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与王昆绳书》原文及译文赏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总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及分析1.(安徽)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槙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
去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揉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⑴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晏坐终日晏:平静。
B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C 不接当事当事:权要D 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皙次其别号也B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吾其还也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C 予辈皆为赋诗D 馈问亟至,一无所受为武置酒设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
201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含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3.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师者,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3)宁溘死以流亡兮,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5)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6)夕阳西下,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与王昆绳书①[清]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
接手书,义笃.而辞质。
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
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
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
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
与王昆绳书

•
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在家停留了八天,就被 饥饿驱使到宣城、歙[xī]县一带。 • 途经泾河,看见路边左右都有挺拔的山峰高 耸入天,泾河水清凉清澈一眼见底,山崖和岩石 参差错落重重叠叠,风卷流云来来去去,古树、 奇藤、修竹,茂盛而有生气,村落居民看上去很 悠闲,因此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等人,安闲自 得,放旷不羁,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 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 作品赏析 • 作者从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夏补桐城县 学弟子员后,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秋乡试不 第,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是第二次落榜了, 心情非常抑郁。所以信中所谈,除两人的交情和 分别以后的离索之感外,便是恍忽徬徨。想不再 应考,筑室于山林川泽之间,课耕养亲,穷经著 书,但条件又不允许。若再继续应考,他又怕终 年仆仆风尘,向人觅衣索食,以致学业和生活荒 落,终不能成功。思前想后,作者最后还是决定 钻研四书五经,想有所建树。
•
我活了二十六年了。假如虚度时光,就这样 过下去,那么就会一直活到四十岁、五十岁,哪 里有困难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自身没有什么所得,对于后世 也没有什么好处,这将与普通人一样碌碌无为啊。 每当想到这件事,就像长期的疾病伴随着身体, 半夜起身,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感到惊奇诧异, 也不知道我是怎么了,我的心事谁能告诉我?兄 长您一定要给我谋划好一条策略啊!
• 作者简介 • 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字凤九, 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康熙年间(1662—1722)进士。1711年(康熙 五十年)因文字狱牵连入狱,得人营救,两年后 出狱。后官至礼部侍郎。 • 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当时颇有影响。 主张写文章应讲究“义法”,“义”指文章的内 容,要符合封建的纲常伦理;“法”指文章的形 式技巧,要结构条理,语言雅洁;从而做到“言 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词 章三者并重。所作文章多宣扬封建礼教,有的也 很有思想意义。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世。
2015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5年高语文言文阅读实词翻译汇编新课标I(《宋史?孙傅传》)【翻译】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答案: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关键点:“唯”,只;“帝”,名词做动词,统治、称帝;“苟”,如果;“当”,判罪,这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之”代指前面的事情。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答案: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呢。
(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新课标II(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翻译】①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答案: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怨、游幸、非宜,全句大意)②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答案:我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关键词:凶逆、令、抱恨泉壤、何言,全句大意)解析:题中,第⑴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
第⑵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北京(《吕氏春秋?去私》)【实词】①至公也答案:B(②忍所私制答案:C(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译选】A不与其舜B君问可问我的仇人是谁C先生之吧D此所以答案:B(此任)【翻译】日月无私焉。
答案:日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
天津(《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实词】A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
B于是乃偃兵—偃:停止。
C如审有机关—审:确实。
D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
答案:A(哀伤)【翻译】①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分)答案: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②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2019-与王昆绳书 阅读答案附翻译-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与王昆绳书阅读答案附翻译与王昆绳书①[清]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
接手书,义笃而辞质。
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
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
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
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
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
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
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
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
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
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
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
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
2016北京高考文言文明清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
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
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
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如是数年,始获安居。
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
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
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
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
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
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
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揭:张贴B.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宣力:大力宣扬C.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蠖屈:不得志D.贻孙子,于胥乐兮胥:全、都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吾于周氏见之矣B.以公所命名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C.因于园中构屋五楹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D.诸子读书其间而人方望其大用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
2015年福建高考文言文《与王昆绳书》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福建高考文言文《与王昆绳书》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与王昆绳书[清]方苞苞顿首(《周礼》九拜之一,是一种对人很恭敬的礼节。
跪拜时以首叩地而起。
后用为书信开头、结尾的客套语):自斋中交手(握手,指告别),未得再见。
接手书,义笃(忠实讲义气。
笃:dǔ,忠实,一心一意)而辞质(文辞质朴),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超过,超越)哉。
苞从事朋游(朋友交往。
游:交游,交往,来往),间近(将近)十年,心事臭味(气味。
臭:xiù,气)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京都城门),运舟南浮(向南航行),去离(离开。
“去”和“离”为同义复词)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开朗清爽);又违(背离)膝下(人在幼年时常依于父母膝下,因以“膝下”代指幼年。
后用作对父母的敬辞。
古代给父母或祖父母写信时,也在开头的称呼下面加上“膝下”两字。
这里指父母)色养(人子孝养父母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
色,指以温顺的颜色对待父母。
《论语·为政》:“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注:“包曰:‘色难者,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孝。
’”“色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对父母一贯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
养,指供奉父母饮食。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久,得归省视(xǐng shì,看望,探望),颇忘其身之贱贫。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离别。
蔡琰《悲愤诗》:“存亡永乖隔。
”)异地,会合不可以期(约定时日。
成语:不期而遇),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戴名世,字褐甫,“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
自幼聪慧过人,1周岁开口说话,到5岁已能吟诗作对,6岁启蒙读书,11岁就能熟背《四书》《五经》。
15岁时,他作的八股文就被人们纷纷传抄,当作范本。
20岁授街养亲,27岁所作时文为天下传诵,清康熙二十二年应级试,二十六年,以贡生考补正兰旗教习,授知县,因愤于“悠悠斯世,无可与语”,不就。
方苞《二山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方苞《二山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方苞《二山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方苞《二山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方苞《二山人传》原文及翻译方苞原文:荐青山人李锴,辽东铁岭人。
曾大父如梓,明宁远伯成梁兄子也,万历己未,铁岭城陷,死其官。
入国朝,三世皆盛贵,伯叔父兄弟或嗣封爵,都统禁军;或开府建钺,布列中外。
康熙四十一年,父少司寇蒲阳公卒。
时西事方起,议绝漠屯极边。
山人既练,自请兴屯黑河,逾年归,母卒。
再使南河,赐七品冠带。
乃尽以先世产业属二昆,移家潞河,潜心经史,凡六七年,邻里未得一识其面。
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荐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其声远闻,邦工每采山石,过荐峰,独无扰焉。
暇时行游四山,必挈炉炭瓶罂,樵苏者遥望而知所在,曰:“此李山人茶烟也。
”白山石东村闻其风而慕之。
东村石永宁世饶于财。
祖都图为圣祖亲臣,每议公事,不挠于权贵。
山人少豪举,好声色狗马,年三十,始折节读书。
会家事屯邅,时伯兄既殁,而诸弟皆幼,独出身当之。
家既落,奉母居郭东,垦墓田以养。
盎无斗储,遇无食者即罄之。
久之,里中有奇邪,咸惧其闻。
母、兄殁,移家盘山,与荐青游,每严冬大雪,携手步西潭,以杖叩冰,相视愉怡,见者咸诧而不知其何以然。
会功令:禁内府人出居近畿。
复挈妻子入城,僦屋授经自活。
乾隆元年,举孝廉方正。
诣有司力言弱足难为仪,众莫能夺也。
荐青举博学宏词,及试亦被绌。
荐青之诗,不丐于古,而必求与之并。
东村则即事抒指,翛然有真意。
或刻其山居五言律二十首,遂誓不为诗,尽焚旧稿,曰:“吾幼学难补,虽殚心力,所进适至是而止耳。
吾幸以悲忧穷戚,悔曩者之冥行;今老矣,可更以詹詹者扰吾心曲乎?”荐青中年后,以急兄之急,益窭艰;老而无子,自为生圹(kuàng,墓穴);日典衣节食,以养戚属之穷孤。
又以所著《含中集》、《尚史》稿未定,矻矻不自休,而东村长子及弟之子,同登甲科,其僚友为营室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苞《与王昆绳书》原文及译文赏析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
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
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
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
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
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
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
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
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
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
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
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
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
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笃而辞质笃:深厚
B.会合不可以期期:约定
C.向人索衣食索:搜寻
D.士友间鲜不相庆鲜: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3分)
①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②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
③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⑥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
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3分)
(2)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3分)
参考答案
2.(3分)C
3.(3分)D
4.(3分)B
5.(6分)
(1)(3分)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2)(3分)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
二: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笃而辞质笃:深厚B.得归省视省:问候
C.会合不可以期期:期待D.惟各勖励以慰索居勖:勉励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理解)。
【解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会合不可以期”意思是“以后的相聚会和是难以约定的”,“期”在这里是“约定”的意思。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苞以十月下旬至家斧斤以时入山林
B.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C.穷经而著书去今之墓而葬焉
D.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今君乃亡赵走燕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理解)。
【解析】D.两句的“乃”均表转折,竟然、却。
A.第一句的“以”,在;第二句的“以”,介词,按照。
B.第一句的“之”代词,指上面提的庄子、陶潜;第二句的“之”结构助词,的。
C.第一句的“而”连词,表并列;第二句的“而”连词,表修饰。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4分)
(2)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
(4分)【答案】
(1)梦中时常见到兄长你与褐甫抵掌言谈,新老朋友嬉笑欢呼的情景,醒来(每每)就增添离群索居的伤感。
(4分)
(2)每想到这事,就好像身上附着不治的重病,半夜起来,绕着屋子彷徨不已。
(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解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逐字落实;用五字法(留、换、删、补、调)翻译:保留原文表名称的词;将古文单音节词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意转换为今意;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倒装句语序。
一般为直译。
9.文章是方苞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当时作者第二次落第,心情非常抑郁。
文中作者向好友倾诉了哪些心情?请简要概括。
(4分)【答案】分别以后的离索之感;欲做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川观而不得的遗憾;韶光流逝,时不我待的失措感、落寞感、无助感;“不敢一刻自废”的进取之意。
(4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B
(理解)。
【解析】文本中信息较杂,需要根据问题核心作出选择和辨别,这就需要在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确认信息所在的区限。
【参考译文】
自从斋中分别,再也没有见面。
接到你的书信,情义深厚而文辞质朴,就是古代那些知己朋友也未必超过这样的。
我出门游学交友,其间已将近十年,志趣相投,相处很深的,没有再比得过兄长你了!
离开都门,乘船向南,算是远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如同受到洗涤,为之开阔;又因为长年不能尽孝,所以应该回家问候探望(父母),忘却自身的贫贱。
唯独挂念几位好友,只能远隔异地,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梦中时常见到兄长你与戴名世言谈热烈,新老朋友嬉笑欢呼的情景,醒来(每每)就增添离群索居的伤感。
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在家中八日,便被饥饿驱使,(只好)出入于宣城和歙县之间(找事做)。
走到泾河的时候,路上看到左右高耸的山峰直指天空,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交错,重重叠叠,风云往来不定,古木、奇藤、修竹都茂盛盘曲,富有生机,远近聚居的人们看上去很是闲适,不由得想到古代庄周、陶潜这些人,逍遥自乐,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世俗的琐事。
天地日月山川的精华,浸润(着它们)而让它们更加新奇勃发,那些居民也就很像这些古木、奇藤、修竹。
(如果)让我能在其间有那么一亩地的房子、几顷耕田,自给自足,并能埋首研习经典、写书,心胸豁然,不被外物侵犯扰乱,那我所得的成就未必就不及古人。
可是现在却是一年到头劳顿不已,
低声下气向别人索取衣食,或山行水宿,颠踣流离,或因为被烦事束缚不得已与人交换技艺,身心不能有一日的宽闲。
君子可以坚守穷困,不怕自身的辛苦憔悴,(只是)实在担心神智纷乱,学问荒废,停止,有高远的志向但最终一事无成啊。
我今年已经二十六岁了,这样虚度时光一直下去到四十岁、五十岁,那是很容易的事!(可是)既无益于自己,也对后人没好处,将与芸芸众生一样的渺小。
每想到这事,就好像身上附着不治的重病,半夜起来,绕着屋子彷徨不已。
家里的仆人、童奴感到奇怪又不知说什么,唉,我的心事能跟那个说呢?
幸好你中了举人!士友间自然少不了庆贺之意,只是我内心还是惶惑的。
韩愈说:“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只愿(用这话)时时提醒自己。
我近来要好好研读各种经书,要打破旧说的门户,探究经书的真意。
即使冒风雪严寒,住简陋旅馆,也不敢一时一刻的松懈、荒废。
日月匆匆,唯有各自勉励来慰藉这索居的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