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一、引言高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科技、战争、贸易等。
构建一个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提高历史素养。
二、知识体系框架图1、古代史1)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文明。
2)古代西方文明: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等文明。
3)古代中国文明: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2、中世纪史1)中世纪欧洲:包括封建制度、教会、城堡等。
2)中世纪亚洲:包括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3)中世纪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土著文明等。
3、现代史1)早期现代欧洲: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2)早期现代亚洲:包括明清时期的中国、日本等。
3)早期现代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独立运动等。
4)世界大战:包括一战、二战等。
4、当代史1)冷战时期:包括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全球化时期:包括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
3)当代亚洲:包括中国改革开放、日本泡沫经济等。
4)当代非洲和美洲:包括非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政治改革等。
三、结语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
通过这个框架图,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因此,学习历史需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各个领域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高中历史框架图一、古代史部分1、古代中华文明(1)早期中华文明: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2)秦汉文明:秦朝统一、汉朝独尊儒术、大汉盛世(3)繁荣的唐宋文明:唐朝开元盛世、宋朝经济文化高峰(4)明清文明:明朝政治经济高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2、古代西方文明(1)古希腊罗马文明:民主政治、罗马法、文化成就(2)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统治、城市兴起(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改革运动、科技发展(4)近代西方文明: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政治制度变革二、近代史部分1、近代中国:清朝衰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民族解放运动三、现代史部分1、现代中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与分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新兴国家崛起、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四、世界史部分1、古代世界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2、中世纪世界: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中亚西亚伊斯兰教文明高峰、东亚儒释道文化圈形成3、近代世界:欧洲崛起与殖民扩张、启蒙运动与科技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4、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演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发展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是其核心思想,提倡人类文化、艺术和思想的独立与自由。
高考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高考历史知识点框架图近年来,中国的高中生热衷于构建各类知识框架图,以便更好地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而对于历史这门学科而言,建立一个清晰而有条理的知识框架图,无疑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呈现一张高考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框架图的整体结构。
这张框架图以中国历史为主线,分为五个主要的时期:古代、中古时期、近代初期、近现代和现代。
每个时期又分为若干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时期。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时期的内容。
古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华夏传统神话时代,再到后来的夏、商、周三个朝代。
这个时期涉及到中国历史的起源、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基本体制等知识点。
中古时期是指从隋唐之际到明清之前的时期,主要涉及到两个朝代:唐朝和宋朝。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辉煌的盛世、北方民族的入侵以及文化的繁荣等重要事件。
近代初期时期指的是明代末年到清朝建立前的时期,包括明末清初、明末农民起义和清朝建立三个主要事件。
这个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近现代是指从清朝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时期,主要包括晚清时期、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三个重大事件。
这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涉及到了中国社会思潮的变革、政治形势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最后,现代时期则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时期,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重要事件。
这个时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点。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高考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通过这样一个框架图,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能够更加有条理地学习历史知识。
当然,在实际学习中,学生还需要结合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源来深入理解各个时期和事件的具体内容。
总之,建立一个高考历史知识点框架图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
通过一个清晰有序的框架,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和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官方哲学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复苏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
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
的发展。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新人教版)时间、分期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春秋战国(前8至前3世纪)中国历史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三个发展阶段。
2、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商代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1、农业: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春秋晚期出现钢剑,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春秋末范蠡被尊为商人祖师);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政治1、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
1、春秋时期各国变法(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各诸侯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和变法,改变了三代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
化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有帛画和壁画;商代甲骨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1、思想:百家争鸣;孔、孟、荀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艺:《诗经》;《离骚》;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世界历史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中期)古代罗马法的起(前6-前3世纪)经济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为其奴隶制明的高度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罗马法的起。
①前6世纪末共和国初期,只有习惯法;②前五世纪中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法的诞生;③前3世纪中期以后,出现”万民法”。
2、罗马法的作用:维系和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政治1、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前9-8世纪出现雅典奴隶制城邦国家雏形)对希腊明的影响。
高三历史知识点架构图

高三历史知识点架构图历史学科是中国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既是一门在考试中具有一定的分值的学科,也是一门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以及对历史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的学科。
在高三历史学习中,为了对历史知识进行更好的梳理和归纳,掌握历史的脉络和关键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构建出一张高三历史知识点架构图。
一、古代史知识点古代史知识点是高三历史学习的基础,其中包括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如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变迁,以及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我们需要了解各个朝代的建立、统治者的特点、政治制度等,同时也需要了解朝代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外的战争、贸易等活动。
二、近代史知识点近代史知识点涵盖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晚清、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的建立,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近代史知识点也包括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变迁,如农民起义、工人运动等。
三、世界历史知识点世界历史知识点是高三历史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中包括了古代世界历史和近代世界历史。
古代世界历史知识点涉及了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古代文明的兴衰和影响,以及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文艺复兴等历史事件。
近代世界历史知识点涉及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等。
四、历史学的方法和价值除了具体的历史知识点,高三历史学习还需要了解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历史的价值。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了考古学、史学、文献学等,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历史信息,进行历史分析和解读。
历史的价值也需要被重视,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指导未来。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五、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最后,高三历史学习还要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历史不应该只是死去的过去,而应该被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建国以来的重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现代大科技成就
中国—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的科——“百花齐放,技教百家争鸣”育
与
文学
艺术—现代教育
的发展—“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
—文艺的春天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
高中历史必修三各章框架图汇总

⾼中历史必修三各章框架图汇总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重点:“百家争鸣”局⾯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孟⼦、荀⼦、⽼⼦和韩⾮⼦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意⼤利的⽂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
难点⽂艺复兴的实质、认识⽂艺复兴和宗教改⾰时期的⼈⽂主义。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1)背景:世界经济⼤危机下胡佛的⾃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膏肓。
资本主义制度⾯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预经济。
(新政的“新”之处)(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第⼀阶段:1933年3⽉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摆脱危机;第⼆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整顿银⾏、恢复⼯业⽣产(中⼼措施)——《全国⼯业复兴法》)、调节农业⽣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程(作⽤: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稳定社会秩序。
)、保护劳⼯权利、建⽴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①在⼀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产⼒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战后美国经济发展:(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速发展的黄⾦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由放任,⼜反对过度的⼲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手绘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图手绘一、古代历史A. 史前时期1. 旧石器时代a. 人类起源b. 工具使用2. 新石器时代a. 农业发展b. 陶器制作B. 古代文明1. 古埃及文明a. 金字塔b. 法老统治2. 两河流域文明a. 楔形文字b. 汉谟拉比法典3. 印度河流域文明a. 哈拉帕遗址b. 城市规划4. 古代中国a. 夏商周三代b. 青铜文化C. 古典时期1. 希腊文明a. 城邦制度b. 哲学与科学2. 罗马帝国a. 共和制到帝制b. 法律与建筑3. 中国的秦汉时期a. 统一六国b. 丝绸之路二、中世纪历史A. 欧洲中世纪1. 封建制度a. 领主与农奴b. 骑士文化2. 教会的影响a. 教皇权威b. 十字军东征B. 伊斯兰文明1. 阿拉伯帝国a. 宗教扩张b. 科学与文化C. 东亚历史1. 中国的唐宋变革a. 科举制度b. 经济与技术2. 日本平安时代a. 源平合战b. 平安京文化三、近现代历史A.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欧洲文艺复兴a. 人文主义b. 艺术与科学2. 宗教改革a. 马丁·路德b. 加尔文主义B. 工业革命1. 英国的先行a. 纺织业革新b. 铁路与蒸汽机2. 工业革命的影响a. 城市化b. 社会阶层变动C. 现代国家的形成1. 法国大革命a. 三级会议b. 拿破仑时代2.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a. 民族国家的兴起b. 列强的殖民扩张四、当代历史A. 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a. 战前的紧张局势b. 战争的影响2. 第二次世界大战a. 纳粹德国的崛起b. 冷战的开端B. 社会主义运动1. 俄国十月革命a. 布尔什维克的胜利b.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2. 中国革命a. 辛亥革命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 全球化与信息时代1. 经济全球化a. 国际贸易b. 跨国公司2. 信息革命a. 互联网的发展b. 信息技术的影响五、历史思维与方法A. 历史研究方法1. 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a. 区分与应用b. 批判性思维2. 历史解释与假设a. 多元解释b. 逻辑推理B. 历史意识与价值观1. 历史意识的培养a. 历史事件的联系b. 历史规律的认识2. 历史价值观的形成a. 道德与伦理b. 文化多样性请注意,这个框架图是一个简化的版本,旨在提供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点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框架图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框架图》的内容,具体内容: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但由于时间关系复杂,尤其到了近现代史部分,各种政治势力轮番登上历史舞台,使得同学们面对复杂的历史关系时往往会犯晕,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
欣赏...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但由于时间关系复杂,尤其到了近现代史部分,各种政治势力轮番登上历史舞台,使得同学们面对复杂的历史关系时往往会犯晕,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
欣赏
1
2
3
4
5
高三历史知识点一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
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高三历史知识点二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
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