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测量方考试必考点
核辐射探测期末考试试题

核辐射探测期末考试试题# 核辐射探测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核辐射探测中,β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 A. 强- B. 弱- C. 相同- D. 不可比较2. 以下哪个设备不用于探测α粒子:- A. 盖革计数器- B. 闪烁计数器- C. 半导体探测器- D. 静电计3. 核辐射探测中,γ射线的电离能力比X射线:- A. 强- B. 弱- C. 相同- D. 不可比较4. 核辐射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 A. α射线- B. β射线- C. γ射线- D. 中子5. 核辐射探测器中,用于测量辐射剂量率的是:- A. 个人剂量计- B. 环境监测仪- C. 放射性物质分析仪- D. 核素识别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核辐射探测中,________ 是一种测量辐射能量的设备。
2. 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辐射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核辐射探测中,________ 是一种常见的α射线探测器。
4. 核辐射探测中,________ 是一种可以测量β、γ射线的探测器。
5. 核辐射探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免受________ 的伤害。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核辐射探测中,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2. 描述在核事故应急响应中,核辐射探测器的作用。
##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假设有一个γ射线源,其活度为1.11 GBq,距离探测器1米。
已知探测器的效率为30%,求探测器在1小时内接收到的γ射线数。
2. 一个β射线源在空气中产生的β粒子的平均能量为1 MeV,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为40%,若探测器记录到的β粒子数为1000个,求源的活度。
## 五、论述题(20分)论述核辐射探测技术在环境监测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注意:请考生在答题时,注意审题,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请合理分配时间。
核辐射探测复习资料B.

核技术 核探测复习材料 一、简答题:1.γ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有哪几种方式?( 5分)答:γ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1)光电效应 (2)康普顿效应(得2分)(3)电子对效应(得2分) 2.典型的气体探测器有哪几种?各自输出的最大脉冲幅度有何特点,试用公式表示。
(5分) 答:典型的气体探测器有(1)电离室(得1分)(2)正比计数管(得1分)(3)G-M 计数管(得1分)脉冲幅度:(1)电离室:C e w E v =(得1分)(2)正比计数管:Cew E M v ∙= (得0.5分)(3)G-M 计数管 最大脉冲幅度一样(得0.5分)3.简述闪烁体探测器探测γ射线的基本原理。
(5分)答:γ射线的基本原理通过光电效应 、 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产生次级电子(得1分),次级电子是使闪烁体激发(得1分),闪烁体退激发出荧光(得1分),荧光光子达到光电倍增管光阴极通过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得1分),光电子通过光电倍增管各倍增极倍增最后全部被阳极收集到(得1分),这就是烁体探测器探测γ射线的基本原理。
注:按步骤给分。
4.常用半导体探测器分为哪几类?半导体探测器典型优点是什么?(5分)答:常用半导体探测器分为(1) P-N 结型半导体探测器(1分)(2) 锂漂移型半导体探测器;(1分)(3) 高纯锗半导体探测器;(1分)半导体探测器典型优点是(1) 能量分辨率最佳;(1分)(2)射线探测效率较高,可与闪烁探测器相比。
(1分)5.屏蔽β射线时为什么不宜选用重材料?(5分)答: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损失能量除了要考虑电离损失,还要考虑辐射损失(1分),辐射能量损失率222NZm E z dx dE S radrad∝⎪⎭⎫ ⎝⎛-= 与物质的原子Z 2成正比(2分),选用重材料后,辐射能量损失率必然变大,产生更加难以防护的x 射线(2分)。
故不宜选用重材料。
注:按步骤给分。
6.中子按能量可分为哪几类?中子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有哪几种方式。
11测控-核辐射测量原理-作业答题要点

第一章 辐射源1、谈谈你所感兴趣的一种辐射源。
答题要点(略)。
第二章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8、10MeV 的氘核与10MeV 的电子穿过铅时,它们的辐射损失率之比是多少?20MeV 的电子穿过铅时,辐射损失和电离损失之比是多少?解:已知辐射能量损失率理论表达式为:对于氘核而言,m d =1875.6139MeV ;对于电子而言,m e =0.511MeV ,则10MeV 的氘核与10MeV 的电子穿过铅时,它们的辐射损失率之比为:222222822227.4210d e d e d e e dZ Z Z m Z NE Z NE m m Z m -=≈⨯Ee=20MeV 时,在相对论区,辐射损失和电离损失之比有如下表达式:()()800r e ZE dE dx dE dx -=-则 20MeV 的电子穿过铅时,辐射损失和电离损失之比为:2082 2.05800⨯≈ 11、某一能量的γ射线在铅中的线性吸收系数是0.6cm -1,它的质量吸收系数和原子的吸收截面是多少?这γ射线的能量是多少?按防护要求,源放在容器中,要用多少厚度的铅容器才能使容器外的γ强度减为源强的1/1000? 解:已知μ=0.6cm -1,ρ=11.34g/cm 3,则由μm=μ/ρ得质量吸收系数μm=0.6/11.34cm 2/g=0.0529 cm 2/g由 得原子的吸收截面: 232322070.0529 6.02101.8191018.19m A A N cm bγσμ-⎛⎫==⨯ ⎪⨯⎝⎭≈⨯= 查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截面和元素的质量衰减系数表可知,在μm=0.0517cm 2/g 时相对应的γ射线的能量为1.5 MeV ,μm=0.0703 cm 2/g 时,222NZ m E z dx dE S radrad ∝⎪⎭⎫ ⎝⎛-=A m N Aγμμσρ==相对应的γ射线的能量为1.0 MeV ,如果以y 轴表示能量,x 轴表示质量吸收系数,则相对应的两个点(x1,y1)、(x2,y2)分别为(0.0517,1.5)、(0.0703,1.0):利用插值与多项式逼近中的拉格朗日逼近:21121221x x x x y y y x x x x --=+--可得μm =0.0529 cm 2/g 时所对应的能量:0.05290.07030.05290.05171.5 1.00.05170.07030.07030.0517174121.5 1.01861861.50.935 1.00.0651.4030.065 1.468y MeV--=⨯+⨯--=⨯+⨯=⨯+⨯=+=(这里用的是两点式逼近,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查表多找几个点用多项式逼近计算)由 得01()1000I t I =时铅容器的质量厚度t m 为: ()()()000332111000ln ln 11ln 10ln 100.052933 2.3ln 100.05290.0529130.435/m m m m I I t I I g cm μμμ--⎛⎫⎛⎫ ⎪=-=- ⎪ ⎪⎝⎭ ⎪⎝⎭=-=-⨯==≈ 或由 得: ()000111000ln ln 33ln 10 2.311.50.60.6I I t I I cm μμ⎛⎫⎛⎫ ⎪== ⎪ ⎪⎝⎭ ⎪⎝⎭==⨯=第三章 放射性测量中的统计涨落3、本底计数率是500±20min -1,样品计数率是750±25min -1,求净计数率及误差。
成都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大纲

成都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大纲**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1. 核辐射的基本概念
2. 辐射量和剂量的单位和定义
3. 核辐射的相互作用过程
4. 核辐射的探测方法和仪器
**二、放射源的测量**
1. 放射源的活度测量方法
- 公式计算法
- 线性缓降法
- 半衰期法
2. 放射源的辐射场强度测量方法
- 距离平方反比定律
- 堆芯剂量率公式
- 使用计数器测量法
**三、辐射场的测量**
1. 辐射场强度的测量方法
- 剂量率计测量法
- 环境剂量当量监测方法
- 平均能量测量方法
2. 水华封堆测试
- 测试原理和方法
- 结果分析和评价
**四、个人剂量的测量**
1. 个人剂量测量的目的和重要性
2. 个人剂量测量仪器和方法
- 微型电离室剂量计
- 实时辐射监测仪
- 热释电剂量计
- 个人剂量记录器的使用
**五、辐射防护的测量**
1. 辐射源及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要求
2. 辐射防护设施和设备的检测方法 - 辐射防护门窗的密封性检测
- 辐射防护屏蔽材料的厚度测量
- 辐射源和辐射场的标识和警示
以上是成都理工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具体的考试科目和题型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请按照大纲进行准备和学习,加深对核辐射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核辐射测量技术在核设施安检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2.闪烁探测器对各种类型的辐射都有较高的探测效率。()
3.在核设施安检中,核辐射测量设备的校准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放射性物质的活度与它的化学形态有关。()
5.核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内照射。()
6.中子射线在物质中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电离作用。()
A. γ谱仪
B. αβ计数器
C.中子探测器
D.个人剂量计
5.核辐射测量中,用于测量环境辐射水平的仪器是?()
A. γ谱仪
B. αβ计数器
C.环境辐射监测仪
D.个人剂量计
6.在核设施安检中,对β射线的测量通常采用哪种探测器?()
A.闪烁探测器
B.电离室探测器
C.硼锂探测器
D. β计数器
7.下列哪种因素不会影响核辐射测量结果?()
7.核辐射测量中,用于测量放射性物质总活度的单位是______。
8.在核设施安检中,用于识别放射性核素的主要参数是______。
9.核辐射测量中,对低水平放射性样品进行分析时,常用的测量仪器是______。
10.核辐射防护中,常用的屏蔽材料不包括______。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A.核事故应急响应
B.放射性废物处理
C.核设施退役
D.辐射防护研究
20.核辐射测量中,哪些信息需要记录在测量报告中?()
A.测量时间
B.测量位置
C.测量结果
D.使用的仪器型号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在核辐射测量中,用于表示放射性物质衰变速度的单位是______。
本科核辐射测量方法考题及参考答案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第一学期《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 (每名词3分,共18分)1. 探测效率:探测效益率是表征γ射线照射量率与探测器输出脉冲计数之间关系的重要物理参数。
2. 衰变常数:衰变常数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指原子核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经历核自发跃迁的概率。
3.吸收剂量:电力辐射授予某一点处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的期望值。
D=dE/dm,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
4. 平均电离能:在物质中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要的平均能量。
5. 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
A=dN/dt。
6.碰撞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9分)1.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电离和激发。
2.铀系气态核素是222Rn ;其半衰期是3.825d。
3.用γ能谱测定铀、钍、钾含量,一般选择的γ辐射体是214Bi、208Tl和40K;其γ光子的能量分别是1.76MeV 、 2.62MeV和 1.46MeV。
4.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
5.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 Bq;照射量率的单位为:C/kg*s;能注量率的单位为 W/m2。
6.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主要有电离与激发、轫致辐射和弹性散射。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6分,共36分)1.简述NaI(Tl)探测器的特征X射线逃逸以及对谱线的影响。
解答:当γ光子在晶体内发生光电效应时,原子的相应壳层上将留一空位,当外层电子补入时,会有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发出(3分)。
若光电效应发生在靠近晶体表面处时,则改特征X 射线有可能逃逸出探测晶体,使入射光子在晶体内沉淀的能量小于光子能量,光子能量与在晶体内沉淀能量即差为特征X射线能量(2分)。
因此,使用Na(Tl)晶体做探测器时,碘原子K层特征射线能量为38keV,在测量的γ谱线上将会出一个能量比入射γ射线能量小28keV的碘特征射线逃逸峰(2分)。
核辐射测量原理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 辐射源1、实验室常用辐射源有哪几类?按产生机制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哪几种?带电粒子源快电子源: β衰变 内转换 俄歇电子 重带电粒子源: α衰变 自发裂变非带电粒子源电子辐射源:伴随衰变的辐射、湮没辐射、伴随核反应的射线、轫致辐射、特征X 射线 中子源:自发裂变、放射性同位素(α,n )源、光致中子源、加速的带电粒子引起的反应 2、选择辐射源时,常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是什么? 答:能量,活度,半衰期。
3、252Cf 可做哪些辐射源?答:重带点粒子源(α衰变和自发裂变均可)、中子源。
第二章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损失:入射带电粒子与核外电子发生库仑相互作用,以使靶物质原子电离或激发的方式而损失其能量作用机制:入射带电粒子与靶原子的核外电子间的非弹性碰撞。
辐射损失:入射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库仑相互作用,以辐射光子的方式损失其能量。
作用机制:入射带电粒子与靶原子核间的非弹性碰撞。
能量歧离:单能粒子穿过一定厚度的物质后,将不再是单能的,而发生了能量的离散;这种能量损失的统计分布,称为能量歧离。
引起能量歧离的本质是:能量损失的随机性。
射程:带电粒子沿入射方向所行径的最大距离。
路程:入射粒子在物质中行径的实际轨迹长度。
入射粒子的射程:入射粒子在物质中运动时,不断损失能量,待能量耗尽就停留在物质中,它沿原来入射方向所穿过的最大距离,称为入射粒子在该物质中的射程。
重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 1、主要为电离能量损失2、单位路径上有多次作用——单位路径上会产生许多离子对3、每次碰撞损失能量少4、运动径迹近似为直线5、在所有材料中的射程均很短 电离损失: 辐射损失:快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 1、电离能量损失和辐射能量损失2、单位路径上较少相互作用——单位路径上产生较少的离子对3、每次碰撞损失能量大4、路径不是直线,散射大⎛⎫ ⎪⎝⎭242ion 0dE 4πz e -=NZB dx m v ()()⋅≅rad ion dE/dx E ZdE/dx 800222NZ m E z dx dE rad∝⎪⎭⎫ ⎝⎛-21m S rad ∝E S rad ∝2NZ S rad∝带电粒子在靶物质中的慢化:(a) 电离损失-带电粒子与靶物质原子中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过程。
成都理工大学《核辐射测量方法》考题

“核辐射测量方法”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核素2.半衰期3.碰撞阻止本领4.平均电离能5.粒子注量6.粒子注量率7.能注量8.能注量率9.比释动能10.吸收剂量11.剂量当量12.辐射量13.同位素14.放射性活度15.照射量16.剂量当量指数17.射气系数18.α衰变19.核衰变20.同质异能素21.轨道电子俘获22.半衰期23.平均寿命24.电离能量损耗率25.衰变常数26.伽玛常数27.平衡铀含量28.分辨时间29.轫致辐射30.康普顿边31.康普顿坪32.累计效应33.边缘效应34.和峰效应35.双逃逸峰36.响应函数37.衰变率38.能量分辨率39.探测效率40.峰总比41.峰康比42.能量线性43.入射本征效率44.本征峰效率45.源探测效率46.源峰探测效率47.俄歇电子48.线衰减系数49.光电吸收系数50.质量衰减系数51.光电截面52.原子核基态53.铀镭平衡常数54.放射性活度55.碰撞阻止本领56.离子复合57.光能产额58.绝对闪烁效率59.二、填空1.天然放射性钍系列的起始核素是其半衰期是。
2.天然放射性铀系列的起始核素是其半衰期是。
3.铀系、钍系和锕铀系中的气态核素分别是、和;其半衰期分别是、和。
4.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5.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6.天然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7.β衰变的三种形式是、和。
8.形成电子对效应的入射光子能量应大于 MeV。
9.用γ能谱测定铀、钍、钾含量,一般选择的γ辐射体是、和;其γ光子的能量分别是、和。
10.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转变为。
11.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转变为。
12.轨道电子俘获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转变为。
13.半衰期与平均寿命的关系是。
14.半衰期与衰变常数的关系是。
15.α粒子是高速运动的。
16.天然γ射线的最大能量是。
17.天然α射线在空气中的最大射程是。
18.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剂量当量:是用适当的修正因数对吸收剂量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后的吸收剂量更好地和辐射所引起的有害效应联系起来。
定义为在组织内所关心的一点上的吸收剂量D 、品质因数Q 、修正因子的三项乘积。
这组辐射物理量适用于度量在各种介质中的各种射线。
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空气辐射场的X 或γ射线,可通过下式将照射量X 换算为吸收剂量D :其中:g 表示发生韧致辐射而逃逸出去的能量(未发生电离产生离子对);W 为平均电离能;e 为电子电量。
2、简要说明放射性物质的常用重量单位及其适用对象,常用的活度单位及其适用对象,常用的含量单位有哪些?放射性物质的重量(常将重量和质量称呼一致)单位常用的有克、千克,适用长寿核素;常用的活度单位有Bq 、Ci ,适用长寿和短寿核素。
固体物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单位有:克/克、克/100克(%)、克/吨(g/t )、ppm ;液体或气体物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单位有:g/L, mg/L ,Bg/L,Bg/m3。
3、说明放射性活度与射线强度的区别。
放射性活度:指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
射线强度: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放出某种射线的个数。
4、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经过多少个半衰期以后,可以减少至原来的15%、7%、0.1%?根据: ,依次类推。
5、采用两种方法计算距一个活度为1居里的60Co 放射源一米远处的伽玛射线照射量率(注: 60CO 每次衰变放出能量为1.17MeV 和1.33MeV 的光子各一个,在空气中的质量吸收系数为2.66×10-3m2/Kg )。
解法一(查表法):查表知解法二(物理法):6、简述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内照射防护的最根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基本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照射N Q D H ⋅⋅=W e g D W e g dm dE dm dQ X ⋅-=⋅-==)1()1(2/12ln T =λtT t e A e A t A 2/121ln)0()0()(==-λ2/121ln 3.0ln )0()0(15.02/1T t e A A t T =⇒=118-2111218102109.25)1(10503.2107.31------•⋅⋅⨯≈⋅⋅⋅⋅⨯⨯⨯⨯=Γ⨯=s kg C m s Bq kg m C Bq R A X 24R E An πψγγ= 118-19123261102109.2585.3310602.11066.2)1(1415926.3410)33.117.1(107.314------•⋅⋅⨯≈⨯⨯⋅⨯⨯⨯⨯⨯+⨯⨯⨯=⎪⎪⎭⎫ ⎝⎛=⎪⎪⎭⎫ ⎝⎛=s kg C eV kg m m eV s We R E An W e X a en aen Cρμπρμψγγ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三要素):(1)时间防护:根据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采取的措施为充分准备,减少受照时间;(2)距离防护:根据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点源),采取的措施为:远距离操作;任何源不能直接用手操作;注意β射线防护。
(3)屏蔽防护:措施为设置屏蔽体;屏蔽材料和厚度的选择(根据辐射源的类型、射线能量、活度,考虑各种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差别)。
内照射防护最根本的防护方法是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的机会(包括经口摄入、经呼吸道吸入、经皮肤、伤口进入)。
第四章 带电粒子测量方法1、对气体电离探测器,说明电离室的工作原理、并分别说明离子脉冲电离室、电子脉冲电离室、屏栅电离室能够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哪些物理量(如粒子注量率、能注量率)及其原因,它们各有哪些缺点存在?气体探测器利用收集射线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电荷来探测入射粒子。
电离室工作在气体电离放电伏安曲线的饱和区。
入射粒子在灵敏体积内引起工作气体分子的电离,产生电子和正离子(离子对) 。
在电场作用下,分别朝着正、负电极漂移,因而电极上的感生电荷随之而变。
当高压电极保持固定电位时,则收集极的电位将随着电子和正离子的漂移而变化。
当离子对全部到达电极,此时的电压脉冲值为。
可见,电压脉冲的个数能够反映入射粒子的个数;电压脉冲的幅度V 饱和能够反映入射粒子的能量E 。
离子脉冲电离室的工作条件为时间常数RC>>收集正离子所需的时间T+,当t<T+时,脉冲是上升阶段,当t=T+时,脉冲达到最大值,随后,按时间常数为RC 的指数规律下降。
因此,离子脉冲电离室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能量,特别是重带电粒子(如α粒子)。
即可测量入射粒子的能注量率和粒子注量率。
缺点:脉冲延续时间太长(~ms ),当计数率大于102cps 时,脉冲可能发生重叠。
电子脉冲电离室的工作条件为T-(收集电子所需时间)<RC<T+(收集正离子所需时间),在t<=T-时间内,电子电流脉冲Ic(t)在C 上充电至 ,而在t>T-以后就以时间常数RC 放电。
可认为电子已被收集而正离子几乎还没动。
因而,脉冲宽度为RC 的量级(10-4~10-5s ),最大幅度决定于,但与离子对产生的地点有关。
所以,电子脉冲电离室的缺点是不能用于分析带电粒子的能量(不能测量能注量率),可用于测入射粒子的粒子注量率,并可获得更高的计数率。
屏栅电离室克服了电子脉冲电离室的脉冲幅度与电离产生地点有关的缺点,使脉冲高度正比于原始电离电荷,而不再与产生位置有关。
因此可用于测入射粒子的粒子注量率和能注量率。
2、说明正比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它可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哪些物理量(如粒子注量率、能注量率)及其原因?正比计数器是一种充气型辐射探测器,工作在气体电离放电伏安特性曲线的正比区。
因为工作电压足够高,在中心丝阳极附近出现了高电场,在离子收集的过程中将出现气体放大现象,即被加速的原电离电子在电离碰撞中逐次倍增(雪崩现象)。
所以最后收集到的离子对总电荷量不再等于射线粒子产生的原始电荷量Q ,收集的总电量变为MQ ,M 称为气体放大倍数(可高达104)。
于是,在收集电极上感生的脉冲幅度 V ∞将是原电离感生的脉冲幅度的M 倍,即C W e E C e N C Q V ⋅⋅=⋅==0饱和-∞V -∞V -∞V 00MV C e N M V ==∞在正比区,M 与射线离子的原始比电离无关,只决定与工作电压,收集的总电量MQ 仍保持着与射线粒子在灵敏体积内产生的总离子对数目成正比。
当选取RC<<T+(正离子收集时间)时,正比室的输出脉冲窄且其幅度正比于电离辐射在工作气体中产生的原电离而与产生位置无关,因此可用于测入射粒子的粒子注量率和能注量率,特别适合测量低电离辐射粒子的能量(如β粒子、软X 射线),且可忍受较高的计数率。
3、说明G-M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它可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哪些物理量(如粒子注量率、能注量率)及其原因?G-M 计数器工作在气体电离放电伏安特性曲线的G-M 区。
在这个区域内,收集的离子对数目根本与射线粒子在工作气体中产生的初始离子对数目无关,即使在工作气体中只产生一对离子对,收集的离子对数目也是很大的,其数值完全由气体探测器本身的特性及相随电子学电路来决定。
因此只能进行粒子注量率的测量(强度测量),不能用来测能注量率。
4、说明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它可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哪些物理量(如粒子注量率、能注量率)及其原因?闪烁探测器以闪烁晶体为探测介质,利用闪烁效应来探测入射粒子,工作原理如下:⑴射线进入闪烁体,与之发生相互作用,闪烁体吸收带电粒子能量而使原子、分子电离和激发;⑵受激原子、分子退激时发射荧光光子;⑶利用反射物和光导将闪烁光子尽可能多地收集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由于光电效应,光子在光阴极上击出光电子;⑷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中倍增,数量由一个增加到104~109个,电子流在阳极负载上产生电信号;⑸电信号由电子仪器记录和分析。
输出信号幅度V 与入射粒子能量E 的关系: ,因此,通过分辨信号幅度,可分辨射线能量;通过测量脉冲信号数,可测定射线强弱。
即可进行 能注量率和粒子注量率的测量。
5、说明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它可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哪些物理量(如粒子注量率、能注量率),与气体探测器和闪烁探测器相比,它的主要优缺点有哪些?固体半导体探测器可看作固体电离室,即“填充”半导体晶体(而不是气体)作介质的电离室。
因此其工作原理与电离室相同(通过电离将入射射线转换成电信号)。
半导体探测器有两个电极,加有一定的偏压。
当入射粒子进入半导体探 测器的灵敏区时,即产生电子-空穴对。
在两极加上电压后,电荷载流子就向两极作漂移运动,收集电极上会感应出电荷,从而在外电路形成信号脉冲。
可用于测入射粒子的粒子注量率和能注量率。
半导体探测器的主要优缺点如下:主要优点:能量分辨率高(优于正比计数器、闪烁计数器)。
例如:金硅面垒探测器对241Am 的5.486MeV 的α射线峰的线宽度达10.8KeV 。
线性范围宽。
在很大能量范围内,探测器的输出幅度与所测射线的能量都精确地成正比。
脉冲上升时间较短,可用于快速测量;窗可以做得很薄,可测量低能X 射线;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不用很高电压,适合空间环境的严格要求。
主要缺点:受强辐照后性能变坏,输出脉冲幅度小,性能随温度变化较大等。
6、请简述采用FD-3017(或IED-3000R)型测氡仪进行野外土壤氡气测量的工作程序。
答:由于FD-3017(或IED-3000R)型测氡仪不受钍射气的干扰,在野外进行野外入射粒子输出E V土壤氡气测量的工作程序如下:①先用铁锤和六棱钢钎,在测点处土壤层打孔。
然后取出钢钎,插入取样器,周围用土壤封紧以免进入空气。
②用橡皮管连接取样器和仪器,放入探测片(收集片,注意:收集片上有记号的面朝上,光面向下),打开仪器,抽取地下气样,等待一定时间(2min ),使218Po 在带负高压的探测片上沉积。
7、请简述气球法测空气中氡浓度的原理。
原理,实质上是双滤膜法的变种。
它将双滤膜管改为一个球,气体入口和出口为同一通道。
抽气泵开动,充气过程中:入口滤膜只让氡气(纯氡)进入气球,在气球内产生新的子体。
排气过程中,出口滤膜上收集到一部分新生子体,测量出口滤膜上的α活度来计算氡的浓度。
8、请简述采用α径迹测量土壤氡的操作程序。
答:α径迹蚀刻测量应用在地质条件对成矿有利,地面有浮土覆盖的地区。
根据需要布置好测线和测点。
工作方法如下:⑴准备探测装置(探测器及探杯):将α径迹探测片,切成一定形状,一般取0.8cm ×1.5cm ,将探测片固定在探杯(T-702型)内的支架上,并在径迹片和杯上统一编号。
⑵将探测装置埋入地下:在测点挖埋杯探坑,如下图所示。
一般深度40cm ,将探杯倒扣坑中,用塑料袋装土将探杯压紧,盖上填土,在地表插上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