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介绍
汽车内饰安全性验证

解 ,建立内饰 系统级 别的安全试验 方法 ,以缩短整 J I : 发周期 ,降低验旺成 本。
全真正联 系起来 。整车安 全规 范 ,如整车正面碰撞 、侧 面碰撞 、柱 碰、行人保护 等取决于车身结构 、安 全带和 安全气囊 等约束 系统 的设计 ,与汽车 内饰 的联 系很小甚
仪表 板气囊静态展开
用至少两 台高速相机 ,从多个 角度以每秒 10 帧以上 的 00
内饰侧碰
整车侧碰 主要 考核驾驶人 ( 国 NC P 美 A 还包括后排
乘 客 )在受 到整车侧 向撞 击时受到 的冲击力以及 在这个
速度进行同步采集,以观察气囊展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对乘 员和驾驶 人造成 的伤害 ,以及 展开后对 乘员的保护
大腿压缩 力和膝关节滑动位移 限值。
等 。展开后的 气囊 不能有影 响人 员支撑 的破损 ( 设计 的 泄气孔 除外 ),经弱化工艺 后的气囊 门能够保证 气囊 在
触发后规 定的时 间内达到充 满的状态和设 计的姿态 ( 一
般常温为2 ~4m )。 0 0s 由于 整个过程 持续 的时 间非 常短暂 ,一般在 lO O ms 以内 ,传统 的摄像根本 无法捕捉 整个过程 ,所 以通常采
人和乘 员的大 腿径 向受力小 于38 N,膝盖 滑动位移 小 .k
于6 mm。
图3 内饰侧碰 区域
2
1 . 盆骨区 2腹部区 3 . . 胸部区
由于在整车 侧碰过程 中假人受到的 冲击主要是 由于
车身钣 金变形并通 过门 内饰 传递 到人体 ,如果门 内饰 在 整个变 形过程 中能 吸收一部分 冲击能量 , 可以减缓假 就 人受到 冲击力 的上 升速度 ,降低 受力峰值 ,对人体起 到
ecer13h标准

ecer13h标准
ECER13H标准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制定的一个标准,专门用于评
估汽车内饰材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
这个标准主要用于评估汽车内饰材料在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以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
ECER13H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测试环境:测试需要在温度为40摄氏度,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中进行。
2. 测试样品:测试需要使用尺寸为300mm x 300mm的样品,样品表面应平整、无气泡、无划痕。
3. 测试方法:将样品放置在测试环境中,持续加热一定时间(通常为24小时),测量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
4. 结果判定:根据测试结果,将内饰材料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
中A级表示释放量最小,对健康影响最小。
通过ECER13H标准的测试,可以判断汽车内饰材料对驾驶员和乘客健康的潜在影响,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健康的汽车内饰材料选择。
车用内饰材料燃烧安全性能检测

车用内饰材料燃烧安全性能检测董激文陈蕾季晓丹(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产业用纺织品检测重点实验室)1前言汽车内饰材料是指汽车内部所有的材料,包括车内装饰所用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如座垫、座椅靠背、座椅套、安全带、头枕、扶手、活动式折叠车顶、所有装饰性衬板(包括门内护板、侧围护板、车顶棚衬里)、仪表板、杂物箱、室内货架板或后窗台板、窗帘、地板覆盖层、遮阳板、轮罩覆盖物、发动机罩覆盖物等,还包括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材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车辆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加,而中国经济近年来持续的发展,促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
内饰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舒适度及乘用人员安全性。
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没有统一的内饰件质量要求标准,但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重视和关注内饰材料的质量性能。
众所周知,品牌主机厂都有一套各自完善的内饰件质量考核体系,即所谓的主机厂标准。
我国即将出台的汽车装饰用机织物、针织物国家标准也制定了相当规范的内饰件考核指标体系。
总的来讲,目前各层面对车用内饰材料的质量要求,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内饰材料常规性能,如原材料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老化性能等;二是内饰材料有毒有害释放,如气味、甲醛、雾翳、有机物散发等;三是内饰材料燃烧安全性能,如水平燃烧性能、垂直燃烧性能、熔滴测试、烟密度、氧指数、燃烧等级分类等。
其中燃烧安全性能作为重要指标,尤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测试已经被众多国家制定为法律法规或强制性标准来强制执行。
本文则就车用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测试作介绍。
2世界各国车用内饰材料燃烧法规一般的车用内饰材料都是可燃的。
由于车内空间狭小,密闭程度高、人员密度大,动态行驶等特点,一旦车辆上发生火灾,不但难以控制火势,而且会危及车上乘客的生命安全。
如何减少和控制车辆火灾,车辆的各种内饰材料防火阻燃性能的好坏就成了关键。
汽车内饰件甲醛测试标准

汽车内饰件甲醛测试标准汽车内饰件甲醛测试标准是保证汽车内部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甲醛是一种有害物质,长期接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汽车内饰件的甲醛含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控制。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汽车内饰件甲醛测试标准,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标准:1. GB/T 27630-2011《汽车内部空气质量评价方法》该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部空气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其中包括了甲醛的测试方法和限值。
按照该标准,汽车内部空气中甲醛的限值为0.08mg/m3。
2. GB 18580-201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该标准规定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的要求。
按照该标准,汽车内饰件中甲醛的释放量应该控制在0.124mg/m3以下。
3. QC/T 1076-2017《汽车内饰材料甲醛释放限量及检测方法》该标准主要针对汽车内饰材料的甲醛释放限量和检测方法进行规定。
按照该标准,汽车内饰件中甲醛的释放量应该控制在0.05mg/m3以下。
以上标准是目前国内较为常用的汽车内饰件甲醛测试标准,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可以参考这些标准来选择符合要求的汽车产品。
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咨询销售人员或者查看相关的检测报告来了解汽车内饰件的甲醛含量情况,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汽车内饰件甲醛测试标准的出台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和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应该关注汽车内部空气质量,并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
同时,汽车生产企业也应该加强对于汽车内饰件甲醛含量的控制和管理,以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新车验车注意事项内饰及座椅检查

新车验车注意事项内饰及座椅检查新车验车注意事项-内饰及座椅检查新车验车是购买全新汽车后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仔细检查车辆的各项功能和性能,可以确保所购买的新车质量完好。
本文将重点介绍新车验车过程中内饰及座椅的检查要点,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进行新车验车。
一、内饰检查1.1 仪表板和中控台首先,仔细检查仪表板和中控台的制作工艺和安装是否精细,观察是否有明显的崩缝或变形现象。
同时,检查仪表台的指示灯和按键是否正常工作,确认各项功能是否完好。
1.2 音响系统检查音响系统的声音质量,调节音量大小,确保音质清晰且没有杂音或爆音。
尝试打开和关闭收音机、CD播放器、蓝牙连接等,确认这些功能是否正常可用。
1.3 空调系统检查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效果,将温度调至最低和最高,观察空调出风口的风量和温度是否正常。
同时,操作空调的各个按键和旋钮,确保它们能够灵活且精确地调节温度、风向和风量。
1.4 座椅调节和舒适性调整座椅的前后、上下和倾斜角度,并尝试坐在座椅上,感受座椅的舒适性和支撑性。
检查座椅的调节机构是否灵活,无卡顿或异响,并注意座椅材质和制作工艺是否满足个人需求。
1.5 车内照明打开车门,观察车内照明是否亮度均匀,并测试车内各个灯具的开关是否正常。
另外,戴上安全带,确保安全带的插扣是否灵活、牢固。
二、座椅检查2.1 座椅材质和制作工艺仔细观察座椅材质和制作工艺,注意座椅表面是否平整,无明显的瑕疵、划痕或色差。
同时,检查座椅的缝线是否整齐牢固,以确保座椅的耐用性和舒适性。
2.2 座椅内部结构轻轻压下座垫,检查座椅弹性和回弹性,确保座椅内部结构坚固耐用。
同样地,试着压按座椅背部,检查背部结构是否稳定,无松动或异响。
2.3 座椅调节和安全性能使用座椅调节机构,调整座椅的前后、上下和倾斜角度,确保调节机构灵活可靠。
此外,检查座椅的头枕调节功能,确认头枕能够轻松调节并提供足够的头部支撑。
2.4 安全带检查座椅上安全带的制作工艺和材料,确保安全带平整牢固,无明显的拉伸或破损。
汽车进厂检验制度

汽车进厂检验制度1. 概述汽车进厂检验制度是一套规范汽车进厂检验流程及要求的体系,旨在确保汽车在进入厂区前进行全面、系统的检验,以保障汽车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汽车进厂检验制度的主要内容。
2. 检验对象所有要进入厂区的汽车都必须进行检验,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出厂的新车、售后维修车辆、租赁车辆等。
不同类型的汽车可以根据其用途和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检验。
3. 检验类型3.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主要针对汽车外部造型、喷漆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以确保汽车外观的整洁和美观。
具体检验项目包括: - 车身是否有划痕、变形等损伤 - 喷漆是否平整、无色差等 - 玻璃是否完好、清晰等3.2. 内饰检验内饰检验主要关注汽车内部空间的布局、座椅舒适性、仪表盘功能等方面,以确保驾乘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具体检验项目包括: - 座椅是否平整、无破损 - 仪表盘功能是否正常、清晰可读 - 空调、音响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3.3. 功能检验功能检验主要测试汽车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检验项目包括: - 刹车系统是否灵敏、制动效果良好 - 转向系统是否灵活、无异常 - 灯光、雨刷器等辅助设备是否正常工作4. 检验流程4.1. 预约车主或企业需提前与进厂检验部门进行预约,确定检验时间和地点。
4.2. 登记车主或企业在进厂后,需在登记处进行登记,提供车辆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审查。
4.3. 外观检验车辆进入外观检验区进行外观检查,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项目进行检查,记录检验结果。
4.4. 内饰检验车辆进入内饰检验区进行内饰检查,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项目进行检查,记录检验结果。
4.5. 功能检验车辆进入功能检验区进行功能测试,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项目进行测试,记录检验结果。
4.6. 确认结果检验完成后,检验人员根据检验结果,确定车辆是否合格。
若合格,发放检验合格标志;若不合格,提出整改要求。
4.7. 整改复检如车辆不合格,车主或企业需按照整改要求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再次提交检验。
汽车验收质量控制措施

汽车验收质量控制措施1.前言在汽车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汽车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需求,汽车制造商在汽车验收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档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汽车验收质量控制措施。
2.样品检验在汽车生产中,制造商通常会从生产线上随机选取一部分车辆作为样品进行检验。
样品检验是一种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它可以代表整个生产批次的质量水平。
样品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生产出的汽车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样品检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外观检验:检查车辆的车身、油漆、灯光、玻璃等外观部件的质量和完整性。
内饰检验:检查车辆的座椅、仪表盘、中控系统等内饰部件的组装质量和品质。
功能检验:检查车辆的发动机、变速器、悬挂系统等关键功能部件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安全检验:检查车辆的制动系统、安全气囊、安全带等安全装备的可靠性和功能是否正常。
3.测试驾驶除了样品检验,汽车制造商还会进行测试驾驶来验证汽车的质量和性能。
测试驾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路试:在不同路况和行驶速度下,对车辆的制动、悬挂、转向等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以确保其安全和稳定性。
动力性能测试:通过测量加速度、最高速度等指标来评估车辆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性能。
燃油经济性测试:测试车辆在不同速度和负载条件下的油耗情况,以验证其燃油经济性。
噪音测试:通过测量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噪音水平来评估车辆的噪音控制效果。
4.终端验收最后一道质量控制措施是终端验收,也称为客户接收检验。
在这个阶段,汽车制造商会邀请客户亲自验收自己购买的汽车。
终端验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车辆完整性检查:客户检查车辆的外观、内饰、功能部件等是否完好无损。
车辆性能验证:客户进行路试,评估车辆的驾驶感受和性能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
文件核对:客户核对车辆的技术参数、保修条款、购车发票等相关文件是否符合自己的购车需求。
5.结论汽车验收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汽车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样品检验、测试驾驶和终端验收,汽车制造商可以有效地控制汽车质量,并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客户需求。
汽车内饰件国家标准

汽车内饰件国家标准汽车内饰件是指安装在汽车内部,用于美观、舒适和功能性的各种部件,包括仪表盘、座椅、方向盘、中控台、车门内饰板等。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内饰件的设计和制造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规范汽车内饰件的设计、生产和使用,国家对汽车内饰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确保汽车内饰件的质量和安全性。
首先,国家标准对汽车内饰件的材料和工艺进行了规定。
汽车内饰件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标准,不能含有有害物质,如甲醛、苯等。
同时,对于汽车内饰件的工艺要求也很严格,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耐高温性和抗老化性能,以确保汽车内饰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落、变形等问题。
其次,国家标准对汽车内饰件的安全性能进行了规定。
汽车内饰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乘车人员的安全,在遇到碰撞或其他意外情况时,不会对乘车人员造成伤害。
因此,国家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件在碰撞测试、燃烧测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确保其在安全性能上达到国家标准。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汽车内饰件的外观和舒适性进行了规定。
汽车内饰件的外观应该美观大方,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同时,在舒适性方面,汽车内饰件的设计要考虑到乘车人员的舒适感受,避免出现硬度不足、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总的来说,国家标准对汽车内饰件的制造、安全性能、外观和舒适性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汽车内饰件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达到国家标准。
制造商在设计和生产汽车内饰件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也应该关注汽车内饰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选择质量和安全性能有保障的汽车产品。
汽车内饰件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将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温度:25℃±3.0 ℃/气流速度:≤0.3 m/s 污染物背景浓度应低于GB/T 17729规定的标准限值。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四)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法规及测试方法
3、建议
VOC 测试控制思路
对汽车原材料 进行各种性能 测试,以指导 生产厂家实施 相关验收标准。
对汽车零部件 中所含VOC进 行测试,以保 证各零部件所 含VOC不超标。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二)VOC定义及其危害
主要污染物
有机物质 醇类 酯类
毒性程度 低毒性 低毒性,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烷烃类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轻度刺激作用
胺类
对人体肝脏和肾脏有一定损害
醛酮类
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有一定致癌性
芳香烃
具有一定致癌性,刺激性气味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二、汽车内饰材料阻燃安全测试介绍
➢ GB 8410-2006 结果表示
➢ A: 熄灭火源试样仍未燃烧、或在第一根标线前熄灭,记录A-0 mm/min ➢ B:计时起,火焰60S内自熄,燃烧距离不大于50 mm ➢ C:火焰在两标线间自熄,非B所述情况,记录燃烧速度C-** mm/min ➢ D : 火焰烧到第二根标线,即烧通,记录燃烧速度D-** mm/min ➢ E: 火焰15S烧至第一条标线,记录 E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四)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法规及测试方法 1、标准法规
GB/T 27630 有机物浓度要求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四)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法规及测试方法 1、标准法规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四)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法规及测试方法 1、标准法规
测试操作图示
二、汽车内饰材料阻燃安全测试介绍
3、95/ 28/EC and ECE- R118 (欧洲汽车指令/经济委员会法规)
- 本条例适应用于分类为M3, Class II and class III1, 乘客大于22人的机动 车辆内饰材料燃烧性能的测试。 不适合行车时乘客站立的机动车, 如 城市公交。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四)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法规及测试方法 2、检测方法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四)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法规及测试方法 2、检测方法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四)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法规及测试方法 2、检测方法
GB/T 28370 测试流程(静止模式)
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 南》
GB/T 17729-2009《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四)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法规及测试方法 1、标准法规
GB/T 27630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性质:推荐性国标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评价乘用车内空气质量 适用于销售的新生产汽车 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使用
某些塑料的燃烧行为随时间而变化, 因此, 可进行适当的老化, 并对其老化前后 进行试验,优选 70℃±2 ℃烘箱里放置7天. 也可使用有关各方协商的老化意见.
二、汽车内饰材料阻燃安全测试介绍
GB 24407-2012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中燃烧测试
GB/T 8627-2007 烟密度测试 测量材料在燃烧或分解的试验 条件下的静态产烟试验方法。 通过测试试验箱中光通量的损 失来进行烟密度测试。 适用于GB 24407-2012中塑料 类内饰材料的测试
燃烧测试包括:
1) 水平燃烧速度测试: 样品356*100mm(5-10pcs). 点火15秒,要求最大燃 烧速度不超过100mm/min 或最后标记处前火焰熄灭。
2) 熔融性能测试: 样品70mm*70mm(4pcs), 样品厚度不超过13mm。样品 水平放置在辐射热源下. 记录是否有融滴,融滴是否将脱脂棉点燃。要 求无融滴,脱脂棉未燃烧。
体测定法。
甲醛、甲苯、二甲
TVOC、甲醛、
苯;
甲苯、二甲苯:
Tenax管采集TVOC。 采用气相色谱法。
环境温度:25℃±3.0 ℃/气流速度:≤0.3 m/s 污染物背景浓度应低于GB/T 17729规定的标准限值。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四)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法规及测试方法 2、检测方法
研讨交流
汽车内饰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介绍
国家产业用纺织品检测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机动车辆及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
汽车内饰件实验室
目录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绍 ❖二、汽车内饰材料阻燃安全测试介绍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一)汽车车内空气现状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采样过程分为空载静止模式和驾乘模式。 在空载静止模式实施采样时,在GB/T 28370-2012规
定的环境条件下,受检车辆处于空载静止状态,车辆门、 窗等均处于关闭状态,可开启空调内循环。
驾乘模式实施采样时,在GB/T 28370-2012规定的环 境条件下,受检车辆承载额定乘员,在密闭、乘员未下车 状态下行驶2.5 h后实施。
GB/T 28370 测试流程(运动模式)
车辆封闭
样品采集
样品分析
受检车辆承载额 定乘员行驶2.53 h,门窗密闭, 乘员未下车
电化学式测氧仪检测 O2; 聚乙烯薄膜采集袋采 集CO2、CO; 活性炭采样管采集甲 醛、甲苯、二甲苯; Tenax管采集TVOC。
采用电化学式测氧法 检测O2。 采用不分光红外线气 体测定法检测CO2和 CO。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 TVOC、甲醛、甲苯、 二甲苯。
(二)VOC定义及其危害 污染物的危害
车内污染物
车内异味,影响 消费者感官体验
毒性,对司乘人 员身体造成危害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三)车内VOC的来源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四)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法规及测试方法
1、标准法规
GB 24407-2012《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二)VOC定义及其危害
定义
主要 物质
危害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即挥 发性有机化合物, 指在常温状态下容 易挥发的有机化合 物。
沸点在50-260℃ 之间的挥发性有机 物。主要包括甲醛、 苯、甲苯、二甲苯、 乙苯、苯乙烯等。
对人体健康能产生 严重危害。如使人 产生气喘、过敏等 急性症状,同时会 导致肝脏、肺等器 官受损,引起机体 免疫水平失调。
对组装好的整 车空气进行 VOC测试,使 其符合相关法 律法规的要求。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五)汽车内饰材料VOC检测
1、概述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五)汽车内饰材料VOC检测
2、内饰材料检测(顶空-气相法)
一、汽车整车及内饰材料VOC检测介 绍
(五)汽车内饰材料VOC检测 2、内饰材料检测(箱子法)
1、强制性标准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NEQ 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 FMVSS 571.302
原理:将试样水平地夹持在U形架上,在燃烧箱中用规定高度的火焰 点燃试样的自由端15秒后,确定试样上火焰是否熄灭,或何是熄 灭,以及试样燃烧的距离和燃烧该距离所用的时间。
技术要求: - 水平燃烧速度不大于100mm/min。 - 5块或更多样品燃烧速度最大值为最终结果。 - 结果表示:A、B、C、D、E。
3) 垂直燃烧性能测试: 样品560mm*170mm.(3-6片试样)。点火5秒,如 果5秒不着火,将点火时间改为15秒。 记录火焰燃烧到第1,2,3根线 的时间t1, t2及t3。根据公式计算燃烧速度V1,V2及V3的值。要求最 大燃烧速度不超过100mm/min。
谢 谢!
- 试样置于垂直的试验条件下, 在氧、氮混合气流中,测定试样刚好维
持燃烧所需最低氧浓度。
- 纺织品及塑料、橡胶类涂附织物其他塑料材料
适用于GB/T 5454 和GB/T 2406.2标准
二、汽车内饰材料阻燃安全测试介绍
GB 24407-2012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中燃烧测试 GB/T 2408 -2008 中垂直燃烧测试方法 (V等级) - 试样处于垂直位置,适用于评价实验火焰移去后燃烧程度。 - 适用于GB 24407-2012中波纹管的燃烧技术
试》
二、汽车内饰材料阻燃安全测试介绍
➢车辆上一旦发生火灾, 不但难以控制火势,而且危及车上乘客的生命安全。 车 内的各种材料(如地板、车体内墙、车体内顶、车窗、车门、电线电缆等)是车 上防火阻燃的关键。 因此, 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有关部门对汽车及轨道交通 材料及部件的燃烧特性制定了强制性规定。
二、汽车内饰材料阻燃安全测试介绍
挥发性有机物(不包括醛酮类)
醛酮类化合物
二、汽车内饰材料阻燃安全测试介绍
中国法规: ➢ 强制性标准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 强制性标准GB 24407-2012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欧洲阻燃指令: ➢ 95/28/EC / ECE- R118 《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测试 防火测
不符合要求: C-大于100 mm/min、D-大于100 mm/min 、 E; 符合要求结果:A-0、B、C-不大于100 mm/min、D-不大于100 mm/min
二、汽车内饰材料阻燃安全测试介绍
2、强制性标准 GB 24407-2012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2012年 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校车安全 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2012年4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 员 会 批 准 发 布 《 专 用 校 车 安 全 技 术 条 件 》 ( GB 24407-2012),并已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