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摄影摄像的构图
《新闻摄影与实践》课件第九单元--摄影构图-精选全文

新闻摄影与实践--学习单元九 摄影构图
1.远景 拍摄景物范围最大。特点是 场景广阔深远,场面浩大, 主要以人文景观和大自然为 拍摄对象,如城市高楼大厦、 辽阔田野、壮美的山川等。 远景没有明确的主体和陪体 之分,更多强调景物的整体 结构和恢弘的气势。
新闻摄影与实践--学习单元九 摄影构图
2.全景 全景的被摄景物范围小于远景,主要记录与 主题有关的全貌,让读者对场景有一个整体 的印象。全景应交代人物、地点和所处的环 境等信息;全景照片拍摄范围的大小,取决 于事件的范围大小;全景拍摄通常需要选择 俯角度拍摄而获得。 在以人物为主的照片中,人物的外部线条一 定要完整流畅,并在画面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新闻摄影与实践--学习单元九 摄影构图
二、相关知识
(一)拍摄距离 不管拍摄距离是近是远,只要拍摄距离改变了都会引起主体形象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变化,带来主体形象
在画面中比例大小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景别的变化。景别是指被摄景物所包含范围大与小的概念,被摄范围 越大,景别就越大,被摄范围越小,景别就越小。通常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不同的景 别。 景别的变化有两种方式:通过改变摄距获得;二是不改变摄距,采用不同焦距的镜头获得。两种方法呈现的 效果却有异同。相同的是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面积。不同的是画面内部结构形式的比例关系、背景范围、 透视和景深。前一种画面背景范围和景深都要大一些、透视效果明显。后一种实际上是将场景所有部分都等 量放大或缩小,前景与背景靠近了或远离了被摄对象,透视和空间被压缩或被放大,被摄对象的背景范围和 景深都比使用同一焦距镜头改变拍摄距离而获得的画面明显变小。
新闻摄影与实践--学习单元九 摄影构图
新闻摄影与实践--学习单元九 摄影构图
4.近景 近景主要表现被摄人物的神情质感和 被摄物体的局部细节等特征。以人物 为例,拍摄到人物胸部以上的部位就 是近景画面,主要表现的是主体人物 本身,通过这种景别来表达人物的神 态和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性格,表 现人物的情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新闻摄影构图知识点总结

新闻摄影构图知识点总结摄影构图是摄影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一张照片的观赏性和表达力。
在新闻摄影中,构图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新闻照片的传播效果和报道质量。
下面将通过总结新闻摄影构图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新闻摄影构图的要点和技巧。
一、视觉中心视觉中心是指构图中主要的关注点,也是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在新闻摄影中,要通过合理的构图方式来突出视觉中心,让观众在一瞬间就能够被照片吸引住,从而加强报道的冲击力和表现力。
二、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一种构图方式,通过将主体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来增加照片的动态感和层次感。
在新闻摄影中,利用对角线构图可以让照片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增强照片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新闻摄影中,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往往会影响照片的整体效果。
如果背景过于复杂或杂乱,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导致主体无法突出;如果背景过于简单,会使照片显得呆板和缺乏活力。
因此,摄影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构图方式来呈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让主体能够更加突出,同时背景又不显得单调和无趣。
四、光影的运用光影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可以改变照片的质感、表现力和情感。
在新闻摄影中,摄影师需要灵活运用光影,帮助照片更好地表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氛围和情感感染力。
例如,逆光构图可以突出主体的轮廓和质感,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侧光构图可以突出照片的纹理和细节,增强照片的生动感和真实感。
五、参差不齐的构图参差不齐的构图是一种通过反复出现的元素或形态来增强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的构图方式。
在新闻摄影中,通过参差不齐的构图可以增加照片的张力和表现力,让照片更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例如,利用交叉的线条、错落的建筑物、分布不均的人群等元素来构图,可以让照片更加生动和有趣,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情感感染力。
六、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一种通过对称排列的方式来增加照片的稳定感和平衡感的构图方式。
在新闻摄影中,通过对称构图可以让照片更具有整体美感和和谐感,增加照片的观赏性和表现力。
新闻摄影实验-摄影构图技巧

3、中景:表现某一事件或对象的富有表现力的情 节性和动作性强的局部,表现事物矛盾的焦点,人 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联系等。常以动作情节取胜, 环境降到次要地位。
4、近景:主要用以突出人物的神情或者物体的细 腻的质感。“近取其神”。
5、特写:较近景更进一步,把对象的某一局部充 满画面,从细微处来揭示对象的内部特征,重视揭 示内在的动感。
照度
日出<正午 日落<正午 日出<正午 日落<正午
色温
(2)室内自然光 影响室内自然光亮度的因素:门和窗的数量及 质地;距门窗的距离;反射率;室外景物;光源 的强度和角度; 要考虑的问题:室内与室外的亮度平衡;室内 亮部与暗部之间亮度平衡;室内自然光与人工光 混合照明时的色温平衡
色彩的配合
同种色配合:将深浅不 同或冷暖不同的同一种 颜色系统的色彩放在一 起,易于达到协调的目 的,但有时会使人感到 画面的色彩不够丰富。
类似色配合:光谱色带 上相邻的两色为类似色, 类似色的搭配能达到调 和又有变化的效果。
对比色配合:把光谱 上的两端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色环,在色 环上相对的两色为对 比色,对比色搭配效 果特别强烈。
互补色配合:互补色 的配合是色相冲突最 强烈的一种配合,是 一种既强烈又稳定优 美的配合。
冷暖色配合:在色彩感 觉上,暖色有扩大感, 冷色有缩小感,在进行 配合时要注意每种颜色 的冷暖关系统一协调。
点缀式配合:点缀色的面 积不宜过大,其色彩应与 画面主色调形成对比,位 置应是画面的视觉中心。
色彩的情感反映
夜晚、死亡、煤矿等 正统、严肃、阴郁、恐怖、凝重、死亡等
夕阳、橙子等 温暖、事物、友好、财富、警告等
冰雪、鸽子、护士等 神圣、纯洁、高雅、单调、脆弱等
房屋、农民、老人等 平凡、随意、宽容、苍老、冷漠等
浅议摄像记者的新闻拍摄技巧

浅议摄像记者的新闻拍摄技巧摄像记者担负着记录和传播新闻的重要责任,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摄影技巧来拍摄有意义和有影响力的新闻素材。
下面将从摄影角度浅议摄像记者的新闻拍摄技巧。
摄像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构图能力。
构图是指在摄影画面中选择和组织元素的过程。
一个良好的构图有助于凸显新闻主题,引导观众的目光,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故事。
摄像记者可以通过运用“三分法则”或“黄金分割法则”等构图原则来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摄像记者还需要注意画面中的前景、中景和后景的处理,以及对称和不对称的应用等,使画面更加平衡、有层次感和动感。
摄像记者需要注意光线的运用。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不同光线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画面的效果。
摄像记者需要根据拍摄环境和拍摄主题选择适宜的光线,可以是自然光、室内灯光或手持灯光等。
他们还需要关注光线的方向和强度,以及主体与光线的角度关系,从而掌握好曝光和对比度,使画面明暗分明、色彩鲜艳、透明度高。
摄像记者需要有稳定的拍摄手法。
拍摄过程中的抖动是影响画面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面对快节奏的新闻场景,摄像记者需要掌握稳定的拍摄技巧。
他们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器材,例如三脚架、稳定器或抓拍器等来提高画面稳定性。
还可以运用腿部的支点原理,采取稳定的站姿或稳定的手持方法,尽量减少抖动,使画面更加清晰和稳定。
摄像记者需要具备及时抓拍瞬间的能力。
新闻现场往往发生瞬息万变的场景,摄像记者需要敏锐地捕捉新闻瞬间,以获得更有力的新闻素材。
他们可以通过保持相机处于待机状态、设置合适的曝光参数、加强观察和预判、在关键时刻迅速按下快门等方式,提高策应能力和抓拍效果。
摄像记者还应注重剪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不同镜头和不同焦点等手法,将新闻拍摄的瞬间串联成有层次和有逻辑的完整故事。
摄像记者在新闻拍摄中需要具备良好的构图能力、光线运用能力、稳定的拍摄手法和敏锐的抓拍能力。
这些技巧的运用将有助于他们拍摄出更有力、更具有影响力和创意的新闻素材,为观众提供更真实和精彩的新闻报道。
漫谈新闻摄影构图中的主体

漫谈新闻摄影构图中的主体要抓住新闻摄影的决定性瞬间,构图非常重要。
而其主体的确定与表现,又直接影响着新闻摄影构图的表现力。
本文从新闻摄影构图中主体的重要性入手,谈谈构图突出主体的几种常用方法。
1、以视觉中心突出主体主体是新闻摄影构图的核心,理所当然地要把整个画面中的最佳位置留给主体。
人们看一幅照片的视觉路线接近“Z”字形,然后落在画面的中心部位。
一幅画面如果分成“井”字形,其中间的“口”字部位,就是整幅画面的视觉中心,也是安排主体的最佳位置。
主体安排在视觉中心,使读者的注意力一下便集中到主体身上,能很好地突出照片的主题。
这就是摄影界所说的“三等分法则”和“九宫格理论”。
如《大学生甘当“鸡司令”》组照中的一张照片,其主体便被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
2、以生动形象突出主体拍摄新闻人物,在构图时,我们经常让主体占据画面较大的面积,如用近景或特写。
采用这种表现方法,务必抓住人物的生动表情和姿态。
生动感人的形象加上较大面积的画面,必然使主体人物处于突出的地位。
拍摄新闻事件,我们也要善于抓住动人的情节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新闻事件中主体与陪体相互间的神情、动作,往往会形成生动的情节,有些情节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对主题有极强的表现力。
具有这类情节的照片,被誉为“会说话的照片”。
如,笔者2002年9月在余姚闹市区夜宵摊点拍摄的《姚城夜宵摊状况令人忧》组照中,有一张老鼠与炊具“接吻”的照片,就达到了“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3、以光线影调突出主体在取景构图时要注意观察光线的效果,全面考虑被摄对象的特征和自己表现的意图,确定基调,并善于利用影调来突出主体,表现主题。
例如在户外运用自然光拍摄新闻照片时,应采用正面光还是侧光、逆光,都要根据现场条件及主体形象而定。
由于户外很难组织光线,只能去选择、创造光线条件,使主体处于画面线条或色块的视觉中心。
如笔者拍摄的《拾荒者水里“淘金”》组照中的一张照片,利用逆光拍摄,使得主体变成剪影,与夕阳照射下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主体。
新闻摄影作品构图特点分析

摄影构图就是指运用相机镜头的成像特性和影响造形手段来构成一定的画面,以揭示一定的内容。
而新闻摄影构图是指新闻摄影工作者面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将取景框中的人、景、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组合和取舍,等待典型性瞬间的来临,使其更具表现力。
以下我将从构图方法,主陪体,画幅虚实,景别大小,拍摄角度,前背景,线条,光线,色彩等方面对一些图片进行具体分析。
图一:6月11日,2012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冠军争夺战在昨晚因雨中断后今日续战,西班牙天王纳达尔凭借重新开场后收获的关键破发,最终一鼓作气拿下第四盘击败德约科维奇。
纳达尔第七次在罗兰加洛斯红土场上捧起火枪手杯,并成为公开赛时代夺得法网男单冠军次数最多的选手。
1、照片采用了三分法的构图,单一主体,主体是网球队员,在画面右侧的三分之一处,这种构图方法是新闻摄影作品中最常用的方法,给人平稳的感觉,符合视觉习惯,让主体处在最能引起读者关注的地方,是新闻事件的“新闻点”位子。
2、图片是近景构图,这样可以着力表现出主体人物在比赛时的挥拍击球的肢体动作以及用力击球时的面目专注和纠结的表情,又是正面拍摄,增大了信息量,细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水平拍摄,使得画面更加真实,有写实作用。
3、背景是裁判席,比较杂乱,摄影师采用增大光圈的方法使背景虚化,图中的网球和球拍都是陪体,调慢快门速度跟拍运动的网球和拍的方法,使陪体虚化,完成画面的定格。
这样利用景深的原理就形成了鲜明的虚实结合,突出主体人物的活动,使读者更关注新闻主体,同时也加强了空间感,使在赛场上的网球手与裁判席形成一定的空间距离。
而陪体的虚化又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表现出球的运动,形具有现场感,也显示了比赛的激烈。
4、另外,主体人物的红色服装和网球的黄色都是暖色调,与背景的绿色、裁判深色西装的冷色形成冷暖对比,也可以表现选手和裁判在比赛时不同的心理状态。
图二:当地时间2012年5月31日,印度新德里,人们设法避暑消夏。
新闻摄影中的视觉表现力方法分析

新闻摄影中的视觉表现力方法分析
新闻摄影是一种通过图像记录和传递新闻事件的形式。
视觉表现力是指摄影师通过构图、光影、色彩等手段,将主题或内容以视觉形式展现出来,表达出强烈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以下是对新闻摄影中常用的视觉表现力方法进行分析。
一、构图
构图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将主题或内容安排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比例上。
新闻摄影中常用的构图方法有:
1.黄金分割:将画面分为黄金矩形,将主题放置在黄金分割点上,能够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美观。
2.对角线构图:通过将主题或内容沿对角线放置,能够增强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
4.前景与背景:通过设置前景和背景的关系,能够增加画面的深度和层次感,吸引观者的眼球。
二、光影
光影是指在摄影中使用光线的技巧,通过控制光线的亮度、方向和质感,来烘托主题或内容。
新闻摄影中常用的光影方法有:
1.逆光照明:将光源放置在被摄对象的后方,能够产生明暗对比,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戏剧性。
3.柔光照明:使用柔和的光源,能够使画面更加柔和和自然,减少了突兀和刺眼的感觉。
三、色彩
色彩是指通过颜色的运用来表现主题或内容的情感和氛围。
新闻摄影中常用的色彩方法有:
1.冷暖对比:通过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对比,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和视觉冲击力。
2.鲜艳色彩:使用鲜艳的色彩能够吸引观者的眼球,使画面更加生动和鲜明。
3.黑白摄影:使用黑白摄影可以去除色彩的干扰,更加突出主题和内容的细节和表达。
1.冻结运动:通过快速的快门速度,使运动被冻结在画面中,能够表现出主题或内容的瞬间和速度感。
新闻摄影中的构技巧和光影运用

新闻摄影中的构技巧和光影运用新闻摄影中的构图技巧和光影运用摄影是一种通过记录光线的方式来表达事物的艺术形式。
而在新闻摄影中,摄影师需要在瞬间捕捉到关键时刻与瞬间的细节,并通过构图技巧和光影运用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
本文将介绍新闻摄影中常用的构图技巧和光影运用。
一、构图技巧1.主题突出:新闻摄影的目的在于传达信息,因此摄影师需要通过构图来将主题突出。
可以使用主题填满画面的方式,或者通过靠近主题来突出其重要性。
2.视角选择:摄影师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拍摄视角。
低角度可以增加被摄对象的威严感和庄重感,而高角度可以展示被摄对象的全貌和背景。
3.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指在画面中通过对称元素的运用来创造平衡感。
摄影师可以通过对称的人物、建筑或物体来打造出稳定和平衡的画面。
4.重点聚焦:通过在画面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重点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达到强调的效果。
可以通过调整焦距或使用虚化效果来实现。
5.线条引导:线条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可以引导观众的目光和视线,并营造出节奏感和动态感。
摄影师可以通过线条的运用来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
二、光影运用1.利用自然光:新闻摄影中常常需要在自然光线的条件下拍摄。
摄影师需要根据光线的方向、亮度和色温来拍摄,以营造出适合报道对象的效果。
2.运用逆光:逆光是指拍摄主体与光源相背离的情况。
逆光可以产生出丰富的对比度和立体感,并强调主体形状的轮廓。
3.使用补光: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摄影师可以使用闪光灯或人工光源来补光,以保证画面的明亮度和清晰度。
4.捕捉影子:影子是光线在物体上产生的投射,可以通过运用影子来增加画面的层次和质感,营造出神秘或戏剧性的效果。
5.创造光斑:通过光线的折射或反射,可以在画面中创造出光斑。
光斑可以增加画面的神秘感和艺术感,使画面更有趣味性。
结语新闻摄影中的构图技巧和光影运用对于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摄影师需要在瞬间抓住关键时刻,并通过运用合适的构图技巧和光影效果来创造出有力的画面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闻摄影摄像的构图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开始广泛的运用摄像摄影技术。
在新闻摄影摄像的使用中,要协调快门速度、焦距和光圈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保证构图的创意性。
在研究构图的特点和规律时,要把握构图的技术方法,使得拍摄作品的主题明确,作者的思想更加深刻。
结合新闻摄影摄像的特点,对其具体构图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字:新闻;摄影摄像;构图;探析
新闻摄影摄像的构图与主观创造、文化理念、思维方式、画面语言表述、时空把握、摄影道德等问题有密切的联系,必须要紧紧把握其布局。
新闻摄影摄像的操作过程复杂,会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在进行新闻摄影摄像构图中,要把握其技巧。
1新闻摄影摄像
1.1新闻摄影摄像的概念。
新闻摄影摄像的主要形式是图片,是运用图片的形式对不同事件展开的一种报道。
但是图片不是其所有内容,其中会有适当的文字进行说明[1]。
通常新闻摄影摄像上附有的文字都比较简明扼要,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发生的事件。
1.2新闻摄影摄像构图。
摄影摄像的构图是一种思维过程和技巧能力组织的过程,摄影师必须要从无序、杂乱的被拍摄物中发现其秩序,运用不同的点线面和色彩光度将其结合起来,以此来表述新闻事件和摄像师的情感。
新闻摄影摄像构图是摄影师对新闻现场的拍摄,并通过摄影摄像技术进行合理取景,对画面中的关系进行展现,最终通过新闻信息来吸引观众。
2新闻摄影摄像的构图
2.1把握画面结构。
画面结构是画面内容组成的一种轮廓结构,从整体看轮廓结构呈现出画面的形式,可以进行信息传递,刺激人的观感,读者就会有兴趣阅读画面内容。
生动的构图是作品吸引读者的关键。
在作品拍摄中时间和空间对其制约不大,可以很好的把握轮廓结构,在尊重客观场景的前期下,对画面结构进行纪实的把握。
但是如果收到很大的时空制约,在画面结构的抓取上难度就会增加,所以新闻摄像师或摄影师都非常重视画面的轮廓结构。
在新闻现场进行摄影摄像时就会受到限制,影响画面格局的形成,主体的运动会使得画面格局消失,新闻现场的画面结构运动剧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背景主体的明暗、陪体主体重叠、镜
头主体的距离、主体陪体的体积数量等等[2]。
因此,在进行摄影摄像时要及时锁定瞬间画面,提升作品的质量。
形象特征是事物的最重要标志,是视觉个性和本质一种表达。
在新聞画面构图中,要结合构图的精彩性和对事物特征的准确把握,摄影摄像师要提高其观察力,把握画面结构。
2.2把握主客体的关系。
在摄影摄像构图中,其他摄影物也会出现在画面中,这时摄影者就要运用其观察力发现扑捉新闻画面,找到构图的主题。
而要展现新闻内容,在客体选取时也要关注其与主体间的关系,最大的发挥客体的衬托作用。
因为主体的画面是对新闻中心内容是直观表达,如果缺乏有效的衬托说明,新闻就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2.3追求新视角。
在新闻报道中要运用不同的角度观察新闻现场,保持观众阅读的新鲜感,因此,在拍摄过程中摄影摄像师要不断创新新闻视角。
根据转变的新闻角度,运用新闻事物的变化空间,结合画面的形象、光影效果、层次、情感色彩、背景等内容把握摄影摄像画面。
因为新闻场景的存在具有立体性,在观察时就要运用不同的高度和方式进行,在俯视、仰视和平视不同高度间展开切换和观察,呈现不同的新闻视角和场景[3]。
传统的高度一般都是平面的,会给观众带来陈旧感,而仰视和俯视会产生新的新闻视角,有别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所以这样高度的镜头拍摄会更加新奇陌生,对事物的本质也更容易把握。
新闻摄影摄像中的物距在静态下也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发生不同的变化,对不同的光影效果、色彩、情感、背景等都产生不同的效果。
运用高度不同的视角再现新闻场景,就会冲淡视觉上的平淡感,为新闻摄影摄像带来新的表现力和新鲜感
2.4构图多样化。
新闻摄影摄像的构图的形式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其要求也不太严格,只需要依据时间情况进行组织拍摄。
因此,其拍摄可以运用不同的画面组织,单幅画图、多幅画面、静态画面、动态画面等都可以,与新闻的主题相吻合即可。
新闻的传播会直接受到新闻摄影摄像构图的影响,必须要把握好摄影摄像的时间构图,明确其构图的原则,将摄影摄像的构图与实际场景相结合,并注重其艺术性的表达,以此来实现新闻摄影摄像构图高质量的表达。
结语
在新闻摄影摄像的构图中要关注摄影摄像的过程,把握构图的影响因素,并发挥其实际作用。
因为新闻摄影摄像会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制约,而且操作过程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在实际的构图中就要把握其构图的基本原则,保证新闻信息的新颖和创造性,运用不同的方式吸引观众,实现摄影摄像构图在新闻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顾一峰,吴文汇. 探究新闻摄影摄像的构图[J]. 科技风,2012,(18):190.
[2]任树春. 新闻摄影摄像构图初探[J]. 河北水利,2011,(07):35.
[3]赵大林. 新闻摄影构图的艺术性窥探[J]. 新闻传播,2014,(05):317.
作者简介:付强,性别:男,出生年月:198102,民族:汉,籍贯:山东济宁,学历:本科,毕业学校:山东轻工业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