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阅读附答案
古诗词黄大临《青玉案送山谷弟贬宜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
(共12分)青玉案·送山谷【1】弟贬宜州黄大临【2】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3】。
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罍【4】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
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注释:【1】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2】黄大临:黄庭坚之兄。
【3】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慎阳人,学识品行俱佳。
在这里,词人赞黄庭坚就如当年的黄叔度。
【4】罍:léi,古代的一种酒器。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千峰百嶂”一方面形容到宜州路途艰险,另一面也表明黄庭坚此行前途未卜。
B.“别语”句表达了分手就在眼前,词人心里格外悲伤,喉咙哽咽已经说不成句。
C.“已断离肠能几许”和“断肠人在天涯”中所抒发的“断肠”的情感是一致的。
D.这首词语言虽朴素、平淡,但感情却深厚、强烈,有一种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14.词的后三句用了虚写的手法,下列词句没有使用该手法的一项是(3分)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B.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C.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5.有评论家说,本词“听尽空阶雨”中的“尽”字有一字传情之妙。
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分)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3.(3分)C(前者抒发的是兄弟之间的别离之情,后者抒发的是天涯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情感。
)14.(3分)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没有使用虚写的手法,它写的是眼前真实所见。
)15.【参考答案及赋分建议】“听尽空阶雨”是词人想象与弟弟离别之后的情景,(1分)句中着一“尽”字,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词人因离别时的心境而设想的别后状态与心绪。
青玉案贺铸阅读答案

青玉案贺铸阅读答案【篇一:2015年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class=txt>语文试题卷一、语文知识积累(27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1)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贺铸《青玉案》)(3)子曰:“默而识之,,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4),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舟抒怀,发出“,”的感慨。
(6)《武陵春》中李清照因人事变故,无限悲苦,以泪代语的句子是“,”。
(7)今年5月亚锦赛上,中国女排姑娘不畏困难,以杜甫“,”那样的雄心,奋力拼搏,终获冠军,重登亚洲之巅。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2)媵人持汤沃灌..(3)由是先主遂诣亮(4)惧其不已也..4.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4分)(1)微不足道()a.不足为外人道也b.食不饱,力不足...(2)不可名状() a.不能名其一处也 b.名之者谁...5.名著阅读。
(5分)(1)下面片段中的“他”是谁?正确的一项是()(2分)他不再梦见狂风暴雨,或者女人,或者大场面,或者巨鱼,或者拳赛,或者角力,或者亡妻。
如今他只梦见各种地方和岸上的狮子。
(2)阅读下面片段,完成①②两小题。
(3分)第二天中午,我坐在婴儿室的壁炉旁边,感到身体虚弱,支持不住,但我最严重的疾病,还在于一种说不出来的心灵上的痛苦。
然而,我想,我应该快活,因为里德家的人一个也不在这里,他们跟他们的妈妈一起坐马车出去了。
我央求白茜去把《》拿来。
这本书我曾经津津有味地看过一遍又一遍。
那书中的国度,我相信都是地球表面实实在在的一部分。
我毫不怀疑,早晚有一天,我出去长途旅行,会亲眼看见这一个国度的小小的田地、房屋、小牛和小羊,亲眼看见那一个国度的森林般的麦田、巨兽般的猫和像塔一样高的男人和女人。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含答案(2022·河南洛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①陆游西风挟雨声翻浪。
恰洗尽、黄茅瘴②。
老惯人间齐得丧③。
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④。
故人小驻平戎帐。
白羽腰间气何壮。
我老渔樵君将相。
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①南宋绍兴年间,主和派当政,陆游被调福建宁德任主簿,与好友县尉朱景参同游闽江边的北岭时,做此词。
①黄茅瘴:南方八九月间茅草枯黄时节所发的瘴气。
①齐得丧:齐同得失。
①凌烟像:唐太宗曾建凌烟阁,绘开国功臣肖像于阁中,以纪念褒扬。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有风狂雨骤,便有之后的天清气爽,作者以旷达心态惯看自然人世的变化。
B.“千岩高卧”三句多处用典,设想自己的归隐生活情状,表达了厌弃功名之心。
C.酒酣之际畅叙将来,在期待中构想友人腰佩羽箭、驻守军帐的豪壮将军形象。
D.词以场景描写收尾,与好友江边对酌、品尝荔枝的美好聚会,未分别已怀恋。
15.作者时年35岁,却在词中两次写到“老”,这两处“老”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蕴?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案】14.D15.“老惯人间齐得丧”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此处“老”表明自己愿意退隐、不再追求功名,颇有萧散苍凉之感。
“我老渔樵君将相”指的是未来诗人归隐,而友人成为将领。
此处的“老”表达了对友人建功立业的向往之情。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未分别已怀恋”错,词的最后表现的是词人希望好友朱景参在得意时不要忘了老朋友,而不是对友人的怀念。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老惯人间齐得丧”意思是,年龄老了,把人间的得失看得一样,无所动心。
词人虽正当盛年却早生白发,也就有了叹老嗟悲的资格。
再根据下文“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可知,词人已有归隐之意。
青玉案黄公绍阅读答案

青玉案黄公绍阅读答案青玉案黄公绍阅读答案青玉案黄公绍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①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日。
②停针线:古代习俗,春社日妇女停止做针线活。
【小题1】下阕首句“春衫著破谁针线”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样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小题2】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试加以分析。
(6分)答案小题1】①春衫已经穿破,谁来为我缝补呢?(1分)②表达了在外漂泊的游子思念家乡、想念妻子的感情。
(2分)③这句话与上片“年年社日停针线”相呼应,“年年”“著破”表明夫妻分别时间之长,游子由穿破的春衫想起缝制春衫的妻子,不禁悲从中来,泪沾湿作者衣衫。
(2分)【小题2】①反衬(或对比),双飞的燕子和分离的人形成对比。
用双飞的燕子反衬夫妻分离的悲哀。
(3分)②虚写(或想象),漂泊在外的诗人,想象家中的情形:社日妻子停止做针线活,看见双飞的燕子,而想念远行在外的我。
自己思念,却从对方写起,更显思念之深。
(3分) 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答案是:3种。
“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
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如何学好高中语文1.掌握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在高考的时候主要的考点就是平常背诵的古诗和阅读、作文等,其实只要认真的背诵喝长积累知识点就能掌握好语文,不是同学想的那么烦躁,在很多的同学的眼里,语文可能是一门最不值得复习的学习,因为似乎无论自己自己多么努力,成绩提高都不会很明显。
因为在语文考试中,最零散、最不好掌握的就是基础知识了。
这部分既包含了拼音、成语、文学常识等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包括语病、连贯和仿写等需要深刻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技能。
【推荐】青玉案阅读答案贺-实用word文档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青玉案阅读答案贺篇一: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元夕”指的晚上,此夜又称。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花千树”“星如雨”运用比喻和夸张,写出了灯火之盛。
B.“风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了人们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
C.“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绘了“那人”的美丽和可爱。
D.词以“那人”所处地点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寂寞的品格。
参考答案:7.元宵节元夜(2分)8.C(2分)篇二:《青玉案曹组》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8.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参考答案:8.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
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5分,三种情感3分,结合诗句2分。
惠洪《青玉案》阅读答案及赏析

惠洪《青玉案》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青玉案惠洪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
日永如年愁难度。
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1)结合整首词,说说“愁难度”中的”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2)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一句(“彻晓潇潇雨”)运用的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1)长亭路上的离别之愁,行人回首高城,不见亲朋的憾恨J牵挂之愁;孤身漂泊之愁;词人暮夜深思亲人的绵绵情愁。
(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以景结情)。
在彻夜的潇潇细雨这一千丝万缕绵绵无尽的意象中,寄寓了思念者的不尽情愁。
(意对即可)【问题】_________1.结合全词,请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到离愁?(5分)_________2.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赏析】:惠洪这首和作从长亭惨别到旅舍苦思,外景内情,相反相成;忆想、现实,交织其间,突出离愁之既深且苦。
上片表现别时情景。
长亭折柳,从此远别,牵动愁肠,是以生恨。
故落笔先写出这揪人心肺的一幕:长亭别恨。
“绿槐烟柳”,乃三春美景,与饯行送别的“长亭路”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反差,实即以乐景衬哀情,使人倍觉黯然魂销。
“取次”,随便,这里有草率之意。
试想离人黄庭坚已是遭贬流放的罪臣,奉诏即行,焉敢滞留,其匆匆成行、草草送别之仓惶情状,实亦不难想象。
著一“恨”字,实含无限伤感。
进而表现离别之际的思绪。
试想离人此去宜州,“千峰万嶂”、“远山修水(黄大临和词之句),年近花甲而遭此坎坷,能不忧谗畏谤,思亲怀旧,愁怀惨怛,孤寂难堪?能不倍感时间漫长,痛苦的日子难以打发?”“日永如年愁难度”,虽是赋体直陈的本色之语,确也令人直觉肠回九转,凄惋欲绝。
再进而表现离人上路之后的情景。
试想离人虽然踏上流放之路,怎能割舍亲友!因此立马据鞍,频频回首。
只是却被暮云遮断了视线,连开封那样的高城都望不见,怎能望见站立在高城上送行的亲友!词中虽只刻画离人踟蹰不前的索寞身影,但其依依不舍、怅怅不已的凄凉心境却已生动如见。
(完整版)辛弃疾《青玉案_元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青玉案·元夕练习卷1.“玉壶”在词中比喻。
全词描述了的盛景,表达了作者自甘孤单、、的质量。
(1分) 2.“元夕”指的夜晚,此夜又称(2分)3.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花千树”“星如雨”运用比喻和夸张,写出了灯火之盛。
B.“风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了人们彻夜歌舞的喧杂场面。
C.“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述了“那人”的美丽和可爱。
D.词以“那人”所处地点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孤单的品德。
4.以下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述元宵节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由夜,玉漏莫相催。
D.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答案:1.明月·元夕之夜人们赏析灯火·不与世俗沆瀣一气·高洁傲岸2.元宵节·元夜3.C4.C( 1)这首词描述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2 分)(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分)答案:(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也算对)( 2 分)(2)写出“反衬”等手法即可给 2 分(或比较、烘托、烘托手法),以元夜的繁华喧杂反衬“那人”的孤寂( 2 分);表达作者耐得冷漠孤单、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马虎对即可)(2分)。
6.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7.“花千树”描述五彩缤纷的彩灯缀满街巷,忧如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相同。
这是化用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翻译词句。
猛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清静去处发现了她。
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经过描述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述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有时相遇的情况。
10.写下这首词的韵脚:雨、路、舞、去、度、处。
二:说明: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青玉案_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_张榘阅读附答案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阅读附答案
青玉案被檄①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②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怯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
六朝往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②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
8. 前人评论上阕“满袖尘埃推不去”的“推”一词用得妙,请扼要分析妙在何处。
(5分)
▲
9. 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甚么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扼要分析。
(6分)
▲
8. (5分)答:“推”一词用得妙之处在于,①应用夸大手法,(1分)凸起“尘埃”之多,(1分)形象写出词人风尘仆仆之状。
(1分)②更写出词人因“被檄出郊”而内心愁闷之重。
(2分)
9. (6分)答:下阕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但愿尽早超拔出来的情感。
(2分)“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道出了诗人误入仕途的怨尤与后悔;(1分)“且尽清樽公莫舞”,既表达了对官场得势之人不要过分轻狂的奉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讨厌;(1分)而“六朝往事”已如“一江流水”,又表明诗人对历史上的荣辱
成败已看透;(1分)因而“万感天涯暮”,在面对傍晚时,想到身世国情,倍感苍凉。
(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玉案》阅读附答案
【原文】
青玉案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问题】
7.“元夕”是指【】节。
8.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星如雨”写出了天上的繁星像雨点同样,形容星星之多。
B、“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出了当时热烈的场面。
C、“暗香”借指那些装扮得花枝招展,争先去看灯、游玩的女子。
D、“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表现出不愿趁波逐浪的品格。
【参考答案】
7.元宵(或“上元”)(2分)
8.A(2分)(“星如雨”意谓焰火纷飞,洒落如雨。
星,指焰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