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历史《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学习目标1、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知道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娱乐等其他生产情况3、通过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在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人类进步的规律4、通过了解祖国境内半坡、河姆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感受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自主学习1、半坡原始居民(1)距今约-------------- 年,生活在----------- 流域。

(2)生产生活:○1普遍使用------------ 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耒耜耕地,种植-----------。

○2畜牧业:饲养----------- 等动物。

○3手工业:制造--------------- ,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4居住:住着-------------------- 的房子,屋内有灶坑,供饮煮和取暖用。

2、河姆渡原始居民(1)距今约--------------- 年,生活在---------------- 流域。

(2)生产生活:○1使用----------- 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 。

○2畜牧业:饲养-------------- 。

○3手工业:制造----------- 、简单的------------ 和原始乐器。

○4居住:住着----------------- 房子,过着----------- 生活,已经挖掘-------------- 。

3、原始农业的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长江、等流域,在世界上最早人工载培,载培。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农作物,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附学案)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附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制造陶器和建造的房屋、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大汶口原始居民所代表的氏族公社发展阶段、距今年代、制造陶器。

通过讲授半坡、河姆渡、大汶口原始居民生产生活进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们的祖先在氏族公社时期就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激励学生的爱国之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由于生产的发展。

大汶口原始居民后期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这是阶级和阶级压迫产生的根源。

教学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教学难点:阶级的产生课型设计:新授课教法设计:教师讲授,学生分析、讨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生活的时候,人类社会已经处在氏族公社时期。

那么,继山顶洞人之后,又有哪些居民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粮食?什么时候会建造房屋?什么时候有了贫富的差别?什么时候产生了阶级?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授的内容。

一、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1、年代和地域2、生活情况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③弓箭的使用。

指导学生观看《氏族公社重要遗址示意图》,了解这两个氏族公社所处的地理位置。

并结合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提供一些有关图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造出弓箭、鱼钩、鱼叉等工具。

结合政治课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关系即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标志着生产力的提高,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在讲述原始农业的同时应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和粟(半坡)的国家。

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制陶业出示彩图2以及补充的一些图片,介绍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制作的陶器,并简单加以区分陶、瓷的不同。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年级七年级主备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复述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

2.区分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异同,知道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不同。

3.体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的智慧,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4.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5.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课堂教学流程】【学案自学梳理知识】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居民河姆渡人距今时间距今约6000年距今约7000年左右1 / 6发现地点_ _半坡村(黄河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_ 流域)房屋类型_ _房屋_ _房屋生产工具精美的_ _石器,骨器、角器等磨制石器、骨器,以_ _最为典型种植作物种植_ _ 主要农作物是_ _生活状况饲养猪和狗等家畜,打猎捕鱼,生活用具主要是_ _,出土了骨针、骨锥、纺轮,从事_ _、制衣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发现了_ _,会制作陶器和玉器,懂得使用_ _文化娱乐有很多装饰品,少量乐器,如_ _ 会雕刻等技术,出土了中国最早的_ _;有简单的乐器_原始农业的发展1.起源:人类在长期的_ _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在距今约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农业产生。

2.区域: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_ _和淮河等流域。

3.表现:(1)农作物:在中国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_ _;黄河流域是_ _的最早起源地。

(2)农耕技术: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_ _等翻土工具耕种。

4.标志:_ _种植、_ _的出现以及聚落、_ _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中央标志。

5.意义:为古代_ _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互助探究生成能力】任务二:【七嘴八舌】观看微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并阅读课本第9页至第10页的内容,回答“原始农业兴起的时间、兴起地区、发展变化、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学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学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学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习目的】1.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各自生活的地域、种植的作物、运用石器、房屋样式。

2.比拟半坡和河姆渡居民消费生活方面的异同,了解不同地域发生的文明一模一样。

3.知道中国原始农业的开展概略及重要标志,了解原始先民消费方式的转换,推进了社会消费力的开展,为定居发明了条件。

4.经过本课学习,了解远古居民的退化史,体会人类降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愈加珍爱生命,增强降服困难与曲折的意志。

【重点难点】1、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原始农业。

2、难点:对原始农耕生活的了解看法。

【自主学习】1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坡居民生活在_______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_______年。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房屋,制造出精巧的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消费工具;主要种植_______,饲养猪和狗等牲畜,还捕猎捕鱼和采集野果等。

学会从事复杂的纺织、制衣;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征的是_______,还有很多装饰品、大批乐器、骨针、骨锥、陶器和石制的纺轮。

2.河姆渡人的生活:河姆渡人生活在_______地域的余姚的河姆渡村,距今_______年左右。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修建,发现了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_______。

种植_______,农业工具以_______最为典型;牲畜饲养以猪、狗和水牛为主;会制造陶器、玉器,以及复杂的乐器骨哨,学会养蚕缫丝,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最早运用_______。

3.原始农业的开展:在中国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黄河流域是栽培_______的最早来源地。

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_______、_______和淮河等流域,_______、牲畜饲养的出现以及_______、_______的开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开展的重要标志。

【协作探求】1、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有哪些区别?2、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与开展,对人类社会发生了哪些影响?【当堂达标】1、在半坡人的饭桌上不能够出现的饭菜是〔〕A. 粟B. 猪肉C. 大米饭D. 鱼肉2、西安半坡博物馆青少年互动体验活动——〝史前工场〞的开设,使孩子们回到了 6 000 年前的氏族社会,在〝史前工场〞里体验了一把原始生活。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新人教版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新人教版

教师寄语:1 / 22 / 2 课题 第二课时原始的农耕生活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审核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导学过程 预 习 自 测 1、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 ,用 耕地,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住着 的房子。

2、半坡原始居民使用 石器,种植粮食作物 。

住 房子,能制造色彩鲜丽的 。

课 堂 交 流 与 探 究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那么要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呢?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导 课 1.元谋人、长阳人和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 )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2.北京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新人教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理解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等概念及这些概念出现的背景三、学法指导1.在学习中充分利用观察课本和资料上历史遗物的图片、地图、示意图等,并注意有关图片上标注的时间、地点、用途等介绍。

2.通过列表对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四、知识链接农耕生活:农耕是相对于之前的狩猎生活而言的,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从此获得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使用磨制石器,我国大概在距今约七千年左右进入农耕时代。

五、自主预习(自读课本,发现知识)(一)基础知识导读:(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年代约年;生活区域流域;使用工具已经使用石器;生产情况用耕地,种植;我国是世界上种植的国家;生活状况:住房居住房子,过生活,饮水挖掘,方便了饮水,畜牧饲养,手工制作:会制造,简单的和原始。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发现地点陕西西安附近的村;距今年代约年;生活区域;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生产状况用磨光的和木制的开垦土地,用收割庄稼,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生活状况:畜牧饲养等动物,渔猎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食物主食有,副食有鱼、肉、等,住房居住房子,屋内有,手工制作制造出色彩艳丽的,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这的雏形,会、织布、。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精品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精品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精品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3、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河姆渡人距今约年。

生活在流域的。

用耕地,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居住房子,已经挖掘。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在陕西西安附近的村。

距今约年。

种植和蔬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居住房子。

能制造色彩鲜丽的。

会、、。

二、课堂学习1、阅读教材第7~9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房屋样式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区域劳动工具农作物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2、自己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3、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4、归纳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三、拓展延伸: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四、巩固练习1、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处文化遗址。

发掘的实物有:①灰烬堆②磨制的石刀、石斧③骨针④彩陶片⑤有房屋痕迹()A、元谋人遗址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

右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此地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水稻B.玉米C.粟D.占城稻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古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

材料二: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

中国历史第1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中国历史第1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半坡、河姆渡、大汶口原始居民生产生活进步的特征,培养比较能力、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二、自主探究: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解决学案中设置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参考资料,自主探究,完成下列导学提纲。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生活年代和地域:距今约_______年,生活在______流域。

2.生产和生活情况:已使用,种植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住着______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的生活。

已经挖掘水井,饲养,会制造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和原始。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发现地点和距今年代:位于今天的__ 村,距今约________年。

2.生活区域:生活在流域。

3.生产和生活情况:普遍使用石器,,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住在__________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艳丽的________,上面绘有图案、刻画符号。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大汶口遗址位于________省,距今约_______年。

原始手工业比以前有更大的进步,陶器有了______陶和_______陶。

【合作探究】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能力提升】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三、小组交流、全体交流四、学生畅谈收获五、课堂检测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D.水稻、粟3.下列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A.粟的种植B.水稻的种植C.玉米的种植D.小麦的种植4.如果你去西安旅游,除了浏览西安古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A.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5.较早种植水稻并居住在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及意义;
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4.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自主学习】
一、半坡遗址
1.生活时代
距今约年;生活地点:;位于流域。

2.生活状况
(1)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等(新石器)。

(2)种植,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生活用具是________,还制造骨器、角器等;
(3)建造_________房子。

二、河姆渡遗址
1.生活时代
距今约年左右;生活地点:在今村;位于流域。

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_;还发现了__________水井。

3.生活状况
(1)农业工具:以_______最为典型。

(2)种植;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1)时间:①水稻:在中国_______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②粟:_________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兴起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流域。

(3)发展变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________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____________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合作探究】
【问题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自学检测】
一、选择题
1.假如你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将不会遇到的情况是()
A.用骨耜耕地
B.种植粮食作物粟
C.用陶器装食物
D.住在木结构房屋里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主要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半地穴式的房屋,冬天人住在里面可以避风避寒。

建造这种有特色的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原始居民
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出现
C.建造房屋
D.制作陶器
6.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
7.小红家有仿制的鱼纹彩色陶盆,如果是真品最早可能出现于()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