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的确定”、“机掘面防突措施及配套装备的研究”、“利用综合参数连续预测突出方法及装备”三项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攻关地点在焦作矿务局九里山矿。

在工作面敏感指标课题中, 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综合模糊指标, 预测突出准确率达61%, 预测不突出准确率达100%;机械防突措施中, 研制了JX-2型开卸压槽装置, 在国内首次利用机械装置开出连续的卸压槽, 在严重突出煤层平均月掘进速度由27m提高到138m;在连续预测课题中, 研制了MSZH-1型声发射指标转换器及配套的声发射传感器, 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将声发射系统与矿井环境监测系统联网, 初步提出相邻帮滑移平均小时事件相对变化率预测指标NE;在动态瓦斯涌出研究中, 扩展了矿井环境监测系统功能。

此外, 我院1996年还开发了煤与瓦斯突出专家系统, 目前正在开发DSS煤矿工程师决策系统。

在人身防护安全措施研究领域, 我院早于1958年就研制成功了过滤式自救器, 并得到普遍应用;1976研制成功AZN-60型4h氧气呼吸仪;1986年~1991年陆续研制成功AZH-40、AZH-15、AZH-20、AZH-60型系列化学氧自救器;1986~1988年进行了超氧化钾药片成型工艺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 其成果迅速产品化, 并远销德国;1993年又研制成功OSR系列化学氧自救器。

所有上述产品均已商品化、产业化, 在煤矿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煤矿瓦斯突出理论研究方面, 我院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突出煤层煤质结构、瓦斯放散特性与煤瓦斯突出关系的研究。

1959年我院首次应用压汞法研究突出煤、非突出煤孔隙、比表面积;1961年率先进行煤的吸附变形测定研究, 首次提出煤吸附变形定量关系。

20世纪70年代我院系统研究煤层瓦斯重烃组合对突出的影响, 1972年提出煤与瓦斯突出最小瓦斯压力理论及数学模型, 1978年提出瓦斯重烃组合成份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我院开始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条件的研究, 在实验室系统模拟(物理模拟)了煤的破坏类型、应力、瓦斯压力、含量等因素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 系统地进行了突出煤、非突出煤冲击破碎率试验研究, 在国内首次应用沉降分析技术对突出粉煤颗粒组份进行了突出、非突出煤碘吸附试验, 系统地进行了等压、非等压解吸规律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 我院系统开展了煤吸附瓦斯变形及变形力的研究, 得出了吸附变形时变形力与瓦斯压力的数学关系;首次开展了煤的分形孔隙与瓦斯突出的关系研究。

2“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煤与瓦斯突出是极其复杂的矿井瓦斯动力现象, 是煤矿井下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

原煤炭工业部于1988年颁发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把我国防突技术工作纳入了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和轨道, 使防突措施更加有的放矢, 提高了措施的防突效果, 提高了经济效益,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使我国的防突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形成了我国在煤矿生产中自己的综合防突措施体系。

3煤与瓦斯突出国家攻关项目成果简介煤科总院抚顺分院在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及煤炭行业的科技攻关中, 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有如下几个方面:3.1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工作面预测技术研究由抚顺分院完成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北票综合防突措施研究”在我国首次提出了在全国普遍适用的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 提出了包括利用钻屑量、钻屑瓦斯解吸指标、钻孔瓦斯涌出量等新时期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进行工作面预测较为详尽的实施方案。

该预测方法在《煤矿安全规程》中被确定为工作面突出预测的标准方法之一, 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

该成果荣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了我国煤矿防治与瓦斯突出的能力, 使我国的年突出次数大为降低。

自煤炭部颁发《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以后, “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在全国大部分突出矿井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在执行综合防突措施中,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成为防治突出首要的一环。

突出预测的正确与否既关系着突出危险煤层开采的作业安全, 也涉及到防突措施的实施范围, 与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国家“七五”攻关中, 抚顺分院为全国的突出矿井提供了一套广为适用的预测方法和配套的参数测试仪表。

但要求各矿井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 采用适合于本矿区的敏感指标和临界值。

为此, 抚顺分院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工作面突出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的确定研究”中, 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的确定方法。

提出了利用聚类分析技术、模糊数学处理方法, 确定突出敏感指标及临界值, 使预测不突出准确率达到100%, 预测突出的准确率达到60~70%。

该成果在北票、焦作、抚顺得到了应用。

获得了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3.2 煤与瓦斯突出动态预测技术研究传统的接触式突出预测技术一般需要施工钻孔, 占用大量的作业时间, 增加了防突费用和吨煤成本, 而且是间断性的点预测方式, 经常在非预测时段发生突出, 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事故, 所以煤与瓦斯突出连续预测成为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抚顺分院在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中提出了“利用综合参数连续预测突出方法及装备”、“声发射实时跟踪连续预测突出危险性技术研究”两项科研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