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内翻足Ponseti(潘塞缇)疗法介绍

合集下载

应用潘塞缇疗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体会

应用潘塞缇疗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体会

应用潘塞缇疗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体会2007年5月~2009年10月采用潘塞缇(Ponseti)疗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2例,从目前随访结果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儿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11个月,平均7个月。

其中单足8例,双足4例。

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者10例,经手法矫正并佩戴支具失败者2例。

治疗方法:首先用一手示指和中指固定住患足的踝关节,拇指先触摸到外踝,并顺外踝下移,准确找到外移的距骨头,将拇指放在距骨头上固定,同时用另一手示指放在患足第一跖趾关节处,以距骨头为轴,推动前足做旋后、外展动作,在患儿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尽量用力,并维持1~2分钟。

重复该动作4~5次后,维持前足位于最大的旋后、外展位,然后开始石膏固定。

先在膝下均匀缠绕石膏棉,由助手开始打膝下石膏,开始时先在脚趾处绕3~4周,然后逐步向上延伸,维持膝关节屈曲约80°,小腿稍外旋。

石膏一直打到腹股沟处,待石膏稍干后修剪石膏边缘,待石膏完全变硬后即可让患儿回家。

其后每1周拆除石膏,重复上述步骤1次,连续5~6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次患足都会出现较明显的改观。

在最后一次石膏打完后,患足的旋前、内收畸形可完全矫正,仅跖屈畸形未得到纠正。

此时要做的就是跟腱切断术。

在换药室里消毒局麻后,用11号刀片在跟骨结节上方约15cm处经皮切断跟腱,并背屈踝关节,此时足的背屈可达20°~25°,并且足相对于踝关节在冠状面上可外展60°~70°。

在此位置上重新石膏固定3周。

3周后拆除石膏,即刻双足应用支具。

若是单侧马蹄足,患侧外展60°~70°,健侧外展30°~40°,若为双侧马蹄足,则两侧均外展70°,且要求支具连杆与肩同宽。

在前3个月内应全天佩戴,3个月后穿戴时间可改为白天2~4小时,夜间12小时,每天共佩戴14~16小时,并坚持到3~4岁。

图解潘塞提(Ponseti)石膏矫形技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图解潘塞提(Ponseti)石膏矫形技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图解潘塞提(Ponseti)石膏矫形技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由美国Iowa 大学的Ponseti 博士提出的Ponseti石膏矫形术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该方法使马蹄内翻足治疗成功率超过95%,目前已经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金标准。

经过几十年的长期临床随访研究发现,应用Ponseti 方法治疗马蹄内翻足,可以使患儿远期获得有力量、灵活而无痛的足(见下面视频),完全避免了手术治疗带来的足僵硬、疼痛等并发症。

11岁男孩Joshua,曾经患有双侧马蹄内翻足,生后经Ponseti石膏矫形治疗后获得一双有力量、灵活而无痛的足,能自由参加篮球、网球、高尔夫球和滑雪等运动项目。

参考资料:Clubfoot :Ponseti Management (Third Edition).。

Ponseti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疗效观察

Ponseti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疗效观察

Ponseti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疗效观察摘要: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常见的足部先天畸形,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患儿的行走和生活质量。

Ponseti法是一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观察Ponseti 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疗效。

通过对30例患儿进行观察治疗,结果显示,Ponseti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足部畸形,并且减少了手术的需求。

Ponseti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

1.引言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足部先天性畸形,主要表现为足部内翻、足背出现马蹄状畸形,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和骨骼畸形。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患儿的行走功能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疾。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矫正和物理治疗,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且手术后需要进行漫长的恢复期,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Ponseti法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由美国儿科学家Ignacio Ponseti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应用。

该方法通过逐步调整足部的位置,结合牵引和固定,使得足部畸形得以纠正。

该方法疗效显著,而且不易产生并发症,因此备受医生和患儿家长的青睐。

本研究旨在观察Ponseti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材料与方法2.1 材料选取自某医院的30例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出生后3个月内确诊的患儿。

2.2 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Ponseti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流程为:(1)根据患儿足部畸形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足部调整和牵引;(2)每周进行一次足部调整和固定,直至足部畸形得到有效改善为止;(3)治疗过程中,每周对足部进行X线检查,观察足部骨骼和软组织的改变情况;(4)治疗结束后,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记录足部畸形的复发情况。

潘塞缇石膏疗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

潘塞缇石膏疗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

潘塞缇石膏疗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发表时间:2017-11-06T16:47:51.7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作者:张维琴[导读] 在2011年至2017年5月,我院中医科采用潘塞缇马蹄形足石膏疗法。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中医科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目的:应用潘塞缇石膏疗法对2岁内患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患儿进行石膏固定护理,矫正马蹄内翻畸形,减少残疾。

方法:对17例28足2岁以下的患儿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每7~14天更换石膏1次,必要时进行经皮跟腱切断术,术后打3~4周石膏1~2次,拆除石膏后配穿合适的足外展背屈矫形支俱。

结果:17例患儿足畸形获得较满意矫正,活动功能良好,护理并发症少。

结论:CCF 采用潘塞缇石膏疗法并护理,方法简单、伤害低,经济有效,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潘塞缇石膏疗法;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318-02在2011年至2017年5月,我院中医科采用潘塞缇马蹄形足石膏疗法,对2岁内的17例马蹄内翻足患儿进行石膏固定矫正畸形,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宣教及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取得较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9例,女8例,双侧11例。

年龄在7d~2岁之间,平均须 5~ 6次石膏固定。

1.2 方法Ponseti方法通常由1名专业矫形医生和助手(护士)共同配合完成。

首先由矫形医生先对患足进行手法矫形,用拇指推顶距骨头,逐步使距骨头复位,恢复距舟关系,前半足外展,足底心向上,在马蹄状态下,维持前半足外展并推顶第一距骨头矫正足的内收、高弓畸形[1],维持矫正位置2~3分钟后放松,反复进行2~3次后进行矫形石膏固定。

孩子出生后7d就应开始治疗,每1~2周一次拆除石膏,手法治疗,将组织轻轻牵伸,然后打上膝上石膏,保持牵拉矫正的角度,使韧带变柔软。

应用Ponseti技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49例效果分析

应用Ponseti技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49例效果分析

应用Ponseti技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49例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04-14T10:33:21.4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作者:华金福李缘张维琴陈远连[导读]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1]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小儿先天畸形。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康复科云南昆明650224摘要目的:对应用潘塞缇技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9例CCF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潘塞缇技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结果:49例患儿均得到随访,患儿马蹄内翻足得到畸形矫正,皮下跟腱可触及,踝关节背屈≥10°,外展≥30°,高弓消失,跟骨无内翻,已经行走的患儿跟腱有力,足发育良好,步态正常;多关节挛缩马蹄内翻足部分矫正;2足因未能系统性按照疗程进行手法以及石膏固定并发跟骨内翻,通过穿戴支具后基本得以矫正;治疗后的Piran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潘塞缇技术治疗CCF效果良好,能有效避免手术造成创伤,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医疗费用也较低,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潘塞缇技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临床效果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1]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小儿先天畸形,是畸形足中最多见的,发病率达到0.1%~0.3%,男性多于女性,单侧或双侧发病,双侧多见[2]。

发病机制复杂,目前都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危害性较大。

临床中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有软组织松解术、肌力平衡术等手术疗法,但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大,伴随的并发症也较多,复发率也较高,对患儿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近些年来,潘塞缇(Ponseti)技术治疗CCF应用也较为广泛,临床效果良好。

福利机构遇到CCF的患儿几率较大,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及时诊治。

改良潘塞缇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足对比研究

改良潘塞缇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足对比研究

改良潘塞缇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足对比研究摘要目的利用对比研究方法对改良潘塞缇(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足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5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36例先天性马蹄足患儿作为实验组,另选择2015年8月~2016年7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42例先天性马蹄足患儿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Ponseti方法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Pirani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费用以及治疗周期。

结果实验组治疗后Pirani评分(1.02±0.02)分与对照组的(1.06±0.0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残留畸形1例(前足内收畸形),对照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8%与对照组的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儿的费用为800~1200元/例,低于对照组的6800~7200元/例。

实验组治疗周期为4~6周,短于对照组的7~9周。

结论改良Ponseti 方法技术简洁、方便,利于推;避免Ponseti方法中手术和麻醉风险;强调后期足、踝功能锻炼及家长依从性的重要作用;降低治疗费用。

关键词改良潘塞缇;先天性马蹄足先天性马蹄足是常见小儿足部畸形,发病率为1%~2%,其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将导致终身残疾。

Ponseti教授在50年前以Ponseti方法治疗本疾病,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认。

目前Ponseti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良好的疗效不断地被报道。

但是,目前国内医生在利用Ponseti方法治疗马蹄足时均采用全麻下跟腱切断术来矫正跟腱挛缩畸形(马蹄畸形),这必然带来手术及麻醉风险。

随着对此研究的不断推广,寻求相对安全、损伤小的治疗手段,已经提到日程中。

本组研究(利用改良Ponseti 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足)是利用系列石膏矫正跟腱挛缩畸形,避免传统手术切断跟腱及麻醉风险,进一步减少治疗的费用、减轻治疗创伤、简化技术,现报告如下。

潘塞提疗法治疗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

潘塞提疗法治疗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

潘塞提疗法治疗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
俸伍凤
【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7(013)026
【摘要】目的探讨潘塞提(ponseti)疗法治疗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近2年多用潘塞提疗法治疗38例(56足)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回顾分析.结果患儿能够顺利接受潘塞提疗法治疗,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潘塞提(ponseti)疗法治疗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有效,简单、创伤小、费用低的新疗法.配合临床护理可以使患儿获得一个外观正常,灵活和无痛的足,与传统的保守或手术疗法具有更多的优点,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总页数】2页(P2494-2495)
【作者】俸伍凤
【作者单位】541002,桂林市人民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相关文献】
1.新型低温热塑石膏改良潘塞缇疗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 [J], 吴显培;唐建东;胡魏
2.潘塞缇石膏疗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 [J], 汤淙鸿;叶结兰;严少欢;余瑞明
3.应用潘塞提技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8例体会 [J], 王盛明;庄志强;王亚平
4.新型低温热塑石膏改良潘塞缇(Ponseti)疗法治疗r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对比研究 [J], 吴显培;唐建东;胡魏
5.潘塞提疗法治疗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 [J], 俸伍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onseti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疗效观察

Ponseti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疗效观察

Ponseti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疗效观察一、Ponseti法治疗原理Ponseti法是由美国外科医生Ignacio V. Ponseti提出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逐步调整患儿的足部姿势,使足部逐渐矫正到正常位置。

治疗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是足部的轻柔牵拉和矫正,然后通过石膏固定使足部保持在正确的位置,最后辅以矫形鞋的佩戴,在足部逐渐恢复正常功能和形态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长达数月的时间。

Ponseti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疗效观察主要是通过对患儿的临床观察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来进行的。

对于第一次接受Ponseti法治疗的患儿,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治疗和随访,以了解矫正效果和足部功能的恢复情况。

在观察疗效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足部矫正情况:观察患儿足部的外观和姿势,包括足弓形态、足外翻程度、脚部肌肉的发育情况等。

2.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患儿的行走姿势、步态和足部的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脚步的稳定性和活动度等。

3.家长满意度: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Ponseti法治疗效果的评价和满意度,以及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扰的反馈。

据临床资料显示,Ponseti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疗效观察显示,该方法在矫正足部姿势和恢复足部功能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大部分患儿的足部都得到了明显的矫正,足部功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

患儿家长对Ponseti法治疗效果也表示满意,认为治疗过程中的不便和困扰是值得的。

Ponseti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疗效观察中,不难发现该方法的一些显著优势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Ponseti法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相比于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同时避免了手术治疗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和风险。

Ponseti 法针对足部的畸形姿势进行逐步矫正,辅以石膏固定和矫形鞋的佩戴,疗效持久且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蹄内翻足Ponseti(潘塞缇)疗法介绍马蹄足是新生儿中骨关节最常见的畸形,发生率是1/1000。

Dr.Ignacio Ponseti(艾格那西奥潘塞缇博士)发明了一种既成本低又有效的“潘塞缇”马蹄足矫正疗法。

长期跟踪调查研究显示,通过这种治疗方法治疗后的畸形足结实、灵活且没有痛感。

这些研究也证明:“潘塞缇”矫正治疗法对每个国家和不同文化都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潘塞缇方法的科学理论基础生物学马蹄足不是胚胎畸形,由正常足演变成马蹄足,一般发生在孕期的第4-6月期间。

超声检查很少看到16周以前的胎儿有马蹄足。

因此,像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脊柱侧弯一样,马蹄足是一种发育性畸形。

跗骨关节的形状改变与跗骨的位置改变有关。

前足一定程度的旋前引起跖向高弓足加大,侧面观可见跖骨曲面增加。

马蹄足的胫后肌似乎在腓肠鱼目肌、胫前肌和趾长屈肌的协同下产生过度的拉力;这些肌群正常足短小,腓肠鱼目肌远端有许多含丰富胶元的结缔组织增生,容易向跟腱和深筋膜蔓延。

马蹄足的踝关节内侧面、后面的韧带,跗骨关节韧带非常厚且张力高,因此它们将舟状骨、跟骨限制在内翻、内收位。

小腿的肌肉大小与马蹄足的畸形程度成反比;极严重的马蹄足可见腓肠鱼目肌的上三分之一缩小。

韧带、肌腱肌肉的胶元过度合成,可能会持续到3-4岁,这会导致马蹄足复发。

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新生儿的韧带含有许多纤维和细胞,成束的胶元纤维呈现出波纹状被称为皱折,这种皱折使韧带容易被牵拉,对婴儿韧带的缓慢牵拉不会引起任何损伤。

数日后皱折会重新出现,允许进一步被牵拉。

这就是手法矫正马蹄足的可行性原理。

生物力学对跗骨关节畸形的矫正需要对脚的功能性解剖有清楚的了解。

遗憾的是,许多骨科医生对马蹄足的矫正基于错误的假设,他们认为距下关节的旋转有个固定的轴,从前内上方通过跗骨凹陷向后外下方;因此,他们相信如果沿此轴将脚旋前,马蹄足的跟骨内翻和旋后畸形就会得到矫正,其实并非如此。

沿这个假设的轴将脚旋前会加重本已旋前的前足,从而加重马蹄弓形的程度,使内偏的跟骨与距骨相抵抗,结果是破坏后足的结构,跟骨的畸形得不到矫正。

马蹄足的畸形多数发生在跗骨。

这些由软骨构成的跗骨,出生时多数是位于过度屈曲、内收、内翻位;距骨于严重的跖屈位,其颈部向内、向跖屈方向偏转,头部呈契状;舟骨向内侧移位,靠近内踝,与距骨头的内侧面构成关节;跟骨在距骨下内收、内翻位。

无论是正常的足还是马蹄足,均不存在一个单一的跗骨可以沿其旋转的轴。

跗骨关节功能上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块跗骨的活动都会引起相邻骨骼的移动,其活动度取决于关节面的形状和交错韧带的方位与结构,每一个关节都有其特定的活动模式。

因此,要矫正马蹄足跗骨内移和内翻,必须同时将舟骨、骰骨、跟骨逐渐向外侧移之后,,才能将它们外翻至中立位。

因为紧张的跗韧带是可以被逐渐拉长的,所以这些移动是可行的。

马蹄足的矫正是通过将旋后位的足外展,同时给距骨头的外侧面施加一个相反的力以避免距骨旋转而达到的;用良好成型的石膏将脚保持在矫正的位置,对韧带的牵拉不应超过自然允许的量,5天后可再次牵拉达到更大的矫正角度。

因为新生结缔组织、软骨和骨骼的特性,每次更换石膏时,骨骼和关节都会被再次成型,这是骨对机械性刺激的反应。

在打最后一次石膏之前,可能有必要对跟腱做精皮切断以保证彻底矫正内翻。

跟腱延伸性不如跗韧带好,它是由非伸展性的、紧厚的、少细胞的胶元束组成。

最后一次石膏要保留三周,以保证新生的跟腱在合适的长度并且减少疤痕组织。

因此,跗骨关节应该已经被矫正到正确的位置。

总之,5-6次石膏后,多数马蹄足应该得到矫正,多数情况下还需要跟腱切断,这方法会使脚变得强壮、灵活,脚掌着地。

35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脚的功能良好且无疼痛。

潘塞缇治疗方法概述1.马蹄足可以分类吗?可以,有了明确的分类,易于沟通和理解这方法。

未曾治疗型:8岁以下的马蹄足治愈型:经潘塞缇方法治愈的复发型:治愈后又复发的前足旋后和马蹄后足僵硬型:伴随其它综合症出现的僵硬马蹄足,如多发性关节畸形非典型:足短、粗和僵硬,足底和踝关节后有深凹陷,第一跖骨短,MTP关节过伸。

2.潘塞缇方法如何矫正马蹄足的畸形?请记住,马蹄足的畸形基本上都有距骨变形和舟骨向内侧移位。

潘塞缇方法说明了矫正过程的机理,当脚沿距骨头旋转时,所有部分都得到矫正这些都是发生在打石膏的过程中。

3.应在何时开始用潘塞缇方法治疗?若有可能,应在出生后7-10天即开始。

在九个月之前用潘塞缇方法,大多数马蹄足都能得到矫正。

4.若患者于初期使用潘塞缇方法,通常需要打几次石膏?每周一次手法矫正,接着打上石膏,一般六周就能矫正大多数的马蹄足畸形,若6-7次石膏后仍未得到矫正,这表示此方法可能已经失败。

5.治疗时间拖延到什么时候潘塞缇方法仍然有效?婴儿在九个月大之前开始治疗,效果最好,如果在9-28个月之间开始治疗,仍然可以矫正全部或多数畸形。

6.潘塞缇方法对陈旧性马蹄足有帮助吗?到幼儿期才治疗的马蹄足,开始时可以使用潘塞缇方法治疗,但多数仍需要做手术矫正;使用了潘塞缇方法治疗的,可能比那些没有使用的,手术规模要简单些。

7.经潘塞缇方法治疗的马蹄足儿童,成长后预计会怎样?患者若只是单侧马蹄足,患侧足会比健侧略短(平均1.3厘米)或略细(平均0.4厘米);下肢的长度无影响,患腿可能略细(平均2.3厘米)。

患足应该强壮、灵活、无痛。

8.父母患马蹄足,其子女患病的几率是多少?若父母其中一方有马蹄足,子女患病的几率为3%-4%;若父母双方均有马蹄足,子女患病的几率则增至30%。

9潘塞缇方法与手术方法比较有何优劣?手术可以改善马蹄足的外观,但它不能防止复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于手术治疗方法没有长期随访的研究结果报道。

有足外科医生表示,曾经接受手术矫正的马蹄足病人,他们成长后,脚往往会变得僵硬、疼痛并且软弱无力。

10.如果潘塞缇方法失败并需要做手术,这可能性有多大?潘塞缇方法能否成功,要视乎脚的僵硬程度、医生的经验和家长的配合。

多数情况下,潘塞缇方法成功率超过90%。

若患脚僵硬并且脚掌和踝关节横纹很深、足严重高弓和腓肠鱼目肌伴有纤维化,则这方法极有可能失败。

11.潘塞缇方法对治疗僵硬型马蹄足有效吗?先天性关节畸形症、脊柱裂、Larsen综合症都是可以应用潘塞缇方法。

治疗效果虽然不如单纯马蹄足的效果好,但是仍能发挥它的优越性。

首先,马蹄足可以用潘塞缇方法得到矫正,跟腱切断术可视乎需要;另外,严重的马蹄足给潘塞缇方法治疗后,即使只是部分矫正,这也可以简化手术过程,改善皮肤切口的愈合能力。

多关节挛缩性的马蹄足是最难矫正的,通常需要先经皮下切断跟腱,然后才可以用手法矫正。

由于关节囊后部的严重挛缩,矫正跟骨畸形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手术可能是必须的。

12.潘塞缇方法对脊髓发育不良的马蹄足是否有帮助?对脊髓发育不良伴随的马蹄足进行矫正时,由于患童足部失去感觉,首先考虑的是手法矫正和打石膏时的用力方向问题;医生需根据对有感觉孩子进行矫正单纯性马蹄足时的用力经验,手法矫正时要仔细,可能需要多打几次石膏,用力要轻柔,避免在骨突出部位压力太大,这一点对其他孩子也是如此。

13.潘塞缇方法能否治疗复杂型马蹄足?经验证明,如果马蹄足患者曾经给没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法和石膏矫正,即使未能治愈,之后再使用潘塞缇方法,患者仍然可以给成功治疗的。

14.马蹄足复发有哪些表现?患者的足会逐渐出现旋后和马蹄。

15.马蹄足的矫正通常分几个步骤?多数马蹄足只须经简单的手法矫正,然后打石膏固定在最大的矫正位置,就能矫正。

一般5次石膏后,内偏及足弓就得到矫正;几乎所有的病例都要经皮跟腱切断术以彻底纠正马蹄后足;然后打最后一次石膏并保持三周;再夜间穿戴脚外展支俱以保持矫正效果,夜间支俱通常需要用到孩子2-4岁。

使用这处理方法矫正过的足灵活、有力并无痛,生活完全正常。

潘塞缇方法细节1.开始时需要打4-5次石膏出生后尽早开始,打石膏时让婴儿和家长感到舒适,进行手法矫正和石膏过程中给婴儿喝奶。

如可能的话,由骨科医生操作。

2.纠正高弓足将前足与后足的位置进行排列以纠正高弓足。

高弓足畸形指足内侧弓起的弧度,它是由于前足相对于后足旋前造成的。

新生儿的高弓足通常比较柔顺,只需将前足旋后就能达到足弓的正常弧度。

将前足旋后,从脚掌面看足弓既不过高也不平坦。

将前后足排列达到正常足弓,对足的有效外展以纠正足内旋、内翻是必须的。

3.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包括稳定距骨头将足外展;将距骨头定位后,马蹄足的所有畸形部分都同时得到矫正,踝关节的跖屈除外。

距骨头是所有矫形的支点。

4.距骨头的准确定位这一步是关键。

首先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踝骨上,另一只手握住脚趾和脚掌;然后将放在踝骨上的拇指和食指向前滑动,在脚踝前面的凹陷处触及距骨头;因为舟骨向内侧偏移,其结节几乎与内踝相触,距骨头的外侧部分在皮下几乎没有任何掩盖,所以比较容易触及;跟骨的前部在距骨头的下方可以被触及。

另一只手将前足在旋后位向外侧移,你会感到当跟骨在距骨头下方侧向移动时,舟骨自然在距骨头前方移动。

5.固定距骨拇指放在距骨头上,将其固定,并作为足外展的轴,该手的食指放在外踝后方,进一步稳定踝关节,使足在踝关节下方外展,同时避免跟腓后韧带将腓骨向后拉。

6.手法复位将旋后的脚外展,拇指始终固定距骨头,在婴儿耐受的情况下尽量将脚外展,在适当用力的情况下保持该位置60秒,然后放松。

随着异常位置被纠正,舟骨和跟骨的前部侧向活动增加。

4-5次石膏后应该达到完全矫正,特别僵硬的可能需要多打几次石膏。

一定不要将脚旋前。

7.二、三、四次石膏在此治疗阶段,内收和内翻应该已经被完全矫正。

用手触摸时可以感觉到内踝与舟骨粗隆之间的距离,随着舟骨位置的矫正,距离逐渐增大。

马蹄畸形纠正后,内踝与舟骨粗隆之间的距离大约1.5-2厘米之间,舟骨应位于距骨头的前面。

同样在舟骨下面的跟骨前结节向外侧移位的距离是跟距角增加的指征,即后足内翻的矫正程度。

8.每次石膏后都有改善内收和内翻:第一次石膏纠正了高弓足和内收;脚仍有明显的跖屈,经过第二次石膏到第四次石膏后,矫正了内收和内翻。

跖屈:随着内收和内翻的矫正,跖屈逐渐得到改善,这是矫正手法的一部分,因为跟骨在距骨下方外展时会自然背屈。

在跟骨内翻没有得到矫正时,不要试图矫正跖屈。

9.第四次就、石膏矫正后脚的外观高弓足、内收、内翻被完全矫正,跖屈有改善,但尚未完全纠正,经皮跟腱切断是必须的。

对于脚不是特别僵硬的病例,跖屈可能通过多大一次石膏解决,而不用做跟腱切断手术;若可疑时,最好还是做手术。

Ponseti方法的石膏技术和须知石膏技术是潘塞缇方法成功的关键,那些有过给马蹄足打石膏经验的人可能比初学者在学习这技术时感到更困难。

我们推荐使用普通石膏,因为它比玻璃纤维经济并且容易成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