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行测教学内容
行测应该重点复习什么

行测应该重点复习什么行测应该重点复习什么行测复习的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考试内容:行测主要包括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等部分,需要对每个部分都有基本的了解,知道哪个部分自己擅长、哪个部分薄弱。
2.制定复习计划:行测需要全面复习,根据自己薄弱环节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3.掌握解题技巧:在刷题之前,需要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可以通过看视频、看书等方式学习,了解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4.大量刷题:通过刷题来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解题能力,建议刷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注意总结规律和规律背后的原理。
5.巩固基础知识:行测考试虽然是以应试为主,但也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因此需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一定的学习和掌握。
6.提升语言理解能力:行测中的言语理解部分需要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因此需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语言分析和表达能力。
7.保持良好的心态:行测复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
总之,行测复习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注重解题技巧、刷题、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语言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重点。
同时,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
要提高行测考试的成绩到80分,需要系统地复习,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复习计划,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考试:了解行测各个部分的分数和整体难度,为每个部分制定合适的复习策略。
2.制定计划: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复习计划,包括每天看什么书,做多少练习题,以及何时进行自我测试等。
3.复习基础知识:行测考试包括语文、数学、逻辑等多种基础知识,需要全面系统地复习。
可以参考教材和习题集,确保充分理解各个知识点。
4.提升做题速度:行测考试时间相对紧张,需要快速准确地答题。
通过大量练习,可以提升做题速度和效率。
5.优化解题策略:不断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策略。
可以参考答案解析,理解不同题目的关键信息、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1. 行测概述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部分,是测量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考试内容。
行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部分。
在备考行测时,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2.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重要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理解主旨大意、抓重点细节、掌握文章结构、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义等。
-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中之重,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比例、平均数、容积重量等基本运算。
-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数量关系中的逻辑推理是考生需要特别重视的部分,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逻辑判断的基本规律:包括命题、命题的关系、逻辑联结词、逻辑关系等基本规律。
- 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
5.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巧:包括统计图表的解读、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比较和推理等基本方法和技巧。
-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6. 解题技巧在备考行测时,除了掌握上述知识点之外,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技巧:- 题目攻略: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行测全部知识点总结

行测全部知识点总结首先,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词语辨析、语义理解、逻辑推理、修辞手法等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逐步提高对各类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其次,数量关系也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数量关系主要考察考生对数字、数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数字、数字组合、比例关系、增减乘除、图形数据等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数字和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同时要熟练掌握一些计算方法和技巧,以便在考试中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相关题目。
再次,判断推理也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判断推理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逻辑判断、判断推理、推理联想、假设论证等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推理能力的提高,同时要熟练掌握一些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在考试中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相关题目。
此外,资料分析也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的信息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分析和信息运用能力。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图形分析、数据分析、情境分析、情景分析等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加强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时要熟练掌握一些资料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在考试中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相关题目。
总的来说,行测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广泛,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加强相关知识的整理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同时,考生还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多做模拟题和真题,以检验和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相信通过认真的备考和努力的学习,考生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通关行测考试。
行测教案教学大纲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基本概念和考试结构。
- 掌握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题意的能力。
-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增强学生的时间管理和应试策略。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兴趣和信心。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概述- 考试背景及意义- 考试结构及题型- 考试形式及评分标准2.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判断推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 数量关系- 资料分析- 常识判断3. 时间管理及应试策略- 如何合理分配时间- 如何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如何应对考试中的突发情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题型和解题技巧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4. 实践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概述2. 第二周:判断推理及解题技巧3. 第三周:言语理解与表达及解题技巧4. 第四周:数量关系及资料分析及解题技巧5. 第五周:常识判断及解题技巧6. 第六周:时间管理及应试策略7. 第七周:模拟测试与讲评8. 第八周:复习巩固与答疑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等。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正确率和完成速度。
3. 模拟测试成绩:通过模拟测试的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 教学课件3. 模拟试题及答案4. 在线学习平台(如有)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行测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对行测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行测考试。
1. 行测知识点总结。
1.1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重要考点,包括比例、百分数、利率、利润、平均数、增长率、速度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1.2 推理判断。
推理判断是行测中的难点之一,包括逻辑推理、判断推理、常识判断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准确分析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1.3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基础知识点,包括词语解释、语句理解、修辞手法、文章主旨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所给的语言材料。
1.4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考点,包括图表分析、数据分析、情景分析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准确分析和解释所给的资料信息。
1.5 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是行测中的综合能力考点,包括综合推理、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行测备考建议。
2.1 理清重点。
考生在备考行测时,应该理清重点,抓住重点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同时也要注意对一些难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2.2 多练习。
行测考试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多做一些相关题目,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2.3 注重方法。
备考行测时,考生需要注重方法,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答题技巧,能够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2.4 考点突破。
针对行测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知识点,考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结语。
以上就是对行测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行测考试中,掌握好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行测的知识点总结

行测的知识点总结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一项常见考察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理解、段落的理解、语篇的理解、修辞手法、语法、逻辑推理等方面。
1. 词语的理解词语的理解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要部分,对于行测来说,涉及到的词语包括一些常见词语、形近词、熟语、成语、近义词、反义词等。
考生在备考中,需要多做词语辨析和词语搭配的练习,以提高词语辨析的能力。
2. 句子的理解句子的理解包括句型的分析、主谓宾的判断、修饰成分的辨析等。
考生在备考中,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主谓宾的概念和辨析、修饰成分的种类和作用等。
3. 段落的理解段落是语篇的组成部分,了解段落的作用和结构对于语篇的理解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4. 语篇的理解语篇的理解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点,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
在备考中,要多做语篇理解的练习,积累分析和归纳的经验。
5.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艺术手段,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拟人等,了解这些修辞手法对于理解和表达意义有重要作用。
6. 语法语法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基础,需要考生掌握基本的句子成分和句型,了解句子的结构和成分对于正确理解句子的意义有重要意义。
7.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核心能力,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了解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多做逻辑推理的练习。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中另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方面。
数学运算是数量关系中的基础内容,包括整数运算、分数运算、百分数运算、平方根、立方根运算、简单方程等运算法则。
2.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数量关系中的核心内容,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了解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多做逻辑推理的练习。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整理、表格的分析、图像的判断等,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行测知识点总结梳理

行测知识点总结梳理在准备行测的过程中,很多考生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行测知识点太多,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实际上,行测考试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只要我们能够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就可以将所有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
下面就来对行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
1. 行测的基本概念行测,全称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种考试科目。
与其他考试科目相比,行测的特点在于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因此,行测的内容也相对比较广泛,包括言语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量关系运算能力、资料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2. 言语表达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是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察内容,主要包括词汇量、语法、修辞和逻辑等方面。
需要考生掌握正确使用汉字、词性和词义的理解,语法结构和句子的串联等基本知识点。
同时,也需要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和理解,并且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实践,提高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
3. 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是行测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逻辑判断、推理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
需要考生掌握常见的逻辑关系,包括充分必要条件、对偶命题、逆否命题等,同时也需要注意逻辑操作的规律以及常见的推理方法。
在准备阶段,考生可以多做一些逻辑推理题目,提高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
4. 数量关系运算能力数量关系运算能力是行测考试中的一个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基本运算、百分数、比例、平均数、增减比、利率等方面。
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以及分数、百分数等,同时也需要掌握比例、平均数以及增减比等知识点。
在准备阶段,考生可以多做一些数量关系运算题目,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5. 资料分析能力资料分析能力是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分析、图表分析、文章理解等方面。
需要考生熟练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包括文章主旨、段落大意、细节理解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注意图表的分析和数据的研究,尽可能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提高自己的资料分析能力。
行测知识点总结文档

行测知识点总结文档一、行测概述行测,即公务员行政能力测验,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考察考生的基本才能和素质,是一种全面、多元的能力测验。
其目的是通过多种题型考查考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文字理解、逻辑推理、数量关系等方面。
了解行测的内容和要点对考生备考至关重要。
二、文字理解文字理解是行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考察考生对一定语境下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和推理能力。
考生需要关注文章的中心思想、对细节的理解以及逻辑关系的把握。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自己的文字理解能力,同时也要多练习相关题型,提高对文章细节的把握能力。
三、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考察考生对一定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包括概括归纳、推理判断、逻辑推理等方面。
备考时,考生需要加强对逻辑推理的训练,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要关注一些常见的推理题型,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四、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又一重要知识点。
它主要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包括比例关系、增减关系、逻辑关系等方面。
备考时,考生需要加强对数量关系问题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要关注数量关系题型的特点,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五、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行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主要考察考生对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文字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等方面。
备考时,考生需要注重对多种题型的综合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跨学科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以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六、总结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查考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文字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综合分析是行测中的四个重要知识点,备考时考生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同时,考生还需加强对跨学科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为考试取得好成绩做好充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笔记本【言语理解-总结】言语理解题,优先选【对策】选项,效果、影响、意义等选项慎选。
如果选项中有论证语句的内容,一般不选,选择包涵论点里面的主题选项。
注意选项里的定语,是否符合常规。
错误选项一般设置片面,一般这类题目里有“同时”这个连接词,前后是两部分,错误答案分别列其中一个。
可将选项的主体带入材料中找位置,反推。
【注意段落框架+主题词+转折】注意对策选项,中心理解题可能为过度引申。
转折词前后最好都要囊括紧选项中,避免片面。
优选正面的,慎选负面的(不应该)。
【数学运算-因子题总结】见附件【逻辑推理-总结】必然=不可能不;可能=不必然不。
例如:“团购网站的盲目扩张必然导致资金链断裂”等值于“团购网站的盲目扩张不可能不导致资金链断裂”;“有的团购企业裁员也是可能的”等值于“有的团购企业不必然不裁员”。
【等价命题】:1、逆否命题。
2、有的A是B===有的B是A;有的A不是B===有的不是B的是A。
对于1--->2,这类题目,如果告知只有一真,则1为假;如果告知只有一假,则2为真。
简单说就是: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1(或者2)的时候,1--->2成立!削弱反对者观点题目:支持者A-->C,反对者:B-->C,则答案一般选择A--->B 。
因为题目中支持者是说A导致C的,但反对者说,不是的,是B导致C的,如果题目问的是削弱反对者,那么只要说明一下A是导致B的原因(A,B之间是有紧密相关的),那么就可以削弱了【反对者认为支持者是错的】的这个结论了。
因为反对者是反对支持者,所以才叫反对者。
只要说明支持者是正确的,那么就是削弱了反对者。
A-->B-->C。
一样是正确的、直接削弱论点>因果倒置>他因/否因。
削弱论点>削弱论证>削弱论据>他因削弱前提条件题目:搭桥、举例子、类比。
程度:搭桥>举例子>类比只有在探讨因果关系的题目中,才会用到排除他因。
补充范围的选项一般不会设置在因果关系题目中。
在因果论证中,搭桥>排除他因>类比。
!!涉及比重类的削弱题目,要看分子和分母的增长速度,不能单看某一项的绝对值。
类比热门考点:近义反义词,充分必要条件,工具、工艺原理、顺序先后、物理化学反应、主动被动关系等。
图推热门考点:对称轴、一笔画(日)、数量等差、白加黑、折叠类(描点描边法、特征面)【科学推理】匀速圆周运动:V=rω, ω=V/r,F向=ma=m* V2/r =m*ω2*r;a= V2/r=ω2*r;其他见上海历年真题。
【资料分析-总结】混合增长率:居中但不中,例如进出口,主要看基期量,靠近基期量大的增长率。
#净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数值可以是正数,可以是负数。
正数表示顺差,负数表示逆差。
例:2008年某省农产品出口额为5.02亿美元,增长22.1%,进口额为2.13亿美元,增长33.2%。
求2008年该省农产品外贸顺差的增长率?(分清与结论区别/顺差-贸易总额)A.5%B.15%C.25%D.35%解析:出-进=2.89,增长率设为x%。
进2.13,增长率为33.2%,(出-进)+进=出,增长率22.1%。
这个22.1%一定是介于x%和33.2%之间。
即x%<22.1%<33.2%,排除C,D。
去年(出-进)>进,所以x%<22.1%<(x%+33.2%)/2,所以x%>10%,选择B。
例:2016年1-11月,东、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差额与上年同期相比约增长了:解析:材料给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判断此题为混合增长率问题。
定位表格:,2016年1-11月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了,西部地区增长了。
,则根据混合增长率结论:居中但不中,偏向基数大的。
由于,因此所求增长率,符合条件的只有D【间隔增长率】:N+2年增长率为r1,N+1年增长率为r2,则N+2年相对于N年增长率为:r1+r2+r1*r2。
间隔的时间段需相同,不一定为1.例如: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
年均增长量=(An-A 1)/(n-1).两队年均增长率比较题,可以直接看两队现期量和基期量的倍数。
(现期量/基期量。
)年均增长率计算题:带入排除法。
例如:2010年农村某数据是x元,比2005年某数据增长2.1倍。
问:十一五期间,农村某数据的年均增长率为多少?解答:设年均增长率为r%,2005年数据*(1+r%)n =2010年数据。
所以,(1+r%)n =2010数据/2005数据==1+2.1 。
将答案数据带入法求证。
优先带入中间数据、好算的数据,看是比大小,大的就排除更大选项,小的就排除更小的选项。
【当年均增长率X<10﹪,且选项间差距较大时】年均增长率X=n-m√B/A-1B≈A*{1+(n-m)X},B略大于A*{1+(n-m)X}。
X<(B/A-1 )/(n-m);例题:如果“十三五”时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十二五”时期的年均增长率保持一致,则“十三五”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由题干问“年均增长率保持一致,“十三五”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数值”,可知本题为年均增长率问题。
年均增长题型中,五年规划为周期,则基期应往前推算一年,已知201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90元,同比增长,则2010年数值为元,根据年均增长率公式,“十二五”时期:,;同理,“十三五”时期初期值应为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2元,“十三五”末期值为元,【等速度增长模型C=B2/A】6月的工业用电量超过上半年平均值的城市有?转换为6*A与B比较大小;避免使用除法.【1+倍数,因为增长了2.1倍,所以倍数应该为1+2.1,同上面,倍数=增长率+1,增长率=增长的倍数】例:B比A增长了1.5倍,则,B=(1.5+1)A=2.5A.(B是A的2.5倍),则增长率r=(B-A)/A=(2.5A-A)/A=1.5=150%.(即为增长的倍数1.5,非倍数2.5)【倍数与增长】已知今年指标A同比增加量为X,增长了Y倍或Y%,则上年A的值为:X/Y. >> 平方数速算(11~30)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441、484、529、576、625、676、729、784、841、900>> 百分比-分数速算1/6=16.7%、1/7=14.3%、1/8=12.5%、1/9 =11.1%、1/11=9.9%、1/12=8.3%、1/13=7.7%、1/14=7.1%、1/15=6.7%,1/16=6.25% ,1/17=5.9%、1/18=5.6%、1/19=5.3%》》等速度增长模型第一期:A,第二期:B,按照此增长速度,第三期的值:(间隔需相等,如2013-2015,2015-2017)B平方除以A。
B2/A=((B-A)/A+1))*B#问:变化幅度最小的是?可知此题为一般增长率问题,且为增长率的绝对值比较。
平均数增长率=(a%-b%)/(1+b%) 在比例关系式中也可应用,例如已分别知道总额和单价的增长率分别为a%,b%,求数量增长率?就可以用此公式。
推导过程:设今年的总额和单价分别为X,Y,则今年数量为X/Y,则去年总额和单价为:X/(1+a%),Y/(1+b%);去年数量为:X/(1+a%)/Y/(1+b%)=X/Y*(1+b%)/(1+a%);所以,同比增长:[X/Y]/{X/Y*(1+b%)/(1+a%)}-1=(1+a%)/(1+b%)-1=(a%-b%)/(1+b%) !平均数增长量=A/B*(a-b)/(1+a).【增量是个数值,所以有A/B,与比重增减值公式相同!!】比重上升/下降=A/B *(a-b)/(1+a). 【升降直接是增减值,直接作差就可以了】比重增长率=(a%-b%)/(1+b%).【比重增长率没有实际意义,仅供对比】例题:根据2015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
若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2015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了(CPI=收入/实际收入): A.7.68%,B=7%, C.6.88%,D=6.23%,【增长量比较】:如果增长率接近,直接看现期量,现期量大则增长量就大;如果增长率不接近,若现期量大,增长率也大,则增长量大。
若一大一小则看倍数,谁的倍数大,谁就起主要作用(谁就大)。
例:增长量大小比较,“肥料出口248.9万吨,减少;钢材974万吨,减少”,现期值之比为,增长率之比为,所以现期值起决定性作用,钢材的现期值大,所以肥料出口量的减少量小于钢材的减少量。
例1:2016年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6、0.5个百分点”,求:2016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量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多少倍?解1:假设201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A,则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量解2(与解1对比):设2016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A,则倍数:{A*38%*9.5%/1+9.5% } /{A*23%*8.7%/1+8.7% }=1.791;而解析一精确1.767.二者有误差!【增加值的倍数】例2:“2016年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我国外贸总值的,较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求2015年1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是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多少倍?解析: 2015年1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外贸总值;加工贸易进出口占。
因此2015年1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是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
【基期倍数,可以转为占总量比的比值】【例1,2都是设基期总量】例3:由“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会比2015年多多少倍”判断此题为比值计算问题,定位图表:浙江省2016年第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亿元,第一季度为10179.7亿元,则第二季度环比增量为亿元,若第三、第四季度也保持第二季度相同的环比增长速度,则2016年全年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于亿元。
倍,因此比2015年多了倍)(准确要按增长率算)例4:以下选项正确的是:D.若2013年入境香港游客数维持上年水平,则该年我国入境游客增速将提高约1.4个百分点.――――正确!解析:“2013年入境香港游客减少181万人次”,若维持上年水平,则入境游客总数会比实际多181万人次,根据材料文字部分,入境游客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则,增量带来的:(本题不能用上述倍数与增长公式得出2012年入境人数,因为材料中不仅香港入境有增减,其他分量也有增减,而倍数与增长仅限于总量整体)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