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及教后感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及教后感三年级语文教案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5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6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7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9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三.总结全文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2教师总结.四、指导写字驾折蜒谱朽篇创簇绸1 学生自读上面的生字2 指名读生字3 齐读4 指导学生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怎么记住的?5 指导学生说6 指导学生写字蜒左右结构与“蜓”的区别创注意“仓”的写法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7 学生描红8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五作业设计1 形近字组词架()蜒()谱()拆()驾()蜓()普()折()2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来●六板书设计长城和运河(像巨龙)(像绸带)连绵起伏银光闪闪曲折蜿蜒伸向天边人间奇迹教后记:文章教完后,当让学生看长城和运河的图进行说话时,许多同学都不能说出看到的美景,有的说出来也是不太完整的句子。
三年级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

三年级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能参照课文中的图画,运用课后练习4提供的词语写话。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在朗读、背诵训练中,抓住关键词语了解景物特征,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能参照课文中的图画,根据提供的词语进行写话练习。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分课时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练习4。
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三、教学过程:一、揭题。
同学们,通过二年级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古代三个伟大的工程:故宫、长城、大运河。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二课就是《长城和运河》,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长城或运河的情况呢?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谱写不朽创造绸带曲折蜿蜒嘉峪关奇迹(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
嘉:上半部是“士”。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
让我们一起跟着文中的“我”先去看看长城吧!(出示图片)谁来结合课文讲讲你对长城的印象。
“蜿蜒”和“曲折”有什么区别? 2、指导学生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
”(注意要突出景象的奇异)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里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你觉得长城怎样?(奇异、了不起、罕见… …)5、引读“东起山海关… …不朽的诗篇。
”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为什么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指名读最后两行,这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7、指导朗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
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
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驾()驶()篮()异()像()绵()峪()蜿()蜒()扁()棉()浴()碗()诞()篇()折()绸()朽()州()飘()拆()调()巧()洲()漂()。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及教后感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及教后感9篇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及教后感 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录音机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听写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1、2节(1)课文录音,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引读:万里长城动起……西到……她是多么雄伟壮丽。
几千年来她谱写了……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这一句该怎样读呢?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6)朗读全文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1、多音字组词行曲折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长城和运河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课后反思:长城和运河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三年级语文教案)1长城和运河

1长城和运河三年级语文教案1长城和运河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或者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观察课文中长城或者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 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3)指名理解词语(4)齐读出示的词语(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四、课堂总结第二课时教学要求:精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课文、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奇异之处。
教学准备:挂图、复习听写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1、2节(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找一找,读一读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引读:万里长城东起…•西到……她是多么雄伟壮丽。
(三年级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教案及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案及反思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2、生齐读课题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2) 感知主要内容的.(2) 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3)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读这些词语.(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2 学生自学后讨论.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2.讲读.3 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5 自己的话说一说.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 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8“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9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10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11.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12、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13、指名读, 生评议.14 、齐读.五.布置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板书设计:长城和运河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下《1长城和运河》[韩桂霞]【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下《1长城和运河》[韩桂霞]【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6d6f0e10661ed9ad51f379.png)
教学内容长城和运河2学情分析长城和运河这两件事物离孩子的生活比较远,有的孩子只在电视上见过。
对于它们是怎么建成的,孩子几乎是一点也不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应该有更深的了解。
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提示填空。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教学难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5教学过程5.1 第二学时5.1.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提示填空。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5.1.2学时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5.1.3学时难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5.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两大奇迹,你还记得是哪两大人间奇迹呢?(长城和运河)2、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小作者去长城和运河的上空看一看,看一看长城和运河有哪些景象吗? 首先去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长城是怎样的一种奇异景象?3、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
活动2【活动】二、了解长城的特点,指导美美地诵读(一)了解长城的特点,指导美美地诵读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像巨龙穿行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因为长城长)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俗称万里长城。
(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2)为什么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呢?可不可以改为“爬行”(想想看,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长城?对,飞机上,穿行更生动)(3)穿行的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录像)(4)什么叫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因为长城是顺着山势而建,随着山势,自然有起伏,有曲折)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激动、)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句的前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和运河(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
长城和运河
教材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
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
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
族的骄傲。
教学目标:
1. 认识课文中的是10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
闪”等词语。
2. 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
3. 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
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
2. 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
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 初步了解,揭示课题
1.认识长城,介绍长城
师:你知道这是哪里吗?(出示图片)
从古到今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应该就中国的万里长城了,长城距今已经有2000
多年的历史,东起____(省、市、区、县)的山海关(出示词卡:山海关;引读)西到
____(省、市、区、县)的嘉峪关(出示词卡:嘉峪关,引读)全长1万3千多公里,所以被
称为“万里长城”
随机贴板书: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 山海关(东)
2.认识运河,介绍运河,随机教学生字“首、京、堂”
师:再来看看这幅图,认识它吗》(出示图片)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出示词
卡:首都北京;指导读音“京”后鼻音;首:第一:首都:指一个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的
地方,我国的首都在——引说;首,还可以做量词,我们可以说一首什么——个别学生交
流)它南至天堂杭州(出示词卡:天堂杭州;指导书写“堂”)天堂是指神仙住的地方,可
见,杭州是个多么美妙的地方。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
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
北水上干线。
随机贴板书: (北)首都北京
京
杭
三年级语文教案
运
河
(南)天堂杭州
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媒体图片,你能不能说一说,长城和运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随机教学:壮丽)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板:15 长城和运河
二. 感知课文,读通课文
过度:课文是如何描绘长城和运河的呢?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读了课文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好吧,我们的旅行就要开始了,可是谁来驾
驶飞机呢?(出示:驾驶;个别读)倘若谁能发现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飞机就有谁来驾驶。
2. 教学“驾驶”;都有“马”,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为马力;都是形声字
3. 给找到相同点的两个学生带上头饰,分别读课文的两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找,长
城和运河在作者眼里分别像什么。
4. 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丝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个别读,引读
过度:长城怎么就像巨龙穿行了呢?
三. 深入学习,激发情感
1. 出示第一小节,学生自读
师:请我们的游客乘坐飞机从高口俯视长城,看看长城为什么像巨龙
2. 出示:长城图和巨龙图
学生比较后说说像在哪里。
师小结:(可以引学生一起来说:长城翻山越岭,时高时低,弯弯曲曲,接连不断,穿
过山脉,越过河流,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随机再出示:壮丽)
3. 引读:万里长城真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谱写了
——。
师:万里长城真实万里长。有人计算,如果把长城所用的砖、石筑成一道2米厚,4米
高的围墙,则可以绕地球一周啊!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啊。可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都
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呀!
4. 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师:游览长城的游客无不为先民大伟大气魄和坚毅的精神所感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这一段。
5. 齐读第一小节
过度: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运河却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为什么动人呢?
6. 出示第二段,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哪里动人了?(学生说说,老师指导读读句子)
师: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在运河的哺育下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每天,有成千
上万的船在运河上航行,它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更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的发展。
7. 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8. 齐读第二小节
师:长城和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们一个像巨龙,一个像丝带,一刚一柔,为
中华炎黄子孙的安康幸福献出了全部,我感到很骄傲,你呢?
9. 学生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引读课题)
10. 配乐读课文
四. 课外拓展,升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