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林琴南书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六 二十年代文学论争
1、与国故 论古文白话之消长》 、《致蔡鹤 卿书》,指责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覆孔 孟、铲伦常”。提出“文言不当废,白话不当 用”。林纾还发表模仿古人的文言小说《荆生》、 《妖梦》诅咒文学革命领袖。 蔡元培在《答林琴南书》中给予驳斥,并重申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支持文学革命与新思潮的传播。《新青年》全文 转载《荆生》并逐句批驳。
赫胥黎
3、周作人《人的文学》以西方资产阶级人 道主义为基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当时 日本文坛兴起的“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 理论。
志贺直哉
武者小路实笃
4、易卜生主义
1918年,《新青年》第 4卷第6号出了一期《易卜 生专号》,发表《娜拉》、 《国民公敌》等三篇剧作, 都是以反传统、反专制、 提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 为宗旨,与“五四”精神 相吻合。在“五四”运动 高潮中,译介易卜生作品 和宣扬易卜生主义更蔚然 成风。
《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 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 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 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 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 会文学。 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纲领,涉及了文学的 创作方法、平民化、社会功能等同样是本 质性的问题 。
五 外国文艺思潮的启发与影响
1、胡适受意象派影响: 胡适根据“意象派”诗人庞德关于诗歌要 靠具体意象的主张提出写“具体性”,“能 引起鲜明扑人的影象”的“新诗”。
2、严复《天演论》翻译自赫胥黎《进化论 与伦理学》,将生物进化论发展为社会历 史进化论。胡适、陈独秀的文学史观也是 来自于西方的社会进化思想。
(4)各种文学题材创作出现 小说: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 号)、《孔乙己》、《药》,叶圣陶《这 也是一个人》,冰心《斯人独憔悴》,王 统照《春雨之夜》、郁达夫《沉沦》 散文:周作人的美文 诗歌: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 刘半农《相隔一层纸》、汪静之《蕙的风》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参考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参考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参考教案中国现代文学参考教案第一部分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一章文学思想与运动(上)【学习提示与述要】本章介绍文学革命的历史,也就是现代文学的起始。

第一节讲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的过程,第二节讲外来思潮与文学社团,第三节介绍初期文学理论建设,第四节分析“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潮流。

这一章的重点是文学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与性质,以及这场革新运动的意义。

此外,对于新文学如何受外来文学思潮的影响,各种文学社团的兴起如何推进了新文学创作和理论建设,也应有较系统的了解。

对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在新文学运动中所起的历史作用的评论,则可以作为进一步思考的命题。

一、学习要求1.了解前十年文学发展的轨迹2。

掌握文学革命的起源、性质和主要成就3。

了解文学创作的趋势和趋势2。

内容要点1、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运动2、胡适、陈独秀与周作人在文学革命倡导期的理论要点3、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及新月社的理论主张和流派特色4、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观点述要5、本阶段文学创作特色述要三、学习重点、难点1.要点:“文学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难点:“文学革命”倡导者的理论渊源【知识点】晚清文学创新运动、《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陈独秀的文学革命理论、,胡适的文学改良论、钱玄同、刘半农的“双簧戏”对阴暗小说和鸳鸯蝴蝶派的批评、林蔡之争、学衡派、嘉荫派、易卜生主义、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涌入、文学研究会、,创作社、禹思社、钱草营中社、新月社、湖滨诗社、进步论、历史文学观念论、周作人的人类文学。

【必读作品与文献】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蔡元培:《答林琴南书》、《文学研究会宣言》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思考问题】(1)简要描述文学革命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

(2)为什么我们说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创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3)本文概述了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的兴起。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孙大雨(1905--1997)
第三节 文学革命初期理论建设
一、为文学革命寻找根据,证明其必 然性与合理性。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钱玄同《寄陈独秀》、《寄胡适之》 傅斯年《文学革命申议》、《文言合一草 议》
傅斯年(1896-1950)
二、胡适的理论: 侧重从语言、形式方面为文学革命寻找突破口
王统照(1897-1957)
孙伏园(1894-1966年)
文学研究会主办《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
《俄国文学研究》特号 《法国文学研究》特号 《被损害民族的文学》专号 《泰戈尔号艺术而艺术——浪漫
就在那天下午,在达夫的房 间里聚谈了一次,大家的意思也 都赞成用“创造”的名目,暂出 季刊,将来能力充足时再用别的 形式。出版的时期愈早愈好,创 刊号的材料,就在暑假期中准备 起来。这个会议或者可以说是创 造社的正式成立,时候是一九二 一年七月初旬,日期是那一天我 不记得了。 ——郭沫若:《创造十年 学生 时代》
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刘半农的“双簧 信”;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周作人:《人的文学》、《思想革命》 《平民的文学》 《每周评论》、《新潮》
钱玄同(1887-1939)
刘半农(1891-1934)
集中力量摧毁旧文学阵地:
批判“黑幕派”:与封建复辟思 想同气相求 批判鸳鸯蝴蝶派:游戏的消遣的
1914年23岁的胡适
初任北大教授
20世纪30 年代与妻子江冬秀的合影
手持美英加入反日同盟的文 件在白宫前留影
1961年,在书房会见友人
《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1917年1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资料]

一、必读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蔡元培:《答林琴南书》,,,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文学研究会宣言》,,,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胡适:《蝴蝶》、《一颗星儿》、《人力车夫》、《威权》,,,沈尹默:《月夜》、《三弦》,,,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相隔一层纸》,,,郭沫若:《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炉中煤》、《匪徒颂》、《屈原》汪静之:《伊底眼》、《蕙的风》,,,冰心:《繁星》第1、7、10、75、131首、《春水》第5、105首,,,冯至:《蚕马》、《十四行集》一、十五、十七、二十七,,,宗白华:《夜》,,,李金发:《弃妇》、《有感》,,,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口供》、《心跳》,,,朱湘:《采莲曲》,,,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云游》、《火车擒住轨》,,,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在酒楼上》、《示众》、《伤逝》、《孤独者》、《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建议通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与《野草》),,,庐隐:《海滨故人》,,,许地山:《缀网劳蛛》,,,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台静农:《拜堂》,,,废名:《竹林的故事》,,,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鲁迅:《灯下漫笔》、《春末闲谈》、《秋夜》,,,胡适:《差不多先生传》,,,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谈酒》、《苦雨》、《乌蓬船》,,,俞平伯:《清河坊》,,,冰心:《往事》其二之八、《山中杂记》之七、《寄小读者——通讯七》,,,朱自清:《背景》、《荷塘月色》、《春》、《匆匆》、《给亡妇》,,,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田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茅盾:《从牯岭到东京》,,,鲁迅:《文艺与革命》、《“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梁实秋:《文学与革命》冯雪峰:《关于“第三种人文学”的倾向与理论》,,,周起应:《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朱光潜:《谈美·开场话》,,,茅盾:《蚀》、《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老舍:《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巴金:《家》、《憩园》、《寒夜》、《春天里的秋天》,,,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沙汀:《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艾芜:《山峡中》,,,吴组缃:《一千八百担》、《菉竹山房》,,,萧红:《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端木蕻良:《初吻》刘呐鸥:《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孤步舞》,,,施蛰存:《春阳》、《梅雨之夕》,,,张恨水:《啼笑因缘》,,,殷夫:《血字》、《别了,哥哥》,,,臧克家:《难民》、《春岛》、《老马》,,,陈梦家:《一朵野花》、《三月》,,,戴望舒:《雨巷》、《寻梦者》、《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何其芳:《预言》、《生活是多少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卞之琳:《尺八》、《断章》,,,林徽因:《别丢掉》,,,鲁迅:《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铸剑》、《采薇》,,,郁达夫:《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何其芳:《画梦录》,,,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夏衍:《上海屋檐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钱钟书:《围城》,,,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的儿女们》,,,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手推车》、《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田间:《给战斗者》,,,阿垅:《纤夫》,,,绿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憎恨》,,,郑敏:《金黄的稻束》、《音乐》辛笛:《风景》,,,陈敬容:《划分》、《力的前奏》,,,穆旦:《赞美》、《诗八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春》、《合唱》,,,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梁实秋:《雅舍》,,,沙汀:《随军散记》,,,贺敬之:《白毛女》二、参考文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系·导言》,,,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王瑶:《论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陈涌:《鲁迅小说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王富仁:《<呐喊><彷徨>综论》,,,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徐麟:《鲁迅中期思想研究》钱理群:《心灵的探寻》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二、三卷温儒敏:《一份率真,一份才情》、《郭沫若其人其诗》丁帆:《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邹羽:《批判与抒情》姜铮:《人的解放与艺术的解放》王文英:《论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审美价值》罗成琰:《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龙泉明:《中国新诗潮流变论》孙玉石:《最丰富的想像在这里开花》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孙玉石:《穿起那串散乱的珠子》刘纳:《嬗变》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孙席珍:《论现代中国散文》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根源》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乐黛云:《<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王晓明:《潜流与漩涡》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沈从文传》王晓明:《沈从文:“乡下人”的文体与“土绅士”的思想》谭桂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王晓明:《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赵园:《论小说十家》许子东:《重读<日出>、<啼笑因缘>和〈第一炉香〉》秦林芳:《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何凝(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王瑶:《鲁迅<故事新编>散论》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鲁迅:《小品文的危机》李健吾:《名作重读》刘西谓:《雷雨》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钱谷融:《<雷雨>人物读》、《淡谈<日出>中的陈白露》辛宪锡:《<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讨》朱栋霖:《曹禺戏剧与契诃夫》宋剑华:《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王文英:《现实主义的杰作——<上海屋檐下>》戴光中:《赵树理传》,,,赵园:《路翎小说的形象与美感》,,,温儒敏:《<围城>的三重意蕴》,,,赵园:《孙犁对“单纯情调”追求》,,,杨匡汉、杨匡满:《艾青传论》,,,王彪:《论艾青诗歌的力感》,,,袁可嘉:《九叶集·序》,,,谢冕:《一颗星亮在天边:穆旦诗全编·序》,,,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答林琴南书(附致蔡卿鹤太史书)

答林琴南书(附致蔡卿鹤太史书)

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函《公言报)记者足下:读本月十八日贵报,有《请看北京大学思潮变迁之近状》一则,其中有林琴甫君致鄙人一函①。

虽原函称"不必示夏",而鄙人为表示北京大学真相起见,不能不有所辨正。

谨以答林君函抄奉,请为照载。

又,贵报称"陈,胡等绝对的菲弃旧道德,毁斥伦常,诋排孔、盂",大约即以林君之函为据,鄙人已于致林君函辨明之。

惟所云"主张废国语而以法兰西文字为国语之议',何所据而云然?请示复。

答林零南君函如下:琴南先生左右:于本月十八日《公言报》中,得读惠书,索刘应秋先生事略。

忆第一次奉函时,曾抄奉赵君原函,恐未达览,特再抄一通奉上,如荷题词,甚幸。

(赵体孟原函附后) 公书语长心重,深以外间谣诼纷集为北京大学惜,甚感。

惟谣诼必非实录,公爱大学,为之辨正可也。

今据此纷集之谣诼。

而加以责备,将使耳食之徒,益信谣诼为实录,岂公爱大学之本意乎?原公之所责备者,不外两点:一曰"覆孔、孟,铲伦常",二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

请分别论之。

对于第一点,当先为两种考察:(甲)北京大学教员,曾有以"覆孔、孟,铲伦常"教授学生者乎?(乙)北京大学教授,曾有于学校以外,发表其"覆孔、孟,铲伦常"之言论者乎?请先察"覆孔、孟"之说。

大学讲义涉及孔孟者,惟哲学门中之中国哲学史。

已出版者,为胡适之君之《中国上古哲学史大纲》,请详阅一过,果有"覆孔、盂"之说乎?特别讲演之出版者,有崔怀瑾君之《论语足征记)、《春秋复始)。

哲学研究会中,有梁漱溟君提出"孔子与孟子异同"问题,与胡默青君提出"孔于伦理学之研究"问题,尊孔者多矣,宁曰覆孔?若大学教员于学校以外自由发表意见,与学校无涉,本可置之不论。

今姑进一步而考察之,则推《新青年》杂志中,偶有对于孔子学说之批评,然亦对于孔教会等托孔子学说以攻击新学说者而发,初非直接与孔于为敌也。

现代文学史必读书目及参考文献

现代文学史必读书目及参考文献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蔡元培《答林琴南书》《文学研究会宣言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评论节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王瑶《论五四时期对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第二章鲁迅一《狂人日记》《孔乙己》《在酒楼上》《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通读《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评论节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张定璜《鲁迅先生》王富仁《<呐喊><彷徨>综论》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第三章小说一冰心《超人》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王鲁彦《菊英的出嫁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庐隐《海滨故人》许地山《缀网劳蛛》评论节选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沈从文《论中国创作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册陈平原《许地山:饮温儒敏《一份率真,一份才情》丁帆《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第四章通俗小说一徐振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张恨水《春明外史》程小青“霍桑系列”第五章郭沫若《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太阳礼赞》《瓶·第十六首:春莺曲》《瓶·第三十七首》《屈原》《论诗三札》《我的作诗经过》《<少年维特之烦恼>评论节选温儒敏《郭沫若其人其诗》邹羽《批判与抒情》王文英《论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审美价值》第六章新诗一胡适《蝴蝶》《一颗星儿》沈尹默《月夜》刘半农《叫我如何不冰心《繁星》第1、7、10、75、131首,《春水》第5、105首李金发《弃妇》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评论节选冯文炳《谈新诗》杜荣根《寻求与超越》龙泉名《中国新诗流郭小聪《在新世纪的门槛上》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第七章散文一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北京的茶食》冰心《往事》其二至八 《山中杂记》之七 《寄小读者--通讯七》评论节选刘纳《五四新文学中的散文》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陈平原《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第八章戏剧一田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评论节选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侍桁《西林独幕剧》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鲁迅《文艺与革命》《“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周起应《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评论节选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马良春、张大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荣太之《中国左翼作第十章茅盾《蚀》《子夜》《春蚕》评论节选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乐黛云《<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第十一章老舍《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评论节选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樊骏《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张慧珠《老舍创作论》第十二章巴金《家》《寒夜》《春天里的秋天》评论节选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曼生《别了,旧生活!新生活万第十三章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评论节选汪曾祺《又读<边城>》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王晓明《沈从文:“乡下人”的文体与“土绅士”的理想》第十四章小说二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李劼人《死水微澜》萧乾《雨夕》林徽因《九十九度中评论节选茅盾《女作家丁玲》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孟实《<谷>和<落日光>》郭沫若《中国左拉之待望》秦林芳《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吴福辉《带着枷锁的笑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刘云若《红杏出墙记》第十六章新诗二殷夫《我们》臧克家《难民》《春鸟》蒲风《咆哮》何其芳《预言》《花环》《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卞之琳《距离的组织废名《十二月十九日夜》林徽因《别丢掉》评论节选卞之琳《戴望舒诗集·序》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阎京城《波澜壮阔的平淡》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第十七章鲁迅二《灯下漫笔》《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病后杂谈》《阿金》《铸剑》《采薇》评论节选画室(冯雪峰)《革命与知识阶级》何凝(瞿秋白)《<鲁迅杂感选王瑶《鲁迅<故事新编>散论》《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第十八章散文二郁达夫《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何其芳《独语》《画梦录》萧红《过夜》吴伯萧《夜读》评论节选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钱理群《名作重读》唐湜《人似屏中行》杜丽莉《论<画梦录>》谢友祥《论林语堂的闲谈散文》第十九章曹禺《雷雨》《北京人》评论节选刘西渭《雷雨》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钱谷融《“你忘了你钱谷融《谈谈<日出>中的陈白露》辛宪锡《<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第二十章戏剧二夏衍《上海屋檐下》评论节选王文英《现实主义的杰作--<上海屋檐下>》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毛泽东《在延安文学座谈会上的讲话》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评论节选胡乔木《当前思想路线的若干问题》温儒敏《胡风的体验现实主义批何其芳《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第二十二章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评论节选黄修己《总也忘不了他》戴光中《赵树理》杨天舒《农村舞台上第二十三章小说三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张天翼《华威先生》张爱玲《金锁记》《封锁》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评论节选赵园《路翎小说的形象与美感》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钱理群《新小说的诞生》赵园《孙犁对“单纯情调”的追求》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秦瘦鸥《秋海棠》予且“都市百态”小说新鸳鸯蝴蝶派(“新第二十五章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评论节选杨匡汉、杨匡满《艾青传论》骆寒超《时代感 历史感 传统感》王彪《论艾青诗歌的力感》第二十六章新诗三田间《给战斗者》阿垅《纤夫》绿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冯至《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我们准备深穆旦《赞美》《诗八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春》《合唱》评论节选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袁可嘉《九叶集·序》郑敏《诗人与矛盾》许霆、鲁德俊《十四行诗在中国》第二十七章散文三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梁实秋《雅舍》沙汀《随军散记》纪果庵《小城之恋》评论节选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余光中《文章与前额并高》第二十八章戏剧三《白毛女》《芳草天涯》评论节选孟悦《<白毛女>的演变启示》陈坚《夏衍的文学和生活道路》周作人《人的文学》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书》《文学研究会宣言》沈雁冰《文学与人生》大系·建设理论集》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王瑶《论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示众》《阿q正传》《阿长与山海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陈涌《鲁迅小说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小说的精神象征》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台静农《拜堂》冯文炳《竹林的故事》沈从文《论中国创作小说》陈平原《许地山:饮过恒河圣水的奇人》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春明外史》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瓶·第三十七首》《我想起了陈涉吴广》《<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蒋铮《人的解放与艺术的解放》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汪静之《伊底眼》宗白华《夜》朱湘《采莲曲》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龙泉名《中国新诗流变论》孙玉石《最丰富的想象在这里开花》情感与形式》孙玉石《穿起那串散乱的珠子》俞平伯《清河坊》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春》小读者--通讯七》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梁遇春《观火》代散文研究》孙席珍《论现代中国散文》林独幕剧》胡宁荣《谈丁西林独幕喜剧的特色》死去了的阿Q时代》茅盾《从牯岭到东京》梁实秋《文学与革命》冯雪峰《关于“第三种人文学”的倾向与理论》朱光潜《谈美·开场话》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荣太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夜>的比较分析》王晓明《潜流与漩涡》国现代小说史》赵园《北京:城与人》老舍创作论》樊骏《认识老舍》了,旧生活!新生活万岁!》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王安忆《走出凤凰》沙汀《代理县长》艾芜《山峡中》吴组缃《一千八百担》林徽因《九十九度中》施蛰存《春阳》张恨水《啼笑因缘》王晓明《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赵园《论小说十家》许子东《重读<日出>、<啼笑因缘>和<第一炉香>》微笑》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红杏出墙记》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蒲风《咆哮》陈梦家《再看见你》戴望舒《雨巷》《寻梦者》卞之琳《距离的组织》《断章》林庚《春天的心》情感与形式》孙玉石《梦中升起的小花》李书磊《春天的心是关不住的》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孙玉石《新诗:现代与传统的对话》惊诧”论》《二丑艺术》《捣鬼心传》《奇怪》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刘再复《文学的反思》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独语》《画梦录》李广田《回声》林语堂《方巾气研究》论小品文笔调》鲁迅《小品文的危机》李健吾《李健吾批评文集》蒋心焕、吴秀亮《试论闲适派散文》的闲谈散文》钱谷融《“你忘了你是怎样一个人啦!”--谈周朴园》<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讨》朱栋霖《曹禺戏剧与契诃夫》现实主义的路》胡风的体验现实主义批评体系》支克坚《胡风论》杨天舒《农村舞台上的“丑角艺术家”》钱钟书《围城》路翎《饥饿底郭素娥》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国现代小说史》温儒敏《<围城>的三重意蕴》纯情调”的追求》新鸳鸯蝴蝶派(“新洋场小说”)《我爱这土地》《手推车》史感 传统感》赵午生《艾青--三十年代诗坛升起的灿烂明星》天真的乐观主义者》郑敏《金黄的稻束》《音乐》辛笛《风景》的暴雨》《我们准备深深地领受》陈敬容《划分》《春》《合唱》李季《王贵与李香香》谢冕《一颗星亮在天边:穆旦诗全编·序》四行诗在中国》袁可嘉《论新诗现代化》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爱》小城之恋》谈静《“爱”的赏析》余凌《张爱玲的感性世界--析<流言>》和生活道路》。

答林琴南书-蔡元培

答林琴南书-蔡元培致《公⾔报》函并答林琴南函《公⾔报)记者⾜下:读本⽉⼗⼋⽇贵报,有《请看北京⼤学思潮变迁之近状》⼀则,其中有林琴甫君致鄙⼈⼀函①。

虽原函称"不必示夏",⽽鄙⼈为表示北京⼤学真相起⻅,不能不有所辨正。

谨以答林君函抄奉,请为照载。

⼜,贵报称"陈,胡等绝对的菲弃旧道德,毁斥伦常,诋排孔、盂",⼤约即以林君之函为据,鄙⼈已于致林君函辨明之。

惟所云"主张废国语⽽以法兰⻄⽂字为国语之议',何所据⽽云然?请示复。

答林零南君函如下:琴南先⽣左右:于本⽉⼗⼋⽇《公⾔报》中,得读惠书,索刘应秋先⽣事略。

忆第⼀次奉函时,曾抄奉赵君原函,恐未达览,特再抄⼀通奉上,如荷题词,甚幸。

(赵体孟原函附后) 公书语⻓⼼重,深以外间谣诼纷集为北京⼤学惜,甚感。

惟谣诼必⾮实录,公爱⼤学,为之辨正可也。

今据此纷集之谣诼。

⽽加以责备,将使⽿⻝之徒,益信谣诼为实录,岂公爱⼤学之本意乎?原公之所责备者,不外两点:⼀⽈"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语为⽂字"。

请分别论之。

对于第⼀点,当先为两种考察:(甲)北京⼤学教员,曾有以"覆孔、孟,铲伦常"教授学⽣者乎?(⼄)北京⼤学教授,曾有于学校以外,发表其"覆孔、孟,铲伦常"之⾔论者乎?请先察"覆孔、孟"之说。

⼤学讲义涉及孔孟者,惟哲学⻔中之中国哲学史。

已出版者,为胡适之君之《中国上古哲学史⼤纲》,请详阅⼀过,果有"覆孔、盂"之说乎?特别讲演之出版者,有崔怀瑾君之《论语⾜征记)、《春秋复始)。

哲学研究会中,有梁漱溟君提出"孔⼦与孟⼦异同"问题,与胡默⻘君提出"孔于伦理学之研究"问题,尊孔者多矣,宁⽈覆孔?若⼤学教员于学校以外⾃由发表意⻅,与学校⽆涉,本可置之不论。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思潮和运动


的《命命鸟》,王统照《春雨之夜》,郁达夫《沉沦》 等;诗歌方面,有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
神》,汪静之的《蕙的风》等。【抄下来,课后阅读】
Company Logo
(五)文学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文学观念上:否定“文以载道”、游戏消遣
等传统的文学思想,共同倾向表现人生、反
映时代。
文学内容上:体现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 思想。 语言形式上:用白话文写作;广泛吸收外国 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
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 曰,不避俗字俗语。
Company Logo
一曰,须言之有物。
情感。《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诸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
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
蹈之也”。认为情感是文学的灵魂。 思想:包含见地、识力、理想三者。
Company Logo
1921,周作人发表《美文》一文,是 对现代散文文体的理论确认。
Company Logo
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一)第一个十年文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17年初-1919年,为文学革命初期; “五四”到 1926年,是思想解放和创作最为 活跃的时期; 1927 年“四·一二”事变,相对沉寂并转向
话文运动为后来的文学 革命中大力提倡白话文
造成一种蓄势。
Company Logo
⑥清末民初域外小说译介大潮
从1896年《时务报》开始译介外国小 说,到文学革命发生之前,翻译出版
的域外小说约有800种。
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与新文学的第一代 作家,大都从晚清的文学翻译中获益。
Company Logo
(二)文学革命的直接动因—新文化运动 1.背景: A 结束帝制,促进社会转型 B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长 C 废科举、兴学堂,形成新型知识者群体 D 印刷业和出版业的发展,导致现代文学 市场的形成。 E 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 F 既混乱又自由的文化氛围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思潮


历史评价:

为新文学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过于强调社会功利性,影响了整个现代文 学,也波及到当代文学,使文学长期习惯于 注重反映严肃的社会现实而忽略了娱乐消遣 作用。

二、创造社



成立时间地点:1921年7月 成立于日本东京。 成员:郭沫若,郁达夫、 成仿吾、张资平、田汉等, 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 刊物:《创造》季刊(共 26期)、《创造周报》、 《创造日》、《创造月 刊》、《洪水》等刊物 。

2、胡适

1917年1月,胡适在 《新青年》发表著名的 《文学改良刍议》立下 首倡之功,成为文学革 命“首举义旗之急先 锋”。
胡适: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 从八事入手
“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讲对仗。文当废骈,
诗当废律;不避俗字俗语。不嫌以白话作诗 词。须讲求文法之结构。此皆形式上之革命 也。 不作无病之呻吟;不摹仿古人,语语须有个 我在。须言之有物;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
4、钱玄同、刘半农
刘半农: 提出打破对旧文体的迷 信,破旧韵造新韵,运 用新式标点符号等建设 性意见。

忆刘半农君

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 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 武器,来者小心!” 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 然,用不着提防。适 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 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自然可以是 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 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 人不觉 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 却亲近半农。
傅斯年
(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
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历史学 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曾 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 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

一、必读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蔡元培:《答林琴南书》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文学研究会宣言》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胡适:《蝴蝶》、《一颗星儿》、《人力车夫》、《威权》沈尹默:《月夜》、《三弦》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相隔一层纸》郭沫若:《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炉中煤》、《匪徒颂》、《屈原》汪静之:《伊底眼》、《蕙的风》冰心:《繁星》第1、7、10、75、131首、《春水》第5、105首冯至:《蚕马》、《十四行集》一、十五、十七、二十七宗白华:《夜》李金发:《弃妇》、《有感》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口供》、《心跳》朱湘:《采莲曲》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云游》、《火车擒住轨》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在酒楼上》、《示众》、《伤逝》、《孤独者》、《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建议通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与《野草》)庐隐:《海滨故人》许地山:《缀网劳蛛》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台静农:《拜堂》废名:《竹林的故事》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鲁迅:《灯下漫笔》、《春末闲谈》、《秋夜》胡适:《差不多先生传》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谈酒》、《苦雨》、《乌蓬船》俞平伯:《清河坊》冰心:《往事》其二之八、《山中杂记》之七、《寄小读者——通讯七》朱自清:《背景》、《荷塘月色》、《春》、《匆匆》、《给亡妇》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田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茅盾:《从牯岭到东京》鲁迅:《文艺与革命》、《“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梁实秋:《文学与革命》冯雪峰:《关于“第三种人文学”的倾向与理论》周起应:《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朱光潜:《谈美·开场话》茅盾:《蚀》、《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老舍:《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巴金:《家》、《憩园》、《寒夜》、《春天里的秋天》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沙汀:《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艾芜:《山峡中》吴组缃:《一千八百担》、《菉竹山房》萧红:《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端木蕻良:《初吻》刘呐鸥:《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孤步舞》施蛰存:《春阳》、《梅雨之夕》张恨水:《啼笑因缘》殷夫:《血字》、《别了,哥哥》臧克家:《难民》、《春岛》、《老马》陈梦家:《一朵野花》、《三月》戴望舒:《雨巷》、《寻梦者》、《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何其芳:《预言》、《生活是多少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卞之琳:《尺八》、《断章》林徽因:《别丢掉》鲁迅:《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铸剑》、《采薇》郁达夫:《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何其芳:《画梦录》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夏衍:《上海屋檐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钱钟书:《围城》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的儿女们》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手推车》、《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田间:《给战斗者》阿垅:《纤夫》绿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憎恨》郑敏:《金黄的稻束》、《音乐》辛笛:《风景》陈敬容:《划分》、《力的前奏》穆旦:《赞美》、《诗八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春》、《合唱》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梁实秋:《雅舍》沙汀:《随军散记》贺敬之:《白毛女》二、参考文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系·导言》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王瑶:《论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陈涌:《鲁迅小说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王富仁:《<呐喊><彷徨>综论》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徐麟:《鲁迅中期思想研究》钱理群:《心灵的探寻》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二、三卷温儒敏:《一份率真,一份才情》、《郭沫若其人其诗》丁帆:《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邹羽:《批判与抒情》姜铮:《人的解放与艺术的解放》王文英:《论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审美价值》罗成琰:《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龙泉明:《中国新诗潮流变论》孙玉石:《最丰富的想像在这里开花》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孙玉石:《穿起那串散乱的珠子》刘纳:《嬗变》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孙席珍:《论现代中国散文》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根源》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乐黛云:《<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王晓明:《潜流与漩涡》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沈从文传》王晓明:《沈从文:“乡下人”的文体与“土绅士”的思想》谭桂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王晓明:《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赵园:《论小说十家》许子东:《重读<日出>、<啼笑因缘>和〈第一炉香〉》秦林芳:《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何凝(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王瑶:《鲁迅<故事新编>散论》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鲁迅:《小品文的危机》李健吾:《名作重读》刘西谓:《雷雨》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钱谷融:《<雷雨>人物读》、《淡谈<日出>中的陈白露》辛宪锡:《<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讨》朱栋霖:《曹禺戏剧与契诃夫》宋剑华:《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王文英:《现实主义的杰作——<上海屋檐下>》戴光中:《赵树理传》赵园:《路翎小说的形象与美感》温儒敏:《<围城>的三重意蕴》赵园:《孙犁对“单纯情调”追求》杨匡汉、杨匡满:《艾青传论》王彪:《论艾青诗歌的力感》袁可嘉:《九叶集·序》谢冕:《一颗星亮在天边:穆旦诗全编·序》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函(1919)
《公言报)记者足下:
读本月十八日贵报,有《请看北京大学思潮变迁之近状》一则,其中有林琴甫君致鄙人一函①。

虽原函称“不必示夏”,而鄙人为表示北京大学真相起见,不能不有所辨正。

谨以答林君函抄奉,请为照载。

又,贵报称“陈,胡等绝对的菲弃旧道德,毁斥伦常,诋排孔、盂”,大约即以林君之函为据,鄙人已于致林君函辨明之。

惟所云“主张废国语而以法兰西文字为国语之议’,何所据而云然?请示复。

答林零南君函如下:
琴南先生左右:
于本月十八日《公言报》中,得读惠书,索刘应秋先生事略。

忆第一次奉函时,曾抄奉赵君原函,恐未达览,特再抄一通奉上,如荷题词,甚幸。

(赵体孟原函附后) 公书语长心重,深以外间谣诼纷集为北京大学惜,甚感。

惟谣诼必非实录,公爱大学,为之辨正可也。

今据此纷集之谣诼。

而加以责备,将使耳食之徒,益信谣诼为实录,岂公爱大学之本意乎?原公之所责备者,不外两点:一曰“覆孔、孟,铲伦常”,二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

请分别论之。

对于第一点,当先为两种考察:(甲)北京大学教员,曾有以“覆孔、孟,铲伦常”教授学生者乎?(乙)北京大学教授,曾有于学校以外,发表其“覆孔、孟,铲伦常”之言论者乎?
请先察“覆孔、孟”之说。

大学讲义涉及孔孟者,惟哲学门中之中国哲学史。

已出版者,为胡适之君之《中国上古哲学史大纲》,请详阅一过,果有“覆孔、盂”之说乎?特别讲演之出版者,有崔怀瑾君之《论语足征记)、《春秋复始)。

哲学研究会中,有梁漱溟君提出“孔子与孟子异同”问题,与胡默青君提出“孔于伦理学之研究”问题,尊孔者多矣,宁曰覆孔?
若大学教员于学校以外自由发表意见,与学校无涉,本可置之不论。

今姑进一步而考察之,则推《新青年》杂志中,偶有对于孔子学说之批评,然亦对于孔教会等托孔子学说以攻击新学说者而发,初非直接与孔于为敌也。

公不云乎?“时乎井田封建,则孔子必能使井田封建一无流弊.时乎潜艇飞机,则孔于必能使潜艇飞机不妄杀人.卫灵同陈,孔子行。

陈恒弑君,孔于讨。

用兵与不用兵,亦正决之以时耳”。

使在今日,有拘泥孔子之说,必复地方制度为封建;必以兵车易潜艇飞机:闻俄人之死其皇,德人之逐其皇,而曰必讨之,岂非味于。

“时”之义,为孔子之罪人,而吾辈所当排斥之者耶?次察“铲伦常”之说。

常有五:仁、义、礼、智、信,公既言之矣。

伦亦有五: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其中君臣一伦,不适于民国可不论。

其他父子有亲,兄弟相友(或曰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在中学以下修身教科书中,详哉言之。

大学之伦理学涉此者不多,然从未有以父子相夷,兄弟相,夫妇无别,朋友不信,教授学生者。

大学尚无女学生,则所注意者,自偏乎男子之节操。

近年于教科以外,组织一进德会,其中基本戒约有不嫖、不娶妾两条。

不嫖之戒;决不背于古代之伦理。

不娶妾一条,则且视孔、孟之说为尤严矣。

至于五常,则伦理学中之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而一切科学皆为增进知识之需。

宁有铲之之理欤?
若谓大学教员曾于学校以外发表其“铲伦常”之主义乎?则试问有谁何教员,曾于何书、何杂志,为父子相夷、兄弟相、夫妇无别、朋友不信之主张者?曾于何书、何杂志为不仁、不义、不智、不信及无礼之主张者?公所举“斥父母为自感情欲、于己无恩”,谓随园文中有之,弟则忆《后汉书.孔融传》路粹枉状奏融有曰;“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予,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予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孔融、祢衡并不以是损其声价,而路粹则何如者?且公能指出谁何教员,曾于何书、何杂志,述路粹或随园之语,面表其极端赞成之意者?且弟亦从不闻有谁何教员,崇拜李其人面愿拾其唾余者。

所谓“武曌为圣王,卓文君为贤媛“,何为曾述斯语,以号于众,公能证明之欤?
对于第二点。

当先为三种考察:(甲)北京大学是否已尽废古文而专用白话?(乙)白话果是否能达古书之义?(丙)大学少数教员所提倡之白话的文字,是否与引车卖浆者所操之语相等?请先察“北京大学是否巳尽废古文而专用白话?”大学预科中,有国文一课,所据为课本者,曰模范文,曰学术文,皆古文也。

其每月中练习之文,皆文言也。

本科中有中国文学史,西洋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古文学、近世文学;
又本科、预科皆有文字学,其编成讲义而付印者,皆文言也。

《北京大学月刊》中,亦多文言之作。

所可指为白话体者,惟胡适之君之《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而其中所引古书,多属原文,非皆白话也。

次考察“白话是否能达古书之义?”大学教员所编之讲义。

固皆文言矣。

而上讲坛后,决不能以背诵讲义塞责,必有赖于白话之讲演,岂讲演之语,必皆编为文言而后可欤?吾辈少时,读《四书集注》、《十三经注疏》,使塾师不以白话讲演之,面编为类似集注,类似注疏之文言以相授,吾辈岂能解乎?若谓白话不足以讲《说文》讲古籍,讲钟鼎之文,则岂于讲坛上当背诵徐氏《说文解字系传》、郭氏《汗简》、薛氏《钟鼎款识》之文,或编为类此之文言而后可,必不容以白话讲演之欤?
又次考察“大学少数教员所提倡之白话的文字,是否与引车卖浆者所操之语相等?”白话与文言,形式不同而已,内容一也。

《天演论》、《法意》、《原富》等,原文皆白话也,而严幼睦君译为文言①.少仲马、迭更司、哈椿等屏著小说,皆白话也,而公译为文言。

公能谓公及严君之所译,高出于原本乎?若内容浅薄,则学校招考时之试卷,普通日刊之论说,尽有不值—读者,能胜于白话乎?且不特引车卖浆之徒而已,清代目不识丁之宗室。

其能说漂亮之京话,与《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相埒,其言果有价值欤?热读《水浒》、《红楼梦》之小说家,能于《续水浒传》、《红楼复梦》等书以外,为科学,哲学之讲演欤?公谓“《水浒》《红楼》作者,均博极群书之人,总之非读破万卷,不能为古文,亦并不能为白话”。

诚然,诚然。

北京大学教员中,善作白话文者,为胡适之、钱玄同、周启孟诸君。

公何以证知为非博极群书,非能作古文,面仅以白话文藏拙者?胡君家世汉学,其旧作古文,虽不多见,然即其所作《中国哲学史大纲》言之,其了解古书之眼光,不让刊清代乾嘉学者。

性君历作之文字学讲义、学术文通论,皆大雅之文言。

周君所译之《城外小说》,则文笔之古奥,非浅学者所能解。

然则公何宽于《水浒》《红楼》之作者,而苛于同时之胡、钱、周诸君耶?
至于弟在大学,则有两种主张如下:
(一)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与公所提出之“圆通广大”四宇,颇不相背也。

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此义已于《月刊》之发刊词言之,抄奉一览。

(二)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

在校讲授,以无背于第一种之主张为界限。

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

例如复辟主义,民国所捧斥也,本校教员中,有拖长辫而持复辟论者,以其所授为英国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

筹安会之发起人,清议所指为罪人者也,本校教员中有其人,以其所授为古代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

嫖、赌、娶妾等事,本校进德会所戒也,教员中间有喜作侧艳之诗词,以纳妾、狎妓为韵事,以赌为消遣者,苟其功课不荒,并不诱学生而与之堕落,则姑听之。

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

且公私之间,自存天然界限.譬如公曾译有《茶花女》、《迦茵小传》、《红礁画桨录》等小说,而亦曾在各学校讲授古文及伦理学,使有人诋公为以此等小说体裁讲文学,以狎妓,奸通,争有妇之夫讲伦理者,宁值一笑欤?然则革新一派,即偶有过激之论,苟于校课无涉,亦何必强以其责任归之于学校耶?此复,并候著棋
八年三月十八日蔡元培敬启
(1919年4月1日《公言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