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卷八.pdf

合集下载

《全唐诗》佛寺小考

《全唐诗》佛寺小考
《 唐诗》 全 中所 载 佛 寺 为 考 察 对 象 , 别 对 《 考 》 载 、 考 分 辑 未 待 与 已载 而 甚 为 简 略 部分 佛 寺 加 以考 索 , 期对 唐 诗 佛 寺 的辑 以 考尽些些微之力 。

弓 苏 味道 此 诗 “ 戚 三 雍 暇 , 居 二 室 隈 ” 句l , 可参 证 。 I 藩 禅 二 2亦 ]
作 者 简 介 : 谟 润 (9 8 ) 男 , 西 桂 林 人 , 李 16一 , 广 南开 大 学 文 学 院 20 0 7级 博 士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中国 古代 文 学研 究。 主
佛 寺辑 考 的研 究 , 界 已有 李 芳 民著 《 五代 佛 寺 辑 考 》 学 唐
与 马 新广 论 文 《 五 代 佛 寺 考 补 》 。《 考 》 书 共 辑 考 出 唐 等 辑 全

《 全唐诗 》 辑 考》 中《 失载佛 寺
( 河 南 府 天 中寺 一)
柏 刹 柱 并 铜 万斤 启 》 。余 不 详 。 文
( ) 南府 玉 泉 寺 二 河
《 唐诗》 全 卷八 。武 三 思 有 《 日天 中寺 寻 复 礼 上 人 》 、 秋 诗
卷 六 五 苏 味道 有 《 武 三 思 于 天 中寺 寻复 礼 上 人 之 作 》 。 和 诗 按 : 中寺 ,辑 考 》 载 。天 中 寺 , 于唐 属 河 南 府 登 封 天 《 未 位 县 境 嵩 山 。《 武 三 思 于 天 中 寺 寻 复 礼 上 人 之 作 》 云 :藩 和 诗 “
“ 戚 ” 明武 三 思 身 份 之 特 殊 。“ 居 二 室 隈” 则 透 露佛 寺 藩 表 禅 ,
1 6 所 唐 五代 佛 寺 ( 51 含唐 前 已建 , 献 载 唐 五 代 尚存 者 ) 另 文 ,

《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杜牧)》详注译文鉴赏

《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杜牧)》详注译文鉴赏

《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杜牧)》详注译文鉴赏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杜牧有客谁人肯夜过,独怜风景奈愁何。

边鸿怨处迷霜久,庭树空来见月多。

故国杳无千里信,采弦时伴一声歌。

驰心只待城乌晓,几对虚檐望白河。

注释:1、郡斋:郡守起居之处。

唐·白居易《秋日怀杓直》诗:“今日郡斋中,秋光谁共度?”2、即事:面对眼前事物或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即事兴情,因而成赋。

”3、斛斯:hú sī,复姓。

4、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5、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公元842年的春天,杜牧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由京官外放到“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的僻郡黄州,作了一个小州刺史。

这首诗是他在黄州任上所写,欲寄给他的好友斛斯处士与许秀才。

6、谁人:何人;哪一个。

《吕氏春秋·贵信》:“凡人主必信。

信而又信,谁人不亲?”7、过:拜访。

8、独怜:特别喜爱;特别哀怜。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鸝深树鸣。

”9、奈何:对…怎么办,拿…怎么样。

10、边鸿:边塞的鸿雁。

11、空:空落落的,空空的。

12、故国:故乡;家乡。

唐五代唱和诗词总集叙录

唐五代唱和诗词总集叙录

* 收稿日期:2013-03-07 作 者 简 介 :巩 本 栋 ,文 学 博 士 ,南 京 大 学 文 学 院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10 ﹠ ZD130),项 目 负 责 人:程 章 灿;国 家 社 科 基 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10﹠ ZD102),项目负责人:吴承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唱 和 诗 词 研 究 ”(04BZW035),项 目 负 责 人 :巩 本 栋 。
7卷7传记类p197据唐会要卷六四史馆杂录下载中宗神龙二年706改弘文馆为修文馆景龙二年四月增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征攻文之士以充之8卷64史馆杂录下p823李峤宗楚客赵彦昭韦嗣立为大学士李适刘宪崔湜郑愔卢藏用李乂岑羲刘子玄为学士薛稷马怀素宋之问武平一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徐坚韦元旦徐彦伯刘允济苏頲为直学士计24人
一 、《存 抚 集 》十 卷 ,编 者 不 详 杜审言、崔融、苏味道等 人 送 李 嗣 真 等 奉 使 唱 和 诗 集。 编 者 不 详。 据 宋 王 溥 《唐 会 要 》卷 七 七 “诸使上”载,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发十 道 存 抚 使,以 右 肃 政 御 史 中 丞、知 大 夫 事 李 嗣 真 等 为 之。 举朝有诗送之,名曰《存抚集》十卷。行 于 世。杜 审 言、崔 融、苏 味 道 等 诗 尤 著 焉”[6]卷77“诸使上 。 ”,p179 原 集 久 佚 ,《全 唐 诗 》卷 六 二 存 杜 审 言 《和 李 大 夫 嗣 真 奉 使 存 抚 河 东 》五 言 排 律 1 首 ,即 此 集 中 诗 。 二 、《景 龙 文 馆 记 》十 卷 ,唐 武 平 一 编
关 键 词 :唐 五 代 ;唱 和 ;诗 词 ;总 集 中图分类号:I207.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3)04-0102-11

韦庄集——精选推荐

韦庄集——精选推荐

韦庄集四库全书外集部别集类韦庄集⼋卷唐韦庄撰。

庄,字端⼰。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庄是中唐诗⼈韦应物之四世孙。

少孤贫⼒学,才敏过⼈;为⼈疏旷不拘,任性⾃⽤。

⼴明元年〔880〕,四⼗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

中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

中和三年〔883〕春,四⼗⼋岁作《秦妇吟》。

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岁回到长安,⼀⼼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

昭宗⼲宁元年〔894〕五⼗九岁登进⼠第,授校书郎。

⼲宁四年〔897〕,时年六⼗⼆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六⼗六岁,应王建之聘⼊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907〕,朱温篡唐。

唐亡,⼒劝王建称帝。

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并终⾝仕蜀,官⾄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七⼗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谥⽂靖。

韦庄⼯诗,今传《浣花集》⼗卷。

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困重围,⼜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在洛阳,着《秦妇吟》。

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的不幸拟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

后把《孔雀东南飞》《⽊兰诗》与当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所作词语⾔清丽,多⽤描⼿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弥漫充溢于脏腑。

韦庄亦堪称著名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但词风迥不相似。

温秾丽,韦清新。

王国维认为就“情深语秀”⽽⾔,韦在温上。

其词⽆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和《全唐诗》等总集中,近⼈王国维、刘毓盘辑为《浣花词》⼀卷,凡五⼗四⾸,盖取其诗集为名者也。

《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韦庄在“庚⼦〔880〕乱离前”的作品,⼤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搜集到⼀千余⾸。

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百余⾸,尚不⾜原编四分之⼀。

此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卷,⼤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

南唐后主李煜不同字体诗词欣赏十六首doc

南唐后主李煜不同字体诗词欣赏十六首doc

九月十日偶书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扇障蛭鳌?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其一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其二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题金楼子后梁元帝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

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

后西魏破江陵帝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尽今夜矣。

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

诗以慨之。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残句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

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见《癸辛杂识》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

——题《落花》。

《老学庵笔记》注云作此未久亡国。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题《咏扇》。

刘长卿诗全集

刘长卿诗全集

刘长卿诗全集刘长卿(?~786至791),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

刘长卿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

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

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等有诗往还。

上元二年(761年)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

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

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李嘉□、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

世称“刘随州”。

兴元元年(784年)和贞元元年(785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刘长卿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

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

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

《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

刘长卿诗全集全唐诗卷147_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全唐诗卷147_2 送张起、崔载华之闽中刘长卿朝无寒士达,家在旧山贫。

相送天涯里,怜君更远人。

全唐诗卷147_3 赠秦系征君刘长卿群公谁让位,五柳独知贫。

惆怅青山路,烟霞老此人。

全唐诗卷147_4 秦系顷以家事获谤因出旧山每荷观察崔公见知…诗以赠之刘长卿初迷武陵路,复出孟尝门。

回首江南岸,青山与旧恩。

全唐诗卷147_5 夜中对雪赠秦系,时秦初与谢氏离婚,谢氏在越刘长卿月明花满地,君自忆山阴。

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专题 《黄鹤楼》(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专题 《黄鹤楼》(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黄鹤楼》2024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作者】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赏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

“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

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

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唐诗三百首》共8卷300篇大全集

《唐诗三百首》共8卷300篇大全集

《唐诗三百首》共8卷300篇大全集《唐诗三百首》是由清朝蘅塘退士编撰的一部唐诗选集。

该诗集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都配有注释和评点。

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刘禹锡等,其中以杜甫的诗数量最多。

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

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

于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

乾隆九年(1744)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

乾隆十六年(1751)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

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

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

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作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