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数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它和一般的行程问题区别在:不是一个物体的运动,所以,它研究的速度包含两个物体的速度,也就是速度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乙的速度甲的路程=相遇路程-乙走的路程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题意,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解答方法.。
相遇问题除了要弄清路程,速度与相遇时间外,在审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重要的问题:是否是同时出发,如果题目中有谁先出发,就把先行的路程去掉,找到同时行的路程。
驶的方向,是相向,同向还是背向.不同的方向解题方法就不一样。
是否相遇.有的题目行驶的物体并没有相遇,要把相距的路程去掉;有的题目是两者错过,要把多行的路程加上,得到同时行驶的路程.。
追及问题两物体在同一直线或封闭图形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
这类常常会在考试考到。
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双人追及、双人相遇,此类问题比较简单;一种是多人追及、多人相遇,此类则较困难。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一、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行程问题最核心的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由此可以演变为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其中: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和=快速+慢速速度差=快速-慢速二、相遇距离、追及距离、速度和(差)及相遇(追及)时间的确定第一:相遇时间和追及时间是指甲乙在完成相遇(追及)任务时共同走的时间。
第二:在甲乙同时走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才是相遇距离(追及距离)分为:相遇距离——甲与乙在相同时间内走的距离之和;S=S1+S2甲︳→S1 →∣←S2 ←︳乙A C B追及距离——甲与乙在相同时间内走的距离之差甲︳→S1 ←∣乙→S2 ︳A B C在相同时间内S甲=AC ,S乙=BC 距离差AB =S甲- S乙第三:在甲乙同时走之前,不管是甲乙谁先走,走的方向如何?走的距离是多少?都不影响相遇时间和追及时间,只是引起相遇距离和追及距离的变化,具体变化都应视情况从开始相距的距离中加减。
小学数学10种经典行程问题解法总结

小学数学10种经典行程问题解法总结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基本问题,它包含了简单的相遇及追及问题、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多次相遇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跑道问题、钟面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猎狗追兔问题等,但万变不离其宗。
行程问题是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
不论是同向运动还是相向运动,最后反映出来的基本关系式都可以归纳为:路程=速度×时间。
要想解答行程问题,首先要弄清物体的具体运动情况,可以在纸上画出相应的运动轨迹,更方便观察思考。
以下是总结的10种经典行程问题的相关解法。
一、简单相遇及追及问题相遇问题: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甲速或乙速=总路程÷相遇时间-乙速或甲速追及问题: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速度差=快速-慢速相离问题: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二、流水行船问题(1)船速+水速=顺水速度(2)船速-水速=逆水速度(3)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4)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两船在水流中的相遇问题与在静水中及两车在陆地上的相遇问题一样,与水速没有关系因为: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 + (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如果两只船在水流中同向运动,一只船追上另一只船的时间,也与水速无关因为:甲船顺水/逆水速度-乙船顺水/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三、环形跑道问题从同一地点出发(1)如果是相向而行,则每走一图相遇一次(2)如果是同向而行,则每追上一图相過一次四、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基本公式: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例题: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现在甲从东端,乙、丙两人从西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汇编)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数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它和一般的行程问题区别在:不是一个物体的运动,所以,它研究的速度包含两个物体的速度,也就是速度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乙的速度甲的路程=相遇路程-乙走的路程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题意,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解答方法.。
相遇问题除了要弄清路程,速度与相遇时间外,在审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重要的问题:是否是同时出发,如果题目中有谁先出发,就把先行的路程去掉,找到同时行的路程。
驶的方向,是相向,同向还是背向.不同的方向解题方法就不一样。
是否相遇.有的题目行驶的物体并没有相遇,要把相距的路程去掉;有的题目是两者错过,要把多行的路程加上,得到同时行驶的路程.。
追及问题两物体在同一直线或封闭图形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
这类常常会在考试考到。
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双人追及、双人相遇,此类问题比较简单;一种是多人追及、多人相遇,此类则较困难。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一、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行程问题最核心的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由此可以演变为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其中: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和=快速+慢速速度差=快速-慢速二、相遇距离、追及距离、速度和(差)及相遇(追及)时间的确定第一:相遇时间和追及时间是指甲乙在完成相遇(追及)任务时共同走的时间。
第二:在甲乙同时走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才是相遇距离(追及距离)分为:相遇距离——甲与乙在相同时间内走的距离之和;S=S1+S2甲︳→S1 →∣←S2 ←︳乙A C B追及距离——甲与乙在相同时间内走的距离之差甲︳→S1 ←∣乙→S2 ︳A B C在相同时间内S甲=AC ,S乙=BC 距离差AB =S甲- S乙第三:在甲乙同时走之前,不管是甲乙谁先走,走的方向如何?走的距离是多少?都不影响相遇时间和追及时间,只是引起相遇距离和追及距离的变化,具体变化都应视情况从开始相距的距离中加减。
四年级数学拓展行程问题

四年级数学拓展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程问题及其解法:
1. 相遇问题: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在途中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
其基本数量关系为: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2. 追及问题: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要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问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其基本数量关系为: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
3. 火车过桥问题:火车过桥是指火车车头上桥直到火车车尾离桥的整个过程,即火车行驶的路程是桥长与火车长度之和。
4. 流水行船问题: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
水行船问题。
其基本数量关系为: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 环形跑道问题:在环形跑道上,两个人同时同地背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人会相遇,这就是环形跑道中的相遇问题;两个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其中一人要追上另一人,这就是环形跑道中的追及问题。
这些是行程问题中常见的几种类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具体的问题,可以提供给我,我会尽力为你解答。
四年级奥数.火车过桥和火车与人的相遇追击问题

火车过桥和火车与人的相遇追及之老阳三干创作知识框架火车过桥罕见题型及解题方法(一)、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二)、相遇、追及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三)、火车过桥问题1、火车过桥(隧道):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有长度、但没速度,解法:火车车长+桥(隧道)长度(总路程) =火车速度×通过的时间;2、火车+树(电线杆):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没速度,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火车速度×通过时间;2、火车+人: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但有速度,(1)、火车+迎面行走的人:相当于相遇问题,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迎面错过的时间;(2)火车+同向行走的人:相当于追及问题,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追及的时间;(3)火车+坐在火车上的人:火车与人的相遇和追及问题解法:火车车长(总路程)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迎面错过的时间(追及的时间);4、火车+火车: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也有长度、有速度,(1)错车问题:相当于相遇问题,解法:快车车长+慢车车长(总路程) =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错车时间;(2)超车问题:相当于追及问题,解法:快车车长+慢车车长(总路程) =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错车时间;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
例题精讲【例 1】一列火车长200米,以60米每秒的速度前进,它通过一座220米长的大桥用时多少?【巩固】一列火车长360米,每秒钟行驶16米,全车通过一条隧道需要90秒钟,求这条隧道长多少米?【例 2】四、五、六3个年级各有100名学生去春游,都分成2列(竖排)并列行进.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相邻两行之间的距离分别是1米、2米、3米,年级之间相距5米.他们每分钟都行走90米,整个队伍通过某座桥用4分钟,那么这座桥长米.【巩固】一个车队以 6米/秒的速度缓缓通过一座长 250 米的大桥,共用152秒.已知每辆车长 6米,两车间隔10米.问: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例 3】小红站在铁路旁,一列火车从她身边开过用了 21秒.这列火车长630米,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1.5 分钟.这座大桥长多少米?【巩固】小胖用两个秒表测一列火车的车速。
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之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之相遇问题、追及问题两个运动的物体,以不同的速度从不同地点出发沿同一线路相向而行,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直到相遇。
我们把这样的问题叫做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关系式为: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解相遇问题一定要紧盯速度与相遇路程。
本篇我主要会讲到以下几种类型的题目:(1)一般相遇问题:如果两个物体是同时出发,那么相遇路程就是两个物体原来相距的路程;如果两个物体不是同时出发,那么它们的相遇路程等于两个物体原来相距的路程减去其中一个物体先走的路程;(2)中点相遇问题:相遇路程等于相遇地点与中点距离的两倍;(3)往返相遇问题:同时出发,同时停止,则中间往返的时间就是相遇时间;(4)环形相遇问题: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相遇路程就是一周的长度。
一般相遇问题一般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例题1,此类相遇问题中: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中点相遇问题相遇问题中,路程差=速度差×时间差;速度差=路程差÷时间;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中点相遇问题中,快的多走的路程就是距离中点路程的两倍。
相遇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往返相遇问题往返相遇问题的关键是,往返行驶的时间与相遇时间相等。
环形相遇问题环形跑道上同时背向行驶,相遇几次,则相遇路程就是几个全程,再根据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求解。
在追及问题中,必定有一个物体的速度较快,而另一个物体速度较慢,解题的关键是找到追及路程。
追及问题的关系式为: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路程。
两种追及路线的追及路程分别是:(1)直线追及:如果两人同时同向不同地出发,那么追及路程就是两人相距的路程;如果两人同地同向不同时出发,那么追及路程就是先走的路程;(2)环形追及: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那么追及问题就是一周的长;如果是不同时或不同向或不同地出发,需要结合具体情景,借助示意图和列表进行分析。
小学路程问题口诀及解题方法(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小学路程问题口诀及解题方法(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1)相遇问题【口诀】:
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
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
例:
甲乙两人从相距12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多少时间相遇?
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
即甲乙走过的路程和恰好是两地的距离120千米。
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
即甲乙两人的总速度为两人的速度之和40+20=60(千米/小时),所以相遇的时间就为120/60=2(小时)(2)追及问题【口诀】:
慢鸟要先飞,快的随后追。
先走的路程,除以速度差,
时间就求对。
例:
姐弟二人从家里去镇上,姐姐步行速度为3千米/小时,先走2小时后,弟弟骑自行车出发速度6千米/小时,几时追上?
先走的路程,为3X2=6(千米)
速度的差,为6-3=3(千米/小时)
所以追上的时间为:6/3=2(小时)
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基本问题,它包含了简单的相遇及追及问题、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多次相遇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跑道问题、钟面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猎狗追兔问题等,但万变不离其宗。
行程问题是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
不论是同向运动还是相向运动,最后反映出来的基本关系式都可以归纳为路程=速度×时间。
要想解答行程问题,首先要弄清物体的具体运动情况,可以在纸上画出相应的运动轨迹,更方便观察思考。
以下是总结的10种经典行
程问题的相关解法,希望对相关的同学有一定的帮助。
把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说一下

把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说一下(一)相遇问题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二)追及问题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常用下面的公式: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速度差=快速-慢速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式求出第三者来达到解题目的.(三)二、相离问题两个运动物体由于背向运动而相离,就是相离问题.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基本公式有: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流水问题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问题通常称为流水问题,流水问题属于行程问题,仍然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解答时要注意各种速度的涵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船在静水中行驶,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距离叫做划行速度或叫做划力;顺水行船的速度叫顺流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叫做逆流速度;船放中流,不靠动力顺水而行,单位时间内走的距离叫做水流速度.各种速度的关系如下:(1)划行速度+水流速度=顺流速度(2)划行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3)(顺流速度+ 逆流速度)÷2=划行速度(4)(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流水问题的数量关系仍然是速度、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即:速度×时间=距离;距离÷速度=时间;距离÷时间=速度.但是,河水是流动的,这就有顺流、逆流的区别.在计算时,要把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是非常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数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它和一般的行程问题区别在:不是一个物体的运动,所以,它研究的速度包含两个物体的速度,也就是速度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乙的速度甲的路程=相遇路程-乙走的路程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题意,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解答方法.。
相遇问题除了要弄清路程,速度与相遇时间外,在审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重要的问题:是否是同时出发,如果题目中有谁先出发,就把先行的路程去掉,找到同时行的路程。
驶的方向,是相向,同向还是背向.不同的方向解题方法就不一样。
是否相遇.有的题目行驶的物体并没有相遇,要把相距的路程去掉;有的题目是两者错过,要把多行的路程加上,得到同时行驶的路程.。
追击问题两物体在同一直线或封闭图形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
这类常常会在考试考到。
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双人追及、双人相遇,此类问题比较简单;一种是多人追及、多人相遇,此类则较困难。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一、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行程问题最核心的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由此可以演变为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其中: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和=快速+慢速速度差=快速-慢速二、相遇距离、追及距离、速度和(差)及相遇(追及)时间的确定第一:相遇时间和追及时间是指甲乙在完成相遇(追及)任务时共同走的时间。
第二:在甲乙同时走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才是相遇距离(追及距离)分为:相遇距离——甲与乙在相同时间内走的距离之和;S=S1+S2甲︳→ S1 →∣← S2 ←︳乙A C B追及距离——甲与乙在相同时间内走的距离之差甲︳→ S1 ←∣乙→ S2 ︳A B C在相同时间内S甲=AC , S乙=BC 距离差 AB =S甲- S乙第三:在甲乙同时走之前,不管是甲乙谁先走,走的方向如何?走的距离是多少?都不影响相遇时间和追及时间,只是引起相遇距离和追及距离的变化,具体变化都应视情况从开始相距的距离中加减。
简单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三、例题:(一)相遇问题(1)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
若两车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T小时相遇,则可列方程为T=1000/(120+80)。
甲︳→ S1 →∣← S2 ←︳乙A C B解析一:①此题为相遇问题;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③甲乙在同时走时相距100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相遇的距离为1000千米;④利用公式: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T=1000/(120+80)解析二:甲乙相距的距离是由甲乙在相同的时间内共同走完的。
相距的距离=甲车走的距离+乙车走的距离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1000=120*T+80*T(2)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
若甲车先从A地向B开出30分钟后,甲乙两车再相向而行,T小时相遇,则可列方程为1000-120*30/60=(120+80)*T甲︳→ S1 →∣→︳←︳乙A C D B解析一:①此题为相遇问题;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③由于甲车先向乙走30分钟,使甲乙间的实际距离变短,甲乙在同时走时实际相距(1000-120*30/6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相遇的距离实为940千米;④利用公式: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 T=(1000-120*30/60)/(120+80)解析二:甲车先走20分钟到C点,这时甲乙两车实际相距距离CB为(1000-120*30/60)千米,CB 间的距离是由甲乙在相同的时间内共同走完的。
相遇距离=(开始两车相距的距离-甲车先走的距离),相遇距离=(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T(1000-120*30/60)=(120+80)*T(3)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
若乙车先从B地向A开出20分钟后,甲乙两车再相向而行,T小时相遇,则可列方程为1000-120*20/60=(120+80)*T甲︳→∣相遇←乙︳→乙先走←︳乙A D C B解析一:①此题为相遇问题;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③甲乙在同时走时相距AC(1000-120*20/6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相遇的距离实为960千米;④利用公式: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 T=(1000-120*20/60)/(120+80)(4)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
若甲车先从A地背向B开出10分钟后到C(或乙车先从B地背向A开出10分钟后到D),甲乙两车再相向而行,T小时相遇,则可列方程为T=(1000+120*10/60)/(120+80)︳←︳甲乙︳︳C A B D解析一:①此题为相遇问题;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③由于甲车先背向乙走了10分钟,使甲乙间的实际距离变长,甲乙在同时向相而行时实际相距(1000+120*10/6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相遇的距离实为1020千米;④利用公式: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T=(1000+120*10/60)/(120+80)解析二:乙车先背向甲而行同甲(5)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
若甲车先从A背向乙走10分钟到C,乙车也从B背向甲走30分钟到D后,甲乙两车再相向而行,T小时相遇,则可列方程为T=(1000+120*10/60+80*30/60)/(120+80)C A B D解析一:①此题为相遇问题;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③由于甲乙两车先分别背向而行走了10分钟和30分钟,使甲乙间的实际距离变长,甲乙在同时走时实际相距(1000+120*10/60+80*30/6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相遇的距离实为CD=1060千米;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T=(1000+120*10/60+80*30/60)/(120+80)归纳总结:不管甲乙两车在同时走之前谁先行(或同时行),只要是相向而行,就会造成实际相遇距离变短,在确定相遇距离时,需用原始相距距离减去某车先行距离;只要是相背而行,就会造成实际相遇距离变长,在确定相遇距离时,需用原始相距距离加上某车先行距离;(二)追及问题(1)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
若甲乙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甲(快车)在乙(慢车)后面,T小时后快车追上乙车,可列方程为T=1000/(120-80)解析一:甲︳→ S1 ∣乙→︳A B C①此题为追及问题;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③在甲乙同时走时相距100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追及的距离为1000千米;④利用公式: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T=1000/(120-80)解析二:①甲乙在同时出发前相距1000千米为甲追上乙多走的距离,应确定为追及距离②甲每小时比乙多走了(120-80)千米,③求追及时间,实际上是求1000千米中有T个(120-80)(2)若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走80千米。
乙(慢车)在(甲)快车后面,同向而行,T小时后甲与乙相距900千米,则可列方程为T=900/(120-80)解析一:①此题为追及问题;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③由于甲乙速度不同,造成甲乙经T小时后相距90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追及的距离为900千米;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T=900/(120-80)(3)若甲乙两车在长方形的跑道上同时从A地同向而行,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走80千米。
已知长方形跑道的周长为500千米,T小时后甲与乙相遇,则可列方程为T=500/(120-80)解析一:①此题为追及问题;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③由于甲乙速度不同,只有甲经T小时多走一圈后才能追上④利用公式: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T=500/(120-80)(4)甲乙同时从A地以40千米/小时速度同向出发,15分钟后,甲车因油量不足以90千米/小时需返回到A地加油,乙车继续原速前行,甲车在A地加油用了10分钟,随后甲车又以90千米/小时速度用了T小时追上乙车,可列方程为:甲乙︳→ S1 ∣乙→ S2 ︳A B C解析一:①此题为追及问题;②甲追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③由于甲乙同行15分钟产生距离AB=40*(15/60),甲在返回A地所用时间40*(15/60)/90小时和加油时间(10/60)小时乙车在依然前行,前行的距离为BC=40*【40*(15/60)/90+10/60】千米;则甲车追乙车实际距离为AC=40*(15/60)+40*【40*(15/60)/90+10/60】④甲乙两车的速度差为(90-40)千米/小时⑤利用公式: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T={40*(15/60)+40*【40*(15/60)/90+10/60】}/(90-40)归纳总结:解追及问题的关键也在于确定追及时间和追及距离,具体同相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