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资料

合集下载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2012-07-04 16:02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

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

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

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

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

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

总的来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 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

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

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第二章土壤侵蚀类型_水土保持学

第二章土壤侵蚀类型_水土保持学
降雨入渗土体。引起土体自重增加,粘 结力下降。
所以,地表径流的作用主要发生在水蚀 阶段,即崩岗形成前。降雨入渗的作用发生 在重力侵蚀阶段,即崩岗崩壁侵蚀扩展期。
4、崩岗侵蚀的治理措施
① “上拦、下堵、中绿化” 效果:把集水区的径流排到安全处,减少进入
崩岗的径流量; 固定崩积堆,减少二次侵蚀量; 拦挡泥沙,防止下泻。

特征:

有明显的沟头;

深度1m以上,有的数米甚至数十米;

沟底纵断面与坡面大致平行;

地形破碎,不能耕作。
3、悬沟侵蚀 当丘陵坡面径流汇集到谷缘遇直立形沟坡时,
汇流骤然呈垂直下泻式冲刷陡壁而形成直立式的切 沟侵蚀。
4、冲沟侵蚀
水流经过切沟进一步集中,使沟道继续向宽和深 的方向发展的侵蚀过程。
坡面开始形成的薄层地表径流在流动过程中汇集成 较大的股流,向下冲刷切入心土或底土,形成宽度大于 深度的沟蚀过程。

特征:

纵断面与斜坡面大致平行;

横断面成V形,有时底部成浅槽形;

在花岗岩区,宽约1. 0m,深度不超过0.5m。
2、切沟侵蚀
浅沟侵蚀的进一步发展,在集中地表径流形成的 股流冲刷下,沟道深切入母质层、风化层或深至基岩 面的过程。
第五节 风力侵蚀
一、定义 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
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

二、影响因素
1、风力强弱
当气流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大于颗粒的重力和彼 此的联结力,并能克服地表的磨察阻力时。
启动风速5m/s。
2、地表状况
3、颗粒大小

2mm以下
三、侵蚀形式 1、悬移 粒径小于0.1mm的沙粒或粘粒被风卷扬至高空,

土壤侵蚀类型(来源: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土壤侵蚀类型(来源: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土壤侵蚀类型
来源: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一级类型区:全国应分为水力、风力、冻融三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应单独分类型区。

二级类型区:水力侵蚀区分为西北黄土高原、东北黑土区、北方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五个二级类型区;风力侵蚀区分为“三北”戈壁沙漠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两个二级类型区;冻融侵蚀类型区分为北方冻融土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动土侵蚀区两个二级类型区;各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全国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再细分为三级类型区和亚区。

Removed_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Removed_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第九章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主要教学目标:阐述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原则,明确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分布范围以及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的特点。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参阅课外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第二节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第三节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第四节以冻融及冰川侵蚀为主的类型区第一节土壤侵蚀类型分区一、目的意义与任务土壤侵蚀分区是根据土壤侵蚀类型、成因以及影响侵蚀发育的主导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区划单元进行分区。

分区的目的意义是为不同区域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治理土壤侵蚀提供主要依据,并为因地制宜拟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它是研究各分区内土壤侵蚀特征和控制土壤侵蚀的重要基础工作。

分区的任务是在详细了解土壤侵蚀类型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分布规律,并考虑影响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根据土壤侵蚀和治理的区域差异性,提出分区方案,划分不同的侵蚀类型区。

二、分区原则土壤侵蚀分区要反映不同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和其差异性,要求同一区自然条件、土壤侵蚀类型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而不同类型区之间则有较大差别。

因此分区原则主要为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和侵蚀强度应基本一致。

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基本一致。

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本相似。

侵蚀分区以自然界线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和地域的连续性。

三、土壤侵蚀分区我国地质地貌及气候特点,构成了各种类型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条件。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域。

根据我国的地貌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如水力、风力等)在较大区域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辛树帜等(1982)将全国分为3大土壤侵蚀类型区,即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以及宁夏、陕北、内蒙古、东北西部等地的风沙区,是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其中风力侵蚀的沙漠及沙地面积达187.6万km2。

全国分省土壤侵蚀数据

全国分省土壤侵蚀数据

全国分省土壤侵蚀数据栅格数据源数据名称全国土壤侵蚀数据数据类型栅格数据格式GRID、TIFF时间序列2005年分辨率1km投影坐标系Krasovsky_1940_Albers;Albers Conical EqualArea覆盖范围中国全域数据简介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中国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丘陵地区和东北平原地区,土壤侵蚀问题是影响我国土地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土壤侵蚀可用于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农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领域,运用土壤侵蚀数据对土地现状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从而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其到指导作用。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土壤侵蚀数据产品是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所制作的的全国土地资源类数据产品重点推出的系列产品之一,该产品数据经过野外实地验证,精度高、质量好,可满足科研、国土、灾害防治等专题研究的需求。

土壤侵蚀等级类型分区一级类型区水利、风力、冻融三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根据国家分类标准: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单独分类型区)。

二级类型区水利侵蚀类型区宜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被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

风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区。

冻融侵蚀类型区宜分为北方冻融土壤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二级类型区。

各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全国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再分为三级类型区和亚区。

产品样例中国2005年土壤侵蚀状况全国分省土壤侵蚀数据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山西山东陕西江苏安徽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台湾云南海南贵州广西青海西藏新疆。

32_土壤侵蚀专题知识

32_土壤侵蚀专题知识

土壤侵蚀类型旳分类系统
一级类型
水力侵蚀 (水蚀)
风力侵蚀 (风蚀)
重力侵蚀
冻融侵蚀 复合侵蚀
二级类型
面状侵蚀 (面蚀)
沟状侵蚀 (沟蚀)
洞穴侵蚀 (潜蚀)
吹蚀 磨化 冻融泥流
泥石流 崩岗
三级类型 雨滴侵蚀(击溅)
片蚀 细沟侵蚀 浅沟侵蚀 切沟侵蚀 悬沟侵蚀 冲沟侵蚀
水刷窝 跌穴 陷穴
一、水土流失带性规律
自然地理要素旳带性规律与地域分布,造成了水 土流失成因、类型及侵蚀强度等不同,使得水土流 失呈现地带性规律。
掌握水土流失带性规律,是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 持工作旳前提。
1. 自然地理环境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 拟定旳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旳差别。
形成地域分异旳两种基本原因:太阳辐射和地球旳内能。 地域分异旳两个基本规律: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地带性:涉及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非地带性:由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旳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等区域 性分异。
(1)纬向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纬线方向具有相同旳 属性和组合特征。
降水量>蒸发量,温度较高 年降水400-800mm 中纬度地域 年降水800mm以上 低纬度地域
降水量<蒸发量
年降水400-250mm 年降水250mm下列
降雨侵蚀地理分布简图 (N·W·Hudson)
风蚀分布简图 (N·W·Hudson)
3.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 Ⅰ
水蚀地域 Ⅲ 8 、晋中盆谷丘陵轻度水蚀区
Ⅲ 9 、陇西土石丘陵低山中度水蚀区
Ⅲ 1 0 、陕西黄土丘陵强度水蚀区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

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

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不准确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

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

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同。

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

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

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

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

因此,我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措施研究
二、以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Ⅱ
冻融侵蚀区>>基本情况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 东北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等高寒地区。受 人为活动影响较小,以自然侵蚀为主。
在这一大类型区内,又可划分出2个二级类 型区:

1、冰川侵蚀区(Ⅱ1) 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 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积石山、阿尔金山, 以及横断山脉的大雪山、雪山、宁静山等山脉中,许 多山峰高耸在雪线(海拔4000~6000m)以上,终年冰 雪皑皑,发育有多种类型的现代冰川,一般长3~ 5km,也有长达20~26km的,最长的超过35km。冰 川侵蚀十分强烈,造成许多锥形山峰、角峰、冰斗和 冰川槽谷。在雪线以下冰川危害的几十公里的地方形 成一些冰碛堆积物及冰碛湖。


2、半干旱草原地带及荒漠草原地带风蚀沙漠 化发展区(Ⅰ2) 本区包括贺兰山以东,白城、康平一线以西, 彰武、多伦、商都、横山、景泰一线以北,国 境线以南的广大地区。 其特点为风蚀沙漠化土地分布比较集中,水分 植被条件稍好,尚可适度利用,但若过度干预, 沙漠化很容易发生和发展。沙漠化各阶段(潜 在的,正在发展的、强烈发展的和严重的沙漠 化)阶段都有分布,且仍有发展的趋势。因脆 弱的生态平衡,自我逆转过程较慢,并且有反 复性。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分类系统
我国主要土壤侵蚀类型区
风 力 侵 蚀 区

高 寒 冻 融 区

水 力 侵 蚀 区 Ⅲ
东 北 黑 土 区
Ⅲ1
北 方 土 石 山 区
Ⅲ2
黄 土 高 原 区
Ⅲ3
长 江 上 游 及
Ⅲ4
西 南 诸 地 区
西 南 岩 溶 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一级侵蚀区和二级侵蚀区。对于某些范围较 大的侵蚀区,因侵蚀情况出现某些较明显的区 域分异,则按侵蚀类型的组合不同,再分为第 三级区(亚区)。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分类系统
我国主要土壤北 黄 长西 西 南
蚀 融 北 方 土 江南 南 方
区 区 黑 土 高 上诸 岩 红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为: (1)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布状况; (2)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基本教学要求:掌握我国土壤侵蚀类型的分 布状况、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原则、依据及分 区结果。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布状况
风力侵 蚀
冻融侵
蚀我国土壤侵蚀现状:
水力侵蚀
荒漠化治理
黄土高原治理
南方红壤地区
(1)侵蚀产沙机理与运移规律;风沙草原区土地 退化机理与利用模式、承载力其及预警体系;
(2)保护性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体系;荒漠及绿 洲植被生态演变及恢复技术;
(3)草原鼠害综合防治、草库仑建设与防风固沙型牧业制 度改革途径与技术;沙地表土固结技术等
(4)风蚀与水蚀交错区交互作用内在机理研究和水土保持 措施研究
2、为不同区域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治理 土壤侵蚀提供主要依据,并为因地制宜 拟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奠定良好的 基础。
三、分区的任务
就是要在详细了解土壤侵蚀类型的基础 上,全面认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特 征和分布规律,并考虑影响土壤侵蚀的 主导因素,根据土壤侵蚀和治理的区域 差异性,提出分区方案,划分不同的侵 蚀类型区。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Ⅲ
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 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的地区,主要是 一些山地丘陵地区。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 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 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和云贵高原 等地区。面积约有179.4万km2。
第二节 分区概述
一、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Ⅰ)
2、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自然条件和社 会经济条件基本一致。
3、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 本相似。
4、侵蚀分区以自然界线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 整性和地域的连续性。
五、土壤侵蚀分区
我国的地质地貌及气候特点,构成了各种类 型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条件。且由于各地自然 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 点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域。
其特点是风蚀沙漠化土地零星分布,面积不 大。由于所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在不继续破 坏其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有逆转的可能性。
2、半干旱草原地带及荒漠草原地带风蚀沙漠 化发展区(Ⅰ2)
本区包括贺兰山以东,白城、康平一线以西, 彰武、多伦、商都、横山、景泰一线以北,国 境线以南的广大地区。
其特点为风蚀沙漠化土地分布比较集中,水分 植被条件稍好,尚可适度利用,但若过度干预, 沙漠化很容易发生和发展。沙漠化各阶段(潜 在的,正在发展的、强烈发展的和严重的沙漠 化)阶段都有分布,且仍有发展的趋势。因脆 弱的生态平衡,自我逆转过程较慢,并且有反 复性。
四、分区原则
土壤侵蚀分区总的要求:是要反映出不同区域 土壤侵蚀特征和其差异性,即不同类型区之间 要有较大差别。而要求同一区内自然条件、土 壤侵蚀类型和防治措施则基本相同。
因此,分区时要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和相对一致 性的总原则进行分区,具体分区原则为:
1、同一区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和侵蚀强度应基本一致。
二、以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Ⅱ
冻融侵蚀区>>基本情况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 东北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等高寒地区。受 人为活动影响较小,以自然侵蚀为主。
在这一大类型区内,又可划分出2个二级类 型区:
1、冰川侵蚀区(Ⅱ1) 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
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积石山、阿尔金山, 以及横断山脉的大雪山、雪山、宁静山等山脉中,许 多山峰高耸在雪线(海拔4000~6000m)以上,终年冰 雪皑皑,发育有多种类型的现代冰川,一般长3~ 5km,也有长达20~26km的,最长的超过35km。冰 川侵蚀十分强烈,造成许多锥形山峰、角峰、冰斗和 冰川槽谷。在雪线以下冰川危害的几十公里的地方形 成一些冰碛堆积物及冰碛湖。
南方喀斯特地区
第一节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一、概念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是根据土壤侵蚀
类型、成因以及影响侵蚀发育的主导因 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区划单元(国 家、省、地区)进行分区。
它是研究各分区内土壤侵蚀特征和控制土壤侵 蚀的重要基础工作。
二、目的意义
1、了解掌握各分区内土壤侵蚀的特征, 包括:土壤侵蚀的类型、成因、强度、 影响因素、危害性等。
根据我国的地貌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如
水力、风力等)在较大区域所起的主导作用及
上述分区原则,我国可分为3大土壤侵蚀类型
区,即: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中国3大土壤 侵蚀类型区
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分类系统是依据土壤侵蚀 营力、类型、发展趋势以及治理途径在一定区 域内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 一般采用两级分区。
3、干旱荒漠地带流沙入侵及固定半固定风蚀 沙丘区(Ⅰ3)
本区包括贺兰山乌鞘岭以西的广大地区。
其特点是要发生在一些大沙漠边缘地区,沙漠 化发展受河流变迁的影响,并与风力作用下沙 丘前移和过度樵采、放牧及山前平原植被有关, 由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在生态平衡破坏以后, 自我逆转的可能性很小。
风力侵蚀区>>目前研究重点
土 石 原 游地 溶 壤
区 山 区 及区 区 区

Ⅲ1
Ⅲ2
Ⅲ3
Ⅲ4
Ⅲ5
Ⅲ6
Ⅱ Ⅰ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Ⅰ
包括: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 以及宁夏、陕北、内蒙古、东北西部等地的风 沙区,面积达187.6万km2。
荒漠化治理
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Ⅱ
包括:青藏高原和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 地分布有现代冰川、高原和高山的地区,其中 冻融和冰川侵蚀面积约有125.4万km2 。
风力侵蚀区>>基本情况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两个区和青海、宁夏、 甘肃、陕西、山西、辽宁、河北等省的部分地 方。土地过度开垦和草场超载放牧,植被覆盖 度低,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交替发生,生态十 分脆弱。
在这一大类型区内,又可划分出3个二级类型区
1、半湿润地带沙漠化土地零星风蚀区(Ⅰ1) 本区系指东北平原西部及黄淮海平原中部(以 豫东为主)片状分布的沙漠化土地而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