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本节课的课文内容和重点。

2. 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4. 学习写作技巧,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课前导学本节课的课文是《请选择正确的答案》,是关于一个小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选择题时的故事。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相关词汇和短语,以及训练写作技巧。

1. 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a.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b. 小明在考试中是怎么做选择题的?c. 为什么小明遇到选择题时会紧张?d. 故事中的老师对小明的态度如何?e. 小明在最后的作文中表达了什么想法?2. 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a. 你是否有过遇到选择题时紧张的经历?请描述一下。

b. 你认为小明为什么会紧张?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c. 小明在作文中表达的想法对你有何启示?三、课堂学习1. 课文阅读理解阅读课文《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回答以下问题:a. 小明为什么对选择题紧张?b. 小明在考试中是如何做选择题的?c. 故事中的老师对小明的态度如何?d. 小明在最后的作文中表达了什么想法?2. 单词与短语学习学习以下单词与短语,并尝试运用到句子中:a. 选择题:multiple choice questionb. 表达:expressc. 正确:correctd. 错误:wronge. 紧张:nervousf. 压力:pressureg. 全程复习:review the whole processh. 以…为基础:based on3. 语言点解析请根据教师的讲解,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语言点,并在课堂练习中运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

2. 写一篇关于你在考试中紧张的经历的文章,包括以下内容:a. 描述具体的考试场景,你的感受和表现。

b. 分析自己紧张的原因。

c. 通过此次经历,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 阅读课外书籍,找出其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并扩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活版》复习导学案含答案[精选5篇]

《活版》复习导学案含答案[精选5篇]

《活版》复习导学案含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活版》复习导学案含答案《活版》复习导学案一、目标导学1、认识作者2、识记文言词语3、翻译句子4、掌握内容5、分析写法二、自主复习组长检查(一)认识作者:沈括,北宋,代表作《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二)识记文言词语通假字(1)活板“板”通“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已”和“后”连用,表示时间。

(3)若止印三二本“止”,通“只”。

(4)文理有疏密“文”通“纹”一词多义 1.为(1)唐人尚未盛为之动词,做(2)皆为板本动词,是(3)又为活板动词,发明(4)每字为一印动词,刻(5)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6)未为简易动词,算是(7)极为神速动词,算是(8)每韵为一帖动词,做(9)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刻制(10)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被动用法 2.以(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介词,用,拿(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介词,把(3)以一平板按其面介词,用,拿(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目的,翻译为“用来”(5)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介词,用3.其(1)其法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铁板的(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代词,指排好的字模(4)其印自落代词,那些(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代词,他的 4.之(1)唐人尚未盛为之代指“板印书籍”(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这”;代指“铁板”(3)持就火炀之代指“铁板”(4)更互用之代指“两块铁板”(5)则以纸帖之代指不用的字模(6)旋刻之代指“奇字”(7)不以木为之者代指活字模(8)以手拂之代指字模 5.帖(1)则以纸帖之动词,用标签标出(2)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6.就(1)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2)瞬息可就动词,完成 7.若(1)不若燔土如,像(2)若止印三二本如果 8.火(1)以草火烧名词作状语,用火烧(2)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烧词类活用1.板印书籍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雕版” 2.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 3.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4.则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三)、翻译(组长检查)(四)内容理解1、《活板》要说明的对象是“活板印刷”,特点——活(1)、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2)、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3)、每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4)、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作法是活的(5)、更互用之——用法是活的(6)、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法是活的(五)说明方法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的说明刻字的厚度、硬度。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活况味《项链》一、1.莫泊桑法国批评现实短篇小说之王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2.chen dùn kuì jiǒnɡzhě bù lìn quàn qì nonɡchèn ténɡ3.(1)风韵,(女子)优美的姿态。

(2)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3)难看,不体面。

(4)觑: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4.答案示例: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

十年清贫,美梦化噩梦;十年岁月,无知炼真知;十年青春,有价也无价;十年辛劳,苦处亦贵处;十年凄苦,悲剧亦喜剧;十年劳顿,梦碎变心碎。

二、1.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情节串联起来。

2.小说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六件事——无项链、需项链(序幕)借项链(开端)失项链、赔项链(发展)识项链(高潮、结局)。

3.示例:如第一部分可拟:“梦幻狂想曲”或“清贫女子之梦”;第二部分可拟“令人尴尬的请柬”或“猎枪和裙子”;第三部分:艰难的包装;租赁荣耀;玫瑰和项链;从忧愁到惊喜等。

第四部分:陶醉后的失落;乐极生悲;曲终人散悲剧生;从云雾里跌下等。

第五部分:痛苦和艰辛;十年辛苦不寻常;别了,青春……第六部分:意外邂逅;真相大白;造化弄人;人面不知何处去……4.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在作品中已有三处巧妙的暗示:一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表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

由于作者技巧高超,天衣无缝,读者的心又深深地被主人公的命运所牵动,以至于难以觉察出来。

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使读者出乎意料,令人深思、回味,深化了主题。

如果写马蒂尔德把真项链要回来,欢天喜地换回几万法郎的话,则使文章的“以喜衬悲”的效果消失,使文章的讽刺意味锐减。

《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

《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

《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版)《祝福》导学案带答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说三要素及⼩说情节结构。

2. 分析⽂中的⼈物形象,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典型意义。

3.体会社会环境对形象塑造的作⽤,理解本⽂倒叙⼿法的作⽤。

过程与⽅法:1.布置预习,先疏通字词,再整体感知,理清⽂章的情节结构。

2.然后局部分析⽐较祥林嫂外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这⼀变化的原因,进⼀步理解⽂章的主题。

3.师⽣、⽣⽣合作,探讨《祝福》⽂题的含义并品析本⽂描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清封建礼教吃⼈的本质,懂得反封建的必要性,认识鲁迅对封建⽂化的鞭挞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1.⼩说以“祝福”为题的含义。

2.认清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以及其内在因素。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第⼀课时⼀、作者及作品: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字豫才,浙江绍兴⼈,中国伟⼤的思想家、⾰命家、⽂学家和诗⼈,创作的⼩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集有《朝花⼣拾》,散⽂诗集《野草》,杂⽂集有《坟》《且介亭杂⽂》《⽽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2.⽂题知识:《彷徨》是鲁迅的第⼆部⼩说集。

1926年8⽉初版。

收⼊1924年⾄1925年所写的⼩说ll篇,《祝福》是第⼀篇,展⽰了当时旧中国农村以⾄整个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发掘了农民悲惨⽣活的根源;不仅反映他们长期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造成的⾁体上的痛苦,⽽且着重描绘了他们长期以来在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与毒害下的精神状态,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

3.写作背景:这篇课⽂写于1924年,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的悲惨命运。

⾟亥⾰命只推翻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

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农村的劳动妇⼥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

高一英语导学案参考答案

高一英语导学案参考答案

高一英语导学案参考答案一、词汇练习1. 根据所给的首字母提示,完成下列单词。

- a) intelligent - 聪明的- b) unique - 独特的- c) obvious - 明显的- d) confident - 自信的- e) devoted - 投入的2. 选择正确的词填空。

- a) S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 (interested)- b) 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 (worth)- c) I am responsible for the project. (responsible)- d) He is familiar with the area. (familiar)- e) The problem is complex and needs careful consideration. (complex)3. 根据语境,使用适当的形式填空。

- a) She has improved her English skills recently. (improve)- b) The teacher explained the concept clearly. (explain) - c) They achieved their goal through hard work. (achieve) - d) The children were amazed by the magic show. (amaze) - e) He practiced the piano every day. (practice)二、语法练习1. 将下列句子改为被动语态。

- a) The teacher will give the students some advice. (The students will be given some advice by the teacher.)- b) They have built a new bridge in the city. (A newbridge has been built in the city.)- c) Someone has stolen my bike. (My bike has been stolen.) - d) We will invite the famous singer to the concert. (The famous singer will be invited to the concert by us.)- e) The company produces high-quality products. (High-quality products are produced by the company.)2. 使用正确的时态填空。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试卷答案]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风筝》导学案课标建议:一、本文是叙事性记叙文,要弄清它们的“六要素”,进而抓住文章内容要点,弄清文章中心意思,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介绍课文的作者及其主要代表作。

三、掌握课文注解中及课后“字词积累”中词语的音形义。

自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结构、内容。

(教学重点)2.自学本文人物描写的语言和方法。

(教学重点)3.了解本文丰富的意蕴及主旨。

(教学难点)【总结复习】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蜈蚣()大鹏湾()疲惫()装饰()诀()别嫌()恶人瑟()缩苦心孤诣()虐()杀堕()下去宽恕()2、掌控以下词语的意思(利用课文注解或者工具书顺利完成)伶仃——憔悴——装饰——诀别——嫌恶——缠绕——外头——虐——恍然大悟——苦心孤诣——3、《风筝》Lizier散文诗集,作者,原名,字,就是我国现代了不起的无产阶级家,家、家。

他写下的第一部小说集,其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为话文小说就是。

(借助课本、工具书、网络或其他资料或你掌握的知识完成。

教师通过第二课时课前听写进行检测,未过关者课后补考过关。

)4、本文记述顺序就是:本文主要内容就是描述了(结合时间、人物、事件进行概括)文章的线索就是。

5、在文中给文章划分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

第4、第5题是课堂自学的关键。

通过回答学生,师生探讨,得出结论最终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1、读过全文后,你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我”和“弟弟”存有什么印象?(重点融合文中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绘展开提问)这一题是针对全文而言的,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一题放在课文内容分析完后再来分析人物形象,这样会容易一些。

事实也是如此。

有小组合作讨论的价值。

2、体会全篇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在文中找到有关句子朗诵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引导学生抓住开头和结尾段落来理解,找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表示情感的词语来判断作者的感情基调。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学习方法】1、品味重点语句。

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

生物导学案参考答案

生物导学案参考答案

生物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认识生物第一章奇妙的生物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二、预习检测(一)1、鹰、蝴蝶、鱼、虎、蘑菇、大树。

2、200多万、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菌。

(二)(1)新陈代谢(2)生长发育(3)繁殖(4)遗传和变异(5)应激性(三):1、有生命的物体教生物,如:小草、狗等。

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如:空气、水、石头、桌椅等。

2、属于植物的有②、○5、○9、○10、○13属于动物的有○1、○3、○6、○8、○12属于真菌的有○7属于细菌的有○11、○14属于病菌的有○4、○153、(1)鲸时常浮出水面呼吸、人体内部分废物随汗液排出、松鼠不断寻找食物这三幅图都说明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黑豆幼苗不断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发育;亲猫养育后代、说明生物能产生新的一代,且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现象;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会合拢叶片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

(2)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能够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地排除体内的废物;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由小长大;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通过繁殖产生新的一代;亲代与后代之间表现出既相似又有差异的特征,说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映。

(3)、是、有五:1、C 2、A 3、C 4、D 5、A 6、A 7、D8、朵朵葵花向太阳新陈代谢鸡鸭产卵,猫狗产仔生长发育小狗由小长大繁殖后代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遗传变异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应激性9、答:○1吸收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

○2它还能通过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二、预习检测1、问题假设计划2、方法步骤材料用具3、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4、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5、自然目的计划感官辅助工具感知考察描述6、器具材料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三、参考教师用书五、拓展练习1、B 2、C 3、D 4、判断正误试说明理由①✗也可能不一致②✓5、a 、影响菊花开放的生态因素是什么?b、菊花开放受日照长短影响c、查阅资料得知菊花开放时每天的光照时间和温度实验组:除光照时间不是资料得到的数据,其他条件均是当时的实际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答案
【探究一】×√×
【探究二】①“家国至上”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②“礼之用、和为贵”体现了民族精神上中的爱好和平、团结统一;
③“天酬勤、大无畏”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的勤劳勇敢;
④“坚毅自强”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

【探究三】: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目标检测】:
ADC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