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及目标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和保护水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拟在城市的主要河流及附属水系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目标是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并减少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本项目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包括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构建生态湿地系统、建设抽水站和应急反应措施等。
这些技术和设备已经在其他地区得到了成功应用,证明了其技术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本项目的治理效果将直接提高城市的水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的居住环境,同时也有助于增加旅游业收入。
经济效益的提高将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可行性: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将使居民享受到更好的水资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4.环境可行性: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和保护水环境质量,减少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项目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将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水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三、项目实施方案1.前期准备:包括项目的立项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等。
通过评估项目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可行性,确定最佳的治理方案。
2.河流治理:对主要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河岸码头、修复河道生态等。
确保河水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提高水文和生态条件。
3.附属水系治理:对附属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包括构建生态湿地系统、建设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设备等,以保护并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4.强化管理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水环境治理机制,加强对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及时预警和处理各类水污染事件。
四、项目评估1.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项目实施后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旅游业收入增加等方面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2.社会效益评估:通过对项目实施后的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就业机会增加等方面进行社会效益评估。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研究范围与方法 (5)1.4 报告结构安排 (7)二、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8)2.1 水环境问题概述 (9)2.2 项目区水环境现状调查 (10)2.3 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0)2.4 治理需求分析 (12)三、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与任务 (13)3.1 总体目标 (14)3.2 分阶段目标 (15)3.3 主要治理任务 (16)四、治理方案设计 (17)4.1 污染源控制 (18)4.2 沉淀处理 (20)4.3 生物处理 (21)4.4 深度处理 (22)4.5 废水处理与回用 (24)4.6 河湖生态修复 (26)五、技术路线与工艺选择 (27)5.1 技术路线 (28)5.2 工艺选择原则 (30)5.3 典型工艺介绍 (31)5.4 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32)六、项目实施计划与投资估算 (33)七、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35)7.1 风险因素识别 (36)7.2 风险等级评估 (38)7.3 风险防范措施 (39)7.4 应急预案制定 (40)八、项目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42)8.1 社会效益分析 (44)8.2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45)8.3 敏感性分析 (46)8.4 不确定性分析 (48)8.5 经济评价结论 (48)九、结论与建议 (49)9.1 结论总结 (51)9.2 建议提出 (52)9.3 后续工作展望 (54)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工业化发展,我国的水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水质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的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加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本项目旨在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对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生态修复等措施,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
最新版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该项目名称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
1.2 建设性质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1.3 项目建设单位该项目建设单位为市镇人民政府。
1.4 建设地点、规模、建设内容及建设期限1.建设地点该项目建设地点为镇村。
2.建设内容该项目包括主干道围护工程和亮化工程。
主干道围护工程主要是在市镇村国道2边住户住家采用围墙围护美观。
亮化工程主要是在村主干道上安装路灯,共安装45盏。
3.建设期限该项目建设期限为半年。
1.5 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该项目总投资为7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拨款67万元,建设单位自筹资金3万元。
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6-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名称单位指标一围墙延长米 800二路灯盏 45三预备费投资四总投资投资1.7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市镇政府工作报告;3.市镇发展规划;4.市镇村镇建设规划;5.市镇新农村建设规划;6.市镇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8 结论该项目位于敦白公路沿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美化村的环境,是镇政府开展村屯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
该项目建设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从村屯环境建设入手,通过对村的农村环境治理,推动市对当地环境的保护。
从现时利益来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示范工程。
该项目对镇和市的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建设背景2.1.1 镇概况:此段无法判断是否有错误,无法删除)2.3.3 提升村庄的竞争力根据村庄的定位,主要任务是加强人居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引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农村基层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为指导思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必将促使村庄的人居环境建设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对提高村庄的综合实力,增强村庄的总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次可行性研究的目标是对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进行评估,查明可行性并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措施。
二、项目内容和方法1.项目内容本次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水源净化、污水处理和水体修复三个方面。
a)水源净化:通过建设净水厂、水库等设施,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提高水源的水质;b)污水处理: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等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提高污水的排放标准;c)水体修复: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等手段,提高河湖等水体的生态环境,使其恢复到较好的水质状态。
2.方法本次可行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经济分析等方法。
通过分析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当前水环境污染状况和治理措施;通过实地调查,了解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施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水环境治理工程的意见和需求;通过经济分析,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经济效益。
三、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根据经济分析结果显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较高,经济效益显著。
治理水污染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降低水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3.社会可行性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居民对水环境治理工程表示支持,并且愿意为此做出一定的贡献。
治理水环境污染对于保护居民健康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可行性措施1.技术措施针对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应选择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其可行性和效果。
例如,可以选择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的净化效果;选用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降低运营成本;依托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提高水体的修复效果和投资回报率。
某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某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一、项目背景地是一个盐碱地严重的地区,盐碱地面积占据该地区总土地面积的70%以上,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生计。
因此,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综合治理,使盐碱地的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农田用地面积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环境。
三、项目主要内容1.土壤改良:通过引入改良剂,如石膏、钙镁磷肥等,调节盐碱土壤的pH值,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2.排水设施建设:建立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网等,用于排除地下水中的盐分,改善土壤的排水条件。
3.灌溉设施建设:引入优质淡水源,建立灌溉系统,通过定期灌溉来稀释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土壤盐碱度。
4.适应性农作物选择:选择适应盐碱地的农作物品种,如苦草、海水稻等,提高农作物的耐盐碱能力,增加农业产出。
5.合理施肥:根据盐碱地的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采用科学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6.生态修复:通过生态工程手段,如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重建盐碱地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的生态功能。
四、项目推进方案1.土壤改良与排水设施建设:按照治理区划进行分块实施,先进行土壤改良,再建设排水设施,保证改良效果。
2.灌溉设施建设:根据灌溉水源的可行性,建设人工水源或进行管道引水,确保灌溉供水的稳定性和充足性。
3.适应性农作物选择与合理施肥: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选择最适合的农作物品种,并制定科学施肥方案。
4.生态修复:依托当地自然资源,选择适宜的植被和湿地恢复方式,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
五、项目预期效益1.提高盐碱地的土壤质量,恢复农田生产能力,增加农作物产量,促进农民群众的收入增长。
2.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环境,稳定农村社会经济,减少农民流失以及农村贫困问题。
3.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和保护能力。
环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环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用途(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作方案(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
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
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但工商注册的可行性报告不需要编写单位有资格。
(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
(5)用于企业上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
经略智成为多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服务(包括已经上市和正准备上市的),积累的丰富的编写经验。
公司拥有行业内最为丰富的数据库、一流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丰富的上市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经验。
(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环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部分项目总论第二部分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第三部分项目产品市场分析第四部分项目产品规划方案第五部分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第六部分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第七部分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第八部分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第九部分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第十部分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第十一部分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第十二部分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环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第一部分环境项目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水环境生态治理项目可研报告

十三五规划水环境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项目建设的理由 (3)1.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4)1.4可行性研究范围和内容 (5)1.5结论与建议 (6)2 项目投资环境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8)2.1项目投资环境 (8)2.2项目提出的社会背景 (8)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3 市场分析与预测 (15)3.1市场供需分析 (15)3.2竞争优势分析 (18)3.3市场营销策略 (19)4 土地利用与建设条件 (20)4.1土地利用 (20)4.2建设条件 (21)5 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24)5.1方案设计原则 (24)5.2总平面布局 (24)6 项目建设方案 (30)6.1方案设计原则 (30)6.2土建工程方案 (30)6.3景观工程设计 (31)6.4蓄水工程设计 (34)6.6给排水设计 (42)6.7暖通工程设计 (44)6.8供电设计 (45)7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8)7.1设计依据 (48)7.2劳动安全 (48)7.3消防 (49)8 环境保护 (51)8.1评价依据 (51)8.2评价分析原则 (51)8.3环境现状分析 (52)8.4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52)8.5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53)8.6环境影响评价 (54)9 节能方案 (55)9.1节能原则 (55)9.2编制依据 (55)9.3主要能耗指标计算 (55)9.4节能措施 (57)10 项目组织与管理 (61)10.1项目组织 (61)10.2项目管理 (62)11 项目实施进度 (64)11.1建设工期 (64)11.2工程实施进度安排 (64)12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5)12.2投资估算 (66)12.3资金来源 (67)13 项目招投标管理 (69)13.1编制依据 (69)13.2招标原则 (69)13.3招标方案 (70)13.4评标要点 (71)14 社会效益分析 (74)14.1社会效益分析 (74)14.2社会影响分析 (75)14.3互适性分析 (76)14.4社会效益分析 (76)15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78)15.1评估意义 (78)15.2评估原则 (78)15.3风险调查 (78)15.4项目的组织运作问题 (80)15.5风险估计 (80)15.6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80)15.7风险等级及结论 (81)16 结论与建议 (83)16.1结论 (83)16.2建议 (83)1 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泥河水环境生态治理建设项目1.1.2 项目主体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1.3 项目主管单位泥河水环境生态治理建设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1.1.4 项目主管单位负责人1.1.5 项目建设工期2016年5月-2018年10月1.1.6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7 项目建设地址项目在前期防洪治理的基础上,对泥河两岸一定范围内进行精心打造,突出生态、休闲、人文等功能特色,以城市景观的要求来定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环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环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环境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二)项目的承办单位(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四)项目的主管部门(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六)项目建设地点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环境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环境项目建设背景(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三)二、环境项目建设必要性(一)(二)(三)(四)三、环境项目建设可行性(一)经济可行性(二)政策可行性(三)技术可行性(四)模式可行性(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第三部分环境项目产品市场分析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
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概述项目名称:XX河南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承建单位:建设范围:投资总额:37573万元建设期限:3年项目负责人:项目联系人:联系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1项目承建单位简介承建单位,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
2项目用地状况该项目位于南极南路以东、瀛洲路以西、XX河以南、红砂路以北,项目范围内XX河东西全长为2850米,龙尾河南北全长约580米,土地总面积约为936亩,其中市农委用地约为34亩,农科院用地约为160亩,浦南小区用地约为66亩,振兴花卉城用地约为600亩,浦南分公司用地约为76亩,具体情况见表1。
3项目主要建设条件(1)沿岸征地拆迁的问题已有基本的了解,总规模已有控制。
(2)项目前期工作如地形图测量和地质勘察已局部展开并取得一定的资料。
(3)项目景观建设设计方案已完成。
二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1 项目背景连云港作为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重要的港口城市。
随着《四川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的实施和《连云港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2008-2030)》出台,连云港市城市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规划明确提出连云港要建设成为国际性的海滨城市和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
XX河作为我市城区一条重要的自然河流,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它东通运盐河,西接蔷薇河,是贯穿我市新老城区的主要水系动脉,为我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XX河沿岸环境明显呈现脏乱差。
沿岸土地利用缺乏规划,过量违章建筑失控建设,店面、住宅紧贴河岸而建,甚至侵蚀河道;大小船只、码头杂乱无章;绿化和交通道路严重匮乏。
种种弊端导致整个沿江两岸景观残旧不堪,与城市的总体规划极不相符。
为了贯彻落实《四川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步伐,2010年市政府启动了XX河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列入2011年市委市政府督察管理重大事项(连政发[2011]1号文件)。
根据要求,振兴集团承担了此次XX河南岸(南极南路至瀛洲路)的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工作。
2 项目建设必要性(1)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需要。
随着以连云港为龙头的四川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对连云港城市规划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连云港要建设成为国际性海滨城市。
这就要求城市建设要旧貌换新颜,改变脏乱差,通过XX河南岸的环境整治和景观绿化带建设,来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
将XX河南岸打造成休闲娱乐、健身康体、花卉观光为主高品位新型城市绿地,为国际海滨城市建设做出垂先示范。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对生活环境改善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等多方面压力的增加,更多的市民向往大自然,人们对生态绿地需求正日益增长。
XX河南岸的环境景观建设就是为市民打造一条开放城市河滨生态走廊。
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洁净、游憩休闲需要的空间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小康环境。
这对于促进我市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完善XX河水资源功能,保障河道畅通的需要XX河是连接我市新老城区的主要水上通道,它环绕我市大部分城区,除担负着城区防洪作用外,还具有水资源的功能。
通过XX河南岸河滨绿化工程的实施,XX河将更具有亲水性和可游性、让濒临绝迹的鱼种、鸟类、昆虫又重新回归到自然河道,使XX河的水资源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通过河道拓宽和河内淤泥清理的综合整治,使河道畅通,保障其排涝抗洪重要作用。
三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范围内土地,能用于开发建设约有170亩,考虑到绿化带建设,可用于建设用地的土地面积约为90亩。
1总体设计方案(1)设计定位因地制宜,在符合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突出绿色、生态主题,将XX河建设成为以休闲娱乐、花卉观光、健身康体为主导功能,兼具海港文化的现代城市休闲廊道,提升了城市的品位与形象、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岸生态环境。
(2)设计目标①环新城中心营造一处大型城市公共开放空进,为市民提供一处活动休闲场所,造福于民。
②顺应城市发展战略,提升周边土体价值。
打造城市建设发展高地,建设聚集人气的滨水环境。
③保护生态环境营造一处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
④营造城市门户概念,打造连云港的城市形象,使XX河成为城市地标性河流。
⑤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网络,将城市生态和滨生态系统有效连接,打造XX河生态走廊,擎领整个城市生态网络。
(3)设计主题:海港形象,多彩玉带(4)功能分区●“多元”玉带之滨:健身、游览、散步休闲,用地13.1公顷。
●“开放”海港印象:娱乐、健身、休闲,用地21.3公顷。
●“活力”邻里街区:休闲购物、邻里交流,用地8.8公顷。
●“缤纷”花卉长廊:花卉认知、采摘、游览、花卉交易,用地48.5公顷。
2 征地拆迁方案(1)拆迁范围根据规划方案和2010年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第31号文件指示,项目组确定拆迁范围。
①南极南路-通灌南路段:市农科院160亩内设施需全部拆迁。
②通灌南路至郁州南路段:红砂路拓宽30米、XX河拓宽56米红线范围内的房屋应予以拆迁;浦南分公司的范围内设施应全部拆迁。
对振兴花卉园内设施予以保留;此外对浦南小区内不影响交通和景观的质量较好房屋,考虑保留。
③郁州路至瀛洲路段:沿XX河堤的房屋应予以拆迁。
(2)拆迁面积及分类根据上述拆迁范围,本项目拆迁总面积约为18933平方米,包括单位建房10354平方米、居民建房8579平方米和树木2838棵。
①单位建房主要包括六部分,详见表2。
②居民建房主要包括浦南小区沿红砂路及XX河南岸边的居民房屋。
按照连云港市连政发[2004]85号文件《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和连政发[2009]96号文件《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将须拆迁的居民住宅分为三类:具体见表3。
③项目拆迁共涉及范围内树木2838棵。
其中振兴集团所属树木500棵,其他单位和个人所属2338棵。
(3)拆迁补偿及安置本项目对于拆迁房屋将实行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两种补偿方式。
货币补偿,由振兴集团将拆迁费用总额的40%汇至市拆迁办指定账户;产权调换,由振兴集团提供50%的符合国家质量验收合格标准的安置房,供被拆迁人自行选择。
此产权调换将采用同地域置换的形式。
3 建设方案建设方案主要分为括:XX河南岸项目开发,河道清淤及驳岸工程建设和红砂路拓建。
(1)XX河南岸项目开发①南极南路至通灌南路段该地块考虑两个建设方案,由振兴集团按照规划方案开发,也可由农科院自行开发建设。
②通灌南路至郁州南路段在浦南分公司公房原址上,修建21000m2的浦南生活广场;按照设计要求在色彩上对浦南小区的外立面进行改造,使其符合XX河整体方案。
振兴花卉园的采摘园、科技馆、组培楼,以及智能温室、冷库等花卉生产用房予以保留,建设沿河景观带和水街建筑。
③郁州南路至瀛州南路段重点建设振兴国际花卉城项目,同时拟在沿郁州路配套建设面积为25000m2的休闲广场,人工湖和560m2的振兴花卉城会所。
(2)河道清淤及驳岸工程建设对项目范围内的2850m的XX河,580m龙尾河进行河道清淤和河水清污工程,涉及水体面积47600m2,土方142800m3;对驳岸用30㎝厚的毛石进行护坡处理,修葺30o河道坡,护坡1600m2。
(3)红砂路拓宽建设对红砂路红线30m范围内(通灌南路至瀛洲路)1900m 路段进行道路拓宽硬化、绿化带建设,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和亮化工程。
4 建设进度项目工期为三年,具体进度安排如下:2010年完成景观建设设计方案,地形图测量、地质勘察和征地拆迁摸底,并取得一定的资料。
2011年完成河道清淤、沿岸绿化,河道护坡,宿舍拆迁并动工建设水街项目。
2012完成水街建筑工程建设和红砂路拓宽工程,全部完成南岸环境治理。
四项目投资估算根据现有规划方案,项目本次投资总估算:37573万元(含农科院拆迁),主要分为建设费用,征地拆建费用和其他费用三方面。
1 建设费用项目建设费用主要包括:XX河南岸项目建设;河道情欲和驳岸工程费用及红砂路拓建费用,预计建设总费用约为28362万元,具体见附表1、附表2。
2 拆迁费用拆迁分两种方案进行,包括农科院的拆迁费用为7271万元(农科院拆迁费342万元);不包括市农科院的拆迁费用为6869万元费用及评估。
(1)拆迁价格的估算依据根据《连云港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技术规范》,适配该区域位置及其环境情况,经专业人员现场勘测,现预算房屋价格约为4000元/m2。
另外,按拆迁有关规定,其他相关费用约为500元/m2(包括:安置费、过渡费用、评估费用5‰、拆迁费用3%),所需费用共计为4500元/m2左右。
房屋重置价格经估算约为1000元/m2,仓库重置价格为600元/m2。
(2)拆迁成本根据评估计算,本项目的拆迁费用约为7211万元(农科院拆迁费用为342万元)。
主要包括单位建房2804万元、居民住宅3860万元,以及附属拆迁物205万元,详见附表3~附表6。
3其他费用项目相关财务、设计、管理、会费等方面费用为(约占总费用10%)2500万元。
五环境影响1对环境不利影响工程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噪声、粉尘等,会产生一定程度短暂的污染;施工围堰的设置与拆除、清基等工程将增加河水的泥沙含量。
工程整治完工后,沿线人流量会有所增大,对该地区的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为生活垃圾。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城管部门的要求文明施工,合理安排使用振动大的设备,严禁夜间使用,以确保周围群众的工作生活不受影响;对工程完工后的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时安排工作人员集中清理,再由环保部门统一运至垃圾处理厂,杜绝旅游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2对环境的改善工程完工后,从根本上消除了污染源,为提高水体质量;岸线整治、道路改造及绿化工程的实施,清理拆除了沿岸低矮陈旧建筑和堆场、码头等,河道沿岸环境和景观条件大大改善,道路的通行能力也得到提高。
该河段将成为城市景观的亮点以及人们休闲、观光的理想去处。
六经济评价1 概论经济评价是项目建议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方案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根据国家计委文件(计投资〈1993〉530号)要求,对项目进行经济分析与评价。
由于本项目不发生财务收入,即财务评价中不产生财务效益。
故本项目只进行国民经济评价,通过评价来论证该工程项目在国民经济评价中的合理性。
城市环境治理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非常显著的,我们应当从社会角度来衡量其经济效益,进行社会效益评价,将环境治理区域内人民健康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与全市工农业生产的加速发展等宏观效益结合起来,做为一个“系统体”来评价。
即在宏观方面,从国家角度分析投资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