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英雄观后感
《英雄》电影观后感

《英雄》电影观后感第一篇:《英雄》电影观后感《英雄》电影观后感悲壮的夕阳又落,浑雄的号角声又起。
英雄们就这样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
但英雄们留下的,却是无尽的思考和亘古不变的真理。
品才网整理了《英雄》的电影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英雄》电影观后感悲壮的夕阳,雄浑的号角,将人们带入了XX多年前七国并立、战争不断的战国时代——这便是影片《英雄》的背景。
战国末年,群雄并立,尤以秦国最为强大,不断发动战争。
它一举吞并了赵国。
无名、残剑、飞雪、长空几位侠客,身负家仇国恨,立志刺杀秦王。
众人不惜以性命作为代价,助无名接近秦王。
而无名却在与秦王的对话中被秦王的盖世气概所折服,毅然放弃了刺秦大业,更为了维护秦王的威信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故事似乎并不复杂,但却有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打动着我。
那不是因为群星的加盟,而是因为它向我们展示了鲜活的英雄。
秦王。
自古以来人们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
张艺谋在本片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精明、镇定、壮志凌云而又极富人情味的秦王形象。
影片以秦王与无名的对话为主线,秦王先从无名的话语中识破了无名的刺客身份,眼光之锐利令人叹服;又一句“统一六国算什么,寡人要用秦国的铁骑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洋溢出千万豪情,使人不得不肃然起敬!而当无名道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及此行的目的时,秦王从容将剑掷给无名。
“你就代天下决定这一剑吧”,这份冷静与勇气绝非常人所能及。
不过,我认为本片刻画最妙之处当属秦王的“人情味”。
当无名转述残剑那句经典台词“一个人的痛跟天下的痛比起来也就不再算痛;一个人的仇跟天下的仇比起来也就不再算仇”时,秦王的眼睛里荡起了晶莹。
他感慨地说“想不到最了解寡人的竟是寡人通缉的刺客!”一个情深义重的刺客,一代有血有肉的帝王!残剑。
片中残剑与情侣飞雪早在三年前就刺杀过秦王,而且轻而易举就能得手。
但当残剑凭着高深的悟性感觉到“定天下者,非秦王莫属”时,他毅然放弃了杀秦王的绝好机会,为此和飞雪反目。
而残剑不顾飞雪的误会,千方百计的阻止刺秦。
【读后感】《英雄》观后感

【读后感】《英雄》观后感《英雄》是一部由张艺谋导演的历史题材的电影,该影片以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秦始皇为背景,讲述了秦国后期的英雄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的故事。
这部影片让我深受触动,不仅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让观众沉浸也通过表现英雄们的坚韧、毅力和对理想的追求,激励人们追寻自己的梦想。
影片所展现的古代秦国的景观令人赞叹。
张艺谋导演以其精湛的摄影技巧,将秦国的壮丽山川和广袤戈壁展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中的许多场景,如高墙、长城和秦始皇的宫殿,都给人一种震撼和庄严的感觉。
导演还以不同的色彩和纹理来展示不同的场景。
影片的开头以优美而柔和的色调展示了秦始皇宫殿的宏伟和庄重,而后来场景则以灰暗色调展示英雄们的奋斗和牺牲。
这样的画面给人一种深深的印象,使观众深入感受到了古代中国的壮丽和厚重。
影片通过表现英雄们的坚韧和毅力,让观众深受鼓舞。
影片中的英雄们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从不退缩,坚持自己的信念。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李亚鹏饰演的长坂坡的军师身份。
他一直以智慧和勇气帮助英雄们战胜敌人。
他的角色向我们展示了智慧和勇气如何在困难的境遇中发挥作用。
影片中还表现了其他英雄们的牺牲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坚韧不拔,才能够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取得成功。
影片通过英雄们对理想的追求,激励观众追求自己的梦想。
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很多,但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这让我意识到,只有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这个观点也鼓舞着我,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并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英雄》是一部深受触动的电影。
它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壮丽景观,通过展现英雄们的坚韧和毅力,激励观众追寻自己的梦想。
它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帮助我认识到了追求梦想的重要性。
这部电影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从人物塑造层面都非常出色,我相信它会继续影响和启发更多的观众。
电影英雄观后感

电影英雄观后感电影是一种能够带给我们无尽想象与情感的艺术形式。
作为一位电影爱好者,我经常观看各类电影,其中《英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以观影者的角度,分享我的观后感受。
《英雄》是一部由张艺谋导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等一众演员主演的历史剧情片。
该片以中国秦汉时期的故事为背景,通过英雄人物的命运交错,层层推进的剧情,展现了权谋,爱情,忠诚和牺牲等主题。
观影开始,我就被电影独特的视觉美学吸引。
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以细腻的画面和优雅的构图展现,营造了一种古代中国的仪式感。
特别是在色彩运用上,每个场景都采用不同的主题色,通过红、蓝、绿等颜色的巧妙搭配,凸显了各个场景的情绪与氛围。
影片的故事情节紧凑且耐人寻味。
通过三个主要角色的独白,观众逐渐了解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身份,目的和价值观。
电影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呈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网。
故事中的每位英雄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才华和目标,他们之间的角力、纠葛以及最终的决策,让我在观看过程中久久不能忘怀。
在这部电影中,我尤其喜欢李连杰饰演的“无名”角色。
他是一个谦逊而坚定的剑客,为了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和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的英勇行为以及内心的挣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触动。
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思考。
除了剧情和演员的出色表演,电影中的动作场面更是给人带来了震撼与惊叹。
导演张艺谋运用了独特的拍摄手法和特技,以及精心设计的武打动作,使得每一场战斗都充满了张力和美感。
每一次剑与剑的碰撞,每一个飞舞的刀光剑影,都让我不禁屏息凝神,陶醉其中。
总结一下,电影《英雄》以其出色的视觉效果,紧张的剧情以及精彩的演员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权谋,爱情和忠诚等主题的探索,电影唤起了观众对人类情感和智慧的思考。
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精美的制作,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让我们不仅感叹英雄的伟大,更深切地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身份的价值。
《英雄》观后感

《英雄》是一部视觉与思想并重的武侠电影,它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英雄主义和人性深层次的探讨。
电影通过一个关于刺杀秦始皇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冲突,同时也对“英雄”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电影的视觉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从色彩的运用到场景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艺术感。
张艺谋导演以其独特的美学视角,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风格融入电影中,使得整部电影就像是一幅流动的画卷。
这种视觉艺术的展现,不仅提升了电影的观赏性,也加深了观众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
电影的故事结构复杂而巧妙。
它通过三个不同的叙述者,讲述了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念,也让观众对“真相”有了更多的思考。
电影中的每一次反转,都像是对观众认知的挑战,让人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不禁反思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
电影中的角色塑造深刻而立体。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英雄”这一概念的理解。
李连杰饰演的无名,他的剑法高超,但他对于“英雄”的理解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梁朝伟饰演的秦始皇,虽然是一个统治者,但他对于统一六国的执着,也体现了一种英雄的气概。
这些角色的复杂性,使得电影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
电影的情感表达十分真挚。
在追求个人理想和维护国家大义之间,角色们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牺牲。
电影中的每一次牺牲,都让人感受到了英雄的悲壮和伟大。
这种对情感的深入挖掘,使得电影具有了强烈的共鸣力。
《英雄》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思考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再现,更是对英雄主义和人性深层次的探讨。
电影通过“无名”的刺杀行动,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武力上的强者,更是那些能够为了更高的理想而牺牲自我的人。
总的来说,《英雄》是一部成功的武侠电影。
它以其华丽的视觉效果、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英雄概念的探讨,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既震撼又感人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致敬,也是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付出的英雄们的颂歌。
张艺谋英雄观后感800字作文

张艺谋的《英雄》观后感
看完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真的是一部视觉盛宴,让我对国产大片有了全新的认识。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被这部电影华丽的画面所吸引的。
每一帧都美得像一幅画,色彩运用简直绝了!那漫天飞舞的黄叶、碧绿的竹海、还有那五彩斑斓的服饰,看得我眼花缭乱,但又觉得异常和谐。
这种震撼力,是其他很多电影所无法比拟的。
再加上如泣如诉的音乐,仿佛把我带到了一个神秘的武侠世界。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发现这部电影不仅仅只有外表那么华丽,它的内涵也相当丰富。
影片中讲述的无名等侠客为了天下苍生而放弃刺杀秦王的故事,真的很感人。
那种“天下”与“个人仇恨”之间的抉择,真的让人纠结又深思。
我突然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爱情去守护这个天下和平。
这让我想起了那句古话:“舍生取义”。
无名最后的放弃,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和大勇敢呢?
不过话说回来,《英雄》里也有一些我觉得遗憾的地方。
比如某些情节过渡得有点快,导致我有时候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到了下一个场景了;再比如一些人物的内心活动描写得不够细腻,让我觉得有点难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但这些都是小问题啦,不影响整体观影感受。
总之啊,我真的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这部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大众的爆米花电影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本教科书,教会我们如何去欣赏一部电影的真正魅力所在。
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每个人看完《英雄》后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启发吧!。
电影《英雄》电影观后感

电影《英雄》电影观后感我刚刚看完了电影《英雄》,真的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部电影由张艺谋导演,是一部以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的武侠片。
在观影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影片独特的美学风格,以及对人性、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深刻探索。
首先,这部电影的美学风格令人难以忘怀。
张艺谋导演一贯擅长运用色彩和镜头语言来传递情感,而《英雄》也不例外。
影片通过饱和的色彩和精美的画面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每一场戏都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画作,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特别是影片中的武打场景,黄色的叶子飞舞,红色的花瓣漫天飘落,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这种独特的美学风格也使得影片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其次,影片对人性、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英雄》中,每个主要角色都有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以至于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
通过这些角色的冲突和欲望的较量,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
同时,影片中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探索也让人深思。
为了国家的利益,主人公们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坚定的信念和牺牲的精神令人动容。
这种对于人性和价值观的思考使得《英雄》不仅仅是一部武侠片,更具有了哲学和情感的内涵。
此外,影片的剧情与历史背景的结合也令人赞叹。
《英雄》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时期,这个历史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影巧妙地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虚实交错的叙述方式,将主人公的故事与历史背景相互呼应。
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武打场面,也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这种对历史的文化关怀也使得影片更具有观赏和教育的价值。
总的来说,电影《英雄》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
通过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对人性和牺牲精神的深入探索,以及与历史的巧妙结合,这部电影展现了导演张艺谋的才华和创造力。
不仅如此,它也给观众带来了哲理上的思考和情感上的震撼。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并且会继续影响着后来的电影创作。
对于喜欢电影的观众来说,《英雄》是一部绝对不能错过的佳作。
英雄事迹的观后感

英雄事迹的观后感《英雄事迹的观后感》电影《英雄》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历史题材影片。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受触动,让我对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影片中精彩的剧情和感人的表演,我认识到英雄不仅仅是那些战胜敌人的人,更是在人性中体现的一种高尚品质。
影片以战国时期的故事为背景,描述了一系列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
通过不同角色的展示,观众得以深入了解每个人物的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
与此同时,影片也在探讨人性和英雄主义的关系以及个体与集体的矛盾。
这些呈现出的冲突和挑战使影片更加引人入胜,并让我不禁思考起自己对英雄的看法。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英雄事迹,每个人物的故事都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从孙悟空的逆天而行、对抗强大敌人的勇气,到刘备的忠诚守信、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每个英雄都以不同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英勇和伟大。
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当李云龙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方的子弹。
这一刻,他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而是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在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时,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了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到底。
他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令人动容,激励着我对英雄主义的理解和追求。
在观看《英雄》之前,我对英雄的定义很狭隘,认为英雄只是指那些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人。
然而,通过电影中的故事,我认识到英雄不仅仅是那些对抗敌人的人,也包括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无私付出的人。
英雄不仅仅是拥有强大武力或杰出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的坚定和对正义的追求。
电影《英雄》还引发了我对于英雄主义的深入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成为一个英雄呢?或许没有机会和平台站在战场上,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去帮助他人,保护弱者,维护正义。
影片中的角色们以自己的方式展示了英雄主义,激励着我去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精神。
在电影的结尾,李云龙用自己的生命和战友们一同战斗到底,体现了英雄主义的最高境界。
他不再是一个单独的英雄,而是和其他英雄们一同奋斗、牺牲的群体。
【读后感】《英雄》观后感

【读后感】《英雄》观后感电影《英雄》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历史武侠片,它通过几个截然不同的版本,探讨了诸侯之间的政治斗争,捕捉出了作为中国人的核心、民族内心的多重矛盾和呼声。
影片集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理念,并巧妙地拼接成一个故事,传递出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情感的气息。
整个电影充满了朴实无华的美,给人以深刻的触动和迷人的感觉。
电影中的三个版本传达了不同的故事,这通常会让人对电影的结构感到混乱。
然而,电影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得观众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观看者可以根据各个片段之间巧妙的联结,从而建立起整个故事的大致范围。
观众在电影中看到的是对千百年前的历史事件的一种解释和诠释。
电影中有许多值得注意的细节。
首先是电影所采用的色彩理念。
在影片中,每个主角都使用一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他的身份和情感。
黄色代表秦国皇帝,红色代表赵国将军,蓝色代表燕国刺客,白色代表楚国弓箭手,黑色代表纠察队长。
通过这种颜色的运用,观众不仅可以分辨出各个角色的身份,也能够快速理解角色的情感和态度。
其次,电影中的动作场面非常精彩,展示了华夏武术的美妙之处。
动作设计与背景音乐的很好的结合,使得观众感受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
其中最有印象的是红色赵国将军与蓝色燕国刺客的“剑与鬼影”之战,以及黄色秦国皇帝与白色楚国弓箭手的“雨中狙击”战斗。
这些场面都非常出色,完美地演绎了武侠的美妙之处。
此外,影片中的细节也非常美好。
比如,在上海影城看电影的观众们会发现,影片中的图片画面风格是以中国水墨画和山水画为蓝本设计的。
还可以看到借用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的诗句,表现了民众拥护英雄,向往家园的情感。
总之,电影《英雄》深度解析了古代的历史事件,揭示了人性的脆弱性和难以捉摸的本性。
电影中寓意深刻,甚至针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思考和自我检查。
它让中国观众深刻反省自己的环境和文化。
同时,《英雄》也是一部极为注重美学风格的电影,从静态的画面到动态的场景,呈现的每一个细节都美妙非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艺谋英雄观后感
为了赶上参评奥斯卡的档期,《英雄》在深圳搞了限量放映,结果第一批观众中就褒贬不一。
《英雄》的防盗版措施也做到了极限,在深圳电影院观看的人们被-迫出示身份证来验明正身,为了防止有影院盗摄现象估计还有类似搜身的措施。
但这还是阻挡不了观众的热情。
苟能观看《英雄》已,岂因搜查避趋之。
但是后来在全国上映后盗版很快就出现了。
南通的一对年轻人公然举着摄像机进入影院包厢,堂皇的摄录下来,并刻成光盘兜售。
于是有人买到了并发布到网络上,这一举动使得更多“无产阶级” 网民省去了买票的精力而得以一觇北,我也是其中之一了。
我的举动也许也很不耻,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再写观感更有些耍泼的味道。
但我是写给自己看的,因此不避此等嫌疑。
我看《英雄》的片子凡两遍,第一遍看的是上述的影院盗摄版,片中不时窜出摄制人员相互间的“轻点”、“不要说话”等旁白,并且画面粗糙,情节有不完整之处。
第二遍该是完整电影原版,画面非常清晰,情节也完整。
当然,这同样免费下载于网上。
据说获得VCD发布权的两公司要到2 月5日方发行正版影碟,那我看的这第二版来自何方便不得而知了。
而就我看来,《英雄》之做作,也到了该受天谴的地步,据新闻报道,因为在西安放映时拷贝丢了一块,居然就成立了《英雄》“专案组”(也不知道是什么部门成立的),
继而相关影院的一女工跳-楼身亡,据称之前受到专案组问讯。
是以我躲进小楼看盗版,大有解恨的味道。
要我来谈《英雄》观感,我想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形式,一是思想内容。
至于哪个重要,咱们稍候再说。
就艺术形式而言,应该说拍的是非常精致的,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只能门外谈诗。
全片用五种颜色分别描绘五大场景,阵容庞大,规模空前,造成一种盛大的气势。
对军队的描绘几近神话,如导弹般飞驰,无往而不利的箭镞把秦军刻画成令人胆寒的武装——这就是耗资巨大的特技画面吧,然而这些钱没能让国人来挣。
还有的一些特技表现在片中高手的对决中,如无名和残剑在水面滑行,飞雪和如月在树梢飞翔等,至于秦宫里的如蝼蚁似潮水的官员士兵,我想也一如《神鬼传奇》中的野兽来自电脑一样。
有不少人批评说《英雄》没有内容,只有形式。
我倒不完全赞同。
持这种说法的人可能习惯了单向顺叙思维,认为电影就该从开始演到结尾。
而《英雄》采取了倒叙的形式,并且在无名和秦王的叙述中所展开的五段情节也不是有连续性的,有的根本就没有关系。
比如第一段、第二段无名向秦王分别讲述了他击败长空、飞雪、残剑的故事。
但秦王并没有相信,反而由此意识到了他行刺的意图。
于是第三段无名又讲述了自己和他们的真正交往过程。
这里第一、二段和第三段就是截然相反的故事。
这种手法在小说上并不新鲜,
八十年代的先锋作品中就很常见。
但运用到电影上似乎还不多。
难怪很多观众感到别扭了。
在观感上的缺失,我以为是在动作设计上。
一是格斗的设计有失水准,漏顶棋馆一战,无论无名、长空还是秦宫高手,腾挪中明显看的出钢丝吊带的影响。
这在所谓“大-片”中似乎不该出现。
二是无名与残剑在湖面决战,双方自高空激射到水面,各用佩剑往水里一戳,就又飞腾起来,以这种根本无法实现的方式来克服重力是明显和物理原理相违背的,《英雄》既然要去评奥斯卡就该想到外国人并没有受过金庸古龙的长期熏陶,如此的“神奇”怕只引来一哂而已。
三是在赵国书馆,面对秦军如蚁蝗般破窗穿梁射来的箭镞,老教师镇定自若,要求学生继续练字以体会赵国书法的精髓。
且不论这种做法是迂腐还是刚毅,但在箭雨下练字许久居然无一人中箭,实在也是太匪夷所思。
其他还有一些,如秦军箭镞之利可以钉入城墙,但飞雪只用一条丝巾就从容在箭雨中翩翩起舞,大概也只能归咎于“高手”之原因了。
如果说艺术形式上还是“视觉的盛宴”的话,那就思想内容而言,就实在乏善可陈了。
网络上对《英雄》的批评也主要集中于此。
在我而言,我也一样持批评态度。
最大的原因,就是对暴君的美化。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有他的功劳,但更不可抹杀他的残暴。
而以《英雄》一片看来,秦始皇成为了一个热爱和平的人士。
他之所
以要进行战争,只是为了用战争消灭战争,他要统一天下来消除战乱,重新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这正是残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他之所以要阻止无名刺杀秦王,原因也正在这里,他把秦王看成是实现他这一目标的唯一希望。
残剑无法阻止无名刺杀秦王,就写了“天下”两个字给他。
无名在秦宫,在最后关头突然领悟了“天下”的含义,于是只用剑柄象征性的刺了秦王一下,随即出宫,愉快的被射成刺猬。
“原来一个人的痛苦,放到天下,就不再是痛苦。
”
“赵国和秦国的仇恨,放到天下,也就不再是仇恨。
”
无名复制了残剑的思想,为了渺远的乌托邦慷慨献身了。
影片的最后,打出这样的字幕: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统一中国后,结束战争,修筑长城,护国护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史称秦始皇。
通观全片可以看出,秦王被刻意的美化了。
他机智过人,能迅速识破无名的谎言并看穿其行刺意图。
他又临危不乱,可以和行刺自己的人畅所欲言。
他又大义凛然,当无名示意要夺剑时竟慷慨把佩剑扔给了对手。
他又铁汉柔情,在不得已消灭无名后眼眶还滚动着泪珠。
他为“天下”二字而感动,“想不到最了解寡人的竟然是寡人通缉的刺客!”甚至为了美化自己他不惜现身说法:“寡人孤独一人,忍受多少责难,多少暗算,无人能懂寡人之心。
就连秦国的满朝文武,
也视寡人为暴君……”
然而多少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就会知道秦始皇其实并没有这么慈善。
他虽然确以“天下”为己任,但其终极目的却与残剑、无名等所预想的大不相同。
关于这方面无须多言,仅“修筑长城”四个字下,就掩埋了多少白骨!征夫离恨、妻子血泪,更那堪大修阿旁、皇陵、焚书坑儒……这岂是“护国护民”可以掩饰的。
于是就要谈到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哪个重要的问题了。
有一些赞成《英雄》的评论认为,艺术是允许虚构的,电影不必严格向历史看齐。
这是说还算是轻的,严重的就直接批评观众持政治眼光看看待艺术。
我的看法是,虽然艺术允许虚构,但也是有限度的。
特别是涉及真实历史人物的时候,就更应该考虑到胡乱演绎的严重后果。
秦始皇之残暴,史书确有记载,千百年来已深入人心。
想用一部电影就改变所有人的既成看法是幼稚的,并且把秦始皇描绘成和平人士更是荒谬的。
考虑一下,是不是拍一部电影也可以为希特勒“平反”呢,拍一部电影是不是也可以昭示日军侵华是假,旅游是真呢?
历史题材的影片正如报告文学,在文学性(艺术性)之外,更要考虑真实性。
《戏说康熙》、《戏说乾路等剧把清代帝王都弄成了慈眉善目,整日和小太监小宫女微服私访申张正义的“青天”角色,全不顾他们发动文-字-狱连坐千万户
的铁血手腕,已经受到了广泛批评。
有个笑话说,大山临盆,结果产下一只耗子。
今番《英雄》以3000万美元巨资,弄出一个“戏说秦始皇”来,还要广大人民群众深信不疑,我只好篡改片中一句台词以应:你们也把观众想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