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教育 读书笔记
做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做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做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近日读了《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中的《备课新思维》一书,心中有很多感想,现想与大家同分享。
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撇开学生因素,一个教师一节课活动的成败就在于备课是否成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各领域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助幼儿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明确和协调的达到目标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常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等等。
对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应认真参加,吸取各项经验,丰富自己理论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让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发展,每个人的优点各有不同,应针对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来因材施教。
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要考虑的,只有这样考虑幼儿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比如说:大班的语言活动看图讲述《一只袜子》,这是一节看图讲述活动,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的内容,并注意到细节部分,这也是考虑到大班幼儿要重点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能连贯的表达自己所看的图片等。
因每个幼儿的能力各有差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希望他不仅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还需丰富故事的内容,说出好听的词语。
这部分的幼儿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用鼓励的语言去让她们自己发现图书细小的部分,给予较少的指导语;而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需要她能够连贯的说出故事内容即可。
备课时老师要给予多点指导语言。
其次在教学目标上也应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知识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
课程标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幼儿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3篇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3篇《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的作者是陶继新,该书主要讲述了怎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那么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这本书的,欢送大家阅读!本学期我们初一语文备课组的老师有幸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读完后,掩卷沉思,我们对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当我们沉浸在工作的海洋时,我们常常会忘了或者说远离了一种感觉——幸福。
而这种感觉恰恰是我们最应追求和依赖的东西。
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飘向大地,恩赐于宽容的人们。
”如果学会宽容,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广阔;如果抛弃计较,那么人生才能永远快乐。
书中陶老师也用一些经典故事和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这一点。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统一、关系不太和谐等,陶老师告诉我们在这些时候要学会宽容,谅解冲撞自己的人、感恩批评自己的人、宽恕伤害自己的人。
宇宙浩渺无涯,人之生存其间,特别是与人相识相处,是一种天地机缘。
因此,必须珍惜。
我们每一个要想在社会上立足,一定要有容人之量,对人宽容。
让步和忍耐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美德,宽容就是顾全大局。
鲁迅先生诗云:“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吟诵品味。
让我们记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用宽容的心和无限量的爱心去启发、引导他们,不能恨铁不成钢,要把铁锻成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
”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宽容并不是纵容,宽容也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那么地袒护,而是以我们博大的胸怀去鼓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发奋成材。
作为老师,幸福感更多专业成长和事业的成功。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成长开展必要的外部条件、环境因素,二是教师自身的努力、成长的内部要求。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
读后我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答案模模糊糊,忽近忽远,若有若无,一惊之下,不知所向。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六个年头了,我一直以来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的是综合素质能力;不是成绩,显然也不对,因为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
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
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
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习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
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
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
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和学习到了好多教师应该具备的很多知识和很多方法,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对做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我们身边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有着太多的帮助。
幸福力教育读书笔记

幸福力教育读书笔记As I delved into the pages of the book "The Power of Happiness Education," I couldn't help but feel a sense of deep resonance with the author's words. The insights shared in the book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fostering happiness in our lives struck a chord within me. I began to realize that true fulfillment comes not from external achievements or possessions, but from cultivating a positive mindset and finding joy in the simple moments of everyday life.在我深入阅读《幸福力教育》这本书的页面时,我忍不住感受到作者的文字中蕴含着一种深深的共鸣。
这本书中分享的关于培养幸福感的洞见让我产生共鸣。
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满足感并非来自外部的成就或财富,而是来源于培养积极的心态,并在日常生活的简单时刻中找到快乐。
The author's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gratitude in cultivating happiness particularly resonated with me. I realized that taking the time to appreciate the blessings in our lives, no matter how small, can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overall well-being. Gratitude allows us to shift our focus from what is lacking to what we already have, fostering a sense of abundance and contentment.作者对培养幸福感中感恩的作用的强调让我产生共鸣。
幸福与教育-读书笔记

《幸福与教育》读书笔记山卫英作者:(美)内尔·诺丁斯精彩片段摘要:1.人们渴望找回一种积极的生存体验,期待在情感、关系以及共同的生活场址中重建人类共同栖身、依寓的精神家园。
——P22.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偶然习得,但是许多东西常常可以。
就如罗伯特·弗罗斯特所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黏附于我们,就像我们在田间行走时“喜欢嗡嗡声”一样。
在教育上应该有许多免费的礼物,在学习领域中有许多没有目标但却充满欢乐的遨游。
——P283.存在主义的分析认识到了受难的意义,把苦难放在了一个可以取代生活中的荣誉的地位上。
苦难和麻烦就像生死一样属于生活。
要想不破坏生活的意义,所有这些东西都不能从生活总去掉。
……只有在苦难的白热状态下,生活才能产生。
——P344.苦难不是要去宣耀,不是要给它一个“尊贵的位置”,而是应该被排除、减少、减轻。
应给予受难者以帮助和安慰,而非对之存有疑心。
在自然灾难造成的痛苦背后并没有目的,没有理由对故意施于苦难的行为给予认可。
——P485.当我们说孩子有接受学校教育、训练、吃素食、多睡几个钟头的需要时,这是指那些我所称的“推断的需要”。
孩子们很少表达这种需要,尽管成人可以在个人身上找到某些标志,这些标志使我们把那些需要区分为明示的和推断的成为可能。
——P606.杜威认为,最优秀、最明智的父母需要一种最大限度地适合儿童个体的教育。
——P87{7.如果平等意味着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当的教育,那么,期望每个孩子都有相同表现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
我们按照仿佛所有孩子在学业方面都是同一水平的原则来行动,坚持相同的学业标准,我们已将我们的目的抛在脑后。
——P828.如果我们要真的把幸福当做教育的目的的话,我们就应该为教学确立不同的指针。
我们应该伴随学习和差异学习以更多关注。
——P116 9.美德最好要在强健、快乐的关系中来学习。
很少有幸福的孩子会变得粗暴、残忍。
——P15310.马丁·布伯所说的“所有真正的生活都是相遇。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书笔记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本关于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书籍,作者提倡回归教育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自律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品质、有幸福感的人。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作者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我所接受的教育理念很契合。
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等等,都让我深感认同。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如“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这些方法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于我今后的教育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知识,也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帮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品质、有幸福感的人。
总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育书籍,对于我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会更好地掌握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幸福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幸福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幸福与教育的书,感触还挺多的。
书里有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它说:“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人。
”这让我开始回想自己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以及那些教育在我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所产生的影响。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害怕考试。
每次考试前,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砰砰直跳。
我爸妈呢,对我的成绩特别在意,考好了,就给我买好吃的,带我出去玩;考不好,那家里的气氛可就紧张啦。
我当时觉得,只有考出好成绩,才能让爸妈高兴,自己也才能幸福。
可现在想想,那时候对幸福的理解太狭隘啦。
真正的幸福,怎么能仅仅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呢?在学校里,老师们总是强调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难道就是教育的全部吗?直到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户外活动。
我们去了郊外的一个农场,那里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金黄金黄的,美极了。
我们一起在田里奔跑、玩耍,还亲手种下了一些小树苗。
那一天,我感受到了一种从心底里涌出来的快乐,那种快乐不是因为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因为和小伙伴们一起亲近大自然,一起体验生活的美好。
后来上了中学,学习压力更大了。
每天都在为了中考、高考拼命。
那时候,觉得幸福就是能考上一个好高中,好大学。
可是当我真的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却发现幸福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如期而至。
我开始迷茫,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书中还提到,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
他学习成绩一般,但是特别会生活。
他喜欢画画,经常在课余时间自己创作一些小作品。
他还喜欢做饭,每次做了好吃的,都会邀请我们去品尝。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找到快乐的能力。
再想想我自己,好像一直在被外界的标准和期望推着走,却很少停下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教育不应该只是让我们成为学习的机器,而应该教会我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如何去爱,如何去感受幸福。
推开幸福教育之门读书笔记高峰

推开幸福教育之门读书笔记高峰一、幸福教育,到底啥样?哎呀,我一直琢磨这幸福教育呢。
就像在黑暗里找宝藏,幸福教育就像是那最闪亮的一颗。
你看啊,书里说幸福教育不是光看成绩,就好比种果树,只盯着果子结得多不多,却不管果树长得健不健康,那哪行呢?老师和学生之间,得像朋友似的。
我就想起我上学那会,有个老师整天板着脸,上课就像机器人读稿子,我们心里可不得劲儿了。
幸福教育里的老师啊,得像春风,吹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心里暖洋洋的。
二、教育中的爱与尊重在幸福教育里,爱和尊重那可是顶重要的。
这爱和尊重啊,就像阳光和雨露,缺了哪样,这花花草草(学生们)都长不好。
书里提到一个例子,有个学生成绩不好,还调皮捣蛋,好多老师都头疼。
可就有一位老师,他没有嫌弃这个学生,而是去了解他为啥这样。
原来这孩子家里有些特殊情况,他渴望被关注呢。
这老师就像一个知心大哥哥,给他关心,尊重他的想法。
慢慢地,这孩子就变了,成绩也上去了。
你说,这要是在那种只看重分数的教育里,这孩子不就被放弃了吗?这难道不是幸福教育的力量吗?三、学习的乐趣学习不应该是苦哈哈的事儿,幸福教育里的学习,那得充满乐趣。
我记得我表弟,以前一提到写作业就愁眉苦脸,跟个苦瓜似的。
可后来他去了一个新学校,那里的老师用游戏的方式教数学,把数学题当成小怪兽,让学生们当勇士去打败它们。
这就像把苦药包上了一层糖衣,吃起来就不苦了。
书里也说,当学习像探险一样有趣的时候,学生们就像小蜜蜂发现了大片花海,一头扎进去,还会觉得累吗?肯定不会啊。
四、家庭与幸福教育家庭在幸福教育里也是不能少的一环呢。
这就像盖房子,学校是大梁,家庭就是那些小柱子。
我邻居家的小孩,他爸妈特别重视他的教育。
每天晚上都会陪着他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书里的故事。
这小孩啊,在学校里就特别自信,像个小太阳似的。
书里说家庭要是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积极的教育环境,就像给孩子的心灵装了一个小马达,让孩子在幸福教育的道路上跑得更快更远。
五、教师的角色转变幸福教育要求教师的角色得变一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与教育》读书笔记
山卫英
作者:(美)内尔·诺丁斯
精彩片段摘要:
1.人们渴望找回一种积极的生存体验,期待在情感、关系以及共同的生活场址中重建人类共同栖身、依寓的精神家园。
——P2
2.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偶然习得,但是许多东西常常可以。
就如罗伯特·弗罗斯特所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黏附于我们,就像我们在田间行走时“喜欢嗡嗡声”一样。
在教育上应该有许多免费的礼物,在学习领域中有许多没有目标但却充满欢乐的遨游。
——P28
3.存在主义的分析认识到了受难的意义,把苦难放在了一个可以取代生活中的荣誉的地位上。
苦难和麻烦就像生死一样属于生活。
要想不破坏生活的意义,所有这些东西都不能从生活总去掉。
……只有在苦难的白热状态下,生活才能产生。
——P34
4.苦难不是要去宣耀,不是要给它一个“尊贵的位置”,而是应该被排除、减少、减轻。
应给予受难者以帮助和安慰,而非对之存有疑心。
在自然灾难造成的痛苦背后并没有目的,没有理由对故意施于苦难的行为给予认可。
——P48
5.当我们说孩子有接受学校教育、训练、吃素食、多睡几个钟头的需要时,这是指那些我所称的“推断的需要”。
孩子们很少表达这种需要,尽管成人可以在个人身上找到某些标志,这些标志使我们把那些需要区分为明示的和推断的成为可能。
——P60
6.杜威认为,最优秀、最明智的父母需要一种最大限度地适合儿童个体的教育。
——P87
7.如果平等意味着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当的教育,那么,期望每个孩子都有相同表现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
我们按照仿佛所有孩子在学业方面都是同一水平的原则来行动,坚持相同的学业标准,我们已将我们的目的抛在脑后。
——P82
8.如果我们要真的把幸福当做教育的目的的话,我们就应该为教学确立不同的指针。
我们应该伴随学习和差异学习以更多关注。
——P116
9.美德最好要在强健、快乐的关系中来学习。
很少有幸福的孩子会变得粗暴、残忍。
——P153
10.马丁·布伯所说的“所有真正的生活都是相遇。
”这句话是对的。
春天使我们
与他人、植物相遇,使我们房子的外表焕然一新,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可爱的、遮蔽我们的中间区,还给我们以前进的信心。
——P168
11.玩直接有助于学习,尤其对小学儿童而言更是如此。
所有老师应该注意到学习中玩的效能。
——P240
12.最好的家庭和学校是幸福的地方。
生活在这些幸福地方中的成人会认识到教育(和生活自身)的一个目的就是幸福,他们也会认识到幸福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
在理解什么是“在幸福中成长”时,幸福的孩子们将会快乐地抓住他们的幸福机会,将会增进其他人的幸福。
显然,如果孩子们要在学校获得幸福,他们的老师也应该是幸福的,而我们常常却忘记了这一明显的关联。
——P255
读书感悟:
利用假期,翻阅了内尔·诺丁斯的《幸福和教育》这本书,作者全方位地给我们阐述了“幸福”这一主题。
幸福是什么?幸福的本真意涵何在?这是作者幸福教育观的根本支撑,她认为:“幸福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
”整本书,作者不仅对幸福内涵进行探寻,还对幸福的来源做出了分析。
她认为幸福来自人类生活的三大领域——私人生活领域、公共生活领域和职业领域。
我们总是强调教育的“平等”,要求我们要平等对于每一个孩子。
读了这本书,我对“平等”又有了自己全新的理解。
我们总习惯地给每一个孩子一样的“起跑线”,一样的“终点”,却忽视了每个孩子个体上的差异。
内尔·诺丁斯教授认为:“如果平等意味着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当的教育,那么,期望每个孩子都有相同表现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
我们按照仿佛所有孩子在学业方面都是同一水平的原则来行动,坚持相同的学业标准,我们已将我们的目的抛在脑后。
”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幸福,但是却只给他们一条道路,一样的时间,一样的标准动作,当大部分孩子已经到达终点的时候,还有一部分还在这条路上,气喘吁吁,拼尽全力……当他们终于也到达终点的时候,还有幸福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把“幸福”作为目的,那么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到达“幸福”的道路是千千万万的。
回想我们自己的课堂,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目标,相同的课后作业,相同的考核机制……于是,在我们的眼里就出现了“差生”。
如果我们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分层的课后作业,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是不是我们的孩子也可以变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