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法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汉语语法专题复习

目 录
01
学习目标
02
考点解析
03
题型聚焦
04
学法指导
05
真题再现
06
知识清单
01
学习目标
1.掌握初中语文必考的语法知识。词性的定义,词性的类别。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05
真题再现
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 )
A.①他在学校里。 ②他在阅览室学习。
B.①这座房子朝南。 ②他朝北走去了。
C.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
②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
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
②他的字写得很工整。
2.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
A.学校 理想 这里 飞机 B.跑步 时间 孩子 父亲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 确数词:1、2、3、一、二、三、壹、贰、叁、 二分之一、3.45…… 概数: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序数: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 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有:
名量词:尺、寸、里、公里、斤、两、辆、 角、元……
动量词:把、次、趟、下、回、声、脚、幢、 座…… 时量词:天、年、秒、小时、分(钟)。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有:人称代 词: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短语
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 合成的语言单位。根据 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以 下五种结构类型: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如:
老师和同学 调查研究 培养和提高 万紫千红 理直气壮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4语法知识(知识清单部编版)

中考复习之语法知识(知识清单)【一、词性之实词和虚词】一、实词1.名词(七上P13)名词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青年”“农夫”;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铃铛”“镰刀”“蟋蟀”;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传统”“法律”“爱情”;还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早晨”。
这些都不难区分,使用时也不太容易出错。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类表示方位的名词,一般称为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等。
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2)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刘湛秋《雨的四季》)2.动词(七上P49)动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动作——走、跑、唱、跳、打、躺等;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某种心理活动——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等;而事物又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等。
这些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作动词。
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
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如“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愿意”等。
这类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例如: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
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例如: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还有一类表示判断,主要是一个“是”。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知识概述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
阅读古文的三大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用;体系庞杂的文言虚词;纷繁变幻的文言句式。
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
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而是为了读懂文言文。
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子的结构,一眼识别古文中的倒装句。
知识精讲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句子1.句子: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着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2.句子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由主谓短语构成的,称为主谓句;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为非主谓句。
(1)主谓句:她‖瓜子脸;她‖身份特殊(2)非主谓句:蛇!站住!好大的雨呀!禁止吸烟!嘿!4.单句的成分及概念:(1)句子成分及位置:[状]+(定)+ 主+[状]+ 谓+<补>+(定)+ 宾(2)概念:a.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b.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c.宾语:在谓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d.定语:是名词或代词前面的连带成分,主要用来修饰、限定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e.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f.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是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5.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分成主语和谓语;第二步,找宾语,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找定、状、补语。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词性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副叹介助连拟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二、实词:名词动词形词数词量词代词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语法是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掌握好语法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的归纳:一、名词1.名词的分类:具体名词、抽象名词、集体名词等。
2.名词的数:单数和复数形式的变化。
3.名词的格:主格、宾格、属格和定格。
二、代词1.人称代词:一、二、三人称的主格和宾格形式。
2.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3.指示代词:这、那、此、彼等的使用。
三、动词1.动词的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2.动词的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换。
3.动词的语气: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等。
4.动词的非谓语形式: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等。
四、形容词和副词1.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用法和比较级、最高级形式的变化。
2.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等。
五、介词1.常见的介词及其使用场景。
2.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六、连词1.并列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如和、与、或等。
2.连接副词:表示因果、条件、让步等关系的词语,如因为、如果、虽然等。
七、句子成分1.主语:句子中的说明行为者或主题的部分。
2.谓语:句子中说明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部分。
3.宾语:句子中接受动作的人或事物的部分。
4.表语:句子中说明主语状态、性质或特点的部分。
5.定语:句子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部分。
6.状语:句子中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部分。
7.同位语:句子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解释、说明的部分。
8.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部分。
八、句子结构1.简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2.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同的句子组成的句子。
3.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的句子。
4.主从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构成的句子。
5.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
6.状语从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从句。
7.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的从句。
(深圳地区)中考语文基础部分语法复习课件

例如:听听、想想,还有:讨论讨论、 吵吵嚷嚷等。
3.【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形容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形容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①形容词在句中主要充当定语和谓语。
例如:这. 朦.胧的. 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 小姑娘的. 镇. 定、. 勇.敢、. 乐. 观的精神鼓励了我,我好像
虽然(尽管、虽说是、虽说、固然)……,但是(可是、但、却)……
因果关 系
单用 由于 因为 因此 所以 因而 从而 以致 致使 可见 既然 配对使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因此、所以)…… 既然……,就(那
用 么、那就)…… 之所以……,是因为……
假设 单用 如果 假如 假若 倘若 要是 不然 否则 要不然 要不是假使 关系 配对使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就(那么、便、则)……即使(纵然、纵使、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分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 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 ,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 ,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1.(2015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
不活泼热闹。”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惠子相梁》选自道家经典著作《庄子》。 C.“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做事的标杆”中
“做事的标杆”是主谓短语。 D.“迈进金黄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
初三语文教案二:语法知识归纳总结

初三语文教案二:语法知识归纳总结语法作为语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语言的骨架,是语言运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初三语文学科中,语法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部分。
因此,在学习初三语文的过程中,对语法知识进行恰当归纳总结,对于学生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的提高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语法知识的基础语法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研究对象是语言的结构和规律,包括词汇、句法、语用等方面。
语法的研究是为了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以及帮助人们掌握和运用语言。
语法知识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学生需要通过良好的语法知识,来更加有效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而初三语文教学中,则注重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的,使学生学会用好语言。
二、语法知识的分类语法的核心就是句子。
在初三语文教学中,句子的构成和语法结构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语法知识分为以下几类:1.词汇: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词性:如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等。
3.语序:如主谓宾、主谓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等。
4.语态:如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等。
5.时态: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等。
6.状语从句:如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等。
7.定语从句和并列句等。
三、语法知识的归纳总结初三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之一。
而在归纳总结语法知识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提醒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在语文学科中,对于语法知识的学习,一定要从基础开始,提醒学生掌握好词汇和词性的知识。
2.对语法知识做出详细分解:在学习语法知识时,需要对语法知识做出详细的分类和分解,让学生清楚这些知识所包含的基础概念,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3.强调语法知识的运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语法知识的运用也是关键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学生在语法知识运用的具体能力上的培养。
中考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总结

中考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总结想要学好语文首先应该要知道语文的重要知识点,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中考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总结,供参考!人物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2.语言描写3.动作猫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句子成分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5.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单句和复句的区别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2.抓主干法: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
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
3.外部标志法: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
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
修辞术法的作用1.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2.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物名词: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 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时间名词: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 世纪等; 方位名词: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精品课件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
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精品课件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 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精品课件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递进连词: 不但…,而且 不仅…,还
尚且(况且)…,何况
转折连词: 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因果连词: 因为…,所以 由于… ,因此
既然…就
精品课件
选择连词: 或者…,或者 是… ,还是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假设连词: 如果… ,就 即使…,也 纵然…,也
精品课件
拟声 名 叹
助
词
动
词
形的
分 类
数
连
量
介
副
代
精品课件
B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
词。
虚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
词。
精品课件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 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精品课件
三.短语和短语的类型
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言单位。根据其 构成方式可以分成:
①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 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
如:
老师和同学(名+名) 调查研究(动+动) 培养和提高 庄严肃穆(形+形) 我和你(代+代) 四面八方(数量+数量) 又如: 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 听、摸;
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精品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感受词性
他的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论语》中孔子同 他的弟子的一段对话。
名词:一生、论语、孔子、弟子、对话 动词:使、想起 代词:他、我 数词:一 量词:段 副词:自然 助词:的、了
精品课件
2、那个戴墨镜的人静静地等待着,还不 时用指尖轻轻地敲着桌面。
名词:墨镜、人、指尖、桌面 动词:戴、等待、敲 形容词:静静地、轻轻地 代词(指示):那个 介词:用 助词:的、地、着 连词:还 副词:不时
精品课件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 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 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介词口诀: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 修饰动形要记牢。
精品课件
(3.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 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并列连词: 既…,又 既… ,也 又… ,又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 、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程度副词:很、极、非常、太、过等; 时间副词:已、刚、才、将、要等; 范围副词:都、全、总、只、仅等; 情态副词: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语气副词: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 甚至、绝对等; 重复副词:又、再、还、仍等。
条件连词: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不 不论(无论不管) …,都
精品课件
的、地、得(结构助词)
助 着、了、过(动态助词)
词 们、所、似的(其他助词)
语
吗、呢(询问语气)
气
的、了(陈述语气)
词
(祈使或感 啊、吧、呀 叹语气)
(附着在词语、句子 的末尾,表示语气)
注 附着在词意、短
语的后面,表 示一定的附加 意义
精品课件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短语, 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
定语+中心语(名、代) 如
我的老师(代+名) 一个顾客(数量+名) 伟大的人民(形+名) 昨天的事(名+名) 前进的步伐(动+名)
精品课件
状语+中心语(动、形) 如
小心观察(形+动) 慢慢地吃 更加坚定(副+动) 突然发现 这么走(代+动) 一步一步地走(数量+动) 非常壮观(副+形) 相当迅速
精品课件
正确区分“的”、“地”、“得”
的:用在定中短语中,放在名词前面 如
我的学生 蓝蓝的天 可爱的孩子 前进的步伐
地:用在状中短语中,放在动词前面 如
轻轻地点头 紧张地答题
得:用在中补短语中,放在动词、形容词后面 如
玩得开心 扫得干净 红得发紫
精品课件
正确填写
一位戴眼镜( )的中年男子,倚在右 舷( 的)栏杆旁,默默( 地)眺望远处( )的 景色,一位眉目开朗(的)女人,亲昵( 地) 站在他身旁。
精品课件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 单调; 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
精品课件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确数:如、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 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精品课件
③动宾短语,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的短 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 如
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大 局、关心集体、饱经风霜、理清思路等。
精品课件
后补短语,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 如
看明白、想得太多、送出去、住一宿、说两 句、红得发紫、害怕得要命、好得很、傻呆了、 漂亮极了。
三五成群( )的鸭子在波光闪闪( )的 水面上游( 得)好自在。
精品课件
⑤主谓短语,词和词按照陈述关系构成的短 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如
心情舒畅、人声鼎沸、春光明媚、好人一生平 安、月儿弯弯照九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