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1254125083
双流: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说课材料

双流: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双流: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作者:张晓艺罗向明来源:《新城乡》2018年第05期在成都市双流区胜利镇云华新村不远处,大面积莜麦牧草形成的“大地绿毯”、迎风绽放的格桑花把土地划分成色彩鲜明、层次分明的农业观光色带,不时低空掠过的飞机从头顶滑过,三五成群的摄影爱好者架着长枪短炮调试机位,捕捉景色与飞机共存一图的画面。
在去年12月前,这片土地还是另一番景象,如今已经成为飞机摄影爱好者、乡村旅游的热门地,往来者络绎不绝,云华新村更是屡上《新闻联播》,成为农村发展的全国典范。
这个以“空港花田”为名的项目正是双流按照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思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而像这样的项目在双流不止于此,以项目盘活土地,变资源为资产,打造双流美丽新村的“样板间”正在落地开花,乡村振兴正在进入加速跑道。
记者走进胜利镇白塔社区,极具川西民居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跃然眼前,今年6月,村民将领取到这批新房的钥匙。
“住上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白塔社区从成立瞿上新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到重点培育发展“牧山三宝”(牧山二荆条辣椒、牧山香梨、牧山蜀芋)等特色优势产业,从打造“微菜园”“微景观”到扩大精品种植基地,胜利镇白塔社区依托空港花田项目的推进,以此为契机,培育“新型农民”。
据白塔社区党委书记肖道全介绍:“白塔社区规划出乡村休闲旅游区、现代农业发展区、农旅发展示范区三大组团,提升附加值,重塑原乡生活场景,营造记得住乡愁的村庄环境。
”双流作为工业重地,目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75%,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农业GDP只有2%。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开辟一条乡村振兴道路,发挥好规划“牛鼻子”的提领作用至关重要。
双流区委书记周先毅指出,“要科学明晰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方向,注重顺应城乡融合要求、完善现代城乡规划体系,提升宜居宜业品质、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切实做到精准振兴,把力用在点子上。
双流项目全程策划案

双流项目全程策划案(草案)双流房地产分析一、双流基本概况双流有着深厚的古蜀文化底蕴,无论在经济、交通、规划以及市场容量等各方面, 对于房地产开发而言都有着很大优势。
1、历史双流县始建于公元前316年,时称广都,与古蜀国的成都、新都并称“三都”。
至隋朝,为避讳炀帝杨广改称双流,迄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
2、区域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三面环绕成都,县城距成都市区10公里,幅员面积1068平方公里,辖26镇,90.64万人。
3、交通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其中双流国际机场距县城仅2公里,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 余条,已成为全国第五大航空港;成昆铁路横贯南北,设有白家、公兴两大货站;川藏公路、成乐大件路、成雅高速路、成都外环高速路、机场高速路、国道213线穿越全境,另有天府大道、金华路、华龙路、双温路、双黄路、籍黄路数条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882公里。
4、经济双流县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45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15.0%。
财政收入13.5亿元,增长28.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6亿元,增长3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亿元,增长14.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5亿元,增长28.2%。
农民人均纯收入4293元,净增462元。
基本竞争力跃升全国“百强县”第45位,第九次位居全省经济实力综合评价“十强县”榜首。
5、水系双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度,降雨921毫米,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
县境河属流域属岷江水系,有金马河、府河、江安河、杨柳河、清水河、白河和鹿溪河,河流总长186公里。
对于居住环境要求具有很大的先天优越性。
6、科研、教育、医疗双流具有科研单位30个,其中国家级科研所2个,专业技术人员1.8万余人。
有四川大学等高校5所。
中小学230所,其中国家千所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省重点学校3 所。
各类医院45所,其中二级乙等医院3所。
成都双流县乡村旅游发展策划案例

成都双流县乡村旅游发展策划案例成都双流县乡村旅游发展策划案例第一章旅游开发条件与前景分析一、区位与交通1、良好的区位条件本组团位于双流县西南,永兴镇北大门门户,距成都市区、双流国际机场、双流火车站均只有20多公里,车程约半小时,加之与传统乡村旅游热线区域龙泉驿桃花旅游区相邻,具有分流龙泉驿乡村旅游观光游客的潜在区位优势。
随着近年龙泉驿桃花品牌的日益成熟,成都、重庆及川内周边市州居民前来龙泉驿旅游的人数成倍增长,已造成通往龙泉驿桃花旅游区的交通线路的严重滞阻,因此市民迫切希望周边能有新的乡村旅游区域以供选择,以避开龙泉驿的传统热线区域,保证方便、快捷、舒适实现旅游休闲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双流县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的倾力打造,势必将对改变成都东部、南部区域乡村旅游格局产生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可以设想,随着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的成功打造,在成都东南部区域即将诞生一个令游人耳目一新的新型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区域。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成都市目前正按照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目标强力推进东部、南部区域的发展,尤其是在南部副中心下的力气更大,人民南路南延线至华阳一线将是未来几年重点发展区域,市委、市政府新办公区也即将迁至该区域,加之世纪城新会展中心也位于该区域,可以预见,南部副中心将成为未来成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这里将形成一个新的人口聚居区域。
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入口在华阳,直接承接着成都南部副中心近百万居民的休闲观光需求,区域优势不言自明。
近日刚奠基的成都极地海洋世界项目正位于该走廊入口处,与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遥相呼应,进一步提升了东山生态观光走廊的区位价值,按照这种格局设想,东山将成为未来成都乡村旅游的“东方明珠”,其势头有超越龙泉驿区传统桃花旅游线的趋势,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这种区位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优势。
双流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早就看好了这步棋,高起点修建了东起华阳南至籍田的东山快速通道,高水平规划了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目前正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推进八大组团的建设,串联成珠,我们有理由相信,过去相对落后的东山丘陵区,随着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通过几年艰苦努力的打造,一定能成为成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龙头、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亮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成都双流九江邹家场镇旧城改造项目概念性规划讲解

z如何克服基地的空间劣势,发挥其内部的生态及人文优势,以全新的理念塑造一个“ 回归街道、具有场所感” 的区域;z如何通过空间手法的运用,整合区域较为凌乱的功能布局;并且,通过道路骨架的重新输理,在尊重地块既有现状与路网的前提下,使地块的交通更加流畅;z通过物质性形态与功能设施的导入,很好的解决农民安置、区域产业可持续性等非物质领域的问题,以使规划设计很好的内嵌到大区域之中,良性联动,和谐共生;z在核心节点的设计与意想塑造中,通过将文脉、绿脉、水脉与商脉的互融,通过设计手法,增大核心节点的的内在能量与辐射范围,使其成为成都的特色体验式主题商业的典范z基地现状分析 z基地空间优劣势分析 z交通现状与规范范围 z交通及规划范围调整基地优势资源¾项目占地面积1036亩。
地处温江与双流交界处,距光华大道0.8公里,双温公路穿境而过,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
¾本项目地块大部分较为方正,地势平坦¾紧临江安河,江安河水量较大,水质较好。
景观资源好。
基地劣势资源¾现有村民住宅用地分布散乱,场镇处临街商业多,且较为零乱。
拆迁量较大。
¾现状道路大多为村镇道路,道路网络尚未形成。
¾由于江安河位于地块东北角,该水系资源对整个地块的贡献力度比较小。
¾配套设施缺乏¾整个用地被道路分割成七块,交通混乱,基地较零碎。
z原规划基地被一横两纵道路分隔成7块 ,交通混乱, 基地零碎。
z河滨公园的规模比例偏大 ,景观和商业服务资源浪费严重。
至双流建议道路系统的修改:z把河滨公园南边的主干道道路等级降低,使之成为小区的主要景观轴,在社区中心位置四周路口设三座人行天桥,与社区中心广场和配套商业形成社区的公建 z 主干道向南折转,避免主干道穿越项目中心区域对于规划范围的调整:z建议把河滨公园南侧的两块用地也同时纳入建设开发的范围。
一方面使开发地块更加完整,土地的整合利用程度提高;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河滨公园的景观和服务资源。
成都双流彭镇概念性规划

杨柳河景观设计安置区风貌整治旧场镇改造规划发展方向部分规划设计部分运营模式部分工业总部基地策划研究战略定位专项规划运营模式总体规划保护和延续城市不可替代的特色特色魅力危机中国的历史文化太珍贵了,不能容许被西方传来的虚伪的、肤浅的、标准的、概念的洪水所淹没。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主席彭镇历史之根:如何保护宝贵古镇资源?槐轩文化之魂:“把它们完整地传承下去”“历史告诉我们,当人们为了摆脱贫困而全力谋求经济发展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环境保护、忽视先祖的遗产,忽视自己的精神家园。
一旦物质生活富裕起来以后,环顾四周,回首往事,将会感到怅然若失,为本来可以避免的许多遗憾而追悔莫及”。
中国文化——“回家的路”?断层失根的危险中国城镇建设现状当务之急保护消失名城神韵、古都仪象第一章策划研究与战略定位彭镇:最近的文化古镇+杨柳河+规模田园......如何保护?彭镇:民生何所依?老场镇+传统工商业......如何崛起?第一章策划研究与战略定位集散服务特色&功能保护&发展文化复原内向型服务民生&产业城镇功能维度产业维度文化维度全域彭镇城镇集散功能的升级旅游集散功能的升级自身旅游功能的建设文化如何助推城镇建设与发展现有城镇如何承载旅游新城镇槐轩文化如何彰显彭镇新地标现代农业如何一三对接发展旅游业传统工业如何向产业高端发展升级传统服务业如何向高端商贸业发展我们认为彭镇场镇不能就改造而改造,不能仅考虑功能升级,必须最大程度考虑场镇改造对全域彭镇城镇形象、场镇产业与城镇文化的全面提升。
城镇改造涉及内容4.5平方公里场镇总体规划2.28公里杨柳河景观规划场镇核心区域旧城改造农民集中居住区风貌整治全域彭镇的发展要求城镇形象升级城镇功能升级城镇产业升级城镇文化提升第一章策划研究与战略定位►范围: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金堂的山区。
►功能定位:生态屏障区、旅游产业重点发展区。
成都双流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1254125083

建筑风格及用材
户型A
一人户
建筑面积 39.2 m2
户型A 户型
一人户
建筑面积 39.2 m2
底层平面
户型B 二人户 建筑面积 71.12 m2 2 户型B 二人户 建筑面积 70.12 m
底层平面
二层平面
户型C 三人户 户型C 三人户建筑面积 104.92 m2 m2 建筑面积 104.92
造型设计方案
藉田镇聚居点的建筑造型立意提取于藉田的主要产业及政府立足打造 “东山第一重镇”的发展规划。籍田各村的产业基本上以特色农业为主, 各聚居点的分布位置基本位于城镇以外,我们的建筑设计需要从农村的 特色出发,符合本土特色。但作为政府规划的“东山第一重镇”,建筑 的设计也需要具有时代气息的特征。 色彩为蓝灰色为主,结合白色系的墙面,使整个村落显得统一而又富有 变化。 结构选型设计 考虑当地特色和造价等因素住宅均以砖混结构为主,辅之以少量木结构。
户型设计方案
1.户型设计统一分为39.2 ㎡、71.12㎡、104.92㎡、139.32㎡、 173.5㎡五个档次,所有尺度均以人的最佳舒适使用为原则。 2.朝向大部分为南北方向45度以内,采光通风良好。精致、紧凑 的多种大中小户型充分考虑居住需要。 3.户内动静、干湿、洁污分区明确。设堂屋、住房、明厨、明卫, 前庭和后院,设施配套齐全。
三大聚居点产业布局图
地平小学聚居点: 果蔬、养殖、新型素菜种植基地。 花园坝聚居点: 野生蔬菜、水稻种植、养殖业。 张家院子聚居点: 优质粮油种植、花卉业(栀子花及银柳)。
白沙镇概况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设计思想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布局尊重地形,因形成势。我们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从实际 出发,结合原有地形的水塘、沟渠、果林、高差,采用多种的布局方 式。地平小学及张家院子两个安置点丘区地形显著,地形高差明显, 均为两面高,中间低,规划中将聚居点分为三个不同台地,顺应地形 走向布置组合院落。花园坝地势平坦,将数个院落在田野中散落布置, 呈现川西林盘的显著特征,与原有村落和谐共处。
双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双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双流县人民政府二○一○年九月目录前言 (4)第一章总则 (5)第一节规划背景 (5)第二节指导思想 (6)第三节规划依据 (7)第四节规划原则 (8)第五节规划范围 (8)第六节规划期限 (9)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10)第一节区域概况 (10)第二节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12)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 (13)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6)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21)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态势 (21)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和指导方针 (22)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主要调控指标 (25)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28)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8)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31)第五章农用地利用与保护 (38)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38)第二节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39)第三节统筹安排和合理利用其他农用地 (41)第六章建设用地控制 (42)第一节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管控 (42)第二节促进城镇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42)第三节加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4)第四节加强工业集中发展区用地管理 (45)第五节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46)第六节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8)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与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52)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52)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控制 (56)第八章产业功能区土地利用规划 (60)第一节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 (60)第二节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 (61)第三节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63)第四节“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64)第五节新能源产业功能区 (65)第九章土地综合整治 (66)第一节农用地整理 (66)第二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 (67)第三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 (68)第四节土地综合整治保障措施 (69)第十章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 (72)第一节受灾情况 (72)第二节指导思想和规划任务 (72)第三节灾后重建用地规模和布局安排 (73)第四节灾后重建土地复垦 (74)第十一章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75)第一节保持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75)第二节加强城镇和园区生态环境建设 (76)第三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76)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8)第一节加强规划宣传 (78)第二节强化乡级规划控制 (78)第三节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78)第四节完善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 (79)第五节加强规划实施执法监督 (79)第六节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80)附表1 上级下达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81)附表2 双流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82)附表3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指标表 (83)附表4 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84)附表5 镇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表 (85)附表6 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指标表 (86)附表7 土地整理项目统计表 (87)附表8 主要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88)附表9 双流县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用地汇总表 (90)前言双流县位于成都市西南郊,在成都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中,双流县位于成都市向南发展轴心区域,是成都南部以新能源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都新兴的休闲商务区和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
双流区分区规划(公示版)

《成都市双流区分区规划》简介一、规划背景双流区以五环路为界,横跨“中优”和“南拓”两大发展区域,道路以北落实“中优”发展要求,以南落实“南拓”发展要求。
中优: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开创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径南拓:高水平发展南部区域,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二、优定位把握时代趋势与核心价值,明确战略定位1.城市发展定位临空经济示范区国际一流空港城“三步走”发展目标1.2020年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国际一流的临空经济区和自由贸易区取得重大进展,临空高端产业体系基本成型,初步建成引领西部、影响全国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初步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并形成一定的创新示范作用。
2.2035年建成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国际空港城市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临空经济产业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一批临空制造、航空服务、航空物流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内陆临空经济示范区、自由贸易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3.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空港城市与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相适应,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临空经济区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成为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家园。
三、优空间促进港城一体,依据区位价值重塑空间格局城市空间结构一核以39km²航空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打造临空经济核心区。
一轴把五环路(双流段)打造为贯通全域的城市经济轴、生态轴和文化轴。
两翼东翼:打造以67km²空港高技术产业园为主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城西翼:打造以53km²军民融合产业园为主要支撑的生态科技新城一港两湖环空港城市中心:以²环机场区域为重点,打造空港双流精品城区。
怡心湖城市中心:规划面积²,打造集“生活、生态”和“智慧、智能”于一体的新经济集聚区。
杨柳湖城市中心:规划面积²,打造以集成电路为引领,集总部、研发、设计于一体的生态科技功能区。