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练习题7

免疫学练习题7
免疫学练习题7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检测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主要是指

A.淋巴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D.单核细胞 E.中性粒细胞

2.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层液的最佳密度为

A.1.030 B.1.035 C.1.092 D.1.020 E.1.077

3.用Ficoll-hypaque分层液分离PBMC,分离的PBMC层位于试管的

A.血浆层之上 B.血浆层之中 C.血浆层与分层液之间

D.分层液之中 E.试管底部

4.用玻璃纤维或葡聚糖凝胶Sephadex-G10柱分离细胞时,从柱上洗脱下的细胞主要是 A.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T细胞 E.B细胞

5.能与SRBC结合形成E花环的细胞主要是

A.T细胞 B.B细胞 C.单核细胞 D.粒细胞 E.血小板

6.用小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其结果代表的是

A.T细胞总数 B.Th细胞数 C.Ts细胞数 D.CD4 + 细胞数 E.CD8 + 细胞数 7.用尼龙棉柱分离细胞时,不易黏附尼龙棉纤维而被洗脱的细胞是:

A.粒细胞 B.B细胞 C.单核细胞 D.T细胞 E.血小板

8.表示淋巴细胞的活力常用

A.活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 B.活细胞浓度 C.淋巴细胞浓度

D.活细胞和总细胞的比值 E.T细胞和B细胞的比例

9.用腹腔渗出法可从动物的腹腔渗出液中分离出

A.血小板 B.B细胞 C.单核细胞 D.T细胞 E.巨噬细胞 10.活细胞经台盼蓝染色后呈

A.蓝色 B.棕色 C.红色 D.不着色 E.天青色

11.荧光标记法计数外周血B淋巴细胞,检测的特有的表面标志是

A.CD19 B.CD20 C.补体受体 D.SmIg E.FcR

12.NK细胞特有的表面抗原是

A.CD2 B.CD16 C.无特异的表面抗原 D.CD23 E.CD56 13.仅能使T细胞发生淋巴母细胞转化的因子是

A.PHA B.PWM C.LPS D.ConA E.EBV

14.能使B细胞和T细胞发生淋巴母细胞转化的因子是

A.PHA B.PWM C.LPS D.SPA E.EBV

15.检查体液免疫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

A.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 B.溶血空斑试验 C.B淋巴细胞计数

D.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 E.SmIgG测定

16.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下列何种细胞的功能?

A.T细胞 B.B细胞 C.中性细胞 D.吞噬细胞 E.NK细胞 17.测定T淋巴细胞功能的体内试验是

A.锡克试验 B.狄克试验 C.结核菌素试验

D.天然血型抗体滴度 E.血清IgG测定

18.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为

A.<40% B.40~50% C.60~80% D.80% E.>90%

19.常用检测细胞毒效应的方法是

A. 3 H-TdR掺入法 B. 125 I释放法 C. 51 Cr释放法

D.形态学检测法 E.CD8检测法

20.包被有抗Ig抗体的亲和板,其吸附的是

A.T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NKT细胞 E.吞噬细胞 21.Ficoll-hypaque液分离淋巴细胞是一种

A.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 B.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 C.亲和层析法

D.离子交换层析法 E.自然沉降法

22.Ficoll-hy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的主要成分是

A.聚蔗糖 B.泛影葡胺 C.聚乙二醇

D.聚蔗糖+泛影葡胺 E.聚蔗糖+聚乙二醇

23.Percoll分离液的主要成分是

A.聚蔗糖 B.泛影葡胺 C.聚乙二醇

D.聚乙烯吡咯烷酮 E.经聚乙烯吡咯烷酮处理的硅胶颗粒

24.检测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的方法是

A.NBT还原试验 B.白细胞计数 C.溶血空斑试验

D.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 E.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25.MTT比色法检测IL-2活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需要IL-2依赖细胞株

B.增殖细胞具有吸收MTT的能力

C.颜色的深浅代表细胞代谢活性的强弱

D.可反映B细胞的功能

E.可反映T细胞的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淋巴细胞分离液要求符合的条件有

A.对细胞无毒 B.高渗 C.不溶于血液 D.无色 E.有合适的比重 2.与T细胞计数有关的表面抗原是

A.CD2 B.CD3 C.CD4 D.CD8 E.CD19

3.与B细胞计数有关的表面标志是

A.SmIg B.CD19 C.CD20 D.CD21 E.CD2

4.符合淋巴母细胞转化的形态学特征有

A.细胞体积变小

B.核仁明显、核染质疏松

C.可见有丝分裂

D.胞浆极少,呈天青色

E.胞内可见空泡

5.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B细胞功能的优点有

A.稳定、特异

B.可检测抗体分泌细胞

C.可检测抗体的分泌量

D.可同时进行B细胞计数

E.可同时检测不同抗原诱导的不同抗体的分泌

6.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包括以下哪些?

A.T细胞计数 B.B细胞计数 C.T细胞功能测定

D.Tc细胞效应测定 E.细胞因子测定

7.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常用的方法有

A.免疫荧光法 B.流式细胞仪测定 C.酶免疫组化法

D.放射免疫法 E.免疫金染色法

8.细胞免疫功能体内试验方法有

A.细胞毒试验 B.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C.皮肤试验

D.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E.接触性过敏试验

9.T细胞增殖试验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A.流式细胞仪法 B.形态学方法 C. 51 Cr释放法

D.MTT检测法 E. 3 H-TdR掺入法

10.检测吞噬细胞功能的方法有

A.吞噬试验 B.杀菌试验 C.NBT还原试验

D.化学发光测定法 E.趋化功能测定法

11.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方法有

A.E花环分离法 B.尼龙棉柱分离法 C.亲和板结合分离法

D.免疫磁珠分离法 E.超速离心分离法

12.T细胞数量检测包括

A. T细胞增殖试验

B.间接荧光免疫法

C.酶免疫组织化学法

D.微量细胞毒试验

E.花环技术

13.检测T细胞数量的花环试验有

A.酵毌菌花环试验

B.补体C3b花环试验

C.E花环试验

D.葡萄球菌花环法

E.抗体致敏细胞花环法

14.B细胞表面具有

A.mIg

B.CD抗原

C.Fc受体

D.补体受体

E.EB病毒受体

15.B细胞数量检测的方法包括

A.mIg的检测法

B.CD抗原检测法

C.Fc受体检测法

D. 补体受体检测法

E.小鼠红细胞受体检测法

16.B淋巴细胞功能的测定方法有

A.B细胞增殖试验

B.溶血空斑试验

C.酶联免疫斑点法

D.体内测定法

E.形态学检查法

17.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的测定方法

A. 形态学检查法

B. 显微镜检查法

C. 溶菌法

D. NBT还原试验

E. 化学发光测定法

18.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方法包括

A.炭粒廓清试验

B.吞噬功能检测

C. 巨噬细胞溶酶体酶测定

D.细胞毒作用测定

E. 巨噬细胞促凝血活性测定

二、填空题

1.PBMC包括 和 。

2.在反相溶血空斑试验中,每一个空斑代表一个 。

3.B细胞表面特异的标志有 。

4.常用的测定淋巴细胞活力的方法是 。

5.淋巴细胞转化情况的判定方法有 、 和 。

6.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应用的同位素是 ,细胞毒试验应用的同位素是 。

7.分离外周血白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和 。

8.去除白细胞悬液中残留红细胞的常用方法有 和 。

9.去除单个核细胞悬液中单核细胞的常用方法有 和 。

10.检测T细胞数量的花环技术包括 、 和 ;检测B细胞数量的花环技 术主要有 和。

三、名词解释

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

2.E花环试验(erythrocyte rosette test)

3.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lymphoblast transformation assay)

4.溶血空斑试验(hemolytic plaque assay)

5.四唑氮蓝还原试验(nitroblue terazolium recovery assay,NBT还原试验)

四、问答题

1.简述T淋巴细胞转化的试验原理和镜下淋巴细胞转化形态学特征。

2.简述Ficoll-hypaque分离液分离PBMC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3.叙述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的原理、意义和方法分类。

4.测定吞噬细胞功能有哪些常用方法?

参考答案与题解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C

2.E

3.C

4. B

5. A

6.A

7.D

8.A

9.E 10.D

11.D 12.C 13.A 14.B 15.A 16.B 17.C 18.C 19.C 20.B

21.A 22.D 23.E 24.A 25.D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ACDE

2.ABCD

3.ABCD

4.BCE

5.ABCDE

6.ACDE

7.ABCE

8.CE 9. BDE 10.ABCDE 11.ABCD 12.BCDE 13.CDE 14.ABCDE

15.ABCDE 16.ABCD 17.BCDE 18.ABCDE

二、填空题

1.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2. 分泌Ig的细胞。

3. SmIg。

4. 台盼蓝染色法。

5. 形态学方法、 3 H-TdR 掺入法、MTT 检测法。

6. 3 H , 51 Cr 。

7. 自然沉降法、聚合物加速沉降法。

8. 无菌蒸馏水低渗裂解法、0.83%氯化铵处理法。 9. 粘附去除法、羰基铁粉吞噬去除法。

10. E 花环试验、葡萄球菌花环法、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法,EA 花环试验、EAC 花环试验。

三、名词解释

1.PBMC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是免疫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细胞群,也是进行 T 细胞和B 细胞分离纯化的重要环节。

2.E 花环试验:T 细胞表面有特异性绵羊红细胞 (SRBC) 受体,即 E 受体。将 T 细胞与 SRBC 按一定比 例混匀, 置4℃至少2h 或过夜, T 细胞表面的E 受体能与SRBC 结合形成以T 细胞为中心, 四周环绕SRBC 的花环样结构,镜检计数可得总花环(Et)形成率,亦即T 细胞的百分率。

3.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细胞在体外受到有丝分裂原或抗原的刺激后,细胞出现一系列的增殖反应,主要 表现为胞内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增加,并发生形态返祖变化,如细胞变大、胞质增多、胞质出现空泡、核染 色质疏松、核仁明显,这种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又称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lymphoblast transformation)。 4.溶血空斑试验:该方法用于检测实验动物抗体形成细胞数目。其基本原理是抗体形成细胞分泌的 Ig 与 SRBC 上的抗原结合,在补体作用下出现溶血反应。方法是将 SRBC 与其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补体及适量 琼脂糖液混合倾注平板,或者将吸附有已知抗原的SRBC 与待检B 细胞、补体及适量琼脂糖液混合倾注平 板,温育一定时间,抗体形成细胞释放的抗体会使周围 SRBC 致敏,并在补体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溶血 空斑,每一空斑中央含有一个抗体形成细胞,因此空斑数量即代表抗体形成细胞数。

5.NBT 还原试验: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与NBT 一起温育,由于中性粒细胞吞噬杀菌过程中产生超氧阴离子 (O -

2 ),使被吞进细胞内的 NBT 由原来呈淡黄色还原成不溶性的蓝黑色颗粒,沉积在细胞浆中,称为 NBT 阳性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计数NBT 阳性细胞,其百分率可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功能。

四、问答题

1. T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原理: T 淋巴细胞在受到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或特异性抗原刺激后能发生增殖反应, 细胞代谢旺盛,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增加;与此同时细胞体积增大,分裂呈母细胞样,此为淋巴细胞转化现

象。因此可借助形态学方法观测淋巴细胞形态变化情况, 3 H-胸腺嘧啶核苷( 3 H-TdR)掺入法测定 DNA 合成

情况,或MTT 比色法测定线粒体代谢活性即可判定淋巴细胞转化程度。

镜下淋巴细胞形态可以见到以下几种类型。

(1)淋巴母细胞 胞体比未转化淋巴细胞大3~4倍,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染色淡蓝,可有伪足、空泡, 细胞核增大,核质疏松,呈细网状,可见分裂现象。

(2)过渡型淋巴细胞 形态介于淋巴母细胞和正常淋巴细胞之间,体积稍大,多为12~15m m ,胞浆稍多, 淡蓝色,核稍大,核质疏松。注意与大淋巴细胞区别,后者虽然体积较大,但核质致密,胞浆较少,嗜碱 性强。

(3)正常淋巴细胞 与未经刺激的淋巴细胞一样,体积小,核质致密,胞浆少,嗜碱性强。

2.Ficoll-hypaque 分离液分离 PBMC 的原理:血液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外周血单个核 细胞的密度为 1.050~1.077,而粒细胞和红细胞的密度在 1.080~1.110。利用密度为 1.077±0.001 的 Ficoll-hypaque 分层液,将待分离的细胞悬液小心铺于其上,经离心后单个核细胞悬浮于分层液上层界面, 而红细胞与粒细胞沉于管底,据此可将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与其他细胞分离开。 Ficoll-hypaque 分离液分离PBMC 的步骤:

(1)取静脉血,加肝素溶液抗凝,再加入等量Hanks 液,混匀。

(2)取分层液置于离心管中,将稀释血液沿管壁缓缓叠加于分层液上,形成清晰界面。稀释血液与分 层液的容积比例以2:1~3:1为宜。

(3)置水平离心机中离心2000r/min 20min。

(4)离心后从离心管底部到液面分为五层,依次为红细胞沉淀层、粒细胞层、分层液层、白雾状单 个核细胞层、血浆层(含血小板和破碎细胞)。

(5)用滴管直接吸出单个核细胞层,置于另一离心管中。

(6)加入5倍量以上的Hanks液,充分混匀,离心1000r/min 10min。离心后倾弃上清液,再用Hanks 液洗涤2次。

(7)用含10%~20%灭活小牛血清的Hanks液或培养液配制细胞悬液。计数,并分别计数粒细胞和单 个核细胞数,同时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最后按实验要求将细胞悬液调整到适当浓度。

注意事项:

(1)将血液适当稀释,减低血液粘稠度有利于提高单个核细胞的收获率。

(2)温度变化可直接影响分层液的密度,即影响细胞的收获率和纯度。故应在室温(18~25℃)下进行 实验,分层液使用前应预温至室温。

(3)分层液应直接加入管底,防止浸沾四周管壁。

(4)将细胞悬液叠加于分层液上时务必小心,不要扰乱界面以影响分离效果。

(5)分离时的转速与时间应根据不同标本作相应调整。离心后若见白雾状细胞层中仍掺杂红细胞,应 提高转速或延长离心时间;若淋巴细胞丢失过多,则应适当降低转速或缩短离心时间。

3.细胞毒 T 细胞(CTL)在体外能特异性杀伤带有相同抗原的某些敏感传代瘤细胞株(靶细胞)。将适当的靶 细胞悬液按一定比例与受检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数小时后观察靶细胞的破坏情况可判断受检者的CTL杀伤 能力,进而判断其细胞免疫状态。常用方法有形态学检查法和 51 Cr释放法。

CTL杀伤功能测定是体外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一种常用方法。利用靶抗原与淋巴细胞的相互关系 阐明靶细胞的抗原性; 用于判断肿瘤患者的预后及免疫治疗效果; 观察药物、 肿瘤抗原以及其它抗原对CTL 杀伤功能的影响;鉴定淋巴细胞的功能性亚群等。

4.吞噬细胞功能测定从趋化、吞噬和杀菌三个方面进行检测。常用的方法:趋化功能测定的有滤膜渗透法、 琼脂平板法,吞噬功能测定的有吞噬试验,杀菌功能测定的有NBT还原试验、杀菌功能试验、化学发光试 验等方法。

(张学宁)

医学免疫学第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免疫学习题及答案(含答案)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X型题】 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 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 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 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 E.防止肿瘤发生 二、抗原 【A型题】 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 9kD C.=10kD D.>10kD E.>100kD 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3.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医学免疫学》word版

《医学免疫学》总结 第一章 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 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3.固有性免疫应答: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又称为天然免疫、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其特点:(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2)先天具备;(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4)可稳定遗传;(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4适应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指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过程,故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其特点(1)特异性,即T、B淋巴细胞仅能针对相应抗原表位发生免疫应答;(2)获得性,是指个体出生后受特定抗原刺激而获得的免疫;(3)记忆性,即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迅速而增强的应答;(4)可传递性,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致敏T细胞)可直接输注使受者获得相应的特异免疫力(该过程称为被动免疫)。(5)自限性,可通过免疫调节,使免疫应答控制在适度水平或自限终止。 5免疫的功能

程中具有重要的递呈抗原肽及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和杀 菌功能,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即NK细胞,可自发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 胞,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7.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的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循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间的反复循环称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淋巴结):淋巴细胞随血流→淋巴结深皮质区→穿过 HEV→进入淋 巴组织内→移向髓窦→经输出淋巴管→胸导管→血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脾):脾动脉→白髓区→脾索→脾窦→脾静脉→血循→脾动脉。●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①.使淋巴细胞分布更合理,淋巴组织可从循环池补充新淋巴细胞 ②.增加了淋巴细胞与抗原和APC接触机会 ③.增强了免疫应答反应 ④使机体免疫器官和组织形成有机整体 8.抗原: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 BCR结合,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力的物质。抗原的基本特性是:①免疫原性,②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免疫反应性: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 :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也称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即通常所称的抗原。●半抗原(hapten)/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载体(Carrier):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原题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概念 免疫原性、反应原性抗原抗体完全抗原半抗原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被动免疫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母源抗体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APC ADCC 作用调理作用 二、问答题 1、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功能是什么? 2、免疫功能低下、过强、异常会发生那些疾病? 3 、构成抗原的条件是什么?4、如何理解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5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有何区别? 6、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7、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是什么? 8、抗体的功能有哪些? 9、什么是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10、什么是免疫系统? 11、哺乳动物、禽类免疫器官的组成。 12、T、B细胞的来源与分化。 13、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生物学活性。 14、细胞因子的种类有哪些? 15、干扰素概念与作用。 16、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17、细胞免疫的构成因素及作用。 18、体液免疫的作用。 19、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构成因素 20、机体如何抵抗病毒感染的? 21、被动免疫、主动免疫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22、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3、如何制备多克隆抗体? 24、如何制备单克隆抗体? 25、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关系,以下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B. 抗体不等于免疫球蛋白 C. 抗体就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抗体 D. 所有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 E.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无关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 ) A. 2 条多肽链组成 B. 4 条多肽链组成 C. 由铰链区连接1条H链和L链 D. 二硫键相连的1条H链和1条L链组成 E. 二硫键相连的2条H链和2条L链组成 3、用木瓜蛋白酶处理IgG 后,能分解成为( ) A. 2个Fab片段和1个Fc片段 B. 2条H链和2条L链 C. 三个大小不等的片段 D. 2个F (ab') 2片段和1个Fc?片段 E. 2个Fab片段和1个Fc?片段 4、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 A. VL 和VH区 B. CH1 区 C. 铰链区 D. CH2 区 E. CH3 区 5、免疫球蛋白超变区的位置在( ) A. Fab 片段 B. Fc 片段 C. VL 区 D. VL 和VH区 E. CL和CH区

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与胸腺 骨髓的功能: 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与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与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与淋巴结也就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就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与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就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与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与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与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与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她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与类型。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高级免疫学思考题

本资料旨在帮助大家理清复习思路,把握重要概念,理解相关重要问题请忠实于《高级免疫学》教材。由于整理时间仓促,资料错误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在此,特别感谢2010级哈兽研同学为此付出的努力!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免疫学? 研究免疫系统构成和功能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的一门生物学学科;(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学学科)。  2.什么是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 又称固有免疫,是机体早期阻止、抑制和杀灭病原的防御能力,是抵抗和消灭外来抗原的第一道防线.它包括四类防御屏障:①解剖屏障,如皮肤、黏膜等;②生理屏障,如温度、低PH环境等;③细胞吞噬屏障,如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④炎症反应屏障,如组织损伤释放的抗菌活性物质。  3.什么是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又称适应性免疫,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抵抗力,主要有抗体和T淋巴细胞承担。它具备四个特征:①抗体特异性;②多样性; ③免疫记忆;④识别自我和非我。  4.我国民间出现免疫防控疫病最早是什么时候? 公元11世纪 宋代  5.巴斯德研究出的三种疫苗是哪些? ①禽霍乱疫苗②炭疽杆菌疫苗③狂犬病弱毒疫苗  6.抗体概念的由来  1939年Elvin Kabat用卵白蛋白(OVA)免疫家兔证明血清中的伽马球蛋白(gamma-globulin)现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是决定免疫力的成分,由此将球蛋白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成分称为抗体(antibody)。  7.克隆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每个淋巴细胞都表达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受体,该受体的特异性在淋巴细胞接触抗原之前就形成了,②抗原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淋巴细胞,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成淋巴细胞克隆,该淋巴细胞克隆与原初的淋巴细胞就有相同的免疫特异性。  8.抗体多样性是怎样证实的?是谁证实的?其在免疫学发展中有何意义? 抗体多样性的证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它的证实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生源学说和体细胞突变学说的提出,生源学说认为,所有编码抗体的基因都是从亲本遗传下来而事先存在。但是这一学说很难解释免疫球蛋白在重链和轻链构成的可变区具有如此浩瀚的多样性,而在恒定区却保持不变;体细胞突变学说认为,基因组含有的免疫球蛋白基因数目较少,体细胞通过基因突变和重组产生了大量的特异性抗体。但它也同样很难解释可变区基因突变的同时而恒定区却保持不变。

医学免疫学-课后习题答案

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特点 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他们在获 2、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00030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分:2.5学分 总学时:45学时 理论学时:27学时 实验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 使用教材: 1.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高劲松、吴高莉. 病原生物免疫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参考教材: 1.曹雪涛、何维.医学免疫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郝素珍.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司传平、丁剑冰.医学免疫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4. 4.柳忠辉、吴雄文.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防御系统——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免疫学从基因、分子、细胞和整体等不同水平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抗原的特性;及免疫系统对抗原应答的机制与规律。临床免疫学包括免疫病理学和临床疾病免疫学。免疫病理学主要研究在疾病条件下,免疫系统的变化及对抗原应答的规律。免疫学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学诊断、预防、治疗技术原理,以及免疫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操作。 医学免疫学还广泛渗入到医学各个领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成为指导医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因此,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免疫学概论

(完整版)免疫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免疫?免疫的功能和表现有哪些?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免疫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可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 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即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清除异物的能力,该功能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该功能过低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②免疫自稳,即清除体内衰老和死亡细胞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如果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疫监测,即免疫系统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免疫监测功能过低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2.Burnet克隆选择学说和克隆清除学说的内容是什么?根据该学说,免疫系统如何区别“自我”和“非我”? 是由澳大利亚免疫学家Burnet提出的,内容:(1) 在机体发育的早期,体内存在着无数针对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克隆。同一个克隆的细胞均表达相同的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2)胚胎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T、B淋巴细胞被“禁忌”,形成免疫耐受,此为克隆清除。(3)出生后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相互作用,引起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活化和分化,此为克隆选择。(4)分化后的所有效应细胞具有相同的特异性。自我-胚胎时期和免疫系统接触过的物质;非我(抗原):胚胎时期没有和免疫系统接触的物质,如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 3.什么是免疫应答?根据免疫应答的机制,免疫应答分哪两类?每类的特点和组成如何? 免疫应答是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和分子的协调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活化、增值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固有免疫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固有免疫组成:(1)解剖与生理屏障,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2)吞噬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NK细胞(3)体液因子: 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适应性免疫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适应性免疫组成:抗原提呈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抗体、补体、T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 4.什么是免疫耐受?其产生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此时机体对其他抗原仍可做出正常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分为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不成熟T及B细胞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的耐受。其主要机制如下:当T及B 细胞分别在胸腺及骨髓微环境中发育至表达功能性抗原识别受体阶段,T细胞抗原受体与微环境基质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呈高亲和力结合时,引发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不成熟B细胞在骨髓及末梢中,与自身Ag呈高亲和力结合时,亦被克隆消除。外周耐受是指成熟T及B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Ag,不产生免疫应答。其形成的主要机制有:克隆清除,免疫忽视,克隆无能及不活化,免疫调节抑制,信号转导障碍,免疫隔离部位。 5.免疫学的前言和热点问题? ①免疫识别的结构基础和相关机制,适应性免疫: TCR 、BCR 、抗原表位;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②免疫系统发生、免疫细胞及亚群。③免疫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④免疫记忆,对记忆性T、B细胞的许多特性尚不清楚。⑤microRNA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及免疫应答的调节。⑥炎症复合体的功能。⑦表观遗传学研究。⑧系统生物学研究。⑨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可视化研究。10、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基于免疫细胞的免疫治疗,抗体药物:CTLA-4抗体,针对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 6.结合抗体的结构,阐述其生物学功能。 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是四肽链结构,包括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重链和轻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分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在重链近N 端的1/5-1/4处和轻链近N端1/2区域内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多变称可变区,其余部分为恒定区。抗体的生物学功能:①特异性结合抗原,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②激活补体,IgM、IgG与抗原结合后导致抗体Fc段构象改变,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使C1q能够与之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或细菌脂多糖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③结合Fc受体,表面具有Fc受体的细胞与相应的抗体Fc段结合,发挥调理吞噬、ADCC、介导Ⅰ型超敏反应;④通过胎盘和粘膜,Ig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意义;⑤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7.举例说明细胞因子的特点与生物学活性。 细胞因子(CK)是一类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细胞因子主要分六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特点:①结构特点: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半衰期短;②产生特点:多源性,一种细胞因子可由不同的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可以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③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挥效应;④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作用特点是多效性、高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网络性。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有:①增强抗感染和细胞杀伤效应,抗细菌、抗病毒;②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③调节免疫反应;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⑤刺激

简明免疫学课后思考题

1) 1.简述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其意义 2) 2.现代免疫学时期的基本研究内容及免疫学的作用。 第二章 3) 1.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4) 2.试述淋巴结、脾和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特点和与其功能的关系。 5)淋巴细胞有哪些亚群各亚群有何功能 第三章 6) 1.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7) 2.试述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8) 3.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 9) 4.试比较TD-Ag和TI-Ag的特点。 第四章 10)1.画出Ig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并简述Ig的生物学活性。 11)2.试述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及其决定因素。 12)3.比较各类Ig的特性及功能。 13)4.讨论Ig分子多样性的基础。 第五章 14)1.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活性有哪些 15)2.细胞因子有哪些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 16)3.已经商品化的细胞因子及其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第六章 17)1.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18)2.比较补体3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19)3.试述补体激活的调节机制。 20)4.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第七章 21)1.何谓HLA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 22)、HLA-II类分子结构、分布和功能有何异同 23)3.为什么MHC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体现在结合与递呈抗原肽HLA与临床医学有什么关系 第八章 24)1.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 25)细胞对TD、TI-1及TI-2抗原免疫应答的异同。 26)细胞如何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 第九章 27)1.中性粒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28)2.什么是趋化作用趋化作用在整个炎症过程中有什么功能 29)3.说出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 第十章 30)1.血清病、血清过敏性休克、吸入花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和链球菌感染收起的肾小球肾炎分属哪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 制如何怎样防治,简述其防治原理。 31)2.青霉素应用广泛,临床使用时,有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简述其发病机制。 32)3.过敏性哮喘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如何区别在治疗上有何异同 第十一章 33)1.常见联合免疫缺陷病有哪些试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34)2.试分析导致AIDS患者CD4+T细胞数目减少的可能原因。 35)3.哪些免疫学指标可用于监测HIV感染过程。 36)4.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有哪些 37)5.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完整word版)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功能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 又称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 ①非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某一种特定抗原; 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用; ③无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而改变。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一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 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通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立; 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比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淋巴结的结构:1皮质1)浅皮质区:细B胞定居的场所2)深皮质区:T细胞定居的场所。2髓质1)髓索:B细胞和浆细胞较多2)髓窦:巨噬细胞较多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脾脏的功能 1.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2.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4.过滤作用 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

免疫学试题及答案(绝对精品)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2、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 学基因。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 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 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 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 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4、TAA:指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但可在肿瘤细胞异位 表达或出现量的改变,包括某些糖蛋白、胚胎性抗 原等。 5、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 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四、简答题(共30分) 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答:V区:结合抗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C区:激活补体;结合Fc受提:调理作用; ADCC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 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答:1)溶解细菌、细胞 2)调理作用 3)引起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 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一、补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1。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2。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介导自身细胞溶解,导致组织损伤与疾病。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一)免疫粘附与调理作用、(二)促炎症作用、(三)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四)免疫调节作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医学免疫学_名词解释整理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为种重点掌握)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淋巴循环网络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se):是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免疫功能过高-超敏反应;过低-免疫缺陷症。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的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是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通过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应答平衡的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继而活化、增值、分化,产生效应的过程,是多细胞系及多种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抗原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即能与T 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能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物质。因其通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故又称其为表位(epitope),表位的形成取决于抗原的一级结构和空间构象。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能被抗体、BCT或TCR识别的最小靶结构,其性质、数目、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时,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决定基的总数称为该抗原的~。 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两种抗原分子中带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成为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抗体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这两个概念说明表位是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免疫方式:是指进入宿主内的抗原剂量、途径、间隔时间、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类型等因素。(由强到弱:皮内,皮下,肌内,腹腔,静脉,口服) *异噬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广泛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可导致交叉反应的发生。肾小球炎,心肌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T细胞依赖性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必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抗原。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抗原、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的一类抗原。细菌脂多糖、荚膜多糖及聚合鞭毛素等。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抗体(antibody,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值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特异性识别、结合和清除相应抗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secreted,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根据其存在形式,分为分泌姓(sIg)和膜型(mIg)。*互补性决定区(CDR):即高变区(HVR),免疫球蛋白的VH和VL内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成为高变区。由于VH和VL的3个高变区的氨基酸在蛋白质一级结构上部是连续排列的,但经过肽链的折叠,形成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后,在空间位置上相互靠近,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负责识别和结合抗原。故又称为CDR。 *结构域(domain):Ig的重链、轻链均可折叠为数个球形结构,称为~每个结构域大小相似,约含110个氨基酸。Ig轻链只有VL 和CL两个结构域,重链的结构域随着Ig种类不同而变:IgA-4、IgD-4、IgG-4、IgE-5、IgM-5。与重链可变区相接的恒定区结构域称作CH1,然后依次为CH2、CH3、CH4。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杀伤能力,此即抗体的调理作用。 *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

医学免疫学复习(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复习……名词解释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抗原性 免疫原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能力。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异物性。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immunity system,IS)识别“自我(self)”与“非我(non-self)”抗原,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防御机制。 2.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3.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或:指能够刺激机体IS 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且能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 在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 细胞的辅助,所以称为TD-Ag 。如细胞、病毒及各种蛋白质均为TD 抗原。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在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 细胞辅助,所以称为TI-Ag 。 4.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能与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5.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或:不同种属生物中存在的共同抗原表位),又名Forssman抗原。 6.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7.超抗原:是指某些抗原物质,在极低浓度下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是一类多克隆激活剂。 8.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间的相同或相似决定基。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讲总论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免疫:从狭义上讲,免疫就是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与有害物质的抵抗力。 从广义上讲,免疫就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反应的一种生理功能。 2.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与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C) A、免疫耐受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就是(D) A、Jenner B、Border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4.最早用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就是(D) A、Burnet B、Border C、Porter D、Jenner E、Pasteur 5.免疫指(ABCDE)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与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E、机体识别与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第二章免疫器官 1、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及其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与组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与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即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1)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与器官中分布更为合理 (2)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池中补充新的淋巴细胞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 疫功能 (3)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与抗原递呈细胞接触 (4)有利于动员效应淋巴细胞迁移至炎症部位; (5)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记忆性细胞也参与再循环,其接触相应抗原后进 入淋巴组织,并迅速发生活化、增殖与分化,产生再次免疫应答。 2.骨髓的主要功能包括(ABDE) A.各类血细胞与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