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楼梦》妙玉这一人物形象(1)

合集下载

解读红楼人物——妙玉身世探微

解读红楼人物——妙玉身世探微
父 临 寂遗 言 , 他 ‘ 说 衣食 起 居不 宜 回 乡 , 此 静 居 , 在
来” 的机会 , 其余 都是 侧 面描 写 ( 也仅 三段 )外 加 断 ,
词 一 首 ,世 难 容 》 《 曲子 一 支 , 笔 多 隐 意 。尽管 如 且
此 , 们 不能 说 这个 人 物 是 可有 可 无 的 、 不 足 道 我 微
它 几 处 。 大 致 可 以 推 想 到 有 关 妙 玉 的 基 本 身
其深 意 的 , 以说 , 玉 在 《 楼 梦》 可 妙 红 中有 着很 重 要
的地 位和 典型 意义 。 曹雪 芹把 她 列 为 “ 陵 十二钗 ” 金
世— — 来历 不 凡 , 出身 高贵。
从前 面 的叙述 可 知 , 玉第 一次 暗 出是经仆 人 妙
个 人 您是 不 是 考虑 一 下 ,说 : 外有 一 个 带 发修 “
生 了这 位姑 娘 , 自小 多 病 ,买 了 许多 替 身 皆 不 中 用 , 底 这 位 姑 娘 亲 自人 了空 门 , 才 好 了 , 以 到 方 所
行 的 , 是 苏 州 人 氏 , 上也 是读 书仕 宦 之 家 , 本 祖 因
之一 便是 明证 。 的存 在在作 品 中起 到烘 云托 月和 她 加深 作 品批判 意义 的作 用 方面 ,非 别钗 而 能替代 ,
这 点将在 以后 的论 文 中论及 , 本文 试 就妙 玉 的身世
之 1介 绍 的 , 2 1 值得 玩 昧 的是 。 当林 子孝 家 向王 夫人 汇报 以后 , 来 只是 想 提建 议 , 没 想到 王 夫 人 一 本 但
口就 应承 了 。王夫人 一 向以行 事沉稳 而 闻名 , 事 凡

作 一初步 的探 讨 。

妙玉是怎样的一个人红楼梦妙玉简介

妙玉是怎样的一个人红楼梦妙玉简介

妙玉是怎样的一个人红楼梦妙玉简介妙玉是怎样的一个人红楼梦妙玉简介妙玉是的一个人妙玉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她的言谈举止都足以表明她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尽管她的身份是个尼姑,可是她的一言一行都表明她不是一个跳出红尘的人,尽管她自称自称是“槛外人”,但实际上她并未能迈出尘世的门槛儿。

那么妙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其一,是一个洁身自好的人。

那妙玉洁身自好,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

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为人孤癖,不合时宜”。

她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妙玉嫌脏就不要了。

其二,是一个举止高雅的人。

妙玉虽然是个小尼姑,可诗词书画都有很深的文化造诣,也颇有文艺女青年的范。

读过红楼的人都知道,林黛玉和史湘云是其中的著名才女,可妙玉居然和她们对句旗鼓相当,可见那妙玉也绝非一般小女子可比。

其三,是一个一心仰慕自由的女子。

妙玉走进尼姑庵,穿上佛装,心里却对红尘有些留恋。

她特别喜爱庄子那种无拘无束的状态。

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她喜欢物我合一的状态。

其四,是一个尘缘未了的小女子。

妙玉是尼姑,不过并没有看破红尘,尽管说话做事有些不合时宜,但她却是带发修行,或许心里面旧情未了。

另外第63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

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把一个少女隐秘的心思写得极细。

其五,是一个看破世俗的人,正如那首歌里所唱的:“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妙玉是极尽的。

她的才华、她的与众不同、她的高傲、她的桀骜不驯,都是当时社会所不能允许的。

这是一个悲剧人物,妙玉也因此而跻身于金陵十二钗之一,尽管在红楼梦中,描写她的言行不是太多,可以说是惜墨如金,不过就是这寥寥数语,让人记住了一个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才气卓然的小姑娘,这实在是曹公的过人之处。

从妙玉形象浅析曹雪芹在出世入世间的痛苦挣扎

从妙玉形象浅析曹雪芹在出世入世间的痛苦挣扎

从妙玉形象浅析曹雪芹在出世入世间的痛苦挣扎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包含了许多对于佛教的描写,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很多学者以此为出发点,主要结合小说开篇“三生石”上的“木石前盟”、茫茫大士空空大仙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最后贾宝玉的“悬崖撒手”(出家)等情节,分析指出《红楼梦》的思想主旨就是宣扬佛教的色空观因果观、劝人出世等①。

但笔者认为,虽然《红楼梦》中有许多涉及佛家的笔墨,但还没有达到将佛教思想作为《红楼梦》思想主旨的程度。

佛教只是曹雪芹突破残酷现实的一条可能出路,但其实曹雪芹心知肚明,这条可能的出路对他而言实则是不可能的。

下面主要结合对妙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对这一观点加以阐述。

妙玉在《红楼梦》中无疑是一位极其重要而又十分特殊的一个人物。

关于她的身份许多学者都有过深入详尽的研究和探讨②③,这里不作赘述,总之她因为从小体弱多病、不得已遁入空门。

除了后期才出家的贾惜春以外,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位佛门子弟,小说文本对佛教内容的描写、曹雪芹自身对佛教看法的阐述大都是通过妙玉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的。

但是,曹雪芹笔下的妙玉却是充满矛盾的。

一方面,在曹雪芹惜墨如金、若隐若显地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妙玉真正修持的出家人形象。

书中直接描写她涉及到佛教的大抵有三点:其一是居于寺庙之中。

她先后住过玄墓蟠香寺、西门外牟尼院和大观园的拢翠庵,而且在拢翠庵中,她是住持。

其二是日常的礼佛念经。

在第八十七回,宝玉陪妙玉从惜春处回来以后,她“掩了庵门,坐了一回,把‘禅门日诵’念了一遍。

吃了晚饭,点上香拜了菩萨”。

其三是打坐念禅。

“咖跌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

坐到三更过后。

”到惜春处下围棋时,她也说,“我到五更须得打坐一回”。

即使被贼人劫持时,也是“妙玉一人在蒲团上打坐”。

这些都表现了妙玉是按照禅门清规,每天有晨昏功课的。

虽然《红楼梦》里写到妙玉的日常功课较少,然而却让我们了解了妙玉的形象。

“禅的实质,是通过自我调心,达到主体与自然界的最大和谐,达到精神上的超脱、宁静、安详”,而妙玉展示给我们的正是这种禅宗的形象。

人物形象浅谈之妙玉

人物形象浅谈之妙玉

《红楼梦》人物浅谈之妙玉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对于一个初读《红楼梦》的人来说,妙玉绝对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因为在前八十回中她的戏份并不多,也绝对是一个另类:美丽孤傲,洁癖难处,万人不入她的眼,还真有点让人嫌的感觉,不明白作者为何会给她如此高的写照。

且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妙玉,纵然与四大家族没有血缘与婚姻关系,却也能跻身其中,排名又在脂粉英雄的王熙凤之上,真让人费解。

通过刘心武先生对妙玉的探究才知道,妙玉还是贾宝玉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女性之一,更可见她的非同一般。

不过看看她在太虚幻境中〈〈世难容〉〉的判词:“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脓,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又倍感心酸。

作者以“世难容”三字来评述这只曲子,这三字不仅概括了妙玉多方面的复杂性格,也道出了她曲折独特的一生。

妙玉那“世难容”的思想性格和她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蕴藏着发人深思的思想内容,熔铸着耐人寻味的社会意义。

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孤傲清高。

妙玉在《红楼梦》里的出场是间接的,是通过贾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来省亲,管家林之孝向王夫人汇报大观园家庙找个尼姑事间接推出了妙玉,同时林管家还介绍了妙玉的身世,《红楼梦》第十八回写到妙玉是。

苏州人氏,祖上仕宦之家。

自小多病,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年方十八,法名妙玉。

今父母俱亡,身边嬷嬷丫头伏侍。

文墨极通,摸样极好。

又比较孤傲清高,所以王夫人用请帖去把妙玉请来。

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给人感觉是一个带发的有才学的孤傲清高的尼姑。

自小就循入空门。

第四十一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随同贾母游玩大观园时才直接出场。

文中这样写道: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

妙玉忙接了进去。

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

《红楼梦》人物简介及性格(一)

《红楼梦》人物简介及性格(一)

《红楼梦》人物简介及性格(一)(1)主册贾宝玉:江东洞花主,祖籍金陵,傅蓉贾政次子,自幼深受祖母宠爱。

他也出身于官宦之家,长着一张漂亮的脸蛋。

脸如中秋,色如春晓之花,鬓角刀削,眉如水墨画,鼻如吊胆,目如眼。

他虽然生气,但有时也会笑,就是一副深情的样子。

因为住在怡红院杰仕会所的时候取名弘毅公子,聪明,温柔,整天在粉队里玩,形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乖张气质。

评价:怜香惜玉、沾花惹草、多情重情、温和善良、有同情心、混世魔王、乖张顽劣、文思敏捷。

林黛玉:字颦卿,别号潇湘妃子。

原藉姑苏,贾母心爱的外孙女。

先伤母,其父亦不久去世。

形容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如姣花照水;形动如弱柳扶风一幅古代病态美人图,跃然纸上。

她性情孤高,胸怀狭窄,才情之高,为十二金钗之冠。

评价:冰雪聪明,才华横溢,理解力强,能说会道,孤傲清高,苦涩渺小,自我比较,敏感多疑,多愁善感,体弱多病,天真率直。

薛宝钗:别号蘅芜君,与宝玉原系姨表姊弟。

生得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下画而横翠,肌肤也丰泽而白皙。

她性情温和贞静,行为豁达大度,处事随分安时,才情之高,亦只她堪与黛玉匹敌。

故贾府中自贾母起,上上下下没有不称赞她的,不过她在滴翠亭外嫁祸黛玉更足见她心机之深。

评价:大方优雅,学识渊博,低调淡泊,温柔贤惠,真诚豁达,端庄从容。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

她是营里医生秦邦业收养的女儿,来自养生堂。

她的小名叫可儿,名字既好听又好听。

她婀娜多姿,细腻浪漫,温柔祥和,深得贾母等人的宠爱。

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导致她英年早逝。

评价:袅娜纤巧,性格风流,温柔和平。

王熙凤:小名凤姐儿,混号凤辣椒,贾琏之妻。

他生来就有一双红凤凰三角眼,两弯柳叶眉毛脱落,身材苗条,体态妖艳,粉脸带威春隐,笑前红唇闻香。

从这个描述中,不难想象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她争强好胜,拒绝处处被表扬或批评,努力把一个复杂的家庭傅蓉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不能说是她的强项。

妙玉赏析

妙玉赏析

古殿青灯旁的一枝寒梅——浅析《红楼梦》中妙玉的性格与爱情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描写了妙玉的性格与爱情。

她的出身、她所处的环境造就了她被扭曲的怪僻性格和灵魂,但她敢于打破世俗的常规戒律,去大胆追求正常人的生活和爱情,可一个人不可能超越她所处的历史阶段而存在,因此,妙玉最后仍是以悲剧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中,有一个披着面纱的神秘女子,她就是妙玉。

妙玉与林黛玉不同,二人虽都是痛失双亲,才华馥仙,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但她却是身陷佛门,带着无数的枷锁和羁绊。

同时,妙玉也与贾惜春不同,惜春是身在凡尘,心向佛门,而妙玉是身在佛门,心向凡尘。

那么,妙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我们究竟该如何来看待她呢?这个人物身上又蕴含了怎样的内在意义呢?为了更深刻的理解妙玉的性格特征,本文试从这三个方面来予以探讨,以对妙玉这个人物及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地位有一个客观、清晰的了解。

一.妙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我们先来看看《红楼梦》中专论妙玉的那支《世难容》的曲子: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脓,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⑴作者以“世难容”三字来评述这只曲子,这三字不仅概括了妙玉多方面的复杂性格,也道出了她曲折独特的一生。

妙玉那“世难容”的思想性格和她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蕴藏着发人深思的思想内容,熔铸着耐人寻味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它的锋芒所向,遍及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当然也涉及到上层建筑之一的宗教。

书中描绘了大量的宗教仪式,道观寺院,僧尼道士,妙玉就是其中的一个。

妙玉是一个介于幽尼与闺女之间的尴尬的人物,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封建宗教的虚伪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同时,我们也体会出了妙玉这个介于“槛内”与“槛外”的尴尬之人的痛苦和无奈。

红楼梦人物分析范文五篇

红楼梦人物分析范文五篇

红楼梦人物分析范文五篇篇一:红楼梦人物分析范文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贾探春贾府四春中,唯有探春心高志大、气傲骄矜,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

探春是贾政与赵姨娘所生,是宝玉与元春同父异母的妹妹,贾环的姐姐。

林黛玉眼中的她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蛋,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她在大观园里的居所,名叫秋爽斋,透着疏朗的大气,可谓斋如其人。

凤姐病了,探春管家。

这期间,赵姨妈的兄弟,探春的亲舅舅赵国基死了。

面对母亲的纠缠,探春坚持原则,绝不让步,只拨了二十两银子送去。

她只认老爷太太,虽是公平公正,不徇私情,但是也让我们感到,她的内心隐藏着极强的、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源于她永远无法改变的庶出身份。

生母赵姨娘活得毫无尊严、阴微卑贱,是个连下人都看不起的可怜虫。

这就注定探春要比别人多一重心思,多一份屈辱。

探春是睿智的,有担当的,也是有预见性的。

在抄检大观园时,贾探春护住自己的丫头,给查贼赃的人们一个下马威。

愚蠢的王善保家的,自以为有胆量,偏要在太岁头上动土,结果白挨了探春一巴掌,更兼一通臭骂。

我觉得,大观园中探春堪称是个明白人。

尽管她只是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怀着家人皆醉我独醒的忧虑,但她无疑是最懂得垂危末世家族正面临着悲惨结局的人。

她说:可知这样大家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古人曾说:百足之虫,虽死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她,虽说精明能干,敢作敢当,可作为庶出的女儿,到最后也只能含泪远嫁他乡。

值得庆幸的是,她是贾家唯一逃过劫难的人。

篇二:红楼梦人物分析范文《信佛的大善人》王夫人是贾政的妻子,生下了受万人瞩目的元妃贾元春和衔玉而生、深受老祖宗喜爱的贾宝玉。

她在贾府的地位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平日,王夫人吃斋念佛,许多家常之事也不再事必躬亲,将管家之事一并交给其侄女王熙凤。

王夫人是位贤妻良母,与贾政相敬如宾,给宝玉万般宠爱,生怕哪个丫头带坏了他。

《红搂梦》人物解读复习教案

《红搂梦》人物解读复习教案

名著复习教案:红楼梦人物复习之妙玉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中妙玉的主要情节2、解读妙玉的人物形象二、教学方法文本分析、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红楼梦》里有这么一段描写:“头带妙常髻,身上穿一件月白素绸袄,外罩一件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的丝绦,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手持麈尾念珠,跟着一个侍儿,飘飘拽拽的走来。

”同学们,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谁?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段文字写出了妙玉的什么特点?这段人物描写传神地展现了仙风道骨、超尘脱俗的妙玉形象,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妙玉,走进她的精神世界。

首先我们来回顾情节,并且分析妙玉人物形象。

二、回顾情节,分析妙玉人物形象。

1、学生活动✧要求:阅读相关章回,依据人物关系,梳理重要情节,并分析情节中妙玉的人物形象,用个性化的图表展现出来。

✧形式:分小组活动✧时间:8分钟✧方法:参考小说人物分析方法2、小组展示交流研究成果:5分钟同学们分析的很好,总结的很全,那么曹雪芹是怎样评价妙玉的呢?哪里有曹雪芹的评价?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判词和曲子。

先朗读再找出评价妙玉的词语。

✧判词✧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

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曲子✧〔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3、教师板书总结人物形象✧出生不凡,身世不幸;✧绝世容颜,气质如兰;✧满腹经纶,聪慧过人,才华比仙;✧性情孤癖,心性高洁,厌弃世俗;✧幽思难断、心系红尘。

✧身于槛外,心在槛内。

(5分钟)在对妙玉形象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我们一起来尝试拟一道妙玉的习题。

三、拟一道考查妙玉形象的习题并完成答案,还包括分值的设定。

1、结合考点和历年人物的考题,拟一道考查妙玉形象的习题并完成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香浮动月黄昏”——解读《红楼梦》中的妙玉形象摘要:本文从妙玉的身份、相貌、性情、才气和结局五个方面,论述妙玉这一“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畸人”形象。

出生于苏州仕宦之家的她相貌姣好,却性情乖僻;自称“槛外人”,却心系红尘;聪慧过人,却流落风尘。

她出场不多,地位却特殊,因对命运的不完全顺从最终酿成悲剧,她成为完全反抗命运的林黛玉的补充。

其形象有如不断浮动的阵阵暗香,令人回味久远。

关键词:红楼梦;妙玉;才貌;性情“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榜上女子,妙玉的入选最让人感到意外。

妙玉在十二钗中居于第六,是一位带发修行的女子,她在前八十回出场次数寥寥,但因其与宝玉互相倾慕,兼及辉映黛玉,使她在大观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小说描写妙玉时选用的背景是红梅,宋代诗人林逋在《山园小梅》中曾经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一诗句正可表现这位似一缕暗香般的女子。

一、可怜金玉质——妙玉身份在小说中,妙玉的身世是通过侧面描写展现给读者的。

妙玉在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建成后首次出现,作者在这两回中交代贾蔷已从姑苏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将梨香院挪腾出来,令教习在此教演女戏。

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事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

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

这里便点明了妙玉的身世,她与黛玉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她服从了命运的安排遁入空门。

然而,她是真正心甘情愿地融入了寺庙生活吗?妙玉自称“槛外人”,而正如鲁迅在《二心集》中所说的:“要做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

”实际上,她并没有置身于贾府的各种现实关系之外,正所谓“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妙玉终日与青灯蒲团相伴,以“洁”和“空”为至高理想,却始终未能真正地做到“因色悟空”,只能沦为一个贵妃娘娘省亲别墅中的高雅点缀品,她的“高”和“洁”似乎都带有矫情的味道。

妙玉进入贾府是王夫人下帖盛情相请的。

“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妙玉有宦官小姐的骄傲气性,贾府却能诚邀,因这样,妙玉终于走进了大观园,住进了栊翠庵。

小说第五回对妙玉的判词描述是: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起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金玉质”是古代一种极尊贵的称谓,一般多用于皇族子孙或宗室成员。

这里作者用它来比喻妙玉“出生不凡,心性高洁”的特质,远远超过了判词中对迎春“金闺花柳质”、惜春“绣户侯门女”的评价,激赏之情可见一斑。

二、气质美如兰——妙玉之貌《红楼梦》中几乎没有正面介绍妙玉的容貌,对于这位绝世女子的容颜,作者仅借下人之口赞了句“模样儿又极好”。

第一百零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还孽债迎女返真元”中,妙玉也只是岫烟眼中的一个侧影:“头带妙常髻,身上穿一件月白素绸袄,外罩一件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的丝绦,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手持麈尾念珠,跟着一个侍儿,飘飘拽拽的走来。

”这种婉曲的叙事方式既为幽尼妙玉增添了些神秘色彩,又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正如脂批所说的:“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

”可见,同黛玉一样有着天生不足的妙玉,宁静素淡,加之几分仙风道骨,真是“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其实,曹雪芹在勾勒妙玉容貌时,是参照了黛玉这一形象的。

黛玉是“仙草化身”那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如“捧心西子”。

而妙玉的美却总是隔着一层面纱,看不清、猜不透,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禅语有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从这个角度来讲,鲜艳的姿色对于妙玉而言,有也是无,无即是有,是否鹅脂之鼻,是否银盆之面根本无足轻重。

再者,对于这样一位遗世独立的女子来说,也会让人不自觉地忽视她的“含情目”、“银盆脸”。

黛玉的一颦一笑都有人在乎关心着,而妙玉的花容月貌,却不知能为谁而绽放,这不正是她的悲哀吗?三、纵是槛内亦梵铃——妙玉之情大观园里千红万艳,芳香各异。

论及性情怪僻者,首推妙玉。

她既是心性高洁的“槛外人”,又是幽思难断、心系红尘的“畸人”形象。

首先,看妙玉之“性”。

从未嫌弃并悉心对待妙玉的宝玉对她的评价是“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她目”,归结起来便是厌俗。

她讨厌一切俗人俗物,妙玉眼中的“俗”大概可以包括以下两类:一是权贵。

虽然因家世衰败,遵循师父的“临寂遗言”而不得不依附于贾府,妙玉却与铁槛寺的静虚、水月庵的智通、地藏庵的圆心等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妙语始终保持着闲云野鹤的高傲姿态,从不迎合谄媚,即使对待贾母她也没有阿谀之态,反而不如对宝玉和黛玉等人那么热情。

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率众人游栊翠庵,妙玉却未奉陪到底,得空拉了宝钗、黛玉到耳房内吃梯己茶。

同样是饮茶做客,在茶水和茶具上,招待贾母固然讲究,但不如给黛玉、宝钗的清雅,更不如给宝玉的显得亲切。

当贾母一行意欲离开时,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

相反,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黛玉和湘云离开栊翠庵时,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

再者,第一百零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还孽债迎女返真元”中也有类似情节,其时贾母生病,妙玉前来探望,旧相识邢岫烟前往迎接,向她直道“幸会”,妙玉却道:“头里你们是热闹场中,你们虽在外园里住,我也不便常来亲近。

如今知道这里的事情也不大好,又听说老太太病着,又惦记你,并要瞧瞧宝姑娘。

我哪管你们的关不关,我要来就来,我不来你们要我来也不能啊。

”妙玉秉直率性之品性与前文有所呼应。

二是俗人。

妙玉将与自己志趣不相投的一干人等皆算在内,以“白眼”对之,这其中既有李纨等身居侯门的小姐媳妇,又有粗俗不堪的下人奴才。

李纨为人最少事端,温柔可亲,遇到妙玉也要退避三舍,“可厌妙玉为人”,可见妙尼为人之孤僻。

再者,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也有一突出力证,刘姥姥用过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妙玉忙命扔掉,经宝玉劝解才赠与了那“母蝗虫”。

据考证,“成窑”乃是明代成化年间官窑所出的瓷器,以五彩为上乘。

妙玉把这样珍贵的瓷器随意丢弄,既是丰实物质基础的体现,也显示出了他孤高遗世的脾气。

众人走后,宝玉欲命小幺儿为妙玉打水洗地,孰料依旧未合佳人之意,妙玉只允许这些下人抬了水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

在她眼里,粗俗之人进入庵门便是对她圣洁之地的玷污。

其次,看妙玉之“情”。

妙玉本为尘外之人,但事实上,尘世的珠围翠绕、柳绿花红对这位妙龄少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情缘如青丝一般愈发绵长。

对闺中友人,妙玉以诚相待,颇念旧情。

小说第六十三回借邢岫烟之口交待她曾与妙玉做过十年的邻居,仅一墙之隔。

两人相依相伴,称得上是贫贱之交。

妙玉教岫烟读书写字,岫烟为妙玉排遣“芳情”,后又于贾府中相遇,妙玉待岫烟“更胜当日”。

短短数句,妙玉重情的一面必现。

对“槛内”知己宝玉,妙玉是欲言又止,无限向往。

她心中对宝玉的情愫是欲道还休,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

品茶、赠梅与贺寿三段情节便是绝佳的体现。

如小说第四十一回中写贾母众人到栊翠庵品茶,其间妙玉把黛玉和宝钗的衣襟一拉,宝玉也悄悄跟随其后,去喝“梯己茶”,“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然后分别给钗黛二人拿了珍稀的古玩茶具,而给宝玉斟茶的却是她自己前番常用吃茶的那只绿玉斗。

从表面上看宝玉好像沾了钗黛的光,其实妙玉的“梯己茶”更想给宝玉这一“蠢物”喝的,可见,妙玉的清浊标准不在杯上,而在心里。

再如在小说的第五十回“芦雪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写了宝玉在即景联诗时落第,被罚去妙玉处取红梅。

李纨命人跟着,黛玉忙拦着说:“有了人反不得了”,我想黛玉是了解和欣赏妙玉的,她理解妙玉心中的那份情愫。

宝玉乞红梅的情节中,妙玉虽没有出现,但其音容恰似红梅的暗香,一直萦绕在白雪红梅的画面中。

再者如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的热闹场面中,怡红公子所用情的女子全部出现了,这当然也少不了妙玉。

夜宴过后,宝玉意外发现了妙玉给他的生日贺帖——“一张粉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看毕,直跳了起来”,宝玉的重视,从一个“跳”字可以看出。

而为了能礼貌地回一个帖,宝玉可是煞费苦心,最后从邢岫烟那里明白了“铁槛寺”的来由,才在回帖上写了“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亲自拿了到栊翠庵,隔着门缝儿投了进去。

从妙玉的送帖到宝玉回帖,反映出了二人之间与众不同的情谊。

三、才华馥比仙——妙玉之才妙玉虽身处红尘之外,却也是满腹经纶,聪慧过人,才识不在宝黛之下,她的才智雅趣表现于续诗、论茶、评琴等情节中。

首先,在续诗方面。

小说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写湘云和黛玉在中秋赏月时联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绝妙好辞。

“未得下句”时,曹雪芹安排了一个欣赏者出场,便是妙玉。

妙玉笑道:“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

顺脚走到这里,忽听见你两个联诗,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听住了。

”作者通过“清池皓月”、“清雅异常”等评语点出了妙玉不俗的鉴赏能力,随后又着力表现她的创作才华。

妙玉提笔“一挥而就”,写了一首较长的五言诗递与黛玉和湘云: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必细朝光透,罘思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妙玉的续诗把黛玉湘云“颓败凄楚”的调子“翻转过来”,从夜尽晓来的意思上做文章,可见其诗情之“芳雅”。

其次,在论茶方面。

《红楼梦》中对“茶”讲究的人不在少数,如贾母不喝六安,宝钗讲究茶色,黛玉也被教导饭后务待饭粒咽尽再吃茶,然而说到精通茶道,当首推妙玉。

妙玉的茶器最为讲究:绿玉斗、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玉杯金盏尚不足贵,还有罕见的植物品种、珍稀的动物制品,世上的至真至奇都被她用来泡了茶,名贵而不庸俗,高雅且极具情调。

妙玉泡茶之水也非比寻常,“旧年镯的雨水”只用来招待一般的客人,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才是珍藏,且用鬼脸青的花瓮盛放着的,埋在地下,只等着宝玉黛玉等知己之人来此享用。

妙玉论茶,似乎让人感受到“禅茶一味”的境界,她重视品味,“一杯为品,二杯解渴,三杯饮牛饮骡”的高论,曾惹得宝玉等人开怀大笑,足见妙玉之博学和雅趣。

最后,在评琴方面。

第八十七回“感深秋抚琴悲往事,坐禅寄走火入邪魔”一段,妙玉与宝玉坐在潇湘馆外山子石上静听黛玉抚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