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分子诊断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其中,肿瘤检测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肿瘤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治疗肿瘤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早期诊断对于肿瘤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现代医学中,分子诊断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检测。
本文将从分子诊断技术的基础原理、应用场景和优点三方面深入探讨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一、分子诊断技术的基础原理分子诊断技术是一种精准的检测方法,它不仅可以检测出疾病的存在,还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疾病发生的机制。
其基本原理是对疾病相关分子进行检测和分析,例如,疾病相关伴随体(biomarker)的检测就是分子诊断技术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伴随体使得分子诊断技术具有了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
例如,针对肿瘤的伴随体,安捷伦公司研制了多种不同的伴随体检测产品,能够检测出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
二、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场景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早期肿瘤检测和疗效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早期肿瘤检测在细胞癌变的早期阶段,肿瘤释放的伴随体也是较为微弱的,一般很难通过传统检测手段发现。
而分子诊断技术的灵敏性为早期肿瘤的检测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例如,美国生物技术公司Grail研发的血液肿瘤检测技术就可以对40多种肿瘤进行早期检测。
2、疗效监测分子诊断技术可以根据肿瘤细胞进展所产生的不同伴随体的表征,对患者的疗效作出评估。
如针对肾癌治疗效果的监测,目前研究出了许多肾癌治疗相关的伴随体,这些伴随体在治疗过程中的表现将直接影响病情的判断。
通过对上述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三、分子诊断技术的优点1、灵敏度高肿瘤伴随体的释放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分子诊断技术可以通过对这些伴随体的检测来判断肿瘤是否存在。
而传统的检查方法比如X光和CT则很难检测出这些伴随体的存在。
因此,分子诊断技术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
肿瘤标志物分子诊断

肿瘤标志物分子诊断肿瘤标志物分子诊断是一种常见的肿瘤诊断方法,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肿瘤标志物分子,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肿瘤的存在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就肿瘤标志物分子诊断的意义、应用、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肿瘤标志物分子的意义肿瘤标志物分子是指在肿瘤细胞内合成并释放到血液、尿液或其他体液中的一类特定分子。
通过检测这些分子的存在和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患癌的风险、诊断肿瘤的部位和类型以及监测治疗的效果。
肿瘤标志物分子具有非侵入性、简单快捷等优点,因此在肿瘤的精准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肿瘤标志物分子诊断的应用1. 早期诊断:部分肿瘤标志物分子的改变可以在肿瘤形成之前出现,因此通过对这些标志物分子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肿瘤的存在。
例如,乳腺癌早期一般会出现癌胚抗原(CEA)和癌抗原(CA15-3)的升高。
2. 临床诊断:在一些情况下,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分子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部位和类型。
例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升高常与前列腺癌有关。
3. 动态监测: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分子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的效果。
如果标志物分子的水平下降,说明治疗有效。
三、肿瘤标志物分子诊断的优缺点肿瘤标志物分子诊断作为一种常用的肿瘤诊断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非侵入性: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或其他体液样本,可以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测,减少了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2. 简单快捷:与其他肿瘤检测方法相比,肿瘤标志物分子的检测操作简单、结果快速。
然而,肿瘤标志物分子诊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特异性:某些标志物分子在非肿瘤患者中也有升高的情况,或者在某些肿瘤中并不升高,因此特异性有待提高。
2. 敏感性:某些肿瘤早期,标志物分子的水平并不显著升高,导致无法准确诊断。
四、肿瘤标志物分子诊断的未来发展为了克服肿瘤标志物分子诊断的局限性,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开发新的标志物分子,并研究改进肿瘤标志物分子的检测方法。
肿瘤分子诊断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

肿瘤分子诊断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医学逐渐成为研究和诊治疾病的关键领域。
肿瘤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途。
本文将介绍肿瘤分子诊断技术的现状和应用前景。
一、肿瘤分子诊断技术概述肿瘤分子诊断技术是指利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分子遗传学和生化学改变来进行肿瘤的预测、诊断、治疗和监测的一种技术。
肿瘤可以通过基因突变、DNA甲基化、miRNA表达等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肿瘤就是人体内某些细胞增生形成肿块,并且破坏正常的组织和器官。
而肿瘤细胞则有一些独特性的基因、蛋白质和表观遗传修饰等生物学特征。
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提高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个体化程度。
二、肿瘤分子诊断的研究方法肿瘤分子诊断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肿瘤蛋白质、基因和表观遗传学等方面。
1. 肿瘤蛋白质研究肿瘤蛋白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与肿瘤发生相关的蛋白质(如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的蛋白质等);二是研究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抗原(PSA)、α-胎蛋白(AFP)等;三是研究蛋白质组学技术,如蛋白质质谱(proteomics)技术。
2. 肿瘤基因研究肿瘤基因研究主要研究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如P53、RB、Bcl-2等。
随着肿瘤基因组学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肿瘤基因组的变异来揭示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特征。
3. 表观遗传学研究表观遗传学是指通过对DNA传递染色质上修饰的研究,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研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三、肿瘤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前景1. 应用在肿瘤早期诊断肿瘤早期诊断是让人类在抗击癌症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一步。
肿瘤分子诊断技术可以根据相应的生物标志物来确定肿瘤是否存在。
因此,肿瘤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2. 应用在肿瘤治疗肿瘤分子诊断技术可以明确肿瘤的种类和性质,为肿瘤治疗决策提供依据,例如为不同的肿瘤类型和分子特征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传统的肿瘤诊断方法往往不能满足准确诊断的需求,而分子诊断技术的出现为肿瘤诊断带来了新的希望。
分子诊断技术以分子水平的变化作为依据,可提供更准确和精细化的肿瘤诊断信息。
本文将从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分子诊断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肿瘤分子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特定分子,它们可以反映肿瘤的存在、类型、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等信息。
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是分子诊断技术的基础,常用的方法包括PCR、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
以肿瘤标志物CEA为例,利用PCR技术可以在患者血液中检测到CEA的特定序列,进而判断其是否患有结直肠癌等相关肿瘤。
二、分子诊断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1. 基因组学技术基因组学技术在肿瘤分子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测序技术可以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组进行测定,从而发现潜在的致病基因和突变。
此外,基因芯片技术也被广泛用于肿瘤分子诊断中。
通过芯片上的探针可以同时检测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水平,进一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发展机制。
2. 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对肿瘤细胞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和鉴定,从而寻找肿瘤标志物。
质谱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质谱仪的分析可以鉴定出肿瘤细胞中表达异常的蛋白质,进而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3. 微小RNA技术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nt的小分子RNA,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肿瘤细胞中的miRNA进行筛查和鉴定,从而找到与肿瘤相关的潜在标志物。
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循环miRNA水平来判断肿瘤的存在和预后情况。
三、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分子诊断技术不仅可以提供肿瘤的准确诊断信息,还可以指导肿瘤治疗的选择和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某些基因突变,可以确定是否适合采用靶向治疗方法。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没有一个特效药物可以完全治愈它。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逐渐应用于肿瘤检测领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手段。
本文将从肿瘤形成机制、分子诊断的原理、应用案例等方面探讨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一、肿瘤的形成机制肿瘤是指人体组织或细胞在遗传和环境诱因的作用下,失去正常生长调控后,异常增殖形成的肿块。
临床上,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其中后者更加危险且难以治愈。
恶性肿瘤的形成机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人体正常细胞分裂、修复损伤、代谢物质和排泄废物等过程中,这些细胞会受到一些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了突变。
在这些基因或环境因素的不断干扰下,细胞会逐渐出现异质性,一些异常的细胞逃避了正常的生长调控,狂热地增长,继而形成了恶性肿瘤。
除了突变等内因性因素,外部环境污染和毒物的存在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也会对肿瘤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分子诊断技术的原理分子诊断技术是一种治疗性精准医学的手段,它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指标来诊断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
其实质是将肿瘤诊断从传统的形态学诊断向基因水平的分子诊断转化,从而实现对肿瘤增殖、压抑、凋亡等过程的直接监测和诊断。
目前分子诊断技术的原理主要有两种:1.基于PCR等大分子技术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扩增一段特定的基因片段或一些特殊序列,对存在于体液或组织中的微量肿瘤DNA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
由于肿瘤细胞的DNA含量通常比其他组织更高,所以利用PCR等技术扩增、检测的敏感性也更高。
2.基于蛋白质、酶、细胞等小分子技术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肿瘤生长和代谢所产生的一些细胞因子、蛋白质、酶、核酸等物质的变化。
例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因子在前列腺癌细胞中产生,在尿液、血清中检测可以帮助早期检测前列腺癌。
此外,一些特异性肿瘤标记物也可以发挥重要的检测作用,如胃癌常见的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9-9(CA19-9)等。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医学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医学中的应用肿瘤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一支,而分子诊断技术则是肿瘤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中的一项全新技术,它给我们的临床诊疗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和成效。
本文将从肿瘤分子诊断技术的定义、特点、应用和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子诊断技术的定义与特点分子诊断技术是指通过研究组织、器官、个体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学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对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疾病进程等方面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诊断和治疗。
肿瘤分子诊断技术就是将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医学中的应用。
肿瘤分子诊断技术主要有三个特点:1. 高灵敏度。
肿瘤分子诊断技术能够检测到非常小的分子变化,一旦出现病变,就能够及时观察,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2. 高特异性。
肿瘤分子诊断技术能够非常精确地检测到肿瘤特有的分子标志物,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3. 高重复性。
肿瘤分子诊断技术能够多次重复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二、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医学中的应用目前,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其主要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早期肿瘤筛查随着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和研究,人们发现很多肿瘤早期便已有蛋白质、DNA等分子的异常表达,因此,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标本中的肿瘤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可以在早期发现患者的肿瘤,提高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肿瘤分子分型肿瘤分子分型是指通过对肿瘤内部的分子特征和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将肿瘤分为不同的亚型,从而有针对性地推荐治疗方案。
例如,HER2基因的扩增与癌症进展呈正相关性,因此通过HER2基因检测可以指导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选择靶向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在肿瘤治疗中,肿瘤标志物可以用来监测治疗效果和患者复发的风险。
例如,前列腺癌的患者在治疗后,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下降可以反映治疗进展和预测复发的风险等。
4. 个性化治疗通过肿瘤分子分型可以发现不同肿瘤亚型之间存在显著的生物学差异,因此可以针对不同肿瘤分子特征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肿瘤的分子诊断》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肿瘤分子诊断概述 • 肿瘤分子诊断的应用 • 肿瘤分子诊断的挑战与前景 • 肿瘤分子诊断的实际案例
01
肿瘤分子诊断概述
肿瘤分子诊断的定义
01
肿瘤分子诊断是指通过检测肿瘤 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子异常,对肿 瘤进行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和 预后评估的方法。
的不断发展,卵巢癌的分子诊断将有望实现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 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 法,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 低的副作用。
03
肿瘤分子诊断的挑战与前景
肿瘤分子诊断的挑战
技术限制
目前肿瘤分子诊断技术仍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如检测灵敏度
、特异性等方面的问题。
肿瘤异质性
肿瘤内部的异质性导致不同部 位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存在差 异,给分子诊断带来困难。
基因突变和甲基化
检测
基因突变和甲基化是肿瘤发生发 展的重要机制,通过检测这些变 化,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
肿瘤的分类与分型
肿瘤的分类与分型
根据分子标志物的差异,可以将 肿瘤分为不同的亚型,有助于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基因表达谱分析
通过分析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 可以将肿瘤分为不同的亚型,有助 于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预后。
免疫组化分析
免疫组化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肿瘤分 类方法,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 反应,有助于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 化程度。
肿瘤的预后评估
01
肿瘤的预后评估
通过检测分子标志物,可以预测 肿瘤的发展趋势和患者的预后情 况。
生存分析
02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早期筛查中的应用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影响着全球许多人的生活。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肿瘤的早期诊断仍然是一个难题。
肿瘤的早期诊断对治疗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一旦肿瘤早期被诊断出来,及时的治疗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在过去,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和体液检测等进行的。
但是这些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满足临床的需求。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中。
其中,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早期筛查中的应用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一、分子诊断技术的介绍分子诊断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疾病诊断的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检测体内分子水平的变化,来诊断和监测疾病。
与传统的肿瘤早期检测方法相比,分子诊断技术可以更加敏感和准确地检测出肿瘤标志物的存在。
此外,分子诊断技术还具有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和适用性广等优点。
二、分子诊断技术在肿瘤早期筛查中的应用1. DNA检测在分子生物学中,DNA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子,肿瘤也不例外。
DNA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DNA序列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肿瘤。
例如,在卵巢癌早期检测中,可以通过检测卵巢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途径和DNA甲基化水平,来筛查是否存在卵巢癌。
此外,在乳腺癌筛查中,可以通过检测BRCA1和BRCA2等基因的突变情况,来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2. RNA检测RNA检测技术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RNA序列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肿瘤。
例如,在肺癌筛查中,可以通过检测肺癌细胞中的PIK3CA、EGFR和ALK等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肺癌。
此外,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可以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中的mRNA水平,来判断患者的结直肠癌风险。
3.蛋白质检测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也是蛋白质。
蛋白质检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体内肿瘤标志物蛋白的含量和结构,来判断是否存在肿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YP19A1是芳香化酶的编码基因,临床研究已证实有着很大的影响 作用。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携带CYP19A1 基因rs4646(G>T)突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无此突变的患者显著2-4 (下图)。 CYP19A1 rs4646(G>T)SNP是乳腺癌患者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 疗疗效的有效预测指标。
mRNA表达水平
MGMT
mRNA表达水平
高 低 高
化疗药物与检测靶标
吉西他滨 RRM1
阿霉素/表柔比星
TOPOⅡa
mRNA表达水平
低
高 低
疗效差
疗效差 疗效好
mRNA表达水平
分子靶标分类
靶向药物靶标
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
化疗药物靶标
基因表达 基因多态性
CYP19A1
UGT1A1
pDGFR
VEGFR
K-RAS
药物名称
检测靶标
检测内容
检测结果
预测内容野生型
突变型
耐药
敏感 敏感 耐药 耐药 敏感
西妥昔单抗
K-ras,Braf
野生型 基因突变 突变型 基因突变 野生型 突变型
伊马替尼
C-Kit
指导肿瘤靶向治疗的靶标
基因多态性检测与药物代谢毒性 (UGT1A1,CYP,DPD)
如图一项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 CYP19A1基因rs4646突变的患者使用芳香化 酶抑制剂药物疗效明显优于野生型患者 (p<0.0001)1。 CYP19A1 多态性影响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效
参考文献 1. Ian ES et al. N Engl J Med. 2003;384:2431-42. 2. Ramon C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8;14:811-6. 3. Lunardi G et al. J Clin Oncol. 2009; 27: 555. 4. Fasching PA et al. Breast Cancer Res Tr. 2008;112:8998.
最常见的基因多态性 SNP
绝大多数人群 G to C
2012-8-29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最常见的基因变异
至少1%的人群
共有序列
变异的序列
SNP 位点
19
2012-8-29
为什么 SNPs 重要?
个体 1 个体 2
基因 A
基因 B
SNP标志基因 A
SNP 可能使基因 B 产生变 异的蛋白质分子
11
突变检测技术之一 DNA测序
国际公认的分子检测金标准 有明确的物价收费 实验流程较复杂,需要大型仪器
突变检测项目列举
肿瘤类型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药物 易瑞沙(Iressa) 特罗凯(Tarceva) 基因 EGFR KRAS 疗效佳的情况 EGFR突变/KRAS野生
胃肠间质瘤
格列卫(Gleevec)
红色表示该样本发生突变,蓝色表示未突变,蓝色横直线为阴性对照。左图显示2个样 本发生了EGFR突变;右图显示4个样本发生了KRAS突变。
10
血浆EGFR突变检测: 18号外显子:无突变 19号外显子:突变 20号外显子:无突变 21号外显子:无突变 附图
主要特点:
• 实现血浆中来自肿瘤的微量DNA的 突变检测。 • 目前所做的临床实验中,血浆EGFR 检测结果与其手术标本之间的整体符 合率符合率达到91.25%。 • 是临床上不能手术、也同时不愿穿 刺患者的替代检测方案;也可 获得 性耐药进行预先检测。
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UGT1A1)
UGT1A1*27(C686A)或UGT1A1*28[(TA)7TAA]: 野生型:6个TA
使UGT1A1的转录活性下降了三分之二。 导致对伊立替康的毒性增加。
UGT1A1*6(G211A):
此型的酶活性是野生型的49% 。
FDA提示:UGT1A1的多态性-伊立替康 的毒性增加(6TA)
qPCR-HRM的突变检测已获国际多中心双盲实验验证(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 Vol. 11, No. 6, November 2009)。
EGFR
KRAS
突变检测技术之一 QPCR-HRM 实例图:利用HRM技术对7个样本分别进行EGFR(左图)、KRAS(右图)突变检测,
其中MSH2和MLH1基因的功能最重要,其突变占已发现突变的90%左右。
1 背景介绍之HNPCC与MMR MSI
39
–研究显示,
约有86%-95%的HNPCC具有MSI特征, 而散发型大肠癌中只有16%。 MSI所产生的遗传不稳定性将加速恶性肿瘤的发生。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ion)将MSI确定为检测和筛选HNPCC的重要方法之一,并推荐将BAT26、BAT25、D2S123、 5个位点作为检测HNPCC的位点。
28
索拉菲尼检测基因-PDGFR
PDGFRα 低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明显长于高表达患者
贝伐单抗检测基因VEGFR
药物名称 奥沙利铂/卡铂/顺铂 5-FU/培美曲赛 紫杉醇/多西紫杉醇 /长春瑞滨 替莫唑胺 阿霉素/表柔比星
检测靶标 ERCC1/BRCA1 TS
检测内容 mRNA表达水平
B-RAF
HER-2
ERCC1
突 变
EGFR
RRM1
DPD
小 结
突 变
突 变
表 达
表 达
表 达
表 达
表 达
TS
表 达
多 态 性
多 态 性
多 态 性
NSCLC个体化用药系统方案
药物名称
ERCC1,BRCA1 铂类 XRCC1, GSTP1, MRP2 BRCA1(女) 异环磷酰胺 丝裂霉素 CYP2C9*3 NQO1 TopoⅡα 化疗药物
34
药物名称 奥沙利铂/卡铂/顺铂
检测靶标 ERCC1/BRCA1
检测内容 mRNA表达水平
检测结果 高 低 高 低 高 低
预测内容 疗效差 疗效好 疗效差 疗效好 疗效差 疗效好 疗效差 疗效好 疗效好
5-FU/培美曲赛
紫杉醇/多西紫杉醇 /长春瑞滨 替莫唑胺
TS
mRNA表达水平
STUBB3,STMN1
1、基因突变检测技术
8
• 所有定量PCR仪均可使用。
• 主要用于各类组织,包括手术、穿刺或镜检组织类。
• 2小时即可完成检测
• 试剂盒商业化程度高,临床认可程度高
• 国内已有试剂盒获批SFDA
突变检测技术之一 TAQMAN-ARMS
9
qPCR-HRM技术是基于高效稳健的PCR上的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HighResolution Melting)技术,灵敏度可以达到1%-0.1%,既能检测已知突变, 也能检测未知突变。
mRNA表达水平
STUBB3,STMN1
MGMT TOPOⅡa
mRNA表达水平
mRNA表达水平 mRNA表达水平 mRNA表达水平
化疗药物与检测靶标 RRM1 吉西他滨
ERCC1表达与铂类药物疗效相关 的临床数据
ERCC1阴性患者,能从铂类辅助化疗中获益.
BRCA1/2表达与铂类药物疗效相 关的临床数据
BRCA1过度表达 铂类耐药的预测因子 抗微管类药物的敏感因子
TS高表达影响氟类和培美曲塞药效
• 低TS mRNA水平的肿瘤 患者接受氟类化疗的效 果较好,中位生存期较 长。
• TS低表达的患者对培 美曲赛的疗效好。
Shirota Y et al. J Clin Oncol. 2001;19:4298-304
肿瘤分子诊断服务介绍
标准化用药
标准化用药
个体化用药
个体化用药
标准疗法1
标准疗法2
标准疗法3
2
肿瘤药物与相关靶标
如何实现个体化用药?
分子分型
药物疗效
4
目前的服务 肿瘤 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筛查
目前的平台
目前的客户 医院 健康管理公司 研究所 药厂
TaqMan-ARMs 测序 实时定量PCR qPCR-HRM
靶标
检测内容
mRNA水平,2项 基因多态性,4项(女,6项) 基因多态性,1项 基因多态性,1项 mRNA水平,1项 基因多态性,2项 mRNA水平,2项 基因多态性,1项 基因多态性,2项 mRNA水平,1项 基因多态性,1项 mRNA水平,1项 基因突变,3项 基因突变,3项 mRNA水平,1项 mRNA水平,1项
C-Kit
C-kit第11外显子突变/PDGFR突变
结直肠癌
爱必妥
KRAS BRAF
野生型
EGFR突变检测
耐药位点检测T790M
EGFR E19 / E21敏感突变
适合使用TKI药物治疗
K-RAS突变检测
BRAF
NCCN
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2010第一版
2010年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出: K-ras基因为野生型而同时具有BRAF V600E突变的患者,靶向EGFR抗体治疗无效。
循环肿瘤细胞(CTC) 保险公司
基因多态性检测 mRNA表达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 体细胞基因突变检测
体细胞基因突变检测
EGFR, K-RAS, B-RAF,C-KIT
—— qPCR-HRM(可用于血浆标本检测) —— Taqman-ARMS(与国际获批的技术相当) —— DNA测序(基因突变检测的金标准技术)
= SNP variations in DNA
20
2012-8-29
个体的SNP 谱
SNP 谱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