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中秋、感恩情》主题班会
“中秋团圆夜感恩在心中”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中秋团圆夜,感恩在心中”主题班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以及其与家人团圆的关系。
(2)学生能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
(3)学生学会制作感恩卡片等简单的手工制品,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资料收集、小组讨论、故事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制作感恩卡片等手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深刻体会中秋节家人团圆的意义,感悟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家庭责任感,增进学生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3)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中秋节家人团圆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家庭责任感。
(3)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秋节家人团圆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2)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表达感恩之情时的羞涩和不自然,让学生能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如何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中秋节家人团圆的视频,展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聊天的温馨场景,让学生感受中秋节家人团圆的氛围。
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中秋节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秋团圆夜,感恩在心中。
(二)中秋节的历史起源与传统习俗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中秋节的历史起源。
讲述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
“欢庆中秋,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
![“欢庆中秋,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f7bdda25c52cc58ad6be38.png)
“欢庆中秋,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欢庆中秋,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关键字:主题班会教案, 感恩, 主题班会, 教案, 节日, 班会,“欢庆中秋,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应该拥护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保留一点炎黄子孙传统的东西。
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知亲情。
二、活动准备: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3、排练朗诵《水调歌头middot;中秋》;4、学生查找有关中秋的信息。
三、活动过程:(场所定在寝室边草地上)1、主持人开场白;当冰峰上的一片雪花在阳光的拥抱中成了一滴水珠的时候,它便有了生命,有了与生俱来的蓝色的梦想。
当这滴水珠将自己溶入涓涓细流、溶入汪洋大海的时候,它便有了勇气、有了追逐梦想的汹涌的力量。
转眼间又到中秋佳节了,在此祝所有的同学们--“中秋节快乐~”2、了解中秋的由来、习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
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
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柚子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欢庆中秋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欢庆中秋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寓意团圆和感恩。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父母,体谅父母的辛劳。
3. 提高学生的亲情意识,增强家庭凝聚力。
三、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2. 中秋节的习俗3. 感恩父母的重要性4. 如何体谅父母、关爱父母5. 亲情故事分享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中秋节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并讨论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3. 感恩教育:讲解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体谅父母、关爱父母。
4. 亲情故事分享:分享一则关于亲情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以及如何关爱父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秋节起源和习俗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感恩父母的认识和体会。
3. 学生在生活中关爱父母的实际行动。
教学资源:1. 中秋节相关资料PPT。
2. 亲情故事视频或图片。
教学建议:1.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2. 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课后鼓励学生回家后给父母一个拥抱或表达感恩之情,增强实践性。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开场游戏:“月饼接力”目的: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加投入。
方法: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接力方式传递月饼模型,最快完成的小组获胜。
注意事项:确保活动安全,避免学生争抢导致意外。
2. 互动讨论:“我们的中秋记忆”目的:让学生分享中秋庆祝经历,增进彼此了解。
方法:学生分组,每组轮流分享他们家庭的中秋庆祝方式,其他组成员倾听并给予反馈。
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尊重不同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3. 角色扮演:“我是小嫦娥”目的: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中秋节传说人物的理解。
中秋感恩班会记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9月29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张老师参会人员:全体师生---一、班会开场随着主持人张老师的一声问候,中秋感恩班会正式拉开序幕。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分享节日的喜悦,同时也表达我们对家人、老师的感恩之情。
二、中秋习俗介绍首先,张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她说:“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崇拜,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团圆和感恩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学生分享家庭故事接下来,几位同学分享了他们的家庭故事,表达了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1. 李明同学分享了他和父母的故事。
他说:“小时候,父母为了让我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辞去工作,让我去外地读书。
每次我回家,他们总是为我准备丰盛的晚餐,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 王丽同学讲述了她和奶奶的深厚感情。
她说:“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但每次我回家,她总是把我当小孩子一样宠爱,给我做好吃的,陪我聊天,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3. 张华同学则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他说:“感谢我的老师们,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对老师们说一声:谢谢第2篇一、班会主题中秋感恩班会二、班会时间2023年9月29日三、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全校师生五、班会流程1. 主持人开场2. 中秋文化介绍3. 感恩故事分享4. 师生互动环节5. 中秋诗朗诵6. 班会总结六、班会内容1. 主持人开场(主持人:李老师)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我们在这里举行中秋感恩班会,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感恩情怀。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度过一个温馨、有意义的中秋佳节。
2. 中秋文化介绍(主讲人:张老师)中秋佳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等,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逐渐演变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内容

中秋节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内容【中秋节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内容】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感恩教育的绝佳时机。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举行了一次特别的主题班会,以中秋节感恩为主题,引导学生在感恩中成长。
一、感恩是什么?主持人首先向全体师生解释了“感恩”这个词汇的含义。
感恩,就是心存感激,因缘际会而遇到的人、事、物,懂得珍惜和感恩,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表达谢意以及付之实践,不断将感激之心贯穿于成长中的每一步。
二、列举中秋节中的感恩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大家都应当感恩自己的亲人、朋友以及老师。
好的亲人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坚强后盾,要感激他们为我们的付出。
好的朋友给予我们许多乐趣和陪伴,要感激他们陪我们共同成长。
好的老师是我们人生中的引路人,要感激他们为我们的人生指明方向。
三、了解四种感恩方式主持人先向大家介绍了感恩故事,并请学生发表个人的感恩故事,鼓励学生更好地表述对生活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主持人向全体师生介绍了四种感恩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感恩的思考与体验:1.言谈举止感恩:做到有礼貌、有敬意,用语声温柔,尊重他人的存在。
2.身体力行感恩:通过行动来表达谢意,如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别人做好事等。
3.快乐分享感恩:将自己享受到的快乐分享给别人,与人分享快乐,使他人也能感受到快乐。
4.用心回报感恩:用心去回报自己所受到的帮助,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四、传统中秋文化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对于珍视家庭,珍视传统文化的孔子学子们来说,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也是非常必要的。
班会中,应该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吃月饼、猜灯谜、赏月亮以及吃柚子的习俗,鼓励学生积极传统文化,体验比较传统文化的中国风情。
五、感恩思考成长在感恩教育传递的最后,通过师生讨论,引导拉近与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之间的距离,珍惜缘分,将感恩之心化为行动,为自己的成长加油助力。
最后,我们认识到,感恩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应时日中的一次表达,而是植根于每一个学生心中,贯穿他们成长的每一个时刻。
盼中秋话感恩班会记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9月9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李老师参与人员:全体学生及家长代表---一、班会开场(主持人李老师站在讲台上,微笑着向大家打招呼)李老师:大家好!今天是中秋节前的班会,首先祝愿大家中秋节快乐!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感受节日的氛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借此机会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班会。
---二、中秋佳节,话团圆(播放中秋主题歌曲《但愿人长久》)李老师: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是思念的表达。
每当这个时候,家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一下。
(学生小张上台分享)小张: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崇拜,后来逐渐演变成团圆节。
人们在中秋之夜赏月、吃月饼、猜灯谜,以此表达对家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李老师:说得好!中秋节不仅是团圆的节日,也是感恩的节日。
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人对我们的关爱和付出。
---三、感恩的心,谢谢你(播放感恩主题歌曲《感恩的心》)李老师: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它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付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自己想对谁说一声“谢谢你”。
(学生纷纷上台分享)学生小王: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了我生命,给予了我无私的爱。
学生小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是您们教会了我知识,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张:我要感谢我的朋友,是你们陪伴我成长,让我不再孤单。
李老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感恩是一种美德,它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付出。
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去感谢那些关爱我们的人。
---四、家长寄语(邀请家长代表上台发言)家长代表张女士:亲爱的孩子们,我想对你们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你们要学会感恩,要学会回报。
希望你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长代表李先生:孩子们,感谢你们给予我们无尽的欢乐,也感谢你们带给我们的成长。
希望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勇敢追梦,实现自己的价值。
中秋节团圆与感恩主题班会

中秋节团圆与感恩主题班会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一年中家庭团圆、感恩思亲的时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同时培养他们感恩的品质,我们学校特别组织了一场以中秋节团圆与感恩为主题的班会。
本文将详细介绍此次班会的策划、组织以及实施情况。
一、策划与准备为了确保此次班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提前进行了充分的策划和准备工作。
首先,班主任与班干部们召开会议,确定主题为“中秋节团圆与感恩”,并明确了班会的目标和活动方案。
在确定了主题后,我们开始准备材料和道具,如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视频、道具等,以便在班会中使用。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语文老师为班会撰写一个小故事,展现中秋节的团圆和感恩的意义。
二、班会内容班会当天,我们根据事先准备的方案开始实施。
首先,班主任向全班同学讲解了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秋节的文化背景。
接着,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朗读了那个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孤儿在中秋节时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从而感受到了团圆和感恩的重要性。
之后,我们组织了一场精彩的互动游戏,以增加班会的趣味性。
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同学都可以从一个礼物盒子中抽取一个小纸条,上面写有一个与中秋节相关的任务,如念一首中秋诗、唱一首中秋歌曲等。
学生们积极参与,有的同学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有的同学背诵了经典诗句,气氛非常热烈。
紧接着,我们播放了一段中秋节的视频,在视频中展示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家人团聚的场景。
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秋节的文化底蕴,也使他们感受到了家庭团圆的温暖与幸福。
最后,我们开展了一场感恩的讨论。
班主任发起了一个问题:“在中秋节这样一个团圆的日子里,你们有什么感恩之心?”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表达出了对父母、老师、朋友、家人等的感恩之情。
班主任则对每一位同学的感恩之心进行了鼓励和肯定,并强调团圆和感恩是中秋节最重要的精神。
三、班会总结通过这次班会活动,我们的班级氛围更加融洽,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培养了感恩的品质。
中秋感恩主题班会教案

中秋感恩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意义,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懂得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3. 通过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2. 感恩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感恩之情。
2.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教学准备:1. 中秋节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2. 感恩卡片、彩色笔等制作材料。
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中秋节相关的音乐,营造节日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等,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二、中秋文化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中秋节的起源、意义以及各地的庆祝习俗。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秋节故事或习俗。
三、感恩教育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或想法。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四、感恩卡片制作1. 教师发放感恩卡片和彩色笔,指导学生制作感恩卡片。
2. 学生在卡片上写下自己对家人的感恩之情,可以附上图画或照片。
3. 教师收集学生的感恩卡片,准备在班会结束时进行展示。
五、亲情故事分享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的温馨故事,传递亲情和感恩的力量。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强调感恩和家庭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行为,提出改进的方向。
七、结束班会1.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学生将感恩卡片贴在班级公告板上。
2. 教师宣布班会结束,鼓励学生在中秋节期间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
教学反思:本次班会通过中秋节的传统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和感恩的重要性。
通过制作感恩卡片、分享亲情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同时,班会也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一月~三月)、 夏(四月~六月)、 秋(七月~九月)、 冬十月~十二月) 八月十五刚好是秋季的 最中间
(
八中 秋 月
十 五
)节
迎中秋、感恩情
嫦娥奔月 玉兔捣药
中 传说 秋
节
相传月亮上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 玉,所以称作“玉兔”,玉兔经常拿着 棍子,不停地捣药,据说这种药吃了就 可以长生不老做神仙。
吃月饼 赏月
中 习俗 秋
节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古诗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中 秋 节
大意: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 把他叫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神仙的明镜, 飞到了天上。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中 古诗 秋
节
大意:
坐在床上看天上月亮洒在地上的月光, 就像层层的白霜。 仰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 自己的家人。
了一点东西你就这么感激,而你爸爸妈
妈给了你那么多年的东西,你为什么不
感激呢!”少年顿时醒悟,回到家里。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古
游 子
诗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吟
报得三春晖! 大意: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
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
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
有一个少年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
故
,他身上的钱很快用完了,他又冷又饿 ,有一个老婆婆看他可怜,就给他东西
吃,少年很感激,就对老婆婆说:“你
事 对我真好,我以后就跟着你吧,我可以
帮你做很多事情的。”老婆婆就问这个
少年:“那以前是谁给你东西吃的?”
少年说:“以前都是爸爸妈妈给我的。
”老婆婆就顺势开导少年:“我给你吃
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
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感 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