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概论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林学概论复习指南

林学概论复习指南

Ⅱ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指南1林木良种生产1.1母树林的疏伐改建技术母树林是以大量生产播种品质和遗传品质有一定程度改善的林木种子的林分。

它是从现有的天然或人工林分中选择优良林分,进行去劣留优的逐步改建和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建成的。

1.1.1母树林的林分选择改建成母树林的林分,应该:地理起源清楚;林分中优良林木占优势,林分除劣留优后的疏密度不低于0.6;一般应为同龄林,如选异龄林,则母树间的年龄差异要小;林分处于盛果初期;林分以纯林为好,如选用混交林,则目的树种的株数占50%以上。

此外,还要求林分的生产力较高,周围无同类树种低劣林分,林分面积较大,立地条件较好等。

1.1.2选留母树与疏伐改建技术母树林改建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去劣疏伐。

目的是淘汰表现低劣的树木,提高林分种子的平均遗传品质,改善林分内的光照条件,促进母树的生长和冠幅发育,促进开花,提高种子产量。

在改建母树林的林分已确定的基础上,需要对林分内树木的生长状况、植株的分布状况进行调查,从生长量、干形、树冠结构和冠幅、抗病虫害能力和结实能力等方面对林木分类评价,性状表现良好的植株作为母树选留;对生长差、干型弯曲、冠型不整、侧枝粗大、受明显的病虫害感染和结实差的植株,要首先伐除。

疏伐的原则是留优去劣和照顾适当的株间距。

疏伐可分2或3次进行。

首先要根据生长状况伐去杂树和低劣母树,尽量保留优良植株。

疏伐的强度对母树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要根据树种特点、郁闭度、林龄和立地条件等来确定。

第一次疏伐的强度可以大些,在50%~60%,使郁闭度降至O.5左右,保留母树的树冠间距在1~2 m,以后根据母树生长和开花结实状况隔数年疏伐1次,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种子产量。

为利于母树的生长和结实,在必要的条件下,对母树林还要实施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1.2林木种子园营建和管理技术种子园是由优树的无性系或家系组建的,以大量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

对该林分需采取与外界花粉隔离和集约经营,以保证种子的优质高产、稳产和便于采摘。

江西农大林学概论复习资料

江西农大林学概论复习资料

林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导论(1)名词解释林学: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或面积),具有一定的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林业: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

传统林业:开发利用森林,以取得木材、燃料和其他林产品。

现代林业;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2)填空题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

森林的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林地。

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郁闭度≥ 0.2)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传统林学包括:1.营林学科(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为中心。

)2.森工学科(以木材采运和加工工艺为中心。

)世界环境力:每年的6月5日。

林业三定工作: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目的是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六大林业工程: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退耕还林工程; 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5)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3)简答题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污染9、海洋污染 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一)名词解释林分: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具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总生产量:森林群落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总量。

生物量:又称净生产量。

森林群落在一段时间内有机物质的积累量。

生产力:单位面积森林群落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有机物质总量。

林学概论大纲(修订版)

林学概论大纲(修订版)

绪论1.林业的定义: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农产品、利用树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

2.林学的定义:林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应用科学。

第一章1.概念:森林是指一定面积的地理空间中,以树木为主体,有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生存,与气候、土壤等外界环境相互影响的生物地理群落。

林分是指内部特征一致,与周围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地段。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包括:林木、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

2.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①林分起源: 指森林发生形成的原因。

一般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②林龄: 指林分的年龄。

通常以林木的平均年龄表示。

林分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林龄按龄级统计。

林分平均高③胸径和林分平均胸径树木胸径:指距地面1.3m高处树干的直径。

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胸高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④林分平均高:说明林分高度的标志。

⑤林分密度株数密度:单位面积林木株数;疏密度:林分中林木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

标准林分: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有空间的林分。

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⑥树种组成: 指乔木树种在林分中所占的比例,以十分法表示。

⑦林相:也称林层,指林分中由所有林木的树冠所形成的层次。

一般分为:单层林、复层林、连层林。

⑧林型:是森林中树种组成,其它植物、动物区系、微生物、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植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森林更新过程和演替方向都类似,在相同的经济条件下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的森林地段。

⑨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是综合评价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的数量化值。

一般以一定年龄时的林分平均高作为评定立地质量的高低。

⑩材积和蓄积量材积:任何形式木材,如:立木、原条、原木、方材、板材等的体积。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2009年)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2009年)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2009年)本次林学概论考试时间3小时,题型有名词解释(8题,16分)、填空题(10题,10分)、单项选择(10题,10分)、简答题(6题,36分)和论述题(3题,28分),共100分。

应对照教学大纲,进行全面、认真地复习,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如下内容:一、林木良种生产1.母树林、种子园、良种采穗圃的概念?母树林改建的关键技术?2.园址选择与规划设计?3.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4.良种采穗圃的建立?二、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采集1.种子成熟、生理成熟和形态成熟的概念及特点?2.林木结实间隔期与种子生产的关系?3.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4.种子贮藏有哪些方法?各适用于什么类型的种子?三、苗木培育1.生物肥料、休眠、强迫休眠、生理休眠、嫁接法和组织培养法的概念?2.苗圃常用肥料的种类及其特点?苗圃常用施肥方法?3.插穗生根的类型?影响插穗成活的主要因素?4.苗木质量的评定和表示方法5.高床育苗和低床育苗的特点?6.灌溉方法及特点?7.容器育苗的意义和技术?8.苗木出圃有哪几个环节?四、森林营造1.适地适树、立地条件、树种组成、混交林、种植点配置、分殖造林和幼林抚育的概念?2.造林地立地条件分析,人工林的种类?3.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技术?4.适地适树的途径?5.混交林的特点?6.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和方法?7.造林整地有哪些方法?其作用是什么?8.幼林的检查验收和补植?9.用材林树种选择的原则是什么?五、防护林1.农田防护林带有哪些结构类型,防风特点是什么,各适用在什么场合?2.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及树种选择?3.水土保持林的作用及树种选择?4.防风固沙林的作用及树种选择?六、森林经营1.抚育采伐、主伐、皆伐、渐伐、择伐、次生林和林木分级的概念?2.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3.皆伐的种类、特点及伐后保证天然更新的技术措施?4.渐伐的步骤?5.择伐有哪些优缺点?6.森林主伐有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7.如何对低价值林分进行改造?封山育林?七、城市园林绿化1.孤植、丛植、盛花花坛、模纹花坛和缀花草坪的概念?2.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包括哪几个方面?3.园林树木的种植形式?4.园林草坪和地被有那些类型?八、森林保护1.林木病害、生物性病原、非生物性病原、传染性病原和非传染性病原的概念?2.林木病害的症状和病害类型?3.昆虫的生物学特性?4.林木病害的防治方法?5.林木害虫的防治方法?。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

《林学概论》考试复习《林学概论》考试复习母树林是以大量生产播种品质和遗传品质有一定程度改善的林木种子的林分。

生物肥料是用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对苗木生长有益的微生物制成的肥料。

种子园是由优树的无性系或家系组建的,以大量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

种子的休眠是指种子由于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不能立即发芽或发芽良种采穗圃是为优良无性系造林提供插条和种根的采穗圃。

困难的自然现象。

种子休眠有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2种类型。

强迫休眠。

由于得不到母树林改建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去劣疏伐。

种子发芽时所需要的基本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而不能立即发芽。

生理休园址选择与规划设计,?年积温较高、有适度的降水、避免灾害性气候频发地区;眠。

种子成熟后,即使给予一般的温度、水分、氧气也不能很快发芽或发芽很少。

造?地形要平缓、开阔、向阳、面积较大;?土壤要土层厚、肥力中等、透气排水好、成生理休眠的原因很,如:?种皮构造?种胚状况?抑制物质多酸碱性适宜该树种、有灌溉条件等;?园址周围应该与同种其他林分有一定的花粉苗圃常用肥料的种类其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肥料3类隔离距离;?交通方便,有充足的季节性劳力来源。

在苗圃中常用的施肥方法有施基肥、种肥和追肥3种。

追肥是基肥和种肥的补充。

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无性系种子园营建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整地、确定栽植密度、插穗生根的类型:?皮部生根。

?愈合组织生。

根合理配置无性系、繁殖材料准备(嫁接)和定植等。

影响插穗成活的主要原:因(1)内在因素。

?树种的遗传性。

?母树状况及枝条的良种采穗圃的建立,一个良种采穗圃通常为特定的林业生产单位(林场或苗圃)服年龄。

?枝条部位和发育状况。

?插穗长度与粗度。

(2)外界条件。

?土壤温度?务,面积大小要适当,一般为育苗面积的1,10左右。

建圃用地条件一般与育苗地土壤湿度?土壤的通气条件。

相同,要求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便于排灌,交通便利,劳力充足,通常苗木质量的评定和表示方法:一般将苗木分成?、?和?级苗3个等级,?、?是合建在苗圃附近以方便繁殖材料供应。

林业经济学概论复习提纲

林业经济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1.林业经济学的含义森林资源价值公式:森林资源价值=林地资源价值+正算法的立木资源价值+社会平均利润即:森林资源价值=森林资源成本+社会平均利润3.森林资源收益概念:森林资源收益=倒算法的立木资源价值+森林资源环境服务价值4.从成本角度计算森林资源价值的缺陷:缺陷是没有包括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近似为社会平均利润,其计算困难是难以找到林业部门的社会平均利润。

从收益角度计算森林资源价值的缺陷:缺陷是包括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觉,如何计算这种剩余并对应扣除,在实践中则是极为困难的事情,难以定量表达。

5.森林资源的功能:森林资源的功能是森林资源提供各种物质产品和生态环境服务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随着森林资源的形成过程而逐渐形成,是物化劳动转移和劳动凝结的成果,是森林资源的客观属性。

森林资源的功能价值:森林资源的功能价值是指按劳动价值论计算的森林资源价值。

6. 森林资源效益:森林资源效益是指森林资源功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被其它部门利用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具体的社会效果森林资源的效益价值:森林资源的效益价值产生于森林利用部门,是指按边际效用价值论计算的森林资源价值。

7. 森林资源功能转化为效益的影响因素:物质产品功能和环境服务功能不能全部同时转化为效益功能需适当开发及合理利用转化为效益功能的稀缺程度决定效益的大小森林资源自耗功能不应计入最终效益(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累积营养物质)8.生态功能价值替代计量的逻辑悖论对于森林资源所提供的环境服务,由于其没有市场→不能够被交易→在数量上不能够被控制及不能够做到排他使用。

9.为什么不存在全社会统一的森林资源环境价格不同效用偏好决定不同的森林资源环境价值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人类的生态需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这种需要是随着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影响过程可以表示为:不同收入→不同偏好→不同支付意愿→不同森林资源价格。

不同稀缺程度决定不同的森林资源环境价值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森林资源的稀缺程度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人们对同质同量的森林资源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林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考点大全

林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考点大全

林业:林业是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等多种效益的社会生产部门。

林学:林学是研究与林业生产有关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管理森林、保护森林和利用森林的应用学科。

林分:林分是指内部特征一致,与周围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地段。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包括:林木、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

植物的双命名法:目前统一采用的林奈倡用的国际通用的双命名法:属名+种加词(种名或种区别词)+定名人(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种全为小写)桃树Prunus persica Batsch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

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指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是两年生植物和一年生冬性植物成花的常见生理现象。

种群: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

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也称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功能单位称为生态系统,简称生态系。

五大成土因素:气候-climate、母质-parent material、生物-biology、地形-topography、时间-time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

土壤剖面是土壤发育的结果。

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和淀积作用形成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发生层次,其特定的性质和组成反映在土壤剖面上。

引种:把树种从原有分布区扩展栽植到分布区外,或栽植外来树种。

乡土树种:当某一树种在该树种的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

种源:即种子的产地,指某一树种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采集地区。

母树林:又叫种子林,是在现有优良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比较好的林分,经过采用恰当的经营管理措施,以专门生产品质优良的林木种子的林分。

《林学概论》复习重点

《林学概论》复习重点

《林学概论》复习重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习者应初步掌握⼤纲中确定的林学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环节。

从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森林资源为基本内容,学习了解森林概念、森林植物、森林⽣态、森林与环境作⽤、森林计测与效益评价的基本知识;熟悉和掌握林⽊遗传改良、良种⽣产与经营、苗⽊培育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熟悉和掌握⼈⼯林栽培农林复合经营、封⼭育林与低效林改造、城市森林营造的理论与技术;了解和熟悉森林抚育与主伐更新、森林健康经营与保护的基本⽅法;了解和熟悉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综合利⽤的基本知识。

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学会运⽤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林业⽣产中,尤其是森林培育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法。

学习者要在全⾯把握⼤纲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如下⽅⾯的内容:有关课程中出现的各种概念;森林的作⽤和资源分布;森林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森林种群、群落和⽣态系统、⽣态;森林与⼟壤、森林与环境作⽤的形式和规律;森林计测基本知识;林⽊良种选育、良种基地建设、林⽊种⼦⽣产与经营;苗圃常规育苗⽅法、苗圃设施育苗技术;⼈⼯造林树种选择原则、⼈⼯林结构设计、造林施⼯技术、封⼭育林与低效林改造技术;森林抚育采伐、健康森林概念、森林有害⽣物及⽕灾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绪论:⼀、林学的概念及内涵1、什么是林业?林业是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以取得⽊材和其它林产品、利⽤林⽊的⾃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等多种效益的社会⽣产部门。

林业⽣产的对象: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等林业的任务:现代林业发展,就是要求和谐地利⽤森林资源,不损害环境,⼗分重视森林的⽣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标综合经营森林、⾼效深度利⽤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不再只是⼀个经济部门,⽽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

2、什么是林学?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和保护利⽤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有关林业⽣产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的系统集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
(1)林业、林学的概念与内涵。

(2)国内外林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2、森林的概念、特征及功能
(1)森林的概念、森林的特点、森林的植物组成。

(2)林分的概念、林分的特征、森林标准地调查。

(3)森林的功能与效益、森林功能效益的计量与评价。

3、森林植物
(1)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2)植物分类的方法、植物分类系统和分类单位。

(3)植物的命名原则与方法。

(4)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

(5)中国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种类。

4、森林与环境
(1)森林环境因子。

(2)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

(3)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中国的森林植被分布
(4)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评价与保护。

5、林木遗传改良
(1)林木遗传改良的概念、任务、途径、特点。

(2)林木良种选育传统途径:引种、种内变异选择、杂交育种。

(3)林木良种生产: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
6、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全章内容)
(1)林木种子的采集、调制与贮藏
(2)苗木培育的理论与技术
7、8 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造林施工技术
(1)造林的概念
(2)人工林的概念
(3)人工林的种类
(4)造林地的概念及种类
(5)立地条件、立地因子、立地质量、立地质量评价、立地分类、立地条件类型(6)适地适树的概念、标准
(7)适地适树的途径
(8)不同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9)造林密度、经营密度、合理密度
(10)确定人工林密度的原则
(11)种植点的配置
(12)人工林树种组成、纯林、混交林
(13)营造混交林的意义
(14)树种间作用方式
(15)混交类型
(16)混交树种选择的原则和具体条件
(17)混交方式
(18)种间关系的调节
(19)造林地类型
(20)造林地清理方式、方法
(21)整地的作用、方式、方法
(22)造林方法
(23)幼林抚育管理
9、10 森林经营和森林健康
(1)抚育采伐的概念和目的
(2)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3)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4)人工修枝
(5)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
(6)次生林的概念、特点、分类、经营原则和措施(7)森林健康的实质
(8)健康森林经营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