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办奥运会的过程
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资料)

文字材料一、回顾中国申奥史:2008圆梦北京2022激情冬奥2015-07-31 18:11:14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丁洁帅国际在线专稿:北京时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北京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回顾过往中国申奥之路,不免让人感觉百感交集。
时间:1993年北京市向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出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随后在中国奥委会的全体会议上,一致同意了北京市的申请,并向国际奥委会通报了北京的申请。
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于1991年12月派出北京奥申委代表团赴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主席递交了申请书。
那是中国第一次迈出申办奥运会的步伐,当时的申奥口号为“开放的中国盼奥运”。
不过在1993年9月23日国际奥委会的蒙特卡洛全会上,北京以2票之差败给澳大利亚的悉尼,与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擦肩而过。
时间:2001年经过5年的考虑,1998年北京第二次提出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2000年6月19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申请报告,这一次北京的申奥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
经过国际奥委会的初步筛选,在2000年8月28日,北京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一起,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候选城市。
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曾经让无数国人激动不已的日子,随着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念出“北京”的名字,全国沸腾了,40多万群众涌向天安门广场狂欢,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时间:2002年哈尔滨曾经成为中国首个申办冬奥会的城市,2002年哈尔滨正式向国际奥委会发送了申办2010年冬奥会的申请。
不过在2002年8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的投票中,哈尔滨和西班牙的哈卡、波黑的萨拉热窝首轮即告出局。
哈尔滨和长春此后还曾经考虑过申请2018年冬奥会,不过都没有正式提出申办。
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

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把握舆论,赢得各方支持2001年7月13日,是全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
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一声“Being”,全中国都沸腾了,举国上下成为一片欢呼的海洋。
中央电视台随即在屏幕上打出了四个大字“我们赢了”,各地也举办了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可以说北京申奥的胜利也是中国政府公关的胜利。
北京申奥过程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实施的。
公关主体是中国,是北京。
李岚清副总理在申奥报告陈述时说:“在过去2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我们将继续保持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则说:“选择北京,你们将把奥运会第一次带到世界上拥有1/5人口的国家,让十几亿人民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服务。
”任职国际奥委会主席长达21年之久的萨马兰奇卸任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奥运会带到世界人口最多,又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中国。
正如刘淇市长在申奥成功报告会上所说:“北京申奥成功是因为有了日益强大繁荣的祖国作后盾。
”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成为受世人关注、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北京申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最高的民众支持率。
95%支持北京申奥的民众和受中国奥运情结感染的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北京申奥最重要的目标公众。
挪威籍国际奥委会委员乔恩·奥拉夫感慨万分地说:“北京申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中国民众的支持。
就我个人来说,我从北京得到的申奥信息是其他4个城市之和的2倍。
所有这些信息里都包含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给正在腾飞的中国再一个全面腾飞的机会吧!”北京奥申委确定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申办口号,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提供了一部长达500页,涉及17个主题的申办报告,并把“95%的公众支持率”的调查结果写进其中,还制作了精美的北京申奥宣传片。
投票前夕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奥申委秘书长慷慨陈词:“我们有信心创造历史。
这将是奥运会第一次来到有近13亿人口和5000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
中国申办奥运会的过程PPT课件

现了。
决策 篇
在北京中轴线的北四环路北侧 有一片空地,迟迟没有开发。这里 难道没有商业开发价值?根据《申 办报告》中的规划,这里将兴建包 括主体育场在内的14座比赛场馆和 国际展览中心、奥运村、主新闻中 心,其北侧是760公顷的森林公园。 为举办奥运会预留奥林匹克公园用 地,这不能不说是远见卓识的决策。
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祝2008北京 奥运会圆满成功 !
对于国际奥委会委员吕圣荣来说,申办成功是她献给女 儿最好的结婚礼物。女儿今年三月份结婚,但不巧的是, 北京奥申委给她安排出国活动早已提前定好。在家事与 国事面前,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女儿结婚那天, 她从国外打来电话,向女儿祝贺。
开放 篇
“新北京,新奥运”,这是北京申办
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口号,也在北京申奥
中国 申奥 成功 日期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这是一个令中国人兴奋、激动和扬 眉吐气的时刻,这是奥林匹克运动 一次公平、公正和历史性的抉择。7 月13日,莫斯科当地时间18时15分 (北京时间22时15分),国际奥委 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世界贸易中心会 场庄重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 市--北京。
.
1
1991年3月18日,北京奥申委宣 告成立,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新闻 发布会。此后,中国奥申委便在党 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 的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工作。但在 1993年9月23日的蒙特卡洛国际奥委 会第101次会议上,中国以两票之差 落选。
2000年8月28日19时39分,中国 北京成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候 选城市之一。一同进入候选城市的 还有: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日本大 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 2001年1月17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 申办委员会秘书长王伟一行5人,在 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北京2008 年奥运会《申办报告》。2001年7月 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届全体会议 投票选出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 主办城市。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故事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故事
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至24日在中国北京市举行的一次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这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中国体育事业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次重要展示。
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始于2001年7月13日,当时北京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成功申办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
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夏季奥运会,也是亚洲第三次举办夏季奥运会。
在筹备过程中,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工作。
其中包括建设了新的体育场馆,如鸟巢和水立方,以及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环境等各方面的条件。
这些工作不仅为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提供了保障,也为北京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
开幕式在鸟巢举行,由张艺谋担任总导演,展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成就。
开幕式的成功举办,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在各个项目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中国代表团在这次奥运会上表现出色,共获得了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首位。
除了比赛本身,北京奥运会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奥运文化节、奥运青年营等,展示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友好形象。
总的来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它也推动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激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情。
中国与奥运的百年历程

中国与奥运的百年历程一、前言奥林匹克是世界性的体育盛会,也是公认的最高荣誉和最高理想的实现。
奥林匹克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因为它超越了国籍、肤色和政治制度等任何界限,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百年的奥林匹克历程中,中国不仅取得了丰硕的体育成就,而且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回顾中国与奥林匹克的百年历程,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分别是早期参与、奥运夺金、奥运策划与承办和奥林匹克文化。
二、早期参与中国早在19世纪末期就开始了体育活动,当时西方的体育运动文化在中国开始逐渐传播。
1896年,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当时中国没有参加。
但是,1910年,北京体育协会成立,开始了中国体育的组织和发展。
1913年,中国选手应邀参加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波多黎各田径赛,这是中国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的第一次。
1919年,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参加了在远东亚洲举办的运动会(即后来的东亚运动会),获得了不少荣誉。
1924年,第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举办,当时已经有八个亚洲国家参加,其中就包括中国。
中国代表团由洛阳体育协会赞助,派出的仅有的五名运动员均是在英国留学的华人学生。
虽然中国选手没有获得任何奖牌,但是这标志着中国第一次正式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三、奥运夺金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体育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此时,中国获得的国际大赛奖牌数始终位于亚洲各国之首,并在世界范围内居领先地位。
1979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将中国奥委会重新承认,并将其成员身份在1981年回来。
从那时起,中国代表团开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不断增长的奖牌数。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获得九枚金牌,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四,被誉为“东方巨龙崛起”。
此后,中国代表团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获得五枚金牌,排名亚洲第二、世界第八。
但是到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再次夺得16枚金牌,位居亚洲及世界奖牌榜的第一位,威震奥运赛场。
中国奥运发展史简述

中国奥运发展史简述中国的奥运发展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开始接触奥林匹克运动。
当时,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基本上是一些武技项目,例如武术和拳击等。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才逐渐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奥运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体育舞台上的一支强大力量。
中国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是在1979年恢复了和这个组织的联系,中国奥委会(COC)重新成立。
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奥运会,虽然成绩不理想,但也标志着中国奥运事业的一个新的起点。
之后的1988年汉城夏季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首次获得了金牌,为中国体育迈向世界级舞台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在奥运事业上的成就也逐渐增加。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队获得了16枚金牌,首次跻身奖牌榜前三甲。
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队再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共获得16枚金牌,排名第四。
这些成就不仅令中国体育事业备受瞩目,也让中国体育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中国作为东道主成功举办了这届奥运会,不仅体现了中国在体育设施建设和组织能力上的实力,更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对外开放的精神。
这届奥运会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城市建设和人文魅力,也让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中国奥运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一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奥运事业上的成就也越来越多。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队再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共获得26枚金牌,位列奖牌榜第三位。
这些成就凸显了中国在奥运事业上的实力和实用,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之一。
中国的奥运发展史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在奥运事业上的成就也日益显著。
中国队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不仅令人瞩目,更展示了中国的体育实力和国际形象。
相信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在奥运事业上的成就也会越来越多,为中国体育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奥运史简要回顾

1913年由中国、日本、菲律宾发起,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首届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后改称远东运动会)。
1924年王正廷被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位中国委员。
1928年中国派宋如海观摩第9届奥运会。
1932年中国第一次正式派选手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第10届)比赛。
1938年国际奥委会第38届全会于埃及开罗召开,中国代表在会上抗议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破坏世界和平,要求取消日本东京、札幌1940年夏季、冬季奥运会主办权。
1939年国际奥委会第39届全会于伦敦召开,孔祥熙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
1947年国际奥委会第41届全会于斯德哥尔摩召开董守义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
1948年第14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中国派出了33名男运动员参加篮球、足球、田径、游泳、自行车5个项目的比赛。
1949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
中国派出运动员26人,参加游泳、篮球、足球比赛。
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运动会已近尾声,仅吴传玉一人参加了游泳(100米仰泳)预赛。
1956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表声明,宣布不参加第16届奥运会。
中国台北派出21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田径、举重、射击、篮球、拳击项目的比赛。
1958年中国奥委会被迫中断与国际奥委会关系。
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
中国台北派出47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射击、足球、篮球和拳击项目的比赛,中国台北运动员杨传广获十项全能亚军,是本届奥运会亚洲获得的唯一一枚田径奖牌,是中国获奥运会第一枚奖牌。
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在日本东京举行。
中国台北派出55名运动员参加田径、篮球、举重、射击、自行车、体操、拳击、柔道项目的比赛。
1968年第19届夏季奥运会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举行。
中国台北派出43名运动员参赛,纪政在80米栏比赛中获得银牌,为中国女子取得首枚奥运会奖牌。
1970年国际奥委会第70届全会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中国台北的徐亨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北京申奥成功的过程

北京申奥成功的过程北京时间2015年7月31日 17:55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吉隆坡正式宣布2020年冬奥会由瑞士洛桑举办,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由中国北京举办。
这次申办成功,北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张家口也是第一个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北京申奥成功的过程2001年 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在此之前,北京申奥代表团成员李岚清、刘淇、袁伟民、楼大鹏、王伟、邓亚萍、杨澜以及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向国际奥委会作陈述报告,并就环境、反兴奋剂、交通、语言等问题回答了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提问。
2001年 7月12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在莫斯科著名的大剧院隆重开幕。
出席开幕式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宣布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开幕。
随后他向即将卸任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颁发了俄罗斯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萨马兰奇也充满感情地回顾了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21年来的工作历程。
来俄罗斯参加本次全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李岚清也出席了开幕式。
同日中午,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莫斯科斯拉夫饭店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
北京奥申委代表团按照以往抽签顺序排在大阪、巴黎、多伦多之后第四个出场。
2001年 7月10日国务院副李岚清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一百一十二次全体会议。
随同李岚清一同前往的有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和国务院副秘书长徐绍史等。
2001年7月9日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在市政府会见了北京市市长刘淇。
卢日科夫向中国客人介绍了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的筹备情况,双方还就加强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文化和经贸合作交换了意见。
同日,在莫斯科世贸会议中心,北京代表团首先把展台搭建起来。
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云集在五城展台搭建现场,第一轮宣传大战开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1月17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 申办委员会秘书长王伟一行5人,在 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北京2008 年奥运会《申办报告》。2001年7月 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届全体会议 投票选出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 主办城市。
中国 申奥 成功 日期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这是一个令中国人兴奋、激动和扬
眉吐气的时刻,这是奥林匹克运动 一次公平、公正和历史性的抉择。7 月13日,莫斯科当地时间18时15分 (北京时间22时15分),国际奥委 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世界贸易中心会 场庄重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 市--北京。
中国 申奥
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最近一两年,北京已成为一个对外开
放的大都市。截至目前,北京有外资企业 6000家。北京承办的国际大型活动目不暇 接,如国际科技周、国际音乐节和世界城 市首脑会议等等,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 老北京向世界展示其现代化大都市的魅力。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一个开放的 过程,北京筹备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更将
在北京中轴线的北四环路北侧
有一片空地,迟迟没有开发。这里 难道没有商业开发价值?根据《申 办报告》中的规划,这里将兴建包 括主体育场在内的14座比赛场馆和 国际展览中心、奥运村、主新闻中 心,其北侧是760公顷的森林公园。 为举办奥运会预留奥林匹克公园用 地,这不能不说是远见卓识的决策。
圆梦 篇
实现 梦想
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经过
委员不记名投票,悬念到第二轮后
终于被揭开。第二次申办奥运会的
北京,面对强大对手的挑战,以高
水平的申办工作和泱泱大国的实力,
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奥林
匹克圣火7年后将在中国点燃!这将
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第一次。
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奥运梦想终于实
现了。
决策 篇
1991年3月18日,北京奥申委宣 告成立,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新闻
发布会。此后,中国奥申委便在党
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 的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工作。但在 1993年9月23日的蒙特卡洛国际奥委 会第101次会议上,中国以两票之差 落选。
2000年8月28日19时39分,中国 北京成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候 选城市之一。一同进入候选城市的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终 于圆了中国人民及海外华人华侨一 个世纪的奥运梦。
早在上世纪初,《天津青年》杂志 在一篇文章中就提出这样三个问题: 中国什么时候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 运会?中国什么时候派一支队伍参 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举办奥运 会?
奉献 篇
几个月前,北京市长、北京奥申委主席刘淇在北京饭店 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北京必须成功,这是1300万北 京市人民的重托,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心愿……说到这 儿,市长动情了,声音哽咽了,泪水在眼眶里滚动。 几个月后,在莫斯科世贸中心,刘淇的泪水再次夺眶而 出。人民的重托,艰难而激烈的申办历程,主办权来之 不易,刘淇激动地与周围的同事拥抱。 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系统工程,又 是一次富有悬念的挑战。奥申委一百个工作人员来自五 湖四海,大部分是从北京市有关部门和国家体育总局抽 调来的。然而这是一个高素质又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对于国际奥委会委员吕圣荣来说,申办成功是她献给女 儿最好的结婚礼物。女儿今年三月份结婚,但不巧的是, 北京奥申委给她安排出国活动早已提前定好。在家事与 国事面前,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女儿结婚那天, 她从国外打来电话,向女儿祝贺。
开放 篇
“新也在北京申奥
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祝2008北京 奥运会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