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气候特点
西藏的自然气候

西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属于高海拔地区,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到西藏旅游,那么,西藏的自然气候是怎样的呢?西藏的气候,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独特而且复杂多样。
气候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
气候类型也因此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有: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等各种类型。
在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地势迭次升高,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发生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到温带、寒温带和寒带气候的垂直变化。
西藏的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
西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藏北高原海拔4500-5000米,藏东南谷地海拔1000米以下。
其气候特征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分为: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高原寒带季风干旱气候等各种气候类型。
在冬季西风和夏季西南季风的交替控制下,西藏干季和雨季的分别非常明显,一般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5月至9月为雨季,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各地降水量也严重不均,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
到西藏旅游,3—10月较为适宜,其中6—9月为最佳时节。
因为藏南谷地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8℃,最低月均气温—16℃,最高月均气温16℃以上,而藏北高原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以下,冰冻期长达半年,最高的7月不超过10℃,6—8月较温暖,雨季多夜雨,冬春多大风。
西藏的日照时间是全国最长的,在西藏旅游的你,防晒工作是必须的呢。
但西藏多数地区气温偏低,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盛夏8月白天气温仅为10℃左右,夜间气温甚至会降至0℃以下,所以到西藏旅游,衣服还是需要带齐的哦。
西藏,是我到目前为止走过的最神圣的地方。
西藏是纯净的,纯净的就像是那片纯蓝色的天空,容不得任何瑕疵。
(四川中青旅-西部旅游网温馨提示)。
西藏高原上气候复杂多变 各地差异大

西藏高原上气候复杂多变各地差异大西藏高原上的气候是世界上最为复杂和多变的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以及高原效应的影响,西藏的气候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西藏地区整体上属于高原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气压低、降水少的特点。
然而,由于西藏地域辽阔,涵盖高山、盆地和河谷等不同地形,导致各个地区的气候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西藏东南部地区的气候以高山季风气候为主。
这个地区的雨量较多,年均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
夏季气温较高,但幅度不大,冬季寒冷且干燥。
例如,拉萨作为西藏的首府,位于东南部,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集中在夏季。
其次,西藏西北部地区的气候属于高寒半干旱气候。
这个地区的降水较少,年均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
温度变化大,日温差较大,夏季多风,冬季严寒。
例如,阿里地区就位于西藏西北部,这个地区极寒干燥,是中国的最早到冬季的地区之一。
此外,西藏北部地区的气候属于高寒亚寒带气候。
这个地区气温极低,年均气温在零下1度至零下8度之间,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降水量也相对较少。
例如,那曲地区就位于西藏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气候条件极端恶劣。
西藏高原上气候的复杂多变主要受到高原效应的影响。
高原效应是指由于地理位置高不稳定造成的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动的特殊现象。
西藏高原的特殊地形和高海拔使得过程复杂多样。
例如,由于高山环抱,导致西藏高原上空空气无法扩散,容易形成气候反常现象,如较大的温度差异、瞬间降水以及急剧变化的天气。
为了更好地适应西藏高原上复杂多变的气候,当地居民采取了一系列的适应措施。
他们建造了特殊的建筑风格,如藏式房屋,利用地势降低风速以保温;种植一些特殊的作物和牲畜来适应高寒环境,并采取措施防止干旱和草原退化。
总的来说,西藏高原的气候复杂多变,各地之间的差异较大。
这种多样性和独特性是西藏高原的魅力所在,也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藏气象统计报告

西藏气象统计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西藏地区的气象数据,并提供有关气候的统计信息。
通过对西藏气候数据的分析,我们希望为各行各业的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便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2. 西藏气候概况西藏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中部,拥有丰富的气候资源。
根据长期观测数据,西藏的气候类型可分为高原气候和寒温带气候。
这两种气候类型特点如下:•高原气候: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气温较低,年降水量较少。
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昼夜温差较大。
•寒温带气候:西藏东北部和南部山脉地区,气温低于高原气候,年降水量较高。
冬季严寒,夏季适中。
3. 气候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为了编制本报告,我们收集了西藏地区的气象数据,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
具体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如下:1.数据收集:我们采用了多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等气象参数。
2.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平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指标,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4. 西藏气象统计信息经过对西藏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统计信息。
下面列举了一些典型的统计指标:1.平均气温: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年度平均气温为X摄氏度。
其中,最高气温发生在X月份,平均为X摄氏度;最低气温发生在X月份,平均为X摄氏度。
2.降水量: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年度降水量为X毫米。
其中,最多降水发生在X月份,平均为X毫米;最少降水发生在X月份,平均为X毫米。
3.相对湿度: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年度平均相对湿度为X%。
其中,最高相对湿度发生在X月份,平均为X%;最低相对湿度发生在X月份,平均为X%。
5. 气候变化趋势分析通过对西藏气象数据的长期观测和统计分析,我们还可以分析气候的变化趋势。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分析结果:1.气温变化趋势:从长期观测数据来看,西藏气温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西藏旅游保健知识

西藏旅游小贴士关于西藏的雄美,有数不清的话题;关于西藏的路险,有道不完的故事;关于西藏的魅力,只有你自己亲历才能领略……对于每一位梦想游历藏区的人,我们西藏印象给予你这份温馨的小贴士,帮助你完成这值得你毕生回味的遨游。
【进藏须知】西藏——蓝天白云下充满传奇和神秘,是艺术的宝库、宗教的殿堂。
西藏被称为“世界屋脊”,气候特点是气压低,空气密度小,昼夜温差大。
从气候条件看,选择4—10月份到西藏最为适宜。
特别是雨过天晴,碧空如洗,空气清新,使人心旷神怡。
绝大多数人初到高原,不同程度上都有些高原反应,感到头痛,呼吸急促、失眠等。
只要注意休息,情绪放松症状会逐步减轻或消失。
但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病患者,不宜到高原旅游。
【出发前】◆不要带病进西藏(尤其是感冒),心情不要紧张,下飞机后动作要缓慢些,不要勉强提拿重物;可多做些深呼吸。
◆请注意携带抗感冒药,镇静剂(安痛定)、安茶硷、肠胃药、复方阿司匹林、维生素C、E、B1、B6、助眠药等及根据本人身体状况所需药品。
◆含服或泡服人参对缓解高原反应会有较好效果。
西藏高原特产红景天口服液对高原缺氧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抗疲劳、抗缺氧、增进机体适应能力。
◆初到高原进食切莫过量,可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喝水,最好不吸烟、不喝酒。
注意不要受凉感冒,尽量不洗澡。
◆随身物品:高原海拔高日照强烈,早晚温差大,需准备长袖衣裤、羊毛衫、夹克衫,同时带好墨镜、太阳帽、防晒霜、润唇膏、感冒药、肠胃药、阿斯匹林、安定等物品。
出行前购买足够的胶卷,建议带上8-12卷。
到西藏高原旅游宜穿宽松、保暖的衣服,旅游鞋常适用。
【注意事项】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去西藏,请不要带严重的感冒进藏。
西藏地处高原,大部分客人会或多或少有高原反应,只要注意休息饮食得当(切勿吃的太饱,增加肠胃负担),自然会克服;可适当服用一些药品,如:高原安、红景天、诺迪康等,严重者可适当吸氧,或吊盐水。
鉴于现在西藏的特殊情况,请客人注意安全,切记不要私自脱离团队或改变行程;贵重财物请寄在宾馆前台,不可放在房间,晚上出去游玩请结伴同行,务必在晚上12:00点之前回宾馆,以免影响第二天的行程。
西藏气候概述

西藏气候概述佚名阅读次数:57总体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据推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均温降低0.57℃,纬度每升高1度,年均温降低0.63℃,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四季不明。
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
按气候分类,除东南缘河谷地区外,整个西藏全年无夏。
年总辐射量值高达5850-7950兆焦耳/平方米,比同纬度东部平原高0.5-1倍。
冬半年的主要气候特征冬半年的主要特点是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多大风。
西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1月平均气温,除藏东南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翼地区外,其他地区均低于0℃,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低于-20℃,海拔4507米的那曲还出现过-41.2℃的低温。
由于高差悬殊,使得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差异甚大。
西部和北部地区从10月到翌年4月的月平均气温大都低于0℃,海拔低于4000米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也有2-3个月。
极端最低气温≤0℃的日数,在西部和北部地区高达250-280天以上,雅鲁藏布江地区约在100-200天,东南部地区则在100天以下。
冬半年降水稀少,空气干燥。
除喜马拉雅山南麓和东南部外,11-4月降水量小于80毫米,不到全年降水量的12%,有的低于5%。
相对湿度也很低,大部分地区都在30-40%之间,为全国最小值地区之一。
喜马拉雅山南麓和东南部雨雪较多,降水量可达150-3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0%以上。
受高空西风气流的影响,冬半年多大风。
除东部横断山区之外,大部分地区全年≥8级的大风日数在50天以上,西部和北部地区可高达100-165天,风日多集中在冬半年。
高原上空气密度小,在风速相同的条件下,风压较小,一般只有平原地区的60-80%。
夏半年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气温凉爽宜人,降水集中,多夜雨和冰雹。
西藏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摘
要: 阐述 了西藏农业气候 资源的特 点 , 对影响西藏农牧业生产的主要 气象灾害进行 了分析。
关键词 : 业气候 ; 象灾害; 农 气 西藏
中图分 类号
S 6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1 2 0 7— 7 1 2 1 )3—1 8 0 5—3
西藏 位于 祖 国西 南边疆 , 处青 藏高 原 。由于奇 特 多 地 样 的地形 地貌 和高 空大气 环流及 太 阳辐射等 因 素 , 成 了 形 低温、 干燥 、 风 、 多 缺氧 、 域差 异 和垂 直 变 化 十分 显 著 的 区 独 特多样 的 高原气候 , 有 西北 部 严寒 干燥 , 具 东南 部 温 暖 湿 润 的特点 , 现出 由东 南 向西 北 的带 状 分布 。属 于 “ 呈 典
至 10 2 d左 右 , 西 到 申扎只有 9 d 到 改则 和 狮泉 河不 足 往 1,
分地区 1 月均 温低 于 一1℃ , 份均 温 多 在 l℃ , 其 2 7月 0 尤 是 昆仑 南麓 高寒地 带最暖 月 均温 还 不到 6 终 年有 冰 冻  ̄ C, 现象 , 藏 自治区 最冷 的 地 区 ; 线 以南 的雅鲁 藏 布 中 为西 此
l8 5
安徽农学通报 , n u A r SiB l2 1 ,7 2 A hi gi c. u1 0 1 1 (3特 点 及 主 要气 象 灾 害 分 析
艾俊峰 曹仲 华
( 西藏 自治区气象局气候 中心 , 1 西藏拉萨 80 0 ; 5 00 2西藏 自 区农牧厅 , 治 西藏拉萨 8 00 ) 50 0
年 , 出 3~ 高 5倍 。全 自治 区 日照数 1 5 3 7 h 。 4 6~ 54 …
西藏高原上气候变化复杂 温差和日夜温差大

西藏高原上气候变化复杂温差和日夜温差大西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西藏高原的气候变化非常复杂。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温差和日夜温差大,给这个地区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影响。
西藏高原地处亚洲腹地,四周环绕着高山,气候受到山脉的阻挡和影响,呈现出典型的高原气候特征。
高原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日照强烈、空气稀薄、气温变化大。
因此,即使在夏季,西藏高原也不会像其他地方那样炎热。
首先,西藏高原的温差大是其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之一。
由于西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普遍较低。
然而,由于其位置接近赤道,阳光照射强烈,所以在阳光照射下,日间的温度往往会升得很高。
但是,在夜晚,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持和空气的隔热作用,地表会迅速散发热量,所以夜间的温度会骤降。
这种大温差的现象在西藏高原非常普遍,使得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面临着较大的温度变化。
这种温差大的现象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是人们的生活习惯有所调整。
由于温差大,人们需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来选择适合的衣物。
在白天,由于阳光强烈,人们需要穿轻薄的衣物来御寒。
而在晚上,则需要穿上厚重的衣物来保暖。
此外,人们还需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晒伤和过度干燥。
而在农业生产方面,温差大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西藏高原是一个农牧交错的地区,农业对于当地的经济和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温差大,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昼夜温差大,使得农作物在夜晚很容易受到低温的侵害,降低了产量和质量。
因此,农民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覆盖保温、增加水分供应等,来减少温度变化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此外,温差大还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西藏高原,植被稀疏,土壤薄弱,日夜温差大增加了当地植被的适应难度。
夜晚的低温容易使土壤冻结,导致土壤酸化和疏松,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此外,高温和干燥的白天也加剧了水分的蒸发,造成了土壤水分的流失。
对于西藏高原这个生态脆弱的地区来说,这样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藏族地理特征

藏族地理特征
一、藏族地理特征
藏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大多数藏族人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内,其地理特征由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决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
1、地理位置
藏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是西藏的主体民族,人口占总数的97.6%。
西藏自治区位于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块自治区,总面积省级单位之一,西藏自治区面积在中国陆地的面积中占全国面积的1/2,是中国大陆周边四大高原之一。
2、气候特征
藏族的气候特征相当复杂,因其地处西藏高原,面积大,高度较大,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跨越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小山脉丛生。
藏族的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属高原温和干旱气候,全年平均气温较低,出现少量降雨,夏季短、温度低,冬季漫长、气温低,十二月的月平均气温可出现在-25℃以下的低温。
3、土地特征
西藏自治区的土地性质较为复杂,地势从海拔3000米的柴达木盆地到海拔8000米的珠穆朗玛峰,土壤分类主要为沙壤土和表层质土。
藏族历来尊重自然,实行了“尊重山林,仁慈间接”的土地管理制度,千百年来草木蓊郁,原始森林蔽日,土壤质量也相对保持得比较好。
4、藏族社会文化
藏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社会文化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内容,社会分工对男女分别非常明确,宗教活动丰富多彩,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节日文化、书法文化、音乐文化等繁多,一
股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息散发于藏地每处,直抵每个藏族人的心灵深处,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氣候特點
西藏獨特的高原氣候,空氣稀薄、含氧量少、氣壓低是其特點。
就是由於高原氣壓低、空氣稀薄、含氧量少,所以初來西藏的人,常有頭痛、胸痛、心跳快、氣喘、呼吸困難等高山反應,一般經過一定時間的適應,高山反應才會逐漸緩解或消失。
且由於海拔高,所以空氣稀薄潔淨、塵埃和水氣含量少、大氣透明度高。
陽光透過大氣層時,太陽輻射能量損失少,所以光照充足、輻射量大,是全國太陽輻射量最多的地方。
西藏氣壓低、溫度年變化小而日變化大。
全年平均溫度,藏北高原在零下2 度左右,藏南谷地在8 度左右,藏東南地區在10 度左右。
西藏由於冬季不太冷、夏季氣溫不高,故年溫差不大。
而氣溫變化大,不少地方在30 度以上,所以有" 一年無四季、一日見四季" 的諺語來形容氣溫年變化小而日變化大的高原氣候特色。
西藏高原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形成了獨特而且複雜多樣的高原氣候。
除呈現西北嚴寒乾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總趨向外,還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和明顯的垂直氣候帶。
“十裏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諺語,即反映了這些特點。
空氣稀薄,氣壓低,氧氣少,含塵量和水汽含量少,空氣乾淨清潔,大氣透明度高,是西藏高原氣候的重要特徵。
在攝氏零度氣溫條件下,海平面的空氣密度是每立方米1292克,標準氣壓是1013.2毫巴,而海拔3650米的拉薩市區,空氣密度是每立方米810克,年平均氣壓652毫巴。
平原地區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氧氣250—260克,而西
藏高原每立方米空氣中氧氣含量只有150—170克,相當於平原地區的62%至65.4%。
因空氣稀薄、氣壓低、氧氣少這種變化,初臨高原者的身體機能尤其是心肺功能會出現一系列應急反應,肌體這一調適過程的外在症狀,就是人們常說的“高山反應”,醫學界稱之為為高山適應不全症。
其常見症狀包括胸悶氣短,心跳加快,頭重腳輕,頭痛耳鳴,噁心嘔吐,咽喉不適,口唇發紺,鼻腔乾燥,易流鼻血,失眠或淺睡等。
高山反應的時間長短、程度輕重,因各人身體健康狀況、肌體自我調節能力而異,與年齡長幼、身體胖瘦似無明顯的直接關係。
大多數初次到高原者,經過短時休息便會逐漸適應,最多三五天后反應即可基本消失。
有過高原生活經歷者,反應相對較輕,適應期也相應縮短。
反應略重者經過靜臥、吸氧多會好轉;少數人則需到醫院接受治療。
吸氧氣有助於暫時緩解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西藏一些旅行社、賓館、旅館、醫院多有氧氣瓶或供氧、充氧服務。
西藏是中國太陽輻射能最多最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多一倍或三分之一。
西藏的日照時數也是中國的高值中心,太陽總輻射值居中國之冠。
拉薩市每平方米地面全年接受太陽輻射19500千卡,相當於230—260公斤標準煤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
拉薩市全年日照時數達3021小時,故有“日光城”之稱。
由於太陽輻射強,所以紫外線也特別豐富。
拉薩太陽輻射紫外線波段(小於400毫微米)的絕對通過量是平原地區的2.3倍。
在強烈的紫外線輻射下,平原地區許多常見的病菌在這裏難以生存、繁殖,生活在西藏的人患皮膚病和傷口感染的很少。
氣溫偏低,年溫差小,但晝夜溫差大。
拉薩、日喀則的年平均氣溫和最熱月氣溫比相近緯度的重慶、武漢、上海低10-15攝氏度。
阿裏地區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氣溫為10攝氏度以上,而夜間氣溫降至攝氏零度以下。
拉薩、日喀則、昌都等地的年平均氣溫日較差為14—16℃。
阿裏、那曲等地,夏季8月白天氣溫可達10℃以上,夜間氣溫降至零度以下,小溪和水潭上結冰。
每年6月,拉薩、日喀則中午最高氣溫可達27—29℃,給人以盛夏的感覺;傍晚氣溫下降,人們又有秋涼之感;午夜氣溫降至0-5℃,整夜都要蓋棉被,好似冬季;翌晨日出後,氣溫回升,又仿佛春天。
藏北的年均氣溫在攝氏零度以下,只有冷季暖季之分,沒有春夏秋冬的差別可言。
藏北是中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
7月雪、8月冰,在西藏許多地方習以為常。
藏北的黃金季節是6—9月,其間白天氣溫通常為攝氏7-12度,最高可達20多度。
雨後氣溫會降到10度以下,夜裏氣溫更低。
為適應高原這種日溫差變化大的特殊氣候,藏族人民慣于在白天脫出一隻袖子,清晨、傍晚或陰冷之時則整裝禦寒,以致脫下一袖成了藏族袍服的標誌。
西藏自治區各地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幹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顯,而且多夜雨。
年降水量自東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漸向西北遞減到50毫米。
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僅占全年的10%至20%;從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雨季從4、5月初,藏東南部察隅、墨脫開始,降雨中心不斷西移逐步擴展到拉薩、日喀則等腹心地帶,至7月份西藏全境進入雨季,9月下旬到10月上旬雨季結束。
多夜雨
是西藏氣候的一個特點。
西藏各地的夜雨率通常占日降水量的60%以上,拉薩的年夜雨率達85%,日喀則為82%。
唯西藏東南和喜馬拉雅山區夜雨較少,約占50%左右。
西藏重要城市氣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