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教学设计
清明节优质课教案

清明节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2.掌握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3.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清明节的祭拜和悼念。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课件和教案;3.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放映一段介绍清明节的视频来导入本课的主题。
同时,提问学生们对清明节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包括古代中国人民祭祀祖先和扫墓的习俗,以及清明节对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子给学生们展示清明节的一些传统食物和活动。
3.小组合作研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图表的形式整理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
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
4.诗词朗诵和情感体验(20分钟)老师挑选一些反映清明节的诗词,由学生们进行朗诵。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一次清明节的情感体验活动,比如到校园内的景点进行寻找和悼念,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清明节的深厚文化内涵。
5.写作练习(20分钟)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一篇作文题目:“清明节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和体验,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连贯性。
6.展示和点评(10分钟)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后,可以彼此交流和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
老师可以从逻辑性、语言表达和观点深度等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四、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研究清明节的相关知识,了解清明节的变迁和现代人们如何传承这一传统。
并且把自己在清明节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日记或随笔,发表自己对清明节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们了解了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掌握了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
同时,通过诗词朗诵和情感体验活动,学生们对清明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清明》,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创作一首简单的古诗。
二、教学准备
1.古诗《清明》的诗句卡片。
2.绘本《清明节的来历》。
3.清明节的相关图片。
4.彩纸、剪刀、胶水等美术工具。
5.幼儿园音响设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清明》,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出示《清明节的来历》绘本,简单地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幼儿了解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2. 学习古诗《清明》(10分钟)
•老师将《清明》的诗句卡片分发给幼儿们,让他们先读一遍。
•老师边读古诗边示范动作,引导幼儿们跟着读。
•老师给出正确的朗读方式和语感提示,帮助幼儿们理解古诗的意境。
3. 感受古诗的美(15分钟)
•老师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幼儿们静静地闭上眼睛,用心感受古诗的美。
•老师引导幼儿们用形容词表达自己的感受,如。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清明》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清明》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了解《清明》这首诗的内容并感受其意境。
2.通过听诵、画画等形式启发学生对《清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继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准备1.将《清明》打印在大纸张上展示给学生看。
2.准备纸、颜料等画画用品。
3.为学生选好音乐背景。
4.准备一些清明相关图片作为展示资料。
教学内容诗歌欣赏首先,让学生认识和欣赏这首古诗。
老师可把这首诗朗诵一遍,给学生呈现诗歌原本的意境,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
让学生在听诵过程中,回答一些问题:1.这首诗的名称是什么?2.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3.有哪些文字描述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歌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画画表达其次,学生可以通过画画来表达他们对《清明》这首诗歌的理解与感受。
老师可以根据诗歌中的描写,引导学生画出他们认为的与清明有关的画面:如桃花、草木、哀思、祭奠等。
在画作完成后,老师可也可以教学生彩绘等技巧。
制作诗集最后,学生将画好的画和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写在一起制作成诗集。
老师可以在下课前将小朋友们的诗集收集起来,在班内进行简单的展示或分享,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作品被关注和认可。
这也会鼓励学生更加主动的去参与到文化课程当中。
教学评估教学结束后,老师可采取简单的评估方式来确认学生是否对《清明》诗歌有真正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1.随堂练习:发放几份小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考试。
2.手工作品:课后把学生绘画作品向家长们展示。
3.知识问答:随机抽取学生,让他们详细讲解《清明》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总结通过这堂课程,孩子们将了解和体会一个新的节日,学习到如何去理解一首诗歌,以及如何通过绘画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此外,也会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我们相信此课程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清明》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清明》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清明》的内容和背景。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复印古诗《清明》的课文,每位学生一份。
2.制作幼儿园大班适用的PPT,包括古诗内容的图文展示。
3.准备一些清明节的相关图片或道具,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古诗《清明》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展示清明节的相关图片或道具,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一些背景知识。
2. 学习古诗《清明》(15分钟)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古诗《清明》,重点解释诗中一些生僻字和句子。
让学生尽量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感情表达,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内容。
3. 情感体验(10分钟)通过老师朗诵、学生模仿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美感和情感。
鼓励学生发表对古诗的感悟和体会,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情感表达能力。
4. 群体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分析古诗《清明》的意境和内涵,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创意表达(15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与古诗《清明》相关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
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展示他们对古诗的个性化理解。
6. 总结提升(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与评价,总结古诗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古诗,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反思与延伸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节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参与、组织古诗朗诵比赛等方式延伸学生的文学修养。
通过《清明》古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统文化清明节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清明节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清明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清明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春秋五霸晋文公的简介及春秋战国的地图等相关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时注意的事项)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清明”一词的理解?(学情预设:此时学生的理解,或是表面的、浮浅的、单一的,或是略有感知却不知如何准确回答的)小结:大家对“清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
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
要求: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清明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清明教学设计一等奖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活动结束1、评价2、总结活动延伸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清明节教案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设计

清明节教案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设计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旨在纪念和悼念先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清明节的认识和理解,设计了以下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活动一:清明节起源与风俗讲解活动目的:通过讲解清明节的起源和相关风俗,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意义和习俗,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和兴趣。
活动安排:1. 开场小游戏:请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位代表回答与清明节相关的起源问题。
2. 讲解起源与历史:采用PPT或者展示板的形式,讲解清明节的来源和历史背景。
3. 传统风俗介绍: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传统风俗,如上坟、扫墓、祭拜等。
4. 互动问答:让学生自由提问并回答有关清明节的问题。
5. 整理学习心得: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下自己对清明节起源与风俗的认识和感受。
活动二:清明文化手工制作活动目的:通过手工制作体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安排:1. 材料准备:准备纸张、颜料、毛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所需材料。
2. 制作传统纸扎:向学生介绍传统纸扎的制作方法和样式,引导他们制作自己喜欢的纸扎作品,如金鱼、花等。
3. 绘制传统画作:教导学生使用毛笔和颜料绘制清明节相关的传统图案,如柳枝、菖蒲等。
4. 制作清明祭品:指导学生制作符合清明节风俗的祭品,如纸钱、纸灯等。
5. 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向其他同学分享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制作过程。
活动三:清明诗词朗诵与赏析活动目的:通过学习和赏析清明节相关诗词,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活动安排:1. 清明诗词导读:选择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经典诗词,向学生介绍其背景和意义。
2. 诗词朗诵:请学生自愿报名参与诗词朗诵活动,每位学生准备一首清明节相关的诗词,进行朗诵。
3. 诗词赏析与分析:学生可以互相分享所朗诵诗词的意境和感受,进行赏析和讨论。
4. 创作诗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清明诗词。
《清明》教学设计3篇

《清明》教学设计5清明教学目标: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
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
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比较:纷纷之雪──大纷纷之雨──细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秋雨:“淅淅沥沥”【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
"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
"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道清明节的来历以及一些习俗。
2、通过教育,让学生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谈到清明节,人们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介子推跟随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3、清明节习俗的介绍(配有ppt)
(1)到了清明节,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祖扫墓了。
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2)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放风筝的习俗。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宋朝黄庭坚就曾写诗纪念介子推"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的壮举。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总结:在这首诗中,黄庭坚赞扬了介子推不贪图富贵的气节,人生无论贤愚,最后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遗臭万年,有的却千古不朽。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我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形式了。
6、《夏明翰的故事》
夏明翰是湖南衡阳人。
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做了许多的事。
不幸的是,1928年2月7日他在汉口被捕了。
夏明翰被押在狱中。
敌人用了种种手段,想让夏明翰说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但是毫无所得。
又一次审讯开始了。
夏明翰镇静自若地走进来,昂首对着那个恶煞般的主审官怒目而视。
主审官问:“你姓什么?”
夏明翰答:“姓冬。
”
“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简直是胡说!”
“我是按国民党的逻辑讲话的。
你们的逻辑是颠倒黑白。
混淆是非的,你们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
我也用你们的逻辑,把姓“夏”说成姓“冬”,这叫以毒攻毒。
”
主审官又问了几个问题,可是什么都问不出来。
反动派在夏明翰身上连半根稻草都没捞到,而且失去了希望,只得使出了最后的一招儿,宣布“就地处决”。
2月9日,也就是夏明翰被捕的第三天,反动派把夏明翰押上了刑场。
夏明翰泰然自若,连声高呼革命口号,接着又高唱起《国际歌》。
周围的群众都感动得流下眼泪;反动派在这凛然正气的震慑下胆颤心惊。
行刑的时刻马上就到了。
反动派问夏明翰:“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夏明翰说:“我要把我的话写出来,给我拿纸和笔来!”
反动派还希望夏明翰最后能供出点有用的材料来,立即给他了一枝笔和一张纸。
夏明翰接了过来,奋笔写了一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写完后,大声念了一遍,把笔往地上用力一抛。
夏明翰慷慨就义了。
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革命之歌。
7、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鲜花像灿烂的火把燃烧在眼前……
五星红旗像熊熊的烈焰映红了苍穹……
面对庄严的墓碑我们心如潮涌
面对先烈的英灵我们热泪盈眶……
耳边,仿佛还震荡着激烈的枪炮声
眼前,好像还弥漫着战斗的浓浓硝烟……
永远不会忘记身先士卒,革命志士逞英豪
永远不会忘记力战顽敌,一片丹心照乾坤
一个声音高喊着勇往直前,战斗不息……
是你们使天空变得晴朗高远
是你们使大地变得瑰丽斑斓
是你们使阳光变得灿烂辉煌
是你们使春风变得和煦温暖
高亢的国歌在耳边响起鲜艳的国旗在空中飘扬
听,革命先烈鲜红的热血
谱写的英雄赞歌是多么的嘹亮,多么激昂……
a:先烈们的故事,我们记在心里,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b:先烈的爱国精神让我们动容,更应在我们身上延续。
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