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数字音乐音响效果
广播电视概论重点汇总

广播电视概论一、广播凡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特定范围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媒介,均统称广播,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为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为有线广播。
根据传播符号的不同,广播可分为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广义上的广播包含了广播和电视。
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正式广播。
第一家电视台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开播时间为1936年11月2日。
1926年10月,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电台在哈尔滨出现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30日,共产党领导的首家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49年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中国大陆首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并实验播出。
卫星直播电视:由设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接收卫星地面站发射的电视信号,再把它转发到地球上指定的区域,然后由地面接收设备接收供电视机收看。
高清晰度电视与数字广播电视:日本率先推出了高清电视,高清晰电视的画面清晰度高,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电视相比优势明显。
网络广播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一种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算机或者“普通电视机+网络机顶盒”为主要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视频点播,网络访问,电子邮件电视游戏,等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个性需求服务的崭新技术。
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电视剧机构有:美国的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
电视技术:电视传输系统由摄像、传输、显像三部分构成,摄像部分完成光电转换,传输部分完成电视信号的传输,显象部分则将电视信号还原成光学图像。
电视制式:电视制式是一个国家的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取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NTSC制式:简称N制式这种制式解决了彩色黑白电视广播兼容问题,解码线路简单,成本低,但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需要色彩控制来手动调节颜色。
PAL式:中国采用,又称“帕尔式”意为“逐行倒相”作用是自动改正在传播中可能出现的错相。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数字电视概述•数字电视技术原理•数字电视标准与格式•数字电视应用与产业•数字电视与高清电视的区别与联系•数字电视的未来发展及挑战01CATALOGUE数字电视概述数字电视是指将模拟电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传输和接收的电视系统。
它包括高清电视、标清电视以及移动多媒体电视等。
数字电视技术利用了先进的编码、调制、解调等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图像清晰度高、音频质量好等优点。
数字电视的定义数字电视的优势数字电视的图像清晰度比传统模拟电视高得多,可以达到1920x1080分辨率甚至更高。
图像清晰度更高音频质量更好抗干扰能力强频道资源利用率高数字电视采用了先进的音频编码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音质和立体声效果。
数字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更好地抵御各种噪声和干扰。
数字电视采用了高效的压缩技术和调制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频道资源,提高电视频道的利用效率。
数字电视的发展历程1990年代初,数字电视技术开始出现,当时主要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和实验。
1990年代末,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需求增长,数字电视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进入21世纪,随着高清电视和移动多媒体的发展,数字电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2CATALOGUE数字电视技术原理数字电视信号的压缩编码利用了图像信号的冗余性,通过减少数据量来实现高效传输。
主要技术包括预测编码、变换编码和混合编码等。
压缩编码信道编码是为了确保数字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抵抗各种干扰,包括噪声、多径和衰减等。
主要技术包括卷积码、Reed-Solomon码和LDPC码等。
信道编码数字电视信号的编码原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信号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传输,用户通过安装的有线电视盒接收电视信号,再经过解码器解码后即可观看电视节目。
卫星传输数字电视信号可以通过卫星进行传输,用户通过卫星接收天线接收卫星信号,再经过解码器解码后即可观看电视节目。
连续剧与系列剧

• (一)电视剧的时空交叉问题。胶片可 以剪开又可以用药剂结合起来,即可以 把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场景接在一起, 因而产生了电影电视特有的蒙太奇作用。 数字化更是灵活。
• 这种时间空间的安排手段确有很广阔的 天地可以开拓,它使电视剧在结构方法 上大大超过了戏剧文学的范围,从而丰 富了电视剧表现手段。
• 例如,《红楼梦》片头飘渺迷蒙、红气 缭绕的画面,配以悠远寂寥、缠绵悱恻 的主题歌《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 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 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 终虚化?啊,啊,一个枉自嗟呀,一个 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 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 流到冬,春流到夏!啊,啊。”
• 强调电视剧时空交叉,是为了更便于表 现人物的主观意识活动,也要求电视剧 的进展不要为情节所左右,而是以人物 的意识活动为重点表现内容。
• 事实上,人物的意识决定人物的行动, 决定人物之间关系的变化——即情节。 所以,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应该是一致 的。
• 电视剧熔编、导、演、摄、录、美于一 炉,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
• 阳刚之美 • 节奏较快 • 剪辑流畅
• 2、电视剧要求荧屏人物富有动作性,以 动作塑造性格,例如《三国演义》关羽 单刀会一段: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 鲁肃,佯推辞说:‘公今请我赴宴,莫 提荆州之事,我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 他日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 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到江边。
• 吕蒙、甘宁各引本军欲出,见云长一手 提大刀,一手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 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 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如呆,看关 公乘风而去。 • 通过外部动作表现了关羽的机智、鲁肃 的胆小、吕蒙、甘宁的无可奈何。
• (三)电视剧音响音乐。 • 1、声音的蒙太奇。我们响音乐的运用上,有很大的开发领 域。电视剧作家的创作思维要有音响。
4K超高清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标准

4K超高清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标准作者:袁妙玲,邓力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9期4K 超高清电视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电视高清画面的需求,推动了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进步,在业内和用户心中都获得了认可。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4K 超高清电视的优点,不断提升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尤为迫切。
1 蓝光高清DVD 声音技术应用现状现阶段,我国电视台标清以及高清电视节目等多数情况下都是对单声道声音进行复制,将其转变成两声道进行播出,它的取样频率为48kHz,它的量化为20bit。
为了提升图像的分辨率以及促进行业的发展,将电视声音的采样频率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48kHz 变为现在的96kHz,通过LPCM 数字立体声标准对4K 超清的电视节目声音进行制作,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声音的技术标准。
目前,基于蓝光高清DVD 技术来说,已经对高倍取样技术进行了运用,通过它对LPCM 的数字立体声进行录制,为音视产品市场增添了新的内容,并且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从声音技术质量的层面来看,对声音取样频率进行有效提高,对声音录制技术进行优化,拓宽频率的响应范围,进而为声音高频谐波增加了新的成份。
同时也缩短了离散信号与声音模拟信号之间的距离,减小量化失真。
另外也会使还原的声音变得更加丰满、清晰、圆润、细致。
在声音数字化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很多音频技术格式,比如LPCM 立体声、DTS-HDMaster Audio 等,它们都是比较常见的蓝光高清DVD 技术声音解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蓝光高清DVD 声音技术的发展。
2 4K 超高清电视节目声音制作技术标准选择2.1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为了确保4K 超高清电视节目声音制作能够满足现阶段的技术标准要求,提升节目制作效果,应做好超高清影像的音响开发,参考日本的NHK 音响标准,开发超高清影像UHDTV 的22.2 声道的48kHz,24bit 系统,音响配置由22 个扬声器构成,各层的声道数量分别为上层9 声道、中层10 声道、下层3 声道。
《数字音频工作站》课件

在复杂的录音任务中,控 制台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 备之一。
您需要一套高品质的扬声 器,以确保您可以听到最 真实和准确的声音。
数字音频工作站软件的选择
Pro Tools
Logic Pro X
业内最受欢迎的音频编辑软件之 一,广泛应用于音乐和电影制作。
适用于苹果电脑的专业音频编辑 软件,深受音乐制作人喜欢。
广播电视
数字音频工作站也常用于广播电视领域,用于制 作配乐和字幕音轨。
电子游戏
音效是电子游戏中的重要元素,数字音频工作站 经常用于电子游戏中的音效创作和处理。
影视制作
数字音频工作站也被广泛应用于电影和电视剧制 作领域,用于录音和后期处理。
数字音频工作站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数字音频工作站具有高效率,可重用性和高品质等 优点。
数字音频文件的导出与输出
输出格式 WAV MP3 AAC
文件大小 较大 经过压缩,较小 经过压缩,更小
数字音频的压缩与解压缩
压缩
压缩可以减少文件大小,但会降低文件的质量。
解压缩
解压缩可以恢复压缩文件的质量,但会导致文件大 小增加。
数字音频工作站的应用领域
音乐制作
数字音频工作站广泛应用于音乐制作,包括录音, 混音和音轨编辑等。
音乐制作工作室经常使用数字音 频工作站以制作各种音轨。
电台广播
电台广播制作人员利用数字音频 工作站,制作具有专业水准的广 播内容。
电影制作
电影制作人员使用数字音频工作 站在后期制作中,完成电影的音 效处理和配乐制作。
1 子混音
将每个音轨分别混合,然 后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 的音频文件。
2 总线混音
通过使用总线,将多个音 轨汇集到一起,进行混合 处理。
数字音乐制作与音乐编曲与制作

将多个音轨混合成一首完整的 歌曲,并进行必要的后期处理 ,以确保音质和效果达到最佳
。
数字音乐制作的应用领域
音乐创作
数字音乐制作为作曲家、编曲家等提 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影视配乐
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的配乐往往 需要专业的数字音乐制作技术。
广告音乐
广告中的背景音乐、音效等也需要数 字音乐制作技术的支持。
电子音乐将继续在音乐编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实验性的音乐 编曲也将不断涌现,突破传统音乐形式的束缚。
智能化与个性化
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智能编曲系统将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和 市场趋势,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音乐编曲服务。
数字音乐制作与音乐编曲的融合发展
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
数字音乐制作技术和音乐编曲艺术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音乐创作的发展。
3
5G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5G网络的高速度和低延迟特性将使得远程协作 和实时音乐制作成为可能,云计算则能提供更强 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
音乐编曲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跨界融合与多元风格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音乐编曲将更加注重跨界融合,汲取不 同文化和音乐流派的元素,创造出多元风格的音乐作品。
电子化与实验性
音乐编曲的基本要素
01
旋律
构成音乐作品的主体,是音乐中最 具表现力的部分。
节奏
决定音乐的律动感和行进速度,是 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03
02
和声
通过不同音高的音符组合,营造出 丰富的音响效果。
音色
不同乐器或声音所特有的音质和色 彩,为音乐作品增添个性。
04
音乐编曲的常用技巧与方法
重复与模进
数字技术在纪录片创作中的运用

55传媒实务·传媒业态数字技术在纪录片创作中的运用摘 要:特效,指特殊的效果,当前有很多无法直接拍摄的画面都会使用数字特效来完成。
随着现如今社会科技的发展以及影视拍摄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特效已经成为了表达电影或是电视剧的一种元素,或是一种视听语言。
数字技术与纪录片的创作有效结合,可以使纪录片自身所含有的视觉艺术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且还能够使纪录片的创作表现手法得到丰富。
数字技术的发展如何使虚拟现实以及影视特效等先进化的创作手段应用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这一问题成为目前需要着重考虑的并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主要是针对纪录片的创作中应用数字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并简述数字技术应用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原则。
关键词:数字技术;纪录片创作;运用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34(2019)10-055-03DOI:10.19483/ki.11-4653/n.2019.10.015文/冯赫明自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纪录片。
而纪录片创作要想实现真正的成熟,前提条件是在纪录片的创作中大量运用电影剪辑方式,这为纪录片的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伴随着当前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传播媒介与社会形态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而我国纪录片在第一个阶段的繁荣主要依赖的是在纪录片中运用了纪实主义手法,并且还依赖于当时所兴起的大众文化。
但是,纪实记录手法在当前的电视虚构与非虚构的节目中有着广泛运用。
曾经的纪录片已经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了,纪录片的创作需要与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已经应用于纪录片的创作领域中,数字特效技术的加入使纪录片呈现出了良好的数码效果,纪录片自身拥有着高审美、高娱乐性的特点,但是,有观众对这一现象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应用数字技术会致使纪录片的真实性减低。
纪录片的创作中应用数字技术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视觉文化必然的长远发展趋势。
声音传播:如何产生回声?

声音传播:如何产生回声?回声是指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它是声音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不仅在自然环境中常见,也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中。
本文将介绍回声的产生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回声效果的应用。
一、回声的产生原理回声的产生是由声波在遇到障碍物后发生反射而形成的。
当声波遇到一个较大的障碍物时,如墙壁、山峰等,它会被障碍物表面反射回来。
这种反射会导致声波在空间中形成一个或多个重复的声音,即回声。
回声的产生与声波的传播速度和障碍物的距离有关。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当声波遇到一个障碍物后,它会在障碍物表面发生反射,并以相同的速度返回。
如果障碍物距离声源和听者的距离相等,那么回声会在听者耳中产生一个明显的延迟声音。
二、回声效果的应用回声效果在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合理地运用回声效果,可以增强声音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听众产生更加真实的听觉体验。
1. 音乐中的回声效果在音乐制作中,回声效果常用于增加声音的深度和立体感。
通过在录音过程中添加回声效果,可以使声音更加丰满、饱满。
例如,在流行音乐中,常常使用回声效果来增加人声的层次感,使歌曲更加动听。
2. 戏剧中的回声效果在戏剧演出中,回声效果可以用来模拟不同场景的声音特点。
例如,在室外场景中,通过增加回声效果可以使声音更加传达开阔和广袤的感觉;而在密闭空间中,回声效果可以增加声音的反射和回响,使场景更加真实。
3. 影视中的回声效果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回声效果常用于增强场景的真实感和紧张感。
通过合理地运用回声效果,可以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场景的氛围。
例如,在恐怖片中,通过增加回声效果可以使恐怖气氛更加浓厚。
三、产生回声的方法产生回声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自然回声自然回声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回声效果。
例如,在山谷、洞穴等地形复杂的地方,声音会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明显的回声效果。
在户外演出或录音时,可以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回声效果来增强声音的层次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剧数字音乐与音响的效果研究【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音乐音响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影视业受关注程度在日益提高。
音乐和音响,作为影视作品特别是电视剧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艺术变现的作用。
本文重点分析了电视剧的音乐和音响的分类及应用。
【关键词】音乐音响电视剧
电视音乐和音响是和电视主题相关的音乐,电视是在电影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而成的。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它的艺术形成和内容形式都是借鉴了电影的发展。
电视音乐和音响师从于电影,并扎根于电影音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在广泛的吸收和采纳电影音乐与音响的创作方式和实践经验,早期的电视音乐和电影音乐,在功能和类型上,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随着电视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电视剧音乐与音响,已经开始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品牌特征,下面就从电视剧的音乐和音响两个方面,对其效果进行研究。
1 电视剧音乐的效果分析
1.1 电视剧音乐的特性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视听艺术,电影和电视有着太多的共同点。
通过画面和声音的共同作用,对所要表达的作品主题,能够准确形象的进行表达,、点名主旨、突出人物性格,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思想上的共鸣,实现教益或娱乐的功能。
尽管电影音乐和电视音乐从创作方式、形态特征、音乐功能和构成元素上,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和其它艺术一样,电视剧艺术,尤其是电视剧音乐,有着自
己鲜明和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
1.2 电视剧音乐的表现形式
1.2.1 主题音乐
宫廷剧《宰相刘罗锅》,曾经在90年代家喻户晓、风靡一时,以电视剧第一部为例,其电视剧音乐包含了四种鲜明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体现皇权浩大、神圣不可侵犯的音乐。
例如每次皇帝上朝时,都会有一种威武有力的声音响起;二是表现滑稽主题的音乐,在何坤遭到精灵古怪的刘罗锅戏弄时,都会响起这种音乐。
例如在何坤去拜谒刘墉时,在刘府上,刘墉趁几个人不备,将其锁在屋内,这时音乐响起,意旨刘墉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三是阴险主题音乐。
例如何坤听闻刘府有20箱黄金,立刻眼珠子咕噜噜乱转,这时音乐响起,让人情不自禁的联想到何坤的狡诈和阴险;四是表现爱情主题的音乐。
如电视剧中刘墉的好友李静和银红直间的悲情故事,画面中出现这样的情节时,往往会有略带憧憬的、缓慢、忧伤的音乐做衬托。
1.2.2 场景音乐
针对不同的场景,而产生和制作出了场景音乐,它和主题音乐有着一定的区别,并不具有预示情节发展、揭示主人公情感和表现整个作品主题的功能。
还是以《宰相刘罗锅为例》,在御花园内刘墉和皇帝打赌,若刘墉能弹得一手好琴,则需何坤对其脚趾进行叩拜,之后刘墉的琴音如行云流水般,为了烘托打赌的场景,场景音乐变现的景致而又大气,同时衬托出大清皇宫的威严和宏伟。
1.2.3 背景音乐
主要是指电视剧中表现地域、场合和环境的音乐,采用画内和画外两种方式。
背景音乐是和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的一种有声音乐。
而电视剧是源于生活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电视剧中,往往会表现一些人们所熟悉的场景,如《西游记》中孙悟空追杀蝎子精时,在小溪旁,背景音乐就是水流动的声音。
1.2.4 主题曲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包括歌曲和配乐。
而歌曲又分为主题曲和插曲两种。
歌曲是由旋律和歌词组成,通过歌曲,可以使电视观众更深的了解和掌握作品当时的场景,同时也能理会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好的影视主题曲,可产生经久不衰的魅力,让人们百听不厌。
在一部影视剧作品中,主题曲起到了高度概括和引领的作用,可点名内容主旨。
电视剧的特点是剧集较长,可对社会生活进行深入浅出的表达,而电视剧主题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艺术表达能力更是不可磨灭,主题歌有片头主题歌和片尾主题歌两种形式。
《清官谣》是《宰相刘罗锅》中的片头主题歌,歌词的内容也反映了剧作的内容,“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你就是那定盘的星”。
在一定程度上讲,片头主题曲可从侧面表达剧作的基本内容。
但剧作由于反应不同的年代,表现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创作氛围,所以电视剧作品中的片头主题曲有着多种多样的艺术处理方式。
有的电视剧由于故事情节令人欢欣雀跃,所以往往开头旋律欢乐轻快。
有的电视剧反应的年代悲伤、凄怆,所以主题歌
沉重;还有的电视剧直接用乐器声开头,气势恢弘磅礴、可引发人们内心的思考,感受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内心冲动。
主题曲往往采用“先入为主”的形式,为表达不同的剧作内容和情节做好铺垫,所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也是多样性的。
1.2.5 插曲
是主题明确的歌,穿插在电视剧的剧情当中,往往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出现,和人物的情绪转变及剧情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可对气氛进行烘托,并对人物的情感进行恰如其分的表达,对独特的意境进行营造,并引领故事到戏剧性的高潮。
纵观整体艺术效果,插曲往往可使情节的戏剧张力凸显,并可增加电视剧中的情绪色彩。
2 电视剧音响效果分析
2.1 电视剧音响属性特征
2.1.1 发声属性
在电视剧中,音响具有不同的分类。
从发声属性归类,可分为动作音响、自然音响、战争音响、特殊音响等。
动作音响是指电视剧作品中各种各样的生物,如植物、动物、人等在行动的过程中所发出的声音。
例如相互撞击声、拍打声和脚步声等等。
自然音响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声音,如打雷声、海啸生、风声、雨声、流水声;机械声响是指机械运作时发出的声音;战争音响是指和各种军事装备和战争装备相关的设备所发出的声音,如战机俯冲、子弹呼啸、爆炸、枪弹的声音等等;特殊音响是指经过电子设备加工和处理的一种特殊的声音,如通过变声加工处理的远古生物的叫声、
各种低频声音、物体在真空中运动的声音等。
根据制作形态还可划分为两类,即资料音响和同期音响;同时工作中为了对各种音响进行区分,还可分为背景音响和主要音响等。
2.1.2 艺术属性
从艺术属性出发,音响可分为两类,即写意性音响和写实性音响。
写实性音响具体是指在创作过程中,利用自然音响,对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和真实性进行完善。
在新的历史时期,电影和电视剧技术已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同声音的创作地位,写实性音响对表现影视作品的现实性和真实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和画面的结合,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写实音响突出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和丰富含义,使影视作品能够真实的体现现实生活。
2.2 在电视剧中音响的写意性功能运用
2.2.1 夸张
可通过提高响度实现,在音响的写意性功能中,夸张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的实现方式是加大声音的响度。
人的耳朵感受声音的重要指标就是声音的响度,是人的听觉系统感受声音强弱的体现,实际上是指声波振动的幅度。
对声音响度进行标示的单位是分贝,平时我们看到显示板上标示50分贝或60分贝时,就是指所计量的声音响度,提示人们声音的强弱。
2.2.2 隐喻
写意性音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隐喻和对喻。
在影视作品中,画面的不同造型和不同的角度,都具有一定的隐喻租用,可深刻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寓意。
同样的,音响和画面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具有强烈的隐喻性。
2.2.3 闪回
音响夸张和画面是具有同步效果的,但作为写意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音响闪回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是和画面非同步的画外音响。
音响闪回的概念是指,对电视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声音通过主观的方式反复多次的进行闪回,这样由于被赋予了某种暗示和特殊的意义,可引发观众丰富的联想,使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进一步增强。
2.2.4 悬念
若音响产生于某种特定的环境,并紧密连接当时的事件和环境,可使音响效果具有极强的象征性,并超出音响本身的意义。
所以音响会产生悬念感,是写意性的一种非常突出的表现功能。
2.2.5 幻听
音响的写意功能中还包括一种幻听作用,作为一种艺术升华的手段,在影视作品中有着广泛的作用。
3 结语
尽管从类别上区分,电视作品中的音响和音乐,只是几种音乐的表现形式,但作为一种视听语言,因为具有特定的性质,音乐和音响在电视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文化传播事业和影视技术
的发展,我们应该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充分挖掘音乐和音响的潜力,使它们在影视作品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在带给观众优美的视听享受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电视剧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曾田力,雷伟著.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李俊梅著.电视剧音乐艺术[m].
[3]杨文延.电视剧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09).
[4]王志强.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09).
[5]梁长荣,胡建斌.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再思考[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05).
[6]黎鸣.广西卫视频道中的美育特色[j].当代电视,2005(10).
[7]遆艳.“新声带”之感想[j].新闻爱好者,2006(03).
[8]姜智彬,徐屹丰.“全剧终”时代的眺望[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